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纹盘鲍

中文名称 皱纹盘鲍
拉丁名称 Haliotis disus hannai Ino
英文名称 Abalone
分布区域 中国北部沿海、朝鲜和日本。
保护级别 名贵珍稀
种类习性 冷温性潮下带名贵单壳贝类
数种 杂色鲍、耳鲍、半纹鲍、羊鲍等约7种,其中以皱纹盘鲍的数量最大,约占我国鲍类总产量的70%。
生物学特 不同的海区有较大差异。渤海的个体较小,黄海较大。性成熟时的壳长平均为 66毫米,雄性成熟略早于雌性,最小成熟雄体的壳长为41毫米,最小雌性 壳长50毫米,性比大致相等,雌性略多于雄。产卵期为7-9月,产卵时的 适温范围20-23℃。性产物从壳上的呼水孔排出,个体平均产卵量约为50-90万粒,最高可达 260万粒。雄鲍先排精,雌鲍排卵。卵为下圆形,外披一层胶质膜,卵黄直 径180微米,在水温22-25℃,30小时发育成盘幼虫,经3-4天进 入匍匐期幼虫,45天发育成稚鲍。鲍以藻类为食,特别是马尾藻和底栖硅藻,还混食黑顶藻、刚毛藻、多管藻、 珊瑚藻、水云及蓝藻等,以及少量原生动物、贝类幼虫、甲壳类等。产卵期内 仍继续摄食。
保护措施 确权管养,严禁采捕壳长小于60毫米的幼鲍,在管养区实行轮捕制度;人工育苗已接近生产规模,技术成熟,应开展人工育苗流放和人工鱼礁的投放,恢复天然资源,并使其增长。
资源现状 皱纹盘鲍的历史最高产量曾达100吨,由于滥捕、管理不善,近年来资源急剧下降,1981年,其产量不足30吨,连同全国各鲍产量总和仅40吨。

相关阅读

皱纹盘鲍育苗技术


一 苗种培育主要设施
(一)育苗场址的选择
选择场址时,应首先考虑水质条件。要求场区海域不受工、农业与生活污水影响;避开有大量淡水流入的河口,因为鲍对海水的盐度要求比较稳定,要保持在30~34之间;海水透明度要大,一年中大多数时间保持在4~5米以上;海水pH值应保持在7.6~8.4之间。此外,还要考虑地势、电源及交通等条件。较好的地势,可减少提水设施配置和节省大量能源。场内除有常电供应外,还应配备发电机组。

(二)育苗设施要求
育苗设施应包括亲鲍促熟蓄养池、育苗池、预热池、越冬池、沉淀池、过滤池和回水池等。
1.亲鲍促熟蓄养池
用于升温蓄养亲鲍,促其提早达到性腺成熟。为了在冬季保持住水温,池子以深且面积小的方形或长方形的为好,池深一般为1.3~1.5米,容水量1.5~2.0米3。蓄养池室内应有升温保暖设备。亲鲍促熟池的需要量依育苗面积而定。通常每1000米2的育苗面积,需30米3水体亲鲍蓄养池。要求池壁光滑,能快速进、排水且池底不积水。

2.育苗池
采用水泥池,要求长方形,便于流水培育。一般池长6~8米,宽0.9米,深0.6米。要求池底和壁表面光滑,以利于稚鲍剥离。池底要有8%~10%的倾斜度,排水口径应粗些并伸出外池壁5厘米以上,以便迅速排干池水和接收稚鲍用。池子一端设两个进水口,另一端除设有排水口外,还需留溢水主管,以便控制池内水位。

3.过滤罐
采用可反冲式或压力过滤罐。过滤罐内装填过滤材料(详见表1)过滤罐至少应建2个,以便轮流清理使用。

4.沉淀池
沉淀池的蓄水量一般为总育苗水体的4~6倍,池深为5~10米,每个沉淀池容积为500~1000米3,抽入的海水需经24小时以上沉淀后方可导入过滤罐。

5.预热池
为了提早升温育苗和进行室内越冬,必需设置海水预热池2个,轮换使用。预热池水体为总育苗水体的1/5~1/4。

6.越冬池
与育苗池基本相同,但需具备更有效的保温设备,防止散热。

7.回水池
提早育苗与鲍苗室内越冬都离不开升温海水,设置回水池可大大节约能源,一般可建在地下回水方便、保温效果好的地方,回水池大小可根据育苗和养成规模定。

育苗室房顶部的采光要求依据池子的用途而定。育苗池的房顶采用透光率为80%以上的浅色玻璃钢瓦,以利于底栖硅藻的生长繁殖,同时应配备遮光帘,以便随时调节室内光线。亲鲍促熟池、预热池与越冬池等,只要求保温条件好,不需要强光。

为减少劳动强度和操作管理方便,亲鲍促熟畜养池旁应留出一间空房作催产孵化之用。另外,锅炉、发电机组及空压机房亦应布局好。

8.透明波纹板采苗器
采苗器由波纹板和安插框架两部分组成。每只框架可装20片波纹板。波纹板透明无色,规格为3342厘米,上端四角用线绳吊在竹竿上,挂于育苗池内,每平方米采苗水面用量为4个框架。

9.紫外线灯管
可用市售的波长2537A功率为30瓦的紫外线杀菌灯数只作为诱导亲鲍产卵排精用。

10.活性炭过滤器
可用直径200~300毫米的聚氯乙烯管制作。管长50~60厘米,一端用厚度为1.0~1.5厘米的聚氯乙烯板封闭,板中心留一直径40~50毫米的出水管, 另一端为进水口。为便于换洗滤材采用法兰盘固定,法兰盘中心流一直径40~50毫米的进水管,为调节水量可留一个回水管并按装一个阀门。

育苗室需要配备低倍显微镜(120~200)、充气机、水质测定仪(温度计、 pH计、测氧仪、氨氮测定仪)等仪器,还要配备稚鲍剥离后使用的不同规格的网箱、深色大波纹板。采卵用的盆、桶、孵化箱,换水用的筛绢、滤鼓、胶管及提水用的水泵和升温用的锅炉等。

二 底栖硅藻的接种培养
鲍在浮游阶段不摄食,依靠卵细胞内的营养物质供应幼虫继续发育所需要的能量,一直发育到匍匐期后,才利用吻部的频繁伸缩舔食基面上的单细胞藻类。稚鲍主要摄食附着性硅藻类,在常见的底栖硅藻中以小型的卵形藻效果最好。

底栖硅藻的培养应在采苗前1.5~2个月进行。在接种饵料前,要彻底清除板面和框架上的污物。方法是用0.5的氢氧化钠浸泡1天~2天,然后用清水反复洗刷干净。

接种用的底栖硅藻,可从冬季盛有海水的室内培养池壁上刮取,也可到海区捞回鼠尾藻洗刷取得,选择舟形藻、菱形藻、卵型藻等小型底栖硅藻作为种源。

盘大鲍


[学名]: Haliotis gigantea discus
[资源名称]: 盘大鲍
[外文名]: Ezzo abalone;Abalone
[别名]: 鲍鱼;紫鲍;四孔鲍
 
[形态特征]:
  皱纹盘鲍贝壳大,壳长可达120~130毫米,体重可达250克.壳厚,壳顶钝,微突于贝壳表面。螺层3层,第二层的中部至体螺层的边缘有一排突起和小孔,末端4~5个开口,呈管状.壳面为深绿褐色,表面粗糟,常附有苔藓虫、盘龙介以及其他的一些藻类。壳内面呈银白色,有象珍珠一样的绿、紫等彩色光泽。壳口卵圆形,与体螺层大小相等,外唇较薄,边缘呈刃状,内唇较厚,具一片状遮缘。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山东  [原产地区]:烟台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皱纹盘鲍喜栖息于潮下带,潮流湍急的岩礁处,盐度高于30、透明度大的水域。通常栖息于1~20米的潮下带海区,以足部吸附于水清、流急,藻类从生的岩礁海底。其分布、活动的范围随季节的变化有向深、向浅的垂直移动现象。皱纹盘鲍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沿海、朝鲜和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鲍喜栖息于水质清晰、水流畅通、海藻丰富、水深1~20米的海区。营匍匐生活,利用宽大的足部在岩礁上爬行。鲍喜栖居于岩石缝隙和洞穴之中,足部紧贴于岩石上,利用坚硬的贝壳作保护,昼伏夜出。其足部吸附力很强,壳长15厘米的鲍,充分吸着后需用100千克力才能拔掉,特大风浪也难于把它击落。受惊动或遭敌害袭击时迅速收缩,移动速度慢,1分钟爬行50~80厘米。鲍的移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春季水温最低时向深水移动,初夏水温回升后逐渐向浅水移动,盛夏表层水温最高时,又向深处移动;秋末冬初水温有所下降,则向浅处移动。 鲍以褐藻为主要食料,兼食绿藻、红藻、硅藻等少量的小型动物。

皱纹蛤


中文名称 皱纹蛤
拉丁名称 Periglypta puerpera(Linnaeus)
生物代码 580020080210160004
拉丁门名 软体动物门
中文纲名 Mollusca
拉丁纲名 双壳纲
中文目名 Bivalvia
拉丁目名 真瓣鳃目
中文科名 Eulamellibranchia
拉丁科名 帘蛤科
中文属名 Veneridae
拉丁属名 皱纹蛤属
分布类型 Periglypta
形态特征 海水
分布 壳大,膨胀,呈圆形。壳高59.2mm,壳长56.3mm,壳宽43.8mm。壳质坚厚,壳顶位于贝壳中央偏前。腹缘圆形。小月面呈心脏形。盾面狭长。韧带棕褐色,埋入两壳之间。壳表放射肋细密,同心生长纹突出壳面,与放射肋交织成小结节。壳表黄褐色或黄白色。背缘和后缘紫褐色。壳内面除背后缘褐色外,其他白色。左右两壳各具主齿3个,壳内侧边缘具齿状小突起。
生活习性 栖息在潮间带的珊瑚礁间或碎珊瑚的泥沙中。

杂色鲍幼鲍培育


从鲍幼体出现第1呼吸孔(此时杂色鲍1.85毫米)起至长到壳长5毫米左右,这个时期为幼鲍期。鲍在幼鲍期依然附着在附片上,主要靠摄取附着硅藻生活,所以幼鲍的管理是幼体管理的继续。在这个阶段造成幼鲍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水温的激烈变化、水质变恶、饵料种类不适等方面,其中饵料的营养价值对幼鲍的育成来说是容忽视的。新鲜的裙带菜比附着性硅藻更有营养,幼鲍摄食容易。在幼鲍阶段鲍的摄食能力不断增强、附片上的饵料逐渐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一方面要调整放养密度,壳长2.5毫米以下的为0.3~0.5粒/平方厘米,壳长3.0毫米以下的为0.1~0.3粒/平方厘米,壳长5.0毫米以下的为0.1粒/平方厘米,另一方面要补充饵料,可投喂鲍喜爱食的新鲜海藻,如切碎了的裙带菜薄片或其他柔嫩的海藻幼体,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也可更换饵料片。这个阶段的换水量认为每天换水9倍左右较为适宜,在实际生产中,考虑到成本因素,只要没有病害等特殊情况发生,保持4~6倍水、维持70%~80%的成活率是可行的,也是经济的。这个阶段的充气量,每分钟为培苗水体的1.0%~1.5%。幼鲍阶段的其他管理工作与幼体阶段相似。

皱纹团扇蟹


中文名称皱纹团扇蟹

拉丁名称Ozius rugulosus Stimpson,1858

中文门名节肢动物门

拉丁门名Arthropoda

中文纲名甲壳纲

拉丁纲名Crustacea

中文目名十足目

拉丁目名Decapoda

中文科名酋妇蟹科

拉丁科名Eriphiidae

中文属名团扇蟹属

拉丁属名Ozius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
头胸甲呈椭圆形扇状,螯脚腕节、掌节肿胀,表面有皱纹。步脚末三节有短刚毛。全身暗黑色,螯脚指尖黑色。

生活习性
通常生活在岩礁及砾石海岸的潮间带,偶而会躲在在沙岸石块区下,或潜藏在沙中。螯脚呈汤匙状,可用来刮食岩石上的藻类。动作十分缓慢,受惊吓时会只好卷缩起来装死,或抬高身体,高举双螯作威吓状,而且可保持这一个姿势很久像模型标本一样。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54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粒神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