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养殖常见病之烂尾病防治技术


1、病原

嗜水气单胞杆菌是烂尾病的主要病原菌。

2、症状及流行

发病初期尾柄皮肤变白,失去黏液,肌肉红肿。继而尾鳍受损,尾柄肌肉溃烂脱落,严重时尾部骨骼外露,游动缓慢,常游于池边,摄食减少,鱼体消瘦,最终因衰竭而死亡。感染鱼规格多为5~6厘米鱼种。

20世纪90年代,湖北某渔场池养斑点叉尾鮰鱼种发生烂尾病,曾造成大批鱼种死亡。同期,广东也发生过烂尾病。

3、防治方法

①土霉素药饵,剂量为每千克体重60~80毫克,连续投喂5天;全池泼洒0.1毫克/升鱼虾安消毒池水;或每亩施用15千克生石灰改善水质,预防烂尾病有明显作用;②发病初期用漂白粉消毒池水及投喂土霉素药饵,连续3~5天,能有效控制该病;③高锰酸钾浸洗,10~20毫克/升,15~30分钟;④用0.2~0.3毫克/升优氯净全池泼洒;⑤福尔马林,20毫克/升全池泼洒。

YZ023.cOm>

相关知识

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常见病之肠炎病防治技术



1、病原

根据现阶段的研究,肠炎病病原主要有肠型产气单胞菌和鮰爱德华氏菌。长期投喂霉变饲料,是斑点叉尾鮰感染肠炎病的主要原因。

2、症状及流行

该病是目前我国养殖鱼类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流行季节为5~6月和8~9月,水温25~30℃时为多,主要危害成鱼,感染率有时可达30%以上。病鱼行动迟缓,无食欲,头部发黑,腹部膨大,并出现红斑,肛门红肿外突,用手轻压腹部,有血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前肠或后肠出现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含有许多黄色黏液或脓,其他部位如肝脏也有出血,呈红色斑点状淤血。

3、防治方法

①注意饲料卫生,长期投喂霉变饲料是鮰肠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②每千克鱼体重60~80毫克土霉素粉拌饵投喂,连喂5天,对治疗斑点叉尾鮰肠炎病疗效明显;③投药饵的同时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20~25千克/亩;④投生石灰的第二天,再用漂白粉进行全池泼洒,浓度为1克/立方米,连续2天。



斑点叉尾鮰养殖常见病之小瓜虫病防治技术



1、病原:多子小瓜虫。

2、症状:小瓜虫侵袭上斑点叉尾鮰后,肉眼可见病鱼体表,鳍条和鳃部有许多白点,这些小白点就是小瓜虫。小瓜虫寄生一段时间后,还可以引起病鱼寄生部位的组织增生,出现点状囊泡。病鱼体表黏液增多,鱼体消瘦,游动迟钝,并有时浮游于水面。小瓜虫主要侵袭斑点叉尾鮰鱼种,常引起大量死亡。水温15~25℃是该病的流行季节。在这种温度下,若遇上阴雨绵绵,水质较清瘦,更是容易发生此病。各地均有发生,在室内的水泥池和水族箱中也时有发生。

3、防治方法:

①目前仍无有效预防方法,养鱼种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②使用“杀虫灵”,按每亩每米水深1~2瓶的浓度全池遍洒,连续重复施用5天(每天1次)。用3次后可见到病鱼体表小瓜虫数量显著减少。第5次用药完毕后绝大多数病鱼的体表小瓜虫全部消失,病鱼恢复正常。

③注意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这是因为斑点叉尾鮰系无鳞鱼类,又喜集群,它们互相挤擦引起的皮肤伤口而被小瓜虫侵袭。

④辣椒干250克、鲜生姜500克,研碎后煎汁泼于1亩的水体,治疗效果较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2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