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羊病的六大方法

一、定期对羊舍进行消毒。最好每10~15天消毒1次。可供选用的消毒液有0.5%的过氧乙酸液、3%的来苏儿溶液或速灭。

二、定期驱虫。在山羊放牧和肉羊舍饲喂食青草期间,易感染寄生虫病。要求每个季节驱虫1次,可选用以下驱虫药:(一)丙硫咪唑(又称抗蠕敏)。每公斤体重用15毫克灌服。(二)左旋咪唑。片剂,每公斤体重用10毫克;针剂,每公斤体重用7.5毫克,肌注。此药副作用较大,慎用。

三、切实做好科学化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羊病的重要基础。

四、禁止到疫区购种羊。

五、种羊场应有防疫设施和防疫管理制度。一旦发生传染病,应采取紧急防治措施,做好隔离、治疗、消毒、处理等工作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疫情。

六、做好疫苗和菌苗的接种免疫。(一)山羊痘弱毒冻干苗:用生理盐水稀释50倍,不论羊只大小,一律在其尾根下侧皮内注射0.5毫升,每年注射1次。(二)羊四联灭活疫苗:可预防4种传染病(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每年注射2次,可安排在3月和9月各1次。(三)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可安排在每年4月1次,肌注或皮下注射,6月龄以下的羊每只用3毫升,6月龄以上的羊每只用4-5毫升。(四)牛O型五号病灭活疫苗,每年注射2次,剂量按说明书。

相关推荐

标准化养猪六大宝典


当前我市畜牧业正处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提升生猪标准化生产水平,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本文从六个方面加以强化,旨在加快我市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促进我市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养猪业是一项传统的优势产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占较大比重。近年来,随着散养户的大量退出,我市生猪养殖由粗放型向规模化集约型转变。由于政策的扶持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使社会资本大量投资该行业,规模猪场犹如雨后春笋,发展势头强劲,养殖业一浪高于一浪,形成了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那么如何把猪养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给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放心肉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建设。

一、畜禽良种化

选择优良品种是养殖业成功的一半。我国从国外引进的品种猪有原产美国的杜洛克,丹麦的长白猪,英国的大约克夏以及其他配套系列。都说呀,好的品种决定好的品质。这些现代化品种猪具有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饲养成本低,肉质好,瘦肉率较高等特点,将为养殖场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二、养殖设施化

场址的选择与布局规划合理,遵循严谨、科学的长远目标。首先选址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明令禁止区域,要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的要求。其次地势平坦高燥,背风向阳,水电便利,距离主干公路、城镇1km以上,有天然的防疫屏障。场区内种植花草树木,降低噪音,改善小气候。场区内生产区与生活管理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雨水与污水分开,隔离区与废弃物处理区分开。猪舍内有自动饮水、防暑降温和通风保暖等设施设备,竭力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生长环境,满足动物福利,让猪们能安居乐业,快乐健康的生活,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产性能。

三、生产规范化

采用精细化管理,制定引种和留种计划。优化生产工艺,猪群周转采用全进全出制,进行分段式饲养。猪群分类管理,按照猪群类别饲喂对应的优质全价配合饲料。饲料要求色泽一致,无发霉变质、结块及异味。饲料内不得添加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做好生产记录。每个阶段猪的生产管理要点如下:

1.种公猪应保持身体强壮,合理运动;在12月龄~24月龄时,每周配种1次~2次;在24月龄~60月龄时;每周配种4次~5次。

2.提高母猪的生产力水平,营养管理原则是穷怀孕,富泌乳。空怀母猪应抓好发情配种工作,保持八成膘情;妊娠母猪应抓好保胎工作,保持环境安静、营养合理;哺乳母猪应抓好泌乳工作,保持足够的饮水、营养和采食量,在分娩前后和断奶前应适当减少饲喂量。

3.对出生仔猪应做好初乳、标识、称重、补铁、补锌、补硒和免疫注射工作,提高仔猪成活率,推行早期断奶技术,提早开食和适时补料。

4.提高育肥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确定最佳出栏时间和适时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5.生产管理人员应爱护猪群,平时细心观察猪的精神状况、健康状况、发情状况、采食状况和粪尿情况,及时检查照明设备、饮水装置、配合饲料、舍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认真养猪能把猪养活,用心养猪能把猪养好。

四、防疫制度化

制约养猪生产发展的瓶颈就是疫病。疫病的发生会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突破瓶颈?我觉得,应该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养防并重,提高效益的方针。

1.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方可上岗。有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殖工作。场内兽医和配种员不得对外从事诊疗和配种业务。

2.引进种猪和精液时,应从具有《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猪场引进,种猪引进后应隔离观察30天以上,并按GB16567规定进行检疫。

3.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的抗病能力。降低舍内湿度,做好防寒防暑通风工作。

4.设置必要的消毒设施设备,规范消毒程序。做好猪场环境、猪舍的清洁、卫生以及人员、车辆的消毒工作。

5.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控体系。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6.建立药品使用兽医负责制,实施处方用药,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兽药,严格执行休药期。

7.按照GB16548要求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只,做到及时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严禁出售病猪、死猪;对不易治疗的病猪、死猪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粪污无害化

养殖业污染比较严重,目前已经超过工业污染,排在了首位。一头成猪每天排粪便量1.9kg,尿排放量为3.5kg,粪尿合计为5.4kg,如果按4个月的养殖周期计算,一头育肥猪生长期间产生的粪尿达到0.65t。这些粪污若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将后患无穷。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实施干清粪、雨污分离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量;对于具备粪污消纳能力的畜禽养殖区,按照生态理念统一筹划,以综合利用为主,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对于畜禽养殖集中地区,可建设粪污处理厂,生产有机肥;对粪污量大而周边耕地少,消纳有限的养殖场可采取达标排放。

六、管理制度化

养猪是对猪进行管理与护理的一门艺术。生产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其管理的要点和目的。要在养猪中成功获得收益,管理是很重要的。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是一个企业运行、发展和壮大的重要保证。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技术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满足基本需求,快乐工作,促进工作效率。分析波浪形的养殖周期,做好市场变化及需求预测,加强信息预警监测。转变养殖观念,保持与时俱进。

总的来说,要想养好猪,必须给它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环境,给予充足的饮水和优质的饲料,保证合理的饲养密度,做好防疫消毒工作,精心呵护科学化管理,处理好粪污治理,满足动物福利,把猪当人看,树立以牛为本的管理理念,把这些工作做到位,就会达到优质、安全、高产、高效的预期目的。

母牛的发情周期 鉴定母牛发情的四大方法


母牛发情鉴定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发情应配母牛,正确掌握配种时间,适时配种,防止误配漏配。实践证明,正确掌握母牛发情和排卵规律、抓住最佳配种期进行适时配种是提高母牛受胎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母牛的发情周期鉴定母牛发情的四大方法。

1、母牛的发情周期

母牛的发情特征。母牛在达到性成熟,就会周期性的出现一系列的性活动现象,即为发情。母牛在发情时主要的表现为生殖道的黏膜充血、红肿、有黏性液体排出,精神异常兴奋,开始接种其他牛的爬跨,卵巢内有卵泡发育成熟,并开始排卵。生产上将母牛集中表现出发情特征的这一阶段称为发情期,而由一个发情期开始到下一个发情期开始的这一段时间定为一个发情周期。

母牛发情持续的时间。生产上将母牛开始接受其他牛爬跨到拒绝其他牛爬跨的这一段时间定为母牛发情持续的时间。母牛发情持续的时间因品种、繁殖性能、个体差异等不同,维持的时间也不等,可在6-36h不等,有个别母牛可长达48h,平均时间为18h。因母牛发情时间持续的时间较短,因此就要做好母牛发情的观察工作,避免因错过母牛的发情期和最佳的配种时间而使母牛的配种受胎率降低。

母牛的发情周期。母牛的发情周期一般受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饲养管理因素、营养因素以及个体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一个变动的幅度,一般为17-25天,通常母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母牛在整个发情期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根据发情症状的不同可将发情期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休情期。其中发情前期是发情的准备期,主要的表现为阴道充血,分泌物增多,并有稀薄,还不接受其他牛的爬跨,持续时间一般为4-7天;发情期是母牛性欲最旺盛的时期,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兴奋,外阴部充血、红肿,分泌大量的黏液、透明状分泌物,阴道黏膜潮红有光泽,愿意接受其他牛的爬跨,持续赶时间较短一般为18h;发情后期是母牛发情症状开始消失的时期,母牛表现为性欲减退直至消失,阴道分泌物开始减少,阴道黏膜肿胀也逐渐的消退,开始拒绝其他牛的爬跨,持续时间一般为5-7天;休情期在生产中也可称为间情期,这一时期的黄体逐渐消失,卵沟开始重新发育,准备进入下一次的性周期。

2、母牛的发情鉴定方法

目前对于母牛配种时普遍使用的配种方法是人工授精的方法,为了在最佳的发情时期进行适时的配种,以提高母牛的配种受胎率,提高母牛的繁殖率,需要做好母牛的发情鉴定工作。一般母牛在夜间排卵,在养殖过程中要掌握这一特点,把握好适时输精的时间,以提高一次输精的成功率。实际养殖生产中常用的母牛发情鉴定的方法主要有外部观察法、试情法、阴道检查法和直肠检查法,在做鉴定工作时可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外部观察法。母牛在发情初期表现为兴奋不安,开始哞叫,食欲减退,外阴部位发红肿胀,阴道内有稀薄分泌物流出;母牛在发情中期,外阴开始肿胀,并且有光泽,开始愿意接受其他牛的爬跨,后肢有张开的动作,但是在发情初期和中期都不是配种的最佳时期,此时配种过早,卵子尚未成熟排出,会导致精液失活,失去受精能力;母牛的最佳配种时机是在发情中期的隔一天,此时母牛逐渐的安静,有举尾动作,出现静立反射,外阴的肿胀基本消失,而出现皱褶,分泌物的颜色和黏稠度有明显的变化,由青或黄变成清白色,子宫颈口由软变硬,此时是配种的最佳时期。

试情法。此法是将输精管理经过结扎处理的公牛置于母牛群中,在白天在母牛群中试情,夜间则将其分开,主要是根据公牛追逐爬跨的情况,以及母牛接受爬跨的情况来判断母牛的发情情况。还有一种方法是让试情公牛接近母牛,如果母牛表现为愿意接近公牛,并且有弯腰弓背的姿势,则表示母牛可能已发情。

阴道检查法。此法是利用阴道开张器来观察母年阴道黏膜、分泌物以及子宫颈口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母牛是否发情。当母牛发情时,限道黏膜变得潮红,并且由于阴道内分泌物增多,表现变得光滑湿润。子宫颈的外口充血、松弛,排出大量的透明牵缕性黏液。黏液最初稀薄,随着发情时间的推移,逐渐变稠,在发情后期,变得少且黏性差,颜色变得不透明,有时还有微量的血液。而不发情的母牛阴道则表现为苍白、干燥,并且子宫颈口紧闭,没有黏液流出。

直肠检查法。直肠检查法适用于营养不良的母牛,因其生殖机能衰退,卵泡发育缓慢,会出现排卵延迟的现象,或者排卵不规律,如果对这一类型的母牛不进行直肠检查,则无法正确的判断排卵时间。因此除了要进行外部发情鉴定外,还要进行直肠检查卵泡发育的情况。可分为四期,分别为卵泡出现期,此期卵泡稍增大,直径约为0.5cm,触诊时波动不明显,此时母牛已有发情症状;在卵泡发育期,卵泡增大到1-1.5cm,为小球状,手触波动明显;卵泡成熟期的卵泡不再增大,泡壁变薄、变紧,有一触即破的感觉;在排卵期则出现卵泡液流失,泡壁变得松软,出现凹陷,在排卵后的6-8h,黄体生成,凹陷消失。

1、外部观察法
外部观察法主要是观察母牛的外部表现和精神状态来判断其发情情况。例如母牛爬跨它牛或接受它牛爬跨兴奋不安、食欲减退、外阴部充血、肿胀、湿润有透明精液、流眼泪、产奶量下降等等。发情母牛最好从开始时特别是早晚定期观察,以便了解其变化过程。一般乳牛场将母牛放入运动场中,早晚各观察一次,如发现上述情况表示已发情。
在农村群牧情况下,母牛开始发情时,往往有公牛或犍牛跟随,欲爬,但母牛不接受,兴奋不安,常常叫几声,有时流眼泪。此时阴道、子宫颈呈轻微的充血肿胀,流透明粘液,量少;以后母牛更不安定,公牛或其它母牛跟随。但母牛还不愿接受,子宫颈充血肿胀开口较大,流透明粘液,量多,粘性较强;到了发情盛期经常有公牛或犍牛爬,母牛很安定,愿意接受,从阴道流出的透明粘液增多,牵缕性强,子宫颈呈鲜红色,明显肿胀,变粗、变软、开口较大;过了发情盛期之后,虽仍有公牛想爬,但母牛已稍感厌倦,不大愿意接受,此时流出的粘液呈透明颜色,稍混杂一些乳白色丝状,量较少,粘性稍减退,牵之成丝,没有发情盛期呈粗玻璃棒状,过了不久,粘液便成半透明,透明粘液中夹有一些不匀的乳白色粘液,量较少,粘液性较差,公牛跟逐,母牛已不愿接受,同时子宫颈的充血肿胀度已下降,虽仍有少数公牛跟随,但母牛已兴趣不大,公牛一爬,母牛要么掉腚,要么走开一二步。最后粘液变成乳白色,似浓炼乳状,量少,子宫颈的充血肿胀度已减退,子宫颈由软变硬,以后母牛恢复常态,如有公牛跟随,母牛拒绝爬跨,表示发情停止。
综上所述,根据母牛发情持续期的表现,外阴部肿胀程度,粘液的性状,和子宫颈软硬的变化,这四项指标来得以判定发情牛,确定最佳输精时间。
1.1母牛发情持续期的表现:初期,母牛兴奋不安,嚎叫,游走,食欲减少,一爬一跑,此时配种尚早;中期,母牛接受爬跨,后肢张开,此时应隔日配;末期,母牛逐渐安静,公牛仍尾随嗅闻,公牛爬时母牛掉腚拒爬,但很少奔跑,此时配种正好。
1.2外阴部肿胀程度:母牛发情初期外阴部开始肿胀发红,发情中期外阴部肿胀,明显有光泽,此时配种尚早,当肿胀基本消失,外阴部出现皱褶时正是配种时期。
1.3粘液性状:母牛发情时从阴道中流出的粘液,可称为情液,情液从产生到结束,从颜色看,由青到黄或者清白色,从粘度上看,其牵缕性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结果是见到黄短线或白短线就配种。
1.4子宫颈的变化:母牛休情期子宫颈比较硬,直肠触摸有胶棒感,随着发情持续期的延长,子宫颈由硬变软,变粗,发情末期子宫颈外口由软变硬,但内口还松软时,配种最适宜。
母牛发情时往往表现兴奋不安,食欲和奶量减少,尾根举起,追逐和爬跨其他母牛并接受它牛爬跨。两者的区别是:被爬跨的牛如发情,则站立不动、并举尾,如不是发情牛,则往往拱背逃走;发情牛爬跨其他牛时,阴门搐动并滴尿,具有公牛交配的动作。外阴部红肿,从阴门流出粘液。
2、试情法
一种是将结扎输精管的公牛放人母牛群中,日间放在群牛中试情,夜间公母分开,根据公牛追逐爬跨情况以及母牛接受爬跨的程度来判断母牛的发情情况;另一种是将试情公牛接近母牛,如母牛喜靠公牛,并作弯腰弓背姿势,表示可能发情。
3、阴道检查法
阴道检查法是用阴道开张器来观察阴道的粘膜、分泌物和子宫颈口的变化来判断发情与否。
发情母牛阴道黏膜充血潮红,表面光滑湿润;子宫颈外口充血、松弛、柔软开张,排出大量透明的牵缕性黏液,如玻棒状(俗称吊线),不易折断。黏液最初稀薄,随着发惰时间的推移,逐渐变稠,量也由少变多。到发情后期,量逐渐减少且黏性差,颜色不透明,有时含淡黄色细胞碎屑或微量血液。不发情的母牛阴道苍白、千燥,子宫颈口紧闭,所以无黏液流出。
4、直肠检查法
母牛的发情期短(12~18小时),一般在发情期中配种1~2次即可,不一定要用直肠检查法来确定排卵时间。但有些营养不良的母牛,生殖机能衰退,卵泡发育缓慢,因此排卵时间就会延迟,有些母牛的排卵时间也可能提前,没有规律。但多数是卵泡发育慢,排卵延迟。对于这些母牛,不作直肠检查,就不能正确判断其排卵时间。为了正确确定配种适期,除了进行外部观察外,还有必要进行直肠检查。
通过直肠触诊,检查卵泡发育情况,牛的卵泡发育期可分为四期:
第一期,卵泡出现期——卵泡稍增大,卵泡直径为0.5~18.75px,触诊时为软化点,波动不明显,在这时期,一般牛已开始表现发情。
第二期,卵泡发育期——卵泡增大到1~37.5px,呈现小球形,波动明显,在此期的后半段,发情表现已不大显著。
第三期,卵泡成熟期——卵泡不再增大,但泡壁变薄,紧张性增强,在直肠检查时,有一触即破之感。
第四期,排卵期——卵泡破裂排卵,卵泡液流失,故泡壁变为松软,成为一个小的凹陷。排卵后6~8小时,黄体即开始生成,再也摸不到凹陷。排卵多发生在性欲消失之后10~15小时。夜间排卵比白昼多,右边卵巢排卵比左边多。
上述四个时期的划分是人为规定的,其实卵泡发育的过程是连续的,上下两期并无明显界限。只有掌握熟练,才能做出确切判断。选择最适宜的时间输精,才能提高受胎率。
在生产实践中,母牛多根据卵泡发育程度,采取“三期”必配,“四期”即排卵后,灵活追补的办法。
综所上述母牛的发情表现虽然有一定规律性,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有时表现不大明显或欠规律性,在确定输精适期时,必须善于综合判断,具体分析。

六种鱼鳃病的防治方法


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体中存在的大量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很容易感染鳃部。因此,鳃的发病率很高,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可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
一、细菌性鳃病
1.症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发黑,沾满污垢。
2.病原:原鳃部组织被粘球菌、柱形菌或其他细菌感染。
3.防治方法:①调节水质,消除病菌。一是经常加注新水;二是用消菌灵处理老水,杀灭病原菌。
②投喂杀菌药饵。
二、霉菌性鳃病
1.症状:鳃丝发黑,着生菌丝。发生于高温季节水质老化的池塘。
2.病原:鳃霉菌。
3.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全池泼洒亚甲基蓝或二氧化氯对本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发病鱼池需大量换水,改良水质。
三、原虫性鳃病
1.症状:早春季节,春片鱼种常集群散漫游动于池边或下风头处。夏季鱼苗池发病时,病鱼在天气晴好时集群上浮水面,似缺氧浮头症状,投喂饲料时不上料台或吃一会就散开并继续浮于水面,食欲明显减退。掀开病鱼鳃盖可见组织增生、黏液增多。
2.病原:由车轮虫、鳃隐鞭虫、斜管虫等原生动物大量寄生引起。
3.防治方法:①秋片入越冬池或春片分池时用综合浸泡剂浸泡鱼种。②车轮虫清全池泼洒。③用硫酸铜加硫酸亚铁全池泼洒。
四、吸虫性鳃病
1.症状:病鱼急躁不安,常跃出水面,或在吃食过程中炸营,鳃丝肿胀。
2.病原:由指环虫、三代虫等单殖吸虫大量寄生引起,常并发细菌性烂鳃病。
3.防治方法:①灭虫精全池泼洒。②氯杀王、二氧化氯等杀菌剂全池泼洒,以防止细菌继发感染。③用药后隔天注入部分新水,以利于鱼类食欲的恢复。
五、出血性鳃病(脉管瘤)
1.病因及症状:由于水质不良、蓝藻大量滋生、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及农药杀虫剂的刺激,使鳃微血管产生器质性病变,形成动脉瘤,用显微镜能鉴定。
2.防治方法:大量换水或施用水质改良剂(如强力离子交换剂、沸石粉等)来调节水质。
六、营养性鳃病
1.症状:鳃丝弯曲,鳃小片萎缩,排列不整齐。
2.病因:由于饲料中缺乏泛酸或其他营养成分,鱼体免疫能力下降,引起病原体侵入。
3.防治方法:合理配制饲料,做到多项营养指标的平衡。不片面追求高蛋白、高营养及高速度生长。

七月份河蟹养殖六大关键技术要点



七月份,时值高温,外界气候及养殖环境变化较大,若不注意管理中对水质、饲料、病害、逃逸、敌害等不良因素控制,就直接影响到年终产量和收益,因此管理上要因地制宜,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现对七月份河蟹养殖管理提出如下意见,供养殖户参考:
1、加强巡塘
加强日常管理坚持1天至少3次巡塘,观察河蟹的蜕壳、摄食、活动情况,观察水质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2、加强水质调控
七月份应将蟹池内有草处水位控制在上旬30厘米,下旬50厘米以内,以有利于节节草、扁担草、伊乐藻正常生长。池塘周边深槽水位控制在1.0-1.2米。炎热夏天,水温较高,水质容易变浓,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有条件的池塘每隔5天左右可加注新鲜水一次,针对性的用好微生物制剂、底质改良剂、EM菌、光合细菌、生石灰等充分降解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将池塘透明度控制在40厘米左右,pH值控制在7.5~8.5之间,氨氮控制在0.1mg/L以内,亚硝酸盐、硫化氢控制在0.06mg/L以内,促进菌相、藻相的平衡。
3、加强水草管理
随着水温的升高,蟹池内伊乐藻容易出现“疯长”现象,从而影响河蟹活动,并且容易造成蟹池缺氧和大面积败草破坏水质。需人工清除部分伊乐藻。可在蟹池内间隔6~8米,整行拔去生长过密的伊乐藻,在池底留3~4米的通风沟,将伊乐藻覆盖面控制在40~50%,为河蟹的自由活动留有一定空间。同时对长出水面的伊乐藻用刀具及时做割梢处理,使草头没入水面30cm以下,防止遇到大的风浪,增加浮力,脱根死亡。同时,可以使用护草壮根颗粒全池泼洒1-2次,促进水草根部生长、茎株矮化、叶片粗壮,防止茎叶腐烂,破坏水质。对于早期水草破坏严重的蟹池,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需适当移载水葫芦、水花生、雍菜等。
4、加强投喂 
七月份河蟹饵料开始以植物性为主,动物性为辅,不但要合理的投饵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投饵原则,还要根据蟹的生长情况、残饵量、水环境、温度及气候的变化而改变,保证饵料的利用率,池中还须适量施肥,以繁殖天然饵料。如果河蟹池中青虾的密度大,还要增加人工饲料的投喂,人工饲料要选择营养全面、不变质、水中稳定性好的适口饲料。同时根据蟹池内螺蛳实际数量和池水透明度,在7—8月进行一次补放,以确保河蟹活体饵料充足。
5、加强防治病害
七月份应控制用药次数,尤其是刺激性强的消毒药(如强氯精等),重点通过微生物制剂及底质改良剂将池塘水质调控到最佳状态,使蟹池内有害细菌降低到最少,并辅以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温和性杀菌药进行细菌性疾病的预防。针对寄生虫病,可使用0.8ppm60%硫酸锌进行杀灭。同时,还需定期内服维生素C、维生素E、大蒜素等,一般5~7天为一个过程,以增强河蟹体质,提高其免疫抗病能力。
6、加强防逃逸、防敌害
七月份是台风雷阵雨的突发多发季节,防止河蟹的逃跑,应落实到平时日常管理之中,勤检查防逃设施,勤检查进排水口,勤堵实池埂漏洞,是防止河蟹逃逸的最有效方法。
敌害侵袭河蟹的主要是在脱壳时造成伤亡,常见的有龙虾、水老鼠、水蛇、蛙类等,一经发现要及时清除,确保河蟹健康生长。

牛、羊口蹄疫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


牛、羊在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市场需求量高而稳定,养殖效益客观。口蹄疫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牛、羊极易感染发病,危害相当之大,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牛、羊的养殖效益,因此必须要在牛、羊养殖过程当中,做好对口蹄疫的防治工作。口蹄疫是一种主要危害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例如牛、羊等都非常容易受到感染,一旦发病,牛、羊就会出现明显的健康问题,甚至会大量死亡,给养殖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研究、探讨如何做好牛、羊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牛、羊口蹄疫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

1、基本流行情况

口蹄疫主要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偶蹄动物,在人和其他动物中发生相对较少。该病的传染性非常强,所以只要有疫情出现,便极有可能集体发病,发病率最高达100%,成年家畜发病后的死亡率较低,约为1%~2%,但羔羊和犊牛发病后,死亡率却会显著升高,可达50%~70%,而且发病期间家畜肉、奶均不可用,因此其带来的经济损失非常大。该病可以通过间接和直接接触传播,蔓延速度非常之快,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春、秋两季的发病率相对稍高,因为此时的气温暖和适中,病毒与家畜的活动量增加,养殖生产工作变得频繁,增加了病毒感染及传播的概率。

2、诊断

病毒致病力的强、弱和动物易感性的高、低都会对病情症状产生影响。从典型的症状表现上来看,家畜在发生口蹄疫之后,其口腔黏膜、乳房以及蹄部等地方会出现明显的水疱;母体发生口蹄疫,新生的幼畜便可能出现急性心肌炎,严重者会直接死亡。牛、羊的口蹄疫潜伏期一般为2~8天,有的可达半个月或更长时间。羊在发生口蹄疫之后,主要症状是口腔黏膜、蹄部、乳房以及阴道小水疱,也可能为烂斑,如病情进一步加重,烂斑会扩大,并出现溃疡,患病羊心肌松软,心包膜多数会存在散在的出血点,前胃以及大、小肠黏膜均能够观察到血性炎症。牛在口蹄疫的发病初期,食欲会明显减退,精神不佳日渐萎靡,体温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伴结膜潮红。发病后期水疱出现,水疱发生破裂后,会带来弥漫性损害,同时病牛心跳会明显加快、心律不齐、肌肉发抖,反刍停止直至食欲完全废绝,其他症状同羊基本相似。基于以上症状表现,便可对牛、羊口蹄疫做出初步诊断,如需进一步明确,就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3、预防

对于牛、羊口蹄疫,应当尽全力做好病情预防工作,防止口蹄疫发生。首先,要加强对牛、羊的护理及饲养管理,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和抵抗力;其次,要按要求进行疫苗接种,这是防止牛、羊口蹄疫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如高免血清、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以及康复血清等,均可起到预防口蹄疫的作用效果;最后,要做好牛、羊生活环境的管理工作,定时通风、清理粪便,控制好养殖密度,用1%~2%氢氧化钠或0.5%过氧乙酸溶液对圈舍及其他相关器物定期消毒,消毒过程要严格、细致、无死角。

4、治疗

发现患病牛、羊后,要立即隔离,并第一时间上报相关单位。同时,对患病牛、羊要加强饲养与护理,给予优质柔软的饲料,对其病情变化做好观察和记录。口腔部位出现水疱和糜烂面的,用0.1%高锰酸钾或是清水混合食醋进行口腔冲洗,然后再将1%~2%明矾或碘酊甘油涂抹在糜烂面上,或是直接用冰硼散撒布。对于蹄部出现病情症状的牛、羊,应该选择3%的克辽林洗涤,并涂抹松馏油后再通过绷带包扎,也可将煅石膏与锅底灰各半,研成粉末,加少量食盐粉涂在蹄部的患部。乳房部位出现病情症状的,用2%~3%硼酸水或者肥皂水清洗患畜乳房,再涂青霉素软膏,同时还要注意定时将母牛、母羊的奶排净,预防乳房炎发生。如果阴道部位也出现了病情症状,同样应当先冲洗,然后再涂以刺激性较小的药膏。

对于病死的牛、羊要谨慎处理,严格做好填埋与消毒工作。不能因为患病牛、羊已经病死而放松警惕,更不能将尸体随便填埋。病死牛、羊及其污染物要及时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公害化处理,并对圈舍全面消毒。

口蹄疫对牛、羊健康的危害非常大,会给牛、羊的养殖生产带来严重经济效益损失,为此要重视该病的防治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切实保障牛、羊健康与养殖效益。

简介
家畜中牛、羊、猪都敏感,其中牛最易感,人也可患病。口蹄疫是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易感动物的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粘膜都可以是感染门户。动物产品如肉、奶、毛皮可带毒;病畜和带毒牛、猪的分泌物、排泄物、内脏,甚至呼出的气体都带毒,故运输车船、工具、水源、牧场、饲料、人员和非敏感动物都是重要的传染媒介。不同年龄的动物易感程度有差别,以年幼动物发病最严重,死亡率高。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两季易流行。另外,易感畜群的口蹄疫有周期性暴发流行的趋向。
症状和病变
病初发烧41℃,口流涎,1-2天后,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粘膜上发生蚕豆至核桃大的水泡。很快,水泡破裂,形成边缘整齐的红色糜烂面,如继发细菌感染,即发生溃疡。在口腔发生水泡的同时,趾间和蹄冠皮肤红、肿,进而色苍白,形成水泡,水泡破溃后留下红色糜烂面,以后结痂。如有细菌感染,则发生化脓,蹄不能着地,甚至蹄壳脱落。乳头也常发生水泡,进而出现烂斑,有继发感染时,引起乳房炎,泌乳停止。犊牛因吮乳,体表症状不显,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麻痹,病死率很高。心肌质地松软,心肌变性、坏死,呈现淡黄色斑纹,或见不规则斑点,心内外膜出血,俗称虎斑心。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症状和病变可诊断。确诊应报告和请有关单位化验、处理。
预防
严禁自有病的国家和地区购入种畜及畜产品、饲料等。严格执行牲畜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引进种畜应严格检疫、隔离观察。疫点及其周围受威胁区的动物,应用A、O单苗或联苗紧急免疫注射。牛、羊口蹄疫病程只1-2周,随后自愈,故应加强护理,喂麦麸、稀粥等食物,保暖、铺软垫料,多饮水,多吃水果。

治疗
处方1
0.1%高锰酸钾溶液500ml碘甘油100ml用法:口腔患部冲洗后,涂碘甘油。
处方2
3%来苏儿溶液500ml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100ml或100g用法:来苏儿脚浴后,擦干,涂布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
处方3
若刚起水泡,水泡没有破裂,只需用天行健动物药业的天健牛毒清注射一次,水泡即可干瘪消失。若口鼻、蹄子周围的水泡已破溃,流血,甚至蹄壳已脱落,需用天健牛毒清注射两次,同时防止心肌炎的继发。水泡破溃处可结痂。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
发生口蹄疫的重疫区:
1.尽早注射(天健牛毒清),越早越好,病毒控制在潜伏期,提高牛群免疫力.
2.已感染牛群(天健牛毒清)注射两天,4-5天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可解除隔离。
3.对感染后恢复的弱仔群体,每天加强消毒,五天后注射(天健牛毒清)再加强一针,防止再次感染
处方4
贯众散贯众20g山豆根20g甘草15g桔梗20g赤芍10g生地10g花粉10g大黄15g荆芥10g连翘15g用法:共为末,加蜂蜜150g,绿豆粉30g,开水冲服。
处方5
青黛3g雄黄6g冰片9g枯矾9g硼砂15g用法:共研细末,吹入口内,每日两次。
处方6
预防口蹄疫双价疫苗1-2ml用法:皮下或肌肉注射。牛1-2岁用1ml,2岁以上用2ml,羊4-12月龄用0.5ml,1岁以上用1ml。免疫期4-6个月。

怎样预防鸡瘟?5种常见的鸡病预防方法


疫苗注射:及时给鸡注射相应疫苗。保持鸡舍卫生:定期对鸡舍进行清扫消毒。投喂抗瘟饲料:在饲养过程中,不定期给鸡投喂姜、蒜等有消毒杀菌作用的食物,增加鸡群的抵抗力。日常管理:对鸡饲料、饮用水及鸡舍环境等做好日常消毒管理,夏天温度较高时降低鸡群密度,还可在鸡舍内放适量艾叶,有杀菌除鸡舍味道的作用。

如何预防鸡瘟

1、疫苗注射

及时给鸡猪舍鸡瘟疫苗,目前用的较多的有鸡新城疫Ⅰ、鸡新城疫Ⅱ系和鸡瘟Ⅰ-VI。鸡新城疫Ⅰ的免疫持续时间较长,但只适合3月龄左右的小鸡,一般是用注射方式进行;鸡新城疫Ⅱ系对鸡龄没有要求,可以与水混合后投喂给鸡。

2、保持鸡舍卫生

鸡瘟多发生在鸡舍不干净时,若鸡舍粪便清理不及时,空气不流通,天气较热或温度变化较大时,鸡的免疫力会很低,时间一长便容易诱发鸡瘟,因此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定期清理鸡舍,保持鸡舍卫生干燥。

3、投喂抗瘟饲料

在饲养个过程中,可以在鸡的饲料中添加一些蒜、姜末等一起投喂,也可将白醋和米糠混合沉淀一晚后与饲料拌匀投喂,平时可以不定期投喂一次以增加鸡群的抵抗力,若有鸡患病,可以持续投喂5天左右。

4、日常管理

鸡瘟多在夏天高温时发生,为降低鸡瘟的发病率,夏天时要降低鸡群的养殖密度;做好其他动物闯入的工作,减少外界传染;在鸡舍内放置艾叶,既能杀菌,还可以消除鸡舍的味道。

常见鸡病预防

1、大肠杆菌

鸡感染大肠杆菌病后会出现心包炎、肝周炎等脏器炎症。可通过减少小鸡饲养密度,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确保饮水、饲料干净等进行预防。

2、传染性支气管炎

病鸡会出现咳嗽、气管啰音、张口呼吸、打喷嚏等症状。对3-5日龄的雏鸡用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滴鼻或加倍剂量饮水预防,在1-2月龄时,再次用疫苗进行加倍免疫;同时定期做好清扫消毒工作。

3、禽霍乱

病鸡表现为鸡冠发绀、突然死亡、关节炎、肉髯水肿等。饲养过程中做好饲养管理和清洁消毒工作,39日龄雏鸡可鸡肉注射禽霍乱灭火疫苗进行免疫。

4、传染性法氏囊炎

病鸡表现为头下垂、精神状态差、羽毛蓬松、眼睑紧闭,采食量下降、下痢严重,排白色或水样的稀粪,最后因脱水死亡。加强鸡舍清洁消毒工作,雏鸡10-14日龄时用传染性法氏囊炎弱毒疫苗或中等毒力疫苗进行饮水免疫,25-32日龄再进行二次免疫。

5、鸡白痢

病鸡表现为不进食、精神状态差、脱水、排白色粘稠或水样稀便,糊肛,因为肛门堵塞,排便时会因疼痛而尖叫。加强饲养管理及日常消毒工作,确保育雏温度适宜,在育雏前5天给鸡投喂抗生素类开口药。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24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