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

A、夏花苗种培育技术

1、环境及池塘条件

1.1鱼苗培育的场地环境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

1.2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养殖用水不得有污染源,水源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

1.3水体的溶氧量应在4.5mg/L以上,pH为6.8~8.5,适宜透明度为35~40cm。

1.4夏花苗种培育池形状为长方形最好,面积为3-5亩,池深1.8-2.0米,水深1.2-1.5米,池塘底淤泥厚度应小于15厘米或沙质底,池塘底部平坦。

2、培育池准备

鱼苗经5~6天暂养期后,则可进行5~6㎝夏花鱼种培育。苗种培育可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池塘培育,此阶段的苗种最适培育方法是池塘饲养,池塘水体培育苗种过程中,其鱼苗可摄食天然饵料生物同时能投喂人工配合饵料饲养,有利于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1.1池塘进行清理,池塘底部整平,清除池塘内的杂草及杂物等。

1.2培育池消毒:培育池保留水位0.4米深,每亩用生石灰200公斤带水进行消毒除野。消毒后第二天每亩施放有机肥(必须经过发酵)150-200公斤,以培育浮游动物,但以后不能下追肥。待池塘中大量浮游动物出现水体开始变清时(透明度达50cm时),首先将池塘注水(用50目的筛绢布过滤)深0.8米~1.0米后,投放鱼苗。

3.放养数量与饵料投喂

3.1放养密度:池塘培育每亩放养1.5~2.0厘米的鱼苗为5~6万尾。

3.2饲料选择:鱼苗下池后2~3天,由于鱼苗培育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一般不需投饵,3至4天后开始逐渐以投喂含蛋白质不低于40~42%的斑点叉尾鮰鱼苗专用人工配合粉状饲料,粉状饲料投喂7天后改用破碎料,再7天后改投喂粒径为1mm的浮性配合饲料,所投喂的饲料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

3.3日投饲量:一般每万尾每天投喂饲料3-5公斤,具体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以投喂后半个小时内吃完为宜。

3.4投饲方法:鱼苗开口摄食饲料时,寻找饲料的能力较弱,因此,饲料台要多设置。一般每亩设置饲料台2个,每个饲料台3平方米。粉状饲料加水捏成团状投喂(含水量40%左右),破碎料和颗粒饲料直接投喂。饲料投喂一般每天2次,由于鮰鱼苗怕光,摄食时间一般在晚上,因此,早上5:00-6:00点投喂一次,晚上8:00点以后投喂一次。

4、饲养管理

整个苗种培育期间,要经常注入清新水,进水口要用50目的网布过滤。饲养水体的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并定期使用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药物预防病害。在鱼苗培育期间,要防止污染源污染饲养水体。大约培育25天左右,鱼苗可达体长5~6厘米的夏花苗种。

5、病害防治

当鱼苗规格达到3cm左右时,每亩用生石灰15-2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将池水的PH值调到7.5。3-5天后,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3ppm。过7-10天后,再用二氧化氯同样的浓度消毒一次。

B、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

无公害斑点叉尾鮰的大规格鱼种培育是指将5~6㎝的鱼苗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经过100-120天的养殖,培育成体重为50克以上大规格鱼种。

1、环境及池塘条件

1.1鱼种培育的场地环境: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7404.4-2001)。

1.2水源水质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

1.3环境因素:水体的溶氧量应在4.5mg/L以上,pH为6.8~8.5,适宜透明度为35~40cm。

1.4池塘条件:大规格鱼种培育池形状为长方形最好,面积为3-10亩,池深1.8-2.0米,水深1.5米以上,池塘底部淤泥厚度应小于15厘米或硬质、砂质底为宜。

1.5配套设施:用电设施齐全,有条件的地方大规格鱼种培育池配备增氧机。

2、培育池准备

2.1池塘清整消毒除野:大规格鱼种培育池投放苗种前首先进行池塘清整,平整池底,除杂草,并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每666.7㎡用生石灰100—120公斤;带水清塘,保持池塘水深0.5-0.6米,每666.7㎡用生石灰20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能有效杀灭病菌及野杂鱼类。

2.2池塘施基肥:在鱼种培育池清塘消毒后第2~3天,每666.7㎡施放熟化无污染、无有毒物质的有机肥150~200公斤,作为池塘培育水质的基肥,但以后不再施追肥。待池塘水体中大量繁殖浮游动物水质变清,水体透明度约50厘米左右后投放苗种。

3、放养密度

3.1放养密度:放养鱼种的密度与出池大规格鱼种有关,通常出池鱼种体重为50克以上的,每667㎡放养密度为6000~8000尾;出池鱼种体重为70克以上的,每667㎡放养密度为5000~6000尾;出池鱼种体重为100克以上的,每667㎡放养密度为4000~5000尾。无论放养何种密度,都必须每667㎡同时套养规格为5~6㎝的白鲢鱼种150~200尾、花鲢10-20尾,且一次性放足。

3.2鱼种质量:种质应符合生物学形态特征的要求,活动力强、体质健壮、体灰色一致,体表光滑,粘液丰富,体两侧有不规则的斑点,无损伤、无疾病,无畸形。放养鱼种要求规格基本整齐。

3.3温差要求:放养时,温差不能大于±3℃,并带水运输。

3.4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前,要用2.5~3%食盐水浸洗5分钟左右或20ppm高锰酸钾浸洗5~10分钟。

4、饲养管理

4.1饲料选择:选择专门的斑点叉尾鮰鱼种的人工配合饲料,最适以浮性饲料为好,粗蛋白含量要求达38-40%,且动植物蛋白比为1:1。使用的饲料料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

4.2投喂技术

4.2.1投饵量:当每日每万尾投喂10-12公斤饲料;当规格为8-12cm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4-5.5%;当鱼体重达到30-50克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3.5-4%;当鱼体重达到50-100克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3-3.5%。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水质条件等来确定。当水温在25~30℃时,鮰鱼摄食强度最大,其他水温时摄食强度相对较小。每次投喂以达到八分饱即可,同时还应对鱼类吃食情况进行检查,沉性料以20分钟内、浮性料以15分钟内吃完为宜。具体投喂量见下表。

鱼种日投喂率表

水温 10~15℃ 15~20℃ 20~25℃ 25~30℃ 30~32℃
日投饲率(%) 1.5~2.0 2.0~3.0 3.0~4.0 4.0~4.5 2.5~3.5
日投喂次数 1~2 2 2~3 2~3 2


4.2.2投喂方法:饲料的投喂日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为宜。

5、水质管理

5.1适时加水,调节水质:要求水质保持清爽,透明度在40~50cm为宜,水中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为防止水质变坏,应定期加注清新水,6~8月份,每10~15天加注新水20~30cm。每20天左右,每667㎡用生石灰10~15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调节水质及控制pH值为6.8~8.5。在7~8月份高温季节或阴雨低气压天气,应注意饲养水体溶氧变化,如发现水中溶氧低于3mg/L或发现鱼有浮头征兆,应减少投饵量与加注清新水,与开增氧机增氧。

5.2日常管理:每天坚持巡塘,观察鱼摄食和生长情况,测量水温。每7~10天检查一次鱼体生长情况,每半个月调整一次日投饵量,影响投饵量的因素很多,除水温、水质(溶氧、PH值等)外,鱼体本身的生理状况、天气、饲料的可口性等对摄食量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灵活掌握,合理投饵。为了做到数据齐全,每口池塘应建立档案,做好鱼塘记录等日常管理工作。

6、病害防治

实施80:20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养殖过程中不提倡用药,因此加强病害防治工作相当重要。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应做到以防为主,管理为先,实行综合防治。预防鱼病的措施,除做好鱼池消毒、鱼种消毒等一般性工作外,还要经常保持池塘环境卫生,加强水质监控,不投喂变质饲料,并定期用药物预防,进行综合防治。每15天用药物预防一次,每三次为一个周期。第一次每亩用生石灰15-2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过15天后,第二次用二氧化氯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3ppm浓度;再过15天后,第三次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7ppm浓度。连续用到鱼类不摄食,并开始越冬。

7、鱼种运输前的处理

鱼种运输前,要提前7-10天对池塘鱼种进行3-4次的反复“拉网网中密集网箱中密集吊养”以增强鱼种体质和在池塘与网箱中适应能力。运输前3天要停食,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排泄物。每拉网密集一次,要用20ppm高锰酸钾或3-5%食盐水浸洗一次。

C、成鱼池塘标准化养殖技术

1.环境与池塘条件

1.1场环境要求: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

1.2水源水质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水质标准》(NY5051-2001)。

1.3水体的理化因子:水体的溶氧量应在4.5mg/L以上,pH为6.8~8.5,适宜透明度为40~50cm。

1.4池塘条件:成鱼养殖池的形状以长方形最好,面积为5~50亩,但10-30亩的池塘最为适宜。池深2.0-2.5米,水深1.5米以上。池塘底部淤泥厚度应小于15厘米或硬质、砂质底为宜。

2.池塘准备

2.1池塘清整消毒除野:成鱼养殖池投放鱼种前,首先应进行池塘清整,除去池塘的杂草,并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方法为:先将池塘注水0.5-0.6米深,每666.7㎡用生石灰150-20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能有效杀灭病菌及野杂鱼类。

2.2池塘注水:清塘

相关阅读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一、技术简介

斑点叉尾鮰因具有食性广、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品质好、市场潜力大等特点,是当前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通常养殖方式有池塘主养和网箱养殖两种。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鮰是以斑点叉尾鮰鱼为主,占总产量的80%,适当配养一部分滤食性鱼类,一般占总产量20%的一种养殖方式。该养殖方式,一般每亩可产斑点叉尾鮰400公斤,滤食性鱼类100公斤,每亩可获利1500元以上。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是指在水库、湖泊、河道等水域,用1—8立方米的小体积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的一种养殖方式,一般每立方米水体可产斑点叉尾鮰100—150公斤,净收入300—500元。

二、技术要点

1.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鮰

(1)池塘条件要求池塘面积为5—10亩,水深1.5—2米,池底平整,淤泥少,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每5亩水面配套一台1.5千瓦的增氧机,

(2)放养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氯制剂清塘消毒。鱼种放养时应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放养时水温应低于8℃。

(3)鱼种质量、规格及放养量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主养鱼放养规格为25—50克,配养鱼放养规格为50克以上。斑点叉尾鮰的放养量为800—1000尾/亩、配养鱼(滤食性鱼类)100尾。

(4)饲料投喂养殖前期(前2个月)饲料蛋白质含量36%以上,养殖后期(2个月后)饲料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32%。饲料以配合配合颗粒料为好。一般日投饲率为3%,饲料的投喂量应根据水温、水质、气候变化、鱼体重量等灵活掌握,每次投饲量以达90%鱼饱食度即可。饲料投喂要做到“四定”。

(5)水质管理应定期加注薪水,及时开启增氧机,确保池水容氧充足。6-8月份时,每半个月要换掉一部分老水并及时加新水。同时,每15天应用生石灰15公斤/亩,化浆全池泼洒,调节水质,预防鱼病。高温季节和阴雨天气要严防缺氧,及时开启增氧机补充池水氧气。

(6)鱼病防治斑点叉尾鮰在池塘养殖中病害较多,危害性比较大,疾病防治工作极为重要。应做到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春季主要是寄生虫危害较大,可用硫酸铜、甲醛等药物防治,夏秋季细菌、病毒易流行,可用生石灰、氯制剂等药防治。

2.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

(1)水域选择与网箱设置选择水流缓慢、水深3米以上的水库、湖泊、河道等水域设置网箱。网箱面积一般以1-8平方米、网目2-3cm为好。网箱排列呈“品“字形,便于水体交换。

(2)放养鱼种的放养规格、质量、放养要求均同于池塘养殖。放养量一般200-300尾/米2。

(3)饲料营养质量要求和投喂要点均同于池塘养殖。

(4)饲养管理每天应注意观察鱼类摄食和活动情况,经常在网箱周围泼洒氯制剂药物预防鱼病。发现鱼病药用药物采用浸泡方法治疗鱼病。每天要检查网箱是否破漏,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每三天应洗刷一次网箱的周围,便于水体充分交换。

斑点叉尾鮰人工饲养技术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这种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以及肉质鲜美等特点,是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对象。该鱼为大型温水性淡水鱼类,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对象是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和大型藻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各种配合饲料都能摄取,尤其喜食鱼粉、豆饼、玉米、米糠、麦麸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由于其生长速度极快,所以在不同养殖时期,饲养管理必须相应跟上,才能确保养殖效益的提高。

一、亲鱼培育期

在亲鱼培育时期,要选择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龄~5龄鱼作为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配组。亲鱼池面积3亩~5亩,每亩放养60尾~80尾亲鱼,约150公斤~200公斤,同时搭养少量鲢、鳙鱼种,以便改善池塘水质。亲鱼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让亲鱼积累一定的营养,这既是亲鱼怀卵的物质基础,又能使亲鱼顺利越冬。冬天只要水温在10℃以上,亲鱼尚能少量摄食,因此需适量投喂一些饲料。产前培育最为重要,即在开春后加强投喂,精心管理。首先将池水换去一部分,加注新水,水温上升后,亲鱼摄食日渐旺盛,因此要逐步加大投喂量,并适当增加一些动物性饲料,如畜禽内脏、小鱼虾等。为了提高亲鱼池中水温,可将水位适当降低,同时注意加强冲水。

二、鱼苗培育期

鱼苗出膜后2天~3天便可进行暂养。暂养池以面积1平方米~2平方米的水泥池为好,每平方米可暂养鱼苗1万~1.5万尾。池内需有微流水,2天~3天后要投喂些适口饲料,以轮虫最好,不足时也可投喂人工粉状配合饲料。鱼苗经5天~6天暂养后便可转入专池培育夏花鱼种。夏花培育可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面积较小的土池培育,水深0.7米~1米,用常规方法进行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动物。鱼苗下池前用8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洗浴10分钟~20分钟,进行消毒。流水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可放苗8000尾,土池每亩放苗5万~8万尾。鱼苗下池后2天~3天,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一般不需投饵,以后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要求蛋白质含量为35%~40%。日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以投喂后半小时内吃完为宜。整个鱼苗饲养期间,要经常注入新水,进水都要过滤,水中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大约培育20天左右,鱼苗可长成体长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

三、鱼种饲养期

这个阶段是将夏花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将其培育为大规格和体质健壮的鱼种。鱼种池以3亩~5亩为宜,水深1.3米~1.5米。放养方式分主养和混养两种,主养亩放夏花6000尾~8000尾,白鲢夏花1000尾左右;混养亩放夏花1000尾~2000尾,白鲢夏花2000尾左右,鳙鱼夏花500尾,草鱼夏花1000尾~1200尾。通常以混养方式为好,因为鲢鳙鱼主食浮游生物,与鮰鱼种混养既可避免池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影响水质,又可提高水体的利用率,增加鱼种总产量。饵料以人工饲料为主,兼施少量有机肥。饲料应加工成细颗粒状,含粗蛋白量在35%左右,日投量一般为鱼体总重的3%~5%,上、下午各投喂1次。饲养期间要注意适量注水或换水,以改善水质,保持池水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

四、成鱼饲养期

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成活率高,时间较短,对养殖条件要求也不很严格。目前主要是池塘养殖,面积3亩~6亩,水深1.5米~2米为宜。既可单养,也可混养,一般混养效果较好。适宜于与斑点叉尾鮰混养的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和罗非鱼。在养殖中,饲料配方和投喂技术对鮰鱼的生长很重要,国内外都有深入的研究,并设计出各种不同的饲料配方。我国加工饲料的原料,主要有鱼粉、大豆粉、小麦粉和玉米粉等,粗蛋白含量在25%~35%之间。饲料最好加工成沉性和浮性两种颗粒,当水温在15℃以上时,投喂浮性饲料;水温低于15℃时,投喂沉性饲料。每天投喂两次,即上、下午各1次,投饵范围应尽量扩大些。每天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率。斑点叉尾鮰对低氧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为防止浮头和泛池,要经常更换池水,以保持清新的水质,鱼池中水的溶氧应经常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斑点叉尾鮰也可以用网箱养殖,常采用二级放养。第一级从10厘米长养到尾重150克,第二级从150克养到750克~1500克,也可以直接从50克的鱼种养至成鱼。8厘米~10厘米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为350尾/平方米~400尾/平方米,150克重鱼种养殖密度为150尾/平方米~250尾/平方米。斑点叉尾鮰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随着鱼体不断长大,为调节好养殖密度、提高效益,可分批起捕上市或轮捕轮放。

另外,斑点叉尾鮰疾病较多,尤以病毒性疾病危害较大,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除注意常规消毒外,还要坚持不投喂变质饲料,并定期进行药物预防。肠道败血症是其常见病,各种规格鱼均易感染,可采取每100公斤饲料中加0.18公斤土霉素投喂治疗。此外,口丝虫病和小瓜虫病是由口丝虫和小瓜虫寄生鱼体皮肤及鳃组织引起的,防止这些寄生虫应在放种时用8克/平方米硫酸铜浸洗鱼体15分钟~20分钟。

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技术要点



一、简介
浸泡10分钟左右。

2、苗种培育:
1)、箱体选择:最好选用5m×5m×2.5m或6m×6m×2.5m箱体;
2)、新网箱必须在预计进苗前6-7天下水布置完毕,以便让箱体上附着一些丝状藻类等附作物,避免擦伤鱼体。
3)、购苗时间:每年在冬季或次年早春是最佳购苗时间。
4)、放养密度:体长15cm的育苗可放200-300尾/

3、成鱼养殖:成鱼最好用12m×12m×3-3.5m、网目3-5cm箱体养殖(双层网);放养量30-50尾/

4、饲料选择:
(1)、选择营养平衡的饲料;(特别是不含杂粕的饲料)
(2)、根据不同生长阶段选用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
(3)、根据不同的生长季节选用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
(4)、根据不同时期鱼的口径大小选择饲料颗粒规格;
(5)、根据不同季节水温升降变化选用饲料。
(6)、膨化料、沉水料均可单独投喂。

5、投喂技术:
“三定”投饵:即定时、定质、定量!

(1)、定时:
即“少量多餐”分时分量的方式投料。
一般按以下方式进行:
其一、苗种培育:〈0.3斤以下〉
早上:7-7:30
中午:11-11:30
下午:3-3:30;如有条件(夏秋季节)在下午6—6:30补充一次,效果更佳。
(2)、定质:选用未超过保质期且质量稳定的饲料投喂。
(3)、定量:按鱼的总量与平均规格以及天气情况来决定每天的投喂量。正常情况下幼鱼阶段投饵率为3—6%。成鱼阶段1-3%!冬季随水温变化逐渐降低投饵率。

五、日常管理

1、建档
要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为每只网箱编号登记,记录鱼种放养量、生长情况、死亡数、饲料消耗、鱼群活动、鱼病防治及天气、水温变化等内容;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也利于总结经验,指导今后的生产。

2、巡箱
要每日巡视观察鱼情、水情,注意安全。育苗阶段要勤洗箱,一般6-8天一次。作好三防工作:即防洪水、防破箱、放鱼病;洪汛时及时清除漂浮物,防止挂网、糊网,调整和加固缆绳(锚绳),防止网箱位移、倾
覆等事故发生。遇特殊的意外情况(如水质恶变、风暴袭击等),要及时组织人力将网箱疏散到安全地点。
做好防逃、防盗工作,经常检查网箱是否有鼠、狗或人为造成的破洞,一旦发现要及时修补。

3、及时出售
达到商品规格时要适时出售。这样既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又及时降低了网箱中鱼的密度,进而提高鱼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技术要点



一、饲料投喂

1.饲料的选择及投喂量

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放养初期饲料蛋白含量要求30%~35%,养殖中后期蛋白含量可降至25%~28%。有条件的可投喂小杂鱼、冰鲜鱼、福寿螺或蜗牛,福寿螺和蜗牛必须煮熟切碎。投喂量放养初期为鱼体重的3%~4%,个体重达500g后为2%~3%。

2.投喂方法

斑点叉尾鮰喜欢弱光摄食,故投喂时间应选在黎明及黄昏。斑点叉尾鮰有群聚特性,通过驯食,可定时定点进行投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二、日常管理与防病

为避免养殖后期因池水过肥而形成“水华”,每亩池塘应搭配放养鲢60尾,鳙40尾。当鱼个体重达250g时,每晚9时至次日凌晨4时应有微流水通过池塘,水源不便的池塘应启动增氧机,以保证池水溶氧含量。定期泼洒生石灰,既可调节水质,又可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
斑点叉尾鮰抗病力强,只要管理好水质,一般不会发生疾病。养殖中后期,每半个月投喂药饵3~5天,药饵用大蒜素和Vc。拌饲制成,不但可增强斑点叉尾鮰的抗病能力,还可促其生长。

三、收获

斑点叉尾鮰个体重达450~650g之间市场售价最好。当个体重达450g即可陆续起捕上市。一般用拉网捕捞,捕大留小。池底平坦的池塘一般第一网起捕率达70%以上,高者可达90%。捕前10小时应停止投喂。

斑点叉尾鮰鱼苗培育技术



掌握幼苗出槽时间

刚孵化出膜的幼苗,以自身的卵黄为营养,体质弱,卵黄较大,不能自由游泳,只能借助水体的流动而上下翻动,因而需要进行暂养。待幼苗快吸收完自身的卵黄后,开始有一定游动能力,再将幼苗放入暂养池中暂养一段时间。出孵化槽的时间一般为出膜后7天~8天,体长10毫米~14毫米。

幼苗暂养
幼苗暂养设施幼苗暂养设施主要有流水式水泥池、网箱等。水泥池为圆形或方形均可,一般容量在3立方米~5立方米即可,水体不要太大。进出水口必须经40目~50目的筛绢布拦好,以防跑苗。网箱规格为2米×1米×0.5米。

幼苗暂养方法

1.水泥池流水暂养:将带有卵黄囊的幼苗放入流水水泥池中,每立方米投放2.5万尾~3万尾,开始3天~4天,只要保持不断流水,溶氧充足即可。4天~5天后,当幼苗发育逐渐完善,能自由游动时,即可开始投喂浮游动物和人工微型饵料,以红虫、摇蚊幼虫等活饵为最好。投喂要少量多次,让幼苗吃好,吃饱,直到幼苗体色从微红转变为深灰色下塘为止。在暂养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微流水,溶氧充足,水质清新,定期用8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消毒。
2.网箱暂养:用40目~50目尼龙纱布制成2米×0.8米×0.5米的网箱,在幼苗暂养下塘3天~4天前把网箱放入经消毒后的池塘中浸泡,以使网箱软化,减少与鱼的磨擦。暂养水体要求透明度在50厘米以上,池中有大量浮游动物。每平方米网箱暂养幼苗5000尾~10000尾。网箱出口应在水面下4厘米~5厘米,以便幼苗能自由地从网箱游到池中。幼苗入箱4天~5天后,一般能自由游出网箱,如还有鱼苗未能游到池中,就应将鱼苗放出。幼苗管理主要是应注意水质清新,不能浑浊,水中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勤洗箱,并检查箱体是否破损,以防幼苗外逃。

斑点叉尾鮰的鱼苗(夏花)培育池标准



1、池形与面积:长方形鱼池建造与使用方便,有利采光;一般东西向为长边,南北向为短边;长宽比最好为5:3。

鱼池面积大小与管理和使用效果有一定相关性。面积太小,水质难以控制,鱼类容易产生应激反应;面积太大,虽建造成本低,但使用不便,需要较多的设备。对于鮰鱼苗培育池推荐面积为500~1000平方米。

2、水深:斑点叉尾鮰鱼苗池深1.5~2米,注水1.2~1.5米左右为宜,过深的池塘会带来经济和使用上的很多麻烦。首先,通常池水温跃层和化变层约出现在1.2米左右的水深处。温跃层以下水体缺氧,对鱼类生活不利;如果水深≥2.0米,温跃层水以下缺氧水体就更多,在上、下水层发生对流混合时,很容易引起鱼类的应激和缺氧死亡。虽分层现象可以用增氧和混合水的机械来加以预防,但这需要增加支出。其次,鱼池建造大多采用半填半挖的方式,建造一个2米深的池塘,其挖土、运土和堆土要比1.5米的池塘,每公顷面积多5000立方米的土方量,无疑会带来众多施工量和费用问题。

3、每口池塘必须配有2千瓦以上的浮筒式增氧机。


斑点叉尾鮰365养殖技术模式介绍



一、均衡增氧和精准组合投喂紧密结合面积在8亩以上的池塘在主养鱼吃食的投饵区安装微孔增氧机,呈扇形的布局8-10个曝气盘。或者在投料的区域安装两台叶轮式的增氧机。均在投喂饲料的时候提前半小时开启,投料后推迟半小时关闭,以增加或稳定投饵区的溶氧。当叉尾鮰规格达到200g以上后,根据养殖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鱼的口径对饲料的粒径的适口性进行分区投喂。

二、菌藻调控及水质调节在6月份对池塘每月使用1次使用通威饲料伴侣2或饲料伴侣4(使用前2天用通威毒消净对池塘进行消毒)增加浮游植物的繁殖,创造良好的养殖水环境有利于有益菌的繁殖,为藻类及浮游动物提供营养,为养殖的水产动物提供平衡的生态条件,减少鱼病的发生;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l米;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鱼易冻伤,池塘水位应加至最高处;高温季节鱼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水质变化快,要经常加注新水,可3-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视水体肥度、水色、水质而定,一般每次加水20-35厘米,维持透明度20-25厘米。

三、鱼病防疫胃膨大有黏液状分泌物。肠灰白色,无食物。病鱼呈螺旋形游动,呆滞和头朝上垂直悬浮于水中。

该病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水温30℃时发病,主要危害10厘米以下的鱼种,3-4月龄的幼鱼也会感染。病程一般为3-7天。死亡率可达95-100%,残存鱼生长缓慢。

防治方法: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降低水温可减少死亡率,但在生产上并不实用。故应从预防着手,投喂黄芪多糖及增强免疫的保健制剂,注意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

3、细菌性疾病:在病鱼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A、出血性腐败症

症状:病鱼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皮肤、肌肉坏死),腹部肿胀,眼球突出;下颌充血,体腔内充满带血的液体,肾脏变软、肿大,肝脏灰白带有小的出血点,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黏液,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肿大。

此病在养殖高温季节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且不易控制、疗程长。可使用通威菌毒宁和通威菌清交替使用连续2-3天。同时使用通威鱼氟星+通威止血散+通威多维内服5-7天,效果很好,药物添加量按说明使用。

B、爱德华氏病

症状:初期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毫米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在10-15天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入侵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味。死亡的病鱼明显与肾脏、肝功能衰弱有关。发病后期难以治疗。

治疗方法:外用通威毒消净和菌毒宁交替使用,连续用3天,内服通威鱼菌克+通威芪参散+通威病毒防得住,连续投喂5-7天,用量(按说明使用)。

C、柱状病

症状:初期在病鱼躯干部、头部出现损伤,或鳍条有灰白色,并有轻微出血。当病状扩大时,则变成灰白色溃疡。皮肤完全被侵蚀、肌肉暴露。随着感染加深,导致鱼类死亡。另外感染鱼的鳍被腐蚀后,病原体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通常鳃丝末端开始有褐色的坏死组织,发展到鳃丝基部。真菌可作为继发性病原侵入这些病变部位。

防治方法:同爱德华氏病的治疗。

4、寄生虫病

一定通过显微镜检查,对症下药。不能盲目的用药,以破坏水体的菌藻平衡。一般常见的有指环虫病、三代虫病、车轮虫病及斜管虫病。

四、池塘管理开春管理技术休药期管理技术卖鱼前休药1个月(抗生素、杀虫药、消毒药),投喂高品质饲料,加强水质调控。

六、适时出售成鱼每年高温季节时外地的叉尾鮰进入川内的数量都会减少,这时的鱼价基本比其它时间的高,提倡出售“热水鱼”。

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技术简介



1、池塘选择

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池塘应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场所建造,因而养殖斑点叉尾鮰对于场所的要求具有特殊性。经验表明,斑点叉尾鮰正常生长要求的溶氧为3mg/L以上,溶氧若大于5mg/L时生长良好,溶氧低于5mg/L时生长缓慢,且饲料系数大。因此,进排水不便的池塘需配备增氧机,否则不宜养殖该鱼。池塘底质以壤土为好,养殖水深1.5-2m。

2、放养前准备

A、清淤消毒老池塘

要先将池水放干,把池底过多的淤泥清除出塘外。亩放生石灰l00kg或者用30ppm的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后晒塘两个星期。晒塘期间修好进排水闸,以利养殖期内及时换水。

B、肥塘过滤进水

使池水深60cm,亩施有机肥100kg或化肥(尿素等)2ppm,逐渐加水到1.5m。如果投放40g/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亦可以不肥塘,晒塘后直接进水至1.5m,把池水的pH值调至6.5-8.0即可投放鱼种。

3、苗种放养

为缩短养殖周期,做到早放养、早上市,池塘单养斑点叉尾鮰宜放养10-20cm的大规格鱼种,一般每亩放养1000-1500尾。鱼种选择要求规格一致、体表无伤、活力强。鱼种下塘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消毒。

4、饲料投喂

A、饲料的选择

前期如果是放养的水花,则选择通威110粉料,投喂一周左右。

当个体长至10-25g时可选用粒径为1.0mm的颗粒或者破碎料110饲料。

当个体长至50-150g就可以转为粒径为2.0mm的168饲料。

当个体长至150-500g可使用转为粒径为3.0mm的168饲料。

当个体长至500g以上则用5.0颗粒,直至鱼体上市。
 
投喂量在放养初期为鱼体重的3-4%,个体重达500g后为2-3%。

B、投喂方法

斑点叉尾鮰喜欢弱光摄食,故投喂时间应选在黎明及黄昏。斑点叉尾鮰有群聚特性,通过驯食,可按“四定”方法(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进行投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5、日常管理与防病

为避免养殖后期因池水过肥而形成“水华”,每亩池塘应搭配放养白鲢60尾,花鲢40尾。当鱼个体重达250g时,每晚9时至次日凌晨4时应有微流水通过池塘,水源不便的池塘应启动增氧机,以保证池水溶氧含量。斑点叉尾鮰具有抗病力强的特点,因此只要管理好水质,一般不会发生疾病。养殖中后期,每半个月投喂药饵3-5天,药饵用大蒜素和VC拌饲制成,不但可增强斑点叉尾鮰的抗病能力,还可促其生长。

6、收获

斑点叉尾鮰个体重达600-1000g之间市场售价最好。当个体重达600g即可陆续起捕上市。一般用拉网捕捞,捕大留小。池底平坦的池塘一般第一网起捕率达70%以上,高者可达90%。捕前10小时应停止投喂。

斑点叉尾鮰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选择8~12亩,水深要求2米以上,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系配套,每口池塘配1台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池塘在鱼种投放前进行改造和清塘,保留底泥15~20厘米,并进行翻耕曝晒,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二)鱼种投放

斑点叉尾鱼回放养在3月下旬进行,气温在15℃左右,亩放800尾,规格为50~80克/尾,下塘前用3%的食盐水进行浸洗消毒。
鲢鳙鱼放养在4月上旬进行,亩放白鲢120尾,鳙鱼30尾,规格为50克/尾左右,放养时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洗消毒。

(三)饲养管理

1、饲养方法 
采用人工驯化,使斑点叉尾鱼回集群上浮抢食,用配合饲料定点、定时撒投的方法进行。鱼种放养后第3天开始进行人工投饲驯化。由于斑点叉尾鱼回喜欢弱光摄食,驯化时应在黎明和日落后进行,每天2次,经过10天左右可基本驯化成功。接着开始正常投喂,投饲时遵循“慢-快-慢、少-多-少”的原则。投喂量可根据鱼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当80%以上的鱼吃饱走开后即可停喂,每次投喂时间30分钟左右,高温季节采取少量多次投喂方法,一般日投4~6次。

2、水质管理
前期3~5月为提高水温可保持水深1.2米,每4~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5厘米左右,透明度保持25厘米以上;7~9月保持2米以上的满水位,2~3天换水1次,透明度保持30厘米以上。坚持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2小时,阴雨天或暴雨天,晚上或凌晨适时开动增氧机防浮头泛塘。

3、鱼病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5~9月每月用30克/立方米的生石灰和0.1克/立方米的二溴海因各消毒1次;4月底用鱼虫杀星进行1次杀虫;同时不定期用二溴海因对投饵区进行消毒。秋季池塘水温变化大,亚硝酸盐含量会升高,应施用水质保护解毒剂降解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4、适时捕捞 
8月份水温高易发生缺氧浮头,应把套养的鲢鳙大部分捕捞上市,同时放养相应数量的夏花鲢鳙鱼苗。降低池塘载鱼量,减少溶氧的消耗。10月份开始分批捕捞上市和进行加工。

斑点叉尾鮰365养殖技术介绍



一、均衡增氧和精准组合投喂紧密结合面积在8亩以上的池塘在主养鱼吃食的投饵区安装微孔增氧机,呈扇形的布局8-10个曝气盘。或者在投料的区域安装两台叶轮式的增氧机。均在投喂饲料的时候提前半小时开启,投料后推迟半小时关闭,以增加或稳定投饵区的溶氧。当叉尾鮰规格达到200g以上后,根据养殖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鱼的口径对饲料的粒径的适口性进行分区投喂。

二、菌藻调控及水质调节在6月份对池塘每月使用1次使用通威饲料伴侣2或饲料伴侣4(使用前2天用通威毒消净对池塘进行消毒)增加浮游植物的繁殖,创造良好的养殖水环境有利于有益菌的繁殖,为藻类及浮游动物提供营养,为养殖的水产动物提供平衡的生态条件,减少鱼病的发生;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l米;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鱼易冻伤,池塘水位应加至最高处;高温季节鱼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水质变化快,要经常加注新水,可3-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视水体肥度、水色、水质而定,一般每次加水20-35厘米,维持透明度20-25厘米。

三、鱼病防疫胃膨大有黏液状分泌物。肠灰白色,无食物。病鱼呈螺旋形游动,呆滞和头朝上垂直悬浮于水中。
该病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水温30℃时发病,主要危害10厘米以下的鱼种,3-4月龄的幼鱼也会感染。病程一般为3-7天。死亡率可达95-100%,残存鱼生长缓慢。
防治方法: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降低水温可减少死亡率,但在生产上并不实用。故应从预防着手,投喂黄芪多糖及增强免疫的保健制剂,注意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

3、细菌性疾病:在病鱼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A、出血性腐败症
症状:病鱼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皮肤、肌肉坏死),腹部肿胀,眼球突出;下颌充血,体腔内充满带血的液体,肾脏变软、肿大,肝脏灰白带有小的出血点,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黏液,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肿大。
此病在养殖高温季节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且不易控制、疗程长。可使用通威菌毒宁和通威菌清交替使用连续2-3天。同时使用通威鱼氟星+通威止血散+通威多维内服5-7天,效果很好,药物添加量按说明使用。
B、爱德华氏病
症状:初期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毫米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在10-15天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入侵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味。死亡的病鱼明显与肾脏、肝功能衰弱有关。发病后期难以治疗。
治疗方法:外用通威毒消净和菌毒宁交替使用,连续用3天,内服通威鱼菌克+通威芪参散+通威病毒防得住,连续投喂5-7天,用量(按说明使用)。
C、柱状病
症状:初期在病鱼躯干部、头部出现损伤,或鳍条有灰白色,并有轻微出血。当病状扩大时,则变成灰白色溃疡。皮肤完全被侵蚀、肌肉暴露。随着感染加深,导致鱼类死亡。另外感染鱼的鳍被腐蚀后,病原体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通常鳃丝末端开始有褐色的坏死组织,发展到鳃丝基部。真菌可作为继发性病原侵入这些病变部位。
防治方法:同爱德华氏病的治疗。

4、寄生虫病
一定通过显微镜检查,对症下药。不能盲目的用药,以破坏水体的菌藻平衡。一般常见的有指环虫病、三代虫病、车轮虫病及斜管虫病。

四、池塘管理开春管理技术休药期管理技术卖鱼前休药1个月(抗生素、杀虫药、消毒药),投喂高品质饲料,加强水质调控。

六、适时出售成鱼每年高温季节时外地的叉尾鮰进入川内的数量都会减少,这时的鱼价基本比其它时间的高,提倡出售“热水鱼”。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14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