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口胭脂鱼日常管理

同美国大口胭脂鱼苗种培育的日常管理一样,成鱼饲养的日常管理也很重耍,尤其对注重主养密放的精养鱼池更显突出。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是大口胭脂鱼及混养鱼类快速生长、取得稳产、高产的重要保证和决定因素。成鱼饲养的日常管理工作范围比较广,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一般性管理、投饲与施肥、水质监测与管理和鱼病防治。

(一)一般性管理工作

一般性管理工作包括巡塘、清野、清除死鱼、病鱼和记录池塘养殖日记。一般性管理工作比较繁琐细杂,但绝不可忽视,应派专人值班,否则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1.巡塘

巡塘是池塘养殖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能间断。一般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巡塘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清晨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程度如何;午后结合投饲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及吃食情况;傍晚检查全天吃食情况,注意有无浮头征兆。严冬酷暑季节,天气骤变时,还要增加夜间巡塘次数甚至值夜班管理,以便及时发现情况,采取措施处理某些突发情况,防止意外。

2.除草去污,勤捞死鱼、病鱼

平时应注意经常清除鱼池周围的杂草、食台上的残饲及其他大口胭脂鱼不能摄食的杂物,以免影响大口胭脂鱼的摄食活动和污染水质。勤捞死鱼、病鱼,则可以减少鱼病传染播散,避免水质恶化。

3.做好池塘日记

把有关养殖的措施、每天饲养管理和巡塘情况逐日记录下来,整理成完整的池塘日记,是养鱼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通过连续多年的记录,日积月累可得到丰富而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再通过科学的整理和分析,就能总结出一套对养殖大口胭脂鱼有重要意义的经验,因此必须格外重视这项工作。池塘日记通常应包含以下内容:①日期;②天气情况;③水温;④水色变化情况;⑤放养鱼种及收获情况;⑥投饲、施肥记录;⑦注水、排水的时间和容量;⑧增氧机使用的情况;⑨鱼体生长情况记录;⑩池鱼活动状态,包括吃食、活动、浮头及鱼病防治情况等。鉴于这项工作如此重要,一定要派专人负责。池塘日记记录者必须认真负责、精心细致,能做到随时发现情况、随时记录,而且要持之以恒,决不可时记时停。

(二)投饲与施肥

1.投饲

美国大口胭脂鱼属吃食性鱼类,合理投饲喂养对加速其生长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尤为重要。因此,在饲养中应尽可能采用配合饲料,以提高饲料的质量,改进投饲技术,保证稳产高产。饲料在第一节已谈及,这里主要介绍投饲技术。

(1)投饲量

在饲养中,尤其是饲养大规格时,为了确保饲料及时充足供应,合理安排,做好全年投饲计划是很有必要的。在饲养中,投饲量主要是根据放养量、鱼体增重倍数和饲料系数来确定。计算公式为:

全年投饲量(千克)=平均亩放养大口胭脂鱼鱼种量(千克/亩)计划增重倍数饲料系数养殖面积(亩)

例如,某养殖场有大口胭脂鱼成鱼池15亩,平均亩放大口胭脂鱼鱼种10千克,预计增重倍数为15倍,投喂颗粒饲料的饲料系数为1.5,则全年应计划投饲1510151.5=3375(千克)。一年中各月的饲料分配计划,可根据水温、鱼类生长情况和历年投喂经验等情况来确定。

(2)投饲技术要点

要根据季节、天气、水质、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而适时调节投饲量。投饲应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和定量,这方面的内容在苗种培育一节已述及,在此不再赘述。此外,日常喂养必须做到匀、好、足:

①匀,就是根据大口胭脂鱼的需要量每天均匀投喂,不可时多时少或时有时无,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促进大口胭脂鱼正常生长,而且对预防鱼病有很大意义。

②好,是指投喂的配合饲料不仅要满足其营养需要量,而且不要投喂霉烂变质的饲料,否则会影响大口胭脂鱼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成鱼中毒死亡。如果是投喂粉状饲料,也应采取多种饲料混合,并适当增加含蛋白质较高的饲料如鱼粉、豆饼等,使蛋白质含量达35%~40%左右,满足大口胭脂鱼的营养需要。

③足,就是说最适投饲量要首先得到满足。一般饲料能满足大口胭脂鱼的需要,方能大大加速其生长,并能降低维持性饲料的比例,从而提高生长性饲料的比例,进而降低饲料系数。因此,在放养后就必须尽最大努力保证落实投饲计划。

2.施肥

美国大口胭脂鱼喜食浮游动物。充足、合理的施肥可为大口胭脂鱼提供必要的饵料。在投饲主养塘,适当施肥会提高鱼产量,如大口胭脂鱼在我国传统家鱼套养时,施肥也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在大口胭脂鱼成鱼池中的施肥方法分为施基肥和施追肥两种方法。施基肥基本上同苗种培育。何时追肥、追肥量多少,以保持池水水质肥爽为原则,一般每半月追肥1次。此外,利用主养草鱼成鱼塘进行混养时,放苗前可不施肥。

(三)水质监测与管理
池水水质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大口胭脂鱼的生长,如溶氧充足,水质清新,可为其生长提供良好的水环境,由此可见,做好水质监测与管理工作也很重要。

池水监测也是一项经常性、细致性的工作,监测的指标包括水位、水色、水温、透明度、水化学状况,如溶氧量、pH、矿物质含量及水生生物情况。美国大口胭脂鱼正常生长时,水位要稳定在2~2.5米,水温保持在18~32℃,水质清新透明,溶氧量维持在4毫克/升以上,矿物质含量适宜,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的比例适当。

一般情况下,当水位低于1.5米,水温7℃以下,水色呈褐绿色,溶氧量低于3.5毫克/升以下时,说明水质已恶化,应及时向成鱼池中加注新水,以增加水中溶氧量,保持水质优良。这些措施还可以培养浮游生物和保持大口胭脂鱼必要的生活空间,加速大口胭脂鱼的生长。加注新水应根据水质情况、透明度及水温变化等指标而定,一般每10~15天注水1次,天气干旱时,酌情适当增加注水次数。

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池塘中设置增氧机,以改良水质、增加溶氧量,为大口胭脂鱼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同时可以预防大口胭脂鱼的浮头,提高成鱼产量。

(四)鱼病防治

在大口胭脂鱼成鱼饲养中,由于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袭,加之生物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发生各种鱼病。因此,加强大口胭脂鱼疾病的防治也是饲养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总的原则是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常见的敌害生物有凶猛鱼类、水老鼠、水蛇、鸟类等,对这些敌害生物应想方设法进行捕杀。

相关阅读

美国大口胭脂鱼仔鱼及其护理


(一)仔鱼期特征
刚出膜的仔鱼全长4.9~5.1毫米,卵黄囊前端膨大呈棒状,体型细长,头大尾小,尾部上翘,整个身体呈月牙形,卵黄囊及腹部血管清晰可见,血液循环明显,嘴巴轮廓不清晰,头部透明,体色淡黄,已出现胸鳍。

出膜后11小时,尾鳍开始出现骨质化骨。出膜后18小时,头部、尾部色素增加,口轮廓开始明显,全长达5.1~5.3毫米。出膜后34小时,鳔区轮廓明显,头部颜色加深,呈花纹状,肠在鳔下方出现一弯曲,鱼全长达5.3~5.6毫米。出膜后83小时,卵黄囊大部分被吸收,变为很细的长条状,仔鱼开始由内生性营养转为外生性营养,开始向外界摄食少量饵料,进入混合营养期。

出膜后9天,尾鳍开始分叉,背鳍出现骨质化骨,全长8.6~9.2毫米。出膜后12天,腹鳍褶出现,全长11.8~15毫米。出膜后18天,鳔出现二室,后室细长,全长达17.2~18.9毫米,进入稚鱼期。

(二)仔鱼期护理
仔鱼出膜后类似鲤鱼附在鱼巢或网箱壁上、孵化池壁上部或短期在水中游动,但很快便回到附着物上。此期仔鱼体质娇嫩,应将孵化池的水流速调小,防止将其冲至排水口的筛绢上挤死,鱼巢切忌移动,否则仔鱼会因无附着物而掉入池底,以致大量堆积窒息而死。

仔鱼进入混合营养期时要开始投饲。饲料有3种:
①是将煮熟的蛋黄用纱布过滤后投喂,每天投喂量按每5尾仔鱼投喂1/4个蛋黄计算;
②投喂白鱼粉。将白鱼粉用水浸湿,然后用密纱布过滤后投喂;
③从池塘中捞取水蚤,用40目以上的密筛绢布过滤,然后取下层滤下的小型浮游动植物投喂。

美国大口胭脂鱼大规模人工繁殖实例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外名优鱼类基地,19931994年连续2年,从美国引进了带卵黄囊的鱼苗及3~5厘米的鱼苗2万余尾,经几年培育,1996年人工繁殖育苗试验成功,1997一1998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工催产,3年共催产亲鱼342组,获苗1411.3万尾(不包含168基地育苗量)。

(一)亲鱼的选择
1.年龄、体重
由于亲鱼充足,我们选用催产亲鱼,要求雄鱼2+出以上,体重0.9~3千克,平均1.7千克;雌鱼3+龄以上,体重1.1~4千克,平均2.2千克。

2.体型、体色
要求亲鱼体型、体色好,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3.雌、雄亲鱼性特征
性成熟的雄鱼强壮,活泼有力,侧面观体窄长,有五彩婚姻色,头部和全身遍布珍珠状的追星,手摸有粗糙感觉,轻压腹部有大量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鱼侧面观体肥胖,婚姻色不明显,体表无追星,腹部膨大柔软,泄殖孔红肿,倒提鱼体,有明显流动的卵巢轮廓,挤压腹部有卵流出。

(二)人工催产与人工授精
19961998年共催产亲鱼342组,获卵1871.21万粒,其中自然受粳1643.25万位,人工授精227.96万粒。催产主要分为早期在温室内催产和晚期在常温下催产两种方式.

1、温室设置
温室由近20个20~40平方米水泥池组成,外覆盖塑料薄膜,保温、防雨。水泥池中铺设蛇形水管与之相连于锅炉房,热水在管内来回流动与水泥池中的水发生热交换而升温。温室外水塔中的水(19961997年完全用自来水孵化)可以通过管道流入每一个小水泥池,每个小水泥池深0.8米,设有自动溢水口。

2.催产剂的种类及注射
采用鲤鱼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地欧酮(DOM)等4种利量PG5毫克/千克,LRH-A2.5微克/千克,HCG1500国际单位/千克。DOM5毫克/千克,LRH-A70微克/千克。雌免采用两次注射法,第一次注射总剂量的1/10。,第二次注射剩余剂量。雄鱼均采取一次注射,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一起注射。

3.冲水刺激
注射催产剂后,亲鱼放回产卵池中的网箱中保持流水刺激,同时用空气泵给水增氧。

4.雌、雄按比例放养
亲鱼在注射第二针后按雌:雄1:1比例放人网箱中。冈箱中悬挂用棕榈片做成的鱼巢,棕榈片在使用前用手将其撕开成网状,并用15毫克/并的孔雀石绿溶液消毒30分钟。亲鱼产卵后,将亲鱼捞出,消毒后放亲鱼池。

5.人工授精
采用干法授精,其授精过程是在无直射阳光的地方进行的,将雌雄亲鱼捞出本面,用毛巾擦干水珠,一人抱鱼,一人挤压雌鱼腹部,孵卵子挤入洁净于燥的搪瓷盆中,同时撩人雄鱼槽波,接江充分搅拌1~3分钟,然后移卵子均匀地附在鱼巢上,并迅速用水将其冲开。附卵密度控制在15~25厘米2左右,防止卵子堆积。遇水卵子出现黏供,会自动附着在棕片上,然后将其移人孵化池。

(三)人工孵化
鱼巢和网箱移入水泥池之前需用30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清毒15分钟,水泥池应昼夜保持微流水。冲水时在进水管设置3道60目尼龙筛绢过滤,出水口同样敷上密筛绢,以便鱼苗出膜后随水溢走。

注意控制进水流量,防止冲坏鱼卵。清洗出水口过滤筛绢,防止堵塞,同时不要让气泵出气头接触鱼卵以免喷破鱼卵;孵化池应保持水位,让鱼巢始终位于求的中上层。

为防止水霉病,每天早晚用8~10毫克/升孔雀石绿消毒棕片2次,发现霉卵及时剔除,防止感染其他鱼卵,水泥池上方悬挂彩条布遮荫,防止阳光直射鱼卵,以免紫外线杀死胚胎。

(四)仔鱼护理
大口胭脂鱼的卵呈黏性、圆球形,比重大于水。受精卵在16~23℃,平均21.7℃,多数经129小时左右,孵化出膜。刚出膜仔鱼全长4.9~5.1毫米,出膜83小时后卵黄囊大部分被吸收,进入混合营养期,这时要开始投饵。饵料有蛋黄、白鱼粉或微小的浮游生物等3种。出膜18天后,进入稚鱼期。28天后,幼鱼外部形态发育完全,形似成体。

(五)几点体会
(1)美国大口胭脂鱼在我国华中地区性成熟年龄,雄鱼为2+龄,雌鱼为3+龄,其人工催产可选用鲤鱼脑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地欧酮等任选1种,可取得同样催产效果。人工授精效果,用脑垂体最好,用其催产,催产率达100%。美国大口胭脂鱼人工孵化,可采用水泥池流水孵化和孵化器脱默孵化等。

(2)3月中旬至4月中旬的催产效果最好,每千克获卵1.5万~3.1万粒,受精率82%~94%。3月中旬以前与5月中旬以后受精率都很低,说明早期卵大部分未成熟,晚期卵大部分又过熟。

水温19~23℃时,孵化率最高,平均约90%以上。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出膜时间越快。1996年一般每千克鱼体重获卵1.4万~1.6万粒,1997年1.5万~1.8万粒/千克,1998年1.8万~3.1万粒/千克,说明亲鱼个体越大,相对怀卵量越高,同时受精率、孵化率也相应提高。

(3)据国外资料报道,美国、加拿大孵化大口胭脂鱼采用滑石粉脱黏;孵化器孵化。建议我国推广单位大量制种时,采用人工授精,环道脱黏孵化,或在池塘内设置鱼巢,注射催产剂,让其自然受精。

(4)我国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属亚热带气候,3月初鱼苗就要下塘.而地处华中地区美国大口胭脂鱼4月中旬才开始产卵繁殖.为此,我们特利用温室提前催产孵化,以满足南方地区的需要。根据1997、1998年运输试验情况,外界温差对运输影响不大,今年我们运输到广东、福建沿海的美国大口用脂鱼成活率都在95%以上,旦长势良好。这说明温室孵化的大口胭脂鱼完全可以适应南方的气候条件,也说明在北方有温泉或温室条件的地方可以提前孵化美国大口胭脂鱼。

(5)温室繁殖美国大口胭脂鱼的优点.在缺少水源的地方,采用曝气的自来水孵化,便于工业化育苗;管理方便,不需要环道、泵站等大型设备,可节约人力财力,生产苗种不受外界气候影响。

美国大口胭脂鱼人工催产与人工授精


(一) 人工催产
亲鱼在催产之前2小时,用小拉网起捕,然后放人约3.6平方米的网箱中,网箱架设在4平方米以上的水泥池中,并辅以缓流水刺激。当水温稳定在16℃以上时,即可进行人工催产。

1.催产剂的种类、注射剂量及注射方法
(1)催产剂的种类
可选用鲤鱼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地欧酮(DOM)等。

(2)注射剂量
分别为:PG3~5毫克/千克、HCG1500国际单位/千克、LRH-A15微克/千克、Dom3~5毫克/千克十LRH-A250~100微克/千克。上述4种催产剂对大口胭脂鱼催产均有效果,但从人工授精的效果来看,以脑垂体的效果最佳,催产率可达100%。

(3)注射方法
雌鱼采用二次注射法。第一次注射总剂量的1/10,第二次注射剩余剂量。一般第一针在18时注射,第二针在22时注射。雄鱼均采用一次注射法,在雄鱼第二次注射时一起注射。雄鱼注射剂量为雌鱼剂量的一半,注射催产剂后的亲鱼放入水泥池中,同时保持流水刺激。

2.产卵
自然产卵的亲鱼在注射第二针催产剂后按雌:雄一1:1的比例放入4平方米的水泥池中。鱼池中悬挂用棕榈片做成的鱼巢,棕榈片在使用前用手将其撕开成网状,并用15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消毒30分钟。水泥池保持冲水刺激,以达到自然产卵的目的。

当水温17.2~20.3℃时,17小时后雌鱼开始发情产卵;当水温19~22℃时,13~15小时雌鱼就出现发情产卵。

3.卵子、精子及其低温保存
第一次性成熟,雌鱼的产卵量为30~180毫升,1毫升鱼卵为1406~2044粒,平均为1635粒,有效受精卵数为11.2万一18.5万粒,最高为30万粒。来吸水的成熟卵径一般为1~13毫米,吸水膨胀后卵黄囊直径为0.85~1.05毫米,不脱黏的卵径为1.4~1.7毫米,用食盐水脱黏的卵径为1.5一1.95毫米。

雄鱼排精量变化很大、5月上旬繁殖季节开始时,1尾雄鱼排精量为2.5~15毫升,一般为8毫升。过10天后大约在5月下旬,排精量可增至5~16毫升,平均为1叉毫升。每毫升精液中含有精子1.2亿一2亿个。水温25℃时,精子在水中激活后,作涡旋运动持续25~30秒、摆动运动可达90~120秒。个别糟子活力可达180秒。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大口胭脂鱼和鲤鱼精子活动时间基本相似。

鱼卵置于810℃的冰箱中,经过10小时后还有受精能力。但是从保存后2小时开始,其受精卵的正常胚胀数显著下降(表2-12)。这可能是鱼卵在推迟受精的情况下;本身发生内在的变化。鱼卵保存在常温26℃下,1小时后,大大失去了早期的受精能力。

大口胭脂鱼精液保存在8一0℃冰箱中,经过48小时后还有受精能力,与2尾雌鱼卵受精,其受精率分别为86%和73%。用现采集的精液与这2尾雌鱼卵受精作为对照,其受精率分别为87%和78%。

(二)人工受精
人工授精一般在第二次注射催产剂后的第二天上午8~10时进行。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授精过程需在无直射阳光照射的地方进行。将雌、雄鱼亲鱼捞出水面,用毛巾擦干水珠,1人抱鱼,1人挤压雌鱼腹部,将卵子挤人洁净干燥的搪瓷盆中;同时,将雄鱼精液挤入,充分搅拌13分钟.尔后将卵子均匀地附在鱼巢上,附卵密度为15一25枚/平方厘米。为了防止卵子堆积,鱼卵撒在棕榈片上时,要注意保持棕搁片的自然收缩状态,防止棕丝挤、撕破鱼卵;然后迅速用水将其冲开,这时卵子出现黏性,附着在棕榈片上,然后将棕榈片移入孵化池中孵化。

美国大口胭脂鱼成鱼的营养要求与饲料


大口胭脂鱼成鱼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五类营养物质,而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了解大口胭脂鱼对营养与饲料的基本要求,对养殖是很有必要的。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

蛋白质是组成大口胭脂鱼的重要物质,约占整个组织干重的65%~67%,由于大口胭脂鱼持续不断地使用蛋白质或用来合成新的组织(在生长期和繁殖期间),或用来修复损坏的组织。因此,大口胭脂鱼需要经常摄入蛋白质或氨基酸。也就是说,大口胭脂鱼必须消耗饲料蛋白以提供其对氨基酸的不断需求。假若饲料中不能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则会由于消耗机体过多活性蛋白质致使大口胭脂鱼生长速度减慢或生长停止或体重减轻。另一方面,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蛋白质可能不会被完全消化用来合成新的蛋白质,结果饲料的利用率不高,造成蛋白质浪费。

大口胭脂鱼对蛋白质的需要无特定性,但要求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适当。这种适当比例在生产实践中,主要靠多种高质量饲料蛋白质的合理配方。大口胭脂鱼饲料中最适粗蛋白含量约为20%~40%。大口胭脂鱼需要的蛋白质量的多少与放养鱼种的规格和密度、环境条件(水温、溶氧、天然饵料)及饲料的质量、投饲率等因素有关。因此,上述各种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大口胭脂鱼蛋白需要量的变动。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除与蛋白质的质量有关外,也与蛋白质源中氨基酸的组成有关。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前者是大口胭脂鱼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其最大生长需要的氨基酸,包括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异亮氨酸(ILE)、亮氨酸(IEU)、蛋氨酸(MEY)、苯丙氨酸(pHE)、苏氨酸(tHR)、色氨酸(tRY)、缬氨酸(VAL)。当大口胭脂鱼缺少必需氨基酸时,外表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症状,但会出现生长缓慢、饲料转化差,在有些情况下,还会降低食欲。后者是大口胭脂鱼能够迅速合成以满足其最大生长需要的那些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可以在饲料中不加入。但若饲料中含有适量的非必需氨基酸,则可减少大口胭脂鱼对它们的合成,从而起到节省能量消耗的作用,因合成氨基酸是要耗能的。氨基酸需要量和蛋白质吸收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必需氨基酸。具体的氨基酸需要量,要根据饲料组分中各种氨基酸的有效利用率来确定。

当配合饲料中某些必需氨基酸不足或缺乏时,可有3种方法校正:第一种方法,适当选择不同蛋白质混合,其混合物必须满足大口胭脂鱼粗蛋白需要量,并保证各种氨基酸的平衡,这种方法最常用;第二种校正方法,缺什么氨基酸就在配合饲料中补充什么氨基酸;第三种方法,投喂过量的蛋白质,以克服某种氨基酸的不足,从而达到校正的目的,该方法最不理想。

(二)脂类

脂类或脂肪(包括游离脂肪酸、甘油脂、磷脂、油蜡、甾醇)也是大口胭脂鱼的重要营养因子之一。大口胭脂鱼肌肉脂肪的平均含量为3.2%,高于青鱼、草鱼、鳙、鲫、河鲇、黄颡鱼及鲤鱼等。脂类物质不仅是构成其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还是大口胭脂鱼能量的主要来源。它提供的热能比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要多1倍以上,在其繁殖、生长、对各种环境因素变化的适应以及对维持机体生理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脂肪含量高的鱼类,其抗寒力较强,而且其耗氧量也相对低于积累脂肪较少的鱼类。同时,脂肪还为大口胭脂鱼提供必需的脂肪酸,是脂溶性维生素的含有者和传递者。此外,大口胭脂鱼之所以有极强逃避凶猛鱼类的能力,除了与其尾柄粗短、红肌发达、侧线系统完整而反应迅速、运动速度快有关外,同时与其脂肪含量较高、运动能量充足有关。

关于大口胭脂鱼对脂类的需要量,笔者认为营养平衡的饲料应包括既能提供能量又能提供必需脂肪酸的脂类,尤其是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长链脂肪酸。脂类必须加到大口胭脂鱼饵料中作为能源。一般大口胭脂鱼饲料中脂类的总含量保持在5%或略低于5%不会引起营养问题。大口胭脂鱼饲料中脂类含量的最高水平取决于饲料加工厂生产含脂肪饲料的成形能力。

尽管大口胭脂鱼体内脂肪含量高,作用重要,但在大口胭脂鱼饲料中,脂肪含量不能过高,这不仅因为饲料中脂肪含量超过5%时,生产美观、优质的颗粒型饲料困难,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过多的脂类能导致大量脂肪在内脏或肌肉中沉积,从而会引起大口胭脂鱼出肉率的降低和冰冻贮存过程中酸败作用的加速。

美国大口胭脂鱼苗种培育的准备工作


大口胭脂鱼苗种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和规格与培育前的准备工作有密切关系。所以在培育前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为苗种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苗种培育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鱼苗池的清整、投饲和施肥等。下面介绍池塘培育的准备工作。

(一)鱼苗池的清整
1.池塘的修整
(1)池塘修整原因
对育苗池进行修整和清塘是改善池塘环境条件,提高大口胭脂鱼鱼苗成活率的重要举措。一般池塘在养了1年鱼之后,大量未分解的有机肥渣和鱼的残饲、粪便等沉积于池底,底部淤泥增多,各种有害微生物大量潜伏,塘埂也可能因风浪冲打、雨水冲刷和其他动物的钻掘而出现漏洞或坍塌,必须进行修整。

(2)池塘修整要达到的要求
修整后的育苗池应达到以下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池形整齐,面积适宜,水深0.8~1.5米;池底平坦,淤泥较少,池底池边无杂草;池堤牢固,不渗水;光照充足,周边环境好。

(3)修整鱼池的方法
在冬季或早春将池水排干,让池底冰冻日晒,使土壤疏松,减少病害。然后,挖除过多的淤泥,修补堤埂,填好漏洞,整平池底。

2.清塘
清塘工作一般在修整池塘结束后,鱼苗放养前2周进行。主要措施是用各种药物杀死野杂鱼、致病菌、寄生虫和其他敌害生物。清塘的药物方法和种类很多,应视具体条件选用。下面介绍几种常用且效果较好的方法:

(1)生石灰清塘
生石灰清塘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其原理主要是生石灰遇水后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产生氢氧化钙,在短时间内使水的pH迅速升到11以上,产生强烈破坏细胞组织的作用,从而杀死野杂鱼类和鱼类的敌害生物及病原体。生石灰清塘可分为干塘清塘和带水清塘:

①干塘清塘
先将池水排至5~10厘米,然后在池底四周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小坑内,加水溶化,再将石灰浆向四周的池中心均匀泼洒。每亩用量一般为生石灰50~75千克。为了提高效果,次日可将池塘淤泥用铁耙耙动一遍,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

②带水清塘
可在池边及池角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放人坑内,加水溶化成浆后向池中均匀泼洒。或者将生石灰放入木盆等容器中化开,将石灰浆泼洒全池。每亩用量一般为125~150千克。

影响生石灰用量的因素很多,如石灰质量、操作技术、池水多少、水的化学成分和淤泥多少等。质量好的生石灰呈块状、轻、不含杂质,遇水反应剧烈,体积膨胀。清塘用的生石灰最好在清塘前临时从石灰窑运回,立即使用。淤泥较厚的池塘生石灰用量应增加10%左右。

生石灰清塘的效果很好,能杀死害虫、蛙卵、蝌蚪、水生昆虫、螺、蚌、蟹、一些水生植物、鱼类寄生虫和病原体等敌害生物;能改良水质,增加水体的缓冲性;能改良池塘的土质并直接起施肥的作用。

(2)漂白粉清塘
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30%左右,是一种常用的清塘药物。其原理是漂白粉遇水或受潮后可分解释放出次氯酸和碱性CaCl2,次氯酸立即放出新生态氧,新生态氧具有强烈杀菌和杀死敌害生物的作用。

带水清塘时,用量为13.5千克/亩或每立方米水体用2.0克。干塘清塘时,用量为5~10千克/亩。将漂白粉加水溶解后,立即泼洒全池。

使用漂白粉清塘时,应注意以下事项:由于漂白粉易于分解失效,所以用前应测定有效氯,根据有效氯推算实际用量,漂白粉分解释放的新生态氧与金属作用,因此,应密封在陶瓷器内,放在阴凉干燥处,防止失效;操作时,工作人员应戴口罩,并要在通风处泼洒药剂,以防中毒;防止衣服沾染而被腐蚀。

(3)茶粕清塘
茶粕形似菜饼,是山茶科植物油茶、茶梅或广宁茶的果实榨油所剩余的残渣。其原理是茶粕含有一种叫皂角甙的物质,是一种溶血性毒素,可使动物红细胞分解。皂角甙对鱼类和水生动物的致死浓度为10毫克/升。水深1米时,用量为50千克/亩。使用时,将茶粕捣碎,放在容器中加水浸泡一昼夜,便可连渣带汁加水全池泼洒。一用茶粕清塘可杀死野鱼、蛙卵、蝌蚪、螺蛳、蚂蟥和一部分水生昆虫,对细菌没有杀灭作用,但有利于绿藻等的繁殖。

为了消灭有害的水生昆虫,尚可使用油类洒在水面形成薄膜,隔绝氧气进入水中,从而使水生昆虫窒息死亡。

(二)培肥水质
由于美国大口胭脂鱼苗种阶段主食水蚤,因而适宜于我国传统的肥水下塘法育苗。所谓肥水下塘法,就是清塘后,在鱼苗下塘前一星期左右注水50~60厘米,然后在池中施用无、有机肥料,培养鱼苗的适口食物,从而使鱼苗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饵料的一种育苗方法。

施基肥的种类和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根据肥料来源主要分为两种:
1.有机肥
包括畜、禽、人尿等各类粪肥及各种饼类、大草绿肥。粪肥一般在鱼苗下塘前3~5天施入,用量为300~500千克/亩,可视原塘肥度增减。一般底泥厚的老塘应少施,而新塘、沙底漏水塘应多施。大草绿肥也是很好的有机肥,一般在鱼苗下塘前5~7天堆施,用量为800~4000千克/亩。

2.无机肥
主要指尿素、碳酸铰、碳酸氢铰、过磷酸钙等。无机肥常常和饼肥、大草一起使用,用来培肥水质,一般每天用尿素4~5千克,过磷酸钙8~10千克,另施大草绿肥400~500千克。

美国大口胭脂鱼苗种培育的生产实践表明,使用大草绿肥及无机化肥培育苗种,比使用粪肥能获得更高的成活率。

胭脂鱼


中文名称 胭脂鱼
拉丁名称 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
英文名称 Chinese sucker
分布区域 闽江及长江水系。
保护级别 名贵
种类习性 温水性河川名贵大型中下层鱼类。
生物学特 生长较快,1龄鱼可长至1公斤,3龄鱼达2.3公斤,5龄鱼为4-7公斤。通常6龄性成熟,此时体长1米,体重10公斤左右,在长江上游的产卵期为3-4月。产卵期的雌雄鱼体具婚姻装,体色艳丽。在体则各具一条红色纹,产卵后逐渐消失,同时在臀鳍和尾鳍条上有大小不等的颗粒状白色珠星。产卵时要求水质清澈,含氧量高,水位及水温都较稳定的急流石滩处。一尾10-15公斤的雌鱼,怀卵量约10-20万粒。产粘着性卵,卵粒粘附于水底石块或水藻上。水温在16.5-18℃时,经7-8昼夜便可孵化。卵粒中等大,卵径约2毫米。主要以动物性食饵和水底泥渣中有机质为食,也常在水质底砾石上以口吸摄附着的硅藻及植物碎片。食物的组成,常随栖息场所不同而定,在江河中主要摄食水生昆虫,以摇蚊幼虫占多数,在湖泊则以软体动物为主。?
保护措施 提高该鱼的产量。近年来已进行了移殖到池塘及水库中进行养殖的试验,已初步获得成功。在养殖过程中唯一的一个难题是它不能在静水水域产卵,必须依靠捕捞天然鱼苗,影响天然资源的数量。因此,进行大规模养殖的关键是研究解决人工育苗。
资源现状 对其数量无精确统计资料,具休产量不明,从渔获量及渔获物组成分析,资源沿无下降趋势。环境的重大变化对它的繁殖影响也不大,葛洲坝截流后,胭脂鱼虽然不能在上溯到上游的沱江、岷江处产卵,但在坝下古老背江段曾不断以现过产卵的雌鱼,说明在坝下江段同样能进行繁殖。

胭脂鱼打印病


疾病名称打印病

为害对象 胭脂鱼亲鱼及后备亲鱼
疾病概述 鳞片脱落,皮肤肌肉腐烂,形成一锅底状圆形小坑,

病原 为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症状 病鱼患病部位主要集中在背鳍基部下方、侧线上方的躯干部位。发病初期皮肤出现红斑,随病情的发展,鳞片脱落,皮肤肌肉腐烂,形成一锅底状圆形小坑,犹如打上一个红色印记。病情严重者,身体消瘦,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终至衰竭而死。

发病规律 流行于7-9月。据资料介绍感染率可高达90%-100%。

防治方法
(1)保持池水清洁,勿使鱼体受伤,可减少此病发生。

(2)用生右灰全池遍洒,使池水成40-50毫克/升的浓度。

(3)用0.2毫克/升浓度的呋喃唑酮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续3天;或用20毫克/升浓度的呋喃唑酮浸洗病鱼20-30分钟。

(4)用呋喃唑酮或漂白粉干粉适量涂抹患部。

(5)病鱼用硫酸庆大霉素按4毫克/千克剂量。并添加维生素C 0.25克进行肌肉注射,每2天1次,一共注射2-3次。

胭脂鱼水霉病


疾病名称水霉病

为害对象 鱼卵和早期鱼苗
病原 为水霉菌。

症状 水霉菌丝会大量生长使卵粒形成白色绒球状,致使胚胎死亡,并迅速蔓延到其他鱼卵,造成鱼卵互相粘连而大批死亡;受精卵发育后期感染水霉后,虽有部分胚胎能孵化出膜,但畸形比例很高;胭脂鱼仔鱼出膜后有几天的静卧期,且仔鱼有聚集在一起的习性,死亡的仔鱼也易感染水霉,并迅速传染给其他健康鱼苗,往往造成批量死亡。

防治方法为防止畸形发生,鱼卵在发育后期不宜用药物处理,故此病应以预防为主。

(1)加强亲鱼培育,提高卵子质量,增加卵子抗病力,提高授精率、孵化率。

(2)孵化容器事先用10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或67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或5%-7%的食盐溶液消毒。

(3)受精卵在原肠期以前每天用0.5-1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或5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10分钟。
(4)及时剔除霉卵、卵膜及死亡的仔鱼,经常加注新水。

大口鰕虎鱼


中文名称大口鰕虎鱼

拉丁名称Chasmichthys gulosus (Guichenot)

异名Chaenogobius gulosus (Sauvage, 1882)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大口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Chasm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我国产于黄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被细小圆鳞,纵列鳞60-100,头部平扁,颊部裸露无鳞。口大,两颌约等长,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后上方,颌齿多行,无犬齿,舌端叉状。鳃孔宽大,峡部颇宽,第1背鳍6鳍棘,第2背鳍1鳍棘9-11鳍条,臀鳍1鳍棘9-11鳍条,尾鳍钝圆。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法国大菱鲆


[学名]: Scophthalmus maximus Lacepede
[资源名称]: 法国大菱鲆
[外文名]: turbot
[别名]: 多宝鱼
 
[形态特征]:
 
大菱鲆身体扁平近似圆形,双眼位于左侧,尾鳍宽而短,体色背面呈青褐色,有隐约可见点状黑色和棕色花纹及少量皮刺,腹面光滑呈白色。体色常随环境而变化。头部比例与身躯之比相对较小。口裂中等大,牙齿较小且不锋利。背鳍与臀鳍各自相连成片而无硬棘。头部与尾鳍较小,全身除中轴骨外无小刺,体中部肉厚,内脏团小,出肉率和可食部分均高于牙鲆。
 
 
[原产国家]:法国[原产地区]:法国  
[气候带]:寒温带
[地理分布]:法国引进种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大菱鲆的生存温度为0~30℃,在此温度范围内,7℃以上可以正常生长,10℃以上可以快速生长。10~15cm以上的鱼种,5℃水温仍能积极摄食饵料。最高致死温度为28~30℃,0~1龄鱼对高温的耐受力较强,最低致死温度为0℃以下,最佳生长温度为14~17℃。大菱鲆属冷水性鱼类,适应低水温生活和繁殖。对盐度的耐受力最高为40,最低为12。能耐低氧3~4mg/L。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大菱鲆喜群居生活,可以达到相当高的放养密度(40kg/m2),只要头部和鳃部暴露,其它部位相互重叠达60%以上对生长无妨。大菱鲆营底栖生活,是深海底层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幼鱼期摄食甲壳类和多毛类,成鱼期摄食小鱼、小虾、贝类。性格温顺,相互争斗和残食现象少见。 稚、幼鱼期较易转食,由活饵转换肉糜或配合饲料只需一周左右,每日定时投喂,可以驯化成有节律的摄食行为。它喜群居和集群游向水面摄食,食后迅速下潜池底净卧不动。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高繁殖力,高生产力,优质,抗病虫,抗逆
[食性]:杂食性 [底质类型]:其它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自由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食用
[资源状况]:从国外引进,已经在我国的黄渤海沿岸进行工厂化养殖。

美国石首鱼


中文名称 美国石首鱼
拉丁名称 Cynoscion nebulosus, Sea trout, Speckled trout
地方名称 海鳟、斑点海鳟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石首鱼科
拉丁科名 Sciaenidae
中文属名 犬牙石首鱼属
拉丁属名 Cynoscion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美国石首鱼体型似鳘鱼,体背面银灰色闪淡兰色荧光,腹部银白色,背部至两侧有许多黑色斑点从前背分布到尾部,背鳍、尾鳍为灰黄色上面有较多黑色斑点,上下颌有无数细齿,上颌前端有二个较尖利的大齿,形似犬牙,下颌处有许多细而短的须,尾鳍平直。
生活习性 美国石首鱼属下层鱼类,性较凶猛,但较少游动,为广盐、广温、广PH值种类。耐盐范围0~45ppt(适宜范围1~34ppt),耐温范围6~35℃(适宜范围24~33℃),PH6.5~9.5(适宜范围7~8.5),溶解氧要求6ppm以上,到3ppm时有不良影响。水温12℃以上开始摄食,达18℃时,摄食较强,24℃以上到33℃摄食旺盛,水温降至8℃时运动迟缓,至4℃时基本停止游动,较长时间会导致死亡。
美国石首鱼为肉食性鱼类。鱼苗开始以轮虫、桡足类、虾幼体等为主要饵料,以后便摄食小鱼、虾、软壳蟹、乌贼等。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64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