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的生活习性

竹鼠是一种野生的特种经济动物。在野生状态下,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的作用,逐渐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生活习性。掌握这些特性,对于竹鼠的人工驯养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

(一)草食为主,食性广泛

竹鼠是一种以竹、木、草枝叶为主要食物的草食动物。它以芒草根、竹枝叶、竹笋、竹根、茅草根、芒草秆、红薯、木薯、象草秆、鸭脚木、芒果树枝以及一些杂草种子和果实为主食,也采食禾本科植物如玉米、高粱、稻谷、小麦、甘蔗等的根、茎、叶和种子,尤其喜欢采食冬芒草根、竹根和禾本科作物的茎秆,还喜欢吃胡萝卜、荸荠、凉薯、西瓜皮和甜瓜皮。人工驯养后,对配合饲料、瓜子、大米饭尤为喜爱。竹鼠食量少,1只成年竹鼠1天仅消耗精料20~40克,粗料200~250克。白天少吃多睡,夜间采食旺盛,它仅从饲料中摄取水分而不直接饮水,因此要注意饲料含水量,夏天高温宜喂含水分较多的饲料,冬天低温则相反。

(二)啃咬不断,啮齿行为

竹鼠属于啮齿类动物。它嘴唇纵裂,门齿外露,下门齿呈剪刀状,易于摄取和切断食物。由于下门齿不断增生,需要不断磨损和啃咬。因此,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除每天喂足250克左右的粗料外,还需投一定量(100~200克)的树枝或竹根等类食物,以满足其啮齿行为的需要。

(三)昼伏夜动,避风惧光

竹鼠是一种典型的昼伏夜动和性情懒惰的动物。它虽然眼睛小,目光短,但夜视力很强,善于在夜间外出觅食。竹鼠野生时穴居洞内,喜在阴暗、凉爽、干燥、洁净的环境中生活。白天多蜷缩在洞穴中,或钻入垫草隐居昏睡,很难惊醒。如受强烈刺激,便发出咯、咯、咯或呼、呼、呼的叫声。它耐低温,怕酷暑,尤其怕阳光直射,也怕风吹雨淋,如冬天冷风直吹又缺少窝草就极易死亡。因此,保持舍内暗光环境,避免噪声和防止风吹雨打是养好竹鼠的重要保证。

(四)穴居习性,喜欢迁徙

野生竹鼠多穴居于竹林或茅草山地洞穴内,洞长3~5米,分为主洞道、穴窝、取食洞和避难洞等。主洞道距地面20~30厘米,与地面平行分布。穴窝位于主洞道中,内垫有竹叶、竹枝、树叶或干草,是休息和繁殖场所。取食洞为主洞道的分支,是为取食竹子或芭芒草地下茎而挖的洞道。避难洞位于穴窝附近的深处,距地面0.5~1.5米。竹鼠受惊时即钻人避难洞中并继续向前挖掘,不断用泥土堵塞洞道。为了保持洞内有一个较卫生的环境,或为了寻找新的食物来源,竹鼠大约每个月迁徙1次,建筑新的居所。

在家养条件下,当建筑窝室时,既要考虑到竹鼠穴居钻洞的习性,又要考虑便于饲养、观察、清扫和捕捉。窝室要坚实而光滑,墙高需0.7米,以防掘洞或翻墙逃跑。窝室要阴暗、保暖、凉爽干燥(/),使竹鼠住在人工窝室内具有洞穴感。一般一个竹鼠家族,有1公2母,可设3室1厅,厅为运动和采食场所,亦为外室。内室分为3小室,每室面积35厘米30厘米,略高于外室,便于清除垃圾和轮流更换居室,类似野生状态时的1月一迁居的习性。

(五)喜凉惧热,喜静少动

由于竹鼠长期在洞穴中生活,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而土层下的洞穴温度变化较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所以竹鼠喜凉怕热.喜静少动。一般说来,竹鼠生长繁殖的最适宜的温度为10C~28(:。当室温低于5C时,便蜷缩成堆,呈沉睡状态;当室温高于30C时,则表现为采食量减少,仰天而卧,伸展四肢;当气温高于35℃时,则躁动不安,易发生中暑,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则有死亡的危险。但是,经人工驯养后,亦能逐渐适应较高的温度环境。如果环境安静.喂养合理,并采取适当的防暑降温措施,也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六)靠嗅觉识别,喜欢群居

竹鼠的肛门腺和会阴腺的腺体极为发达,能分泌出具有特殊气味的气体。公母、同伴和亲仔之间依靠这种特殊的气体进行识别亲缘关系。当不同群的竹鼠混养到一起时,由于气味不同,会发生互相厮咬,打斗不止,甚至互相残杀。公、母竹鼠如果从小一起长大,则气味相投,相亲相爱,易于配种繁殖。如果是临时配对,需饲养人员用手交叉抚摸公、母竹鼠的身体,再放同一窝室中精心饲养,使其培养感情,经4~5个月饲养,在互相适应后,即可配种繁殖。

竹鼠喜公、母群居。陌生幼鼠合养很少打斗,只有在抢食、闻到特殊气味或受到强烈刺激产生惊恐时,才互相厮咬。青年或成年竹鼠混养时,先是互相闻味。如果是发情公、母鼠就很少厮咬;如果是未发情的两只公、母鼠,则打斗不休。不同族的两只公鼠放在一起也会斗个你死我活。原来配对的公、母鼠,因产仔而分开,断奶后重新合群,有时也会厮皎。如果公鼠进窝见到带仔母鼠时,往往先将仔鼠咬死才与母鼠同居。在极个别情况下,公、母鼠合养,母鼠产仔时,公、母不分开仍能和平共处。因此在母鼠产仔时,公、母鼠必须分开饲养,带仔母鼠的饲养池要严防公鼠窜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将装过家狗、野兽的铁笼移近鼠的窝室,竹鼠闻到不同的腥臭气味,也会惊恐而互相厮咬。竹鼠野生于竹林山坡,引种驯养后,必须注意保持其野生习性,应逐渐改变生活条件,尤其是饲料,要引导诱食,直至适应后方可易地安家落户。

相关阅读

河蟹的生活习性


河蟹在淡水中生活成长,却要到河口附近的浅海里去生殖。 而后,幼蟹又从浅海再回到江河湖泊中生长发育这就是河蟹的 生殖徊游和索饵徊游。河蟹的一生就在这两次洄游中经历4个不 同的阶段。刚孵化出的幼体叫蚤状幼体它生活在海水环境中, 过着浮游生活,蚤状幼体经过5次蜕壳发育成大眼幼体,大眼 幼体溯河而上,从海水向淡水中运动在淡水水域,大眼幼体经 1次蜕壳变为幼蟹,幼蟹不断蜕壳变大。

淡水中生活的河蟹喜欢栖息在河流、湖泊、水库,池塘及稻 田的泥岸或泥滩上的洞穴中,也喜欢隐蔽在水底的石块、瓦砾和水草丛中。河蟹营穴能力很强,洞穴一般呈管状,长20-80 cm, 穴道与地面约呈100倾角。

河蟹胆量小,喜静,多昼伏夜出。其复眼由数千只小眼组成,视觉非常敏锐,在极微弱的灯光下也能觅食和避敌。由于河蟹多在夜晚借助微弱的光线觅食,并靠视觉来避敌,因此河蟹在l 夜晚具有很强的趋光性。

河蟹用步足在水底和陆地上爬行喜撕杀争斗,当在打斗中被敌害咬住附肢后.能自动断支,迅速逃走残肢经两三次蜕壳可完全再生.

竹鼠是什么 竹鼠吃什么食物


如果是问到大家什么动物喜欢吃竹子,想必大部分的人都会回答是熊猫。的确,可爱的熊猫喜欢吃竹子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了,但小编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喜欢吃竹子的动物并不是熊猫,而是竹鼠。竹鼠是什么呢?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竹鼠是什么

是属竹鼠科、竹鼠属的一种动物。以竹子、芒草、植物茎秆等为食。因吃竹而得名。此为野生物种十分珍贵,全世界共计有3属6种。栖息于非洲东部和亚洲南部的热带与亚热带森林、灌丛和竹林中。它体大肉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毛皮绒厚柔软,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在中国已被大规模养殖,已成为具有经济效益的养殖产业之一。花白竹鼠、大竹鼠、中华竹鼠、小竹鼠都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私自捕捉违法。

竹鼠吃什么食物

竹鼠因吃竹子而得名,因此竹子便是竹鼠最爱吃的食物。当然为了竹鼠的生长发育良好,所以我们在喂养饲料的时候不能过于单一,以下几种饲料供大家参考:

1、粗饲料:粗饲料占竹鼠日粮的70%-80%。竹鼠属于植食性动物,对粗纤维消化率极高。适合喂养竹鼠的青饲料有芭芒杆、象草秆、皇竹草杆、茅草根、竹杆、竹根、西瓜皮、玉米秆、玉米苞、玉米芯、甘蔗头、甘蔗茎、甘蔗尾、胡萝卜、鸭脚木、芒果枝、榕树枝、水杨柳等等。

2、精饲料:占日粮的20%-30%。适宜喂养竹鼠的精饲料有马蹄(荸荠)、红薯、马铃薯、凉薯、玉米、谷粒、花生、绿豆、黄豆、大米饭等。

3、配合饲料:玉米粉55%,麦麸20%,花生麸15%,鱼粉7%、骨粉3%,另按饲料总量的0.5%加入食盐和畜用生长素。

4、药物饲料:对竹鼠投药比较困难。竹鼠自然采食的野生粗饲料中有些本身就是中草药,具有防病和治疗作用。

竹鼠感冒怎么办

一、症状表现

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打喷嚏,流鼻涕,尾巴和四肢冰凉,如伴发肺部感染,则会出现有咳嗽或者听见风箱声。

二、治疗方法

青霉素20万单位(小竹鼠15万,大竹鼠20万),0.5毫升地塞米松,用0.5-1毫升(小竹鼠0.5,大竹鼠1)左右的种草药注射液稀释(如双黄连,北斗胆素等清热解毒中草药),后退肌肉注射(小竹鼠1天1次,大竹鼠1天2次),注射2-3天。用双黄莲注射液和阿莫西林肌肉注射,用量参考说明书。

三、预防措施

1、在潮湿寒冷或者昼夜温差过大的气候下,应该加强保暖工作,保证鼠栏有足够的垫草,防止贼风对竹鼠的侵袭。

2、在潮湿寒冷或者昼夜温差过大的天气来临前应该用一定药物进行预防,最好是中草药制剂(板蓝根或者黄芪多糖等)。

3、只要空气新鲜,在非炎热天气,窗户应该关闭,驯化前的竹鼠是洞居生活,对冷风比较敏感,在冬天和春天冷风是老鼠感冒的主要原因。

竹鼠引种有哪些注意事项

1、正常情况下,一只好的竹鼠种的毛色都带有光色,而且很少脱落或折断的情况。

2、我们也要看种竹鼠的精神状况,一般是用竹棍,木杠赶动一下竹鼠,看看竹鼠走路的情况,如果走路灵活就说明这只竹鼠较好。

3、从大小来看,一般又小又瘦的竹鼠是很难生育的,体重低于一斤的竹鼠都是要淘汰或接近淘汰的。

4、就近引种,避免长途运输。竹鼠的长途运输容易造成竹鼠的不必要的伤亡,为了避免养殖效益受损,我们在引种之前应该避免长途运输。

竹鼠,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是由于喜欢吃竹子而出名的一种动物,上文中也对它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不知道大家了解了没有呢?虽然说竹鼠喜欢吃竹子,但为了避免饲料单一,大家也还是要结合其他的一些饲料。

养殖竹鼠前景如何?竹鼠养殖技术


竹鼠喜在安静、清洁、干燥、光线适当、空气新鲜的环境,以夜间活动较频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基本上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食物上都追求绿色无公害产品。像竹鼠这种专吃粗纤维饲料(竹子、草杆)可食用动物食用的人也越来越多,对追求高生活水平得现代人有较大的吸引力。养殖竹鼠前景如何?竹鼠养殖技术,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不少人深信特种养殖可以赚大钱,当然这与一些致富栏目的宣传有较大关系。确实有一部分人靠特种养殖赚到了钱,这部分人仅为极少数。如果人人都能靠特种养殖赚钱,那便不叫特种养殖了。
特种养殖最早宣传推广土元、蜈蚣、蝎子等,接着是鳄鱼、蛇等,现在竹鼠养殖又成了较为热门的特种养殖项目。不少农村创业者看到宣传后,表现的信心满满。
竹鼠400元一斤是真还是假?
一些致富栏目以及竹鼠养殖者宣称,竹鼠可以卖到400元一斤,一只便要上千元。不少人正是听到竹鼠的价格后,才感觉竹鼠养殖利润不错,非常有前景。
竹鼠400元一斤可能是真实事情,但绝大部分竹鼠要远远低于这个价格。400元一斤、上千元一只的价格,相信多数人都接受不了。餐饮企业上千元的成本价格,做出菜来最低也需要1500以上。别说一般消费者了,就算高端消费者也很难消费,除非钱多人傻!
大力推广竹鼠养殖的目的
目的很简单,那便是让更多的人养殖竹鼠,从而达到销售种苗的目的。只有将竹鼠宣传为高价产品,不懂真相的人才会感觉竹鼠养殖具有前景,同时炒种者才能以更高的价格销售种苗。真要说竹鼠三五十一斤都难销售,肯定多数人不会进行养殖,另外种苗价格最多是销售价格的1~2倍。
竹鼠养殖可行吗?
鉴于竹鼠的繁殖能力和生长速度,竹鼠价格只要达到30元便有利润可赚。在有销路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竹鼠养殖。另外竹鼠养殖有一定条件要求,必须处于较温暖地区且有竹子等饲料资源。
竹鼠养殖绝对不是宣传中那么暴利,养好的情况下也仅赚个辛苦钱。同时从事竹鼠养殖,一定要避免购买高价苗,不然则很难有利润。

竹鼠养殖技术
幼鼠饲养3个月体重达0.5kg,5个月可达1kg以上,最大的2-3kg。一、圈舍空房、地窖、防空洞均可养殖,或用砖砌成1.2X1.0x0.8m圈舍,用砖隔成两舍,间壁墙上留口,一间做内室,另一间做饲养场地。群养5对/平方米,也可笼养。1.2幼鼠指离乳后3个月龄内的竹鼠。需投喂新鲜、易消化、富含营养成分的饲料。如胡萝卜、甘薯、竹笋。瓜皮等多汁饲料,以及玉米、麦麸、干馒头等精料。同时在日粮中添加鱼粉、骨粉、食盐、维生素、生长素,以提高饲料消化率,并促进幼鼠的生长发育。食物种类必须保持相对稳定,若有变更,应有过渡期。幼鼠日采食14-17g,每天投喂2次,上午少喂,下午多喂。根据幼鼠的体重、体质强弱分池饲养,每笼4-5只。体弱的应单独饲养,促进幼鼠体质恢复。

1.3成年鼠成年鼠抗病力强,生长发育快,体重1.2-1.5kg。应定时定量投喂,早晚各1次,每只日投喂秸秆150-200g,精料15-20g。基础日粮常年无需变更,若变更应有一个过渡期。成年鼠牙齿长得快,需要在笼内放置一根竹杆或硬木条供其磨牙。每天检查竹鼠的粪便是否表面光滑,呈颗粒状,好像是药用胶囊。注意其毛色是否光亮,活动是否活泼,如果有意外应及时处理。

种公鼠种公鼠要求发育良好,体重1.3kg以上。背平直,健壮,睾丸显著,性欲旺盛,耐粗饲,不打斗。交配动作快,精液品质优良。种公鼠精液数量和质量与营养有关,但又不能喂的过肥。青粗饲料为竹叶、竹秆、竹笋、玉米秆、芦苇秆、甘蔗、胡萝卜等。配合日粮为:玉米粉55%、麸皮20%、花生麸15%、骨粉3%、鱼粉7%。

种鼠配种每日1-2次。春秋两季气温适宜,公鼠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每次发情1-3天,晚上配种。公、母配种比例为1:2-3,以1:l较好。种母鼠种母鼠要求产仔率高,母性强,采食力强,体重1.2kg以上。

因幼鼠生长发育,成年母鼠还需养育幼仔,故幼鼠和成年母鼠日粮配方如下;玉米55%、麸皮20%、花生麸15%、骨粉3%、鱼粉7%。另按总量加0.5%的食盐和生长素。②竹粉20%、面粉35%、玉米粉10%、豆饼粉13%、麦麸17%、鱼粉2%、骨粉2%、食盐0.2%、食糖0.8%。另外,在每公斤饲料补叶酸1mg、烟酸20mg、氧化锌75mg、D-L蛋氨酸400mg、碘化钾0.5mg、硫酸锰60mg、VA1500IU、VD31500IU、VB1220mg、VB26mg、VE30mg。将上述饲料混合,加水揉成馒头状或颗粒状,然后晒干或烘干,饲喂竹鼠。

母鼠怀孕期为60天,此期投喂饲料需干净、新鲜、多元化并保持相对稳定。母鼠怀孕后应单独饲养,经常保持舍内清洁,有干燥细软的垫草。分娩时间2-4小时,最快也要1-2小时分娩完毕。临产前6-7天,母鼠露出,活动减少,行动迟缓。临产前,不时发出“咕--咕--”声,分娩时,仔鼠连同胎衣和胎盘一并产出。母鼠边产边把胎衣和胎盘吃掉,吃到最后咬断脐带,并敌净仔鼠身上的羊水。此时可听到仔鼠“叽--叽--”的叫声。母鼠产仔12小时后,开始给仔鼠哺乳。分娩时避免观看和用手摸并保持环境安静,以防母鼠吃仔或弃仔。

哺乳期也不能看母鼠巢穴,不能打扫卫生,不能往窝室内投喂饲料,窝室内卫生,母鼠自行会打扫。哺乳期应投喂配合饲料并应适当加量,同时每天给予牛奶或豆浆,以增加母鼠的泌乳量。母鼠每天泌乳100g以上,足以满足仔鼠所需乳量。房舍温度保持8-27℃,夏季气温超过30℃,又特别闷热时,要用电扇吹风和向池内淋水降温。冬季舍温不能低于5℃,最好保持在15℃左右。特别是季节变换时要防止贼风侵袭窝室。

仔鼠出生20-30天跟母鼠采食,此时喂鲜嫩易消化的竹枝、草茎、全价颗粒饲料。同时给母鼠补喂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40-50日龄后断奶分窝,分窝分工2-3批,每隔3-5天分1批。仔鼠成活率在98%以上。

疾病防治饲养环境应定期用百毒杀、新洁尔消毒。饲料应新鲜多样化,不喂带水或霉烂食物。2.1胃肠炎主要是投喂变质、发霉或饲料突变造成。症状:病鼠表现步态瞒珊,排出粪便呈黄绿色带血或白色粘胶陈样。

防治:投喂新鲜饲料,口服土霉素0.5g,日服2次。2.2感冒气候突变受寒引起。症状:呼吸加快,鼻镜干燥,流泪,流清鼻涕。防治:肌肉注射安乃近0.2-0.5m1,每日1次。②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每次1ml,每日2次。2.3口腔炎咬伤、啃伤或敌食笼网、锐物引起。症状:不愿吃食,流涎,粘膜潮红发炎。重者精神萎靡,体温升高。防治:用0.1%高锰酸钾水冲洗口或添加在饮水中让病鼠自饮并口服消炎片2片,也可用碘甘油涂擦口腔。②重症者可肌肉注射青霉素或链霉素20万单位,每日2次,3天为1个疗程养殖前景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人工驯养竹鼠成功之后发展很快,现已成为开发价值高、市场需求大、投资少、风险小、经济效益高的一项新型养殖业。

竹鼠好养吗?养殖竹鼠的注意事项


竹鼠无论是做为肉食动物还是用于做药其经济价值都是很高的,目前市场上竹鼠已经卖到50元左右一斤沿海和大城市价格更高,所以养殖竹鼠的发展前景是很好的。那么竹鼠好养吗?养殖竹鼠的注意事项,具体来看看:

竹鼠好养吗?
好养。竹鼠养殖具有适应性广、节粮、繁殖力强,生长快、易养易管、利润丰厚等特点。不但农村可大力发展,也适合城镇居民家庭养殖和工厂化规模养殖。1、主食秸秆竹鼠的饲料以农作物秸秆和植物基根为主,如玉米秆、高粱秆、黄豆秆、甘蔗根、芦苇、芒草等。不与人、畜、禽争粮。也不与牛、羊争料,牛、羊吃植物的嫩枝叶,而竹鼠仅吃植物的老根茎。为保证竹鼠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需要饲喂一些精饲料。2、不需阳光和水竹鼠喜在阴暗、凉爽、干燥、洁净、温度-8~35℃的环境中生活,又有从饲料中摄取水分而不直接饮水的特性。因此,它既能在边远农村的山坡,岩洞营造窝穴养殖,也可在城镇室内,地下室建造窝池实行工厂化立体养殖,而且更适合在盛产竹林和玉米、高粱的干旱缺水山区养殖。3、易养易管竹鼠饲养管理简单,每天仅投喂1次,也可3天投喂1次。竹鼠尿少粪干,无臭味,夏天清1次,冬天可3~4天清扫1次。饲养1对竹鼠的工作量是饲养1头猪的1/10,一个劳动力可饲养200对种鼠。

养殖竹鼠的注意事项
1、低温时做好保暖,控制温差(6度内为佳)。避免冷风侵袭,改善空气质量。湿度45%~75%之间为佳,低于35%高于85%都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定期消毒,30天消毒一次,一般连续3天,选用两种以上消毒药(刺激性小的),以免细菌产生抗药性。
2、避免池内粪便发霉、池底板结发黑发臭污垢,发现及时清理。
3、保持饲料新鲜,粗料雨水未干不能投喂。投喂定时定量,不能随意突然改变饲料配方。粗料和精料的比例7:3为宜。
4、冬天防病,竹鼠的免疫力非常重要。建议在秋季做好肠道寄生虫防控。加强营养,调理肠胃促进营养全面吸收。体格健壮高免疫力,方可保证越冬安全。据查野生动物在秋天季节里大量采食食物,储存能量。在皮下形成一层脂肪层,用来抵御严寒。
5、竹鼠胆子比较小,很容易受到惊吓,饲养期间减少惊吓有助于竹鼠生长

蜈蚣的生活习性


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

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

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

山鸡的生活习性


山鸡学名环颈难,别名又称山鸡、野鸡、七彩山鸡等。它是世界上重要的狩猎野禽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工驯养最广泛的珍禽之一。

一、山鸡的种类及分布

野生山鸡主要分布在亚洲各国,我国是重要的原产地。自19世纪80年代引种美国驯养成功后,经一百多年的选育繁衍,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品种达30多个。我国共分布18个亚种,除西藏的部分高原和海南岛外,全国各省区都有分布。云南省分布的主要有四川雏鸡、血山、孔雀难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科研部门借鉴外国驯养繁育经验和种源,培育出一批人工饲养的优良品种,如河北亚种山鸡、中国环颈山鸡、左家山鸡、黑化雏鸡、白山鸡等,为山鸡养殖的大发展奠定了种源基础。

二、山鸡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雄鸡的体形略小于家鸡,但尾长且逐渐变尖,公母山的外貌区别明显。雄山羽毛艳丽,色彩斑斓。头部呈铜褐色,两侧有白色眉纹带;脸部皮肤裸露呈绊红色,上缀黑色点状小羽;颈部绿色,似金属闪光,并在下部有一白色颈环连续不断;胸部铜红色呈金属反光,背和腰羽黄褐色,带黑色斑纹;脚趾灰色,咏灰褐

色。成年雌山鸡,上体呈黑、粟及褐色相杂状,头顶有沙色斑纹,眼睑淡红褐色。公山一般体长35-36厘米,体重约1.5公斤;母难体长3233厘米,体重约1.2公斤。

(二)山鸡的生活习性

1.适应能力强

山鸡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夏季能耐30℃以上高温,冬天抗-30℃以下严寒。所以,从海拔300-400米的丘陵地带至3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地,均有山鸡分布。我国各地饲养实践表明:从湿热的南方到寒冷的东北,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雄鸡都能适应生

长,都可以大力发展人工饲养。

2.食物范围广

山鸡属杂食性禽类,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常在草丛、作物间采食植物的嫩芽、种子、果实等,也捕捉一些昆虫、蛆躬}、小型两栖动物为食。一般情况下,植物性饲料占90%以上,动物性饲料不到10%雏鸡嗦囊较小,容纳食物量有限,喜欢少吃多餐,野外采食往往是吃一点就走,过一会儿又回过头来再吃。

3.常集群生活

山鸡有较强的集群性,冬季常集聚在一起集体越冬,直到3-4月份繁殖季节,才以雄山鸡为核心,雄雌比为1:3-4组成相对稳定的婚配群,活动在自己的领地上。如遇其它雄山袭扰,两雄锥会发生激烈争斗,以保卫自己的地盘不被侵占。

(三)山鸡的生理特征

1.胆小易受惊吓

山鸡胆怯而机警,对声、光和颜色等的变化特别敏感,警觉性很高,即使在觅食过程中也会不停地抬头张望,观察四周动向,如遇危险,便迅速逃避。当敌害接近时即起飞,不久便滑翔

落下。人工饲养条件下,如受声、光等惊吓,难群会乱飞乱撞,常碰得头破血流,羽毛脱损。

2.特别好争斗

山鸡野性较强,同笼雄山鸡间常发生争斗,争配偶、争地位,常打斗得头破血流才分胜负。

3.繁殖特性

山鸡10-12月龄性成熟,并且开始繁殖。雌难5-6月份为产蛋高峰,野鸡年产蛋2窝,每窝10-15枚。孵化期雌难常在树林、草丛隐蔽处营巢孵化。雏鸡出壳后,由母鸡带领成群活动,一个月后雏难会逐步单独生活。雄难性成熟较雌鸡迟4周左右。人工

饲养条件下,母山一年只产1季蛋,产蛋期一般为4月至8月,有的延长到9月,年产蛋量80枚左右,蛋重30克左右。

海马的生活习性


海马属于鱼纲海龙科动物,是一种稀有名贵的药用海水鱼类。我国常见有:克氏海马、斑海马、大海马、刺海马等,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我国沿海白南至北均有分布,但以南海产量和种类较多。海马天然捕捞比较困难,产量又低,我国现已建成了几个相当规模的生产基地,对海马的生活习性、繁殖、育苗、饵料等也有较深入的研究。

一、海马的经济价值

海马素有南方人参之称,药用干燥成体和幼体,幼体又称海蛆。海马性温味甘,具有补肾壮阳、温通任脉、消炎止痛、生肌明目、强心祛痰、消瘀化结等功效,主治肾虚阳痿、妇女难产、外伤出血、疔疮肿毒、淋巴结核及甲状腺肿等症。近年临床试验还表明,海马对乳腺癌有一定功效。

二、海马的生物学特性

(一)海马的形态

克氏海马体长3033厘米,侧扁,头部形似马头。头冠短小,尖端具5个短小的棘,略向后方弯曲。体长为头长的4.56.2倍,头长为吻长的22.1倍,为眼径的5.58倍,吻呈长管状。眼较大,侧位而高,眼间隔小于眼径,微隆起或乎坦。鼻孔很小,每侧2个。口小,端位,无牙。鳃盖凸起,无放射状纹。鳃孔位近于侧背方。颈部背方中央嵴纹较锐,具2突起状棘和2颊下棘。胸鳍基部下前方各具l短钝棘。腹干部呈七棱形,尾部四棱形。全体无鳞,完全为骨质环所包,体部有骨质环11,尾部394l,体背上各环棱棘短钝呈瘤状。背鳍(条)1819,位于躯干最后2体环及尾部最前2体环的背部。臀鳍4,短小。胸鳍18,短宽,略呈扇形,基部下方各具1短钝棘/。无腹鳍和尾鳍。各鳍无棘,鳍条均不分枝。尾端卷曲。全体淡黄色或暗灰色,体侧具白色线状斑纹和斑点(图19)。

斑海马为中型个体,体长最大可达1820厘米,躯干部体环11节,尾部4041节,体上各骨环略呈突起状,除头部眼上方及颊部下方的小棘较发达外,其余各棱棘不明显,背鳍条202l,胸鳍短宽,略呈扇形,有鳍条1718,身体一般为黑褐色,与其他海马最明显的区别是其两边体侧第1、4、7节的背方小棘基部各有一黑色大斑点,故称斑海马或三斑海马。

大海马个体稍大,最大体长可达2224厘米,躯干体环11节,尾部3536节,背鳍发达,呈扇形,鳍条17,胸鳍短小鳍条16,体上各骨环隆起棱棘短钝,头部弯曲与躯干部所成夹角较小,嘴巴较长,常贴近腹部,身体多灰黑色,带有白色绒状小斑点和黑色或棕色斑纹。

(二)海马的生活习性

海马生活在海中藻类繁茂的地方,通常是近海风浪不大的海域。海马是一种活动能力不强的浅海鱼类,运动器官主要是鳍,主要靠胸鳍、背鳍、臀鳍相互配合完成,海马借此缓慢游动进行觅食、繁殖或回避恶劣环境,还有卷曲能力的尾部,可缠绕在海藻或其他漂浮物上以寻找食物或达到其他目的。

平时海马有两种游动姿态,一是身体伸直近于水平,这样游动较快,另一种是尾巴卷曲游动时身体近于垂直。速度慢,一般游动速度每分钟l一3米。海马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适宜温度是933℃,超过此范围海马易于死亡。

在生长的不同时期,海马对水温要求不同,水温降至12℃就会停止摄食,繁殖时期水温应在2031℃。海马仔对水温变化适应力较弱,初生海马仔在18℃时就失去生理平衡,15℃时很易死亡。

海马对海水的相对密度一般要求在1.0051.027,降至1.003以下易死亡的生活习性。初生海马要求更高,最好在1.0091.025,并且生活环境的光照强度在5002000米烛光,pH值在6.58.0为宜,水质要求清洁无毒,含氧量不低于2.5毫升/升,在4毫升/升以上较好,透明度在1.5米以上。

(三)海马的食性

海马的饵料主要是小甲壳动物,如桡足类、端足类、枝角类及各种小虾等。海马喜欢吃鲜活饵料,不能喂腐烂变质的饵料。据实验观察,水温2027℃时,体长13.5厘米的斑海马,一次能食体长9毫米的糠虾132个;体长10.5厘米的大海马一次能食68个。海马幼苗每天能食桡足类、六枝幼虫等300400只。水温在202712时,海马摄取的食物经46小时可以完全被消化。

蜥蜴的生活习性


中文名:蜥蜴
外文名:Lizard
学名:Pogonavitticeps
别名:鬃狮蜥
分类:脊索动物门爬虫纲有鳞目蜥蜴亚目

蜥蜴属于爬行纲动物,其种类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约有3000种左右,我国已知的有150余种。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其生活环境多样,主要是陆栖,也有树栖、半水栖和土中穴居。多数以昆虫为食,也有少数种类兼食植物。

蜥蜴在头部上可以见到口,一对鼻孔,一对眼睛和一对耳孔。如无外耳孔,则鼓膜位于表面,有的种类鼓膜上被复以细小鳞片或锥状大鳞。头部被复鳞片。各种蜥蜴头背的大鳞片数目及排列一致;上下唇鳞及颈部鳞片亦相对一致。

蜥蜴是变温动物,在热带生活的蜥蜴,由于气候温暖,可终年进行活动。在温带及寒带生活的蜥蜴于冬季进入休眠状态,表现出季节活动的变化,在特别炎热和干燥的地方,也有夏眠的现象,以度过高温干燥和食物缺乏的恶劣环境。

蜥蜴的生活习性:

蜥蜴生境各异,生活于地下、地表或高大的植被中,沙漠及海岛中均可见。仅存的海生种为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Islands)的海鬣蜥,食海藻。有几种蜥蜴部分水栖,食淡水生物。对蜥蜴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为温度,许多种有其「最适温度」,会晒太阳以升高体温,使之高于气温。生活于寒冷地区的种冬眠。昼长对蜥蜴亦有影响。大部分蜥蜴为卵生,卵产于所挖穴中,树木、岩石的裂缝中,或落叶层下。有些蜥蜴(尤其是生活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者)为卵胎生或胎生。多无护卵习性,但五线圆筒蜥(Eumecesfasciatus)在孵化期间守在卵边。少数种(如Lacerta属及Cnemidophorus属)有孤雌生殖。後者的孤雌生殖型为两个两性种的杂种。许多壁虎将卵产于同一地点。豢养条件下希拉毒蜥寿命可达25年,壁虎达20年。

个体蜥蜴的活动范围很局限。树栖蜥蜴往往只在几株树之间活动。据研究过的几种地面活动的蜥蜴,如多线南蜥等,活动范围平均在1,000平方米左右。有的种类还表现出年龄的差异。刚孵出的蝘蜓(Sphenomorplus)多在孵化地水域附近活动,成年后才转移到较远的林中活动。

蜥蜴可分为白昼活动、夜晚活动与晨昏活动三种类型。不同活动类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食物对象的活动习性及其他一些因素。

多数蜥蜴昼间活动,壁虎多在薄暮至破晓之间活动,并能发出大声(而大部分蜥蜴不能发声)。蜥蜴的捕食方式为静候或搜寻。许多蜥蜴能将尾部自割,断下的尾能迅速扭动以分散捕食者的注意,蜥蜴得以逃脱。许多蜥蜴有领域行为(包括领域表演)或求偶表演。许多种有股孔,可能用来分泌化学物质以吸引异性。蜥蜴对于人的经济意义不大。某些鬣蜥可食,有些可制革。壁虎栖于居室,可捕害虫,但可能传播沙门氏菌。蜥蜴是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材料,又常饲为玩赏动物。

蜥蜴吃什么:

大多数蜥蜴吃动物性食物,主要是各种昆虫。壁虎类(Gekkonids)夜晚活动,以鳞翅目等昆虫为食物。体型较大的蜥蜴如大壁虎(蛤蚧,Gekkogecko)也可以小鸟,其他蜥蜴为食物。巨蜥(Varanus)则可吃鱼、蛙甚至捕食小型哺rǔ动物。也有一部分蜥蜴如鬣蜥(Agama)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由于大多数种类捕吃大量昆虫,蜥蜴在控制害虫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很多人以为蜥蜴是有毒动物,这是不对的。全世界6000种蜥蜴中,已知只有两种有毒毒蜥,隶属于毒蜥科(Helodermatidae),且都分布在北美及中美洲。

蜥蜴的变色:

蜥蜴的变色能加很强,特别是避役类(Chamaeleons)以其善于变色获得变色龙的美名。我国的树蜥与龙蜥多数也有变色能力,其中变色树蜥(Calotsversicolor)在阳光照射的干燥地方通身颜色变浅而头颈部发红,当转入阴湿地方后,红色逐渐消失,通身颜色逐渐变暗。蜥蜴的变色是一种非随意的生理行为变化。它与光照的强弱、温度的改变、动物本身的兴奋程度以及个体的健康状况等有关。

蜥蜴的断尾:

许多蜥蜴在遭遇敌害或受到严重干扰时,常常把尾巴断掉,断尾不停跳动吸引敌害的注意,它自己却逃之夭夭。

这种现象叫做自截,可认为是一种逃避敌害的保护性适应。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发生。但断尾的地方并不是在两个尾椎骨之间的关节处,而发生于同一椎体中部的特殊软骨横隔处。这种特殊横隔构造在尾椎骨骨化过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强烈收缩而断开。软骨横隔的细胞终生保持胚胎组织的特性,可以不断分化。所以尾断开后又可自该处再生出一新的尾巴。再生尾中没有分节的尾椎骨,而只是一根连续的骨棱,鳞片的排列及构造也与原尾巴不同。有时候,尾巴并未完全断掉,于是,软骨横隔自伤处不断分化再生,产生另一只甚至两只尾巴,形成分叉尾的现象。我国壁虎科、蛇蜥科、蜥蜴科及石龙子科的蜥蜴,都有自截与再生能力。

大多数蜥蜴是不会发声的。壁虎类是一个例外,不少种类都可以发出宏亮的声音。蛤蚧鸣声数米之外可闻。壁虎的叫声并不是寻偶的表示,可能是一种警戒或占有领域的信号。

蜥蜴的繁殖:

蜥蜴一般每年繁殖一次。但在热带温暖潮湿环境的一些种类,如岛蜥、多线南蜥、蝎虎、疣尾蜥虎与截趾虎等则终年都可繁殖。

多数种类蜥蜴系卵生,一般于夏季产卵于温暖潮湿而隐蔽的地方。卵数由一二杖到十几枚不等。卵的大小与该种个体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壁虎科的卵略近圆形,卵壳钙质较多,壳硬而脆。其他各种蜥蜴的卵多为长椭圆形,壳革质而柔韧。

有的蜥蜴卵在母体输卵管后段(子宫)就开始发育,直到产出仔蜥,叫做卵胎生。石龙子科中不少种类为卵胎生,其余各科蜥蜴多为卵生。同一属中有的种类为卵生,另一些种类则为卵胎生。譬如南蜥属中多线南蜥为卵胎生,多凌南蜥为卵生。又如滑蜥属中两个相近种秦岭滑蜥为卵胎生,而康定滑蜥却为卵生。我国特产动物鳄蜥在当年年底仔蜥就在母体输卵管内发育成熟,但延滞到第二年5月才产生母体外。解剖怀孕后期的鳄蜥,成熟仔蜥已无卵黄,而母体输卵管壁布满微血管网。可能发育后期的仔蜥依靠母体提供营养,应属于少数胎生蜥蜴之一。

蜥蜴的寿命:

主要根据动物园饲养的资料,飞蜥2~3年,岛蜥4年,多线南蜥5年,巨蜥12年,毒蜥25年,最长的纪录大概是一种蛇蜥54年。这些数字并不完全反映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只可能作一参考。

金蝉的生活习性


一、形态

成虫体长40~48毫米,翅展125毫米。全体黑色,有光泽,被有金属光泽。复眼淡赤褐色。头的前缘中央及颊上方各有黄褐色斑一块。中胸背板宽大,中央有黄褐色X形隆起。前后翅透明。前翅前缘淡黄褐色,基部黑色,亚前缘室黑色,前翅基部1/3黑色,翅基室黑色,具一淡黄褐色斑点;后翅基部2/5黑色,翅脉淡黄色及暗黑色。足淡黄褐色。雄性腹部第一、二节有鸣器,雌性无鸣器,有听器,腹瓣很不发达,产卵器显著而发达。卵长椭圆形,微弯曲;长约2.5毫米,宽0.5毫米;乳白色,有光泽。若虫黄褐色,具翅芽,能爬行,一龄的前足即表现为明显的开掘式;末龄若虫体长35毫米,黄褐色,前足开掘式,翅芽非常发达。

二、金蝉的生活习性

金蝉一般3~5年完成1代,以卵群体在当年生或二年生的幼小枝条上和各龄若虫集中于土壤中植物根系上越冬,即越冬虫态为两种,卵和大小不同的若虫;越冬场所也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种环境。

越冬卵于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6月下旬孵化活动结束。卵多在白天下午孵化,占80%左右,夜间孵化的较少,约为20%。卵期接近300天。越冬若虫的活动受地温和寄主植物树液的影响最大,在低温高于10~15℃时,树体汁液开始流动,越冬若虫随之开始刺吸取食活动。

从越冬卵中孵化的若虫(称之为蝉蚁),潜入土中,在寄主植物根部吸食汁液,活动性较小。随着龄期的增长,营造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土室,栖居其中。土室外表粗糙,内壁光滑湿润,壁的一部分附着在植物根上,以便取食。秋后温度下降,便钻人深土层中越冬,春暖后又向上迁移至树根附近活动。一年中以5月份在土中的若虫数量最多,此时正值越冬卵大量孵化入土,又是末龄若虫即将出土蜕皮变为成虫的时期。

在土中完成若虫的整个生活过程后,金蝉成熟若虫于5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从土中钻出来,并爬行到灌木枝条、杂草茎秆等处,用爪及前足的刺固着于树皮枝叶上,蜕皮羽化为成虫。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出现盛期,10月上旬为末期。成虫羽化后20天左右交尾,6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底至8月下旬为成虫产卵盛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产卵末期。成虫的终见期为11月上旬。即成虫的产卵期可以持续在6月下旬至10月上旬。

金蝉成虫多在夜间8~10时和早晨4~6时羽化,雌雄比基本保持1:1的比例。成虫常栖息于树干枝梢上,具有夜间扑火的习性。成虫产卵于一二年生,2~7毫米粗度的枝条上,卵产在枝梢的木质部内,卵窝密接,多为单行,也有双行的,呈直线排列,少数弯曲或呈螺旋状排列。每一卯窝内有卵6~8粒,一根产卵枝内有卵12~479粒,一般为20~200粒,平均有卵146粒。每根枝条上有卵穴6~146个。每头雌虫腹内怀卵500~1000粒,最多达到I500粒,最少20粒,平均800粒。

成虫寿命3个月左右,发生期一般在每年的7~9月份。

成虫有翅能飞,以刺吸式口器吸吮树木幼嫩枝条中的营养汁液为生。交配以后的雌蝉在产卵前先用产卵器插入当年生或二年生细嫩树枝木质部,然后再将卵产入。同时使嫩枝条脱水干枯死亡,对树木造成危害。

蝉喜欢木质松软、汁较多的树种,如山楂、桃树、苹果、榆树等。

三、经济价值

蚱蝉的食用价值。经科学分析,蚱蝉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6.63%。

四、药用价值

蝉除具备食用价值以外,还具有药用功能。蝉老熟若虫变化为成虫时,羽化蜕除的外壳称蝉蜕,又称蝉退或蝉皮,其主要成分含甲壳素及蛋白质,味甘、咸,性寒,入肺、肝经,是重要的辛凉解表中药。鲜嫩的蚱蝉若虫和成虫,特别是若虫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药用价值也特别高,为药膳上品。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16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