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鳍真鲨

中文名称长鳍真鲨

拉丁名称Carcharhinus longimanus (Poey)

英文名称whitetip shark, whitetipoceanic shark, oceanic whitetip shark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m.Yz023.COm

拉丁纲名Chondrichthyes

中文亚纲名板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Elasmobranchii

中文目名真鲨目

拉丁目名Carcharh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猫鲨亚目

拉丁亚目名Scyliorhinoidea

中文科名真鲨科

拉丁科名Carcharhinidae

中文属名真鲨属

拉丁属名Carcharhin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布于世界热带和暖温带海域,南海和东海偶有所获。

形态特征
眼圆形,具瞬膜。鼻孔距口颇远,前鼻瓣有一小三角形突出,口宽大,深弧形,唇褶不发达。齿宽扁,亚三角形,上颌齿边缘光滑或具细锯齿。鳃孔最后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尾椎轴上翘,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本种体粗壮,吻短钝。胸鳍宽长如桨。第一背鳍上角广圆,末端为白色。臀鳍后端几达尾鳍起点。第二背鳍起点前于臀鳍起点,前半部上方黑色;腹鳍和臀鳍下半部黑色。。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繁殖习性
胎生,每产1-5仔,妊娠其约1年。

相关推荐

黑印真鲨


中文名称 黑印真鲨
拉丁名称 Carcharhinus menisorrah
英文名称 Silky shark、blackblotch shark
地方名称 Carcharias falciformis、Carcharhinus falciformis、Squalus tiburo、Gymnorhinusp haraonis、Carcharhinus atrodorsu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真鲨目
拉丁目名 Carcharhiniformes
中文科名 真鲨科
拉丁科名 Carcharhinidae
中文属名 真鲨属
拉丁属名 Carcharhin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纺缍形,头、尾渐细小。头宽扁,头长约为全长1/4;尾比头和躯干稍长,吻背视三角形,前缘尖钝。眼小,圆形,瞬膜发达,距吻端比距第一鳃孔为近,眼径约与第五鳃孔等长。前鼻瓣后部具一小三角形突出。口弧形,口宽稍小于口前吻长,口宽为口长的1.3倍;口闭时上下颌紧合,不露牙;仅上唇褶微露于口隅。上颌牙宽扁,三角形,边缘具细锯齿,齿头外斜,外缘具一缺刻,下有2~3个小齿头;下颌牙较狭,尖直,微有锯齿;两颌各有一正中牙,每颌每侧13牙。喷水孔消失。鳃孔5个,中间3个较宽,最后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
第一背鳍中大,起点与胸鳍里角相对,上角圆,后缘微突,下角延长尖突。第二背鳍小,起点与臀鳍相对,上角圆,后缘微凹,下角延长尖突。尾鳍宽长,尾椎轴上翘,上叶见于尾端,下叶前部显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与后部间具一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起。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大,后缘深凹,外角圆突,里角延长尖突。腹鳍比臀鳍稍大,位于背鳍间隔中间下方,外角钝圆,里角钝尖。胸鳍宽大,稍呈镰形,伸达第一背鳍基底中部。

体背面灰褐色,下侧面和腹面白色。第二背鳍前半部上方黑色,其他各鳍后缘和尾鳍下叶边缘淡褐色。


生活习性 大量地在大陆棚和岛屿棚边缘的附近发现, 也在开放海域中与偶然近海.时常发现于深水礁区与在岛的斜坡附近.移动快速、具侵略性。独居性; 时常伴随着鲔鱼群.主要吃鱼, 也捕食乌贼, 纸鹦鹉螺 , 与大洋性螃蟹 。

阔口真鲨


中文名称 阔口真鲨
拉丁名称 Carcharhinus latistomus
英文名称 Sandbar shark、bigmouth shark
地方名称 高鳍真鲨Carcharhinus plumbeus (Nardo, 1827)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真鲨目
拉丁目名 Carcharhiniformes
中文科名 真鲨科
拉丁科名 Carcharhinidae
中文属名 真鲨属
拉丁属名 Carcharhin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纺锤形,躯干较粗大。头宽扁,头长约为全长的2/9。尾稍侧扁,比头和躯干稍短,尾基上下方具凹洼。吻宽扁,中长,背视弧形,前缘钝圆,侧视尖突。眼中大,圆形,瞬膜发达,距吻端比距第一鳃孔为近,眼径约为第一鳃孔宽的1/2。鼻孔颇宽大,斜侧位,距口端比距吻端为近,鼻间隔宽,比鼻孔长约大3倍余。前鼻瓣后部有个小三角形突出,后鼻瓣不分化。口弧形,口宽比口前吻长稍大,口长约等于口宽的1/2;口闭时上下颌紧合,齿不暴露;唇褶短小,见于口隅。上下颌齿宽扁三角形,边缘具细锯齿,齿头外斜,外缘有一凹缺;下颌齿较狭而直,内侧和外侧凹入,边缘具细锯齿;上下颌各具一细小正中齿,每侧各具14齿,上颌齿1行在使用,下颌齿2行在使用。喷水孔消失。鳃孔5个,中大,前4个大小和距离约相同,最后1个较狭小,最后2个距离较近,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盾鳞壳形,基板发达,具1棘突3纵嵴。
背鳍2个。第一背鳍颇大,位于腹腔前半部上方;起点对着胸鳍基底后端或稍前;距吻端比距第二背鳍近许多;上角钝圆,后缘凹入,下角延长尖突,距腹鳍起点垂直线有一相当大的距离。第二背鳍小,起点与臀鳍起点相对,基底长约等于背鳍间隔的1/4;上角钝圆,后缘斜直,下角延长尖突,距尾基的距离约与其里缘相等,背鳍间隔中部正中具一纵行皮嵴。尾鳍宽长,约为全长的3/11,比头长为大,尾椎轴上翘,上叶见于尾端近处,下叶前部显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后延,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出,与上叶连接,尾端钝圆,后缘凹入。臀鳍约与第二背鳍等大,基底与第二背鳍基底相对,距尾基与距腹鳍约相等或距尾基比距腹鳍稍近;外角钝圆或钝尖,后缘深凹,里角延长尖突,伸达第二背鳍下角下方。腹鳍比第二背鳍稍大,近方形,位于背鳍间隔中部下方;后缘斜直或微凹,外角和里角都钝圆。胸鳍中大,近镰形,后缘凹入,前角钝尖突出,里角钝圆,鳍端伸达背鳍基底后端或稍后。

体青褐色或灰褐色,腹面白色;鳍灰褐色,后缘较淡。


生活习性 温带和热带近海上层鲨,栖息于从潮间带至280m处。在北大西洋,冬季南下,夏季北上,常成大群洄游。胎生,具卵黄囊胎盘,每产1-14仔。雄成鱼长131~178cm,雌成鱼长144~184cm,最长达3m。

侧条真鲨


中文名称 侧条真鲨
拉丁名称 Carcharhinus pleurotaenis
英文名称 Graceful shark、crossband shark
地方名称 Carcharhinus amblyrhynchoides、Carcharhinus limbatus (Valenciennes,1839)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真鲨目
拉丁目名 Carcharhiniformes
中文科名 真鲨科
拉丁科名 Carcharhinidae
中文属名 真鲨属
拉丁属名 Carcharhin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纺缍形,向头、尾渐细小。头宽扁,自胸鳍上方至吻端弧形剧斜,头长约为全长2/9;尾比头和躯干稍短,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吻平扁,背视等边三角形,两侧几直线向前狭小,前端尖突。眼小,圆形,瞬膜发达,距吻端比距第一鳃孔为近,眼径约与第五鳃孔等长。鼻孔斜列,外侧位,距眼比距吻端稍近;处间隔宽,为鼻孔长的3.5倍;前鼻瓣后部具一小三角形突出。口宽而圆弧形,口宽约与口前吻长相等,约为口长2倍;口闭时上下颌紧合,不露牙;仅上唇褶微见于口隅处。上颌牙狭三角形,齿头尖直,基底宽,边缘具细锯齿,一行在使用,正中1小牙,每侧15牙。下颌牙细长,矛状,边缘光滑,2行在使用,正中一小牙,每侧15牙。喷水孔消失。鳃孔5个,宽大,第一和第五较狭。
第一背鳍颇大,靠近胸鳍,起点约与胸鳍基底后端相对。第二背鳍很小,起点约与臀鳍起点相对。尾鳍宽长。镰形,外角尖突,后比值凹入,里角钝圆。

体背面和上侧面灰褐色,下侧面和腹面白色。体侧从胸鳍基底上方至腹鳍基部止方具一白色纵条。各鳍端部暗褐色至黑色。
生活习性 常栖息在礁盘海域。卵胎生,每胎10~20尾。常见体长140~170cm。主要吃鱼, 也捕食甲壳类动物与头足类动物.

尖鳍柠檬鲨


中文名称尖鳍柠檬鲨


拉丁名称Negaprion acutidens (Ruppell)

英文名称sicklefin lemon shark, lemon shark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Chondrichthyes

中文亚纲名板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Elasmobranchii

中文目名真鲨目

拉丁目名Carcharh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猫鲨亚目

拉丁亚目名Scyliorhinoidea

中文科名真鲨科

拉丁科名Carcharhinidae

中文属名柠檬鲨属

拉丁属名Negapri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海中国海域、印度洋和中太平洋。

形态特征
头宽而稍平扁,吻广圆,口前吻长几等于鼻间隔而小于口宽,眼小,无喷水孔。唇沟很短,限于口隅。上下颌齿异型,上颌齿狭长三角形,稍倾斜,边缘光滑或基部有小锯齿;下颌齿直立,边缘光滑无锯齿,尾基上凹洼呈纵凹形。第二背鳍几与第一背鳍等高或为其4/5,起点对着或稍前于臀鱼起点。体上部柠檬黄色或灰黄色。成鱼长逾3米,两背鳍及腹鳍后缘深凹,椎骨224-227。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长鳍鲉


中文名称长鳍鲉

拉丁名称Sebastolobus macrochir (Gunth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鲉亚目

拉丁亚目名Scorpaenoidei

中文科名鲉科

拉丁科名Scorpaenidea

中文属名长鳍鲉属

拉丁属名Sebastolob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日本有分布。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头大,眼中大,上侧位,头上棘棱尚未发达,背鳍Ⅻ-Ⅹ Ⅵ-8-13,臀鳍Ⅲ-5。胸鳍不呈圆形,约可分为2叶或上部鳍条最长,腹鳍胸位,尾鳍截形。胸鳍有一凹刻,下部鳍条较粗,头部棘棱强,上颌后缘达眼中央下方,体黄色到红色,背鳍上有一大黑斑,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繁殖习性
5,6月产卵,卵块包在胶质囊中漂浮在海表面。

长鳍银鱼


中文名称长鳍银鱼

拉丁名称Salanx longianalis (Regan)

异名银鱼,长臂银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鲑目

拉丁目名Salmo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银河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alaxioidei

中文科名银鱼科

拉丁科名Salangidae

中文属名银鱼属

拉丁属名Salanx Cuvier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杭州、海宁、黄河水系和钱塘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Ⅱ-Ⅱ-13。臀鳍条Ⅱ-26-29。鳃耙11。脊椎骨69。

体长为体高的9.72-12.66倍,为头长的4.95-5.66倍,为尾柄长的11.44-14.85倍,为尾柄高的22.66-26.77倍。头长为吻长的2.38-3.0倍,为眼径的9.4-11.5倍,为眼间距的3.6-4.8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33-2.0倍。

体细长,前部扁平,后部侧扁。头小。吻端尖。前颌骨三角形。两颌等长,口裂不伸达眼前缘。上颌齿较大,下颌齿较小,排列稀疏。舌窄尖,无齿。眼侧位。眼间距宽。鳃孔大。鳃耙短小,有假鳃。体光滑。雄鱼臀鳍上方有一行圆鳞。腹膜银白色。鳔单室。肠长为体长0.55倍。肛门紧位臀鳍前方。

背鳍位于体后部。有脂鳍。胸鳍短,侧位,基部有发达肌肉基。臀鳍起点位于背鳍第5-7鳍条下方。尾叉形。

体白色半透明,腹缘有2行小黑点。

生活习性
入河口近海小型鱼类。海水/淡水/咸水生。

长鳍[鱼舵]


中文名称长鳍[鱼舵]

拉丁名称Kyphosus cinerascens (Forskal)

英文名称Blue chub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鱼舵]科

拉丁科名Kyphosidae

中文属名[鱼舵]属

拉丁属名Kyphos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海区。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上下颌牙多列,最外一列门牙状,末端不分叉,根部有一水平的齿根,其后有数列绒毛状牙。

生活习性
海洋草食性鱼类。摄食海藻,结群生活,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的珊瑚礁和岩礁岸边。体长一般为117-370毫米。

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30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鳗形布氏筋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