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瓣梦鱼

养鸭鱼 鱼肠养鸭

2020-10-29

中文名称扁瓣梦鱼


拉丁名称Oneirodes appendixus Ni et Xu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鮟鱇目

拉丁目名Lophiiformes

中文亚目名角鮟鱇亚目

拉丁亚目名Ceratioidei

中文科名梦角鮟鱇科

拉丁科名Oneirodidae

中文属名梦角鮟鱇属

拉丁属名Oneirod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东海、冲绳海槽。

形态特征
体短而高,卵圆形,侧扁,头大,侧扁,眼小,口中大,几呈水平状,口裂伸达眼后缘下方,两颌具齿,可倒伏,大小不等,犁骨具齿。鳃2-1/2,无鳃耙,无伪鳃,体裸露无鳞,皮肤光滑。第一背鳍棘在吻后背部,端部具球状拟饵体,第二背鳍棘小,约位于第一棘与背鳍起点的中央。第二背鳍、臀鳍短,后位,背鳍5-7,臀鳍4,胸鳍14,支鳍骨3,尾鳍8,基部后方不被皮膜,下鳃盖骨上部宽短,下间半圆形。前、中、后部均无皮瓣突起,在后部开孔的后下方具一颇为侧扁的单一形的较长后侧皮瓣突起,体黑褐色,拟饵体上部白色,鳃盖条6。

生活习性
海(水)生。

相关知识

扁咽齿鱼


[学名]: Platypharodon extremus Herzenstein
[资源名称]: 扁咽齿鱼
[外文名]: Wide tooth schizothoracin
[别名]: 又称极边扁咽齿鱼,俗称小嘴鱼(青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腹部略圆,尾柄短。头锥形,吻钝圆。口下位。无须。体几乎完全裸露,肩鳞消失或仅有痕迹。臀鳞发达,每侧20枚以上。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相对。身体背部黄褐色或青褐色,腹部浅黄或灰白色。背侧银灰色,稀疏分布有黑褐色斑点。脊椎骨数50和51枚。肠长为体长9.63(8.97~10.29)倍。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青海省  [原产地区]:黄河上游干支流及湖泊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青藏高原黄河上游的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直至青海省玛多县、达日县、久治县、四川红原县、若尔盖县,甘肃玛曲等地黄河干支流及其湖泊皆有分布。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常栖息于青藏高原黄河上游高海拔(3000~4400m)缓静淡水中下层。繁殖旺季在每年5~6月份开冰以后,产卵场位于缓流水处,水深1米以内,水质清澈,沙砾底质,在水温6~10℃时产卵。卵黄色,沉性,具有粘性。

尖嘴扁鄂针鱼


中文名称 尖嘴扁鄂针鱼
拉丁名称 Ablennes anastomella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颌针鱼目
拉丁目名 Beloniformes
中文科名 鄂针鱼科
拉丁科名 Belonidae
中文属名 扁鄂针鱼属
拉丁属名 Ablenne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18~20;臀鳍22~24;胸鳍11~12;腹鳍6;尾鳍15。
体细长,很侧扁,躯干部背腹缘近平直,互相平行。体长为体高13.5~13.9倍,为头长2.9~3.5倍,体高为体宽1.4~1.6倍。吻特别突出,向前形成一细长的喙。下颌稍长于上颌,头长为吻长1.3~1.4倍。眼中大,圆形,侧高位。头长为眼间隔10~11.5倍。鼻孔大,三角形,紧位于眼前缘。口呈水平,口裂长大,两颌具细小尖锐牙,呈带状排列,牙带内行另具一行大而稀疏的犬牙,犁骨、腭骨和舌上均无牙。鳃4个。鳃盖条9。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发达。无鳃耙。

体被细小圆鳞,易脱落,排列很不规则。侧綫鳞较大,近腹缘排列;侧綫往臀鳍基部后方,向上移动,止于尾基。

背鳍位于尾部,在臀鳍7~8鳍条上方,其前端2~4鳍条最长,以后逐渐缩短。臀鳍

长于背鳍,与背鳍同形:胸鳍较小,高位。腹鳍位于体中部。尾鳍截形稍凹。

体侧背上方草绿色,腹下方呈银白色,背面中央有一黑色纵带,直达尾鳍前,带的两侧有二条与其平行的黑色细线,背鳍与尾鳍凸出部及尾鳍末端淡黑色。

短鳍扁体潜鱼


中文名称短鳍扁体潜鱼

拉丁名称Onuxodon parvibrachium (Fowier)

英文名称oyster pearl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鳕形目

拉丁目名Gadiformes

中文亚目名长尾鳕亚目

拉丁亚目名Macrouroidei

中文科名潜鱼科

拉丁科名Carapidae

中文属名扁体潜鱼属

拉丁属名Onux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沿海均有产。

形态特征
两颌及腭骨上牙齿呈带状,上下颌前端有1或几对扩大且弯曲的犬齿,与其他小齿间有空缺,头和身体较高,侧扁,鳔前端有1中轴骨。胸鳍短,头长为其长的3.8倍左右,尾前椎17,鳃耙(2)+3+(7)。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横带扁鄂针鱼


中文名称 横带扁鄂针鱼
拉丁名称 Ablennes hians
英文名称 silver fish, silvery gar, needlefish, flat needlef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颌针鱼目
拉丁目名 Beloniformes
中文科名 鄂针鱼科
拉丁科名 Belonidae
中文属名 扁鄂针鱼属
拉丁属名 Ablenne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ii-22;臀鳍ii-23~24;胸鳍i-13;腹鳍i-5;尾鳍15(分枝鳍条)。侧线鳞319~376。
体长为体高13.1~13.3倍,为头长3.7~3.9倍。头长为吻长1.4~1.5倍,为眼径9.3~l0.9倍,为眼间隔8.1~9.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2.8~2.9倍。

体很侧扁,呈长带状,躯干部背、腹缘近平直。头细长,额顶部平扁。吻特别突出,两颌细长呈喙,喙的背腹正中线上各有一细长的浅沟。鼻孔大,呈三角形,紧位于眼前缘。眼较小,呈长椭圆形,侧位较高。

服间隔平宽且大于眼径。额部的前方及前上颌骨的基部具骨质的长尖三角形的隆起略。 口平直,口裂长大。两颌等长。颌上具带状排列的细小尖齿;带内具一行较大而细尖的犬齿,微向后弯曲,排列稀疏。

犁、腭骨及舌上无齿。上颌骨几乎全为眶前骨所遮盖。鳃盖膜木与峡部相连。鳃盖条9。鳃4个,鳃丝发达。无鳃耙。肛门位于臀鳍的直前方。

体被细小圆鳞,背部鳞微埋于皮下,体侧鳞极易脱落。头上仅鳃盖及额部微具鳞,全裸露。侧线位很低,近腹缘不甚明显;于胸鳍下方具一分枝,伸达胸鳍基部;侧线起于峡部,止于尾鳍下叶基部稍前方,在尾柄部不形成隆起嵴。

背、臀鳍均较长,背鳍远位于背部后方,其起点与臀鳍的第三至七分枝鳍条相对。背、臀鳍以第二至四分枝鳍条为最长,其后渐短,背鳍后部鳍条长于臀鳍后部鳍条。胸鳍较小,位高。腹鳍位于腹部的后方,约在尾鳍基至眼前部的正中央。尾鳍叉形,下叶稍长于上叶。

体背侧翠绿色,腹侧银白色;体侧后部有4~8条暗蓝色横带。各鳍均呈淡翠绿色,边缘黑色,胸鳍与腹鳍颜色较淡。两颌齿亦呈绿色。

瓣鼻鲀


中文名称瓣鼻鲀

拉丁名称Boesemanichthys firmamentum (Temminck et Schlegel)

异名Arothron firmamentum (Temminck Schlegel, 1850)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瓣鼻鲀

拉丁属名boeseman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日本、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我国产于南海北部沿海。

形态特征
体长圆筒形,尾柄侧扁,鼻孔1个,前后边缘各具1大小几相等的皮瓣突起,前鼻瓣呈长叶片状,后鼻瓣呈花瓣形,边缘无缺刻。口小,前位,上下颌各具2个喙状齿板。体被小刺。侧线1条,延伸到尾鳍基底。背鳍1个,具14-15鳍条,臀鳍13-14,前方各有2-4不分支鳍条。胸鳍14-16,最上方鳍条不分支。尾鳍截形。脊椎骨20。蝶耳骨不形成眼眶边缘,中筛骨窄而侧扁。鳔后部分叶。体棕褐色,密布许多不规则的白斑,头部及背侧的白斑圆形,较小,腹面及体侧的白斑圆形或呈网纹状,腹部浅棕色,各鳍浅棕色,背、臀鳍边缘浅灰色。

生活习性
卵巢及肝脏有毒。热带海洋生。

笨氏扁背鲀


中文名称笨氏扁背鲀


拉丁名称Canthigaster bennetti (Bleeker)

英文名称Bennett's puff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扁背鲀属

拉丁属名Canthigaster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热带海域,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头和体背侧侧扁。每侧有1较小的鼻孔,周边有低矮的皮质围膜。头和体背侧有许多不规则的橙黄色条纹,腹部散布橙黄色小点。

生活习性
海(水)生。暖水性珊瑚礁小型鱼类。

水纹扁背鲀


中文名称水纹扁背鲀

拉丁名称Canthigaster rivulata (Temminck et Schlegel, 1850)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扁背鲀属

拉丁属名Canthigaster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南海热带海洋中。

形态特征
体甚侧扁,枕骨区及背部很窄,或呈棱状。鼻孔每侧1个,无鼻瓣。口小,前位,鳃孔小,侧位,体具小刺,略伸出皮外,背鳍8-12,臀鳍8-11,胸鳍14-18。尾鳍截形或稍圆凸。无腹鳍。脊椎骨17。中筛骨前方很尖长,额骨与上枕骨被蝶耳骨隔离。

生活习性
海(水)生。

扁石蝎


扁石蝎是蝎子家族中最重的品种,属于大型岩石山区属的蝎子。

中文名:扁石蝎

俗名别名:

英文名:SouthAfricaFlatRockScorpion

拉丁学名:Hadogenestroglodytes

地理分布:南非的大部分区域,非洲,坦桑尼亚地区

繁殖方式:卵胎生。

野生栖地:干草原、岩石地带。性情温顺、稍微神经质。

毒性:弱(红肿)

体形特征公17~20cm、母13~15cm。

蝎子吃什么:喜吃小蟋蟀、蜘蛛、中小型昆虫,甚至会吃一些动物或大型昆虫的尸体。幼体喂针头蟀,面包虫.成体喂蟋蟀甚至是rǔ鼠。

蝎子养殖:适合温度:25~30度;适合湿度:40~60%。

看似安静却反应迅速,容易紧张,喂养空间不要过于小和稠密,一只配一个大型宠物饲养箱就可以了,底材可以用爬虫沙或者淡水沙但要贴近其原居住环境,还是选择小石粒旁边配一块陈木就不错。把陈木三分只一的部分插土沙粒中,露出孔洞多的部分供起藏身。尽管它们原居地的环境干燥也需要一个水盆,主要用来调节箱内的湿润程度。

扁鲳鲹


中文名称扁鲳鲹


拉丁名称Lichia amia (Linnaeu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鲹科

拉丁科名Carangidae

中文属名扁鲳鲹属

拉丁属名Lich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地中海、红海、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呈长菱形,侧扁而高,口大,口裂几呈水平状。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后缘的后方,颌齿锥状,多行,侧线呈波状,无棱鳞,背鳍Ⅶ,Ⅰ-19-21,臀鳍Ⅱ,Ⅰ-17-21。鳃耙2-5+7-11。腹鳍胸位,短于胸鳍,尾鳍深叉状。

生活习性
海水鱼类。食用鱼类,洄游性鱼类,平时集成小群,在沿岸游动,偶而亦游至相当深的水中。

扁吻光尾鲨


中文名称扁吻光尾鲨


拉丁名称Apristurus platyrhynchus (Nakaya)

英文名称spatulasnout cat shark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Chondrichthyes

中文亚纲名板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Elasmobranchii

中文目名真鲨目

拉丁目名Carcharh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猫鲨亚目

拉丁亚目名Scyliorhinoidea

中文科名猫鲨科

拉丁科名Scyliorhinidae

中文属名光尾鲨属

拉丁属名Apristu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南海。

形态特征
体很柔软,皮肤薄,尾部短,从汇殖腔至尾鳍下叶起点约为至吻端长的2/5-3/5。头平扁长;吻长,约等于或大于口长,平扁似铲状。眼背侧位,唇褶发达。两背鳍等大,或第二背鳍大于第一痛鳍。臀鳍长,与尾鳍仅以一缺刻相隔;尾鳍长。本种两背鳍基间距小于第二背鳍基底长。

生活习性
海水鱼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38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美鰕虎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