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咳嗽的原因和处理办法

狗狗咳嗽的原因

1.普通短暂的咳嗽

当狗狗兴奋、刚睡醒、受惊等原因都可能会致使它们咳嗽,这种咳嗽通常短促,会有其他症状,一般不需要太过担心。此外当狗狗从温室突然寒冷的室外,也可能会有短暂的咳嗽。

2.感冒

感冒也是导致狗狗咳嗽的一个常见问题,尽早处理一般不会有多大问题。

3.呼吸系统问题

比如支气管炎、咽炎、喉炎和扁桃体炎等等呼吸疾病都可能致使狗狗们咳嗽,这些疾病长期下来都可能会对狗狗的健康有威胁,最好先向医生进行咨询再进行处理,千万不可以轻率处理。

4.幼犬当心是传染病所致

对于幼犬来说任何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是对于未注射齐疫苗的幼犬来说,更是要留意。除了咳嗽之外还要注意是否有其他不良反应,因为传染病的初期症状和普通感冒非常相似。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先排除是传染病引起的。

狗狗咳嗽的处理

1.多观察狗狗的状况

当狗狗出现咳嗽,主人先不需要太过紧张,先分析咳嗽的原因,再对症下药。通常狗狗咳嗽没有带其他症状,那就只是因为灰尘或冷空气等刺激所引起,不需要治疗,休息一下即可。

2.慢性支气管炎

狗狗长期咳嗽的原因通常为慢性支气管炎,主人可以以一瓶急支糖浆融入一片可待因,均匀后给狗狗服用;另外也可用那霉素或庆大霉素进行治疗,不过这些治疗都是在医院进行。

3.咳嗽且有其它不良状况

如果狗狗除了咳嗽之外还有其它的不良反应,而且咳嗽持续的时间已经比较长了,那么最好尽早送狗狗去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是传染病则要根据主人的医院看是否帮狗狗救治。

相关阅读

近期河蟹拉脚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自二壳以来,许多河蟹养殖区(溧水、金坛、溧阳等地)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河蟹拉脚现象,通过大量走访,笔者发现今年的拉脚现象比去年严重得多,且爆发晚持续时间长(去年集中在1-2壳之间,今年从2壳一直持续到现在)。
许多养殖户起先不注意,等到二壳后拉水草时才发现草中大量拉脚蟹,拉脚蟹体质差、不吃食、残肢很难再生,大部分无法坚持到下次蜕壳,更不用说度过高温了。因此在高温季节来临前,一定要做好防控工作。
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归纳出以下四点河蟹拉脚的原因:
1、苗种:许多人把拉脚现象简单归结为营养和环境因素,而忽略了苗种自身的问题。有些养殖户认为:第一壳蜕得很好,没有伤亡,肯定跟苗种无关。然而笔者发现在第二壳出现拉脚的螃蟹中,很多蟹的规格大小明显比正常二壳的螃蟹小得多,其实这些拉脚蟹都是正在蜕第一壳,由于苗种质量差导致其蜕壳极其缓慢(懒蟹),形成大量拉脚现象。
2、营养:河蟹每次蜕壳前都要先进行营养储备,很多养殖户认为前期吃小鱼因此只要补钙就行了,而忽略了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的加强,造成蜕壳无力。同时二壳以后许多人都还是两天喂一次,河蟹营养积累不够,导致拉脚频繁。
3、缺氧:今年拉脚现象严重的塘口,大部分呈现两种状态,一是水草长势旺盛,清澈见底;二是水体浑浊、透明度极低。这两种水质的共性就是藻类较少、晚上溶氧低。水草虽旺但前期水位浅,白天溶氧溢出,晚上耗氧剧烈,形成“氧债”,螃蟹在草中蜕壳,水草过密,一旦缺氧,蜕壳无力,形成拉脚现象。
4、应激:今年4、5月份阴雨天居多,天晴后温度一下子回升,加上水位浅,导致早晚、昼夜温差较大,河蟹应激反应重。同时水质过清、水草过密的塘口PH波多较大,易引起刺激而出现拉脚现象。
针对拉脚现象提出的几点建议:
1、饵料要天天喂,定期添加金维安+离子钙拌料,保证蜕壳期所需营养。
2、拉水草避开蜕壳期,在蜕壳前水草要及时疏通。
3、草旺水清的塘口拉完草后用藻乐肥+膏肥专家肥水,防止水体缺氧。
4、适时提高水位,及时肥水,缓解温差、PH变化过大。
老塘口要经常改底,缓解底部缺氧和毒素产生,使用卫底(2亩/袋)定期干撒。

河蟹吃料差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进入小满后,许多养殖户都反应最近河蟹吃料非常差,不管是投喂小鱼还是商品饲料、粗饲料,河蟹不怎么吃,草上、周围浅滩处及料台上大量剩饵,造成浪费、败坏水质。
其实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跟水质、天气及河蟹本身的代谢能力有关,河蟹属杂食性,光靠吃池底的腐殖质、螺蛳、水草等动植物就能存活一段时间,因此偶尔不上来吃料不必担心,但若长时间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引起重视。
笔者通过调查走访,总结出以下几点常见原因:
1、螺蛳过多。清明时节螺蛳投得过多(600斤/亩以上),一方面导致水质难肥透明度极高,光照过强,河蟹天生惰性、惧强光,长时间伏于水底,活动量少,觅食行为减少;另一方面螺蛳前期繁殖导致中期底部大量螺蛳(特别是幼体,皮脆肉嫩,蟹喜食),相比于传统精粗饲料河蟹更爱吃螺蛳,出现不吃料的情况。
2、水温低。今年前期气温较低,持续时间长,河蟹新陈代谢能力差,蜕壳较同期稍晚,并且长时间在低温水体环境中,活动量大大减少,导致食欲不佳,吃食减少。
3、青苔过多。水草上及四周浅滩处大量青苔,导致饵料投下去后河蟹摄食不到,活动范围受限,体质差及规格小的河蟹进了青苔丛往往就出不来了。
4、水草过密。许多养殖户水草种植量过大、过密,导致饵料投不下去,大多投在上层水草上,河蟹有抱食习惯,需要遮蔽物,投喂于水体表层(上层水草)的饵料吃不到。
5、应激反应重。近期天气十分不稳定,冷热交替,加上前期水位浅,温差、PH波动大,导致河蟹应激反应重,将水搅浑,处于应激状态下的河蟹很少摄食。
6、水体及生理性缺氧。今年由于低温光照弱,水草活力不强,水质浑浊严重,缺氧现象较多。水中杂质、丝状藻等附着于河蟹腮部影响呼吸,同时大量残饵导致亚硝酸盐偏高,生理性缺氧。
7、肝脏病变。由于部分苗种质量差,温度低药残重及缺氧、营养不足等原因,导致二壳后部分河蟹肝脏开始病变,出现花肝、白肝,导致蜕壳不遂、拉脚现象频繁。肝脏出现病变的河蟹摄食量骤减,长期伏于水草下及底部不动,时间一长,必然伤亡。
针对吃食差的几点建议:
1、螺蛳分两次放,清明一次、芒种一次,每次投放量控制在300-400斤/亩左右。
2、保持水体肥度,缓解温差,维持溶氧。
3、草多草密要及时拉,疏通草路,但坂田及周围浅滩处要保持合理的水草量,方便摄食。
4、定期使用卫底,处理底部残饵,使用FS活力菌保持水质清爽不浑浊。
5、每个月使用金维安+肝舒康拌料内服2-3个疗程,每个疗程5天,修复肝脏,提高食欲。

引起黄鳝尾巴发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近日,连云港市一读者致电《渔技110》反映,他在4个水泥池中混养黄鳝和泥鳅,8月20日左右放的苗,每个池子约100个平方,放了30多公斤的泥鳅和150多公斤的黄鳝进行养殖。不久后黄鳝和泥鳅摄食减少,部分黄鳝还表现出尾巴发红、溃烂的症状。这是怎么回事?现在应该怎么治疗?

黄鳝体表发红,可能是细菌或者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若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出血病,病鳝一般表现为体表、鳃、尾部及肠道等出现病灶,发病后往往拒食、消瘦、红肿、腐烂等,体表无黏液,一抓就着。治疗时每立方米使用1克漂白粉或红霉素3万国际单位全池泼洒,也可在饲料中添加磺胺胍或呋喃西林进行治疗;若是寄生感染引起的体表发红,病鳝多消瘦,体表灰暗,甚至有瞎眼的情况出现,治疗时可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5克,连用2~3天,或泼洒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0.8毫克进行杀虫。

此外,饲养管理不当也可引起黄鳝昏迷、萎缩等症状,应注意池塘的换水以及加强饲料的投喂管理。

在新建的水泥池中养黄鳝,需对水泥池进行脱碱处理,换水12小时后测试pH值,要求在6~8之间,否则需加水继续浸泡。脱碱和铺草完成后,全池按30~50克/立方米泼洒生石灰或1克强氯精进行消毒,第二天按2毫升/立方米使用黄鳝水虫清进行杀虫处理。鳝池消毒杀虫处理后,全池更换新水后即可放苗,鳝苗投放前每立方米水用转安康5克、黄鳝益碘2毫升浸泡半小时。平均每平方米鳝池投苗1~3公斤。投苗后每立方米水使用黄鳝杀毒先锋2毫升对水进行泼洒。该读者投放的黄鳝苗、泥鳅苗密度过大。(周密)


后期河蟹纤毛虫多的原因和处理方案



近年来,随着养殖密度和规模不断变大,河蟹后期纤毛虫病变得很普遍,特别是水环境差如水浓、底脏、水草少的池塘。长纤毛虫的河蟹影响销售价格,严重的甚至可能造成死亡。本文介绍养殖后期纤毛虫病问题的发生条件及预防措施,为养殖朋友后期管理提供帮助。
一、什么是纤毛虫
纤毛虫是水体中一类原生动物,它以纤毛为运动器官,能够在水体中自由活动,喜欢水浓、底脏等有机质多的环境中生活繁殖,容易寄生在与水体直接接触的虾蟹体表、鳃、附肢等部位,河蟹池塘常见固着类纤毛虫有: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
二、易暴发纤毛虫的条件
1、水浓
池塘水体以蓝藻、绿藻等小型藻类为主的,在10倍目镜下镜检:一个视野藻类生物量达到20个以上的池塘纤毛虫非常容易滋生。
2、底脏
随着投喂量增加,加上后期育肥可能使用冰鲜鱼导致养殖后期塘底污染重,大量残饵粪便、死亡水草等污染物堆积、蓄积,造成池塘代谢障碍,塘底有机化严重,为纤毛虫虫卵繁殖营造条件。
3、放养密度高、混养品种多
一些河蟹放养密度超过2500只/亩的池塘,同时又混养青虾、杂鱼等品种的情况下,水中生物量易超出池塘承载能力,后期池塘水体生物量大,环境恶化,也容易造成河蟹体质弱后寄生纤毛虫。
4、水草少
一般水草面积小于50%的池塘,不良藻类易形成优势种群导致水浓,这样的池塘纤毛虫出现的概率也较高。
5、投喂不合理
一些养殖朋友后期投喂存在盲目性,把握不准很容易导致投喂过量,大量残饵也易造成池塘污染加重后出现纤毛虫。
三、纤毛虫的危害
轻微的纤毛虫对河蟹、青虾活力及生理机能影响不大,但是出售时会影响河蟹品质造成价格低,甚至无法出售;严重的会影响河蟹、青虾的活力及摄食,寄生在鳃部会影响呼吸甚至趴底死亡。
四、防控措施
纤毛虫属于环境寄生虫,它的产生和出现跟池塘环境密切相关,单纯通过药物杀纤毛虫只能治标不治本,此外杀虫药物一般具有刺激性,用量轻了没效果,用量重了破坏水质,且对河蟹易造成危害,可能得不偿失。因此只有通过改善底质、调节水质,增强水体代谢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纤毛虫问题。
定期10-15天使用“新威灭”(7亩/瓶)调水爽水,降解池塘中有机质,抑制水体中纤毛虫滋生;使用防虫底改剂“底虫净”(2-3亩/包)降解池底污染物,同时抑制底部纤毛虫虫卵滋生,10天一次,连用2-3次;最后合理把握投喂量,设置食台观察吃料,以第二天投喂时吃完为宜,此外搭配保健,增强河蟹体质以减少寄生纤毛虫。

养殖过程中甲鱼爬坡的主要原因和处理方法



说到甲鱼爬坡,很多搞甲鱼养殖的朋友肯定很熟悉,见得多,但由于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而无奈。甲鱼外表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就是个别甲于爬在坡上,反应迟缓,不惊不吓,不下塘,时而久之就衰竭死亡。也不会呈暴发性,数量也不会很多,偶尔几次,偶尔几次,尽管这样,一年下来,死亡的数量也不少,对收成有很大的影响。
其实甲鱼爬坡确切来说不是一种病,而是甲鱼的一种行动特征,称为“爬坡症”。而导致甲鱼爬坡症出现是有什么原因呢?有没有什么办法预防和治疗的?
爬坡症发主要因素:
1、入冬时池塘水体消毒措施没有做好;
2、池底存在的毒素较多,药物残留较多;
3、甲鱼在季节交替时,由于气温变化明显,引起应激反应堆积;
4、甲鱼肝脏、呼吸道受药物刺激原因引起负荷大,抗病力低下。
预防主要措施:
1、不经常使用重金属类药物消毒剂,氯制剂消毒剂量不超标
2、甲鱼冬眠前期和出泥期消毒尽可能使用药性柔和,环保性的药物
3、甲鱼养殖周期内,定期进行保肝利胆工作,并使用相对科学、微生态的药物。
治疗方案:用“硫醚杀星”全池泼洒,内服“红宝一号”

【高峰投料秘笈】罗非鱼吃料变差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一、鱼吃料变差原因

1.1、高投喂导致池塘COD(化学耗氧)增加;
1.2、藻类过多导致池塘BOD(生物耗氧)增加;
(上图藻类过度生长,已导致严重水华)

1.3、或藻相差导致池塘产氧能力下降,塘底恶化,亚盐、硫化氢等飙升加剧鱼体生理缺氧。
(上图水质检测:亚硝酸盐已超标)

二、为啥要确保足投喂?

2.1、今年冷冬可能性非常大;
2.2、年底出鱼高峰,到时鱼价或再次下跌;
2.3、提前疏一批罗非鱼,让配套鱼(大头等)有更加充足的生长空间和饵料,确保池塘效益;
2.4、当前水温29.5度(23号廉江禄哥池塘监测数据),最适罗非生长;

三、处理方案

3.1、晴天中午开机,晚上12点开机到天亮,防止夜间氧债形成和积累;
(上图为廉江河唇杨桃沟勇哥的池塘,坚持晴天中午打氧的,水质肥活嫩爽)

3.2、“海联科3202+3108”或底倍康改底;

3.3、肝肠利健内服,提高饲料转化率,减轻鱼粪带来的水质污染;
3.4、选择高端膨化料海大罗大优,料比低,长速快,浪费少,污染小。

(上图为廉江石颈叶老板鱼塘投喂罗大优的罗非)


高温桑拿天河蟹池塘蓝藻的形成原因和处理方法



蓝藻的防控一直广大养殖重点关注的问题,每年到了高温季节蓝藻都会“如期而至”。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水质恶化、水草腐烂情况严重,蓝藻的爆发时间也越来越早,今年苏南地区许多塘口早在5月份池塘就满是蓝藻。其实高温季节大部分池塘都会起蓝藻,但有的塘口爆发而有的塘口虽然有但不多,维持了很好的透明度,这就要看能否在蓝藻呈爆发之势前防控好。
什么样的池塘易发蓝藻?
1、水草种植过密,过多的塘口
水草过密、过多,势必会导致其缺氧进而枯萎腐烂,尤其是伊乐藻,本身在中后期温度高了以后就不怎么长,更易腐烂坏水,水草大面积腐烂一方面为蓝藻滋生提供了营养的“温床”,同时缺少水草的净化作用水体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爆发。
2、经常过量施肥(有机肥、化肥)的老塘口
很多养殖户认为前期要多施肥,水才能肥得起来,其实这是片面的,影响前期肥水的原因很多(光照、温度、藻类数量、营养、浮游动物等),并不是只要多下肥就行,笔者观察到前期有机肥和化肥下得过重的塘口二壳以后蓝藻基本就起来了,特别是有机肥下得重的塘口很容易起微囊藻。
3、“死水”塘口
简单说来就那些不怎么换水,水体流动性差,四周有较多遮挡物(树林、建筑物等)影响风力作用的塘口。这些塘口由于上下层水体对流较少,又没有新鲜外源水引入,导致水草、藻类易老化,水质变浓,而蓝藻就喜欢在这种静态水体中生存。
四周被树木遮挡,风力作用弱影响水体对流
4、常年不清塘的老塘口
养殖了多年而从不清塘的塘口中后期爆发蓝藻已经成为常态,由于不清塘,底部蓄积的有机污染物越来越多,温度一高,必然富营养化,一旦打外河水,蓝藻引入,必然大量爆发。
5、过量投饵的塘口。
有些塘口盲目投饵,认为投得多就一定长得快,其实是片面的。要根据温度、天气、河蟹蜕壳情况、食欲及饵料配比等多方面综合因素考虑(详情可见24节气养蟹法或咨询当地技术人员),投得多而吃不掉是没用的,反而坏水,导致蓝藻爆发。尤其是高温季节,建议减少冰鱼等动物性饵料的投喂,前期投喂冰鱼也要看水质情况,水色发浓、发暗、水草长势不好、缺氧、氨氮亚盐高等情况下也不建议过多投喂。
高温期冰鱼投喂要控制
残饵过多易爆发蓝藻
如何防控蓝藻爆发
1、保持水体流动性,定期换水、开动增氧机,促进上下层水对流。
2、前期肥水工作要到位,构建以有益绿藻、硅藻等为主的藻相结构,形成种群优势,争夺蓝藻生存和营养空间,中后期加强水草管理,减少草烂,能有效控制蓝藻爆发。建议前期使用藻肽(2亩/瓶)+藻乐肥(4亩/袋),促进有益藻类繁殖。
3、合理控制水草密度,做好中后期水草管理(疏通草路、打草头)防止水草缺氧枯萎。若要施肥长草,建议使用众草乐等颗粒性肥料,少泼化肥(水草吸收无机营养盐主要是通过根而不是叶)。
4、前期肥水尽量用生物性肥料(益生菌发酵),少用有机肥、化肥。新塘口适量添加些有机肥,但不可过多。
5、套养些鲢鱼,帮助控制蓝藻等有害藻类滋生,但不要过多,以免导致藻相不平衡和加剧生物性耗氧。
6、中后期发现伊乐藻开始衰败时,要及时捞除上浮的伊乐藻(根部发红、发黑的水草基本上都要烂),水草大量腐烂的情况下一定要换水同时移栽部分水花生,使用FS活力菌+底立安稳定水色。
7、在饵料中可添加CB活力素、乳酸菌等益生菌,促进饲料转化,减少水中氮、磷的排泄。
8、中后期建议每隔10天左右使用一次靓水(4亩/袋)+整底(2亩/袋),严格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9、少量蓝藻滋生的情况下(一般下风口和四周浅滩处较多)可先用药物局部处理,然后定期泼洒靓水进行防控。
使用微生物来防控蓝藻是目前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调节池塘氮、磷比,与蓝藻争夺营养源、控制富营养化来达到抑制蓝藻的目的,因此建议广大养殖户在高温季节定期使用(每月2-3次)FS活力菌或者靓水,安全有效地防控蓝藻爆发。
慎杀蓝藻!
蓝藻大量爆发时,建议不要使用药物大规模杀灭,首先蓝藻死亡后会产生大量藻毒素(蓝藻未死亡时藻毒素存于蓝藻细胞内,很少分泌到水中,一旦死亡后细胞壁破裂,导致毒素溢出),直接影响虾蟹蜕壳生长,再则会产生硫化氢等其他毒素,导致慢性中毒,同时为一些致病菌提供滋生的条件,增加细菌性疾病暴发风险。蓝藻大量死亡后造成的大面积缺氧也是制约池塘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蓝藻问题永远是“防”重于“治”

南美白对虾白便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不管是什么生物,它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减少生病率,想要减少生病就要做好预防准备,已生病就要想办法去治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南美白对虾白便病。

南美白对虾白便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可能引发白便的原因

1、虾苗幼体肝胰脏的健康程度,肝胰脏的结构和功能是否健全;

2、苗场标苗期间是否用过伤害肝胰脏的产品,比如过量的抗生素;

3、养殖期间水质底质、天气是否恶化,尤其是弧菌是否超标;

4、养殖期间对虾是否吃到乃至长期吃到伤肝的食物。如:副溶血性弧菌、腐败霉变的饲料、死藻或其它含化工成分的伤肝食物。

南美白对虾白便的防治办法

1、预防。

①保持水质清新,及时杀灭藻类,以提高水体稳定性,不要等蓝藻成为优势种群后再处理。

②投喂优质饲料,不要投喂劣质、发霉变质的饲料,避免对虾摄食残饵和变质饲料患肠炎。

③平时多观察,检查料台时仔细观察虾粪情况,定期使用解毒抗应激的生物制剂,如活菌王、利生素、解毒应激灵等。

2、治疗。

①轻度白便肠炎。虾粪细长或拖便,或只出现极少量白便。在吃料比较正常时,可内服空肠白便灵10克/千克饲料,每天两餐,连喂3~5天即可有效控制白便。

②中重度白便肠炎。虾吃料很慢,白便很多甚至全塘遍布,有些伴随偷死。可全池泼洒虾一泼灵170~250毫升/亩米,同时内服空肠白便灵10克/千克饲料,连喂5天;或早上用光合细菌5~7.5千克/亩米、3~5天/次,晚上用过氧化钙2~2.5千克/亩米、2~3天/次,同时每千克饲料添加三黄散10~16克+氧氟沙星1克+小苏打20克,每天两餐,连用3天即可见效,喂至第五天白便现象基本消失。

白斑综合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病原: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或称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

症状:不摄食,空胃;游泳无力,反应迟钝;甲壳内表面有白色或淡黄色斑点,头胸甲尤其明显,有的呈花斑状,甲壳易剥离;体色呈红色。

防治:

对虾病毒病尚无有效的防治药物,海水虾放入淡水中养殖也同样有可能发生病毒病。主要是加强健康管理,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和进行综合预防。

(1)彻底清污消除:清污后每亩用生石灰120-150公斤或漂白粉25公斤进行消毒;

(2)放养无特定病原感染的高健康虾苗并控制放养密度;

(3)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毒的水源,传染性流行病发生时,养殖池不应大量交换水;

(4)如发现虾池带病毒但尚未发病,应采取增氧措施,保证溶氧不底于5mg/l;在饲料中添加0.1%-0.2%稳定性好的维生素C及免疫增强药物;全池泼洒强克101药物,对消除红体症状效果较好;

(5)保持虾池环境因素稳定,池内藻相稳定,减少惊扰;

(6)使用药饲,防止出现细菌、寄生虫等并发疾病。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准备工作

1、育苗池及工具的消毒:首先将工具及育苗池用清水浸泡并洗刷干净,然后用50-100ppm的漂白粉或20-30ppm的高锰酸钾浸泡洗刷,彻底消毒。

2、育苗用水的处理:淡化育苗用水虽不像前期育苗那样要求严格,但也有其一定的要求,水质的好坏影响淡化成活率的高低及苗种质量,因而也应注意选择和处理。主要是:水质要清新无污染,透明度在40cm以上,pH值7.8-8.5、溶解氧6mg/L以上、氨氮0.1mg/L以下。放置时间较长的水质,还应进行适当消毒,以杀灭病原体;水入池时用120目以上的尼龙网袋过滤,在进苗的前天或当天上午,淡水入淡化池,水深0.6-0.8m,然后用粗盐、氯化钾、硫酸镁、氯化镁、氯化钙等或海水精把水调到与进仔虾池相似的盐度,并按3-5g/m2浓度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微量增氧,力求使淡化池水质与原育苗池水持一致。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待投入的盐充分溶解后才能进苗。

南美白对虾是海虾,对水的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长期生长在水里的东西,水一定要做好消毒。除了水的质量还有虾苗、饲养饲料都很重量。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仔猪死亡原因及解决办法


由于品种、饲料营养、疾病状况、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等不同,场与场之间乃至同一场的不同时间仔猪死亡率从230%,差异极大。

1、母猪分娩过程中的仔猪死亡:

一般分娩出的新鲜死猪都是在分娩过程中死亡的,临产前母猪贫血、便秘和rǔ房水肿等造成母猪分娩无力,发生产程过长综合症,至使母猪难产,仔猪因缺氧死亡。提起仔猪后腿左右摇晃,以清除肺内粘液,用吹气或人工呼吸可救活一部分仔猪。

2、哺rǔ仔猪死亡原因及解决办法

(1)出生仔猪体重太小。以杜长大仔猪为例:正常出生体重应有1.21.8公斤,低于1公斤不易成活。

(2)被母猪压死、踩死、夹死。有资料证明,这类死亡可占初生仔猪死亡原因的3050%,分娩室采用条状隔板,设置防压设备和仔猪活动休息区并注意保温,死亡率可大为减少。

(3)因寒冷潮湿造成仔猪冻僵、冻死。初产仔猪最佳温度为30℃--32℃,过分低的温度会造成仔猪行为呆滞、行动迟缓,易被母猪压死。

(4)仔猪黄、白痢或其他疾病致死。因疾病引起仔猪死亡的比例约占1020%。大肠杆菌病引起死亡的仔猪可占仔猪因疾病死亡原因的80%以上。引起仔猪黄、白痢的原因有几十种,给临产前一个月左右的母猪注射多价大肠杆菌灭活苗等疫苗,结合严格彻底有效的隔离消毒卫生工作和饲养管理工作,能有效的防止仔猪发生传染病。

(5)因母猪无rǔ或缺rǔ造成仔猪饥饿死亡。母猪营养不良、rǔ房水肿、rǔ房炎、子宫炎、内分泌失调等都可引起母猪无rǔ或少rǔ。可采用寄养、早期人工rǔ喂养、早期诱食等措施防治由此造成的仔猪死亡,但调整分娩前母猪的内分泌更为重要。

(6)母猪贫血:母猪贫血更易造成仔猪贫血,使仔猪免疫力、抗病力下降,易得各种传染性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7)初生仔猪免疫不全。母猪胎盘有六层上皮细胞,母猪无法将抗体经由胎盘传给仔猪,故初生仔猪处于免疫不全的状态,仔猪若吃不到初rǔ或吃到的初rǔ量不够,仔猪极易得各种疾病而死亡。所以促使仔猪尽早吸食初rǔ在仔猪的饲养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8)诱食时间措施不当。诱食过迟使仔猪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同时也抑制了肠道的生长发育和胃酸、消化酶的分泌,造成仔猪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断奶应激严重。

(9)母猪咬死仔猪现象严重。因饲料、饮水、畜舍、仔猪身上有异味使母猪易咬死仔猪。故带猪消毒应选择无味、无刺激性、无毒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消除分泌室各种异味显得尤为重要。

(10)其他原因造成的仔猪死亡。由于仔猪脐带出血、环境设备设置不良等造成仔猪死亡。

3、断奶仔猪的死亡原因:

(1)断奶仔猪的死亡原因。断奶是仔猪的生死关。仔猪断奶时离开了母猪的呵护,日粮从rǔ汁转为固体饲料,更因温度太低,造成仔猪应激严重,诱发各种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猪场发生大批断奶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支原体、细菌、寄生虫引起的混合感染,造成猪呼吸道疾病,严重的引起仔猪断奶衰竭综合症而大批死亡。

(2)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简称PMWS):

主要表现的症状为: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先天性震颤、皮炎肾病综合征(类似于猪瘟)、增生性坏死性肺炎,仔猪表现衰弱、消瘦、苍白、黄疸、生长不良、体表淋巴结肿胀、呼吸困难、腹泻、仔猪舍内僵猪的比例升高。发病日龄为4-16周龄(最常见于6~9周龄),潜伏期为2周,发病率为20-50%,死亡率急性的可达30%以上。症状特点:不同阶段的猪症状及严重程度不同,不同场的发病情况及解剖症状不同,同一群猪的发病情况及解剖症状也不同。

(3)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PRDC):病原有蓝耳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病病毒、包涵体鼻炎病毒、猪巨大细胞病毒、猪瘟病病毒(引起肺部病变)、呼吸型冠状病病毒、猪流感病病毒、衣原体、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猪链球菌、化脓杆状杆菌、克雷伯氏杆菌、巴氏杆菌(猪肺疫)、支原体(霉形体肺炎),形成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PRDC)。结合猪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病、霉菌毒素可加重损失。以上病原体引起混合感染,再结合非传染性因素,形成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简称PMWS)。

(4)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PRDC)病原体之间的关系:

A.几乎所有的猪场都感染了与PRDC有关的病原体。

B.很难在猪群中清除所有这些病原体。

C.单一感染的病原体危害较小。

D.猪群在应激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力下降,病原互相作用也可引起免疫抑制,造成多病原混合感染而发展成为严重疾病。

(5)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PRDC)病原体对呼吸道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A、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破坏鼻腔纤毛系统,损伤上呼吸道,破坏猪的呼吸道第一道屏障。

B、猪肺炎霉形体麻痹和破坏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

C、猪流感病毒破坏黏膜纤毛系统,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

猪肺炎霉形体和猪流感病毒都破坏了猪的呼吸道第二道屏障。

D、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病毒破坏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破坏了猪的呼吸道第三道屏障。

E、伪狂犬病可造成猪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紊乱,干扰机体的免疫力。

F、发热和厌食也影响机体的免疫力。结合不利的机体内外环境,使呼吸道疾病更加严重。

(6)猪圆环病毒(PCV)

A、猪圆环病毒(PCV)的特性:

PCV1型:引起死胎、先天性震颤、淋巴结炎。

PCV2型:主要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也可引起先天性震颤,同型PCV具有99%的同源性。

B、猪圆环病毒(PCV2)的传播:

水平传播或交配传播:健康猪接触病猪、感染猪10~14天后即可发病,粪便中含病毒,精液中检出PCV2核酸,已证实可以通过交配传播母猪,也可通过间隔几个栏进行空气传播。

垂直传播: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流产、死胎、木乃伊等。

C、圆环病毒感染在猪场内有2种形式:

(A)流行型:最早的感染日龄可能提前到14-21日龄。疾病进人猪场,很快在保育舍广泛扩散,导致腹泻,脱水,猪结膜炎伴随面部、下颌和肩部的水肿。几乎所有的淋巴结肿胀,猪体非常瘦、衰弱、苍白。对抗生素治疗不敏感。

(B)散发型

如果疾病呈地方性流行,损失较轻(保育舍3-7%),仔猪慢性衰弱。常常有数头猪出现症状,此起彼伏,几个月内症状不消失。

(7)断奶仔猪的死亡原因之非传染性因素:

A.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

B.灰尘中常常有细菌、霉菌或病毒,易引起传染性肺炎的发生。灰尘是肺炎的诱因,也可引起非传染性肺炎。

C.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不良。

D.猪群密度高、猪群的流动引起的应激反应。

E.吸入固体、液体等异物,可导致异物性肺炎。

4、防止断奶仔猪死亡的对策:通过常规的用药不能完全防止仔猪发病。

(1)做好断奶前rǔ猪的诱食工作,用优质诱食料如特补提高断奶前仔猪的采食量,促进仔猪消化道发育,促使仔猪断奶前充分适应固体饲料,明显降低仔猪断奶应激和死亡率。

(2)做好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提高室温,采用赶母留仔的方法,适当控制饲喂量。

(3)断奶仔猪饲料中连续添加可提高仔猪抗应激能力、防止仔猪脱水的爱猪强。爱猪强还可有效防治腹泻、脱水,消除水肿,补充营养。

(4)按免疫程序或母源抗体监测结果及时给仔猪注射好各种疫苗。

(5)仔猪有疾病时及时治疗,治疗措施有力,用药准确。

(6)仔猪合群晚上进行,方法措施得当,数量不超过20头,有效防止仔猪争斗死亡。

(7)给产前母猪注射好各种疫苗,结合泌rǔ进提高母猪初rǔ量,提高仔猪断奶后的免疫效果。

(7)加强消毒卫生工作,减少疾病发生。

(8)采用自家疫苗。疾病越严重,用典型病变组织生产自家疫苗效果越好。

总之,仔猪的死亡原因并不是某个单纯的因素造成的,往往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饲养管理不善,环境不良会加重仔猪的死亡率。防止对策也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综合措施,改善仔猪体内环境,同时提高室温,加强消毒、增加通风以改善体外环境,才能更有效防止仔猪死亡。

河蟹塘虫多的原因、影响和处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在最近的塘口服务工作中有不少养殖朋友反应塘子里的虫子起来了,密密麻麻的已经成团,在每年的前期,虫子不得不说也是一个影响比较大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水的肥瘦,水草的长势和河蟹的生长都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么,对于虫子多我们应该怎样去应对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虫子为何会在每年这个时候爆发?虫子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1、从源头来看,外源水体中有大量虫子,进水时没有用密网挡住,导致虫子进入塘中,进行繁殖,最后导致爆发
2、进行移栽水草时,水草上面带有虫卵,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虫子就出现了,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3、老塘口不清塘或者不晒塘,虫卵在池塘底部或者防逃网上,老塘口底部有机质丰富,为虫子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4、肥水时使用了大量的有机肥或者有机质肥水,给虫子带来丰富的营养
虫多有哪些影响?
1、虫子繁殖较快,池塘中的藻类是他们的天然饵料,时间一长,导致水体清瘦,肥水难肥
2、虫多会导致水体白浑,影响水体透明度,导致水草生长受到抑制,水草发黄,甚至发烂,萎缩
3、虫多消耗大量氧气,氨氮,亚硝酸盐随之也会上升,时间一长,极易引起河蟹的慢性中毒。
4、吃草虫会啃食水草的叶子和茎,失去净水能力,水草本身失去活力,甚至腐烂死亡
对于这类情况,要在前期就进行预防,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虽然今年的养殖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但是养殖大业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事情,明年你可这样做!
1、进水时用密网罩在进水口,阻止虫子进入塘中
2、每年养殖结束后,清塘要彻底,晒塘,清淤工作要尽量做
3、肥水产品不要乱用,特别是粪肥等富含有机质的肥料。可以使用活肥配合卵囊藻进行肥水,肥水补藻两不误
虫子爆发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1、物理方法,灯光诱捕,在塘中架灯光,安装水泵,水泵出水口套密网,方法有效但需要长期诱捕,比较繁琐,但是最为安全
2、化学方法,药物杀虫,选择时间在早晨六点钟左右,因为这时边口溶氧最高,虫子大都聚集在边口。使用喷雾器溜边杀虫,连续杀三天。此方法是比较保守的药物杀虫法,安全有效
杀虫的注意事项
1、杀虫避开蜕壳期,虽然虫多会影响河蟹生长以及翻倍率,但是在蜕壳期间杀虫对河蟹的影响会更大甚至导致蜕壳不遂或者死亡
2、杀虫后需要解毒
3、杀虫后一定要改底,大量虫子死掉后沉在塘底,本身虫子就富含高蛋白,在塘底发酵分解,很容易把水搞浓。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30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