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带克丽鰕虎鱼

中文名称 黄带克丽鰕虎鱼
拉丁名称 Chloea laevis(Steindachner)
英文名称 yellowbanded goby
地方名称 鲇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 Gobiidae
中文属名 克丽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 Chloea Jordan et Snyder,1901
分布类别 海水,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Ⅶ~Ⅷ,Ⅰ~10~11。臀鳍Ⅰ~9~10;纵列鳞60~65。鳃耙10~13。椎骨31~35。
体长为体高4.8~5.6倍,为头长3.3~3.7倍。头长为吻长3.0~3.9倍,为眼径5.0~5.9倍。为眼间距7.2一8.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3.0~3.3倍。

体细长,前部稍呈圆柱形,体后侧扁。头小。吻短。口端位,口裂略斜。下颌稍突出于上颌,上颌末端达眼前线的下方或更后。上下颌有细齿。眼间无大感觉孔。舌尖呈叉状。眼小,位干头前部侧上方。鳃孔小,鳃膜连于峡部。两背鳍分离,间距较近

相关阅读

克氏鰕虎


中文名称克氏鰕虎

拉丁名称Rhinogobius cliffordpopei (Nichol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拉丁属名Rhinogob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长江中、下游。

形态特征
第1背鳍条Ⅵ-Ⅶ,第2背鳍条Ⅰ,8;臀鳍条Ⅰ,7-8;纵列鳞27-28。体长为体高的5.9-7.0倍,为头长的3.4-3.6倍,为尾柄长的3.5-3.7倍,为尾柄高的8.0-11.0倍。头长为吻长的2.8-3.4倍,为眼径的4.1-4.8倍,为眼间距的6.0-7.2倍。体略侧扁,头部平扁。口端位,口裂大,口角裂至眼前缘的垂直下方。上、下颌具数行细齿,排列呈带状,外面一行齿较大。鼻孔较近吻端。眼侧上位,眼间隔狭窄。前鳃盖上有发达的肌肉。全身被栉鳞,头背部及颈部裸露无鳞。无侧线。背鳍2个。胸鳍发达,略呈圆扇形。腹鳍胸位,左右两个腹鳍连合成吸盘。尾鳍圆形。体侧具7-8条横条纹。雌鱼的背鳍及尾鳍具数行黑色小斑点8雄鱼的第1背鳍前部有一碧蓝的斑点,各鳍呈棕褐色。雄鱼和雌鱼除了体色不同之外,各鳍的长度也有很大的区别。雄鱼的第1背鳍向后倾倒时,其末端远远超过第2背鳍的起点,雌鱼则不达或仅达。雄鱼第2背鳍和臀鳍的鳍条可达尾鳍基部。

生活习性
海水/淡水生。

黄鳍刺鰕虎鱼


中文名称 黄鳍刺鰕虎鱼
拉丁名称 Acanthogobius flavimanus(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称 Yellowfin spinous goby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 Gobiidae
中文属名 刺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 Acanthogobius
分布类别 半咸水
形态特征 第二背鳍鳍13~15根,臀鳍鳍条12~13根。鳞较大,纵列鳞46~50个。鱼尾屯圆。腹鳍、臀鳍与尾下缘均呈黄色。体长一般为10-20CM,体重为20-50G
生活习性 黄鳍刺鰕虎属暖温性中小型鰕虎鱼类,栖息于近海咸淡水中,或进入河口。

横带高鳍鰕虎鱼


中文名称横带高鳍鰕虎鱼


拉丁名称Pterogobius zacalles Jordan et Snyd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高鳍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Pterogobius Gill,1863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我国产于黄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略侧扁,被小栉鳞或圆鳞,纵列鳞65-135。头部中大,近圆筒形,前鳃盖骨和鳃盖骨上级被鳞,口中大,口裂稍斜,下颌突出。颌齿多行,外行齿扩大,下颌外行齿最后1枚呈犬齿状,舌端圆形或微凹。粘液管不明显,鳃孔中大,峡部颇窄。第1背鳍8鳍棘,第2背鳍1鳍棘19-28鳍条。臀鳍1鳍棘18-26鳍条,胸鳍上方有丝状游离鳍条,尾鳍圆形。体侧具4-5条横带,无淡色带缘,纵列鳞约96。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长丝鰕虎鱼


中文名称长丝鰕虎鱼

拉丁名称Cryptocentrus filifer (Cuvier et Valencienne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丝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Cryptocent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

形态特征
体延长而侧扁,前部被圆鳞,后部被栉鳞,或全部被圆鳞。纵列鳞47-140。头部侧扁,裸露无鳞,口大,前位,口裂略斜,下颌稍突出,颌齿多行,尖锐,外行齿扩大,下颌外行最后1齿通常呈弯的犬齿状。舌端截形,鳃孔颇宽,峡部颇窄,第1背鳍6鳍棘,第2背鳍1鳍棘9-20鳍条。臀鳍1鳍棘9-21鳍条,尾鳍尖长,大于头长。背鳍前方无鳞,全被圆鳞,纵列鳞105-120,背鳍各鳍棘均呈丝状延长,体侧具4-5横带。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无足克丽鱼


中文名称无足克丽鱼


拉丁名称Apodocreedia vanderhorsti de Beaufort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龙[鱼鲞]亚目

拉丁亚目名Trachinoidei

中文科名沙[鱼鲞]科

拉丁科名Creediidae

中文属名克丽鱼属(待定)

拉丁属名Apodocreed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延长,吻突出,眼背侧位,微突出,下唇边缘1行小须,鳃盖骨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侧线在胸鳍末端和缓地或争遽地向下弯,并沿臀鳍基部走向,胸鳍后的侧线鳞有延长的后区,常呈三叶状,背鳍连续,具12-43不分枝鳍条。腹鳍位于胸鳍基部的前下方,具1鳍棘3-5鳍条。腹鳍间距甚小,椎骨37-59。

生活习性
栖息于砾石和沙石上。

海(洋)生。

美鰕虎鱼


中文名称美鰕虎鱼

拉丁名称Callogobius sclateri (Steindachn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美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Callogob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非洲沿岸至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体前部被圆鳞,后部被栉鳞,或全部被圆鳞,纵列鳞22-75。头部平扁,宽大,被小圆鳞或裸露无鳞。前鼻孔具1长鼻管。口小,口裂斜,下颌突出,颌齿多行,外行齿扩大,无犬齿,舌端圆形或凹形,头部具横列和纵列嵴状粘液管。鳃孔不宽,峡部宽,第1背鳍6鳍棘,第2背鳍1鳍棘7-15鳍条,臀鳍1鳍棘6-13鳍条,尾鳍尖圆。头和体前部被小圆鳞,后部被栉鳞,眼间隔颇窄,约为眼径的1/3,纵列鳞30。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08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矮狮蜒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