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鲃

中文名称金线鲃

拉丁名称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grahami (Regan)

英文名称Kunming goldline-barbel

异名波罗鱼、金线鱼、小洞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金线鲃属

拉丁属名Sinocyclocheilus Fang,1936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长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胸鳍条1,15-16;腹鳍条1,8;臀鳍条3,5。鳃耙5-7。下咽齿3行,2.3.4-4.3.2。侧线鳞60[(22-24)/(9-10-V)]65;背鳍前鳞46-49;围尾柄鳞40-42。

标准长为体高的3.8-5.0(xs=4.30.45)倍,为头长的3.5-3.9(3.70.13)倍,为尾柄长的4.4-5.5(4.90.26)倍,为尾柄高的8.1-10.0(9.10.62)倍。头长为吻长的2.7-3.1(2.90.13)倍,为眼径的4.3-5.6(4.80.33)倍,为眼间距的3.7-4.5(4.00.23)倍。

体侧扁。头的背面平直,中部稍下凹,头后背部隆起。吻端尖,吻皮盖在上唇基部,其与前眶骨分界处有一小缺刻,即是吻须着生处。鼻孔位于眼的前上角,离眼前缘比离吻端为近。眼在头侧的前上位,其上缘接触到头背部轮廓线。吻须和颌须等长或前者较短,颌须向后伸,接近眼后缘的垂直线。口亚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向前直达颐部,但左右不相连。鳃膜在前鳃盖之前,在眼窝之后垂直线上与鳃峡相连,其间隙很小。鳃孔上角位于眼上缘水平线上。

背鳍外缘稍内凹或平截,末根不分枝鳍条基部变粗变硬,其后缘具有锯齿,顶端柔软分节;背鳍起点稍在腹鳍起点之后,背鳍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比距吻端为近。胸鳍向后伸不达腹鳍起点。腹鳍向后伸不达臀鳍起点。臀鳍起点紧接在肛门之后,至腹鳍起点的距离较至尾鳍基的距离为近,向后伸不达昆鳍基。尾鳍又形,最长鳍条约为中央最短鳍条的2.0倍。

鳞片小,侧线鳞较大。侧线完全,从鳃孔上角向下弯曲,以后平直伸入尾鳍基的中央。鳃耙短小,排列稀疏。下咽齿3行,顶端弯曲。鳔2室,后室较长,为鳔全长的66%。肠细长,约等于标准长的1.2倍。腹膜灰白,腹鳍基部有狭长的腋鳞。背鳍基部没有显著的鳞鞘。

体背部灰暗色,腹部灰白色,头背部及侧线以上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疏密随个体而有差异。胸鳍、背鳍及尾鳍较黑,腹鳍和臀鳍灰白。

生活习性
生活于水面较开阔地带,主食浮游动物、水年动物、水生昆虫等,在繁殖期游至呖连有泉水的溶洞中产卵孵化。一般体长为100-230毫米,质量50-250克。

淡水生。

相关推荐

贵州金线鲃


中文名称贵州金线鲃

拉丁名称Sinocyclocheilus mu1tipunctatus (Pe11egri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金线鲃属

拉丁属名Sinocyclocheilus Fang,1936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贵州惠水,属红水河。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5;胸鳍Ⅰ-9;腹鳍Ⅰ-16-17。鳃耙4-8。下咽齿3行,234-432。侧线鳞68-74。

体长为体高3.2-3.9倍,为头长3.1-3.5倍,为尾柄长5.0-6.0倍,为尾柄高8.1-9.8倍,为腹鳍起点到臀鳍起点4.3-5.2倍。头长为吻长2.4-3.4倍,为眼径3.8-6.0倍,为眼间距2.9-3.1倍,为口宽3.0-4.3倍,为口角须长2.0-3.2倍,为眼中心处头高1.8-2.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7倍。尾鳍最长鳍条为最短鳍条2.4倍。

体侧扁,头的背面平直,中部稍下凹,头后背部隆起。吻圆钝。鼻孔位于眼的前上角,离眼前缘比离吻端为近。眼位头侧的前上方,其上缘接触到头背部轮廓线。口角须长于上颌须,后伸超过主鳃盖骨。口亚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伸达颏部,但左右不相连。鳃膜在前鳃盖骨之前、眼窝之后的垂直线上与峡部相连。鳃孔上角位于眼上缘水平线上。

体鳞小,呈椭圆形,水平轴约为垂直轴之半,部分体表的鳞片稀落零散,不为覆瓦状。侧线鳞较大。侧线从鳃孔上角稍下弯,向后延体轴平直伸入尾鳍基的中央。

背鳍外缘稍内凹,末根不分枝鳍条基部强壮,其后缘具锯齿,顶端柔软分节。背鳍起点稍在腹鳍起点之后,背鳍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比距吻端为近。臀鳍起点在腹鳍与尾鳍基的中点。胸鳍后伸不达腹鳍起点。腹鳍后伸达肛门。肛门紧接臀鳍起点尾鳍又形。

鳃耙短而圆钝,排列稀疏。下咽齿3行,尖端钩曲。腹鳍基部具脂肪体,脂肪体上具小鳞。背鳍基部无鳞鞘。

生活习性
淡水生。

叉背金线鲃


[学名]: Sinocyclocheilus furcodorsalis Chen, Yang and Lan, 1997
[资源名称]: 叉背金线鲃 
[形态特征]:
 
体侧扁,头前端突出呈鸭嘴状。头后背部陡然隆起,前背宽厚并具游离的叉状突起,后背紧缩成脊,隆升至背鳍起点。吻端钝圆,吻皮盖于上唇基部,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不通,鳃膜在前鳃盖骨后缘垂直线处连于鳃峡。眼退化消失,但有小凹陷分列在头的两侧或仅存于左侧,为眼退化之痕迹。口下位,腹视呈马蹄形,口裂后伸至鼻孔后缘的垂直线。须2对,约等长,上颌须后伸未达前鳃盖骨后缘。鳞片小,背脊及胸、腹部的鳞片埋于皮下,隐约可见,侧线鳞较其毗邻的上下方体鳞为大。侧线完全,平直,并从鳃孔上角沿头背延伸至吻须基部,两颊侧线分支呈横向排列。鳃耙短小,顶端爪状。下咽齿尖而钩曲。背鳍外缘平直,末根不分枝鳍条基部粗硬为硬刺,后缘具锯齿,顶端柔软分节,其起点约与腹鳍起点相对,距吻端比距尾鳍基稍远,基部具鳞鞘。胸鳍长,后伸超过腹鳍基部。腹鳍末端伸达肛门,基部有一肉质瓣。臀鳍起点紧接肛门之后。尾鳍叉形。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天峨县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广西天峨县境内的地下河。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黑暗的地下河,以有机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

短身金线鲃


[学名]: Sinocyclocheilus brevis Lan and Chen in Chen and Lan, 1992
[资源名称]: 短身金线鲃
[形态特征]:
 
体侧扁;头的背面斜直,中部稍下凹,后部隆起。头后背部隆起,背缘拱起呈弧形,腹部下凹形。吻稍尖,向前突出,吻皮盖于上唇基部,吻端圆滑。口亚下位,上颌长于下颌。唇稍肥厚,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向前伸达颏部,左右不相连。鼻孔上颌须起点上方,至眼前缘较吻端稍近。眼较小,在头侧的前上位,眼上缘接触头背部轮廓线。须2对,较发达,口角须后伸接近前鳃盖骨的后缘。鳃盖膜在前眶骨后缘稍前的下方连于峡部,其间隙较窄;鳃孔上角与眼上缘水平线平齐。鳞片小,长椭圆形,呈覆瓦状排列,被覆全身,胸腹部鳞片更小并浅埋于皮下。侧线鳞明显大于体鳞;侧线完全,自鳃孔上角和缓下弯后平直伸入尾鳍基中央。腹鳍基有一狭长腋鳞。 背鳍外缘内凹,末根不分枝鳍条基部较强硬,顶部柔软分节,后缘具锯齿;其起点距吻端与距尾鳍基相等或稍近吻端。胸鳍长,末端较尖,后伸超过腹鳍起点。腹鳍起点稍前于背鳍起点,后伸达到或超过肛门;腹鳍基部腹面有 3~5枚鳞片较大。臀鳍紧接肛门之后,其起点距腹鳍较尾鳍基为近。尾鳍深分叉。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罗城县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广西柳江水系龙江支流的罗城县。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地下河出口处,以有机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

大鳞金线鲃


[学名]: Sinocyclocheilus macrolepis Wang and Chen, 1989
[资源名称]: 大鳞金线鲃
 
[形态特征]:
 
体侧扁,较粗壮;头的背面平直。头后背部平缓后延,背腹缘稍呈弧形。吻圆钝,吻皮稍突出,盖于上唇基部。口端位,上颌略长于下颌。唇较肥厚,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向前伸达颏部,左右不相连。鼻孔位于上颌须起点上方,至眼前缘较吻端稍近。眼中等大,眼上缘略低于头背部轮廓线。须2对,口角须稍长于上颌须,后伸接近前鳃盖骨的后缘。鳃盖膜在前眶骨后缘稍前的下方连于峡部;鳃孔上角几与眼上缘水平线平齐。鳞片中等大,覆瓦状排列,被覆全身,背鳍前方及胸腹部鳞片变小。侧线鳞稍大于体鳞;侧线完全,自鳃孔上角和缓下弯后平直伸入尾鳍基中央。腹鳍基有腋鳞,边缘游离。 背鳍外缘平截,末根不分枝鳍条柔软分节,后缘光滑;其起点约与腹鳍起点相对,距吻端较尾鳍基为近。胸鳍短,后伸不达腹鳍起点。腹鳍后伸不达肛门。臀鳍紧接肛门之后,其起点距腹鳍起点较尾鳍基为近。尾鳍叉形。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南丹县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广西已知分布于南丹县的地下河流中,广西外仅知分布于贵州的荔波。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地下河流,以有机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

驯乐金线鲃


[学名]: Sinocyclocheilus xunlensis Lan, Zhao and Zhang, 2004
[资源名称]: 驯乐金线鲃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较粗壮;背部自额骨后显著隆起,呈肩膀状。吻向前突出,吻端钝圆;眼窝前至吻端平坦,其上及眶骨周围具有发达的感觉管;吻部略呈鸭嘴状。口近端位,上颌略长于下颌;口裂呈深弧形。唇薄,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彼此不相通。前鼻孔具短管,与后鼻孔间有一高出前鼻孔短管的鼻瓣相隔。眼完全退化,但眼窝尚存留,明可见围眶骨的存在。须2对,发达;颌须等于或稍大于口角须,颌须后伸可超过眼窝的后缘;口角须后伸可达前鳃盖骨的后缘。颏部的前鳃盖骨下端具有对称排列的感觉小孔。鳃盖膜连于鳃峡,但在鳃盖骨后缘处鳃膜不甚发达。 除头部外全身覆有鳞片,鳞片小但明显,呈覆瓦状排列;侧线鳞明显大于侧线上下的鳞片。侧线完全,基本平直,从鳃盖骨上角处起止, 穿身体至尾柄中央,几达尾鳍基处。 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硬刺,但质感纤弱而不粗壮,硬刺后缘具明显的锯齿;背鳍起点几与腹鳍起点相对。胸鳍长,后伸超过腹鳍起点。腹鳍起点约在胸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中央,腹鳍后伸不超过肛门。臀鳍起于肛门之后,臀鳍起点距腹鳍起点较其距尾鳍基为短。尾鳍深分叉,上下叶几等长。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环江县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广西环江县驯乐乡顺宁村的地下河。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黑暗的地下河,以有机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

季氏金线鲃


[学名]: Sinocyclocheilus jii Zhang and Dai, 1992
[资源名称]: 季氏金线鲃
[形态特征]:
 
  身体侧扁。背部轮廓自头部弧形向上延伸,头背交界处背部开始隆起,身体最高点在背鳍起点处,之后逐渐下凹至尾鳍基部。腹部轮廓整体呈凹弧形,从吻端下凹至腹鳍起点,之后逐渐上弯,自臀鳍止点向后平直延伸至尾鳍基部。 头侧扁。吻端圆,有一小突起在吻端背部正中。鼻孔约略位于从吻端至眼前缘的1/2处;前鼻孔圆,短管状,短管后缘具后翼,向前可遮盖管口;后鼻孔长椭圆形,开放。口端位,口裂呈弧形上颌稍长于下颌。口唇结构简单,唇薄;吻皮包于上唇基部,上唇边缘出露;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向前延伸至颏部,左右不相连。口须2对,上颌须起点位于前鼻孔之前,须中等长,超过眼前缘;口角中等长,超过眼后缘,但不达前鳃盖骨的后缘。眼圆,中等大。鳃孔大;鳃盖膜在峡部相连。下颌齿骨-角骨在峡部彼此不相贴近。鳃耙三角形,发育完好,排列稀疏。 胸鳍起点位于鳃盖骨后缘的下方;胸鳍稍短,不超过腹鳍起点。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相对的垂直后方,约在胸鳍和臀鳍起点的中间的垂直位置,腹鳍相对长,达到腹鳍起点到臀鳍起点处的2/3处,但不达肛门。背鳍起点约略位于吻端和尾鳍基的中间位置;背鳍最后一根不分枝鳍条柔软,后缘无锯齿。臀鳍起点大致位于腹鳍起点和尾鳍基的中间(稍靠前),臀鳍相对长。尾鳍叉型。 侧线完整,整体几乎平直,起自鳃盖骨后缘上方,和缓下弯至胸鳍上方,然后折向体中线,一直延伸至尾鳍基部。身体被鳞,鳞片小;侧线鳞明显大于侧线上下鳞。背鳍前鳞不规则排列,难以准确计数。腹鳍腋部具腋鳞,一般2枚。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富川县、桂林市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广西西江水系贺江上游的富川县,漓江也有分布。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黑暗的地下河,以有机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

阳宗金线鲃


中文名称阳宗金线鲃

拉丁名称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yangzongensis Tsu et Chen

异名波罗鱼、小洞鱼、金线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金线鲃属

拉丁属名Sinocyclocheilus Fang,1936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云南阳宗海。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5;胸鳍Ⅰ-8;腹鳍Ⅰ-15。鳃耙9-11。下咽齿3行,234-432。侧线鳞75[(22-25)/(9-10)]84。脊椎骨数4+16+21=41。

体长为体高3.3-4.1倍,为头长3.3-3.8倍,为尾柄长4.5-5.2倍,为尾柄高8.2-9.3倍,为腹鳍起点到臀鳍起点3.7-4.5倍。头长为吻长2.7-3.0倍,为眼径4.7-6.0倍,为眼间距3.7-4.8倍,为口宽5.0-6.6倍,为上颌须长2.6-4.3倍,为口角须长2.4-4.4倍,为眼中心处头高2.1-2.5倍,为尾柄长1.2-1.6倍,为尾柄高2.4-2.7倍,为背鳍刺长1.5-2.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8倍,尾鳍最长鳍条为最短鳍条3倍。

体侧扁,头的背面平直,中部稍下凹,头后背部隆起。吻端略尖。须2对,上颌须和口角须等长或不等长。口上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且向上李,上颌后端伸至鼻孔垂直线之后。上唇肥厚,在口角处上下唇相连。唇后沟向前直达颏部,但左右不相连。鳃膜在前鳃盖骨后缘垂直线之下连于峡部。鳃孔上角位于眼上缘水平线上。

鳞小,约呈圆形,盖覆全身,侧线鳞较大。侧线从鳃孔上角向下弯曲,以后平直伸入尾鳍基的中央。肛门周围鳞片稍有增大。

背鳍的外缘稍内凹或平截,未根不分枝鳍条基部强壮,其后缘具锯齿,顶端柔软分节。背鳍起点稍在腹鳍起点之后,距尾鳍基比距吻端为近。臀鳍起点紧接肛门之后,鳍条后伸不达尾鳍基。胸鳍后伸不达腹鳍起点。尾鳍叉形。

鳃耙短小圆钝,排列稀疏,下咽齿尖而钩曲。腹鳍基部具腋鳞。背鳍基部无鳞鞘。

体背青灰,腹部灰白,头部及体例上半部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背鳍、尾鳍及臀鳍桔红色,胸鳍及腹鳍灰白色,鳃盖骨黄色。

生活习性
淡水生。

九圩金线鲃


[学名]: Sinocyclocheilus jiuxuensis Li et Lan
[资源名称]: 九圩金线鲃
[形态特征]:
 
体延长且侧扁。背部轮廓自头身交界处开始显著隆起,至背鳍起点(亦是身体最高点),之后逐渐下凹至尾鳍基部;腹部轮廓基本平直,自肛门后逐渐上突至尾鳍基部。吻平扁,自眼上方下凹至吻端,吻端圆钝;口下位,口裂腹视呈深圆弧状;上颌明显长于下颌。口唇结构简单,唇薄,吻皮包于上唇基部,上唇边缘出露;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向前延伸至颏部,左右不相连。鼻孔近吻端,其距吻端的距离小于距眼前缘的距离;前鼻孔圆,形成短管,短管后缘具后翼,向前可遮盖管口;后鼻孔长椭圆形,开放。眼小,圆形。口须2对;上颌须位于前鼻孔下方,须中等长,不超过眼前缘;口角须中等长,仅达或略超过眼后缘。鳃盖膜在峡部相连;下颌齿骨-角骨在峡部彼此相贴近;鳃孔高于眼上缘水平线。鳃耙较短,三角状,排列稀疏。胸鳍起点位于鳃盖骨后缘的垂直下方;胸鳍长,超过腹鳍起点。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的前下方,大致位于胸鳍起点和臀鳍起点的中间;腹鳍长,达到或超过肛门。背鳍起点较后,约略位于吻端和尾鳍基的中间位置,但靠近于尾鳍基一侧;背鳍最后一根不分枝鳍条基部较硬,后缘具锯齿,其尖部则较柔软。臀鳍起点大致位于腹鳍起点和尾鳍基的中间。尾鳍叉型。体鳞中等大,覆盖全身,呈覆瓦状排列,侧线完全,其自鳃孔上角,逐渐向上弯曲,至背鳍起点垂直下方后逐渐下折至体中线,之后延体中线向后至尾鳍基。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河池市金城江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广西河池市金城江九圩镇附近的地下河中。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地下河,以有机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

宜山金线鲃


[学名]: Sinocyclocheilus yishanensis Li and Lan, 1992
[资源名称]: 宜山金线鲃
 
[形态特征]:
 
头侧扁。吻端圆,有一小突起在吻端背部正中。鼻孔位于从吻端至眼前缘的1/2处;前鼻孔圆,短管状,短管后缘具后翼,向前可遮盖管口;后鼻孔长椭圆形,开放。口端位,口裂呈弧形,上颌长于下颌。口唇结构简单,唇薄;吻皮包于上唇基部,上唇边缘出露;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向前延伸至颏部,左右不相连。口须2对,上颌须起点位于前鼻孔之前,须较长,超过眼前缘;口角须稍长,超过眼后缘,但不达到鳃盖骨的前缘。眼圆,较大。鳃孔大;鳃盖膜在峡部相连。下颌齿骨-角骨在峡部彼此不相贴近。鳃耙三角形,发育完好,排列稀疏。 胸鳍起点位于鳃盖骨后缘的垂直下方;胸鳍较长,刚达到腹鳍起点。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的前下方,在胸鳍和臀鳍起点的中间,腹鳍相对长,达到腹鳍起点到臀鳍起点处的3/4处,但不超过肛门。背鳍起点约略位于吻端和尾鳍基的中间位置;背鳍最后一根不分枝鳍条柔软,后缘无锯齿。臀鳍起点大致位于腹鳍起点和尾鳍基的中间,臀鳍相对长。尾鳍叉型。 侧线完整,起自鳃盖骨后缘上方,总体平直,在胸鳍上方略有下弯,随后折向体中线,一直延伸至尾鳍基部。身体被鳞,鳞片小;侧线鳞大于侧线上下鳞。腹鳍腋部具腋鳞,一般2枚。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宜山市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广西宜州市的里洞水库。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水库中,以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食。

尖细金线蛭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环节动物门Annelida
纲:蛭纲Clitellata
目:无吻蛭目Arhynchobdellida
科:黄蛭科Haemopidae
属:金线蛭属Whitmania
种:尖细金线蛭W.acranulata

尖细金线蛭(茶色蛭)(Whitmaniaacranulata)为黄蛭科金线蛭属的动物,俗名秀丽黄蛭、尖细黄蛭、茶色蛭、秀丽金线蛭。分布于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北、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多生活于水田里。

尖细金线蛭的形体较宽体金线蛭略小,呈柳叶形,扁平,背部棕绿色,有五条细密的绿黑色斑点组成的纵线;腹面浅黄色,甚平坦,散布不规则的暗绿色斑点(图3)。其余与宽体金线蛭相似。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其干燥品称为长条水蛭、柳叶蚂蝗。

尖细金线蛭其身体细长,呈披针形,头部极细小。前端1/4尖细,后半部最宽阔。体长2867毫米,宽3.58毫米,尾吸盘其小-体背部为茶褐色,有6条黄褐色或黑色斑纹构成的纵纹,其中以背中尺寸最宽。各纵纹在每节中环上似有白色乳突1个。背中纹上的黑色素有规则地膨大,成为20对新/J形的黑褐色斑,较清晰的约18对。身体两侧各有1条黄色的纵带,腹面灰黄色,两侧边缘有黑褐色斑点聚集成的带各1条:体分105环,环沟分割明晰,眼5对,位于26官的两侧。雄性生殖孔位于第35环,雌性生殖孔位于第40环。肛门位于第105环与尾吸盘的交界线上,前吸盘很小,口孔在其后缘的前面。

尖细金线蛭以水蚯蚓和昆虫幼虫为食,不发达的颚虽然能刺破皮肤,但不能吸血。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89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黄河鮈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