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施肉用种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

肉用种鸡从育成期进入产蛋期,机体处于生理上的转折阶段,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应采取过渡性的逐步措施,使种母鸡开产后能迅速达到产蛋高峰。

(1)转群育成 鸡在20-21周龄应及时转入产蛋鸡舍,这个时期育成鸡逐渐达到性成熟,生理变化比较大,因而转群工作如何直接影响到鸡群能否适时开产。①种母鸡的选择。在转群前对种鸡要进行严格的选择,淘汰不合格的母鸡。可通过称重,将母鸡体重在规定标准+15%范围内予以选留,淘汰过肥或发育不良、体重过轻、脸色苍白、羽毛松散的弱鸡;淘汰有病态表现的鸡;按规定进行鸡自痢、支原体病等检疫,淘汰呈阳性反应的公、母鸡。②转群前1周,应做好驱虫工作,并按时接种鸡新城疫I系、传染性法氏囊病、减蛋综合症等疫苗。切不可在产蛋期进行驱虫、接种疫苗。③转群前,应准备好产蛋鸡舍,对产蛋鸡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并准备好足够的食槽、水槽、产蛋箱等。④在转群前3天,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0.004%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均可),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的给量,以提高抗病力,减少应激影响。③搬迁鸡群最好在晚间进行。在炎热夏季,选择晚间凉爽、无雨时进行;在冬季应选择无雪天。搬运鸡笼的鸡不能太挤,以免造成损失。搬运的笼、工具及车辆,事先应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2)饲养设施安排 ①鸡舍:在鸡转群前要做好鸡舍准备鸡舍面积应按饲荞密度要求而略有剩余.在舍内设有通风装置,并经过全面清扫、消毒。②栅、网及垫料:栅(网)养与栅(网)地结合饲养方式所用的架床是由金属网、竹片、小圆竹、木条等编排而成,金属网的网眼规格为2.5 x 5.0(厘米),网下梅隔30厘米设一支架架起网底。网面最好是组装式(1米x2米),以便于装卸时起落。木(竹)栅间缝宽2.5-3.0厘米,板条走向多与鸡舍长轴平行。栅(网)养时,栅( 网 )面离地面60厘米,栅地结合饲养时,栅面离地面45厘米左右。地面平养时,垫料应清洁干燥,没有发霉和尘埃。③食槽、水槽及砂盘。

(3)产蛋箱的设置 每4只母鸡设置一孔产蛋箱。产蛋箱必须放在较暗的位置,一般高度不超过30厘米。栅养方式的产蛋鸡舍在走道上设有长食槽和水槽,产蛋箱在食槽上面(内侧),因此要留鸡跳上产蛋箱所需的距离和增设鸡跳上栖息的地方。产蛋箱不能放置太高、太亮、太暗、太冷的地方。

(4)环境控制 从育成鸡舍转入产蛋舍,必须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对产蛋影响较大的有合理的光照、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合适的饲养密度以及噪音等诸因素。①合理的光照:父母代肉用种鸡一般从20-22周龄开始增加光照。一般开放式鸡舍逐周增加到16一17小时,密闭式鸡舍逐周增加到15小时,以后保持相对稳定。米用的灯光最好是白炽灯,功率在60瓦以内。舍内光照度在2-3瓦/米。②新鲜的空气肉用种鸡舍内允许的有害气体最高浓度为:氨气20毫克/千克、硫化氢10毫克/千克、二氧化碳0.15%0排除舍内有害气体、保持舍内空气新鲜的有效措施是加强通风鸡舍通风量应根据鸡的体重、气温状况而定。鸡舍温度低于18℃,有害气体不超过最高浓度标准,应尽量减少通风量;鸡舍温度高于27℃,以降温为主,加大通风量;鸡舍温度在18-27℃时,应根据舍温调节适当的通风量;夏季气温较高,通风量应不低于0.5米/秒。③适宜的温、湿度:开放式鸡舍温度受外界气温影响,而鸡舍温度又直接影响鸡的采食量及产蛋率。产蛋鸡舍的合适温度为10-25℃,密闭式鸡舍可以人工控制,开放式鸡舍除夏季和冬季外,是可以达到此要求的。在高温季节,应加强鸡舍通风,采取降温措施,并供给低温深井水;冬季做好保暖工作,适当增加饲料的饲喂量。

低温低湿或高温高湿都会影响鸡的活动、采食、饮水、配种和产蛋率。一般鸡舍要求的温度为10-25℃,相对湿度为60%-65%。鸡舍湿度以较低为好,过于潮湿,不但影响鸡体热量散发,还会增加垫料的含水量和提高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并容易诱发疾病。④合适的饲养密度:地面平养,每平方米3.6只鸡;栅地结合饲养(1/3地面,2/ 3栅架),每平方米4.8只鸡;离地网养,每平方米5.5只鸡。⑤消除噪音:鸡属习性动,容易惊群。现代肉鸡生产群体较大,管理操作上应尽量小心,任何噪音、特殊的颜色、粗暴的管理行为都会使鸡群惊恐飞跃,这对产蛋鸡是极其有害的。所以,必须阻止一切噪音及其他应激因素。

(5)开产前的饲养在22周龄前,育成鸡转群移入产蛋鸡舍,23周龄更换成种鸡料。种鸡料一般含粗蛋白质16%T代谢能11.51兆焦/千克。为了满足母鸡的产蛋需要,饲料中含钙量应达3%9磷、钙比例为1:6,并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添加。饲喂方式由每日或隔日1次改为每日限料,日喂2次。

延伸阅读

怎样实施肉用种鸡的光照计划


光照不仅影响肉用种鸡的活动,而且还与其性成熟及产蛋性能密切相关。育雏期一与育成期光照时间过短,将延迟性成熟;光照时间过长则提早性成熟,而过早开产的鸡,蛋重小,产蛋率低,产蛋持续期短。在雏鸡3日龄前,可实施23小时光照,以便于雏鸡的采食与饮水和饲养人员的观察与管理,以后逐渐减少每天的光照时间。光照度,3日龄前为18.45-24.6勒(克斯),3日龄后为12.3-18.45勒(克斯),产蛋期为3-4瓦/米。

开放式鸡舍(传统的有窗户鸡舍)的光照计划①从出壳到20周龄前,每昼夜光照时间保持恒定或略为减少,切勿增加。从20-22周龄开始增加光照,直至增加到每天光照16-17小时,以后保持相对稳定。在种鸡产蛋期间,光照时间只能增加,切勿减少。②由4月上旬至9月上旬孵出的雏鸡,育成后期处于日照缩短时期,故在20周龄前均采用自然光照。③由9月中旬至翌年3月下旬孵出的雏鸡,由于大部分生长时期中日照时数不断增加,在其出壳后到20周龄应采用控制光照。

一般开放式鸡舍控制光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渐减法,即查出本批育成鸡达到20周龄的白天最长时数(如查到20周龄日照时数为10小时),然后加7小时作为3日龄雏鸡的光照时数(即17
小时),以后每周减少光照20分钟,直至21周龄以后按种鸡产蛋阶段的光照制度给光。另一种是恒定法,即查出本批育成鸡达到20周龄时的白天最长时数(不低于8小时),从出壳第3天起就保
持这样的光照时数。到21周龄以后,则按种鸡产蛋阶段的光照制度给光。

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


创造适宜环境

产蛋鸡鸡舍的最佳温度为15 25℃,相对湿度为60%~65%。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产蛋率的提高。日温差较大时,白天要注意降温,夜间要注意防寒保暖,同时还要做好清扫粪便、通风换气等工作。

重视光照控制

光照对鸡的繁殖机能影响极大。一般来说,对于体重符合要求或稍高于标准体重的鸡群,可在其1617周龄时将光照时数增至13小时,以后每周增加 20分钟,直至光照时数达到16小时;对于体重偏低的鸡群,则应在其18~20周龄时开始进行光照刺激。需要注意的是:光照时数应逐渐增加,不可突然加长,否则易引发脱肛;光照强度要适当,不宜过强或过弱,过强易引发啄癖,过弱则无法起到刺激作用。对于在密封舍育成的后备母鸡,由于育成期光照强度较弱,因而其开产前后的光照强度以 10。15勒克斯为宜:对于在开放舍育成的后备母鸡,由于育成期光照较强,故其开产前后的光强度要保持在15 20勒克斯,否则刺激效果较差。

强化饲养管理

1.适时更换饲料。为获得高产,~般从17周龄起把后备母鸡日粮中的钙含量由0.9%提高到2.5%,在鸡群产蛋率达20%~30%时换喂钙含量为3.5%的产蛋鸡日粮。

2.保证采食量。开产前应让鸡群自由采食,使其吃饱,保证营养均衡,促进产蛋率上升。一般每100只鸡每周补喂砂粒5001 000克。

3.保证饮水。开产时,鸡只的需水量会增大,要保证充足饮水。饮水不足不仅会影响产蛋率的上升,还会引发脱肛。早晨应先饮水后喂料;秋初饮凉水,秋末饮温水。

4.密度适度。养殖密度不宜过高,每只鸡应占有10 厘米左右的槽位。

尽量减少应激

1.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应激。转群上笼和免疫接种最好在晚上进行,捉鸡、运鸡和入笼动作要轻。入笼前,要先在料槽中加上料,在水槽中注入水,并保持适宜的光照强度。注意保持工作程序稳定,更换饲料时要有过渡期。

2.使用抗应激添加剂。开产前应激因素较多,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剂缓解应激,常用的抗应激添加剂有维生素C、速溶多维、延胡索酸等。

加强卫生防疫

严禁外来人员进入饲养区,饲养人员进入鸡舍前要消毒;保持鸡舍环境、饮水和饲料卫生;定期进行带鸡消毒和鸡场内外消毒,减少疾病的发生。根据当地疫病发生规律,在鸡群开产前3。4周,即120日龄前后,做好有关疫苗的防疫接种和寄生虫驱除工作:开产后不宜再进行此类工作,否则会影响产蛋率。

注意细致观察

注意观察鸡群的采食、呼吸、粪便和产蛋率等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开产前后,蛋鸡易因生理变化剧烈而发生挂颈、扎翅等现象,应多巡视、早发现、早处理,以减少死亡。及时发现脱肛鸡、啄肛鸡、受欺负鸡和病弱残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怎样实施肉用种鸡产蛋期的限量饲喂


父母代肉用种鸡在产蛋期也必须限量饲喂。如果在整个产蛋期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饲喂,则造成母鸡增币过快、体内脂肪大量积聚,不但增加了饲养成本,还会影响产蛋率、成活率和种蛋的利用率。母鸡在整个产蛋期间休重增长,一般最好控制在0.5千克左右。因此,在产蛋期必须实施限量饲喂的饲养方案,大致要求是:在23周龄时才允许任意进食,待鸡群开产见蛋时才逐渐增加饲喂量,产蛋率达20%时才允许鸡群略作自由采食,以后再继续增加饲喂量,达到自由采食的程度。使产蛋率达到高峰。以后饲喂量视鸡群的产蛋率变化、气温冷暖、增重率及饲料中所含能量而作适当调整,使饲喂量逐渐减少到最大量的90%左右。如海佩科父母代肉用种鸡24周龄,在饲料营养含粗蛋白质16%-17%,代谢能11.72兆焦/千克,磷、钙比例1:60舍温在18-21℃时,每只鸡每天给料量保持160克,舍温每增加或减少1℃,每只鸡可减少或增加1克饲料的饲喂量;如温度在10℃以下或饲料质量差,每只鸡每天增加饲料量10-15克;如鸡群产蛋率达80%以上,观察鸡群有机饿感,则可增加饲料量,产蛋率已有3-5天停止上升,试增加5克饲料量;如5天内产蛋率仍不见上升,重新减去增加的5克饲料量;若增加了产蛋率,则保持增加后的饲料量。从38-40周龄起,要逐渐减少饲料量,每减少1%产蛋率,每只鸡少喂0.5克饲料,减少量应逐渐进行,每周不超过1克。海佩科肉用种鸡通常在产蛋末期的饲料量为每只鸡每天140-150克。

产蛋期每只鸡每天下午或晚上喂5克左右的碎玉米粒(稻谷大麦、小麦均可)在垫料上,可增加鸡的运动量,提高鸡群产蛋率和成活率。在产蛋高峰,每只鸡每天约需1.74兆焦代谢能和22.5克蛋白质,随产蛋周龄增加、产蛋率下降,对能量及蛋白质的需要量逐渐减少。

怎样安排肉用仔鸡的日常管理


科学地安排肉用仔鸡的日常管理,可以更好地适应肉用仔鸡的生物学特性,促进生长,提高出栏成活率。在饲养期内,其日常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细则:①进门换鞋、消毒;注意检查消毒池内消毒物是否有效,是否应该更换或添加。②观察鸡群活动规律,查看舍内温度,检查温度是否合适。若温度适宜,肉用仔鸡在舍内均匀分布,吃食、饮水正常;若肉用仔鸡拥挤扎堆,靠近热源,则说明舍温过低;若肉用仔鸡散居,张嘴呼吸,则说明舍温过高或通风换气不良。③观察鸡群健康情况,有无糊屁股(多为白痢所致)的肉用仔鸡;有无精神不振、呆立缩脖、翅膀下垂的肉用仔鸡;有无腿部患病,站立不起来的肉用仔鸡;有无大脖子肉用仔鸡等等。④观察鸡群采食、饮水情况。健康鸡食欲旺盛,采食迅速,饮水正常;病鸡往往挑食、拒食、异嗜或频频饮水。⑤仔细观察粪便是否正常,有无拉稀、绿便或便中带血等异常现象。一般来说,稀便多由鸡舍湿度大或超量饮水所致;下痢多由细菌、霉菌感染或肠炎所致;软便,中间干,四周带水,多见于饲料搭配不合理;血便多见于球虫病;黄白或灰白色稀便多见于鸡白痢;绿色稀便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如鸡新城疫、禽霍乱等。⑥检查饮水器是否有水,饮水是否清洁。⑦检查垫料是否干燥,是否需要添加或更换,垫草有无潮湿结块现象。⑧舍内空气是否新鲜,有无刺激性气味,是否需要开窗通气。⑨鸡群密度是否合适,是否需要疏散或集中。⑩饲槽高度是否合适,每只鸡的饲槽占有位置是否充足,饲料浪费是否严重。⑩笼养肉用仔鸡有无跑鸡现象,并检查跑鸡原因,及时抓回,修补笼门或漏洞。检查笼门是否合适,有无:卡脖子现象,及时调整笼门。检查光照时间、[光〕照度是否合)
适;检查无啄癖现象发生,如有被啄肉用仔鸡,应及时抓出,涂上紫药水并分析原因,消除发病因素。按时进行各种疫苗接种和预防性投药。定期称重,掌握肉用仔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将病鸡、弱鸡隔离治疗,加强饲养管理,促使鸡群整齐一致。检查用药是否合理,药片是否磨碎,拌合是否均匀。

肉用种鸡育成期的管理要支有哪些


(1)实施限饲方案肉用种鸡一般从4周龄开始限饲,根据饲养方案和体重增长情况进行给料。
(2)定期称重从4周龄开始每周称重一次,每次称重最好在停料日进行,称重的鸡数应占全群的5%-10%。
(3)及时调群在限饲期间随时按体重大小调整鸡群,但调出的鸡数应与调人数相同,每周调群一次,也可根据鸡群情况灵活掌握。
(4)公鸡单独饲养公鸡6周龄前不限饲,自由采食,促进生长和性发育,使其在22周龄有配种能力。
(5)限饲与限光相结合体成熟与性成熟能否同步进行对后备鸡极为重要。一般要求肉用种鸡24周龄体重达2.7千克,并性成熟开始产蛋,如果限饲与限光结合较好,就能通过光照时间调整开产时间。
(6)在限饲前断喙一般在7-10日龄断喙。
(7)及时转群经过初选的种雏,转入育成舍后按品系、杂交组合、体重及性别分群饲养。
(8)控制光照时间光照时间只能缩短不能延长,但最短不能少于6小时,一般以8小时为宜。光照度应暗些,普通鸡舍以3~4瓦/米为宜。
(9)预防疫病育成期饲养密度大,要注意及时清除粪便,保持环境卫生,加强防疫,做好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一般在育成鸡130-140日龄进行驱虫灭虱,使种鸡开产后免遭一些疾病困扰。

做好记录在育雏和育成阶段都要做好记录,这也是鸡群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认真全面记录可使管理者随时了解鸡群状况,为将要采取的决策提供依据。

蛋鸡开产前后应注意什么


(1)增加光照鸡开产后的光照原则是只能延长不能缩短。延长光照时间应根据18或20周龄时抽测的体重而定,如果鸡群平均体重达到标准,则应从20周龄起每周龄逐渐增加光照时间,直至增加到15-16小时后稳定不变。如果在20周龄仍达不到标准,可将补充光照的时间往后推迟一周,即在21周龄时进行。通过逐渐增加光照,刺激母鸡适时开产和达到预期的产蛋高峰。

(2)补钙和调换日粮生长鸡过早补钙不利于钙质在母鸡的骨骼中沉积。这是因为母鸡在生殖期,许多骨的骨髓里由骨腔内壁长出一些互相交错的小骨针,外观很像松质骨,其间隙内充满了红骨髓和血窦,称为髓质骨,具有贮存钙质的功能。在产蛋期,骨骼中贮存的钙经常被动员出来,通过血液到达子宫部的蛋壳腺,参与蛋壳的形成。母鸡体内骨钙贮备基本上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一般情况下,母鸡骨骼中有足够形成儿个蛋所需的钙贮备,通常骨钙贮备被动员出来后,又可通过采食补充。当从饲料中得不到足够的钙时,蛋壳质量变差,产软壳蛋或无壳蛋,甚至造成母鸡瘫痪。夜间形成蛋壳期间母鸡感到缺钙。光照期间前半天鸡摄食的钙经消化道,在小肠中被吸收进人血液,沉积在骨骼中、然后在需要时动用以形成蛋壳。只有后半天摄食的钙,才被直接用于形成蛋壳。目前养鸡多采用骨粉、贝粉或石粉作钙源,日粮中贝粉和石粉为2:1的情况下,蛋壳强度最好。鸡对动物性钙源吸收最好,对植物性钙源吸收较差。补钙时间可从18周龄开始,将育成鸡料的含钙量由1%提高到2%0待母鸡全群产蛋率达5%时(理想的鸡群应在20周龄),由育成鸡料改换为产蛋鸡料,这时饲料中钙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到3.2%-3.4%,如果饲粮中钙不足,蛋壳质量就不好。

(3)保持鸡舍宁静鸡性成熟时是新生活阶段的开始,特别是产头两个蛋的时候表现出精神亢奋、行动异常和神经质,因此在开产期应尽量避免惊扰鸡群,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4)根据体重变化增加喂料量蛋鸡在产蛋率达50%前2-3周和后1-2周,体重仍有较快增长。如从19-23周龄,罗曼褐和迪卡褐的体重分别增长240克和320克,维持体重所需的饲料用量在增加,加上产蛋所需的营养,此阶段给饲量需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蛋鸡开产前该如何科学饲养?四大关键点


许多养殖户都会有这么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蛋鸡开产期的饲养管理才是重要的,因此往往忽视了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然而一旦蛋鸡开产前没有的到精心饲养的话,容易使得蛋鸡开产期延后,不仅会影响蛋鸡产蛋率及产蛋高峰期的时长,还将大大影响蛋鸡的死淘率,影响养殖户的生产效益的实现,因此做好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十分关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的蛋鸡开产前科学饲养的四大关键点。

1.适时更换饲料

开产前2周骨骼中钙的沉积能力最强,为使母鸡高产,降低蛋的破损率,减少产蛋鸡疲劳症的发生,应从17周龄起把日粮中钙的含量由0.9%提高到2.5%;产蛋率达20~30%时换上含钙量为3.5%的产蛋鸡日粮。

2.保证采食量

开产前应恢复自由采食,让鸡吃饱,保证营养均衡,促进产蛋率上升。每100只鸡每周补喂砂粒500~1000克。

3.保证饮水

开产时,鸡体代谢旺盛,需水量大,要保证充足饮水。饮水不足,会影响产蛋率上升,并会出现较多的脱肛。早晨应先饮水后喂料,秋初饮凉水,秋末饮温水。

4.密度适度

不论笼养或平养,密度都不宜过高,每只鸡应占有10厘米左右的槽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蛋鸡开产前科学饲养四大关键点的相关内容,蛋鸡养殖户一定要重视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工作,这四大关键点是蛋鸡养殖技术的重点,做好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蛋鸡产蛋率以及产蛋品质,从而增大蛋鸡养殖效益。

肉用仔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 注意饮水

雏鸡生后第1次饮水越早越好。雏鸡毛干后,一般在3小时内初饮,如需长途运输时,初饮不宜超过24小时,切忌超过48小时。初饮用水最好为10%葡萄糖水,加入适量的多种维生素及抗应激药物。饮用糖水12小时后,换温开水饮用2周。前3天可在水中适当加入高锰酸钾或其它饮水用消毒剂,以后则换饮自来水或其它饮用水。饮用水的温度一般应与室温接近,夏天可略低些,冬天可稍高些。饮水要清洁而充足。初饮时,每100只鸡至少要有3个饮水器,并且要均匀地摆放在保温伞周围。随鸡日龄增大,应换用大饮水器或水槽,并要相应提升饮水器的高度(沿口比鸡背高出2厘米)。饮水器要每日刷洗,经常用消毒剂消毒。2. 认真饲喂雏鸡首次吃料(开食)一般在出壳后24小时之内,最迟不可超过48小时。鸡群内有30%雏鸡呈现啄食动作时,即可开食。实践中,雏鸡初饮2~3小时后开食,喂食时要给予适宜强度的光照,并应尽量选在白天,以利其采食。要选用营养全面而又新鲜、颜色明显、适口性好、颗粒大小适中的饲料。将粒料撒布在硬纸板或塑料布上,也可撒在盘器内。撒料要有足够的面积,可供所有雏鸡同时采食。饲养员撒料应边撒边呼唤,注意将不去采食的雏鸡驱赶到有料之处学习。饲喂30分钟后,检查雏鸡嗉囔,约至八分饱时停止饲喂。将嗉囔中无食者挑出进行单独驯食,直到采食后再放回原群。通常,间隔2小时饲喂1次,停止饲喂时要将光照变暗(不能无光照),以利于雏鸡休息。从开食起,在1周内渐渐过渡到料槽饲喂,并且随鸡生长而逐步提升料槽高度,使其与水槽同高。肉用仔鸡多采用自由采食方式饲养,最初1周每天加料6~8次,2~3周时每天加料4~6次,以后每天加料3~4次。每次加料均不宜超过料槽深度的1/3,以免造成浪费。3. 合理供温肉用仔鸡对温度极其敏感,鸡舍内不同地区应有温度差别,以利于空气流通和雏鸡选择适合自己栖息的温区。肉鸡0~7日龄,尤其前3天对温度要求比较严苛,保温伞下的温度(伞边缘离垫料5厘米高,相当于雏鸡背高位置的温度)应达到33~35℃,鸡舍的温度(远离保温伞而距地面1米高处的温度)应达到23~28℃。随鸡日龄增大,每周可逐渐降温2~3℃,直至第5周开始,使保温伞下温度与舍温相同,维持在18~22℃。在供温期间,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缓慢地逐渐降低,切忌变化过快或变化的幅度过大。肉用仔鸡供温标准一般如下:0~1周龄,保温伞下和鸡舍温度分别为35~33℃、28~25℃;1~2周龄,分别为33~30℃、25~22℃;2~3周龄,分别为30~28℃、22~20℃;3~4周龄,分别为28~24℃、20~18℃;4~8周龄,分别21℃、18℃。在实践中,为防止雏鸡远离保温伞而着凉,常用苇席等制做围栏,1周龄以后拆除,此措施在寒冷季节尤为必要。供温要根据季节、天气和鸡群状态等情况决定,夜间及阴天常比平时增高1℃。环境温度合适与否,可通过观察鸡群状态来判断。温度适宜时鸡活泼好动,食欲好,羽毛顺滑,睡卧安静,身体舒展,在保温伞下近似均匀散布;温度低时鸡在保温伞下拥挤,羽毛蓬松,不愿采食,时常尖叫;温度过高时,鸡远离保温伞,张口喘气,饮水增加。4. 调控湿度在适宜的温度下,肉用仔鸡在相对湿度40%~72%的环境中生长良好,但最佳的相对湿度为60%~65%。从实践看,1周龄内的鸡,环境的相对湿度应为60%~70%,2周龄以上者应为50%~60%。为调节环境湿度,在进雏后的第1周多置水盘、水槽或在火炉上放置水壶。以后由于鸡快速生长,呼吸量加大,排泄量增加,环境湿度容易提高(尤其在梅雨季节),故应注意保持鸡舍干燥,加强通风除湿,并要常换垫料,及时清除粪便。5. 通风换气通风换气可排除鸡舍内污浊的空气,保持空气新鲜而含氧量充足,并可调节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肉仔鸡生长快,代谢旺盛,体温高,呼吸快,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耗氧量高达同等体重其它动物之3倍,其排粪中未被利用的物质多达20%~25%。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鸡粪中未被利用的物质经微生物作用,可产生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有害气体若不能及时排除,将严重影响鸡生长发育,甚至引起疾病,发生死亡。通常,鸡舍内氨气含量不宜超过1010-6(毫克/千克),硫化氢不宜超过510-6(毫克/千克),二氧化碳不宜超过0.5%。6. 科学控光对肉用仔鸡增加光照,可以延长其采食时间,促进机体增重。光照的形式很多,但所遵守的原则相同:避免长期强光光照,防止发生恶癖。0~7日龄,光照可稍强,以后要适当减弱一些,以不影响鸡正常活动为标准。光照的时间应保持相对恒定,切忌时长时短。开启或关闭光源应使光照强度缓慢变化。7. 适宜密度肉仔鸡的饲养密度一般由鸡舍结构、饲养方式和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不可片面追求房舍高利用率而盲目实行高密度饲养,否则会因相对空间缩小而使空气污浊,湿度增大,影响鸡正常生长发育,甚至促发疾病,增加死亡率。8. 适时断喙为防止鸡发生啄癖、提高饲料报酬,一般在其5~10日龄时进行断喙。为防断喙时流血过多,施术前2天加喂VK3(2毫克/千克饲料)。9. 分群饲养为了提高鸡群的整齐度,要合理分群饲养,实行强、弱和公、母分群。10. 防止应激肉用仔鸡集约化饲养程度不断提高,各种应激因素对肉用仔鸡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噪音、强光、高温、低温、断水、停料、转群、换料、运输、惊吓、注射疫苗等许多因素都可以引起肉鸡应激。平日要尽量减少对鸡群的刺激,防止或减少应激发生。对运输、注射疫苗等必须的刺激,可事先采取某些措施,如应用一些抗应激药物等。11. 计划免疫养殖户要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鸡的免疫状态和各自的条件制定肉用仔鸡的免疫计划,按时并保质保量完成疫苗接种任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30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长吻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