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和冬季加温饲养方法

蜈蚣是低等冷血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到了气温比较低的冬季,蜈蚣蛰伏在地下不吃不喝,体内物质代谢水平相当低,这是对它自身的一种保护。

蜈蚣的冬眠在中原地区,从寒露开始,身体物质代谢开始降低,活动减少,停止生长。到霜降时,开始冬眠。到翌年清明以后,方能恢复正常的生理代谢,食量增加,开始活动。

1.蜈蚣冬眠前的活动规律

在野生条件下,蜈蚣冬眠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在冬眠以前,从生理上到行为上都是在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利越冬,增加起蛰后的抵抗力。

首先,冬眠前蜈蚣身体要做好充分的营养贮备,以供冬眠期的代谢消耗。尽管冬眠期间蜈蚣的代谢水平很低,但毕竟没有停止,仍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半年时间必定要消耗占体重一定比例的物质。

如果冬眠前体内物质贮存不足,冬眠时把体内的营养物质消耗完了,第2年春季出蛰时体质很弱,抵御不了天气的变化刺激,就会死亡。所以,蜈蚣在进入冬眠以前吃食量增加,食物以脂肪、蛋白质的形式贮存在体内。

饲养生产中,在冬眠前1个月,就应该供给蜈蚣充足的饲料量,并且饲料的营养价值要高,使蜈蚣很快肥胖起来,体重迅速增加,以备冬眠期体质消耗。

其次,蜈蚣冬眠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一般来讲,冬眠场所温度最好在1~3℃,环境湿度在30%,饲养土的湿度在11%~15%为好。温度低于0℃时,可能会把蜈蚣冻死,温度超过10℃,蜈蚣生理代谢加速,体内贮存的物质很快就消耗完,又会造成死亡现象。

越冬环境中湿度过大,会降低蜈蚣冬眠时的耐寒性,湿度过小,蜈蚣体内水分散失较快,也会影响冬眠时的成活率。

根据以上情况,蜈蚣在野生情况下冬眠前要寻找最适的地方冬眠。中原地区要寻找地下10厘米以下的地方冬眠,在东北要寻找地下70~80厘米深处的地方冬眠。

2.冬眠期特征

冬眠完全是由季节变化、天气寒冷引起的蜈蚣对低温的一种适应。每当气温降到0℃左右时,蜈蚣生理机能减弱,新陈代谢处在全年的最低水平,到翌年春季,气温回升,冬眠环境温度达到10℃以上时,再恢复正常生理代谢,这段时间称为冬眠期。

冬眠期的长短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有长有短。一般江南地区蜈蚣的冬眠期短,而北方地区蜈蚣的冬眠期长。

冬眠期问蜈蚣的外部行为完全停止,不吃不喝也不动,静静地消耗着冬眠前贮存在体内的营养物质,内部必要的代谢活动在最低水平上维持着。这种沉睡状态,一般在冬眠的中后期最深沉,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最迟钝,也最容易受外界不利环境的影响而导致死亡。因为这时蜈蚣没有逃逸能力,防疫能力也很差,是最脆弱的时期。

冬眠前,蜈蚣体内营养物质贮备不足是很危险的,即使代谢水平很微弱,也不能维持到第2年春季冬眠结束。退一步说,即使维持到第2年春季冬眠结束,由于体内物质消耗完了,还没来得及恢复,遇上恶劣环境,也会大批死亡。

在自然状态下,蜈蚣的冬眠习性,是因适应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在人为条件下,可改变这种习性,打破冬眠,加快其生长发育节奏。

3.冬季加温饲养

蜈蚣是冷血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热带地区蜈蚣是无冬眠的,在北方人工饲养条件下,饲养室温度保持在15℃以上,加上保证充足的饲料供给,蜈蚣也不会进入冬眠状态。因此,蜈蚣也可以进行冬季加温饲养。

加温饲养的房舍一定要保温性能好,这样可以节约燃料,同时要有通气换气的条件。室内空气不新鲜时,可以在不大幅度降低室温的前提下进行换气。

饲养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室内加温饲养可以用缸养、池养、架养等各种形式,饲养密度以容器面积计算,一般为600~1000条平方米。根据这一密度规划饲养规模。

加温饲养室温度经常保持在15~25℃,生长发育的最好温度为20~25℃。空气湿度保持在15%~20%,饲养土的湿度应保持在10%~15%。

要准备好饲料,特别是动物性饲料。

蜈蚣室内加温饲养技术已普遍使用,饲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开展加温饲养工作,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总结出高效饲养的技术来。

相关知识

养殖蜈蚣在冬季如何采用加温饲养方法


自然条件下,蜈蚣的冬眠期很长。蜈蚣处于长期低温情况下有可能冻死。如冬季进行加温饲养,给蜈蚣创造适宜的环境,不但可以打破休眠状态,而且蜈蚣能继续生长繁殖,缩短饲养周期,仔蜈蚣从出生发育至成蜈蚣,可缩短一年到一年半时间。由原来需23年性成熟,能提前一年到一年半性成熟,还能提高幼蜈蚣的成活率。因此,如有条件,可在冬季采取加温饲养。

1.加温时间

蜈蚣在气温降到10C以下时进人冬眠,因此在lo月下旬到11月上旬当地气温降低到loC以下时,就可将室内外养殖的蜈蚣移入越冬温室内饲养。

2.加温方法

在蜈蚣尚未冬眠前,准备好可以加温、控温和有良好保温性能的越冬饲养室,其大小视蜈蚣越冬数量、加温条件和热能供应充足与否而定。一般家庭越冬加温室以510平方米为宜,若过大,要保持一定温度比较困难。室内的饲养池可参照一般蜈蚣养殖池的设计建造,但要做好防逃设施。加温设备可用煤炉、蒸汽炉、木屑炉、电热管、绝缘电热丝自动恒温控制器加温,也可利用碾米、榨油、发电等工厂和浴室的余热。在条件较差的地方可利用稻壳、柴草、热水等加温。

使用煤炉加温,可在煤中掺人一定量的石灰,以发生中和作用,避免二氧化碳、一氧化硫等有毒气体致蜈蚣中毒。在饲养时,按大小规格必须分池越冬,以免因混养造成大蜈蚣抢食和残食小蜈蚣等现象。

3.饲养管理

冬季采取加温饲养蜈蚣,其管理方法基本上与非加温饲养期间的日常饲养管理方法相似。主要是做好温湿度的调节、饲喂和饲养场地的环境卫生工作。

(1)温、湿度://致富经www.ncZfj.com//

冬季加温饲养蜈蚣,应特别注意温、湿度的调整,保证饲养室内适宜的温湿度。饲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030r,空气相对湿度为65%一?5%,池土湿度为20%左右。在加温期间,随时注意饲养室内的温湿度变化。蜈蚣躁动不安,纷纷出穴或活动反常,表明温度和湿度不当。如蜈蚣尾略带枯黄色,可能是温度过高和干燥;如蜈蚣全身明亮、体色加深时,可能是高温、高湿所致。

(2)饲料:

越冬饲养蜈蚣所需的饲料主要来源于越冬前已制备好的肉粉、昆虫粉、蚕蛹粉、蛋黄粉等各类饲料,以及投喂人工饲养的米蛾、麦蛾、家蟋蟀、家蝇等昆虫类小动物和捕获的鸟类等活鲜饲料。投喂量应根据饲养的多少和取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隔23天投喂一次即可。在投喂时要以满足需要,宁余勿欠为原则,保证出窝觅食的蜈蚣均可获得饲料。

(3)搞好卫生:

饲养环境不干净,易引起各种微生物或螨类等有害病菌的侵染。因此在冬养中同样要搞好卫生,并做好各种设备的消毒工作。饲养室内尽可能减少人员进出,室内不能吸烟。蜈蚣的排泄物、生病的虫体和死虫以及尚未食尽或变质霉烂的残食应及时清除,隔一段时间要更换干净容器。

土元加温快速饲养方法


土元在自然温度下,每年的11月下旬到第2年的4月上旬,因气温低于10℃而进入休眠状态。同时,每年9月以后产的卵到第2年的7月才能孵化出来,完成一个世代要2~3年时间。其中虫体休眠期就占去1/3。研究证明,土元的休眠是由于冬季到来温度降低、食物缺乏而被迫的。如果保持适宜的温度、给予充足的饲料,土元可以不休眠而继续生长发育,可以使生长周期由33个月缩短到11个月左右,达到加速生长繁殖的目的。

1)卵鞘的加温孵化

土元卵鞘孵化时间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相对湿度保持在75%的前提下,温度控制在30℃,卵经过35~45天可以孵化出若虫,如果温度在27~28℃,孵化时间则需要40~60天。在冬季、春季采用人工加温的方法,也能使卵孵化出幼虫。

人工供温有两种,一种是电热供温,另一种是火热供温,不管采取哪种方式,主要应考虑降低成本。孵化时卵鞘与容器壁之间要垫饲养土隔离,以免容器壁与卵鞘直接接触时卵鞘温度变化,直接影响孵化率。每个孵化容器内放卵鞘不能过多,蹦1千克至1.5千克为宜。

温度对土元胚胎发育的快慢起决定作用(www.ncZfJ.com/),在孵化时温度必须缓慢上升到所需温度,然后控制在30℃左右。整个孵化过程中,温度要稳定,不能忽高忽低,否则不但出卵时间不整齐,而且影响孵化率。孵化时湿度也起重要作用,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容器垫土湿度应在20%~22%;还要注意翻动卵鞘,使之受热均匀。

加温人工孵化在冬、春两季均可以进行,以每年2月上旬开始最适宜。2月上旬开始孵化,3月底可全部孵出,对孵出的若虫要加温饲养1个月左右。到5月气温已能达到若虫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了,且这时若虫小,饲养密度大,可节省燃料少加热。如果11月就加温孵化,若虫加温饲养时就要3个月,不够经济。

2)虫体的加温饲养

在冬、春两季当自然温度满足不了土元生长发育的要求时,可以人工加温饲养。时间从11月室温低于10℃时开始,到第2年5月结束。由于采取了加温饲养的措施,当年5月产的卵,到第2年4月就发育成能够产卵的成虫,1个世代周期缩短到11个月。

生产实践证明,加温饲养时,生长发育起来的雌虫寿命缩短,体质弱,容易生病,产卵量也受到影响,卵的孵化率也偏低,所繁殖用的虫以自然温度下饲养为好。而药用雌虫可以用加温法使其快速生长。作饲料虫用时应视蜈蚣的饲养方式而定,如蜈蚣冬季加温饲养,那么土元也要同时加温饲养,保证蜈蚣冬季的饲料虫供应。

加温饲养的饲养室要密闭、保温。在加温方式上可以用火炕、火炉两种。加温饲养与自然温度下饲养管理方法柑同。分层饲养时,要注意上下层之间的温度差异。可以将饲养用的容器过一段时间上下调动1次,上下层的发育就比较一致。

蜈蚣吃什么?蜈蚣饲料的获取和喂食方法


饲料是蜈蚣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工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投喂的饲料应多样化,营养全面合理,应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以满足蜈蚣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那么,蜈蚣吃什么?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

1.蜈蚣常用饲料

(1)肉食类饲料:主要包括昆虫纲、蛛形纲、唇足纲、腹足纲的一些多汁软体甲虫和昆虫,以及爬行类、两栖类、鸟类等动物的肉体。这类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质量好,适口性好,是蜈蚣的主要食料。

(2)蛋类饲料:家禽和鸟类的蛋,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特点。如鸡蛋、鸭蛋和各种鸟蛋可作为一龄蜈蚣和体弱蜈蚣的滋补性饲料。饲喂时,将蛋打碎拌人植物性饲料中饲喂。

(3)植物类饲料:蜈蚣,一般在食物不充足和饥饿的情况下,才摄食极少量的植物性饲料,如苔藓,青草的嫩芽和根尖,以及胡萝卜、熟马铃薯、蔬菜叶、苹果等。这类饲料维生素含量较高,但适口性差,单一饲喂往往出现拒食。

(4)碳水化合物饲料:常用的有脱脂米糠、麸皮、面粉、玉米粉等。这些饲料应经过蒸熟、炒黄炒香后与其他饲料混合后才能饲喂。

(5)矿物质饲料:矿物质饲料有骨粉、贝壳粉、钙、钾、磷、锌等。

(6)维生素添加剂:有维生素B真、B:、B-。一般每500克混合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真0.5克、B:0.1克、B。1.5克。

2.饲料获取

蜈蚣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要饲料,可采用诱捕、捕捉等方法获得,也可人工养殖。

(1)诱捕

①灯光诱虫:利用飞虫具有趋光的特点,在养殖场地上方装一盏黑光灯或荧光灯,灯下配装积虫漏斗,漏斗下端通入养殖室内。每年4一10月诱虫,开灯时间为每晚8一12时,此法可获得较多蚊类、夜蛾类等鲜活昆虫。

②食饵诱鼠妇: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挖一个坑,坑内放几个面盆,盆沿与地面齐平。在盆内放人一些炒熟的麸皮作诱饵,盆口上面盖一些干杂草,以遮光。到第2天早晨可捕到大量爬人盆内的鼠妇。捕捉后将其投放到蜈蚣养殖处,供蜈蚣捕食。

③诱蝇产卵生蛆:夏、秋季节,利用动物腐尸或鸡粪、猪粪诱蝇产卵生蛆。每天捞取,用清水漂洗,可将其倒在有网眼的筛子上。筛子下面放置容器,将料摊薄。在阳光照射下,蝇蛆会自动下爬,跌人容器,供蜈蚣食之。

(2)捕捉

①昆虫:选择昆虫活动频繁季节,或在昆虫较多的地方,捕捉蟋蟀、蚱蜢、稻包虫、金龟子、青虫等喂饲蜈蚣。

②蜈蚣也喜食麻雀肉,可捕捉供蜈蚣食用。饲喂麻雀时,先去除羽毛,然后将其剁成泥放在食盆上喂蜈蚣。

③捕蛇:蜈蚣还食蛇肉。喂蛇肉时,去除内脏,将蛇肉切碎后喂蜈蚣。

(3)人工养殖

①养殖无菌蝇育蛆

其方法是:用尼龙纱网制作成大型蝇笼,笼内放置食盘、吮水槽、产卵槽。食盘内放置各占50%的奶粉和红糖,吮水槽内放清水,里面放一块海绵,产卵槽内放幼虫饲料,供雌虫产卵。然后放人一定数量的无菌苍蝇,当温度在2529C、湿度在50%一80%时,无菌苍蝇即行交配,交配后一天开始产卵,16小时后蝇卵便孵化成蛆。这时即可采集蝇蛆来饲喂蜈蚣。一般条件下,每平方米培养盘每4天即可生成蝇蛆2公斤。饲养500只无菌蝇,800条蜈蚣可吃一周。

②养蚯蚓

将堆积发酵腐熟的牛粪或猪粪,置于砖池、缸、木箱内,然后投放一定数量的赤子爱胜蚓或大平二号蚓饲养。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15000条。当温度在1530~C、湿度60%左右时,6个月后便繁殖出大量的蚯蚓,这时可随时采收饲喂蜈蚣(可参见本书蚯蚓部分)。

③养地鳖虫

砌砖池,砖池四壁上端镶砌玻璃条一圈,以防虫子逃逸。池内铺放36厘米厚的草木灰或泥土,然后将幼地鳖虫放人池内饲养。温度保持在30C左右,窝泥湿度保持在25%左右,每隔35天往池内投喂适量的青绿饲料和糠麸饲料。视其生长状况,定期筛取投放蜈蚣养殖窝内,任其自由捕食(可参见本书地鳖虫部分)。

④育蚁

挖一个20厘米深的泥坑,坑底铺10厘米厚的青草和树叶,然后倒人淘米水,盖上一层泥土。经过89天就长出很多白蚁。开坑让蜈蚣吃完,再浇淘米水封口,以后再继续长出大量的白蚁。//农村致富经网//

⑤育虫

在蜈蚣养殖池外比较潮湿的墙根下,把麦草、谷糠或牛粪、杂草混合堆在一起,洒水后用稻草包盖严使其发酵生虫。投喂时,用筛子将虫筛出倒人蜈蚣池内,筛下的草料仍堆放起来可继续生虫。

⑥养鼠妇

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挖一个深为20一30厘米的土沟,沟的长度根据需要而定。沟内放人米糠、碎麦秸和少量马粪或牛粪,洒水拌匀。然后引入鼠妇饲养。沟内经常保持潮湿,以利鼠妇繁殖和生长。

3.蜈蚣饲料的配合投喂

单一饲料,不利于蜈蚣生长。最好喂饲配合饲料。投喂配合饲料,应根据蜈蚣的龄期、体重、外界条件、饲养方式,确定各种营养物质份量,给予不同的喂量。一般说,蜈蚣生长需要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配合饲料中,这些营养物质要有一定的比例。下面介绍几组配合饲料的配方,供参考。

(1)一龄蜈蚣配合饲料的配方

①干昆虫粉40%,鲜蛋50%,面包屑10%,拌匀。

②肉粉20%,牛rǔ60%,饼干屑20%,拌匀。

③泥鳅肉50%,蛋黄粉30%,麦粉20%,拌匀。

(2)二龄蜈蚣配合饲料的配方①肉粉40%,鲜蛋30%,玉米粉30%,加适量水拌匀。

②蚯蚓粉50%,牛rǔ5%,麸皮45%,加适量水拌匀。

③蜗牛粉55:《,动物油3%,麦麸42%,加适量水拌匀。

(3)三龄与成年蜈蚣配合饲料的配方

①肉粉30%,牛rǔ40》《,麸皮30%,加适量水拌匀。

②蛎肉粉40%,蛋黄粉10%,牛rǔ20%,饼干屑30%,加适量水拌匀。

③干蝇蛆粉35%,蛋黄粉35%,血粉10%,苜蓿粉20%,加适量水拌匀。

4.投喂量

蜈蚣的摄食量较大,日食量为其体重的五分之一,饥饿时甚至更多。同时要考虑不能吃的躯壳和水分损耗等,所以实际投喂量要大于五分之一。但投喂量也不应过多,以下次投喂时正好吃完为宜,不要剩余,否则既造成浪费,还会因剩料腐败而恶化环境。另外,蜈蚣的摄食量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增减。春末、夏季,气温高,蜈蚣活动量大,食量也大,生长速度快,应多喂一些。晚秋、初冬可适当减少些。

5.投喂方法

人工饲养蜈蚣,可每隔23天投喂饲料一次,不需要天天喂食。但对幼蜈蚣,要每天投喂。蜈蚣比较耐饥,一二个星期不喂,也不会饿死。在蜈蚣产卵前34天要停止投喂。产卵和抱卵孵化期间应禁止投喂,否则蜈蚣吃食时因食物沾上卵粒或胚胎而将其一起吃掉。如在冬季不加温饲养的,则在冬眠前应投喂足量的饲料,以便在机体内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保证蜈蚣在冬眠期间生存。

投喂饲料的时间安排在傍晚天黑之前。蜈蚣在天黑后从栖息处出来活动和猎取食物,其活动高峰在晚上8时至12时,一直延续到翌日早晨4时左右,才停止活动,到穴中栖息。因此白天不必喂食。

投喂较大食物时,可切段后分散放在养殖池内,任蜈蚣摄食。若投喂蜘蛛,应去掉步足,以免蜈蚣被蜘蛛的有毒颚足蛰住。投喂蛙类,则要去掉蛙皮。

如投喂活的昆虫、蚯蚓、地鳖虫等,可直接投入池中,让蜈蚣自行猎取。

蜈蚣饲养池建造方法


人工养殖设施有饲养池、饲养箱、饲养缸、饲养罐等。也可利用自然条件稍加改造成蜈蚣饲养池控制饲养。

1、蜈蚣饲养池的建造

饲养池用砖或石头砌成长方形,规格为2米1米08米,池内四壁用水泥抹面,池口周围内面用玻璃镶嵌15厘米高,以防止蜈蚣爬出。池中铺一层约10厘米厚、经日光曝晒过的、富含有机质的黑色土壤,沿池底四周,用石灰消毒过的瓦片摆成弧形,两边垫上海绵,并在池内种些杂草、灌木等,模拟野生环境。另外,在池中央放一平底浅水盆(大池可多放几个),供蜈蚣饮水用。饲养池的数量和大小可根据饲养规模而定。

2、饲养箱、饲养缸(罐)的建造

与饲养池建造原理相同。木箱以60厘米40厘米40厘米为宜,饲养缸(罐)宜选用中等大小。底面均铺以iO-20厘米的土层,上面放置经过消毒和浸水的瓦片,并加盖防逃。

3、挖沟聚养

在少棘蜈蚣经常活动的土质疏松、又有杂草和砖石堆的地方挖一长沟,沟内埋人鸡毛、鸡骨,上覆松土,蜈蚣闻到鸡毛、鸡骨的腥味,就会聚集而来取食、栖居、繁殖,在适当的时候即可捕捉。

蜈蚣养殖过程中需要建立防逃墙,可以在蜈蚣饲养池养殖区的边界线上用玻璃板或者塑料薄膜围成,也可用水泥砌砖地上部分高出15厘米,地下深埋5厘米左右,接头要重叠、卡紧,薄膜用支架绷直,下面压实。

家庭饲养蜈蚣的小规模饲养方法


其他饲养方法是适合家庭饲养蜈蚣的小规模的饲养方法。如箱养法、缸养法、盆架养法、房养法和小型半地下式生态饲养几种。

1.蜈蚣箱养法

适合家庭室内小规模饲养用。箱体可用木板或塑料板制作。为方便搬动,大小以宽40厘米、长60厘米、高30厘米为宜。箱的内壁同样要用玻璃贴衬15厘米宽的防逃带或用1层无毒的塑料薄膜贴衬,箱口上面配置1个铁纱窗盖。

饲养的选材与制作必须注意防逃以及避免木箱受潮变形,所以可从塑料厂定做一些这样规格的塑料箱。塑料箱内壁若做光滑,蜈蚣不能爬出时,可以不贴衬玻璃或塑料薄膜防逃层。

饲养箱制成后,箱底可以放1层10厘米厚的饲养土,饲养土上叠放瓦片,瓦片的两边缘用水泥、沙做成1.5厘米高的小垫角,以5片为一叠,这样在瓦片堆叠时就有1.5厘米的空隙。瓦片放人前要用水洗干净,再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然后再用净水冲去表层的高锰酸钾溶液。这样可以给蜈蚣创造一个潮湿的环境。

第1批瓦片放入一定时间后,再更换一批预先准备好的瓦片,以保持湿度和清洁卫生。

可以钉制每格高50~60厘米的架子,每个架子制作3~4层,把饲养箱摆放在架子上,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加大饲养量。提高饲养经济效益。

2.蜈蚣缸养法

缸养法有2种,一种是用一般的陶瓷缸,另一种是玻璃缸。选择中型大小的陶瓷缸,缸底放10~20厘米厚的饲养土,再放一层碎石子或碎瓦片,上面再盖一层20厘米厚菜园土,然后在菜园土表层堆叠瓦片,最上层瓦片距口的高度必须有20~25厘米,缸口再盖上铁纱盖。

玻璃缸的制作规格为底面积40厘米X50厘米,高30~40厘米,过大则搬动不方便。为充分提高饲养室的利用率,可以做成三层的木架把玻璃缸摆放在木架上或将玻璃缸品字形摆放2层。玻璃缸上加盖铁纱网盖。缸内铺上松软细土,厚度可视季节而定,春、秋季一般10~15厘米,夏季5~10厘米,冬季15~20厘米。蜈蚣饲养土上同样放置L些碎瓦片或碎石块。

3.蜈蚣盆架饲养法

这是一种用小容器,进行小规模简易的饲养方法。盆体积小、重量轻、搬动方便,适合在室内饲养。

蜈蚣盆养法可以用的容器有浅缸、大盆等。容器里面铺垫1层沙石、饲养土并拍实,还要放置一些瓦片供蜈蚣藏身。盆垫好以后放人种蜈蚣,定时投放饲料昆虫、蚯蚓、地鳖虫若虫等,也可投喂一些人工配制的饲料。

为充分利用饲养室的空间,要制作宽40厘米,每格高30~40厘米的4层架子,将饲养盆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为了防止蜈蚣逃跑或老鼠的侵害,还要在盆口上盖铁纱网盖。

在饲养蜈蚣过程中,如遇到天气长期干旱,盆内最容易干燥,应在饲养盆内喷洒一些清洁的水,增加饲养土和蜈蚣栖息环境的湿度,还要在饲养的地面洒水,使其蒸发后增加室内的湿度,从而降低饲养盆内水分的蒸发量。

4.蜈蚣房养法

这是一种室内的饲养法,在庭院内外选择一定大小的场地建简易的饲养房(图7)。即用土坯或旧砖等垒起一小平房,离地面30厘米左右的墙壁上留一些小孔洞,供昆虫进入,也便于室内空气流通及蜈蚣出入。室内用新砖堆砌成砖垛,砖上下留空隙1.5厘米,做蜈蚣栖居的窝。

蜈蚣房外面,距墙根30厘米以外修一条四周贯通的护房水沟,宽25厘米、深25厘米,放满清水,既可以为蜈蚣提供饮水,又可以利用蜈蚣怕水起防逃作用。

种蜈蚣投入后,可不必经常投喂食物,只用灯光引诱昆虫在这里产卵、孵化,为蜈蚣提供天然饲料。但建房初期,若没有很多昆虫在这里繁衍的情况下,先投一段时间的食物。随后根据情况补饲一些,待昆虫幼虫多的时候,可以不再投给饲料。

房养蜈蚣示意科1.房顶2.墙壁3.诱捕灯4.进昆虫孔5.砖垛6.防逃水沟7.室内走道

房养蜈蚣主要是加强对天敌的防范,即防止飞鸟、老鼠进圈入。所以应在饲养房四周、水沟以外,与饲养房同高,用尼龙网围起来,昆虫可以进去,而飞鸟和老鼠不能进去。另外,要把饲养房内温度维持在20~30℃,土壤湿度维持在10%~15%,空间湿度达到85%。

5.小型半地下式生态饲养

在庭院或村外选择地势较高、比较平坦的地方修造半地下式小型饲养池即生态饲养池(图8)。池宽不超过2米,长可以根据饲养规模而定,但要求每2~2.5米做一个单元。地下部分深度1米,前墙高50厘米,在离地面20厘米高处砖缝做成内外相通的,以便蜈蚣出入。蜈蚣出入的通缝高2~3厘米,长度可视饲养数量而定,饲养量大的,可以多留一些,饲养量小的可以少留一些。

后墙高1.3米,两侧墙为坡形。墙的厚度可以为12厘米,但必须以水泥沙浆来砌墙,这样比较牢固。顶部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两层薄膜间距为6厦米或12厘米。因双层塑料薄膜保温性能好。

图8生态饲养池示意图1.小温棚后墙2.小温棚前墙3.内层薄膜4.外层薄膜5.地平面6.土层7.蜈蚣出入口8.水沟9.防护网10.诱虫灯

地下部分垒成砖垛,砖垛与池壁间留1.5~2厘米的缝隙,使蜈蚣既能从砖垛中爬出,又能爬出饲养池。砖垛可以高出地平面,也可以与地平面平。上层砖与下层砖四角中间垫上1.5厘米的泥垫,使砖与砖上下、左右都有缝隙。砖垛每24厘米见方上下也留缝隙,使蜈蚣可以自由上下。

之所以称蜈蚣生态饲养池,是因为蜈蚣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因砖垛上层温度高、下层温度低,蜈蚣感到热的时候可以往砖垛的底层爬,栖居在砖垛的底层缝隙中;感到温度低的时候,可以往砖垛上层爬,栖居在上层缝隙中,比较舒适。

在饲养池前面修一小场区,场区外围修上水沟,灌满清洁的水,一方面可以供其饮用,另一方面可以防逃。在水沟外围到小场区上空用网眼2厘米2厘米的尼龙网或细铁丝网罩起来,这样既可以进入昆虫,又可以防止鸟害和鼠害。

防护网内吊上一只灯泡,傍晚开灯,引诱大量的昆虫,每到夜暮降临的时候,蜈蚣就可以从生态饲养池中爬出、吃食,这样的饲料既廉价,营养又全面,会大大提高饲养效益。

春季蜈蚣的饲养管理方法


春季到来,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也慢慢升高,经过几个月冬眠的蜈蚣开始苏醒、出来活动和觅食。

但是,这一时期气温还不高,昼夜温差较大,即使在采取供暧的情况下,因夜间温度仍低,蜈蚣这时活动量小,消化能力还很低,白天风和日暖时能活动,夜里就不活动和少活动。由于春季蜈蚣体质较弱,遇到连续低温有可能被冻死。所以,在管理上,清明节前后原有防风保温设施还不能拆除,等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再行拆除。

蜈蚣在室温15℃时,夜里出来寻食的还不多,此时可以不给饲料或少给饲料,可以不给水。但是到清明以后,气温超过15℃,能出来活动的蜈蚣数量可以达到30%左右,这时可以给一些容易消化的饲料。如煮熟的胡萝卜、肉末、青菜等。水槽里添满水,同时给池子里的瓦片上洒少量的水,补充潮气。洒水应在风和日暖的中午或晚上。增加环境潮湿度,使蜈蚣冬眠苏醒后很快恢复身体的水分含量,尽快进入正常生理代谢状态。

清明至小满,是蜈蚣复苏后身体恢复的一个时期,随着复苏后时间的增加,饲料量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气温升高,插动量增加、消化能力增强,食量大大增加。此时如果饲料供应不足,势必导致蜈蚣体质恢复缓慢,体质变弱,由此可以导致生病死亡。活下来的因体质差,产卵推迟、所产的卵孵化率低,孵出的幼蜈蚣成活率也低。另外,这时的湿度应在50%-60%,随着温度的升高,小满后湿度可增加到75%-80%.

狐狸冬季饲养方法


一、配种前的饲养管理

目前养狐多以银狐和蓝狐为主。银狐在12月至来年1月为配种准备期;蓝狐的配种准备期可延至2月份。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调整日粮的营养水平,增加日粮中蛋白质比例,以使种狐配种前达到中等偏上的体况。对过肥、过瘦的种狐要实行不同的营养标准,使其体重在配种前达到5~6公斤。同时要逐步增加光照,以刺激性腺发育,应把种狐饲养在朝阳的地方。

二、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银狐的配种期在2~3月份:蓝狐的配种期在3~4月份。此期要供给种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的饲料,适当增加饲料中微量元素和多维素的比例。可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20~30毫克,葱或蒜4~5克和微量元素1~1.5克。

三、怀孕期的饲养管理

母狐在怀孕期对营养的需求特别旺盛,要注意供给营养全面品质优良的饲料,切忌饲喂霉烂变质饲料,以防造成流产。同时还要搞好狐舍的卫生和消毒,保持狐舍的安静,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发生。

四、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母狐产仔初期食欲较差,最好是少喂勤添,3天后日喂3次,定时定量。仔狐长到25日龄就应进行补饲,一般每日补饲2次。补饲时可将新鲜的鱼、肝、蛋、乳等调成糊状,让仔狐采食,补饲后放回原窝。

五、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仔狐一般在45~90日龄就可断奶分窝,生产中可根据仔狐的生长发育情况灵活掌握,身体强壮的,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应早分窝;身体较弱的应推迟分窝时间。仔狐分窝后进入育成期,由于该阶段仔狐生长发育较快,后期毛绒生长迅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生产中应尽量让仔狐吃好吃饱,以保证仔狐的正常生长发育。

蜈蚣蜇伤的预防和急救方法


蜈蚣在祖国医学上称五毒之一,毒性物质有两种,即组织胺样物质和毒蛋白。它的毒性超过蜂毒和蝎毒,被蜇伤后便会疼痛难忍。并出现局部红肿、头痛发热、眩晕、烦躁、恶心、呕吐,甚至惊厥,一般半天左右即可恢复,不会致命。

蜈蚣饲养场的工人整天与蜈蚣打交道,自引种开始,一直到最后的活捕、加工,饲养管理人员一不小心都有被蜈蚣蜇伤的危险,其安全保护自然十分重要,这里对保护和蜇伤后的治疗介绍如下:

(一)饲养人员自我保护

饲养人员与蜈蚣打交道,必须学会自我保护,以减少或避免被蜈蚣蜇伤中毒。自我保护包括两个方面,即设施保护和行为保护,而这两个方面又必须以思想重视为前提。

1.树立防毒意识

首先,管理人员必须对蜈蚣的构造和行为特征有一个基本了解,弄清蜈蚣毒的危害性和施毒方式。其次,要对蜈蚣毒伤人有正确认识,既不能麻痹大意,持无所谓的态度,也不能过分惊恐,如临死神一般。认识到蜈蚣毒性剧烈,但也能顺利解毒。最后,严格遵照蜈蚣饲养场的各项操作规程及安全制度工作。

2.设施保护

在饲养管理和捕捉加工过程中,注意配备相应的保护设施:

①进人工作间要穿戴整齐,用衣物保护自己。一般应穿长筒袜、长筒裤、长袖衣,不穿带洞的鞋,并扎紧袖口、裤腿。

②戴好防护手套。

③配备各种必要的物品,如长把扫帚,用以清扫及收捕;竹片制作的夹子,竹片夹子宽夹蜈蚣时着力面大,不容易夹伤。内壁光滑的容器,用以临时装蜈蚣,或转移、运输蜈蚣。

④建造安全的蜈蚣饲养房,饲养池上要罩上网罩,以防蜈蚣逃出。

⑤其他各种可以防止蜈蚣侵犯的保护措施,都应该使用。

3.行为保护

设施保护可以大大降低蜈蚣对饲养人员侵害的可能性,但仍难以完全消除危险。因此,除设施保护以外,还应该注意行为保护。

行为保护是饲养人员在饲养过程中,尽量做到行为规范化,避免因自身的行为、动作不当导致被蜈蚣蜇伤而中毒。

因此,要求饲养、管理人员在接近蜈蚣群时,尽量减少对它们的刺激,并减少用手及身体其他部位接触蜈蚣。另外,注意对所戴手套进行去毒处理,以防手套带毒后被手及其他部位的皮肤接触,尤其是被伤口接触而毒素进入体内中毒。

同时,必须强调的是,非饲养人员一般情况下不要进入蜈蚣饲养场的饲养区或饲养室,尤其是不能徒手抓蜈蚣。各方面有可能接触蜈蚣的人员进入饲养区或饲养室,都要设法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偶然事件的发生。

(二)中毒后的救治

尽管饲养场在各方面都采取了防范措施,饲养人员也很谨慎,但仍难保证不发生被蜈蚣蜇伤中毒的情况。

1.中毒的临床表现

饲养者容易接触蜈蚣的部位是手、脚及小腿等部位,这些部位最容易被蜈蚣蜇伤。被蜈蚣蜇伤部位一般表现灼痛难忍,并迅速红肿甚至肿块膨大发亮。蜇伤部位感到麻木,随后肿块出现水泡,水泡破损者流出黄水或血水。多数情况只表现局部症状,并不扩散全身,一般1天后会自行消散,不会危及生命。

但是,也有个别人出现急剧全身中毒反应,除了局部症状外,还表现头晕、胀痛,全身不适,并发出汗、尿少、嗜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心律紊乱、肌肉刺痛、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有的甚至胃肠出血、肺水肿,在抽搐、痉挛中死去。

2.中毒后急救

中毒后应首先找到被蜇伤的部位,迅速挤出毒液,防止向体内其他部位扩散,处理蜇伤部位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用氨水涂于蜇伤部位止疼,也可用碱水洗患部。在没有氨水、碱水的情况下,可抹清凉油或大蒜汁,同时口服止痛药。氨水的浓度为3%,碳酸氢钠的浓度为5%,用0.25%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可以止疼还可防止毒素扩散。

②用蜗牛捣碎糊在被蜇伤部位。//致富经//

③用醋磨附子汁涂于伤口,可以止痛。

④用冰块、冰水涂擦伤口,用冰镇止疼也很迅速。

⑤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部,可清除剩余的毒汁。

⑥缚住伤口靠近内脏的一端,切开伤口吸出毒液。

⑦在伤口处皮下注射3%土根碱l毫升,或麻黄素注射液(1:1000)0.5毫升,可以止痛并中和毒液,消除症状。

⑧在伤口处皮下注射用酒精稀释的普鲁卡因2毫升,可以解毒止痛。

⑨对出现全身症状的可以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或用10%的水合氯醛15~20毫升灌肠以防伤者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并发症;用可的松100毫升,混入5%的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000毫升静脉滴注,促使毒素分解排出。滴注时,为防止心肌受损,可配合服用甲硫丙脯氨酸12.5毫克;肌肉注射1~2毫克阿托品;注射抗组织胺药物,防止低血压、肺水肿。

⑩蜈蚣蜇伤也可以注射抗蝎毒血清,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⑾中药口服法,即行之有效的中药验方:其一是,银花30克、半边莲9克、土茯苓15克、绿豆15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2次,可中和毒素,起解毒作用;其二是,五灵脂9克、蒲黄9克、雄黄3克研成粉末,用醋冲服,每日3次,有抗毒、解毒功能。

⑿用中药解毒剂涂敷伤口,如南通产的蛇药、万应锭、二味拔毒散,效果也很好。

⒀食盐疗法,即饱和食盐溶液滴到伤处,并用饱和盐水2~3滴滴入眼中,刺激结膜,也有一定疗效。

捕捉蜈蚣的时期和捕捉方法


怎样捕捉蜈蚣

1.捕捉蜈蚣的时期

清明节前后,蜈蚣从冬眠中刚刚苏醒,很少在洞外活动,不易捕捉。但立夏以后,多数成年雌体腹内卵粒成熟,如将其捕获一方面难以烘烤,容易生虫腐烂;另一方对野生资源破坏很大。所以捕获蜈蚣一定要在产卵孵化以后的7~8月较为适宜。

蜈蚣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绝大多数夜间出来活动,所以捕捉时也应安排在夜间,这样做效果很好。当天气闷热,要下暴雨前,或暴雨以后,蜈蚣纷纷出来活动,正是捕获的好机会。

2.蜈蚣的捕捉方法

蜈蚣不同季有其活动规律,可以按照活动规律寻迹捕捉。如清明节和立夏之间,天气刚刚暖和,背阴的地方温度不高,蜈蚣多在向阳山坡的乱石下;夏天气温普遍高,蜈蚣多半到阴暗潮湿的地方栖息,如田坎裂缝里、树洞里、荒山路边房基里、树阴下的石块下等都有蜈蚣栖息。

捕捉蜈蚣时,白天用钉耙扒挖,发现后用竹片夹子夹住,用搪瓷筒作盛放的工具。晚上蜈蚣出来活动,不需用钉耙扒,而是用手电筒照,发现蜈蚣用竹片夹夹捕,放入搪瓷筒中。捕捉蜈蚣时要消除恐惧心理,只要掌握捕捉要领,大胆心细,动作敏捷就不会被咬伤。蜈蚣头部两侧生长有一对毒颚,所以有人就怕被蜈蚣毒伤。

实际蜈蚣的毒液对人并没有生命危险,如果被咬也容易治疗。挖出蜈蚣或发现蜈蚣后,立即用食指按住其头部。使其毒颚张开,又能合拢,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头部,拿起来以后,用另一只手将蜈蚣身体后部捏住,扔进搪瓷筒时要注意使头和尾部同时脱手;如果不能同时脱手,就容易被蜈蚣咬住。一般情况下都要用夹子夹,不要徒手捕捉,以免咬伤。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89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