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嘴扁鄂针鱼

养鸭鱼 鱼肠养鸭

2020-10-30

中文名称 尖嘴扁鄂针鱼
拉丁名称 Ablennes anastomella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颌针鱼目
拉丁目名 Beloniformes
中文科名 鄂针鱼科
拉丁科名 Belonidae
中文属名 扁鄂针鱼属
拉丁属名 Ablenne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18~20;臀鳍22~24;胸鳍11~12;腹鳍6;尾鳍15。
体细长,很侧扁,躯干部背腹缘近平直,互相平行。体长为体高13.5~13.9倍,为头长2.9~3.5倍,体高为体宽1.4~1.6倍。吻特别突出,向前形成一细长的喙。下颌稍长于上颌,头长为吻长1.3~1.4倍。眼中大,圆形,侧高位。头长为眼间隔10~11.5倍。鼻孔大,三角形,紧位于眼前缘。口呈水平,口裂长大,两颌具细小尖锐牙,呈带状排列,牙带内行另具一行大而稀疏的犬牙,犁骨、腭骨和舌上均无牙。鳃4个。鳃盖条9。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发达。无鳃耙。

体被细小圆鳞,易脱落,排列很不规则。侧綫鳞较大,近腹缘排列;侧綫往臀鳍基部后方,向上移动,止于尾基。

背鳍位于尾部,在臀鳍7~8鳍条上方,其前端2~4鳍条最长,以后逐渐缩短。臀鳍

长于背鳍,与背鳍同形:胸鳍较小,高位。腹鳍位于体中部。尾鳍截形稍凹。

体侧背上方草绿色,腹下方呈银白色,背面中央有一黑色纵带,直达尾鳍前,带的两侧有二条与其平行的黑色细线,背鳍与尾鳍凸出部及尾鳍末端淡黑色。

相关知识

圆鄂针鱼


[学名]: Tylosurus strongylurus
[资源名称]: 圆鄂针鱼
[外文名]: Spottail needlefish
[别名]: Strongylura strongylura、圆颌针鱼
 
[形态特征]:
 
体长200~254毫米。体细长、圆柱形稍侧扁,头部及尾部显著侧扁。体长为体高的15.5~18.5倍,为体宽的18.2~22.3倍。头长,体长为头长的2.7~2.8倍。吻特别突出,前上颌骨和下颌骨延长形成喙,头长为吻长的l.4~1.6倍。眼中等大,侧位较高。眼间隔微凹,宽大于眼径,头长为眼间隔的10.5~13.3倍。鼻孔三角形,紧位于眼前上侧缘。口长大,水平。下颌微长于上颌。两颌具细绒毛状尖锐牙带,内侧各具一行大形的犬牙,排列稀疏。鳃4个,鳃孔宽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9,鳃丝发达,无鳃耙。肛门紧位于臀鳍前方,在腹鳍基至臀鳍后基间。 体被以细小的圆鳞,排列很不规则,仅吻基都上方,额部前方及前鳃鳃盖与鳃盖上具鳞,余省裸露。侧綫鳞位低,近腹缘,起于峡部后方,止于尾鳍基中部,于胸鳍下方具一向上分枝,伸达胸鳍基都。 背鳍,臀鳍前部2鳍条不分歧。背鳍位于背部的远后方,起点在臀鳍2~4分歧鳍条的基部上方。胸鳍较短,尚不及眶后头长。腹鳍位于腹部较后方,约于眼中部至尾鳍基的中间。尾鳍后缘圆形,下部鳍条稍突出。 新鲜标本体背方翠绿色,头上,吻部呈暗绿色,体背上正中綫具一条较宽的暗绿色纵带,起于后头部,止于背鳍的前方,纵带两侧又各具一平行的暗绿色细綫,体侧及腹面具闪光银白色,由胸鳍基部上方至尾鳍基具一纵行闪银色带,前方很细,于腹鳍后方;背鳍、臀鳍间变宽。背鳍及尾鳍边缘淡黑色、胸鳍淡绿、尾鳍基部具一约与瞳孔同大的眼状斑。臀、腹鳍无色。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南海  
[气候带]: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在中国,日本,印度,红海,非洲东都各海中。  
[水域环境]:海水,半咸水  
[生活习性]:
发现于沿岸区域与红树林林列的舄湖了, 也进入淡水。 肉食性。 主要吃小鱼, 尤其鲱鱼。 生存在温度范围从 26 到 29 度。 卵生的. 卵可能被发现于在卵的表面上的卷须水依附于目标。

黑背圆鄂针鱼


[学名]: Tylosurus melanotus
[资源名称]: 黑背圆鄂针鱼
[外文名]: Keel-jawed needle fish、blackfin longtom
[别名]: Tylosurus acus melanotus、黑背圆颌针鱼
 
[形态特征]:
 
背鳍23~25;臀鳍20~21;胸鳍13~15;腹鳍6;尾鳍15。侧綫鳞249~295。 体长687~1040毫米。体呈长圆柱形,较侧扁,尾柄后部平扁,体长为体高的12.3~13.8倍,为体宽的14~16.5倍。头长,体长为头长的3.3~3.5倍。吻特别突出。 由前上颌骨及下颌延长形成一细长的喙。眼较大,呈长椭圆形,侧位较高,眼间隔宽,大于眼径,微凹。鼻孔大,呈三角形,紧位于眼前方额部侧缘上。口大,水平状,两颌近等长。颌上具细尖锐的绒毛状牙带,内侧各具-行大犬牙,排列稀疏,舌上具细小颗粒状牙。鳃4个、鳃孔宽大、鳃丝发达,无鳃耙,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15。肛门紧位于臀鳍的前方。体上被细小的圆鳞,排列很不规则,头上仅前鳃盖及鳃盖部及额部具鳞,余皆裸露无鳞。侧綫较低,近腹缘,前方起于峡部后方,于胸鳍基部的前方侧綫向上伸出一条分枝,侧綫鳞于尾柄的后部,尾鳍基都的前方形成-綫状隆起嵴。 背鳍很长,最前2鳍条不分歧,位于背部的远后方,起点在臀鳍第二不分歧鳍条或分歧鳍条1~2条基部的上方。背、臀鳍以2~3为最长,后部鳍条逐渐变短。胸鳍较短,约等于眶后头长,侧位较高。腹鳍较短,位于眼中部至尾鳍基部的中间。尾叉形,下叶长于上叶。 新鲜标本,体背方呈暗绿色,头顶部及各鳍鳍条呈淡翠绿色,体背方正中綫上具-较窄的深绿色纵带,起于后头部背鳍的前方,颌上大犬牙为翠绿色,背鳍及臀鳍的前部,胸鳍后半部及尾鳍后缘及上叶均呈淡黑色,体侧及腹面均为银白色。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中国,日本琉球,印度尼西  
[气候带]: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日本琉球,印度尼西亚,澳洲等诸海中。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发现于外海与沿岸水域了。 主要吃小鱼。 市场上大部份生鲜地销售。 肉是有好品质的。卵生的. 卵可能被发现于在卵的表面上的卷须水依附于目标。

扁咽齿鱼


[学名]: Platypharodon extremus Herzenstein
[资源名称]: 扁咽齿鱼
[外文名]: Wide tooth schizothoracin
[别名]: 又称极边扁咽齿鱼,俗称小嘴鱼(青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腹部略圆,尾柄短。头锥形,吻钝圆。口下位。无须。体几乎完全裸露,肩鳞消失或仅有痕迹。臀鳞发达,每侧20枚以上。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相对。身体背部黄褐色或青褐色,腹部浅黄或灰白色。背侧银灰色,稀疏分布有黑褐色斑点。脊椎骨数50和51枚。肠长为体长9.63(8.97~10.29)倍。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青海省  [原产地区]:黄河上游干支流及湖泊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青藏高原黄河上游的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直至青海省玛多县、达日县、久治县、四川红原县、若尔盖县,甘肃玛曲等地黄河干支流及其湖泊皆有分布。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常栖息于青藏高原黄河上游高海拔(3000~4400m)缓静淡水中下层。繁殖旺季在每年5~6月份开冰以后,产卵场位于缓流水处,水深1米以内,水质清澈,沙砾底质,在水温6~10℃时产卵。卵黄色,沉性,具有粘性。

扁瓣梦鱼


中文名称扁瓣梦鱼


拉丁名称Oneirodes appendixus Ni et Xu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鮟鱇目

拉丁目名Lophiiformes

中文亚目名角鮟鱇亚目

拉丁亚目名Ceratioidei

中文科名梦角鮟鱇科

拉丁科名Oneirodidae

中文属名梦角鮟鱇属

拉丁属名Oneirod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东海、冲绳海槽。

形态特征
体短而高,卵圆形,侧扁,头大,侧扁,眼小,口中大,几呈水平状,口裂伸达眼后缘下方,两颌具齿,可倒伏,大小不等,犁骨具齿。鳃2-1/2,无鳃耙,无伪鳃,体裸露无鳞,皮肤光滑。第一背鳍棘在吻后背部,端部具球状拟饵体,第二背鳍棘小,约位于第一棘与背鳍起点的中央。第二背鳍、臀鳍短,后位,背鳍5-7,臀鳍4,胸鳍14,支鳍骨3,尾鳍8,基部后方不被皮膜,下鳃盖骨上部宽短,下间半圆形。前、中、后部均无皮瓣突起,在后部开孔的后下方具一颇为侧扁的单一形的较长后侧皮瓣突起,体黑褐色,拟饵体上部白色,鳃盖条6。

生活习性
海(水)生。

短鳍扁体潜鱼


中文名称短鳍扁体潜鱼

拉丁名称Onuxodon parvibrachium (Fowier)

英文名称oyster pearl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鳕形目

拉丁目名Gadiformes

中文亚目名长尾鳕亚目

拉丁亚目名Macrouroidei

中文科名潜鱼科

拉丁科名Carapidae

中文属名扁体潜鱼属

拉丁属名Onux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沿海均有产。

形态特征
两颌及腭骨上牙齿呈带状,上下颌前端有1或几对扩大且弯曲的犬齿,与其他小齿间有空缺,头和身体较高,侧扁,鳔前端有1中轴骨。胸鳍短,头长为其长的3.8倍左右,尾前椎17,鳃耙(2)+3+(7)。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尖嘴魟


[学名]: Dasyatis zugei
[资源名称]: 尖嘴魟
[外文名]: Pale-edged stingray
[形态特征]:
 
体盘圆形;吻长且尖。体背面褐红色,腹面白色。尾长为体盘长之1.5-2倍,尾背面有一毒棘及一细长隆脊、腹面有一皮褶止于尾末端前。
 
 
[原产国家]:中国、日本、菲律宾等  [原产省份]:福建、广东、海南等地  [原产地区]:我国的东海、南海海域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
[地理分布]:印度-西太平洋: 印度到日本南部,缅甸,马来亚,印尼,中国与印度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底栖生活

笨氏扁背鲀


中文名称笨氏扁背鲀


拉丁名称Canthigaster bennetti (Bleeker)

英文名称Bennett's puff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扁背鲀属

拉丁属名Canthigaster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热带海域,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头和体背侧侧扁。每侧有1较小的鼻孔,周边有低矮的皮质围膜。头和体背侧有许多不规则的橙黄色条纹,腹部散布橙黄色小点。

生活习性
海(水)生。暖水性珊瑚礁小型鱼类。

水纹扁背鲀


中文名称水纹扁背鲀

拉丁名称Canthigaster rivulata (Temminck et Schlegel, 1850)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扁背鲀属

拉丁属名Canthigaster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南海热带海洋中。

形态特征
体甚侧扁,枕骨区及背部很窄,或呈棱状。鼻孔每侧1个,无鼻瓣。口小,前位,鳃孔小,侧位,体具小刺,略伸出皮外,背鳍8-12,臀鳍8-11,胸鳍14-18。尾鳍截形或稍圆凸。无腹鳍。脊椎骨17。中筛骨前方很尖长,额骨与上枕骨被蝶耳骨隔离。

生活习性
海(水)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71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汉氏棱鳀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