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鳗

中文名称奇鳗


拉丁名称Alloconger shiroanago shiroanago Asano

英文名称black chin conger

异名Ariosoma shiroanago (Asano, 1958)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鳗鲡目

拉丁目名Anguill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鳗鲡亚目

拉丁亚目名Anguilloidei

中文科名康吉鳗科

拉丁科名Congridae

中文属名奇鳗属yz023.cOM

拉丁属名Alloconger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东海。

形态特征
体中长,躯干部较粗圆,尾部侧扁。头与躯干之长稍短于尾长,头较大,圆锥形,吻部不甚突出。眼大。口闭时前颌骨齿全有小部分外露。齿尖锐,前颌骨齿丛较大,各部分齿排列不规则,唇宽厚,发达。左右不相连续,奇鳍和胸鳍均较发达。吻较尖;体褐色。奇鳍具显著黑缘,肛门前侧线孔56-59。

生活习性
海(水)生。

相关推荐

奇獭蛤


中文名称奇獭蛤


拉丁名称Lutraria impar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双壳纲

拉丁纲名Bivalvia

中文亚纲名瓣鳃纲

拉丁亚纲名Lamellibranchia

中文目名真瓣鳃目

拉丁目名Eulamellibranchia

中文科名蛤蜊科

拉丁科名Mactridae

中文属名獭蛤属

拉丁属名Lutrar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生活在潮下带到40米深的海底。我国由福建三沙以南,广东,海南岛西面海域和广西北部湾都有分布。泰国湾、澳大利亚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贝壳长方形,壳质薄脆。壳高28毫米,壳长71毫米,壳宽17毫米。壳顶很低且平,位于贝壳前方。由壳顶到前端的距离约为贝壳全长的1/4。前、后端均圆,背缘与腹缘几乎成直线。壳面白垩色,生长纹不规则,在壳顶周围和前、后侧有皱褶,有易脱落的壳皮。壳内面白色。铰合部较大,韧带槽宽匙状,内韧带强大。左壳有强的主齿,两分支,后支与一纤弱的副片相邻,前侧齿小而短,与主齿的前分支平行排列,后侧齿小;右壳主齿强大,分散排列,顶端不愈合,前分支与前侧齿相邻,后侧齿弱。前闭壳肌痕梨形,后闭壳肌痕马蹄形,位于贝壳后部1/3处。动物体的水管很长,大部分不能缩入壳内,水管外被一层坚韧皱褶的外皮,直到水管末端。

生活习性
海(水)生。

鳗鳚


中文名称鳗鳚

拉丁名称Congrogadus subducens (Richards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鳚亚目

拉丁亚目名Blennioidei

中文科名绵鳚科

拉丁科名Zoarcidae

中文属名鳗鳚属

拉丁属名Congrogad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日本至澳大利亚一带,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被小圆鳞。背鳍和臀鳍均长,二鳍与尾鳍相连,鳃孔宽大,鳃盖膜彼此相连,不与峡部相连。口宽大,下颌突出,鳃4,假鳃发达。无鳔,无幽门盲囊。背鳍71-79,臀鳍60-65鳍条,侧线不完全。纵列鳞245-260。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细颌鳗


中文名称 细颌鳗
拉丁名称 Oxyconger leptognathus Bleeker
英文名称 longbill pike cong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鳗鲡目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科名 海鳗科
拉丁科名 Muraenesocidae
中文属名 细颌鳗属
拉丁属名 Oxyconger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延长,尾部侧扁。吻突出;吻前部有一凹痕与吻之后半部分离。口宽,延伸至眼后;舌固定。眼大,被皮肤覆盖。齿尖锐,上下颌齿或锄骨齿中部具大型犭齿。鳃孔宽大。后鼻孔不具缘瓣。背、臀及尾鳍发达,并相连合;胸鳍发达。
生活习性 海洋底栖性鱼类,一般栖息于砂泥底海域,範围大约在50-80公尺间。游泳速度快,性兇勐,以掠食鱼类为主。具季节性洄游习性。

成鳗养殖


是指将体重15 g以上的鳗种养至150--200 g成鳗的饲养阶段。我国养殖成鳗的主要方法有池塘和水泥池流水养殖。

1.池塘养殖

(1)放养鳗种前要对鳗池进行清整和消毒。其清塘方法是冬捕结束后,将池水排干,清整池底和池壁,除掉过多淤泥,经冬季严寒冻结和日晒,严格检查注、排水系统并每亩用150 kg 生石灰加漂白粉10 kg均匀散布于池底,然后蓄水,过10-15天即可放鳗种。

(2)鳗池必须在放养前培养好水质,使其种入池后有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促使提前摄食。首先引进一些微囊藻藻种;其次用敌百虫消毒,使池水至0.5-1. 0 mg/l浓度,杀灭池中的水蚤和轮虫。然后每亩施1-2kg尿素或硫酸铵,使微囊藻及其它浮游蓝藻繁殖生长,既光合作月;强烈,增氧作用大,又能净化池水,使水质保持稳定。

(3)放养密度正确推算放养密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提高单产和效益的问题。由于各地池塘条件、机械设备、鳗种规格等影响因子很多,因而其放养密度不一。

(4)饲料投喂常用的新鲜饲料有螺、蚬、蚌、蚯蚓、蚕蛹、杂鱼和屠宰场下脚料等。这些饲料特别适用于鱼、鳗混养池,具有良好的养殖效果。专养池一般都使用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搅拌要均匀、柔和,搅拌时间不能太长,2 min即可,最长不要超过5 min,应注意用水比例。搅拌好要立即投喂。饲料投喂是成鳗养殖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一般每日投饲1次,上午8-9时进行。在放养初期,由于鳗种个体偏小,也可投喂2次,另1次为下午2-3时;每日的投饲量受池塘水质、水温、溶氧、天气、鳗鱼大小、病害等因素影响。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干重)占塘中鳗体重的2%-3%,而露天池养殖的投饲量波动很大。总之,要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善于观察、灵活掌握、密切注意吃食动态。一般以20-30 min吃完为适度。由于成鳗的生长速度很快,随着体重的增加,需及时调整日投饲量。一般每隔1周.测算1次池塘存鳗量,计算出下1周的日投饲量.

(5)轮捕轮放是成鳗养殖不可缺少的增产措施,符合鳗的生长规律。尽管放养时鳗种规格基本一致,但在生长过程中差异大,如不及时进行捕捞、分选和补放,势必大者越大,小者越小,影响产量。因此,及时进行轮捕轮放,一般每30天左右分选1次,使每个池的放养密度及时调节,使规格整齐的鳗种分养在同一池子,乃是增产的重要措施。

(6)日常管理在成鳗饲养过程中,必须高度负责,精心细致如有疏忽,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要做到一勤、三看、五防即:

一勤:

管理人员要勤巡塘,一日至少巡塘3次。早、晚巡塘,检查有无浮头鳗;中午巡塘,检查吃食后的鳗活动情况。并经常注意鳗池清洁卫生,捞除水中污物、残渣和病鳗。及时填写养鳗日记,项目包括上下午气温和平均气温、上下午水温和平均水温、透明度、溶解氧、投喂次数和时间。

三看:

①看鳗活动情况如果吃食时间突然延长,一旦发现鳗散乱于水面做无力摇摆,很可能是发病征兆,须严加注意。

②看水色及时采取水质管理措施,可参照鳗苗培育阶段的水质管理。

③看天气晴天池内溶氧量高,阴天次之,雨天最低。需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开动增氧机或加大注水量,以增加水中氧气。

五防:

①防泛池成鳗养殖池放养密度高,投饲量足,常会缺氧泛池,造成很大损失。露天池一遇阴雨闷热天气.流水池流量失控,水中溶解氧低于2 mg/L时,就有泛池可能,需立即开动增氧机或加注新水。

②防病害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其主要措施是:冬季清塘,排除部分淤泥,冰冻曝晒;翌春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定期泼洒晶体敌百虫药液。

③防高温、严寒每逢盛暑酷热,水温超过35度时,需注新水降温。严寒季节要做好露天池越冬保温和温流水池控温工作。

④防逃冬修鳗池要修补池壁及注、排水道的漏洞,遇洪水季节,注意池塘水位,严防鳗溯水而逃。

⑤防农药和有毒污水流入鳗池,造成意外事故。

2.水泥池流水养殖

具有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快的特点,能综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对发展养鳗业具有重要意义。水泥池流水养殖按水源分,有热电厂余热温排水、水库坝下流水和循环过滤水养鳗按水的流量来分,有全流水,半流水和微流水养鳗。经过多年实践证明,余热温流水、水库坝下半流水或深井水温室微流水养殖方法在我国很实用。

(1)鳗种放养

流水养鳗池一般为水泥结构,池子的大小和深度基本一致。由于是在基本控温和不停分养的条件下进行饲养,因此,从鳗苗到成鳗的生长速度很快,般在12个月内就可完成一个生产周期。其白仔鳗培育与前述鳗苗培育相同,鳗种和成鳗养殖.

(2)饲料投喂

流水养鳗全部采用配合饲料,坚持四定 投饲原则,食台固定在排水口附近,以便残食与粪便同时排出池外,投饲量同池塘养鳗一般每天投饲2次,上午8-9时1次,下午 3-4时1次。

(3)饲养管理

①控制流量流水养鳗的主要管理工作是依靠流量来控制水质。全流水池每天换水量很大,1个50 m,的流水池,每分钟要求流进新水0.6-0.8t,即换水3^-4次;半流水池换水0.2-0.3t;微流水池换水0.05-0.10t,并附设增氧机。

②控制水温电厂余热温排水养鳗,在总进水口设调温池,采用冷热水源,全年将水温控制在24-28度。水库坝下流水池一般在5月上旬水温接近20度时放养.11月份结束。

③日常管理要求管理员经常注意鳗鲡摄食及活动情况,及时刷洗、调换滤网;定时消除粪便、残饵,保持池水清洁;定时测量水温,控制流量;定期测定水化指标,检查生长状况;填好养鳗日记,做好阶段性总结等工作。

鳗鲇


中文名称鳗鲇


拉丁名称Plotosus anguillaris

异名海塘虱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鲇形目

拉丁目名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鳗鲇科

拉丁科名Plotosidae

中文属名鳗鲇属

拉丁属名Plotos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东至中国、日本,南至澳大利亚。中国见于东海及南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渐尖细。头平扁,眼小,上侧位。须4对。体光滑无鳞。胸鳍有一不分支的硬棘。体棕灰色。

生活习性
暖水性近岸及河口中下层鱼类,喜生活于沿海浅滩及河口淡水水域。主要摄食沙、蠕虫、虾、蟹等。4-5月在近岩缝中产卵。

经济价值
供食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25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金带拟羊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