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纹盘鲍养殖技术

一. 筏式养成
筏架一般长60米,采用直径2.5厘米的化纤绳子,两端用决决橛梗和海底的木橛或大水泥砣相连,在浮梗上捆扎一定数量的直径为35厘米的塑料浮子。浮架靠海底的木橛或大水泥砣子固定位置,靠浮子的浮力托起养殖物的重量,使它们保持在海区中的某一稳定位置,悬浮在一定的水层中进行养殖。
(一) 养殖海区选择:
根据鲍的生态习性,要求低潮时水深在5~6米以上,透明度大,水流交换好,水质不被污染,海水盐度较高,附近无淡水流入或受淡水影响较小的海区。
(二) 多层养殖网笼:
目前使用的养殖网笼由四层聚乙烯方形或圆形盘所组成整个网笼高度为95厘米。盘为黑色,直径或边长约50厘米,盘的边高为6厘米,每个盘的底部有4个直径为7厘米的园孔用来交换海水。四只圆盘的中心有一根铁棍串联,中间均用聚乙烯管固定隔开。圆盘口朝下,在框架四周以网片包围,用塑料拉链开启以便投饵之用,网目的大小随所收养鲍的大小而定,可以随时更换。
(三) 养殖规格与密度:
根据我们多次试验证明:在低水温期,幼鲍个体越小,死亡率越高,壳长在8毫米以下,死亡率达90%以上。如果遇上特殊寒冷天气,平均壳长1.2~1.3厘米的个体也会大量死亡。据此,在北方以壳长2.0厘米左右的个体作为海上养殖的苗种为宜。
另外,在人工育苗中,人们很容易发现:当年培育的苗种入冬前部分能达到1~2厘米,而有些个体只有0.3~0.5厘米,生长非常缓慢。从长度上看仅差几倍,而体重上看却有几十倍的差距,个体间差异非常之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及时挑选生长快的,淘汰个体小和生长慢的个体,显得更有重要意义。
放养密度主要考虑养殖鲍占有的附着面积和一定的活动空间。一般每笼放养200只,每层50只比较适宜,到收获时存活率为60%以上,中间可不经疏散。
(四) 剥离和运输:
无论哪种养殖方式,鲍的剥离操作是不可缺少的作业环节。目前剥离的方法有许多,如温差剥离法、电击剥离法等等,但养殖中普遍采用的还是酒精剥离法。具体操作步骤是:在盛放药液(2%~3%的海水酒精溶液)的水槽内铺放一层粗网目的筛绢(以不漏掉鲍苗为准),将附着鲍苗的板浸入3~4分钟后,由于麻醉的作用,鲍足部肌肉麻痹收缩,使贝壳举起原地扭动,此时用海绵或毛刷轻轻一推就会离开,注意剥离后的鲍苗在药液中不可时间太长,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剥离后的鲍苗要用新鲜海水反复冲洗干净。
如果养殖笼需倒换或疏散时,可用海绵沾上4%~5%浓度的酒精溶液处理鲍苗,也容易使其脱离附着基。
鲍的运输多采用湿运,如果是苗种运输,最好带附着板一块运。鲍先用海水浸湿的干净纱布包裹,外层包上经海水湿润的海绵或海带草,置于箱、筒或筐中,再用帆布遮盖,严防吹干。运输车辆最好在夜间气温低时行驶。每隔3~4小时用海水喷淋一次。采用这种湿运方法,10~12小时的运距中,成活率可达97%以上。
(五)管理
1.投饵
1-3月份水温低于7℃,并且此期气温低于水温,鲍摄食不明显,投饵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每月投喂一次即可,主要饵料种类为裙带菜和海带苗。
4-5月份水温持续回升,鲍在入冬前贮存的营养物质已经耗尽,此时海藻鲜嫩,摄食量会大增。可5~6天投喂一次,但不可停饵,投喂量应根据摄食情况而定。
6-9月份,在无海带的海区,可使用配合饵料,每3~4天投喂一次。此时水温多在18℃以上,并逐渐升至一年中最高水温,以后又逐渐下降,因此,生长速度会出现稍快――慢――最快的趋势。注意加强投饵,切不可错过快速生长期。
10-12月份,水温由18℃逐渐下降,摄食量也随水温下降而降低,但此时也不要停饵,因此期正处于鲍越冬准备期,需大量积累体内营养物质。
2.安全检查与洗刷笼子
检查笼子与网片有无破碎,以防鲍丢失或钻入敌害生物,防止网笼堵塞。越冬前要加固浮力以防吊绳绞缠和器材漂于水面,严禁气温1℃以下和30℃以上作业时把养殖笼提出水面操作。
3.换网
随着鲍的生长和附着物的增多,为了保持水流畅通,要及时更换大网目的干净网片,网目大小视笼内鲍大小而定,以鲍不能从网孔内钻出为宜。
4.调节水层
为保持比较稳定的水温环境,冬季和夏季来临之前,需适当延长吊绳,而春、秋季节可适当提升水层。
5.清除敌害与残饵
清除残饵工作可结合投饵进行,特别是在高温季节要严防腐烂滞留笼内而影响水质。敌害生物主要是贻贝、牡蛎等附着生物,会因大量附着堵塞网笼,影响水质交换,与鲍争夺生存空间,还会磨断吊绳造成丢笼。防止办法:在敌害生物繁殖季节,通过调节水层避开敌害生物的附着,或经常进行人工刮除。
6.养殖周期与收获季节
养殖周期的长短,与养殖苗种大小、质量、海区条件及管理水平有关。如一类苗种(当年苗中的大个体苗)生长快,养殖周期较短;养殖海区适温期长、附泥和附着生物少,也有利于生长;管理水平主要指投饵、换网是否及时、饵料质量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养殖鲍的生长速度。
在我国北方海区,春天选用壳长2.0厘米的鲍苗开始养殖,一周年可达5厘米左右;2周年可达7厘米左右;3周年可达8厘米;以冬季水温下降至10℃左右的12月份收获较好。
二.岩礁潮间带沉箱养鲍
(一)海区选择
宜选择岩礁带,临近不要有泥沙淤积,不宜受自然灾害袭击,海区未受污染,海水交换条件要好,易于采收、移植供鲍摄食的海藻。正常年份海区的最高水温在26~27℃,最低1℃,浅海带不结冰和无流冰出现,无淡水与工业污水流入。经筑坝稍微改造后最低潮时的水深可达1.0米以上,满潮时水深保持在3.0米以上。
(二)养成设施
1.网箱
网片可用无结网、聚乙烯网或尼龙网均可,网目对角线可根据收养的鲍苗大小而定,以鲍苗钻不出来为宜。网箱骨架一般采用直径14毫米的铁棍或罗纹钢焊接而成,为防铁锈蘑破网片,可缠上塑料薄膜,周围披覆上网片。网箱规格与布局可根据岩礁带地型和搬运操作是否方便以及抗风浪能力而定。网箱多为田字型,边长为2米,高0.5米左右,为了有利于固定,底部可多焊几根铁棍。每个网箱表面中央留一拉链口(长50~60厘米),供投饵和观察用。
2.网箱设置场地的改造
通常网箱设置在低潮时网箱干露不超过1/3的位置,但这样的场地实在太少。因此,可通过筑坝措施加以改造,使之在低潮时仍能存有大量海水,并盖过网箱的2/3以上,同时可以减小风浪对网箱的冲击力。网箱一端留有排污口,以便定期清理淤泥之用。
3.网箱内的附着物体
因为鲍在自然海区喜欢附着在岩礁石缝之间,因此,在网箱内投放些不规则的石块,以供鲍附着之用。石块大小可根据网箱大小和海区风浪强弱而定,一般30~40千克/块比较理想。投放石块的数量控制在所占网箱空间的1/3~1/2为宜。
4.网箱的固定及相互间的距离
网箱的固定主要靠石块压住网箱底部的田字型铁棍及网片,固定要牢。避免风浪冲击而破网。网箱间的距离,可根据此处低潮时存水量的多少而定。
(三)放苗时间
放苗可选在春天当海水温度升至12~13℃时进行。此时所用越冬苗种个体都在2.0 厘米以上,随着水温的回升,藻类茂盛,摄食量大增,生长速度加快。这时相对气温较低,利于鲍苗运输,提高成活率。
(四)放苗规格
春天不应小于2厘米,秋天不应小于3厘米。这是因为春天水温回升,秋天水温下降,摄食、生长受影响所致。
(五)放苗密度
通常根据养殖海区的水流交换、苗种规格、饵料提供是否方便以及管理技术水平等情况来决定。一般2.0~3.0厘米的鲍苗每平方米放养150~250只比较适宜。
(六)管理
基本上与海上筏式养殖相同,定期投喂饵料和清理残饵,经常检查网片是否磨碎,特别是大风过后应及时检查修复,并随着个体长大和网片附着物增多及时更换网片。根据生长规格和市场价格,及时收获销售,要做到收大留小,及时补充苗种放养。
三.底播放流增殖
如前所述,鲍具有移动性小,生长慢与植物食性的特点,是理想的放流增殖对象。我国的鲍产量1985年只有约100吨,到1995年已达1000吨以上,人工育苗与增殖放流功不可没。近几年所捕获的8厘米以上的育苗用种鲍,人工放流鲍占七成以上,放流增殖前景非常广阔。
(一)放流场地的选择
底质结构为岩礁,临近不要有泥沙淤积,无大量淡水与工业污水流入,海区风浪小,不易受灾害袭击,潮流畅通,海水能借波浪、潮汐、沿岸流等充分地交换,水质清澈,海底藻类品种繁多茂盛的海区。
(二)放流规格与密度
在底播放流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是放流规格问题,壳长2厘米的幼鲍1年后的存活率低于10%;壳长3厘米为30%~60%;壳长4厘米以上可稳定在70%~80%,也就是放流规格越大,重捕率越高。一般人工育苗经室内越冬到翌年5月可长到2.5厘米左右,此时放流比较理想,因为这以后一段时间正是鲍生长旺盛季节,而且自然海藻茂盛。若在秋季水温逐渐降低,鲍生长缓慢,放流规格应在3厘米以上。
放流密度主要根据放流前对该海区进行的本底调查结果而定,如鲍的自然资源量如何?自然海藻种类、数量与季节变化、敌害生物等,一般放流壳长2.5~3.0厘米的苗种按每平方米10只为宜。
(三)放流方法与技术要求
放流作业选择风平浪静、晴朗适温天气,中潮或小潮死汛期,枯潮漫潮流为宜。带附着板一起出池,计量要准确,避免投放量过多和不足。
运输中避免挤压、强光曝晒、淋雨和干露时间长,运输器材要清洁。
用聚乙烯绳串联每张波纹板,并在每张波纹板绑上二吊坠石,沉入海底,由潜水员下海投放在一定的位置上,再用二吊坠石把波纹板压好,使其自然爬开。
放流3~4天后幼鲍便能全部离开波纹板,分散到藻丛岩礁缝隙中,此时,即可把波纹板收回。
(四)管理
1.清除敌害生物
对于放流幼鲍存活最主要的威胁是敌害生物。如肉食性鱼类、虾蟹类、棘皮类、软体动物中的头足类与腹足类等。
对敌害生物的防除,目前尚未见有效办法,主要靠潜水员定期捕捉和在海面向放流区投放网笼诱捕。
2.移植海藻
在缺少自然海藻饵料的增殖区,要进行海藻的人工移植。即使在原来生长海藻的海区,由于鲍等以海藻为食的动物大量啮食海藻的嫩芽,可造成藻类资源的迅速减少,其结果有碍鲍的生长,因此,必须设法移植适宜于该海区生活,且生长、繁殖速度较快的海藻品种,如海带、裙带菜等,可直接移植成体或在采苗期人工刺激放散孢子,以利扩大海藻的生长面积与增殖产量。
四.岩礁潮间带围池养鲍
围池养鲍是指在条件适宜的海岸边人工造池并投入苗种进行养殖,是集中了底播放流增殖与沉箱养鲍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也是当前最受欢迎的养殖方法之一。
(一)海区选择
基本上与底播放流增殖和沉箱养殖的海区大致相同。选在岩礁地带,临近不要有泥沙淤积、不易受灾害袭击、海水无污染、易于移植供饵料用的海藻。
(二)建池要求
海区确定后,在中潮区选择有利地形建造,池子要保持足够的水深,低潮不低于2.5米;池墙要牢固,尤其是受风浪冲击的一面,并在外墙的最低处留出排污孔,以便在最低潮时清理池底。池子大小、形状不限。池底可多投些人工鱼礁,增加鲍附着面积和提供栖息场所。必要时可在围墙上方盖上网片,以防鲍逃逸和敌害生物侵入。
(三)放养密度及投苗方法
围池养鲍的投苗量介于底播放流增殖与沉箱养殖之间,一般每平方米投放2~3厘米的苗种50~60只比较合适。投苗前要尽量清除敌害生物。以水下投苗为佳,即由潜水员将鲍苗和附着板一同放置在池底,待鲍苗离开附着板后再把附着板收回。
(四)管理
1.投饵
鲍在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摄食种类与摄食量不同,因此,应制定出不同季节的投饵量计划。1-3月份,水温低于7℃时,投饵一次即可;4-6月份,每10~15天投喂一次;7-9月份,每4~5天投喂一次;10-12月份,每5~6天投喂一次,要经常潜水观察,根据残饵量来调整每次的投饵量。有条件时尽量多向池内移植一些鲍喜食的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即可减少投饵次数。
2.清除敌害生物
由潜水员捕捉和投网笼诱捕,也可配合排污大换水时拣出。
五.潮间带垒石蒙网养鲍
(一) 场地选择:
应选在海水无污染,附近无溪流,大雨时无淡水流入,水质清新,水流畅通,海区为正规往复流,无底泥和漂沙,风浪小的岩礁潮间带低潮区。
(二) 石垛的制作:
垒石要考虑结构造型,建垛前要看底部是否平坦,不平坦的地方要用碎石铺平,并在石床上铺一层较细的网片,一是防止敌害(如蟹子、海葵等)进入,二是防止鲍外逃,三是便于收获。在石垛的基部,应选用大块石头,留出较大空隙,减少水流阻力,保持水流畅通,并给鲍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石垛的外缘和顶部,要选用表面光滑的石头,这样即能减少水的阻力,又能减轻外围网片的摩擦破损。网目大小通常视鲍的大小而定,以鲍不能逃逸为准;外面一层用90股左右聚已烯网,网目为10厘米左右,其作用是保护内层网片不被过急的水流冲破。在石垛的外围底部,用直径40厘米左右的编织袋装上细砂子绕石垛一周压紧。围网上方要留有投饵袖口,投饵口的部位,大小及数量要从方便操作角度考虑,一般15平方米的石垛留3~5个投饵口。石垛的大小要根据地形确定,为了增强抗风浪能力,石垛要选好方向,尽量不要横流设置,并以顺流方向不规则的长带形为宜,且中心高度保持在70厘米以下。
(三) 苗种投放:
投放时间尽量在春天的海水温度回升到8~9℃时投放,因此期的苗种由于在育苗场经过越冬,多在2.0厘米左右,此时自然海区藻类丰富、柔嫩,随着水温的继续回升,鲍苗生长快。放苗密度若平均2厘米左右的鲍苗,可按每平方米500只左右投放,等长到5厘米左右时,可进行疏散,使密度减半。
(四) 日常管理:
根据不同季节摄食情况,定期投饵。饵料主要为鲜海带、裙带菜,在缺少海带、裙带菜的季节也可投喂些鼠尾藻、石花菜或干海带等。投饵前注意把饵料洗净、切成小块、投饵要均匀。伴随着每次投饵,要仔细检查围网是否破损,防止鲍逃逸。每周或每次大风天气过后(海水混浊)用喷灌机冲刷石垛一次。随时清除蟹类、海星、海胆、红螺等敌害生物及腐烂变质残饵。

相关推荐

皱纹盘鲍育苗技术


一 苗种培育主要设施
(一)育苗场址的选择
选择场址时,应首先考虑水质条件。要求场区海域不受工、农业与生活污水影响;避开有大量淡水流入的河口,因为鲍对海水的盐度要求比较稳定,要保持在30~34之间;海水透明度要大,一年中大多数时间保持在4~5米以上;海水pH值应保持在7.6~8.4之间。此外,还要考虑地势、电源及交通等条件。较好的地势,可减少提水设施配置和节省大量能源。场内除有常电供应外,还应配备发电机组。

(二)育苗设施要求
育苗设施应包括亲鲍促熟蓄养池、育苗池、预热池、越冬池、沉淀池、过滤池和回水池等。
1.亲鲍促熟蓄养池
用于升温蓄养亲鲍,促其提早达到性腺成熟。为了在冬季保持住水温,池子以深且面积小的方形或长方形的为好,池深一般为1.3~1.5米,容水量1.5~2.0米3。蓄养池室内应有升温保暖设备。亲鲍促熟池的需要量依育苗面积而定。通常每1000米2的育苗面积,需30米3水体亲鲍蓄养池。要求池壁光滑,能快速进、排水且池底不积水。

2.育苗池
采用水泥池,要求长方形,便于流水培育。一般池长6~8米,宽0.9米,深0.6米。要求池底和壁表面光滑,以利于稚鲍剥离。池底要有8%~10%的倾斜度,排水口径应粗些并伸出外池壁5厘米以上,以便迅速排干池水和接收稚鲍用。池子一端设两个进水口,另一端除设有排水口外,还需留溢水主管,以便控制池内水位。

3.过滤罐
采用可反冲式或压力过滤罐。过滤罐内装填过滤材料(详见表1)过滤罐至少应建2个,以便轮流清理使用。

4.沉淀池
沉淀池的蓄水量一般为总育苗水体的4~6倍,池深为5~10米,每个沉淀池容积为500~1000米3,抽入的海水需经24小时以上沉淀后方可导入过滤罐。

5.预热池
为了提早升温育苗和进行室内越冬,必需设置海水预热池2个,轮换使用。预热池水体为总育苗水体的1/5~1/4。

6.越冬池
与育苗池基本相同,但需具备更有效的保温设备,防止散热。

7.回水池
提早育苗与鲍苗室内越冬都离不开升温海水,设置回水池可大大节约能源,一般可建在地下回水方便、保温效果好的地方,回水池大小可根据育苗和养成规模定。

育苗室房顶部的采光要求依据池子的用途而定。育苗池的房顶采用透光率为80%以上的浅色玻璃钢瓦,以利于底栖硅藻的生长繁殖,同时应配备遮光帘,以便随时调节室内光线。亲鲍促熟池、预热池与越冬池等,只要求保温条件好,不需要强光。

为减少劳动强度和操作管理方便,亲鲍促熟畜养池旁应留出一间空房作催产孵化之用。另外,锅炉、发电机组及空压机房亦应布局好。

8.透明波纹板采苗器
采苗器由波纹板和安插框架两部分组成。每只框架可装20片波纹板。波纹板透明无色,规格为3342厘米,上端四角用线绳吊在竹竿上,挂于育苗池内,每平方米采苗水面用量为4个框架。

9.紫外线灯管
可用市售的波长2537A功率为30瓦的紫外线杀菌灯数只作为诱导亲鲍产卵排精用。

10.活性炭过滤器
可用直径200~300毫米的聚氯乙烯管制作。管长50~60厘米,一端用厚度为1.0~1.5厘米的聚氯乙烯板封闭,板中心留一直径40~50毫米的出水管, 另一端为进水口。为便于换洗滤材采用法兰盘固定,法兰盘中心流一直径40~50毫米的进水管,为调节水量可留一个回水管并按装一个阀门。

育苗室需要配备低倍显微镜(120~200)、充气机、水质测定仪(温度计、 pH计、测氧仪、氨氮测定仪)等仪器,还要配备稚鲍剥离后使用的不同规格的网箱、深色大波纹板。采卵用的盆、桶、孵化箱,换水用的筛绢、滤鼓、胶管及提水用的水泵和升温用的锅炉等。

二 底栖硅藻的接种培养
鲍在浮游阶段不摄食,依靠卵细胞内的营养物质供应幼虫继续发育所需要的能量,一直发育到匍匐期后,才利用吻部的频繁伸缩舔食基面上的单细胞藻类。稚鲍主要摄食附着性硅藻类,在常见的底栖硅藻中以小型的卵形藻效果最好。

底栖硅藻的培养应在采苗前1.5~2个月进行。在接种饵料前,要彻底清除板面和框架上的污物。方法是用0.5的氢氧化钠浸泡1天~2天,然后用清水反复洗刷干净。

接种用的底栖硅藻,可从冬季盛有海水的室内培养池壁上刮取,也可到海区捞回鼠尾藻洗刷取得,选择舟形藻、菱形藻、卵型藻等小型底栖硅藻作为种源。

盘大鲍


[学名]: Haliotis gigantea discus
[资源名称]: 盘大鲍
[外文名]: Ezzo abalone;Abalone
[别名]: 鲍鱼;紫鲍;四孔鲍
 
[形态特征]:
  皱纹盘鲍贝壳大,壳长可达120~130毫米,体重可达250克.壳厚,壳顶钝,微突于贝壳表面。螺层3层,第二层的中部至体螺层的边缘有一排突起和小孔,末端4~5个开口,呈管状.壳面为深绿褐色,表面粗糟,常附有苔藓虫、盘龙介以及其他的一些藻类。壳内面呈银白色,有象珍珠一样的绿、紫等彩色光泽。壳口卵圆形,与体螺层大小相等,外唇较薄,边缘呈刃状,内唇较厚,具一片状遮缘。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山东  [原产地区]:烟台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皱纹盘鲍喜栖息于潮下带,潮流湍急的岩礁处,盐度高于30、透明度大的水域。通常栖息于1~20米的潮下带海区,以足部吸附于水清、流急,藻类从生的岩礁海底。其分布、活动的范围随季节的变化有向深、向浅的垂直移动现象。皱纹盘鲍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沿海、朝鲜和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鲍喜栖息于水质清晰、水流畅通、海藻丰富、水深1~20米的海区。营匍匐生活,利用宽大的足部在岩礁上爬行。鲍喜栖居于岩石缝隙和洞穴之中,足部紧贴于岩石上,利用坚硬的贝壳作保护,昼伏夜出。其足部吸附力很强,壳长15厘米的鲍,充分吸着后需用100千克力才能拔掉,特大风浪也难于把它击落。受惊动或遭敌害袭击时迅速收缩,移动速度慢,1分钟爬行50~80厘米。鲍的移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春季水温最低时向深水移动,初夏水温回升后逐渐向浅水移动,盛夏表层水温最高时,又向深处移动;秋末冬初水温有所下降,则向浅处移动。 鲍以褐藻为主要食料,兼食绿藻、红藻、硅藻等少量的小型动物。

杂色鲍工厂化养殖技术


1.准备工作。在鲍苗投放之前,对养鲍场各项设施的完好性进行检查,对养殖池和养殖器材的消毒进行测试,要求其达到工厂化养鲍所要求的标准。供水、供气系统的配置。供水系统的日供水能力必须在养殖池水容量的3倍以上,水质应符合养殖用水要求,供气系统的气压选用,池水深1~1.5米,选用20~35千帕斯卡,池水深1.5~2.0米,选用35~50千帕斯卡。供气量按养殖面积计算,每40平方米约配1000瓦功率的鼓风机,其供气量因气压不同而不同,每分钟在0.6~1.2立方米间。供水、供气机械要留有三分之一的备用。养殖池、养殖笼的消毒。新建的养殖池要先用海水进行清刷,再用醋酸对池底及池壁擦洗一遍,最后灌满海水进行浸泡,浸泡池时间应不少于15天。新购置的养殖笼先用海水浸泡7天以上,然后用万分之0.2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已用过的养殖笼必须清洗一遍,尔后置于露天处暴晒数天,再移入已用过的养殖池,用万分之0.2的高锰酸钾溶液一起进行浸泡。
2.种苗投放。苗种选择。主要看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其活力,优质苗的贝壳外表具有较强光泽,贝壳上生长纹、放射肋清晰,无其他附着物,若把其露空数分钟后放入海水中,能在短时间内伸出头部触角和上、下足角度角;二是观其外形,优质苗无畸形现象,贝壳呈长椭圆形。投放方法。鲍苗在进笼之前,必须先清除死鲍,并用低浓度的抗生素海水溶液(如呋喃西林或氯霉素、土霉素等溶液)进行药浴,然后再按计划好的密度投入养殖笼内。放苗后的前几个小时,一般不给饵,待鲍苗恢复活力后排干池水,边清除死鲍边投放饵料,在重新注入新水后,即可进入正常的养殖管理。投放密度。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放22个笼,每个笼放苗40~45粒,即每立方米水体放苗900~1000粒,规格大的少投些,规格小的多投些。
3.饵料投放。鲍的摄食量因其规格的不同、饵料种类的不同及水温和养殖地带的不同而有异投饵量依摄食量而定。投喂江蓠,日投放量约为鲍体重的10%~13%。在水温18℃~28范围内,一般4~8天投饵一次,一次投足相应天数的饵料量(水温低,每次的投放天数拉长,水温高则缩短)。当水温低于18℃或者28℃时,鲍的摄食量明显减少,这时饵料的投放量可随着减少。
4.管理方法。
(1)维持良好的水质。要实行全日值班制,控制适量的水、气进入养殖池,保持日换水量在3倍以上,水中溶氧量在5毫升/升以上,防止因断水、断气而引起水质变恶的事故发生。在高温期间,要增加换水量,以求降低池水温度及保证水质新鲜。
(2)控制水质因子的变化。要对养殖池的水质因子(水温、比重、溶氧量、pH值和重金属含量)和鲍的养殖情况(生长速度、摄食量和成活率等)进行测量及记录。池内的水质因子需与自然海区作比较,发现异常情况,如洪汛期海水比重下降等,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养殖情况的记录要注意保存,可作为今后改进生产工艺的科学依据。
(3)定期清理养殖池。排水后投饵前,要清除残饵和病鲍、死鲍,并用高速水流对养殖池及养殖笼进行冲洗,减少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等的附着量,防止这些生物堵塞笼孔,确保笼内外部水体充分交换。排水投饵的速度要快,尽量减少鲍的露空时间。
(4)适时调整放养密度。随着鲍的生长,各个养殖笼鲍的存活情况不同,成活率高的过于拥挤,成活率低的过于稀少,这时应适当调整放养密度,使每个笼的放养量控制在:壳长3~4厘米的为40~35粒,4~5厘米的为35~30粒,5~6厘米的为30~25粒。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46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砂海螂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