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唇鱼

中文名称三叶唇鱼

拉丁名称Cheilinus trilobatus Lacepede

英文名称Triobed maori wrasse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隆头鱼科

拉丁科名Labridae

中文属名唇鱼属

拉丁属名Cheilin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被大圆鳞,颊部有鳞2行,前鳃盖骨边缘无鳞,侧线中断。背鳍鳍棘9,鳍条和体色随鱼的年龄有变异,小鱼时各鳍条后缘不延长,鱼大时除胸鳍外,各鳍条后缘均延长。

生活习性
为热带色彩鲜艳的珊瑚礁鱼类。

海(洋)生。

相关阅读

剑唇鱼


中文名称剑唇鱼

拉丁名称Xiphocheilus typus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隆头鱼科

拉丁科名Labridae

中文属名剑唇鱼属

拉丁属名Xiphocheil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东非、红海、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地。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圆形,侧扁,口大,前位,能伸出,上唇甚薄,呈剑状,大部隐于眶前骨下,颌齿多少愈合,呈骨质嵴状,后部齿游离或仅基部相愈合,前端各有2对犬齿,口角有犬齿。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齿,体被大圆鳞,颊部具小鳞3行,侧线连续,背鳍Ⅺ-Ⅻ-7-8。臀鳍Ⅲ-10,二鳍基底无鳞鞘,尾鳍后缘略呈截形。侧线鳞25-28,头部有3条带纹,体侧有2暗色斑。

生活习性
主要摄食软体类、甲壳类、海胆等硬壳类动物。

海(洋)生。

褶唇鱼


中文名称褶唇鱼


拉丁名称Labropsis manabei Schmidt, 1931

异名胸斑褶唇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隆头鱼科

拉丁科名Labridae

中文属名褶唇鱼属

拉丁属名labrops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口小,唇甚厚,前方膨大部分内外均具许多纵褶,中间圆形凹入,颌齿1行,细小,上颌端具4犬齿,口角有犬齿,体被小圆鳞,颊部具鳞,侧线完全,侧线鳞35-49,背鳍Ⅸ-11-12,臀鳍Ⅱ-9-11。尾鳍圆形。

生活习性
沿海珊瑚礁区。海(洋)生。

锯唇鱼


中文名称锯唇鱼


拉丁名称Cheiloprion labiatus (Day)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雀鲷科

拉丁科名Pomacentridae

中文属名锯唇鱼属

拉丁属名Cheilopri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侧扁,被中大栉鳞,侧线不完全,1纵列鳞25-26,眶前骨和眶下骨下缘无锯齿,前鳃盖骨后缘有弱锯齿,其他各鳃盖骨无锯齿,唇肥厚,上有细沟,翻转于吻上,上下颌齿2行,齿侧扁而细长,背鳍13鳍棘13-14,臀鳍2鳍棘13-14鳍条,二鳍基部有鳞鞘,尾鳍凹形。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光唇鱼


[学名]: Acrossocheilus fasciatus(Steindachner)
[资源名称]: 光唇鱼
[外文名]: Guangchunyu
[别名]: 石斑鱼
[形态特征]:
 
背鳍Ⅳ,8;胸鳍Ⅰ,14~16;腹鳍Ⅱ,8;臀鳍Ⅲ,5.第一鳃弓外侧鳃耙10~16.下咽齿3行,235 - 532。侧线鳞39[5.5~6 /(3.5~4.5 -V)]42;背鳍前鳞12~15;围尾柄鳞16。体长为体高的3.2~3.8倍,为头长的3.8~4.4倍,为尾柄长的5.4~6.7倍,为尾柄高的7.5~9.8倍。头长为吻长的2.6~3.2倍,为眼径的3.8~5.0倍,为眼间距的2.4~3.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1.8倍。体细长,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部圆而平直,或呈弧形.头中等大,侧扁,前端略尖.吻圆钝,稍向前突出,侧面在前眶骨前缘有斜沟,吻长一般短于眼后头长.口较宽,下位,口裂近弧形,或前缘平直,两侧弯,上颌末端不达眼前缘垂直线,上颌围在下颌之外,下颌前缘几平直,具锐利角质,完全裸露.上唇比下唇瓣为狭,下唇瓣分为左右两侧,其间距较宽,大于口宽的1/3,一般小鱼间距较狭.唇后沟较短,在颐部中断,间距宽,眼径约为其最小间距的2.4~4.5倍,个体间有差异.须2对,均细长,吻须短,约为颌须的3/5~2/5,颌须长,比眼径稍大.眼中大,上侧位.鳃膜在前鳃盖骨后缘之后下方连于峡部.鳃耙短小,排列稀疏.下咽齿稍侧扁,主列腹面第一枚齿最小,第二枚齿最大,顶端尖而呈钩状.背鳍外缘近于平截,较大雄鱼的背鳍条凸出于膜外;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上方,间隔约为2个鳞片,距尾鳍基较距吻端为近,或相等,其末根不分枝鳍条稍粗硬,但顶部柔软,后缘有细锯齿,背鳍的第一根分枝鳍条为最长,不及头长.胸鳍短于头长,但比腹鳍为长,后伸不达腹鳍,相距约3~4个鳞片.腹鳍起点距肛门比距胸鳍起点为近,后伸不达肛门.臀鳍条长度约与胸鳍相等,其起点约在腹鳍起点和尾鳍基之间,后伸几达尾鳍基.尾鳍分叉,上下叶等长,最长鳍条约为中央最短鳍条的2倍.肛门紧接臀鳍起点之前.鳞中等大,胸部鳞较小,腹鳍基底具一长形腋鳞,背鳍、臀鳍鳞鞘不显著.侧线平直,前半部稍下弯,向后径行于尾柄中轴.脊椎骨4+33~36。鳔2室,前室短而薄,后室圆筒状较厚,约为前室的2倍左右.腹膜黑色.雄鱼在吻端和前眶骨外表都有较大而稀疏的珠星。
 
[气候带]:暖温带,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长江、钱塘江、闽江水系和台湾  
[水域环境]:淡水  

叶鳍神仙鱼


中文名称叶鳍神仙鱼

拉丁名称Pterophyllum scalare

异名天使鱼、神仙鱼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慈鲷科

拉丁科名Cichlidae

中文属名神仙鱼属

拉丁属名Pterophyllum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

形态特征
神仙鱼是丽鱼科鱼类中体形最为特别的品种,也是最传统、最普遍的观赏鱼之一。身体类圆形而侧扁单薄,头尖鳍长,身体表面常有横纹通贯或有深色斑点。

生活习性
适宜水温25-27℃,pH6-7。杂食性,易饲养,通常以10尾以下的小群饲养为佳。雌雄亲鱼通过自由拍拖择偶进行婚育,即使平时也是夫妻形影不离,爱情颇为忠贞。产卵后轮流护卵,扇动水流保证孵化健康进行。亲鱼还会吞食不发育鱼卵,更动人的是会把被水流带离粘附板面的卵子衔回放置。

神仙鱼也是种遗传改良的好材料,鱼友们通过各种各样的配对培育出许许多多的品系,使其花样翻新,魅力百出。

经济价值
该鱼体长大者可达10厘米以上,幼鱼和大鱼均具有观赏价值,是鱼艺造型的好材料。

云南光唇鱼


中文名称 云南光唇鱼
拉丁名称 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 Regan
地方名称 马鱼,娄虾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光唇鱼属
拉丁属名 Acrossocheilus Oshima,1919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体长,侧扁。头小,锥形,吻圆钝。口下位。下唇侧瓣较厚,但中部未接触。下颌外露,无角质缘。须2对,颌须大于眼径。吻须仅及其1/2。背鳍刺发达,后缘具强锯齿。成鱼体侧无斑纹。
生活习性 中下层鱼类。在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常栖息于多石块的缓流水环境。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28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玫瑰海鲂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