采收蚯蚓的3种方法

蚯蚓养到一定程度,除了一部分用于继续繁殖以外,其余采收用来饲养蜈蚣,不同的饲养方法采收的方法也不一样,大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光照驱赶法

此法适于室内饲养床、饲养箱和饲养池的采收。在饲养床内的蚯蚓,大部分达400~600毫克,每平方米密度达1.5~2.0万条的情况下,可以采收一部分,以免影响增殖。采收的方法可利用蚯蚓避光性,在光照下用刮粪板逐层刮料,驱使蚯蚓钻到饲养床下层,并聚集成团。然后把蚯蚓置于孔径5毫米的大筐上,筐下放收集容器,在光照下,蚯蚓自动钻入筛下容器。蚯蚓外表黏附的粪粒和有机物,残留在筛上。

2)红光夜捕法

此法适于田问饲养蚯蚓的采收,利用蚯蚓夜间爬到地表采食和活动的习性,在凌晨3~4点,携带红光或弱光的电筒,在田间捡收。

3)诱捕法

此法用在室内饲养床,也可以用于大田饲养蚯蚓的采收。采收前在旧饲料表面放一层蚯蚓爱吃的食物,如腐烂的水果等,经2~3天蚯蚓大量聚集在烂水果里,这时迅速将成群的蚯蚓取出,经筛网清理杂质即可。

在田间可选择蚯蚓喜爱吃的饲料,堆放在饲养槽附近,次日凌晨在饲料堆中收集蚯蚓。也可以沿饲养池或饲养池边缘挖1条深10厘米以下的小沟,沟的两端埋2个深约30厘米的陶瓷缸,或挖2个土坑,部分蚯蚓夜间沿沟槽爬行,进入瓷缸内或土坑中,黎明前即可收集。

相关推荐

不同饲养方法采收蚯蚓的方法


蚯蚓养到一定程度,除了一部分用于继续繁殖以外,其余采收用来饲养蜈蚣,不同的饲养方法采收的方法也不一样,大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光照驱赶法

此法适于室内饲养床、饲养箱和饲养池的采收。在饲养床内的蚯蚓,大部分达400-600毫克,每平方米密度达1.5-2.0万条的情况下,可以采收一部分,以免

影响增殖。采收的方法可利用蚯蚓避光性,在光照下用刮粪板逐层刮料,驱使蚯蚓钻到饲养床下层,并聚集成团。然后把蚯蚓置于孔径5毫米的大筐上,筐下放收集容器,在光照下,蚯蚓自动钻入筛下容器。蚯蚓外表黏附的粪粒和有机物,残留在筛上。

2)红光夜捕法

此法适于田间饲养蚯蚓的采收,利用蚯蚓夜间爬到地表采食和活动的习性,在凌晨3-4点,携带红光或弱光的电筒,在田间捡收。

3)诱捕法

此法用在室内饲养床,也可以用于大田饲养蚯蚓的采收。采收前在旧饲料表面放一层蚯蚓爱吃的食物,如腐烂的水果等,经2-3天蚯蚓大量聚集在烂水果里,这时迅速将成群的蚯蚓取出,经筛网清理杂质即可。

在田间可选择蚯蚓喜爱吃的饲料,堆放在饲养槽附近,次日凌晨在饲料堆中收集蚯蚓。也可以沿饲养池或饲养池边缘挖l条深10厘米以下的小沟,沟的两端埋2个深约30厘米的陶瓷缸,或挖2个土坑,部分蚯蚓夜间沿沟槽爬行,进入瓷缸内或土坑中.黎明前即可收集。

种蜈蚣的投种时间、投种密度和投种方法


种蜈蚣的投放,包括投种时间、投种密度和投种方法等。

(1)投放种蜈蚣的时间

投放种蜈蚣的时间春季不能过早,秋季不能过迟。因为春季蜈蚣刚从冬季冬眠状态复苏,冬眠时体内营养物质大量消耗,恢复活动后体质较弱。蜈蚣经过捕捉、运输,在新的饲养环境中,体质恢复慢、窖易死亡。所以,投种应在初夏,待蜈蚣从冬眠状态恢复活动后,体质得到恢复时再投放。秋季投放一定在早秋不能在晚秋或初冬。因为早秋时气温尚高,蜈蚣经过选种、运输和对新的环境适应后,尚有一段时间吃食、体内积累营养,冬眠才能有物质基础,第2年春天成活率高。如果晚秋或初冬投种,经过折腾后待种蜈蚣稳定下来,气温已经低了,蜈蚣体内新陈代谢已经很

低,没有机会吃食在体内积累营养,再经过冬眠体内物质消耗一部分,第2年春天恢复活动后体质弱,死亡率高。

(2)种蜈蚣投放密度

种蜈蚣投放量1米2池可投放600-1000条。如果用砖砌成立体垛,面积大大增加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缝隙面积增加投放量。投放密度不宜过大,密度大丁蜈蚣因争地盘、争食而咬斗:密度小了设备利用率不高。

种蜈蚣投放密度伸缩性较大,一般与饲料是否充足、个体大小及不同生长期有关,如底面积50-60平方厘米的缸,可养1-2龄的蜈蚣200条左右,3龄的70-80条,4龄以上的40-50条,在蜈蚣产卵季节,除将雄体挑出以外,饲养密度可以再小一些。

(3)种源运输

从外地引种或是从较远的地方捕捉的野生种源,都要往回运。运输时可将蜈蚣装在留有通气孔的、带盖的铁筒或塑料桶里,或者采用缝隙不大、蜈蚣不能钻出的木箱运输。装入运输筒(或箱)的蜈蚣不宜过多,一般0.07平方米底面积装200-300条为宜。在容器里还要装一些树叶、枝条,增加蜈蚣的隐蔽场所,以减少自相残杀的机会。短途运输可以不必喂食:苦运输时间较长,可临时投喂一些面包、苹果块、梨块等。注意在树叶上洒一些水保持湿润

(4)投种方法

投种时雌雄比应为5-10:1。因为引种时已经按照种蜈蚣的要求进行了选种,这时不必再一条一条地进行进择。运回后先放在室内让其休息1个小时左右,投种时,不要用夹子夹着一条一条放,应该将桶的一缘靠贴在池内砖垛或瓦片上,桶底慢慢抬起,使桶内蜈蚣慢慢向下滑,最后接触砖垛或瓦片堆,渐渐爬进缝隙中。

降低蛋鸡饲料成本的13种方法


蛋鸡饲料成本通常占总支出的60%~70%,而饲料浪费量约占全部饲料消耗量的3%~8%甚至多达10%以上。节约饲料能明显提高蛋鸡生产的经济效益。下列技巧可供选用。

1.选用良种鸡。选用体重小、饲料利用率高的品种;同一品种以中等体重为宜。产蛋量相同、体重大的比体重小的鸡耗料多。

2.断喙。在雏鸡6~9日龄时断喙,不仅可防止啄癖,而且在生长期每只鸡每天可节省饲料3.5克,产蛋期节省饲料5.5克;平均每枚蛋节省饲料12克。

3.实行笼养。笼养因环境稳定、活动量小、饲料密度大,减少了散热量,鸡吃料相应减少。据测算,笼养比散养节省饲料20%~30%。

4.实行保护喂养。最适宜鸡产蛋的舍温为13~21℃。冬季如舍温低于8℃,每100只鸡每天要多吃饲料1.5千克,而且产蛋率下降;夏季鸡采食量减少,但产蛋率也下降。因此,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冬季则要保暖升温。据试验,冬季适当提高鸡舍温度,每只鸡每天可以节省3.1克粗蛋白质的多余消耗。

5.把好饲料关。不喂发霉变质饲料,保证饲料营养全面。饲料中营养不全面是最大的浪费。饲料粉碎不宜过细,否则不易采食且料尘飞扬而浪费。

6.按季节配料。鸡群在冬季消耗热量多,应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占饲料总量的65%~70%);夏季适当减少能量饲料的比例。

7.使用替代科。蛋白质饲料尤其是鱼粉的价格较高,利用廉价的昆虫、蚯蚓、小鱼虾、肉类加工副产品、鱼下脚料、粉渣、糖渣、豆腐渣、酒糟等,经加工调制后替代部分蛋白质饲料喂鸡,可大大降低饲料成本。

8.使用饲料添加剂。可提高蛋白质饲料的利用率,有利于降低饲料成本。据报道,在饲料中添加0.1%的蛋氨酸,可使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提高2%~3%;添加赖氨酸,可减少饲料粗蛋白质用量的3%~4%;添加维生素B12和喹乙醇等添加剂,也能提高饲料粗蛋白质的利用率。在每吨鸡饲料中添加50克维生素C,可使产蛋率提高10%以上,节省饲料15%以上。

9.添喂砂砾。每周补喂一次砂砾,有助于蛋鸡肌胃中饲料研磨,使饲料消化率提高3%~8%。

10.改进料槽结构。料槽应该是底尖、肚大、口小。它容料多,鸡不容易把饲料啄出来。料槽高度以鸡能自由采食为准则。料槽添料量不宜过满,宜为1/3槽高,否则易抛撒造成浪费;饲料添加到料槽的2/3时,饲料浪费12%;添加到1/2时,浪费5%,添加到1/3时浪费2%。

11.保证充足的饮水。鸡每产1枚蛋需消耗340毫升水;若产蛋期缺水,可使产蛋量下降30%。

12.及时淘汰公鸡。公鸡要比母鸡多吃20%~25%的饲料。对多余的公鸡应及时淘汰;饲养种鸡保持公、母比例为1∶15,商品蛋鸡保持1∶20。

13.淘汰低产母鸡。鸡群中常有10%~30%的低产鸡,把低产鸡淘汰掉,鸡群产蛋量不会显著减少,却可以大大节省饲料。

大棚膜水珠处理法,掌握这3种方法告别大棚水珠现象


方法一:可购买质量较好的大棚膜覆盖,这样可以减小水珠发生的现象。方法二:可把温室建成弧形以减少棚膜直接和铁丝接触,也可以减少水珠现象发生。方法三:大棚膜上有水珠时,可适量进行喷洒豆面水或无滴剂,注意需在大棚膜上的水珠干后才可进行。

一、造成滴水的原因

1、因为大棚覆盖的无滴薄膜质量很差,导致蒸发的水分在薄膜内表面上不能以水膜的形式流下去,所以就形成了水珠下滴。

2、由于薄膜上的膜状水向下流动时,就会碰到铁丝、拱架等建筑材料,从而凝结水珠,导致滴水。

二、处理方法

1、我们需要购买质量好的无滴薄膜进行覆盖,这样能使棚内湿度小,减少滴水的现象发生,从而减少病害,少喷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2、为了防止棚膜直接与铁丝接触,可以把温室建成弧形就可以减少大量滴水现象。

3、把温室采光面建成弧形采光面,避免棚膜直接与铁丝接触,引起大量滴水现象。

4、如果棚膜上有很多水珠,可以适量喷洒无滴剂或豆面水。注意进行前需通风,等大棚薄膜上的水珠干了之后才能进行喷洒,每平米喷液150毫升左右,等水膜干后就可以封闭通风口,一般一个月左右滴水现象就会减少。

三、常用的大棚膜

1、聚氯乙烯(PVC)棚膜

优点:保温性较好、透光性较好、耐候性较好,很柔软且易造型,非常适合做为温室、大棚及中小拱棚的外覆盖材料。缺点:比一般薄膜比重大,增加了成本;低温下容易变硬、脆化,高温下容易软化、松弛;助剂析出后,膜面易吸尘,影响透光,残膜燃烧处理,还会产生氯气造成空气污染。

2、聚乙烯(PE)棚膜

优点:我国主要的农膜品种,质地很轻,柔软且易造型,透光性较好,没有毒性,适合做各种棚膜、地膜。缺点:耐候性及保温性比较差,不容易粘接,生产大棚薄膜时,要加入耐老化剂、无滴剂、保温剂等添加剂进行粘接,才能符合标准。

3、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棚膜

它是这几年用于农业上的一种新农膜材料。用其生产的农膜,保温性、透光性以及耐候性都比PVC或PE农膜要高。EVA农膜可以连续使用两年以上,不易老化变形,也方便回收,不会污染环境及土壤。

高温季节预防河蟹病害的三种方法



进入高温季节,在河蟹养殖过程中会频发病害,极易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下面介绍高温期间河蟹病害预防的三种方法:
一、提高免疫力
提高河蟹免疫力,是从河蟹自身的机体出发,由内而外的抵抗病原的侵害,增强其抗病能力,达到减少病害发生的效果。河蟹免疫力强则病害少,免疫力弱则病害多。
可以通过投喂优质饵料,保障河蟹充足的营养,促进免疫消化器官的健康发育,尤其是肝胰腺的健康发育,在投料高峰期定期拌喂一些保肝护肠的药物,降低河蟹肝胰腺负担,提高免疫力,在病害高发期(7-8月份)拌喂氟苯尼考等抗菌药物。从充足的营养和肝胰腺健康的生长发育两个方面,提高河蟹自身免疫力。
二、减少病原积累
水体中一直存在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随着水温的升高,饵料残渣、粪便的大量积累,给病原微生物提供繁殖需要的营养,造成病原微生物大量生长,在水体中积累到一定的浓度,就会引起病害的爆发。所以需要定期使用聚维酮碘等药物,定期的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降低其浓度,达到减少病害发生的效果,消毒改善水环境。
三、保持水质稳定
水质达标很重要,但水质稳定更重要。蟹塘中水质不一定要调到最好,但一定要稳定,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当外部环境变化时,水体也能保持相对稳定,可以减少因水环境波动造成河蟹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而消耗过多的能量。若水质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稍微不达标时,不一定要急着去调整、处理,可以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河蟹也会慢慢的适应,这样更利于河蟹的生长。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分解池底有机物,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5-7天为一个周期,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这些微生物,去改善水质,保障水体的藻相和菌相的动态平衡,保持水体的稳定性,减少河蟹的应激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使猪场僵猪脱僵的五种方法


一、驱虫清胃

敌百虫每公斤体重0.017克,给僵猪1次内服,每天1次,连用3天。驱虫2天后,再取生石灰1公斤,溶于5公斤水中,用石灰水上清液拌料喂猪,每天1次,连用5天,以清除僵猪胃肠道里的虫卵和各种毒素。

二、健胃化食

要使僵猪彻底脱僵,必须在其消化机能上来一个大的突破。每公斤体重用大黄苏打1片(含量0.3克),每头猪最多不超过10片,研末拌料喂服,每日1次,连服5天健胃。与此同时,每次用山楂、麦芽、神曲各50克(/),煎汁拌料喂服,每日1次,连服5天化食。试验证明,经过这样处理的僵猪,食欲旺盛,消化机能大为增强。

三、耳根后皮下注射维生素A、D

滴剂每次5毫升(每毫升含维生素A1500单位,含维生素D300单位),每周注射1次,连用3次。

四、添喂石硫盐

即生石灰、硫黄、食盐各等量,先把食盐炒黄再倒入生石灰炒10分钟,起锅待凉后加入硫黄,共研末,装瓶备用。体重25公斤以下的,日服5~8克,25公斤以上的,日服10~15克,直至出栏。这样,既补充了矿物质,又刺激了食欲,是育肥僵猪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措施。

五、中药处方

何首乌、贯众、黄豆和麦芽各500克。将黄豆炒熟后,与上述其他三味药共碾成粉末,每次喂猪时取一勺放在饲槽里,疗效相当好。

(江西王利民)

种鹅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 五种方法提高鹅繁殖性能


鹅的优点是耐精饲、抗病力强、肉质好.目前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种鹅的繁殖性能是发展肉鹅养殖的关键,而影响种鹅繁殖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品种、营养、光照、饲养管理等.在饲养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种鹅的繁殖性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种鹅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五种方法提高鹅繁殖性能。

1、种鹅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

品种。不同品种的鹅的繁殖性能不同,并且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受鹅的遗传基因决定的,相同品种的不同个体间的繁殖性能也存在差异。因此要严格选择鹅的品种,其中种公鹅的品种对于后代的影响较大。

营养水平。营养水平对种鹅的繁殖性能影响较大,当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缺乏、不足或者配比不合理时会导致种公鹅的体况下降,性欲低下,精液的质量不佳,使配种效果不理想。而对种母鹅的影响则表现为产蛋量减少,甚至会停产。而营养水平过高时,种鹅的体况过肥,公鹅精液的品质会变差,体态笨拙,不利于配种,母鹅过肥则会导致脂肪在卵巢和输卵管内大量积存,影响排卵和受精。另外,饲料的质量不佳,如饲料发生霉变,当饲喂种鹅时会引起中毒,影响种鹅的繁殖性能,使配种、产蛋以及孵化等环节出现问题。

环境因素。光照与种鹅的繁殖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光照的长短可影响种鹅繁殖的开始与停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照可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成,从而影响了卵泡生成激素与黄体生成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种鹅的最适宜温度为10~20℃,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繁殖性能,当温度超过30℃后,种鹅会出现食欲下降,甚至停食,从而使营养的摄入不足,而温度过低也会使繁殖性能下降;另外,如果饲养环境不良,如饲养密度不适宜,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导致的舍内的空气质量较差时也会对种鹅的繁殖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应激。各种应激都会对种鹅的繁殖性能造成影响,而鹅对应激的反应又较为敏感,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噪音、通风不良、受冷热刺激、用药不当、免疫、停水和电、断料等都会使种鹅产生应激反应,从而使种鹅的繁殖性能下降,主要表现为产蛋量降低。

健康水平。种鹅的健康状态影响着种鹅的繁殖性能,对于体质较差,健康状态不佳的种鹅,维持正常的身体机能都成问题,更不用说维持良好的繁殖性能了,当种鹅患病时,尤其是患一些与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时会对其繁殖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表现为公鹅的精液质量下降,母鹅的排卵出现异常,受精率低,产蛋量下降、产异常蛋等。

2、种鹅繁殖性能的提高措施

选择优良品种。品种因素对种鹅的繁殖性能影响较大,要从根本上提高种鹅的繁殖性能就要注意选择优良的品种。在选择时要注意选择那些适合当地的饲养条件、气候条件的品种,目前多利用杂交优势的特点,利用繁殖力较高的品种杂交来改良鹅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在确定好品种后要做好鹅群的留种与淘汰工作,所选择的种鹅要符合该品种的特征,选择种母鹅时要选择第二性征明显、体质强壮、配种能力强、受精率高、产蛋量以及蛋的质量好的后代,种公鹅则要选择体格健壮、性器官发达、精液品质优良的公鹅留为种用。

优化鹅群结构,加强种鹅的选择和后备鹅的培育。要做好种鹅群结构的优化工作,及时将老龄种鹅、繁殖能力较差的种鹅进行淘汰,并及时的更新种鹅,一般公鹅的使用年限为4年,母鹅的使用年限为3年,鹅群最适宜的结构为1岁鹅为45%,2~3岁为50%,4岁为5%。70日龄到开产前的仔鹅为后备鹅,要加强后备鹅的培育工作,为了提高后备鹅的质量要提供适宜的营养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公母鹅要分群饲养,防止出现公鹅过早配种而导致发育不良,配种能力降低。

提供合理的营养。营养对种鹅的繁殖性能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要做好营养的供应工作,其中能量是影响种鹅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开产配种前要注意添加产蛋饲料,以保证种鹅获得充足的营养。除此以外,还要注重饲料中其他类营养物质,如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供给。

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主要是在养殖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应激的发生,要保持鹅舍环境的安静,加强管理,避免出现断水、断电、突然换料等,用药和免疫时要方法得当,可以在种鹅的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一些保健类的添加剂,以减少应激的发生。

加强环境的控制。做好光照的管理工作,以可使用人工光照来控制种鹅的繁殖性能,可在保证自然光充足的情况下,可适当的增加人工光照,并且要控制适宜的光照强度,一般以3~5W/m?为最佳;加强鹅舍的卫生清洁工作,每天都要打扫圈舍,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良好的通风,可定期对鹅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包括舍内的工具和饮水喂料装置也要定期的刷洗和消毒。

保证鹅群的健康。加强日常疾病的预防工作,除了要加强日常的卫生和消毒工作外,还要根据疫病的流行情况以及本地区和本场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同时可以使用药物来对疾病加以预防,以提高鹅群的健康度。

五种方法提高鹅繁殖性能

鹅繁殖性能低主要原因是:鹅性成熟迟;母鹅季节性繁殖、就巢性强、易受环境影响;公鹅不育率高、配种能力差、恋伴情结强;公鹅生殖器官感染且易受伤、母鹅生殖道疾病影响。

提高鹅繁殖性能的方法主要有:
1.遗传改良。鹅繁殖性能的遗传改良需要综合应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技术,包括杂种优势的利用、分子遗传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寻找和应用、抗病育种(降低繁殖期死淘率)等。
2.人工授精。通过人工授精可减少公鹅的饲养量,大大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受精率,解决公鹅不育率高和恋伴性强的难题。但人工授精存在鹅精液量少,精液体外保存时间短,鹅精液冷冻保存难、运输受限、输精时间难以把握等问题。
3.调控母鹅季节性繁殖规律。调控鹅季节性繁殖规律手段主要是调整光照措施。首先利用长光照(18小时/天)产生光松弛效应,促使鹅休产;其次利用短光照(8小时/天)结束光松弛效应,使对光敏感;再用相对长光照(12小时/天)刺激产蛋,延迟光松弛效应以延长产蛋期。
4.调节生殖内分泌。鹅的繁殖活动(卵泡发育、排卵、就巢、休产)与其生殖内分泌密切相关,其中孕酮(P4)、抑制素、垂体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素(LH)、催乳素(PRL)的分泌尤为关键。
5.分子生殖技术的运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体外受精和胚胎体外培养技术的发展,能借助这些技术提高鹅繁殖性能。

土元的采收与加工方法


1.采收

土元以雌虫入药,但为发挥土元的饲养效果,一般7~8龄的雄若虫、老龄雌若虫、产卵后虫体干瘪的雌成虫及病虫、死虫均可采收进行加工。

一般足龄雄若虫,每千克干燥虫约6000只左右,足龄雌若虫,每千克干燥虫约1200只左右。雄虫除留种外,都应泡晒加工。当同一批若虫中有少量发育早的雄虫羽化时,表明大量雄虫将开始蜕皮羽化。

雄虫过多,不但消耗饲料,而且占据饲养场所。应抓紧时机去雄采收,只留10%左右的雄虫,让其羽化作种虫。保留优质种虫是获得高产和高效益的重要因素。

去雄时,应将同一批孵化的,同龄中健壮、活泼、体型大、色泽鲜艳、肢体齐全的雄虫保留下来,也要把那些体小质差、干瘪无力的雌成虫挑出来。对那些留种的雄若虫和雌虫,待长到一定阶段时,结合去雄和留种,可把发育完全的淘汰雌虫以及产卵率明显下降的雌虫也采收加工(雌虫个体丰满,折干率高,且质量也好)。

雌成虫的采收分两期:

第一期在8月中旬以前,此期的成虫所产卵块当年都能孵化,为扩大繁殖,不宜成批采收,一般只采收已超过产卵旺盛期尚未衰老的成虫。

第二期是8月中旬至越冬前。凡是前1年开始产卵的雌成虫,可按其产卵批次先后顺序依次采收,避免在越冬期间因衰老体弱而大量死亡。采收时,用1号筛筛出土元,需要淘汰的雌雄若虫进行泡晒。

2.加工

土元的加工可分为晒干和烘干两种方法。

(1)晒干

就是把挑出的土元放入一定量的清水中,让其自由活动,洗净泥土,1520min后捞出,放人容器内用含盐3%的开水烫死,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在竹帘或平板上摊开,在阳光下晒3~4天,虫体完全干燥后即成。一般情况下;雌虫体重以9~11龄时最高,晒干率可达38%~41%;雄若虫8龄时折干率为30%~33%。

(2)烘干

将采收洗净后的土元放入锅内,用文火烘炒。当虫足尖端微粘锅铲时将虫取出,均匀摊开放在金属筛内,置于炉火上,用燃料余热烘烤,虫体干燥后即成。烘干时,一次数量不宜太多,以免翻炒时将虫体铲碎。优质土元成品的标准是:虫体干燥、完整不碎、不含杂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1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