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斑大咽齿鱼

养鸭鱼 养鸭大鹏

2020-10-29

中文名称珠斑大咽齿鱼


拉丁名称Macropharyngodon meleagris (Valenciennes)

英文名称Greenspotted wrasse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隆头鱼科

拉丁科名Labridae

中文属名大咽齿鱼属

拉丁属名Macropharyng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太平洋。我国仅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两颌牙单行,前端各具4枚犬牙,上颌后面的1对向后弯曲,口角处各有1犬牙。下咽骨齿3枚,中间1枚大,臼齿状。体被圆鳞,头部裸露,仅在背鳍前方有数鳞。侧线完全,侧线鳞约26枚。雌雄体色各异,雄鱼体色一致呈橙红色,并具许多绿色带和斑点。

生活习性
海(水)生。为色彩鲜艳而美丽的珊瑚礁鱼类之一。

相关阅读

珠斑鮨


[学名]: Sacura margaritacea
[资源名称]: 珠斑鮨
[别名]: 珠櫻鮨,珠斑花鱸,红鱼.
 
[形态特征]:
 
雄性最大体长:13.0 cm ,雌性最大体长:10 cm 體橢圓形,側扁而略高,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5倍。頭短於體高,後頭脊甚高,兩眼間隔區隆起而略窄於眼徑。眼大,長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舌上無齒。鰓耙數10-13+23-26。前鰓蓋骨後緣微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26-30。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軟條16-18,第III硬棘及第3軟條延長如絲;臀鰭硬棘III枚,軟條7;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延長,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及後眼眶長;尾鰭深叉形,雄魚上下葉延長如絲。頭部及體側玫瑰紅色;體側散佈許多白斑點。雌魚背鰭第VII-X間具一黑斑。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南中国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西北太平洋,中国,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15 - 50 m具群游性,日间觅食於水层中,以浮游生物为食

大鳍异齿[鱼晏]


中文名称大鳍异齿[鱼晏]

拉丁名称Oreoglanis macropterus(Vinciguerra)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鲇形目

拉丁目名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鮡科

拉丁科名Sisoridae

中文属名异齿[鱼晏]属

拉丁属名Oreoglanis Smith,1933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云南贡山县巴坡、泸水县片马和古浪的伊洛瓦底江水系。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珠星滩头鱼


中文名称 珠星滩头鱼
拉丁名称 Leuciscus hakonensis Gunther
英文名称 Japanese dace
地方名称 冬狗子,黄盖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雅罗鱼属
拉丁属名 Leuciscus Cuvier,1817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III-7;臀鳍条III-7~8;鳃耙13~16。侧线鳞77~85枚;背前鳞31~36(33.6)。下咽齿2行,2o4~4(5)o2,椎骨4+42~45+(4+44)。
体长为体高的4.1~4.5(4.3)倍,为头长的3.8~4.4(4.1)倍,为尾柄长的4.5~6.2(5.3)倍,为尾柄长的9.3~11.1(10.1)倍。头长为吻长的2.6~3.0(2.8)倍,为眼径的5.5~6.5(6.0)倍,为眼间距的2.4~3.1(2.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2.2(1.8)倍。

体长而稍侧扁,腹部圆。头长而尖,似圆锥状,略呈扁圆椎形。吻皮突出于上颌,口亚下位,近似马蹄形,前缘微突。下颌前端尖圆,下叶细窄,唇厚。咽齿不对称,外行侧扁,末端尖钩状。鳞边缘附有刺突,鳞无底基辐射线。头侧舌觉管的眼后连管与前鳃盖下颌管不相连,背鳍起点距吻端与距尾鳍基相似,腹鳍起点位背鳍起点之前,尾鳍叉型,末端尖。鳔2室,后室为前室2.2倍。肠长为体长1.1倍。腹膜为灰黑色。体色背部苍黑色,腹部白色,在生殖期体侧有3条橘红色纵带,侧线上方有1条自眼后至尾鳍基底,侧线下方自上颌至臀鳍前,第3条则较细且短。雄鱼自头背向后遍布追星,大而显著,一般15~17列,雌鱼追星较小且少。


生活习性 属溯河性洄游鱼类,在海湾近岸区半咸水水域生活,性成熟后,从日本海溯河生殖,幼鱼在秋季降河。产卵期为4月10日~5月上旬,产卵水温7~14℃。

齿盖鱼


中文名称齿盖鱼

拉丁名称Teixeirichthys jordani (Rutter)

异名乔氏雀鲷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雀鲷科

拉丁科名Pomacentridae

中文属名齿盖鱼属

拉丁属名Teixeir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

形态特征
体呈长卵圆形,侧扁,被中大栉鳞,侧线不完全,1纵列鳞40-50,各鳃盖骨大多具细锯齿。背鳍13鳍棘,臀鳍2鳍棘,二鳍基底有鳞鞘,尾鳍深叉形。背鳍13鳍棘12-14鳍条,臀鳍2鳍棘12-15鳍条。

生活习性
海(洋)生。

蝶齿鱼


中文名称蝶齿鱼

拉丁名称Pantodon buchholzi (Peters)

英文名称freshwater butterfly 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舌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eoglossomorpha

中文目名骨舌鱼目

拉丁目名Osteoglossiformes

中文亚目名骨舌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Osteoglossoidei

中文科名全齿鱼科

拉丁科名Pantodontidae

中文属名蝶齿鱼属

拉丁属名Pant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栖息于热带非洲淡水中。

形态特征
腹鳍胸位,鳃盖条8;胸鳍扩大,无下鳃盖骨。椎骨30,长达100毫米的小鱼。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繁殖习性
体内受精,精子可保存在母体内部。因此,在以后各次的产卵不必再度受精。雄鱼臀鳍变粗大,适于交配。

齿鳞鱼


中文名称齿鳞鱼

拉丁名称Pristolepis fasciatus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南鲈科

拉丁科名Nandidae

中文属名齿鳞鱼属

拉丁属名Pristolep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美洲东北部、西非和南亚的淡水,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被中大栉鳞,口大,能伸缩,上颌骨外露,无辅上颌骨,颌齿呈绒毛状,犁骨、腭骨、副蝶骨和翼骨均具齿,前鳃盖骨和眶前骨有小棘或光滑,鳃盖骨具1-2棘。鳃盖条6,无假鳃。侧线不完全或无,背鳍鳍棘部和鳍条部相连,鳍棘部基底远长于鳍条部,6-18鳍棘,臀鳍3-4或9-13鳍棘,二鳍基底均具鳞鞘。胸鳍圆形,腹鳍胸位,1鳍棘5鳍条,腋鳞有或无,尾鳍圆形。

生活习性
多数为凶猛鱼类,时常如同漂浮叶子停留住,为水簇观赏鱼类。

海(洋)生。

毛齿鱼


中文名称毛齿鱼


拉丁名称Trichodon trichodon (Tilesiu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龙[鱼鲞]亚目

拉丁亚目名Trachinoidei

中文科名毛齿鱼科

拉丁科名Trichodontidae

中文属名毛齿鱼属

拉丁属名Trich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主要生产国为日本、朝鲜,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甚侧扁而高,裸露无鳞,口中大,口裂近于直立,唇有状皮缘。颌齿呈刚毛状,前鳃盖骨有5枚尖棘,背鳍鳍棘8-15。腹鳍胸位,1鳍棘5鳍条,身体常部分隐伏于海底。

生活习性
海(水)生。

三齿辟鱼


中文名称三齿辟鱼

拉丁名称Antannarius striatus (Shaw et Nodd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鮟鱇目

拉丁目名Lophiiformes

中文亚目名躄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Antennarioidei

中文科名躄鱼科

拉丁科名Antennaridae

中文属名躄鱼属

拉丁属名Antennar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侧扁,腹部突出膨大,皮肤粗糙,覆有许多排列紧密、两叉形的皮棘,棘长不大于棘尖距的2倍,第一背鳍棘裸露无皮棘,胸鳍大部紧贴于体侧,尾鳍所有鳍条均为两叉状。尾柄 有或无,有中翼骨,第一咽鳃骨及尾上骨,有伪鳃。有鳔,背鳍11-14,臀鳍6-10,胸鳍8-14。吻触手顶端为三支或四分支,体褐色,头、体及鳍上均具不规则黑褐色带斑。

生活习性
海(水)生。

额鳄齿鱼


中文名称额鳄齿鱼

拉丁名称Zaprora silenus Jorda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鳚亚目

拉丁亚目名Blennioidei

中文科名额鳚科

拉丁科名Zaproridae

中文属名额鳚属

拉丁属名Zapror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北太平洋,由加利福尼亚至阿拉斯加和北海道,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高而侧扁,被细小圆鳞,头部具大孔,鳃盖彼此相连,无侧线,背鳍全由鳍棘组成,54-58鳍棘。臀鳍3鳍棘24-30鳍条,二鳍均不与尾鳍相连,椎骨61-62。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41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细鳞铲颌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