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疾病的防治技术

鲟鱼养殖自90年代后期到现在,随着养殖年限的延伸,疾病问题日渐突出,“全面预防,积极治疗,防重于治”的方针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并形成规范性的操作规程。

目前,在鲟鱼养殖过程中,发现主要有以下疾病:水霉病、烂鳃病、肠炎腹水病、出血病、白斑病等。这些病害给今年鲟鱼养殖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预防方法

1、发眼卵及孵化设备,以20ppm力源水霉清浸泡20分钟,预防水霉,提高孵化率。

2、鱼种放养、运输、分池时,小心操作,勿使鱼体受挤压或受伤,并用力源S高聚碘10ppm浸浴20分钟至2小时,预防细菌性白班病并预防渗透压失调以增强体质。在冬季、早春或晚秋操作时用力源水霉清20ppm浸泡20分钟,可有效预防水霉病和真菌性白斑病。

3、在养殖过程,每10天泼洒一次1ppm力源S高聚碘,预防烂鳃、烂鳍和其它细菌性疾病并调节水质。

4、喂养时,每半个月喂1个疗程药饵,即连喂3天,用以防治肠炎、腹水、胀气并清理肠道。

药饵制作:每100斤饲料搅拌力源肠炎清500毫升,Wc50克(水溶)、WE20克(脂溶)。

相关推荐

冬季低温时节鲟鱼养殖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一、卵霉病

1、病因

由水霉属和绵霉属等水生真菌寄生虫引起,常见的有丝水霉,鞭毛绵霉等。

2、症状

鲟鱼的卵表面长有黄白色毛样絮状物,严重时鱼卵在水中像一个个圆球。该病是史氏鲟等鱼卵在人工孵化过程中的常见病,可影响孵化率。

3、防治方法

主要是提高受精卵的质量,保持孵化中的良好水质,随时清除坏卵,消除霉菌。

二、水霉病

1、病因

主要是鱼体受伤或水质不良而引起体表感染,滋生水霉。

2、症状

病鱼患处滋生大量灰白色、棉絮状的水霉菌菌丝,严重的行动缓慢、消瘦、不摄食,甚至死亡。

3、防治办法

用生石灰水定期对养殖池进行泼洒可减少此病的发生。在捕捞、搬运、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尽量仔细,避免鱼体体表受伤。

治疗上,可用0.4‰的小苏打和0.04‰的食盐合剂全池泼洒。或用3%的食盐水浸泡20分钟有一定疗效。


中华鲟鱼养殖技术之气泡病的防治方法



1、症状病鱼游动缓慢、上浮贴边,或分布在水流较缓处的中上层水中,病重者腹部膨大明显,下沉困难。肉眼检查,可见在口前两侧的两条沟裂内有许多呈线形排列的气泡;剖腹可见部分胃内有食物,肠内有黄色粘液和气泡。镜检鳃丝发白,鳃丝间粘液较多,有许多小气泡,鳃丝完整。

2、病因本病是水中氮气或氧气含量过饱和时(氮气饱和度达125%以上时即会发生氮气所引起的气泡病;在氮气饱和度达130%以上时,短时间内即会引发致命的危害),使得鱼的肠道、鳃、肌肉等组织内形成微气泡,进而使微细血管产生栓塞,造成组织水肿等现象,而使鱼死亡。养殖用水使用地下深层水或自喷地表水时,极易取到氮气过饱和的水而引发此病。

3、危害该病对中华鲟幼鱼(15cm以下)造成危害最大,严重时,3~5d就可使大部分的鱼死亡。

4、治疗①全池泼洒食盐,使池水浓度为0.5%。②把有病的鱼收集到经处理过的较低温水中,加大水流速度,增加鱼的运动量,使鱼通过体循环,较快地排出体内气泡。

5、预防①减少水源过度曝气,防止水源中气体过饱和。②幼鲟转食期间,池中充气头罩上网罩,可避免鲟鱼误食气泡。


鲟鱼养殖常见病气泡病防治技术



1.病因:气泡病是一种由水质变化而引起的非寄生虫病。

2.症状:水中氮气或氧气含量过饱和而形成气泡,气泡直接吞入鱼体或通过鳃、皮肤而向血液扩散,在体内形成气泡。使得鱼的肠道、鳃内、肌肉等组织内形成更小的微气泡,病鱼腹部膨大、表皮黏液增加,有黏滑感,病鱼发病特征是胃中气体不断增多,而使胃呈恶性膨胀,病情随之加重。严重时鱼皮下伴有少量出血。解剖观察,胃中有大量气体。肠中亦有泡沫状气泡。病鱼发病前摄食正常,发病初期摄食尚可,但已不像正常鱼那样平贴底部摄食,而是尾部向上倾斜,活动开始受限。病情严重时不能正常潜入水底摄食,鱼体失去平衡,时游时停。特别是仔鱼下沉困难,难以从池底食饵料,常沿池壁在水体上层游动,最终腹部朝上浮于水面,数日后可能死亡。

3.防治方法:主要是改善水质,以解决水源中氮气或氧气过饱和的问题。采用循环过滤装置养鱼时,应经常更换清洗过滤器。用循环水养鱼时,应保证氧气量充足的基础上,消除水体过饱和的氮气和氧气。无论循环水或流水养鱼,以排水的方式注水都可以防止水中氧气、氮气的过饱和。

也可以将病鱼放入浓度为1%的食盐水中浸泡,时间视鱼体耐受情况而定,然后将病鱼放入清水中暂养,投喂时水位尽可能放低,以保证病鱼能吃到饲料。


鹧鸪的疾病防治技术


新城疫鹧鸪出壳后9~12天,用鸡新城疫Ⅱ系苗饮水,35天后再饮一次,两个月后用新城疫Ⅰ系苗肌肉注射,每年防疫两次。同时做好定期消毒工作。

球虫病有盲肠球虫病和大肠球虫病两种。患盲肠球虫病,鹧鸪排血便。患大肠球虫病,病鸪不拉血便,只拉黄白稀便。用克球粉、氨丙林等抗球虫药物预防。治疗可在饲料中加入0.02%的磺胺二甲嘧啶或复方新诺明,在饮水中加青霉素,每只1万单位,连饮3~5天。

白痢病鸪排白色水样粪便。主要因卫生条件差,饮水污染造成。预防措施,搞好饲养场地的卫生消毒,保持饮水清洁,对种鸪进行防疫,孵化前对种蛋消毒。雏鸪患白痢,在饲料中拌入0.01%痢特灵,喂3天。成鸪患白痢,饲料中拌入0.04%土霉素喂3~5天,饮水中加青霉素连饮3天。

鲟鱼养殖宝典之鲟鱼的分布情况



鲟鱼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最大、寿命最长的一种鱼类,从生物进化上说,鲟鱼存在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鲟鱼类现存有2科6属27种,隶属于硬骨鱼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其中鲟属有17种,其中含有主要经济种类。它们全部分布于北半球,主要有3个分布密集区:

1.欧洲的东部,里海、黑海,咸海地区。

2.环绕北太平洋两岸的亚洲东部和北美洲西部地区。

3.北美洲东海岸地区。

我国有8种鲟鱼,主要分布在长江、黑龙江和新疆3个区域:

1.长江:中华鲟、达氏鲟(长江鲟)、白鲟。

2.黑龙江:史氏鲟、达氏鳇。

3.新疆额尔齐斯河:西伯利亚鲟、小体鲟;新疆伊利河:裸腹鲟。

鲟鱼类多数属于温水性鱼和冷水性鱼之间的类型,为亚冷水性鱼类,鲟鱼大部分为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鱼类,喜栖息于寒带和温带盐度较低的水体。

在27种鲟鱼中产量最大的为俄罗斯鲟、闪光鲟、西伯利亚鲟及小体鲟;其次为大西洋鲟、高首鲟、湖鲟、史氏鲟、达氏鲟、中华鲟及匙吻鲟。

由于鲟鱼的性成熟年龄一般较晚,资源破坏后难以恢复,加上鲟鱼是世界上传统的高档鱼,鲟鱼的人工养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国际市场对鲟鱼产品特别是鲟鱼鱼子酱的需求日益高涨,给鲟鱼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刺激了世界鲟鱼养殖业的发展。

史氏鲟等是人工孵化和养殖的良好种类,现在进行人工孵化和工厂化养殖,被作为商品鱼进行规模化养殖新兴的养殖对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63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