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斑牙鲆

[学名]: Paralichthys lethostigma
[资源名称]: 漠斑牙鲆
[外文名]: southern flounder
[别名]: 南方鲆、美洲鲆
 
[形态特征]:
 
漠斑牙鲆形态体侧扁、卵圆形,两眼均位于头部左侧,身体有眼侧为黑褐色或灰褐色,体表混合着一些不规则的明暗相间的斑点,犹如沙漠中的淡色斑点,故称漠斑牙鲆。有时常分布着黑白色圆斑,宛如金钱豹的肤色。有眼侧为浅白色。眼间距较宽,有眼侧无较规则的白色星点分布。 鳍条数:背鳍80-95,臀鳍63-74,胸鳍11-13,腹鳍6,尾鳍17,侧线鳞:85-100,脊椎骨:脊椎骨节数共37节。
 
 
[原产国家]:美国和墨西哥[原产地区]:美国  
[气候带]:温带
[地理分布]:美国佛罗里达州北部沿海和墨西哥湾沿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主要发现在河口和沿岸水域到40米水深的泥底,隐藏生活,耐低盐,场分布在半咸水的海湾和河口,偶尔在淡水中也能看到,冬季向深海移动,主要以鱼类为食,也摄食虾蟹类,稚鱼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

相关知识

大西洋牙鲆(犬齿牙鲆)


[学名]: Paralichthys dentatus
[资源名称]: 大西洋牙鲆(犬齿牙鲆)
[外文名]: summer flounder
[别名]: 夏鲆
 
[形态特征]:
  体侧扁,长圆形,两眼位于头部左侧。
 
[原产国家]:美国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美国  
[气候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从缅因州至佛罗里达州。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喜栖息于水温较低的砂质、砂石和岩礁地带。幼鱼多生活在饵料生物丰富的河口地带,成鱼会因为产卵或索饵有季节性向浅水或深水地带移动的现象。在产卵期会移向近岸水深20米左右的浅海海域。在秋冬季由于水温的降低,会向深水海域移动。

牙鲆流水饲养


(一)养殖场地的选择条件
牙鲆陆上工厂化流水养殖设施结构工艺流程。看起来似乎比较简单,但其场地选择却要从建设费用、经营战略、管理运营和生产体制(尤其是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定地点的条件及所带来的影响主要由以下因素来决定。
选择养殖场地要求条件是:
(1)尽量靠近海岸,土地价格便宜。
(2)不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
(3)苗种、饲料、材料有保证,交通及鱼产品运输方便。
(4)水位差小,便于提水。
(5)水质良好,符合养鱼水质标准。
(6)电力有保证。
(二)养成设施
1.养殖厂房(车间)
养殖厂房四周可用砖墙结构,屋顶可用钢筋框架或木制框架,上面覆盖石棉瓦或玻璃钢瓦,比较经济和安全。简易厂房可用农用塑料大棚,上盖遮光率95%的黑色网片,再在其上面盖上编织的防风网,用绳索等系好。塑料大棚式养殖设施费用比较少,但每年必须更换。无论何种形式养殖厂房,为了防止直射光都必须遮光,保持稍暗的环境。但从管理操作要求来看,要能看到鱼的活动状况,也需要部分采光。
2.养殖水池(槽)
水池(槽)规格和形状各异,有圆形、八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圆形、八角形水池排水口位于池底中央。进水口2~4处,朝同方向进水,使池水可以旋转。正方形池,排水口最好也设在池中央,使水以排水口为中心呈圆形流动。长宽相差很大的水池,大多从一端进水,从相对的另一端排水。圆形或八角形水池换水率较高,而方形或长方形池,换水率相对较差,所以最好建成圆形或八角形水池。
水池面积,稚幼鱼期可使用4~10平方米的水池。在其生长过程中,根据鱼的长大再向池底面积大的池中移放。出售之前用底面积为30~100平方米的水池为好。
池底由边缘向排水口处有5%~6%的倾斜,以便残饵等排泄物能顺利排出,而且容易调整池内水位。鱼的筛选、清扫作业容易方便,基本上要符合鱼的生活环境。
建池材料有以下几种:
(1)钢筋水泥浇铸池
坚固耐用,使用年限长,但建造费用高,建成后很难改造。
(2)水池构件组装池
建造费用较便宜,但很难建成圆形,适宜建成八角形或方形。
(3)强化玻璃钢(FRP)水槽
耐用,使用年限长,容易清扫,设施费用高。
(4)尼龙薄板、强化玻璃钢护墙板、铁护墙板、木材等内衬防水帆布池
设施费用较少,但使用年限较短。
水池或水槽的颜色以侧面墨绿色、底面为砂色最好,水泥池一般为原色即可。
3.取水设备
一般取水方式分为从海中通过引水管道直接取水(称为引水管式)和从海中的砂层中或陆地上砂层中获取海水(称为渗透式)。
(1)引水管式取水
又分为自然引人式和直接扬水式。
(2)渗透式取水
渗透取水是通过透水性良好的砂层来抽取海水的方式。一般有挖井式和集水管式。渗透式取水由于所抽取的海水是通过砂层过滤,所以引水管道上附着生物少,抽上来的水不需要再经过砂滤。
挖井式是在海岸线打井抽取渗入井水的海水。而集水管式是在海底设集水管将渗透取水和引水管式取水结合起来的方法。
4.扬水设备
扬水设备主要是水泵,有自吸式泵、非自吸式的离心泵和水中泵(潜水泵),要从扬水量和扬程的关系来选定而且必须是海水泵。如果同时使用几台泵时,泵的种类必需相同,另外还需准备在出现故障时还要配备预备泵。在泵的吸水处设有滤网。
5.引水管道系统
有钢筋水泥管系列、铁管系列和塑料管系列。

牙鲆苗种培育


从培育方式上看,仔、稚鱼期培育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来选择适宜的培育方式。
(一)前期培育(从孵出仔鱼到变态后营底栖生活,全长20~30毫米)

1.小水体高密度疏苗培育
培育水池(槽)水体10立方米左右,水深1米左右,圆形、八角形或方形。在培育过程中根据仔、稚鱼的生长和大小进行几次疏苗分池培育

开始培育密度可在7万~10万尾/米3;开口后分池密度调整为 5万~6万尾/米3;培育到20天左右(变态前)再次分地,密度调整为3万~4万尾/米3;培育到30天左右,密度调整为1万~1.5万尾/米3;到变态结束完全营底栖生活后密度调整为0.7万~1万尾/米3;长到3厘米时,密度调整为0.4万~0.5万尾/米3。此后,进入后期培育,仍可在该池继续培育到5厘米,密度为0.3万~0.5万尾/米3。流水充气培育。

2.在同一水池从孵化仔鱼连续培育到25~30毫米
用2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池,以40~50立方米水泥池为好。水深1米左右。以圆形、八角形为好。投放仔鱼密度为1万~3万尾/米3,但一般以1.5万~2万尾/米3为宜。圆形池、八角形池中间排水,使池水在池内回旋。中间排水口设0.5~1米方形排水网框,框上安装排水网罩,网目应根据仔、稚鱼生长和大小进行更换。方形水池在一头进水,在相对一头排水,也要装有排水网罩,根据仔、稚鱼大小,随时更换网罩。

3.生态培育法
在池内接种生物饵料(小球藻)后,放人牙解受精卵,在池中孵化、进行仔鱼培育,使孵出仔鱼的密度在1万尾/米3,同时进行轮虫增殖,直到营底栖生活,不清扫地底。

由于用大型水池作业不方便,难以管理,而且饵料的利用率也低,所以一般多采用小型水池高密度培育或采用20~30立方米中型水池连续培育到3厘米的方法。

4.培育管理
(1)培育用水 一般用经二级砂滤的洁净海水。
(2)培育水温 为13~22℃,一般控制在17~20℃,最好为18~19℃。水温在10℃以下时,仔鱼很弱。
(3)溶氧 要求在6~9毫克/升,采取微充气。一般按0.5~2吨水体放置散气石1个,而用大型水池一般2~5立方米水体放置散气石1个,微充气(呈微波状)。随着仔鱼生长,充气量可稍大些。培育开始时,如果是高密度培育,用静水充气培育,1~5日龄,每天换水1/5~1/2。5日龄后开始微流水培育,随着仔鱼的生长而逐渐加大流水量。

用大型水池(50立方米)培育时,开始可加水到35~40立方米。0~5日龄静水培育,从1日龄开始加水,到5日龄加满池水,从6日龄开始微流水。流水时期及换水量应根据仔鱼的游泳能力、饵料生物的流失、水温及水质状况来决定。可参考表1-8来进行。

在没有流水条件的情况下,只能采取静水换水充气培育,一次加满水。1~3日龄静水培育;3~5日龄开始换水,每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5~1/3;10~20日龄,每天换水1/3~1/2;20日龄以后,每天换水2/3~4/5;30日龄左右(营底栖生活,前后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1/2~2/3;长到3厘米完全营底栖生活后,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水4/5~5/6。

换水方法是:有排水网罩的水池,可在排水口排水,而不能安装排水网罩的池,可采用网箱虹吸排换水。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特别要注意排水网罩和换水网箱的网目大小。一般3~5日龄的用100~80目网,6日龄以后换成80~60目;以后随仔稚鱼生长改为40目、20目。另外排水流量(速度)不宜太大,尤其是在3~10龄仔鱼,容易贴在排水网罩上或贴在换水网箱上而死亡。用网箱虹吸换水时,要经常搅动网箱内的水来防止仔鱼贴在网箱上。

(4)池水盐度 一般海水盐度为2.7%~3.5%对仔鱼无影响,而且仔鱼对低盐度的适应能力极强。邹月娥曾试验1~9日龄仔鱼在1.6%盐度海水中,其活动和成活率最高;18~27日龄的仔、稚鱼,在1.2%的海水盐度中生长,存活最好。盐度的降低,对仔鱼的影响很小。

(5)Ph 前期培育池水Ph为7.7~8.6,最适Ph为7.8~8.2。

牙鲆静水养殖


这是一种在没有流水条件,利用现有或闲置的对虾、河蟹育苗场的水泥池进行牙鲆养殖的方式。其特点是投资少,一般不需要增添新的设施,而使虾蟹育苗池得到充分利用。具体养殖操作过程如下:
养殖池多为20~60立方米长方形水泥池,池深1.5~1.8米,池上方遮光。
一般多在每年6月(对虾、河蟹育苗结束后)购进平均全长50厘米以上的牙鲆苗种,开始放养密度为200尾/米2左右。池水深保持在1.0~1.2米,放苗后全天充气,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80%左右,同时吸污,吸出残饵和粪便等。饵料主要为卤虫成虫、杂鱼的幼鱼,切成适合摄食大小的杂鱼肉及配合饵料等,日投饵3~4次。每1~2个月换池清扫1次。养到当年的11月,个体长达到15厘米以上时,调整放养密度为80~90尾/米2(3干克/米2左右。从11月底到第2年的3月底为越冬期,用锅炉增温,水温保持在10~16℃,日投饵2次,每1~2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80%左右,同时吸污。从4月初到7月底为自然水温,调整放养密度为40~50尾/米2(约为12~15千克/米2,饲养达到商品规格(400克/尾以上)出售,日投饵2次,生饵杂鱼整条投喂。日换水1~2次,每次换水80%左右。从7月底至9月10日左右,饲养密度调整为20~25尾/米2(约为8~10千克/米2),每天换水2次,同时吸污。用地下水井,水温调节为23~25℃,使之安全度夏。每天投饵1次。
上述方式,养殖工周年,个体重达到400克以上商品规格即可上市;养殖1年半达到500~800克,存活率为50%~90%,饵料系数(用杂鱼)为3.5~4.5。
静水换水充气吸污式养殖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整个饲养过程中不能停止充气,尤其应注意的是因停电无法充气而造成鱼的死亡。
(2)当年苗种培育至当年夏天,一般不需要采取降温措施。但养殖密度不宜过大,同时要增加换水次数,一般在早晨和傍晚各换水1次。
(3)如第2年夏天继续饲养,则需要采取降温措施。换水可在清晨或夜间进行,避开白天高温时间;另外,可采取兑换地下井水(地下海水最好,如果没有地下海水可用淡水井的水兑换海水至含盐度达到1.6%以上,使水温保持在 23~25℃。
(4)每次换水,必须将残饵和粪便等吸出,同时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油膜捞出,清洗池壁。
(5)饲养过程中,要及时进行选别,大小分开饲养。
(6)必须投喂鲜度良好的生物饵料,尽可能整条投喂。高温期和越冬期要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避免长期投喂单一饵料。投喂量不宜过大,尽量保持池内无残饵。
(7)每年4~5月对虾、河蟹育苗用池期间,可将养殖牙鲆移放到室外土池(面积1~2亩),池底以沙底为好。如果是泥底,可清除淤泥,消毒洗池后,按池的大小铺一大网,水深在1~1.5米。每亩可放养全长20厘米以上牙鲆600尾左右。每2~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2左右。日投饵2次,到不食为止。养到对虾、河蟹育苗结束后,再将室外土池中牙鲆放回到室内水泥池中,继续饲养达到商品规格。
(8)夏季注意室内通风。
用这种静水换水充气吸污式饲养,一般养殖周期为1周年至1周年半,个体重才能达到400~800克。

牙鲆饵料培育设施


饵料培育设施是用于培养初期饵料用的饵料生产车间,一般采用大棚室内池。大棚为南北向及东西向,墙为砖石结构;南向下层为半米高的砖墙,上层采用玻璃窗;顶端用角铁棚架,上面固定透光率为 80 左右的玻璃钢瓦。顶棚及南向的玻璃窗内设可移动的遮光布,以调节光照强度。

饵料池建于室内,分植物饵料池和动物饵料池两部分。池子均为长方形结构,长宽比为3:2~2: 1;池高60~80厘米,有效水深40~50厘米;采用砖石水泥结构或玻璃钢质水槽,若是砖石水泥结构,池内贴无毒的白瓷砖;池底沿长边向一侧倾斜,以利排污,但倾斜角不易过大,一般为2~3度。池的最低处设出水口,相对的另一端池上方设入水口,每个池面积6~10平方米。饵料车间内还要配备充气、水加温控温及水消毒设备,以确保在人工可控调温、调光及无菌状态下及时大批量生产、供应饵料。

牙鲆仔鱼的培育


仔鱼孵出后,停止充气,静水,取上浮的仔鱼称量和计数后布池培育。放养密度为3万~4万尾/米;待仔鱼分散均匀后,可用500毫升的烧杯进行第二次计数,方法是取样3~5次,计算全部仔鱼数,求出每杯平均值,再据池水体积计算出池中仔鱼总数。

从仔鱼入池后的第二天开始,每天升温0.5度,到18度后保持恒定。因初期仔鱼的体质较弱,活动能力较差,最好不要换水,采取逐步加水的方式提高水位。开始时水深可在50~60厘米之间,以后每天加水两次,每次5~10厘米深,直到80~100厘米水深。加水时,应通过垂挂于进水管下方、用80~100 目的筛绢制成的给水网罩进水,以防止产生微气泡被鱼误食而得气泡病。从仔鱼5日龄开始,到幼鱼沉底前,每1~2天用虹吸方式吸底排污一次,以清除池底污物,保持水质清洁,预防疾病;并每天检查死亡情况。

饵料的种类及投喂方法与春季育苗的做法相同。为确保池水环境的稳定,防止所投喂的 皱臀尾轮虫营养质量下降,应经常向池内添小球藻,培育初期保持小球藻的密度150万~200万个/毫升,中后期 降至50万~100万个/毫升。培育初期换水率随培育日数的增加而逐步增大,白天、夜晚各换水一次;到沉底生活时,加大换水率到200%~300%。

牙鲆人工孵化


(一)孵化设备
牙鲆受精卵的孵化,有一次换水的静水孵化和经常换水的流水孵化。从管理方便考虑,一般采用流水孵化较好。

牙鲆人工孵化多用玻璃钢水槽、强化玻璃钢(FRP)水槽和聚碳酸脂水槽,容积为0.5~8立方米,水深0.8~1米。也可用50~100立方米,甚至200立方米的大型水泥池,内安放网箱(0.5~l立方米,深0.6~2米),还可直接放在培育池中孵化。但用0.5~2立方米水槽更便于管理。

(二)孵化条件
1.放卵密度
在微流水(20升/分)、微充气(微波)情况下,0.5~1吨水槽,一般放散气石1个,进行高密度孵化,可放卵30万~60万粒;1吨的水槽,内放较质孵化网箱,直径90厘米,可放卵60万粒。5~10立方米水泥池,放卵8万~4万粒/米3;20~50立方米水泥池,放卵4万~1.5万粒/米3;5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泥池,一般放卵1万粒/米3。

2.孵化条件
(1)水温 可进行孵化的水温为10~24℃。水温在9℃以下、25℃以上,不能孵化。孵化适温为14~19℃。最适孵化水温为15℃左右。
(2)盐度 孵化用水的盐度为2.8%~3.5%。在此盐度范围内,孵化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正常海水稍有些淡水也没有问题,但一般盐度不应高于3.3%,也不能低于1.9%(低于1.9%时受精卵也会下沉)。
(3)pH 要求在7.7~8.6。
(4)溶氧量 要求达6~9毫克/升以上(微流水、微充气,
(5)孵化用水 为经砂滤的洁净海水。
(6)遮光 孵化水槽上方要遮光,防止太阳光直射。

3.孵化日常管理
(1)每天记录水温变化,要保持水温稳定。经常在解剖镜中观察受精卵的胚胎发育状况,并记录发育所处的阶段。
(2)孵化期间每天要清除(虹吸)出下沉的卵。
(3)注意充气量不能过大(微波),进水冲击不能大(防止卵膜破裂)。
(4)最好用亲鱼自然产卵开始后5~7天以后的卵(受精卵、孵化率高的产卵盛期所产的卵)。
(5)静水孵化时,只换水1次,要用等温新水。
(6)虹吸出的卵,要放在水中静置,将其中上浮的卵捞出放回孵化。
(7)所用海水,如果重金属含量高,可使用EDtA2~5毫克/升。
在水温15℃时,一般60小时左右即可孵化出仔鱼。

4.孵化仔鱼的计数方法
用100~1000毫升的烧杯随机取样3~5次,计算其中仔鱼数,求出其平均值,推算出孵化仔鱼数,求出其孵化率。计算公式为:

孵化率=(孵出仔鱼数/受精卵数)100%


一般是将浮上卵作为受精卵。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27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