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须鼬鳚

中文名称 双须鼬鳚
拉丁名称 Dinematichthys iluocoeteoides Bleeker
英文名称 coral brotula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鳚目
拉丁目名 Ophidoidae
中文科名 胎鼬鳚科
拉丁科名 Bythitidae
中文属名 双趾鼬鳚属
拉丁属名 Dinematichthy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上鳞片覆瓦状。头上鳞片各种有差异,有的仅在颊部有鳞,有的则几乎全部都有鳞,有些种类的吻部有乳突,鳃盖骨上的锐棘,有时分叉状,前鼻孔甚高,位于上唇与后鼻孔之间,上颌骨后端扩大呈垂直状。雄鱼交配器有2对或多对拟鳍脚骨,最大的一对呈侧扁的耳状。鳃盖条7,有些尾前椎的髓棘截形。

相关阅读

仙鼬鳚


中文名称 仙鼬鳚
拉丁名称 Sirembo imberbis(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称 loach brotula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鳚目
拉丁目名 Ophidoidae
中文科名 鼬鳚科
拉丁科名 Ophidiidae
中文属名 仙鼬鳚属
拉丁属名 Sirembo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87~90;臀鳍67~72;胸鳍23~24;腹鳍1;尾鳍9~10。体侧鳞约87~91横行,鳃耙外行约5+(11~13),内行2+10。
体长83.5~177毫米。体长形,侧扁,向后渐尖且渐甚侧扁;体长为体高4.2~6.7倍,体宽9.3~11.8倍,头长4.5~5倍。无尾柄,头稍短小,亦侧扁;头长为吻长4.0~5.7倍,眼径3.8~4.6倍。吻很钝短,小鱼略短于眼径,大鱼渐略长于眼径。眼稍小,位头侧的上半部,后缘距吻端较距鳃孔的后端近,眼周缘固着。眼间隔平坦,中央微凸,其宽约等于眼径。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较小,约位吻端与眼的正中间;后鼻孔大,位眼前缘的附近。口稍大,前位而甚低,口角约达眼后缘的下方。前颌骨能伸缩。上颌骨仅后端附近外露,为截形,中央微凹,略伸过眼的后缘。下颌较上颌稍短,腹侧常有一骨棱。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短绒状牙齿;左右犁骨牙群连成人字形。舌厚,前端细尖且游离。下唇较上唇发达。前鳃盖骨无棘。 主鳃盖骨有一尖棘。

鳃孔大,侧位,下端向前达瞳孔的下方。鳃盖膜分离,与颊部亦不连。鳃盖条7。鳃4个,第四鳃后有一小裂孔。假鳃发达。鳃耙仅下肢外行上方4个较长大,约等于鳃丝长及瞳孔,其它均为小突起状。肛门距尾鳍基略不及距吻端的1.5倍。

鳞中等大,为圆鳞;头体各处均有鳞。侧綫一条,为直綫形,侧位而较高,后端附近不显明。

背鳍一个,始于鳃孔后端的稍后方,后端与尾鳍相连,头长约为最长背鳍条的2.3~2.6倍。臀鳍始于肛门后缘的附近,亦与尾鳍相连,其鳍条稍短于背鳍条。胸鳍侧位而略低,稍尖形,约第九至十鳍条最长,头长为其长的1.4~1.8倍。腹鳍喉位,始于眼后缘的下方;左右腹鳍相距很近,各只有-个鳍条,鳍条不分叉,约伸达鳃孔后端的附近。尾鳍很窄,头长为其长的1.7~2.4倍。

体黄褐色,腹侧色较淡。背鳍的边缘为黑褐色纵带状,而且常有5~7处较暗呈黑斑状。臀鳍亦有一类似的黑褐色纵纹,但无斑而且下缘为白色。胸鳍及腹鳍为淡白色。口腔与腹膜无色,而鳃腔为灰褐色。

刺鼬鳚


中文名称刺鼬鳚

拉丁名称Hoplobrotula armata (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称snubnose brotula, armored weasel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鳚目

拉丁目名Ophidoidae

中文亚目名鳚亚目

拉丁亚目名Ophidiodei

中文科名鼬鳚科

拉丁科名Ophidiidae

中文属名棘鼬鳚属

拉丁属名Hoplobrotul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东海、南海和黄海。

形态特征
腹鳍有2鳍条,左右基底紧接,位于眼下方。前鳃盖骨边缘有3枚强棘。鳃盖骨棘强。眼发达,体最高处在头的后方。鳃耙4-5。基鳃骨上有1中群和2侧群牙齿。体浅褐色,背鳍和臀鳍后半部黑色,鳍处缘浅色,尾鳍黑色。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盲鼬鳚


中文名称 盲鼬鳚
拉丁名称 Barathronus diaphanus Brauer
英文名称 blind brotula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鳚目
拉丁目名 Ophidoidae
中文科名 胎鼬鳚科
拉丁科名 Bythitidae
中文属名 盲鼬鳚属
拉丁属名 Barathron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口裂斜,眼深里,有腭齿,第一鳃弓第鳃耙24~33,椎体细长,尾鳍鳍条9~10,有腹鳍,胸鳍柄部长与宽等长,有21~26鳍条。

黑斑新鼬鳚


中文名称 黑斑新鼬鳚
拉丁名称 Neobythites nigromaculatus Kamohara
英文名称 spotfin brotula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鳚目
拉丁目名 Ophidoidae
中文科名 鼬鳚科
拉丁科名 Ophidiidae
中文属名 新鼬鳚属
拉丁属名 Neobythite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口端位或亚端位,躯干部较短,尾不长,尖出,眼径等于或稍小于吻长。鳃盖骨棘强,中基鳃骨齿2群,鳃耙7~20,伪鳃有3~7鳃丝,胸鳍22~28,腹鳍2,尾前椎11~14,侧线明显

鳗鳞鼬鳚


中文名称鳗鳞鼬鳚

拉丁名称Ophidion muraenolepis Gunther

英文名称Ophidi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鳚目

拉丁目名Ophidoidae

中文亚目名鳚亚目

拉丁亚目名Ophidiodei

中文科名鼬鳚科

拉丁科名Ophidiidae

中文属名鳚属

拉丁属名Ophidi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的两侧及顶部无鳞,左右腹鳍鳍条不等长,第一鳃弓有鳃耙4-7,尾前椎15-18,吻部无棘,如存在也较细长,其棘尖指向前方。体长为头长的4.3倍,头长为吻长的4.3-4.4倍,吻长等于眼径,吻背侧无突起。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黑潮新鼬鳚


中文名称 黑潮新鼬鳚
拉丁名称 Neobythites sivicola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鳚目
拉丁目名 Ophidoidae
中文科名 鼬鳚科
拉丁科名 Brotulidae
中文属名 新鼬鳚属
拉丁属名 Neobythite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93~96;臀鳍75~79;胸鳍21~25;腹鳍2;尾鳍8;鳃耙10~11;侧线鳞53~56。
头部及身体皆覆盖有鳞片。鳃盖骨後方有一尖锐的硬棘。前鳃盖骨的下方有2枚小棘。头部及各鳍上密布著许多极细的褐斑。基鳃骨上有2块齿带。侧线於鳃盖骨後方略为上扬,而在背鳍起点下方就笔直地往後延伸。身体的上半部、背鳍、尾鳍及臀鳍的後半部为淡褐色,上有许多不同大小的白色斑点分布其上。

本种在台湾省西岸极为普遍,几乎终年可见。分布於日本三崎,土佐湾,富山湾。

常见体长25cm。


体圆而延长,尾部则是侧扁。在鳃盖骨的后面有一尖锐的硬棘,其前鳃盖骨的下方则有2根小棘。背鳍和臀鳍非常的长,一直延伸至尾鳍部位,相愈合在一起,背鳍鳍条数92-96,臀鳍鳍条数73-78;腹鳍位于喉部,已经退化成2条延长丝状;尾鳍鳍条数8。

体背侧、背鳍、尾鳍和臀鳍的颜色为淡褐色,上面则有许多不同大小的白色斑点分布其上,腹部呈灰白色。

多须须鼬鳚


中文名称多须须鼬鳚


拉丁名称Brotula multibarbata 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称whishered brotula, weaselfish, reef cush eel, goatsbeard brotula, barbelled eelpout, barbed brotula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鳚目

拉丁目名Ophidoidae

中文亚目名鳚亚目

拉丁亚目名Ophidiodei

中文科名鼬鳚科

拉丁科名Ophidiidae

中文属名须鼬鳚属

拉丁属名Brotul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红海、印度洋至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被小而呈覆瓦状的圆鳞,吻部和颏部有须,腹鳍位于前鳃盖骨下方,眼之远后方,有2鳍条,中基鳃骨无齿,尾鳍鳍条10-11,由1副尾下骨、2游离尾下骨和尾上骨支持,鳃盖条8,第一鳃弓有4或4以下鳃耙。背鳍117-123,臀鳍88-100,胸鳍22-26,腹鳍2,体深色,鳍浅色,边缘黑色。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繁殖习性
早期发育阶段生活在中上层或岩礁地区,成鱼生活在180米深的近海到650米的深海。

五指鼬鳚


中文名称 五指鼬鳚
拉丁名称 Dicrolene quinquariu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蛇鳚目
拉丁目名 ***Ophidiiformes
中文科名 ***蛇鳚科
拉丁科名 Ophidiidae
中文属名 ***指鼬鳚属
拉丁属名 Dicrolene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93,臀鳍75;胸鳍19+5;腹鳍1,尾鳍6。发达鳃耙3+1+8。
体长为体高5倍,为肛门处体高6.4倍,为头长4.6倍。头长为吻长4倍,为上颌长1.9倍,为眼径7.7倍,为眼间隔4.4倍。

体延长,侧扁,尾端尖。头稍侧扁,背面宽平。吻圆钝;平扁。眼较小,眼径约为吻长之半,表面有膜质角膜所盖。眼间隔较宽。鼻孔2个,分离,前鼻孔较小,接近吻端,不靠近上唇边缘,后鼻孔大,位于眼前方。口大,下颌为上颌所包,上颌骨后延超过眼后缘的距离约与眼径相等;有辅上颌骨。牙小,绒毛状。两颌具狭长牙带。犁骨牙带呈宽V字形。腭骨牙带的端部向内弯,后半部较宽。基鳃骨牙丛3(中央1丛大,左右1对小)。鳃孔大,向前达眼中部下方。鳃盖膜与峡部不连。前鳃盖骨边缘隅角处具3小棘。鳃盖骨棘尖直,后端不超过鳃盖膜后缘。假鳃退化,仅留2微小鳃丝。第一鳃弓隅角处1个和下枝后部7个鳃耙特长,端部圆钝,上下枝前部有颗粒状鳃耙。

体被小圆鳞,易脱落。头部除吻端无鳞外,余均被鳞。背鳍、臀鳍前部鳍条基底和胸鳍基部被小鳞。侧线不完全,上侧位,在尾部前1/3处消失。侧线上鳞7。

背鳍、臀鳍和尾鳍相连。背鳍起点在胸鳍基底后上方。臀鳍起点在背鳍第二十一~二十二鳍条下方;胸鳍长大,鳍条上方有1皮瓣,上部鳍条有鳍膜相连,最长鳍条大于眼后头长,下部5鳍条较粗长,游离,最上方1鳍条最长,后端伸达臀鳍第十五鳍条上方,基部有膜与上部鳍条相连。腹鳍喉位,在前鳃盖骨边缘下方,鳍条单支,两腹鳍分离,间距稍小于眼径。尾鳍尖狭。

体淡褐色,背鳍和臀鳍边缘及尾部黑褐色,胸鳍淡褐色。口腔暗褐色,鳃腔黑褐

带纹仙鼬鳚


中文名称带纹仙鼬鳚

拉丁名称Sirembo marmoratum (Goode et Bean)

英文名称marbled brotula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鳚目

拉丁目名Ophidoidae

中文亚目名鳚亚目

拉丁亚目名Ophidiodei

中文科名鼬鳚科

拉丁科名Ophidiidae

中文属名仙鼬鳚属

拉丁属名Sirembo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吻部有发达的棘,无中基鳃骨齿,腹膜浅色。头体和各鳍均为黄色,体背有数条黑褐色带状宽纹,背鳍前2/3处的上缘,有5个大长斑,背鳍后1/3处的背缘稍下方有一黑色纵纹,臀鳍与尾鳍除基部外,均为黑色。

生活习性
海(水)生。

大鳍残鼬鳚


中文名称 大鳍残鼬鳚
拉丁名称 Bassobythites macropterus(Smith et Radcliffe)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鳚目
拉丁目名 Ophidoidae
中文科名 鼬鳚科
拉丁科名 Ophidiidae
中文属名 残鼬鳚属
拉丁属名 Bassobythite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102~114,臀鳍94~96;胸鳍21,尾鳍9。鳃耙3+1+11~14。
体长为体高4.5~4.6倍,为肛门处体高4.8~5.3倍,为头长4.0~4.6倍。头长为吻 长4.1~4.2倍,为上颌长1.8~2.2倍,为眼径7.9~9.3倍,为眼间隔2.9~3.2倍。

体延长,侧扁,尾部向后渐尖。头大,侧扁,后头部隆起,背缘上斜。吻圆钝,吻长为眼径1.9~2.3倍。眼较小,圆形,位于头的前半部。眼间隔宽,稍圆凸。鼻孔2个,接近,均位于眼前方;前鼻孔小,周围隆起,离上唇边缘颇远,后鼻孔大。口前位,上下颌约等长。上颌骨后延超过眼后缘的距离约等于上颌骨宽。有辅上颌骨。牙小,绒毛状。上下颌具牙带。犁骨牙丛倒V字形,左右两支的正中会合处膨大呈圆形,大个体侧枝两端也膨大。腭骨牙带较上颌牙带短而狭。基鳃骨具1中央牙丛,纵长形。唇薄。颏部有2小孔。鳃孔大,向前伸达眼中部下方。鳃盖膜与峡部不连。前鳃盖骨后缘近隅角处具2~3弱棘,后下缘凹入。鳃盖骨棘细尖而直,后端不超过鳃盖膜后缘。无假鳃。鳃耙在隅角处最长,向前逐渐减短,前方鳃耙呈三角形。

鳞小,圆鳞,头、体及鳍基均密被鳞。侧线平直,上侧位,在尾部后方消失。侧线内层有扩大的板状鳞,外部复盖的侧线鳞与上下鳞片大小相似,侧线上下方各有1行小孔,上方小孔边缘有皮质突起。

背鳍、臀鳍与尾鳍相连。背鳍起点约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臀鳍起点约在背鳍第二十二~二十三鳍条下方。胸鳍长圆形,头长为胸鳍长1.6~2.0倍。无腹鳍。尾鳍尖长。

头体一致暗褐色。各鳍黑色。口腔暗褐色。鳃腔黑色。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27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