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咬了怎么办?蜈蚣咬伤中毒后的急救方法

尽管饲养场在各方面都采取了防范措施,饲养人员也很谨慎,但仍难保证不发生被蜈蚣咬伤中毒的情况。

1.中毒的临床表现

饲养者容易接触蜈蚣的部位是手、脚及小腿等部位,这些部位最容易被蜈蚣蜇伤。被蜈蚣蜇伤部位一般表现灼痛难忍,并迅速红肿甚至肿块膨大发亮。蜇伤部位感到麻木,随后肿块出现水泡,水泡破损者流出黄水或血水。多数情况只表现局部症状,并不扩散全身,一般1天后会自行消散,不会危及生命。

但是,也有个别人出现急剧全身中毒反应,除了局部症状外,还表现头晕、胀痛,全身不适,并发出汗、尿少、嗜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心律紊乱、肌肉刺痛、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有的甚至胃肠出血、肺水肿,在抽搐、痉挛中死去。

2.蜈蚣咬伤中毒后急救方法

中毒后应首先找到被咬伤的部位,迅速挤出毒液,防止向体内其他部位扩散,处理咬伤部位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用氨水涂于蜇伤部位止疼,也可用碱水洗患部。在没有氨水、碱水的情况下,可抹清凉油或大蒜汁,同时口服止痛药。氨水的浓度为3%,碳酸氢钠的浓度为5%,用0.25%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可以止疼还可防止毒素扩散。

②用蜗牛捣碎糊在被蜇伤部位。

③用醋磨附子汁涂于伤口,可以止痛。

④用冰块、冰水涂擦伤口,用冰镇止疼也很迅速。

⑤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部,可清除剩余的毒汁。

⑥缚住伤口靠近内脏的一端,切开伤口吸出毒液。

⑦在伤口处皮下注射3%土根碱l毫升,或麻黄素注射液(1:1000)0.5毫升,可以止痛并中和毒液,消除症状。

⑧在伤口处皮下注射用酒精稀释的普鲁卡因2毫升,可以解毒止痛。

⑨对出现全身症状的可以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或用10%的水合氯醛15~20毫升灌肠以防伤者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并发症;用可的松100毫升,混入5%的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000毫升静脉滴注,促使毒素分解排出。滴注时,为防止心肌受损,可配合服用甲硫丙脯氨酸12.5毫克;肌肉注射1~2毫克阿托品;注射抗组织胺药物,防止低血压、肺水肿。

⑩蜈蚣蜇伤也可以注射抗蝎毒血清,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⑾中药口服法,即行之有效的中药验方:其一是,银花30克、半边莲9克、土茯苓15克、绿豆15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2次,可中和毒素,起解毒作用;其二是,五灵脂9克、蒲黄9克、雄黄3克研成粉末,用醋冲服,每日3次,有抗毒、解毒功能。

⑿用中药解毒剂涂敷伤口,如南通产的蛇药、万应锭、二味拔毒散,效果也很好。

⒀食盐疗法,即饱和食盐溶液滴到伤处,并用饱和盐水2~3滴滴入眼中,刺激结膜,也有一定疗效。

相关知识

蜈蚣蜇伤的预防和急救方法


蜈蚣在祖国医学上称五毒之一,毒性物质有两种,即组织胺样物质和毒蛋白。它的毒性超过蜂毒和蝎毒,被蜇伤后便会疼痛难忍。并出现局部红肿、头痛发热、眩晕、烦躁、恶心、呕吐,甚至惊厥,一般半天左右即可恢复,不会致命。

蜈蚣饲养场的工人整天与蜈蚣打交道,自引种开始,一直到最后的活捕、加工,饲养管理人员一不小心都有被蜈蚣蜇伤的危险,其安全保护自然十分重要,这里对保护和蜇伤后的治疗介绍如下:

(一)饲养人员自我保护

饲养人员与蜈蚣打交道,必须学会自我保护,以减少或避免被蜈蚣蜇伤中毒。自我保护包括两个方面,即设施保护和行为保护,而这两个方面又必须以思想重视为前提。

1.树立防毒意识

首先,管理人员必须对蜈蚣的构造和行为特征有一个基本了解,弄清蜈蚣毒的危害性和施毒方式。其次,要对蜈蚣毒伤人有正确认识,既不能麻痹大意,持无所谓的态度,也不能过分惊恐,如临死神一般。认识到蜈蚣毒性剧烈,但也能顺利解毒。最后,严格遵照蜈蚣饲养场的各项操作规程及安全制度工作。

2.设施保护

在饲养管理和捕捉加工过程中,注意配备相应的保护设施:

①进人工作间要穿戴整齐,用衣物保护自己。一般应穿长筒袜、长筒裤、长袖衣,不穿带洞的鞋,并扎紧袖口、裤腿。

②戴好防护手套。

③配备各种必要的物品,如长把扫帚,用以清扫及收捕;竹片制作的夹子,竹片夹子宽夹蜈蚣时着力面大,不容易夹伤。内壁光滑的容器,用以临时装蜈蚣,或转移、运输蜈蚣。

④建造安全的蜈蚣饲养房,饲养池上要罩上网罩,以防蜈蚣逃出。

⑤其他各种可以防止蜈蚣侵犯的保护措施,都应该使用。

3.行为保护

设施保护可以大大降低蜈蚣对饲养人员侵害的可能性,但仍难以完全消除危险。因此,除设施保护以外,还应该注意行为保护。

行为保护是饲养人员在饲养过程中,尽量做到行为规范化,避免因自身的行为、动作不当导致被蜈蚣蜇伤而中毒。

因此,要求饲养、管理人员在接近蜈蚣群时,尽量减少对它们的刺激,并减少用手及身体其他部位接触蜈蚣。另外,注意对所戴手套进行去毒处理,以防手套带毒后被手及其他部位的皮肤接触,尤其是被伤口接触而毒素进入体内中毒。

同时,必须强调的是,非饲养人员一般情况下不要进入蜈蚣饲养场的饲养区或饲养室,尤其是不能徒手抓蜈蚣。各方面有可能接触蜈蚣的人员进入饲养区或饲养室,都要设法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偶然事件的发生。

(二)中毒后的救治

尽管饲养场在各方面都采取了防范措施,饲养人员也很谨慎,但仍难保证不发生被蜈蚣蜇伤中毒的情况。

1.中毒的临床表现

饲养者容易接触蜈蚣的部位是手、脚及小腿等部位,这些部位最容易被蜈蚣蜇伤。被蜈蚣蜇伤部位一般表现灼痛难忍,并迅速红肿甚至肿块膨大发亮。蜇伤部位感到麻木,随后肿块出现水泡,水泡破损者流出黄水或血水。多数情况只表现局部症状,并不扩散全身,一般1天后会自行消散,不会危及生命。

但是,也有个别人出现急剧全身中毒反应,除了局部症状外,还表现头晕、胀痛,全身不适,并发出汗、尿少、嗜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心律紊乱、肌肉刺痛、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有的甚至胃肠出血、肺水肿,在抽搐、痉挛中死去。

2.中毒后急救

中毒后应首先找到被蜇伤的部位,迅速挤出毒液,防止向体内其他部位扩散,处理蜇伤部位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用氨水涂于蜇伤部位止疼,也可用碱水洗患部。在没有氨水、碱水的情况下,可抹清凉油或大蒜汁,同时口服止痛药。氨水的浓度为3%,碳酸氢钠的浓度为5%,用0.25%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可以止疼还可防止毒素扩散。

②用蜗牛捣碎糊在被蜇伤部位。//致富经//

③用醋磨附子汁涂于伤口,可以止痛。

④用冰块、冰水涂擦伤口,用冰镇止疼也很迅速。

⑤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部,可清除剩余的毒汁。

⑥缚住伤口靠近内脏的一端,切开伤口吸出毒液。

⑦在伤口处皮下注射3%土根碱l毫升,或麻黄素注射液(1:1000)0.5毫升,可以止痛并中和毒液,消除症状。

⑧在伤口处皮下注射用酒精稀释的普鲁卡因2毫升,可以解毒止痛。

⑨对出现全身症状的可以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或用10%的水合氯醛15~20毫升灌肠以防伤者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并发症;用可的松100毫升,混入5%的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000毫升静脉滴注,促使毒素分解排出。滴注时,为防止心肌受损,可配合服用甲硫丙脯氨酸12.5毫克;肌肉注射1~2毫克阿托品;注射抗组织胺药物,防止低血压、肺水肿。

⑩蜈蚣蜇伤也可以注射抗蝎毒血清,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⑾中药口服法,即行之有效的中药验方:其一是,银花30克、半边莲9克、土茯苓15克、绿豆15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2次,可中和毒素,起解毒作用;其二是,五灵脂9克、蒲黄9克、雄黄3克研成粉末,用醋冲服,每日3次,有抗毒、解毒功能。

⑿用中药解毒剂涂敷伤口,如南通产的蛇药、万应锭、二味拔毒散,效果也很好。

⒀食盐疗法,即饱和食盐溶液滴到伤处,并用饱和盐水2~3滴滴入眼中,刺激结膜,也有一定疗效。

被蝎子螫伤怎么办?咬伤后如何冶疗处理?


捕捉、养殖蝎子,就有被蝎子咬伤的准备,一般来说,我们养殖户养殖的药用蝎子毒性都不是很大,如果是宠物蝎子,那有的蝎子就要人命了,比如说:中东金蝎(以色列杀人蝎),我们必然注意准备一些应急的特效药在身边了。不过,我们要知道,有毒蝎子虽在所有蝎子种类中所占比例较少,但它们可以通过复杂的神经毒素致人死亡。

那么,被蝎子蜇伤咬伤后怎么办?我们首先来了解下蝎毒的特性:

当蝎子毒刺蜇人时,可将毒液注蜇人体。蝎毒内含毒性蛋白,其主要有毒成分为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出血毒素以及使心脏和血管收缩的毒素等。被蝎子蜇伤后,局部出现一片红肿,有烧灼痛,中心可见蜇伤痕迹。

蝎子咬伤局部可见大片红肿、剧痛,重者可出现寒战、发热、恶心、呕吐、舌和肌肉强直、流涎、头痛、昏睡、盗汗、呼吸增快及脉搏细弱等,轻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儿童被螫伤后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如果中毒严重,可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流涎、畏光、流泪、恶心呕吐、口与舌肌强直、大汗淋漓、呼吸急促、脉搏细弱和肌肉痉挛等。中毒严重者多为幼儿,甚至还可发生鼻、肺或胃肠出血、肺水肿、昏迷,直至呼吸、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

被蝎子咬伤后要进行及时的处理,立即用带子扎紧被蜇处的近心端,如手指被蜇伤,捆扎指跟部,手腕被蜇伤,则捆扎肘部(这样做,可以防止蝎毒随血液进入心脏),然后拔出毒刺;用手将伤口内的毒液挤出,要遵行以下的处理原则:

1、绑扎伤肢,在咬伤肢体近侧约5-10厘米处用止血带或橡胶带等绑扎,绳子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以阻止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然后用手挤压伤口周围,或用吸奶器、拔火罐等吸取毒液。若口腔粘膜无破损,也可用口吸出毒液,以将毒液排出体外。

2、冲洗伤口,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围皮肤,再用3%氨水、石灰水上清液、1:500高锰酸钾液、5%碳酸氢钠液等任意一种清洗、反复冲洗伤口。

3、局部降温,先将伤肢浸于4-7摄氏度的冷水中3-4小时,然后改用冰袋,可减少毒素吸收速度,降低毒素中酶的活力。

4、排毒,咬伤在24小时以内者,以牙痕为中心切开伤口成+或++形,使毒液流出,也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吮毒液。切口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血管。

5、伤口周围可涂擦南通蛇药,也可内服。

注意:被蝎子咬伤伤口禁涂碘酒等刺激性药物。若伤口有组织坏死糜烂不宜用湿敷的办法,如疼痛难忍,在民间可用鲜马齿苋或大青叶、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消炎止痛作用,还可口服蛇药。

在被蝎子蜇伤的伤口处,还可以用如下方法处理(选你能立即用到的一种或几种方法):

1、蝎毒是酸性的,可以把氨水、浓肥皂水或碱水涂抹在蝎子蜇伤伤口处。

2、可以用拔火罐、吸奶器吸出毒液。

3、用苏打水或千分之五的高锰酸钾液洗涤或浸泡,效果也不错。

4、大青叶10克,薄荷叶10克,马齿苋10克,一起捣烂敷于患处。

5、大青叶、半边莲各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服;

6、用蒲公英的白色rǔ汁外敷蝎子蜇伤伤口;

7、把蝎子背上就是黑色的那地方榨成糊抹在伤口处!能缓解。

8、如果有蛇药的话。用温开水化开抹在伤口上,没药可用泡开的冷茶叶(碱性)敷上。

9、大蜗牛1个,洗净连壳捣烂涂伤口;

10、取少许硫磺研成末,用纸卷成烟卷状,点燃后熏患处,可以止疼。

11、雄黄、枯帆各等份,研成粉末后用茶水调成糊状,涂于蝎子咬伤伤口上,每天涂3次,1~2天可愈;

12、煤油少许,碱面若干,调匀涂擦患处。

13、金银花6克,紫花地丁6克,板兰根6克,土茯苓6克,牵牛花3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服用,连服2~4剂。

14、白矾、半夏适量研末,醋调贴患处,痛止毒出;

15、也可以在伤口周围涂擦南通蛇药。

16、将大蜘蛛捣烂,敷于伤口上。

17、取中草药半边莲捣烂敷于蝎子蜇伤伤口上。

18、用蝎子25克浸在85%酒精100毫升内,经7-10日,取出其浸出液涂抹在伤口上,疗效颇佳。

注意:被蝎子咬伤中毒严重者及幼儿、孕妇,在螫伤后进行应急处理后,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蜈蚣的加工方法


蜈蚣的干燥全体可以做药材,但首先要经过初加工方能作为商品上市。而蜈蚣初加工技术性强,加工得好商品价值就高,加工得不好就要降低商品价值,所以蜈蚣初加工是生产的一个重要工序之一,必须认真对待。

(一)蜈蚣的捕捉

蜈蚣如果饲养管理合理,一般生长2年的个体就可以作小条(6~9厘米)商品出售,3年的个体可以达到中条的规格(9~12厘米),3年以上的可以达到大条的规格(12厘米以上)。

人工饲养蜈蚣收获季节一般在7~8月,主要采收雄体和老龄雌体。以雌性个体腹中无卵为原则,否则加工时难以烘干,易生虫腐烂。野生蜈蚣的捕捉,以清明至立夏为最佳季节,因为立夏过后,多数雌体到隐蔽的地方产卵,蜕皮,很难捕捉。更主要的是即使捕获也给加工、贮存带来不便。

捕捉工具通常用钉耙,竹篓、大口瓶为贮存器具。人工饲养捕捉时,翻动蜈蚣栖息的瓦片、碎石,发现蜈蚣时,用宽竹片夹子夹住,放入贮存容器中。野生蜈蚣捕捉留种用的,这里不再叙述。在发现蜈蚣,没有夹子的情况下,如不及时捕捉蜈蚣就会逃跑时,也可以徒手捕捉。其方法是:用食指或其他工具压住其头部,使其毒腭张开,不能合拢,然后用拇指配合食指捏起头部,拿起后以一只手将蜈蚣躯体捋进手掌,扔进容器中。在扔进容器时要注意将其头尾一起脱手,否则容易被蜇伤。

(二)蜈蚣的初加工

蜈蚣加工方法比较简单,但是操作上一定要认真,使成品合乎商品要求。加工时用开水把蜈蚣烫死,捞出后挤出粪便,再按下列方法固定、干燥:

一种方法是取长度比虫体稍长(www.ncZfJ.com/),两端削尖的薄竹片,一端插入蜈蚣尾端的末节,另一端戳人头部与躯干部第1节之间,借竹片的弹力使虫体伸直。5条或10条为一排,用薄竹片夹好晒干或烤干,以足、躯干、头、尾齐全,有光泽,无虫蛀、霉坏者为佳。若需久放,可用塑料袋密封。

另一种方法是,将头部用大头针钉在木板上,用手轻轻拉尾部,使其伸长,然后用大头针钉住尾部。以10条为一排,置日光下晒干即为成品。上述两种加工过程,如不小心有断肢脱落,也可以收集起来,一并销售,其药用价值一样。

蜈蚣成品呈扁平长条状(图12),长6~12厘米,宽0.6~1.0厘米。全体有22节,最后一节细小,称尾脚。头部红褐色,有触角和毒钩各1对。背部黑棕色、有光泽,并有两条突起的棱线。腹部黄棕色,瘪缩,每节有足1对,黄红色,向后弯曲,最后1节如刺。产品稍有腥味,并有特殊的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

在中药中应用有熄风解痉、消毒解毒的功能,主治小儿惊风、破伤风、抽搐、口眼喁斜、淋巴结核、肿毒疮疡等。用量l~3条,据中医临床报道,用于治疗肿瘤时,需较大的剂量。

蜈蚣饲料的投放方法


蜈蚣在自然温度下,1年中吃食时间只有7个月,即从每年的4月初到10月中旬,也就是清明到霜降的这一段时间。4月、10月天气稍凉,温度虽然高于10℃,但还很不稳定,白天气温可能较高,但晚上温度较低,到东北、西北和华北,温度会更低。所以,这两个月蜈蚣吃食量很小、活动量也很小。人工饲养时3天投1次饲料即可。5-9月气温较高,蜈蚣进入正常的活动和吃食状态。特别是6、7、8三个月,气温最高时,蜈蚣最活跃,吃食量较大,这时每天应该投喂1次。喂食时间应在傍晚7-9点。到第2天清晨,要及时把吃剩下的饲料清理出来,以免高温时有些饲料腐败变质。但活体饲料虫不必清出。为了掌握投饲量,避免多余的饲料在槽内腐败变质,可根据蜈蚣的放养密度和蜈蚣个体大小灵活掌握,一般放养密度大的要多投、产卵前的成年蜈蚣食量大,也要多投;幼龄蜈蚣食量小,应该少投一些。掌握投饲量是否恰当,可在第2天早晨观察,看饲料盘(槽)中有无饲料或饲料多少来判断。每天早晨观察都有剩食,说明投食量偏大,再投饲时可以减少一些;如果每天早晨都发现饲料吃得净光,说明投饲量偏少,可以再增加一些。对蜈蚣投饲要遵照以下原则,灵活掌握。

(1)根据天气变化投饲

春天和晚秋气温偏低时,蜈蚣活动量减少,食量也随之变小,这时的投饲量要小,3天投饲1次即可;6-8月气温高的时候,蜈蚣活动量比较大,新陈代谢旺盛、食量最大,这时投饲量要大,每天投饲1次。即使夏、秋季气温高的时候,如遇阴雨连绵天气,气温下降,蜈蚣的吃食量也会随之减小,这时食物供给也应少一些。蜈蚣的食量在适宜的温度下(25-32℃),1条成年蜈蚣每次的食量约1克,幼体蜈蚣食量约O.I克。

(2)不同阶段蜈蚣的饲养管理

1)幼小蜈蚣的饲养

刚从雌体怀抱中分离出来的幼小蜈蚣,由于身体太小,不宜一下子在饲养池内饲养,可在普通的新搪瓷盆内饲养一个时期再转入池内饲养。在盆内饲养时,先在盆底放2厘米厚的潮土,小蜈蚣人盆后,在盆底放1块吸足水分的瓦片,盆口盖1块钻有许多小孔的塑料薄膜。1个搪瓷盆可养幼小蜈蚣600条左右。对小蜈蚣的饲养应特别经心,饲养土要薪、软、干净、潮湿。

刚与抱卵孵化的雌蜈蚣体边分离出来的初期小蜈蚣饲喂方法是,用几块清洁的、钻有若干小洞的海绵,放入用奶粉、葡萄糖配成的溶液中浸泡片刻,在傍晚小心地放人搪瓷盆中,小蜈蚣就会爬往海绵,吃饱后钻人海绵的小洞中休息。第2天把海绵块夹到另一个准备好饲养土的搪瓷盆中轻轻一拍,小蜈蚣就会跌落下来。这种方法饲养7-10天后,可改为蝇蛆、小蚯蚓、内末,再放入少许奶粉和葡萄糖,喂饲时可将饲料放在玻璃板上,晚上放人搪瓷盆,早上取出。

2)产卵前种蜈蚣的饲养

管理雌蜈蚣产完卵在抱卵孵化期间不食、不饮,仅靠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所以,蜈蚣在怀卵期间食量很大,体内大量贮存养料,以便产卵后抱卵孵化期间消耗。因此,在产卵前要增加饲料量,并调剂饲料品种,促进雌蜈蚣多进食。雌蜈蚣只有在体内贮存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顺利地完成抱卵孵化的任务,防止雌体吞食卵子的现象发生。

3)抱卵孵化期雌体的饲养

雌体蜈蚣在产卵后在抱卵孵化期间不吃不饮,靠消耗产卵前体内积存的养料维持生命活动。因此,这一段时间不必给抱卵孵化的雌体喂饲料,若这时给这些雌体喂食,因它们起来吃食可能会不再孵卵;另外,因吃食时会带到窝居地方一些饲料,吃这些残食时,可能把卵也吃掉。所以这一段时间不能喂食。常用的蜈蚣饲料配制。

蜈蚣怎么繁殖


蜈蚣我们都知道。可以入药,有不小的经济价值,也有不少人养殖。那么大家知道蜈蚣怎么繁殖的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蜈蚣怎么繁殖

蜈蚣生长3~4年,体长达10厘米时性成熟,开始繁殖活动。一般在每年3~6月春末夏初时,气温升至25℃以上进入配种繁殖期。

蜈蚣生长3年(即3龄期后)性腺发育成熟,可以交配繁殖。交配期在每年的5-9月,大多在夜间交配,也有在清晨、傍晚时进行的。交配时,雄螟蚣爬到雌蜈蚣的一侧背面,一侧步足全部翘起,此时雌性很I仰,一侧步足也翘起。少时,雄体从生殖孔排出一鞭状精包,送人雌体生殖孔内,交配即告完成。

每年春末夏初,卵巢里的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一般产卵量在20~60粒,大多40~50粒,个别的10粒以下。产卵季节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即在夏至到立秋期间,而以7月上旬、中旬为产卵旺期。

蜈蚣从卵孵化,幼体发育、生长,直到成体,均需经过数次蜕皮,每蜕1次皮就明显长大一次。成体蜈蚣一般一年蜕1次皮,个别的两次。成体蜈蚣蜕皮前,背板翅起而无光泽,体色由黑绿转变为淡绿略带焦黄色,步足由红变黄,全身浑粗,行动迟缓,不进食物,视力及触觉能力减退,经拨动不能迅速逃避。

蜈蚣吃什么?蜈蚣饲料的获取和喂食方法


饲料是蜈蚣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工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投喂的饲料应多样化,营养全面合理,应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以满足蜈蚣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那么,蜈蚣吃什么?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

1.蜈蚣常用饲料

(1)肉食类饲料:主要包括昆虫纲、蛛形纲、唇足纲、腹足纲的一些多汁软体甲虫和昆虫,以及爬行类、两栖类、鸟类等动物的肉体。这类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质量好,适口性好,是蜈蚣的主要食料。

(2)蛋类饲料:家禽和鸟类的蛋,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特点。如鸡蛋、鸭蛋和各种鸟蛋可作为一龄蜈蚣和体弱蜈蚣的滋补性饲料。饲喂时,将蛋打碎拌人植物性饲料中饲喂。

(3)植物类饲料:蜈蚣,一般在食物不充足和饥饿的情况下,才摄食极少量的植物性饲料,如苔藓,青草的嫩芽和根尖,以及胡萝卜、熟马铃薯、蔬菜叶、苹果等。这类饲料维生素含量较高,但适口性差,单一饲喂往往出现拒食。

(4)碳水化合物饲料:常用的有脱脂米糠、麸皮、面粉、玉米粉等。这些饲料应经过蒸熟、炒黄炒香后与其他饲料混合后才能饲喂。

(5)矿物质饲料:矿物质饲料有骨粉、贝壳粉、钙、钾、磷、锌等。

(6)维生素添加剂:有维生素B真、B:、B-。一般每500克混合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真0.5克、B:0.1克、B。1.5克。

2.饲料获取

蜈蚣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要饲料,可采用诱捕、捕捉等方法获得,也可人工养殖。

(1)诱捕

①灯光诱虫:利用飞虫具有趋光的特点,在养殖场地上方装一盏黑光灯或荧光灯,灯下配装积虫漏斗,漏斗下端通入养殖室内。每年4一10月诱虫,开灯时间为每晚8一12时,此法可获得较多蚊类、夜蛾类等鲜活昆虫。

②食饵诱鼠妇: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挖一个坑,坑内放几个面盆,盆沿与地面齐平。在盆内放人一些炒熟的麸皮作诱饵,盆口上面盖一些干杂草,以遮光。到第2天早晨可捕到大量爬人盆内的鼠妇。捕捉后将其投放到蜈蚣养殖处,供蜈蚣捕食。

③诱蝇产卵生蛆:夏、秋季节,利用动物腐尸或鸡粪、猪粪诱蝇产卵生蛆。每天捞取,用清水漂洗,可将其倒在有网眼的筛子上。筛子下面放置容器,将料摊薄。在阳光照射下,蝇蛆会自动下爬,跌人容器,供蜈蚣食之。

(2)捕捉

①昆虫:选择昆虫活动频繁季节,或在昆虫较多的地方,捕捉蟋蟀、蚱蜢、稻包虫、金龟子、青虫等喂饲蜈蚣。

②蜈蚣也喜食麻雀肉,可捕捉供蜈蚣食用。饲喂麻雀时,先去除羽毛,然后将其剁成泥放在食盆上喂蜈蚣。

③捕蛇:蜈蚣还食蛇肉。喂蛇肉时,去除内脏,将蛇肉切碎后喂蜈蚣。

(3)人工养殖

①养殖无菌蝇育蛆

其方法是:用尼龙纱网制作成大型蝇笼,笼内放置食盘、吮水槽、产卵槽。食盘内放置各占50%的奶粉和红糖,吮水槽内放清水,里面放一块海绵,产卵槽内放幼虫饲料,供雌虫产卵。然后放人一定数量的无菌苍蝇,当温度在2529C、湿度在50%一80%时,无菌苍蝇即行交配,交配后一天开始产卵,16小时后蝇卵便孵化成蛆。这时即可采集蝇蛆来饲喂蜈蚣。一般条件下,每平方米培养盘每4天即可生成蝇蛆2公斤。饲养500只无菌蝇,800条蜈蚣可吃一周。

②养蚯蚓

将堆积发酵腐熟的牛粪或猪粪,置于砖池、缸、木箱内,然后投放一定数量的赤子爱胜蚓或大平二号蚓饲养。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15000条。当温度在1530~C、湿度60%左右时,6个月后便繁殖出大量的蚯蚓,这时可随时采收饲喂蜈蚣(可参见本书蚯蚓部分)。

③养地鳖虫

砌砖池,砖池四壁上端镶砌玻璃条一圈,以防虫子逃逸。池内铺放36厘米厚的草木灰或泥土,然后将幼地鳖虫放人池内饲养。温度保持在30C左右,窝泥湿度保持在25%左右,每隔35天往池内投喂适量的青绿饲料和糠麸饲料。视其生长状况,定期筛取投放蜈蚣养殖窝内,任其自由捕食(可参见本书地鳖虫部分)。

④育蚁

挖一个20厘米深的泥坑,坑底铺10厘米厚的青草和树叶,然后倒人淘米水,盖上一层泥土。经过89天就长出很多白蚁。开坑让蜈蚣吃完,再浇淘米水封口,以后再继续长出大量的白蚁。//农村致富经网//

⑤育虫

在蜈蚣养殖池外比较潮湿的墙根下,把麦草、谷糠或牛粪、杂草混合堆在一起,洒水后用稻草包盖严使其发酵生虫。投喂时,用筛子将虫筛出倒人蜈蚣池内,筛下的草料仍堆放起来可继续生虫。

⑥养鼠妇

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挖一个深为20一30厘米的土沟,沟的长度根据需要而定。沟内放人米糠、碎麦秸和少量马粪或牛粪,洒水拌匀。然后引入鼠妇饲养。沟内经常保持潮湿,以利鼠妇繁殖和生长。

3.蜈蚣饲料的配合投喂

单一饲料,不利于蜈蚣生长。最好喂饲配合饲料。投喂配合饲料,应根据蜈蚣的龄期、体重、外界条件、饲养方式,确定各种营养物质份量,给予不同的喂量。一般说,蜈蚣生长需要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配合饲料中,这些营养物质要有一定的比例。下面介绍几组配合饲料的配方,供参考。

(1)一龄蜈蚣配合饲料的配方

①干昆虫粉40%,鲜蛋50%,面包屑10%,拌匀。

②肉粉20%,牛rǔ60%,饼干屑20%,拌匀。

③泥鳅肉50%,蛋黄粉30%,麦粉20%,拌匀。

(2)二龄蜈蚣配合饲料的配方①肉粉40%,鲜蛋30%,玉米粉30%,加适量水拌匀。

②蚯蚓粉50%,牛rǔ5%,麸皮45%,加适量水拌匀。

③蜗牛粉55:《,动物油3%,麦麸42%,加适量水拌匀。

(3)三龄与成年蜈蚣配合饲料的配方

①肉粉30%,牛rǔ40》《,麸皮30%,加适量水拌匀。

②蛎肉粉40%,蛋黄粉10%,牛rǔ20%,饼干屑30%,加适量水拌匀。

③干蝇蛆粉35%,蛋黄粉35%,血粉10%,苜蓿粉20%,加适量水拌匀。

4.投喂量

蜈蚣的摄食量较大,日食量为其体重的五分之一,饥饿时甚至更多。同时要考虑不能吃的躯壳和水分损耗等,所以实际投喂量要大于五分之一。但投喂量也不应过多,以下次投喂时正好吃完为宜,不要剩余,否则既造成浪费,还会因剩料腐败而恶化环境。另外,蜈蚣的摄食量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增减。春末、夏季,气温高,蜈蚣活动量大,食量也大,生长速度快,应多喂一些。晚秋、初冬可适当减少些。

5.投喂方法

人工饲养蜈蚣,可每隔23天投喂饲料一次,不需要天天喂食。但对幼蜈蚣,要每天投喂。蜈蚣比较耐饥,一二个星期不喂,也不会饿死。在蜈蚣产卵前34天要停止投喂。产卵和抱卵孵化期间应禁止投喂,否则蜈蚣吃食时因食物沾上卵粒或胚胎而将其一起吃掉。如在冬季不加温饲养的,则在冬眠前应投喂足量的饲料,以便在机体内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保证蜈蚣在冬眠期间生存。

投喂饲料的时间安排在傍晚天黑之前。蜈蚣在天黑后从栖息处出来活动和猎取食物,其活动高峰在晚上8时至12时,一直延续到翌日早晨4时左右,才停止活动,到穴中栖息。因此白天不必喂食。

投喂较大食物时,可切段后分散放在养殖池内,任蜈蚣摄食。若投喂蜘蛛,应去掉步足,以免蜈蚣被蜘蛛的有毒颚足蛰住。投喂蛙类,则要去掉蛙皮。

如投喂活的昆虫、蚯蚓、地鳖虫等,可直接投入池中,让蜈蚣自行猎取。

蜈蚣是怎么繁殖的


蜈蚣本身可以入药,有不少人开始人工饲养蜈蚣,那么蜈蚣是怎么繁殖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蜈蚣是怎么繁殖的?

。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的雨后初晴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生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30-60粒。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块。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直到孵化出幼蜈蚣,然后长大至成虫。

二、蜈蚣的作用

1.消灭病菌

消灭病菌是中药蜈蚣的重要功效之一,把中药蜈蚣提纯加工以后,得到的药液,对人体的多种皮肤真菌都有明显消灭作用,另外,科学家在对无功进行科学实验时,还发现它含有的药用成分,对人体内的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以及白色念珠菌,都有明显消灭作用。

2.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中药蜈蚣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生活中那些免疫功能低下,经常出现一些复发性疾病的人群,适量服用一些蜈蚣,就能让身体免疫功能明显提高,而且身体里免疫球蛋白的数量也会增加很多,它能让那些反复发作的疾病快速康复。

3.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中药蜈蚣平时还可以泡酒,外用,用它泡出的药酒能活血化瘀,也能消肿止痛,在人们出现跌打损伤引发肿痛时,可以直接把泡好的蜈蚣药酒涂抹在伤处,就能让肿痛或淤血的症状很快消失,另外人们出现毒疮或者无名肿毒时,也可以用中药蜈蚣来治疗,治疗效果特别出色。

4.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中药蜈蚣还能祛风除湿,也能通络止痛,他对人类因经络不通引起的四肢麻木,和关节疼痛,以及风湿性关节炎都有出色治疗作用,在治疗时可以单独服用中药蜈蚣,也可以把它与中药防风和足火以及威灵仙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使用。

蜈蚣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有一定的毒性,如果平时遇到蜈蚣,一定要小心。

蜈蚣的人工养殖方法


蜈蚣为节肢动物,又称百足虫,为常用药材,性温,味辛,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物范围广泛,尤喜捕食各种昆虫,栖于潮湿阴暗的地方,适宜人工饲养,经济效益显著。蜈蚣一般在3~6月雨后天晴时交|配,每年春未夏初时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从6月中旬开始产卵,6~7月上、中旬为产卵的旺期,并延续到8月上旬。产卵前的母体,体态臃肿腹部贴近地面,行动迟缓。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蜈蚣的人工养殖方法:

养殖环境

蜈蚣的生长环境以29℃~32℃最为适宜,如超过40℃,摄食活动能力降低,甚至寻找洞穴躲藏起来;如低于15℃,活动也趋缓慢,迟迟不产卵,刚出生的幼蜈蚣也因温度低而不能蜕皮容易死亡;降至10℃左右时会停食,进入休眠状态。

夏季温度较高时,要注意防暑降温,在养殖场栽种草、木,最好架设凉棚,或洒水降温。室内养殖的,要把门窗打开,每天早晚洒水一次,以保持泥土的湿度。饮水器内要保持充足的水。如遇高温,最好移至地下室暂养。

蜈蚣喜湿,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泥土湿度为15%~20%。如饲养环境过于干燥,饲料水分又不足时,不但影响蜈蚣的呼吸和体温的调节,也影响产卵和孵化率,可能发生互相残杀,甚至发生失水性死亡。但过分潮湿也不好,如栖息场所的泥土湿度超过40%,容易受微生物危害,给蜕皮造成一定的困难,甚至产生生理性病变。

饲喂管理

蜈蚣食量在适宜温度(25℃~32℃)下,1条成年蜈蚣每次食量约1克,幼体蜈蚣食量约0.1克。一年中吃食时间只有7个月,即从每年的4月初至10月中旬,也就是清明到霜降的这一段时间。4月、10月天气稍凉,温度虽然高于10℃,但还很不稳定,白天气温可能较高,但晚上温度较低,东北、西北和华北温度会更低,所以这2个月蜈蚣吃食量很小,活动量也很小,人工饲养时3天投1次饲料即可。5~9月气温较高,蜈蚣进入正常的活动和吃食状态,特别是6~8月份气温最高时,蜈蚣最活跃,吃食量较大,这时每天应该投喂1次。喂食时问应在傍晚7~9点。第二天清晨,要及时把吃剩下的饲料清理出来,以免高温时有些饲料腐败变质,但活体饲料虫不必清出。

为了掌握投饲量,避免多余的饲料在槽内腐败变质,可根据蜈蚣的放养密度和蜈蚣个体大小投喂,一般放养密度大的要多投、产卵前的成年蜈蚣食量大,也要多投;幼龄蜈蚣食量小,应该少投一些。

疫病防控

绿僵菌病6月中旬到8月底,由于气候变化,温度高,湿度大,蜈蚣受绿僵菌感染而易得此病。受感染蜈蚣早期主要是关节的皮肤上出现黑色小斑点,继而体表失去光泽,最终因拒食消瘦而死亡。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共研成粉末,同400克饲料拌匀喂病蜈蚣,直至病愈。

胃肠炎蜈蚣多在秋后阴雨低温时期患此病,病早期蜈蚣头部呈紫红色,毒钩全张,不食或少食,发病5~7天后死亡。用磺胺片0.5克研细后同300克饲料拌匀;另用氯霉素0.25克饲料300克拌匀,隔日错开喂食。

脱壳病初期表现不安,来回爬动;后期表现无力,行动滞缓;最终因不食不饮而死亡。用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克,共研成细末同400克饲料拌匀,连喂10天即可痊愈。

繁育管理

三龄蜈蚣

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雨后初晴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30~60粒。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块。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性腺都已成熟,每年的立夏至立秋期间,怀卵的蜈蚣先后产卵和抱卵孵化。而产卵、孵化期蜈蚣要消耗大量的营养,故产卵和孵化后应与产卵前一样,要保证饲喂足够的饲料。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2℃,交配、产卵、孵化也大都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进行。若温度低于20℃,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并且停止交配产卵,孕蜈蚣也会由于低温而迟迟不产卵,即使正在抱卵孵化的也会延长孵化时间。温度过高,则会造成卵粒烧死和蜈蚣体内大量失水而死亡。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所需的空气相对湿度稍偏高一些,一般为90%,窝泥湿度为20%~30%。空气和窝泥的湿度直接影响它们的食欲、产卵期、产卵率和孵化率。若长期处在干燥环境,会使它们停滞生长或卵粒失水干瘪,影响繁殖后代。若湿度高,又长期潮湿,也不利于它们生长繁殖,易使卵粒发霉腐烂和促使致病微生物繁殖和蔓延,造成真菌性病害而导致死亡。因此,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发现湿度变化时,要及时加以调节。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的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一般为每平方米放养400~500条。在饲养中,发现要蜕皮的个体,应及时进行隔离,因刚蜕皮的个体无抵抗能力,易遭其他蜈蚣的残食。同时还要作好产卵和孵化蜈蚣的隔离单养和幼蜈蚣的分离工作。

种蜈蚣

雌蜈蚣产卵前3~4天应将其拣出,单独饲养以便排除不产卵蜈蚣的干扰,提高孵化率。可采用人工巢孵化方法:一种是用直径10厘米左方的无底罐头筒,壁上打上一些小孔通气,将其插入土中,罩着临产雌蜈蚣,筒口用硬纸板盖好,l筒1个雌体;另一种是用玻璃罐头瓶,配上盖,盖上钻一些孔通气,瓶里放上厚潮土,将临产的蜈蚣放入,1瓶1条。

产完卵的雌蜈蚣在抱卵孵化期60天内不吃不动,仅靠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因此应在雌蜈蚣怀卵前增加饲料量,并调剂饲料品种,促进雌蜈蚣多进食,让其体内贮存大量养料,以便产卵后抱卵孵化期消耗。雌蜈蚣只有在体内贮存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顺利地完成抱卵孵化任务,防止雌体吞食卵子的现象发生。若这时给抱卵孵化的雌体喂食,它们起来吃食后可能不再孵卵,因此此期不必喂饲料。另外,雌蜈蚣在吃食时会把残食带到窝居地,它们在吃这些残食时,也有可能把卵也吃掉。

在一个繁殖群体中,雌蜈蚣产卵日期不一致,产卵早的与产卵迟的个体有时能相差1个月,在这1个月内,既有产卵、抱卵孵化的,也有待产卵的,喂食量由多到少,直到绝大多数都产卵,只需每天晚上供给一点饲料,保证未产卵的吃食。这样经过1个月左右,产卵早的雌蜈蚣已经完成了抱卵孵化及抚育幼蜈蚣的任务,开始出窝活动。

经过抱卵孵化的雌蜈蚣比较瘦,应把它们捡出去单独饲养,供给其营养丰富且能量充足的饲料,保证它们得到充足的养料,尽快恢复体质。

幼小蜈蚣

刚从雌体怀抱中分离出来的幼小蜈蚣,由于身体太小,应先在普通的新搪瓷盆内饲养一个时期再转入池内饲养。在盆内饲养时,先在盆底放2厘米厚的潮土,小蜈蚣入盆后,在盆底放1块吸足水分的瓦片,盆口盖1块钻有许多小孔的塑料薄膜,1个搪瓷盆可养幼小蜈蚣600条左右。

饲养刚从抱卵孵化的雌蜈蚣体边分离出来的初期小蜈蚣应特别上心,饲养土要新、软、干净、潮湿,用几块清洁且钻有若干小洞的海绵,放入用奶粉、葡萄糖配成的溶液中浸泡片刻,在傍晚小心地放入搪瓷盆中,小蜈蚣就会爬到海绵上,吃饱后钻入海绵的小洞中休息。第二天把海绵块夹到另一个准备好饲养土的搪瓷盆中轻轻一拍,小蜈蚣就会跌落下来。用这种方法饲养7~10天后,可改为用蝇蛆、小蚯蚓、肉末,再放入少许奶粉和葡萄糖饲喂。喂饲时可将饲料放在玻璃板上,晚上将小蜈蚣放入搪瓷盆早上取出。

蜈蚣是怎么繁殖的?


1.雌雄鉴别

蜈蚣是雌雄异体、卵生的动物。搞好雌雄鉴别对较为准确地搭配雌雄比例、繁殖更多的蜈蚣非常重要。人工饲养蜈蚣,雌雄的搭配比例以8一10:1为好。一般可从以下两方面区别雌雄。

(1)外部形态:雄性蜈蚣的个体一般较小。头部背板隆起,呈椭圆形。背板后缘隆起而尖,腹部较瘦,体质较硬。腹板后缘窄尖而圆。雌性个体较宽大。头部背板扁平而圆,背板后缘乎圆,腹部肥厚,体质较软。腹板后缘平直,较宽。

(2)生殖器:捉住成年蜈蚣,用手指轻轻挤压尾部生殖腔。在生殖区前生殖节胸板有一对退化的生殖肢,这是雄性蜈蚣。雌性蜈蚣没有生殖肢。

2.交配产卵

蜈蚣一般在雌体完成7次蜕皮、达到性成熟之后进行交配。蜈蚣的交配一般在36月雨后天晴的清晨在茅草地上进行。每次交配约25分钟。

交配后,约经2630天,雌蜈蚣卵巢里的卵粒开始发育成熟,腹部逐渐臃肿,不久产卵。产卵前23天,蜈蚣不吃不动。找一个阴湿避光、水浸不到的地方,将腹部紧贴在地面上,用头板、口器和身体前面的步足挖一个l厘米深的穴,以备产卵时将头部置于穴内。随即整个身体弯曲成S形。产一个卵后。经几分钟间歇,再产另一个卵粒。在不受外界惊扰的情况下,约需23个小时产卵结束。蜈蚣卵粒呈淡黄色,透明,椭圆形,卵径约33.5毫米。卵粒表面富于粘性,卵膜具有弹性。产卵完毕,约经20分钟,开始进行孵化。

蜈蚣具有重新产卵的现象。产卵时,或在抱卵孵化时,雌蜈蚣若受到不能容忍的惊扰,就会停止产卵,或将产出的卵或卵团全部吃掉。但为了保证种族的继续生存,相隔一个月左右,雌蜈蚣会重新产卵一次。

蜈蚣的产卵期受气候、地区等因素的影响而异。例如,少棘蜈蚣在浙江的产卵期自6月中旬开始,一直延续到8月上旬,其间以7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而在广东的产卵期在3月中旬至5月上旬,在湖北的产卵期则在79月。

蜈蚣产卵的数量,随种类及其生活环境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少棘蜈蚣每次产卵一般为2060粒,大多为4050粒,最高的达70粒。人工饲养的,产卵数量比野生的多。地蜈蚣产卵数量最多,一般每次产卵130250粒。

3.孵化

蜈蚣孵化与家鸡自然孵化有些相似,是把卵团抱在怀里孵化的。蜈蚣孵化的时间很长,为4345天。在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一直不离卵团,精心守护。经过40多天孵化,rǔ白色的幼蜈蚣破壳而出。孵出不久,幼蜈蚣即离开母体营独立生活,雌蜈蚣也离开孵巢独立活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90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