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鳞铲颌鱼

中文名称细鳞铲颌鱼

拉丁名称Varicorhinus lepturus (Boulenger)

英文名称slendertail shoveljaw fish

异名细尾铲颌鱼,Scaphesthes lepturu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突吻鱼属

拉丁属名Varicorhinus Ruppell,1836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闽江水系和海南岛。

形态特征
背鳍Ⅳ-8;臀鳍Ⅲ-5;胸鳍Ⅰ-18;腹鳍Ⅰ-9。侧线鳞48[(6.5-7.5)/(5-V)];背鳍前鳞15-16;围尾柄鳞16。下咽齿3行,235-532。第一鳃弓外鳃耙16。

体长为体高的3.4倍,为头长的4.6倍。头长为吻长的2.7倍,为眼径的4.1倍,为眼间距的2.0倍,为尾柄长的1.1倍,为尾柄高的2.2倍,为口宽的2.2倍。眼间距为尾柄高的1.1倍。

体略呈长菱形,侧扁,尾柄细长。头小。吻钝。口下位,横裂而微弯。唇薄。无须。眼侧上位。

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其末根不分枝鳍条不为硬刺。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腹鳍末端不达臀鳍。尾鳍叉形。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相关阅读

细鳞斜颌鲴


细鳞斜颌鲴又名沙姑子、黄尾刁、黄板鱼等,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它是鲴属鱼类的一种,主要分布和长江流域。鲴类是中小型鱼类。这类鱼病害少,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食物链较短,主要摄食水体中比较丰富的、大多数经济鱼类不能利用的底生藻类和腐屑,与其他主要养殖鱼类没有食物矛盾,因此可以通过加大放养量,充分利用水体的天然饵料取得相当高的群体生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细鳞斜颌鲴体背部及体侧上部灰黑色,腹部白色,鳃盖后边缘有明显的橘黄色斑块,臀鳍淡蓝色,尾鳍橘黄色,其他各鳍浅黄色。体形侧扁,体长而略高,腹部稍圆。头小而尖,呈锥形。吻钝,口小,下位,呈弧形。下颌的角质缘比较发达,常用于刮取食物。鳞片细小,排列紧密。侧线鳞71~84片,咽喉齿3行。背鳍具有不发达的硬刺;腹棱明显,其长度约等于肛门至腹鳍基后端的距离。鳔2室,后室长度约为前室的3倍,腹腔膜黑色。

1、习性:细鳞斜颌鲴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较开阔的水体里,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适应流水生活,性格较活跃。有集群摄食和活动的习性,一般冬季群栖于开阔水面的深水处,春季天暖后分散活动、觅食。

2、食性:细鳞斜颌鲴属于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水底腐殖质、硅藻、丝状藻等藻类及高等植物碎屑为食物,通过发达的下颌角质边缘在水底刮取而获得。

3、年龄与生长:细鳞斜颌鲴在1~2龄时生长最快,一般1龄鱼体重可达150~200克,2龄鱼体重可接近500克、平均479克,2龄以后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同龄鱼,雄鱼比雌鱼个体稍小。常见个体体重在300~500克,最大个体可达1~2公斤。

4、繁殖:细鳞斜颌鲴通常2龄性成熟,初次性成熟的亲鱼一般体重在400~500克,成熟雌鱼的体重范围在415~1100克。细鳞斜颌鲴没有同定的产卵场,自然繁殖的条件要求不高,一般只要有一定的流水刺激,即使流速在0.2米/秒左右也可产卵。产卵期为5~8月初,以5月中旬至6月初为产卵盛期,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0~28℃,产黏性卵,呈浅黄色。此鱼种产卵是分批进行的。

细鳞鲑(细鳞鱼)


中文名称 细鳞鲑(细鳞鱼)
拉丁名称 Brachymystax lenok(Palla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鲑目
拉丁目名 Salmoniformes
中文科名 鲑科
拉丁科名 Salmonidea
中文属名 细鳞鲑属
拉丁属名 Brachymystax Gunther,1866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ⅱ,10~11;臀鳍条ⅲ,9~10;侧线鳞127~173枚,鳃耙数19~25枚,鳃弧骨数11~13枚,幽门垂数54~81枚,脊椎骨数57~59枚。体长/体高为3.9~5.2倍,体长/头长为4.4-~5.1倍 ,头长/吻长为3.1~4.5倍,头长/眼径为4.4~5.8倍,头长/眼间距为2.5~3.6倍,尾柄长/尾柄高为1.1~1.7倍。体长而侧扁。吻钝,口亚下位,上颌超过下颌,上颌骨后缘在眼中垂直线之前。具口齿,眼大,鳞小,具脂鳍。体色暗紫红色,散布有许多黑斑点。
生活习性
栖息于水温较低的江河中,春季溯河游向上游,秋季向大江大河中迁移。性贪食,肉食性。摄食水生昆虫及幼虫。3龄于开始性成熟,生殖期在5-6月,在水流湍急、水深1-1.2米、水温7-8℃,水底为砂砾的产卵场产卵。卵沉性,卵径4.0-4.1毫米。

经济价值
个体大,肉肥美,含脂量高,为很好的食用鱼类。卵味美,颇名贵。可作养殖品种,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细鳞盔鱼


中文名称细鳞盔鱼


拉丁名称hologymnosus semidiscus (Lacepede)

异名Hologymnosus annulatus (Lacepde, 1801)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隆头鱼科

拉丁科名Labridae

中文属名细鳞盔鱼属

拉丁属名hologymnos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红海、印度洋非洲沿海至太平洋中部,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吻钝圆,口较小,前位,唇较厚,具唇褶,颌齿1行,前方具4枚犬齿,下咽齿锥形,后行中间1枚不比其他大,前鳃盖骨边缘光滑,体被小圆鳞,侧线鳞90枚以上,头部无鳞,背鳍Ⅸ-12-13,臀鳍Ⅲ-12,尾鳍截形,上下叶稍延长。侧线鳞106-120,体侧具10余条褐色横带。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粗须铲颌鱼


[学名]: Varicorhinus barbatus(Lin)
[资源名称]: 粗须铲颌鱼
[外文名]: grossbarbel shoveljaw fish
 
[形态特征]:
 
体长且侧扁,背部较平坦,背鳍起点处稍隆起.头较短.吻钝.眼中等大.在头侧略偏上方;眼间隔较大且隆起.口下位.横裂,呈新月形;口裂较狭,不伸达头腹面的侧缘,比眼间隔小;下颌的前缘为角质.唇后沟短,仅限于口角,其长比眼径小.鳞片中等大,胸部的鳞片不变小.背鳍外缘微内凹,起点距吻端小于距尾鳍基;臀鳍外缘平截;起点靠近肛门.腹鳍的起点稍后于背鳍,与背鳍第一分枝鳍条相对,向后不伸达臀鳍.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细鳞裂腹鱼


中文名称细鳞裂腹鱼

拉丁名称Schizothorax chongi (Fang)

英文名称finescale schizothoracin

异名洋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裂腹鱼属

拉丁属名Schizothorax Heckel,1838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长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条3,8;臀鳍条2,5;胸鳍条1,18-20;腹鳍条1,10。侧线鳞92[(35-43)/(27-35-V)]102。下咽齿3行,235-532或234-432。鳃耙外侧19-25,内侧30-36。脊椎骨40-41。体长为体高的3.5-4.0倍,为头长的3.9-4.8倍,为尾柄长的5.0-5.7倍。头长为头高的1.4-1.5倍,为头宽的1.5-1.7倍,为吻长的2.8-3.6倍,为眼间距的2.2-2.7倍,为眼径的3.7-6.1倍,为口宽的2.3-3.3倍,为前须长的4.0-6.5倍,为后须长的3.2-4.8倍,为背鳍刺长的1.0-1.4倍。口宽为口长的2.0-4.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4-1.7倍。体较长,侧扁,背部隆起。吻圆钝。口下位,横裂或略呈弧形。下颌前缘有锐利的角质;下唇完整,表面有乳突。居后为连续。须2对,后须稍长,其长度稍大于眼径,前须末端到达后须基部或延至眼球中部的下方,后须末端接近或达到眼球后缘的下方。胸部自鳃峡以后有明显的鳞片。背鳍刺粗壮,侧扁,其近基部2/3-5/7部分每侧有18-31枚深的锯齿。背鳍起点至吻端稍大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腹鳍基部起点与背鳍起点相对或稍前。下咽骨较狭窄,呈弧形,长度为宽度的2.6-3.8倍。下咽齿细圆,顶端尖,微弯曲,咀嚼面内凹呈匙状。鳔2室,后室长度为前室的2倍。肠管长为体长的2.0-3.5倍。腹腔膜黑色。体背部青灰色,腹侧银白色,尾鳍带红色。

生活习性
淡水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40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白带高雀鲷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