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纹薄鳅

中文名称斑纹薄鳅

拉丁名称Leptobotia zebra (Wu)

英文名称zebra loac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鳅科

拉丁科名Cobitidae

中文属名薄鳅属

拉丁属名Leptobotia Bleeker,1870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的漓江、西江。

形态特征
背鳍Ⅲ-7-8(多数为7);臀鳍Ⅱ-5;胸鳍Ⅰ-11-12。

体长为体高的5.O-6.2(5.5)倍,为头长的3.7-4.2(3.9)倍,为尾柄长的6.0-6.7(6.3)倍,为尾柄高的7.3-8.7(8.2)倍。头长为吻长的2.2-2.5(2.3)倍,为眼径的9.3-12.O(11.2)倍,为眼间距的6.5-8.8(7.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1-1.4(1.3)倍。

体细长而侧扁。头小,头长大于体高。吻长短于眼后头长。眼小,侧上位,位于头的中部;眼间距约为眼径的1.5倍。眼下刺不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口小,下位。颏部具有1对突起。须短小,3对,其中吻须2对,口角须1对,末端近达眼前缘。

背鳍前距为体长的55%-59%。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相对或位于背鳍第一根分枝鳍条下方,末端不达肛门。肛门至腹鳍基的距离为腹鳍基至臀鳍起点距离的67%-80%。尾鳍短而宽,深分叉,上下叶等长。

侧线完全,平直。颊部具鳞,不显著。鳔前室为膜质囊,后室长约为前室的2倍。肠管短,约为体长的90%。脊椎骨4+34-35。

背部棕黑色,腹部浅黄色。背中线具1条棕黄色条纹或具1列不规则的棕黄色斑点。背鳍起点前具有一个马蹄形黄色斑点。体侧具有14-16条不规则的分校或不分枝的棕黄色垂直条纹,其宽度约为间隔条纹的1/3。头侧自鳃孔上角通过眼上缘至吻端各有1条明显的棕黄色条纹。眼前缘至口角上方具有1条不很明显的棕黄色条纹。背鳍基具1条棕黑色带纹,鳍间具1条由斑点组成的黑色条纹;尾鳍具2-3条不规则的斜行黑色带纹;臀鳍间具有1条黑色带纹;偶鳍背面暗色。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相关阅读

红唇薄鳅


[学名]: Leptobotia rubrilabris(Dabry)
[资源名称]: 红唇薄鳅
[外文名]: redlip loach
[别名]: 红唇薄鳅
 
[形态特征]:
 
頦下有1对钮状突起。须3对。眼下刺不分叉。体具6~8个鞍状垂直斑纹;腹鳍未端超过肛门;眼小,头长为眼径的16.5~20.0倍;体色变化较大,全身具不规则的斑块,或仅背部具斑纹,或全身无斑纹而呈褐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四川、重庆  [原产地区]:宜宾、万县等地  
[气候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长江上游干、支流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为底层肉食性鱼类,以底层小鱼为食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优质
[食性]:肉食性 [底质类型]:砂质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自由[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食用,研究教学
[资源状况]:未评估

斑纹缨口鳅


中文名称斑纹缨口鳅


拉丁名称Crossostoma stigmata Nichols

英文名称spotted fringemouth loac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缨口鳅属

拉丁属名Crossostoma Sauvage,1878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闽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条3-8。臀鳍条2-5。侧线鳞92-95。脊椎骨36。

体长为体高的5.3-6.7倍,为头长的4.6-4.8倍,为尾柄长的6.9-8.4倍,为尾辆高的10.7-10.8倍。头长为吻长的1.7倍,为眼径的4.5-4.8倍,为眼间距的2.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1.8倍。

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腹部平坦。头宽短,略平扁。吻长,宽扁,前缘圆形。吻褶不发达,不与上唇相连,边缘特化为13条短须,排成前后2行,前排6条,后排7条,后唇沟不连续。眼小而圆,上侧位,眼缘游离。眼间隔较宽,稍凸。鼻孔每侧2个,相连,前鼻孔小,具发达鼻瓣,覆盖后鼻孔。口小,下位,呈弧形,口宽小于头宽的1/3。唇发达,上唇游离,覆盖上颌;下唇不伸达下颌前缘,分为6叶,中间4叶,乳突状。两侧叶短须状。鳃孔伸达腹面。鳃盖膜与峡部相连。体被细小圆鳞,胸腹部裸露区扩展到胸鳍和腹鳍起点间的中点之后。侧线平直,位于体例中央。腹膜褐色。

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上方稍前。胸鳍下位,末端远不达腹鳍。腹鳍末端超过肛门,起点到肛门的距离较肛门至臀鳍起点的距离略长。胸鳍和腹鳍均具一不分枝鳍条。尾鳍叉形。上叶稍短于下叶。

背部棕色,腹部浅色。背部自头后至尾鳍基约具6个褐色方形斑块,头背及体侧具有虫蚀状带纹。背鳍条上具2条褐色条纹,尾鳍上具有2-3行黑褐色条纹。胸、腹鳍浅棕色,内侧褐色。臀鳍浅色。

生活习性
淡水生,底栖鱼类。栖息于底质为岩石砂砾,水流湍急的支流中。以附生于岩石附近的藻类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后鳍薄鳅


[学名]: Leptobotia posterodorsalis Lan and Chen in Chen and Lan, 1992
[资源名称]: 后鳍薄鳅
[形态特征]:
 
体细长,侧扁,尾柄长。头短小,侧扁,其长大于体高。吻长短于眼后头长。颅顶囟门不存在。口小,下位,马蹄形。颏部无一对突起。须短小,3对:吻须2对;口角须1对,其末端伸过鼻孔,但达不到眼前缘。眼小,侧上位,位于头的前半部。眼间距约为眼径的2倍,头背面眼间呈弧形。眼下刺不分叉,其末端达到眼后缘下方。鳃孔狭小。侧线完全。体被稀疏细鳞,颊部鳞片不明显。 各鳍短小。背鳍位于体后半部,外缘凸弧形,最长鳍条约等于眼后头长。腹鳍起点远位于背鳍起点的前下方,其末端伸到或近达肛门。腹鳍基至肛门的距离约为腹鳍基至臀鳍起点距离的40%。臀鳍起点约位于腹鳍基至尾鳍基的正中点,其末端伸不到尾鳍基。尾鳍短而宽,分叉,最长鳍条约为中央最短鳍条的2倍,上、下叶等长,末端圆钝。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环江县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广西分布于柳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有一定水流的小河底层,以有机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抗逆
[食性]:杂食性 [底质类型]:石质、砂质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自由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研究教学,观赏、娱乐
[资源状况]:分布区域窄,种群密度小,数量少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30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胡子鲇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