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食物种类和取食方式

蜈蚣在野生条件下喜食昆虫、蜘蛛和蚯蚓等,是一种以内食为主的小动物,但在食物不充足的情况下,偶尔也吃一些多汁的植物性饲料。

l蜈蚣的食物种类在自然界,物种生存斗争的规律是弱肉强食。蜈蚣个体本身很小,虽然捕食能力还算强,但毕竟爬行速度有限,所以动物性饲料种类相对较少。捕捉的动物一般相当于自己身体大小,或比自身更小一些的,不具备较大反抗能力的小型昆虫、软体动物以及一些小爬虫。

蜈蚣的动物性饲料以小昆虫、小蜘蛛及其他一些多足类的动物为主,这些动物性食物能占野生状态所捕获食物的70%-80%,有时更高一些。它们主要是捕食昆虫的幼虫,而不是直接捕食成虫。具体来讲,动物性饲料包括以下几种:首先选择的食物为小蜘蛛;其次是小蚂蚱、小蚯蚓、地鳖虫的若虫,鼠妇;再次就是鞘翅目及鳞翅目昆虫的幼虫。

蜈蚣在缺少动物性饲料的情况下,偶尔也能吃一些植物性饲料。蜈蚣对植物性饲料的要求很高,一般只吃一些多汁的青绿的、幼撤的植物,如幼嫩的青菜等。蜈蚣在没有动物性饲料和优质植物性饲料的情况下,吃腐质土也能活3个月。

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人们利用蜈蚣对饲料要求广泛的特征,可以配制动物性饲料,也可以供给一些植物性饲料,因地制宜是开发蜈蚣饲料的好办法。

2蜈蚣的取食方式

蜈蚣与蝎子的活动规律一样,昼伏夜出,一般情况下,夜间出来取食,从夜幕降临到深夜11点左右,是蜈蚣取食的黄金时间。因为这一对间昆虫及软体动物因光线黑暗活动减少或停止活动,对外界的敌害入侵已经放松,容易捕捉。

蜈蚣捕食时攻击能力并不强,但它们捕食的方法相当巧妙。当它们发现处于静止状态的昆虫时,隐蔽地接近目标,立即用毒钩把小动物夹住、毒死,而后送人嘴里吃下。取食时一般是在栖居场所以外的地方进行,有时也带一部分回到栖居地继续取食。

蜈蚣捕食的活动范围不大,因为从时间上讲外出时间只有几个小时,蜈蚣的行动速度也不快,有的还守在原地等待小昆虫的到来。因此捕食范围只有几平方米或几十平方米。

相关知识

蜈蚣喜欢吃什么食物


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如黄粉虫、蟋蟀、金龟子、白蚁、蝉、蜻蜓、蜘蛛、蝇、蜂以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里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和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牛奶、面包等食物。

蜈蚣的生活习性

1、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

2、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

3、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

蜈蚣的功效和作用


蜈蚣的中药名称叫天龙,是一种重要的动物中药材,有着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喁,半身不遂,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品名:蜈蚣

中药名:天龙

来源:为大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或其近缘动物的干燥全虫。4~6月间捕捉,捕得后,用两端削尖的竹片,插入头尾两部,绷直晒干;或先用沸水烫过,然后晒干或烘干。有些地区于冬季在阴湿处埋下鸡毛、鸡骨等物,引诱蜈蚣在此产卵繁殖,至翌春捕捉。

炮制:

一、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洗净,绷直,微火焙黄干燥,剪段。

二、蜈蚣:拭净,除去头足,剪断用。酒炙蜈蚣:将蜈蚣除去失足,折断,酒润后,微火焙干。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蜈蚣,先以木末或柳蛀末于土器中炒,令木末焦黑后,去木末,去足、甲用。

②《纲目》:今人惟以火炙,去头足用,或去尾足,以薄荷叶火煨用之。

药材性状:

本品呈扁平长条形,长9~15cm,宽0.5~lcm。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环节。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有头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两侧贴有颚肢一对,前端两侧有触角一对。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具光泽,自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上常有两条纵沟线;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节两侧有步足一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呈弯钩形,最末一对步足尾状,故又称尾足,易脱落。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

化学成份:

含二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尚含脂肪油、胆甾醇、蚁酸等。又曾分离出-羟基赖氨酸;氨基酸有组氨酸、精氨酸、鸟氨酸、赖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牛磺酸、谷氨酸。

同属动物ScolopendramorsitansL.的血蛋白质,在电泳时得五个区分,第一区分似人的血清白蛋白,二区分为1-球蛋白,三区分为2-球蛋白,四区分为-球蛋白,五区分的蛋白质,与人的不同;又其血不含纤维蛋白元样物质,因此不能凝固。性味归经:温;辛;归肝经;毒

功能主治: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喁,半身不遂,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g(1~2条);研末,每次0.5~1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油浸涂敷。

禁忌: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血虚生风及孕妇禁用。

药理功效和作用:

①抗肿瘤作用

蜈蚣水蛭注射液能使小白鼠的精原细胞发生坏死、消失,说明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利用死亡癌细胞易被低浓度的伊红着色的特点,体外实验证明,蜈蚣水蛭注射液对癌细胞红染率为阳性。蜈蚣水蛭对小白鼠肝癌瘤体的抑制率为26%,属于微效,对网状内皮细胞机能有增强作用,但长期应用对肝脏有损伤。化癌丹(内含昆布、海藻、龙胆草、全蝎、蜈蚣、醋炒大米等)对小白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用灌胃法较药物混入饲料中喂食的方法所得效果为好。

②止痉作用

止痉散(全蝎、蜈蚣)每天1克,连服1、3、9天之后,对卡地阿佐、士的宁、纯烟碱的半数惊厥量引起的小鼠惊厥均有对抗作用,在同剂量时蜈蚣抗上述3药的惊厥效价比全蝎高,而对盐酸古柯碱性惊厥则无效。

③抗真菌作用

蜈蚣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紧密着色芽生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作为传统中药才的蜈蚣,过去多以野外捕捉为主,近几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加剧,人们滥捕滥捉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野生蜈蚣资源越发枯竭,蜈蚣货源显得十分短缺,因此饲养蜈蚣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

水蛭的种类和分布


水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4目10种,我国药用水蛭主要有3种。

1.日本医蛭

体长3061毫米(个别长达83毫米),体宽48毫米,后吸盘直径45.5毫米。体狭长,略呈圆柱状,背腹稍扁平。前端钝圆,身体向前伸展时,头端不尖细,与体宽相仿。背部黄绿或黄褐色,有5条黄白色纵纹,中间一条较宽。纵纹的两旁有密集的黑褐色细斑点衬托。纵纹通常由4个环节近似方形的黄白色斑块、间隔一个环上一个较小的斑块(或暗色)而构成。中央纵纹在眼问区是一条较透亮的带,侧面一条纵纹从第5对眼点正后方开始,边缘的纵纹近体的两侧。腹面暗灰或淡黄褐色,无斑纹。前后两吸盘均发达。

医蛭吸血后可见到圆形的吸盘印痕,中间为三角形缺口,它在吸血的同时又分泌出一种扩张血管的类组胺化合物,故咬伤后流血不止。它一次能吸人大量的血液,耐饥力很强,吸血一次可维持几个月。吸血量可超过其自身体重的6倍。医蛭原分布于欧、亚、非三洲,曾引人美洲作医用,故现亦分布于美洲。

该种为水生种类。

2.宽体金钱蛭

它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水水蛭。体长一般为60一130毫米,最大长达250毫米。体宽1322毫米,最宽达40毫米。体略呈纺缍形。背面通常暗绿色,有5条由黑色和淡黄色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其中中间一条纵纹较粗长,纹前端起自眼间区,色泽较淡。体两侧面为一条淡色纵带。腹面两侧各有一条较粗而明显的黄褐色或黑褐色纵纹。在两条纵纹间有7条断续纵纹,其中腹面中间两条较明显////。它取食螺类及其他脊椎动物。冬季在泥土中蛰伏越冬。淡水种类。在我国分布较广,是各种水域中常见的种类。

3.尖细金线蛭

体长2858毫米,宽3.56毫米,最大的长86毫米,宽7毫米。体呈柳叶形。头端极细小,尤其在身体向前伸展时,十分尖细。背部为橄榄色或茶褐色,有5条黄褐色或黄绿色斑纹组成的纵纹,其周围有黑色素点。中间一条纹最宽,中纹两侧的黑色素彭大成约20对新月形的黑褐色斑点,清晰的约有十七八对,而且有时前后各对互联起来,形成中线两侧两条波浪形斑纹,这是外形上最明显的特点。

身体两侧各有一条黄色纵带。腹面灰色,两侧有黑褐色斑点,但少数腹面无斑点。后吸盘极小,在背面通常只能见到一小部分。它以水蚯蚓和昆虫幼虫为食。分布于江苏和浙江一带。

水蛭的形态特征:

水蛭体一般长而圆扁平,前后两端较狭,各有一个吸盘。全体呈叶片状或蠕虫状。体形可随伸缩的程度或取食的多少而改变。全体由34节组成,前、后端的体节演变成吸盘。前吸盘较小,常围绕在口的周围;后吸盘杯状,多朝向腹面。大多数有鲜艳的色斑及斑纹。

体表无毛,体腔缩小;有血窦,无真正的血管系统。

身体各部的体节:头部6节、环带前部3节、环带部4节、环带后部(或称躯干部、中央部)11节、肛部3节和后吸盘7节。

一般说,体前端和后端各节的环数较少,自两端中间,组成体节的环数逐渐增加。水蛭有丰富的感觉器官,各种不同类型的单眼、感觉突、rǔ突遍布全体。眼由许多位于色素环之后的感光细胞组成。

头部明显。头部腹面的前吸盘可以很突出,或者仅是口周围的唇加厚而成。?在生殖期,环带增厚并带有不同的色泽,与身体其他部分易区别。环带区的腹面中央有雄性及雌性生殖孔各一个。雄孑L在前,雌孔在后,相间数环。体后端由7个体节构成后吸盘,7节已合在一起,外表无分节的痕迹。最后一节是肛门,称尾节。

流蜜期取蜜方法和蜂群的管理


取蜜抖蜂:

流蜜期工蜂采蜜时,抖蜂容易,但因新蜜掺人蜜质变淡,因此蜂数少的宜择上午工蜂初出勤时迅速取蜜,蜜质浓且群数多的,更应提早取蜜。

(1)取蜜时期

一般在主要蜜源流蜜,应作好取蜜准备,蜜蜂把蜜房封盖约四分之一,或相当部分蜜房收口呈鱼眼睛状,且在抖蜂时,下端未封盖的蜜汁又会飞溅,这是蜂蜜成熟的标志,就可以取蜜,经常取蜜能刺激蜜峰积极采蜜,蜜满不采,就要窝工。

(2)抽取蜜脾

陆续选取成熟蜜脾或整批取下继箱蜜脾,每次选取部分成熟蜜脾,换人已摇过蜜的空脾。空脾放人时要和留在继箱中或贮蜜区中的蜜脾间隔排列。

(3)取蜜抖蜂

将蜂箱中要取的蜜脾提出,放在空箱内,蜂箱中留出空位以便抖蜂,特别是附带子脾或蜂王的巢脾应提还巢内,抖蜜脾用双手握住框耳,使蜜蜂脱落下来,新脾怕震裂,宜软抖、轻抖,剩下少数蜂可再用蜂刷扫落。蜂性凶恶,可用喷烟器压服,每群抽出蜜脾抖后应适当补人空脾。

(4)摇离蜂蜜

蜂蜜是不经消毒的食品,所以对蜂蜜的卫生洁净就要格外讲究。

摇蜜时要备好分蜜机,切蜜盖台、锐利的割蜜刀,承接蜂蜜的提桶2个、滤蜜器1个、贮蜜容器及面盆、肥皂、毛巾等。分蜜机应洗擦干净,摇把高度宜和工作人员的肘一样高,流口下面挂一只滤蜜器,摇蜜最初转动要慢,以后均匀地增加转速。蜜脾一面的蜜约摇出一半时,将巢脾翻转一面,把另一面的蜜摇尽,然后再翻转过来把原先的蜜摇尽。这样,不会导致脾面折裂。

摇出的蜜最好用双重滤器过滤,或集中在大口桶,让其澄清。过一天所有的蜡屑和泡沫都将在上面,把上面一层杂质去掉,纯净的蜂蜜就可以封桶待运。

蜈蚣吃什么?蜈蚣饲料的获取和喂食方法


饲料是蜈蚣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工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投喂的饲料应多样化,营养全面合理,应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以满足蜈蚣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那么,蜈蚣吃什么?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

1.蜈蚣常用饲料

(1)肉食类饲料:主要包括昆虫纲、蛛形纲、唇足纲、腹足纲的一些多汁软体甲虫和昆虫,以及爬行类、两栖类、鸟类等动物的肉体。这类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质量好,适口性好,是蜈蚣的主要食料。

(2)蛋类饲料:家禽和鸟类的蛋,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特点。如鸡蛋、鸭蛋和各种鸟蛋可作为一龄蜈蚣和体弱蜈蚣的滋补性饲料。饲喂时,将蛋打碎拌人植物性饲料中饲喂。

(3)植物类饲料:蜈蚣,一般在食物不充足和饥饿的情况下,才摄食极少量的植物性饲料,如苔藓,青草的嫩芽和根尖,以及胡萝卜、熟马铃薯、蔬菜叶、苹果等。这类饲料维生素含量较高,但适口性差,单一饲喂往往出现拒食。

(4)碳水化合物饲料:常用的有脱脂米糠、麸皮、面粉、玉米粉等。这些饲料应经过蒸熟、炒黄炒香后与其他饲料混合后才能饲喂。

(5)矿物质饲料:矿物质饲料有骨粉、贝壳粉、钙、钾、磷、锌等。

(6)维生素添加剂:有维生素B真、B:、B-。一般每500克混合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真0.5克、B:0.1克、B。1.5克。

2.饲料获取

蜈蚣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要饲料,可采用诱捕、捕捉等方法获得,也可人工养殖。

(1)诱捕

①灯光诱虫:利用飞虫具有趋光的特点,在养殖场地上方装一盏黑光灯或荧光灯,灯下配装积虫漏斗,漏斗下端通入养殖室内。每年4一10月诱虫,开灯时间为每晚8一12时,此法可获得较多蚊类、夜蛾类等鲜活昆虫。

②食饵诱鼠妇: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挖一个坑,坑内放几个面盆,盆沿与地面齐平。在盆内放人一些炒熟的麸皮作诱饵,盆口上面盖一些干杂草,以遮光。到第2天早晨可捕到大量爬人盆内的鼠妇。捕捉后将其投放到蜈蚣养殖处,供蜈蚣捕食。

③诱蝇产卵生蛆:夏、秋季节,利用动物腐尸或鸡粪、猪粪诱蝇产卵生蛆。每天捞取,用清水漂洗,可将其倒在有网眼的筛子上。筛子下面放置容器,将料摊薄。在阳光照射下,蝇蛆会自动下爬,跌人容器,供蜈蚣食之。

(2)捕捉

①昆虫:选择昆虫活动频繁季节,或在昆虫较多的地方,捕捉蟋蟀、蚱蜢、稻包虫、金龟子、青虫等喂饲蜈蚣。

②蜈蚣也喜食麻雀肉,可捕捉供蜈蚣食用。饲喂麻雀时,先去除羽毛,然后将其剁成泥放在食盆上喂蜈蚣。

③捕蛇:蜈蚣还食蛇肉。喂蛇肉时,去除内脏,将蛇肉切碎后喂蜈蚣。

(3)人工养殖

①养殖无菌蝇育蛆

其方法是:用尼龙纱网制作成大型蝇笼,笼内放置食盘、吮水槽、产卵槽。食盘内放置各占50%的奶粉和红糖,吮水槽内放清水,里面放一块海绵,产卵槽内放幼虫饲料,供雌虫产卵。然后放人一定数量的无菌苍蝇,当温度在2529C、湿度在50%一80%时,无菌苍蝇即行交配,交配后一天开始产卵,16小时后蝇卵便孵化成蛆。这时即可采集蝇蛆来饲喂蜈蚣。一般条件下,每平方米培养盘每4天即可生成蝇蛆2公斤。饲养500只无菌蝇,800条蜈蚣可吃一周。

②养蚯蚓

将堆积发酵腐熟的牛粪或猪粪,置于砖池、缸、木箱内,然后投放一定数量的赤子爱胜蚓或大平二号蚓饲养。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15000条。当温度在1530~C、湿度60%左右时,6个月后便繁殖出大量的蚯蚓,这时可随时采收饲喂蜈蚣(可参见本书蚯蚓部分)。

③养地鳖虫

砌砖池,砖池四壁上端镶砌玻璃条一圈,以防虫子逃逸。池内铺放36厘米厚的草木灰或泥土,然后将幼地鳖虫放人池内饲养。温度保持在30C左右,窝泥湿度保持在25%左右,每隔35天往池内投喂适量的青绿饲料和糠麸饲料。视其生长状况,定期筛取投放蜈蚣养殖窝内,任其自由捕食(可参见本书地鳖虫部分)。

④育蚁

挖一个20厘米深的泥坑,坑底铺10厘米厚的青草和树叶,然后倒人淘米水,盖上一层泥土。经过89天就长出很多白蚁。开坑让蜈蚣吃完,再浇淘米水封口,以后再继续长出大量的白蚁。//农村致富经网//

⑤育虫

在蜈蚣养殖池外比较潮湿的墙根下,把麦草、谷糠或牛粪、杂草混合堆在一起,洒水后用稻草包盖严使其发酵生虫。投喂时,用筛子将虫筛出倒人蜈蚣池内,筛下的草料仍堆放起来可继续生虫。

⑥养鼠妇

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挖一个深为20一30厘米的土沟,沟的长度根据需要而定。沟内放人米糠、碎麦秸和少量马粪或牛粪,洒水拌匀。然后引入鼠妇饲养。沟内经常保持潮湿,以利鼠妇繁殖和生长。

3.蜈蚣饲料的配合投喂

单一饲料,不利于蜈蚣生长。最好喂饲配合饲料。投喂配合饲料,应根据蜈蚣的龄期、体重、外界条件、饲养方式,确定各种营养物质份量,给予不同的喂量。一般说,蜈蚣生长需要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配合饲料中,这些营养物质要有一定的比例。下面介绍几组配合饲料的配方,供参考。

(1)一龄蜈蚣配合饲料的配方

①干昆虫粉40%,鲜蛋50%,面包屑10%,拌匀。

②肉粉20%,牛rǔ60%,饼干屑20%,拌匀。

③泥鳅肉50%,蛋黄粉30%,麦粉20%,拌匀。

(2)二龄蜈蚣配合饲料的配方①肉粉40%,鲜蛋30%,玉米粉30%,加适量水拌匀。

②蚯蚓粉50%,牛rǔ5%,麸皮45%,加适量水拌匀。

③蜗牛粉55:《,动物油3%,麦麸42%,加适量水拌匀。

(3)三龄与成年蜈蚣配合饲料的配方

①肉粉30%,牛rǔ40》《,麸皮30%,加适量水拌匀。

②蛎肉粉40%,蛋黄粉10%,牛rǔ20%,饼干屑30%,加适量水拌匀。

③干蝇蛆粉35%,蛋黄粉35%,血粉10%,苜蓿粉20%,加适量水拌匀。

4.投喂量

蜈蚣的摄食量较大,日食量为其体重的五分之一,饥饿时甚至更多。同时要考虑不能吃的躯壳和水分损耗等,所以实际投喂量要大于五分之一。但投喂量也不应过多,以下次投喂时正好吃完为宜,不要剩余,否则既造成浪费,还会因剩料腐败而恶化环境。另外,蜈蚣的摄食量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增减。春末、夏季,气温高,蜈蚣活动量大,食量也大,生长速度快,应多喂一些。晚秋、初冬可适当减少些。

5.投喂方法

人工饲养蜈蚣,可每隔23天投喂饲料一次,不需要天天喂食。但对幼蜈蚣,要每天投喂。蜈蚣比较耐饥,一二个星期不喂,也不会饿死。在蜈蚣产卵前34天要停止投喂。产卵和抱卵孵化期间应禁止投喂,否则蜈蚣吃食时因食物沾上卵粒或胚胎而将其一起吃掉。如在冬季不加温饲养的,则在冬眠前应投喂足量的饲料,以便在机体内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保证蜈蚣在冬眠期间生存。

投喂饲料的时间安排在傍晚天黑之前。蜈蚣在天黑后从栖息处出来活动和猎取食物,其活动高峰在晚上8时至12时,一直延续到翌日早晨4时左右,才停止活动,到穴中栖息。因此白天不必喂食。

投喂较大食物时,可切段后分散放在养殖池内,任蜈蚣摄食。若投喂蜘蛛,应去掉步足,以免蜈蚣被蜘蛛的有毒颚足蛰住。投喂蛙类,则要去掉蛙皮。

如投喂活的昆虫、蚯蚓、地鳖虫等,可直接投入池中,让蜈蚣自行猎取。

蜈蚣有哪些种类?怎样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


蜈蚣种类:

蜈蚣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在我国常见的有50多种,其中有代表性的有6属14种。

(1)蜈蚣属:

有少棘蜈蚣、多棘蜈蚣、模棘蜈蚣、哈氏蜈蚣、马氏蜈蚣等。少棘蜈蚣多栖息在腐木、石隙间和阴湿的草地等地,在我国分布较广,如台湾、浙江、江苏、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等地。多棘蜈蚣多栖息在村落附近的山坡、田旁、路旁多岩的地方,或朽木杂草丛中,或柴堆、屋瓦缝隙间。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湖北、浙江等地。模棘蜈蚣多栖息在山坡多的地方及朽木杂草丛中,分布在我国台湾、云南南部、广东等地。哈氏蜈蚣多栖息在山地林间、杂草丛中,主要分布在海南五指山地区。马氏蜈蚣栖息在山地、高原林间、灌木丛、杂草间,在西藏察隅地区有分布。

(2)盲蜈蚣属:

有红背盲蜈蚣,多栖息在石块、房屋附近砖堆和杂草丛中。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3)耳孔蜈蚣属:

有平耳孔蜈蚣、方板耳孔蜈蚣、长突平耳蜈蚣,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西沙群岛等。多栖息在山地乱石、杂草丛中。

(4)地蜈蚣属:

有地蜈蚣,我国各地有分布,多栖息在土中、木头下、石头下,喜在水边群居,或栖息在海边石头缝中和甘蔗根旁;孑L腹地蜈蚣,多栖息在土中、朽木、石块下和杂草堆下,分布在东北、江苏等地。//农村致富经网//

(5)石蜈蚣属:

有石蜈蚣,多栖息在石块、腐朽木块下、洞穴或落叶草堆中,分布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满洲里石蜈蚣,多在石块、朽木下、落叶草堆中栖息,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6)同腰蜈蚣属:

有同腰蜈蚣等,栖息在山地乱石、灌木丛、杂草堆中,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岛。以上种类中,可药用的目前有5种:少棘蜈蚣、多棘蜈蚣、模棘蜈蚣、哈氏蜈蚣、马氏蜈蚣,尤以少棘蜈蚣在我国分布最广。它体型大,性温和,行动缓慢,产量高,是当前我国普遍养殖的主要药用种类。

养殖种类的选择:

人工养殖蜈蚣,应选择药用价值高、体型大、产量高、性温和、产卵多、易饲养的种类。目前,各地养殖以少棘蜈蚣的养殖为主,在我国分布广,产量也最高。本文饲养技术也以少棘蜈蚣为主进行介绍。

由于蜈蚣分布有明显的地理差异,受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等影响,如少棘蜈蚣分布在华中地区的江北和江南两亚区,若移到北方地区养殖不太适宜,成活率较低。因此,在选择蜈蚣品种时必须了解和掌握蜈蚣的生态和生活习性,创造接近于自然条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这就要求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种类养殖。

一般说,长江中下游各省可选择少棘蜈蚣养殖,南方各省可选择模棘蜈蚣养殖,海南岛可选择哈氏蜈蚣养殖,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可选择马氏蜈蚣养殖,广西、湖北、浙江也可选择多棘蜈蚣,长江以习匕及西北广大地区可选择本地体型大、药用价值高的蜈蚣种类进行养殖。

蜈蚣养殖温度和湿度的调节


l、温度

少棘蜈蚣的生长、活动以2932℃为最适宜温度,如超过40℃,摄食活动能力降低,甚至寻找洞穴躲藏起来;如低于15℃,活动也趋缓慢,蜈蚣迟迟不产卵i刚出生的幼蜈蚣也因温度低而不能蜕皮,容易死亡;降至10℃左右时,会即停食,进入休眠状态;o℃以下就会死亡。因此,蜈蚣饲养房内的温度要适宜。

(1)夏季温度较高,要注意防暑降温,在养殖场栽种草、木,最好架设凉棚,或洒水降温。室内养殖的,要把门窗打开,每天早晚洒水一次,以保持泥土的一定湿度。饮水器内要保持充足的水。如遇高温,最好移至地下室暂养。

(2)冬天要有保温设施。方法是在养殖蜈蚣的池、箱;巢内加厚泥土至40厘米,然后用稻草或杂草覆盖,池或箱外加罩塑料薄膜,这样可使蜈蚣安全越冬。必要时要采取人工保温措施,以使蜈蚣不受冻害。

2.湿度

蜈蚣喜湿,如少棘蜈蚣所需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泥土湿度为15%一20%。如饲养环境过于干燥,饲料水分又不足时,不但影响蜈蚣的呼吸和体温的调节,也影响产卵和孵化率,可能发生互相残杀,甚至发生失水性死亡。但过分潮湿也不好。如栖息场所的泥土湿度超过40%,容易受微生物危害,给蜕皮造成一定的困难,甚至产生生理性病变。因此,保持养殖场地适宜的湿度非常重要。

蜈蚣脱壳病和蜈蚣虱螨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


(1)蜈蚣脱壳病的病因由于蜈蚣栖息环境过于潮湿,空气湿度亦大,加之蜈蚣饲料营养不足,特别是矿物质饲料缺乏,造成蜈蚣体质弱,使脱壳时间延长,真菌在体内寄生,也会引起本病发生。

(2)蜈蚣脱壳病的症状蜈蚣患病初期表现极度不安,来回爬动,或几条蜈蚣交集在一起。后期活动无力,表现呆滞,不食不饮,死在饲养池四周。

(3)蜈蚣脱壳病的防治方法

1)隔离清除病死的尸体,隔离有病的个体进行治疗。转移健康个体,对原来的饲养池进行消毒。

2)药物治疗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片,拌在400克的饲料中,连喂10天病可治愈。

5.蜈蚣虱螨病虱是小螨虫,螨就是大螨虫。

(1)蜈蚣虱螨病的病因主要是饲养室、饲养池空气不流通,闷湿臭味难除,地面和墙壁不卫生所致。有的螨虫是随蜈蚣的食物带入,即主要是虱螨寄生在蜈蚣饲料虫身上,随饲料虫带入饲养池。

(2)症状患虱螨病的蜈蚣,节与节之间的缝隙中寄生着大量虱螨,当条件适宜时,这些虱螨大量生长、繁殖,消耗吸收蜈蚣身体的营养,使蜈蚣体质消耗较大,逐渐消瘦,体质衰弱、食量减少,活动量逐渐减小。节与节之间的缝隙里有黄色粉状物存在。引起蜈蚣身体不舒适,逐渐衰弱而死亡。

(3)蜈蚣虱螨病的防治方法

1)预防饲养房要通风,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干燥(相对)。一旦发现有虱螨发生,首先要把患病的个体拣出,使患体和健康的个体分开饲养,并对患体用消毒液清洗消毒,如用50毫克/千克水

的戊酸氰菊酯(速灭菊酯、速灭杀丁),向患体身上喷洒效果很明显。

2)药物治疗虱螨发生后,把患病蜈蚣挑出,用小型喷雾器盛装杀虫脒溶液,喷洒患体表面。每3天喷1次。药液配制为25%的杀虫脒3毫升,用酒精1毫升,再加水196毫升。对大群的治疗,首先应换房换土。对原来的饲养池应进行消毒,消除留在地面的寄生虫虫体。对大群用25毫克/千克的杀虫脒喷洒。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68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