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九棘鲈

中文名称红九棘鲈

拉丁名称Cephalopholis sonnerati (Valenciennes)

英文名称Tomato rock-cod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九棘鲈属

拉丁属名Cephalopholis

品种描述
m.yZ023.Com

分布地区
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浅海。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红色,头部及背部前端有暗褐色网纹,不具斑点及条纹。下颌中部无犬牙。臀鳍具3鳍棘9鳍条。尾鳍后缘圆形,不具条纹。

生活习性
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岩礁及珊瑚礁一带浅海。体长200-350毫米,是钓渔业捕捞对象之一,是良好的食用鱼类。

海(洋)生。

相关知识

尾纹九棘鲈


中文名称尾纹九棘鲈

拉丁名称Cephalopholis urodel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英文名称Rock-cod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九棘鲈属

拉丁属名Cephalophol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水的浅海区。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红色,前半部色淡,后半部深暗。尾鳍具2条斜向后方的浅色条纹。臀鳍具3鳍棘9鳍条。尾鳍后缘圆形。

生活习性
小型鱼类。生活在热带岩礁及珊瑚丛中,体长95-180毫米。海(水)生。

鳃棘鲈


中文名称鳃棘鲈

拉丁名称Plectropomus leopardus (Lacepede)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鳃棘鲈属

拉丁属名Plectropom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非洲沿岸,东至澳大利亚,北至日本、中国。我国产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体长为体高的2.9-3.8倍。背鳍连续,具1浅缺刻,7-8鳍棘,10-11鳍条。臀鳍3鳍棘8鳍条。尾鳍新月形、凹形或截形。两颌前端各有1对大犬齿,下颌两侧有1-4犬齿。前鳃盖骨下缘有3-4枚大的向前棘,鳃盖骨棘很不发达。尾鳍呈凹形,第2背鳍和尾鳍均无白边。

生活习性
以鱼为食的大形礁石区鱼类。

海(洋)生。

短棘银鲈


[学名]: Gerres lucidus
[资源名称]: 短棘银鲈
[外文名]: Lucid mojarra、Saddleback silver-biddy
 
[形态特征]:
 
背鳍Ⅸ-10;臀鳍Ⅲ-7;胸鳍16;腹鳍I-5;尾鳍17。侧线32。 体卵圆形,侧扁;体长为体高2.2倍,为头长3.5倍;体背面狭窄,腹面钝圆,背腹缘均呈弓状弯曲,体高以背鳍起点处为最高;尾柄侧扁而短,其长与高约相等。头中等大,头长为吻长3.3倍,为眼径2.9倍,背面微凹,两侧平坦。吻钝尖,吻长短于眼径。眼较大,侧位而高,距吻端与鳃盖后上角约相等。眼间隔宽,稍凹,其宽等于眼径。鼻孔二个,圆形,位于眼前上方,紧相邻,后鼻孔稍大,前鼻孔具鼻瓣。口较小,端位,前颌骨突起呈柄状,向后伸入额骨嵴间的凹陷中,口能活动向前下方伸出。眶前骨甚狭。上颌骨短小,两端游离,可自由活动。两颌牙棚小,呈绒毛带状,犁骨、腭骨及舌上无牙。前鳃盖骨边缘平滑,鳃盖骨无棘,假鳃不明显,鳃耙5+7,钝尖而短。 体被薄圆鳞,在颊部及后头部被鳞。背鳍及臀鳍基底具薄的鳞鞘。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 背鳍具9鳍棘,10鳍条,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续,背鳍起点位于胸鳍基的上方稍后,背鳍鳍棘尖锐,以第3鳍棘为最长,较臀鳍第二鳍棘稍长,而短于头长;向后各鳍棘渐渐减短,相差不大;鳍棘部基底与鳍条部基底约等长,最长鳍条短于最长鳍棘。臀鳍具3鳍棘,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3~5+7~8。 体被薄圆鳞,头部除吻及前颌无鳞外,其余均被鳞。背鳍及臀鳍基底具有薄的鳞鞘,侧綫完全,与背缘平行。 背鳍具鳍棘10,鳍条9,鳍棘与鳍条部相连,背鳍起点于胸鳍基的上方稍后,鳍棘尖锐,以第三鳍棘为最长,其长约为臀鳍第二鳍棘的2倍,以第6~7鳍棘为最短,最后2鳍棘长于其前方者,背鳍鳍棘基底约等于鳍条部基底,最长鳍棘长于最长鳍条。臀鳍具鳍棘3,鳍条8,起点于背鳍第四鳍条的下方,第二鳍棘粗壮;第三鳍棘稍长于第二鳍棘,其长约等于眼径。胸鳍呈镰状,末端不达臀鳍起点。腹鳍位于胸鳍基后下方,具腋鳞,其末端达肛门。尾鳍分又。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中国福建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国南海和东海南部,日本及其琉球群岛。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在河口与很浅的沿岸水域的潮汐区域,非产卵性溯降河的河海两域洄游。 吃生活在泥-沙底部上的小的动物。

黄斑眶棘鲈


[学名]: Scolopsis cancellatus
[资源名称]: 黄斑眶棘鲈
[外文名]: green-lined spine-cheek、white-striped monocle bream、latticed monocle bream、Lattice spinecheek、Striped monocle bream
[别名]: 栅纹眶棘鲈,Scolopsis lineata, 红海鲫、赤尾冬仔
 
[形态特征]:
 
背鳍x-8~9;臀鳍Ⅲ-7;胸鳍16;腹鳍I-5;尾鳍17。侧线鳞40~42;鳃耙2~4+4。 体长为体高2.8~3.3倍,为头长2.9~3.2倍,为尾柄长4.7~5.9倍。头长为吻长2.9~3.9倍,为眼径2.6~3.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4~1.9倍。 体长椭圆形,背腹缘隆起度约相等。头稍钝。吻长稍短于眼径。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具瓣膜。眼大,眶下骨具一大的向后棘和3小棘。上颌后端伸达眼前缘,上颔骨几全为眶下骨遮盖。两颔牙小,后侧牙l行,前部为绒毛状牙带。犁骨、腭骨及舌上无牙。前鳃盖后缘具细锯齿,隅角部向后方突出。鳃耙短,结节状。 体被中等大的栉鳞;颊鳞4行;头背部鳞片伸到眼间隔中部稍前。侧线完全,与背缘并行。 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中间无凹刻。背鳍鳍条部后缘和臀鳍后缘外廓圆凸形。胸鳍稍尖。腹鳍末端达肛门或稍超过。尾鳍叉形。 生活时体上部有三条橄榄绿色纵带,第二条和第三条在体后部合为一条,纵带被数条淡色横斑纹隔断而形成栅栏状纹。背鳍第一和第二棘间的鳍膜蓝色。背鳍、胸鳍和尾鳍橘红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东印度洋与西太平洋: 在东  
[气候带]:热带
[地理分布]: 分布于从印度洋的印度沿岸至太平洋夏威夷和向北到琉球群岛。 我国产于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海域。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为热带珊瑚礁间常见的小型鱼类。常见于珊瑚礁通常伴随着沙地。 成鱼栖息于舄湖外部礁石平台与临海礁石平台, 常形成鱼群。 稚鱼各别地在清澈的水浅舄湖礁上的珊瑚的庇护所的附近被发现。 成鱼形成鱼群或小群鱼群.吃小鱼,甲壳动物与底栖的无脊椎动物, 主要多毛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68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昆明鲇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