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低线鱼

中文名称黄斑低线鱼
拉丁名称Chrionema chryseres Gilbert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鲬状鱼科

拉丁科名Bembropidae

中文属名低线鱼属

拉丁属名Chrione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和中部,我国产于东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部稍平扁,后部亚圆筒形,头平扁,头及体部被栉鳞,胸鳍和腹部被圆鳞。侧线完全,低位,自胸鳍基部上仿向下弯曲,沿体侧下部后延至尾鳍基。口大,前位,下颌微突出,两颌、犁肌和腭骨均具绒毛状齿。上颌骨外露,无皮瓣,眼大,侧上位,眼间隔窄。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背鳍2个,分离,6鳍棘16-17鳍条,第1枚鳍棘不呈丝状延长。臀鳍24-25鳍条,尾鳍圆形或截形。侧线鳞70-89,体具暗色不规则斑纹及黄色斑点。

生活习性
海水鱼。

相关推荐

黄斑篮子鱼


中文名称黄斑篮子鱼

拉丁名称Siganus oramin (Bloch et Schneider)

英文名称Yellowspotted spinefoot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刺尾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Acanthuroidei

中文科名篮子鱼科

拉丁科名Siganidae

中文属名篮子鱼属

拉丁属名Sigan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

形态特征
背鳍鳍棘中部与侧线间有鳞20-23行。背鳍最后鳍棘等于或短于第一鳍棘。体长为体高的2.4-2.8倍。腹鳍有内外2鳍棘和3鳍条。臀鳍有7鳍棘、9鳍条。体侧有许多莹亮小点。

生活习性
暖水性近海小型鱼类。常栖息于岩礁或珊瑚丛中,有时会进入咸淡水和河口。背鳍和臀鳍鳍棘部有毒腺,被刺伤后会引起剧疼。

海洋生。

黄斑豆娘鱼


中文名称黄斑豆娘鱼

拉丁名称Abudefduf zonatus (Cuvier)

英文名称Damsel 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雀鲷科

拉丁科名Pomacentridae

中文属名豆娘鱼属

拉丁属名Abudefduf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和中部热带海区。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牙侧扁,末端圆,上下颌各2列。体侧具1淡色斑。

生活习性
暖水性小型鱼类,生活在珊瑚礁附近。一般体长为52-79毫米。

海(洋)生。

远东多线鱼


中文名称远东多线鱼

拉丁名称Pleurogrammus azonus Jorda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六线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Hexagrammoidei

中文科名六线鱼科

拉丁科名Hexagrammidae

中文属名多线鱼属

拉丁属名Pleurogramm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主要生产国为日本、韩国、美国和前苏联。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头中大,头顶上有一强嵴突,头部部分被鳞,体侧有5条侧线,背鳍连续,无凹刻,有21-23弱鳍棘,25-29鳍条,臀鳍无鳍棘,有24-30鳍条,尾鳍分叉,脊椎骨59-62。体上无明显横带,鳞片小,侧线鳞157-179。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繁殖习性
产卵季节自9月至翌年2年,幼鱼生活于海的近表层,随着生长而体色变成灰色。

黄斑笋螺


中文名称黄斑笋螺

拉丁名称Terebra chlorata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狭舌目

拉丁目名Stenoglossa

中文科名笋螺科

拉丁科名Terebridae

中文属名笋螺属

拉丁属名Terebr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生活于中、低潮区至水深20米左右的沙质底,为西沙群岛习见种类。广泛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热带海域,我国仅见于西沙群岛。

形态特征
贝壳中等大,较粗短,壳高83.0毫米,壳宽19.0毫米。约有16个螺层,壳顶尖细,顶部螺层增长较缓慢,以下螺层膨胀迅速,缝合线明显。每一螺层的偏上方有一条较细弱的螺沟,此螺沟在早期螺层上明显,向下逐渐减弱,其将螺层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较下部稍窄短;早期螺层的上、下两部分均生有紧密排列的纵行小肋,后来螺层逐渐减弱,最后仅在放大镜下可见到纵行生长线纹。壳面光滑、白色、在每条螺沟的上、下方各饰有一列不规则的、环行排列的褐色或紫褐色斑块,下方的一列斑块有的伸长成为纵行线纹,此现象常出现在中部以上或上部螺层上。壳口近半圆形,外唇薄,易破损;内唇白色,前沟宽短,呈U字形。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毛足鱼(线足鲈)


[学名]: 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Pallas)
[资源名称]: 毛足鱼(线足鲈)
[外文名]: Giant gouramy, Spotted gourami, Blue gourami
[别名]: 毛足鲈
 
[形态特征]:
  体近椭圆形,极侧扁,头长远小于体高。吻长小于眼径。口上位,下颌突出。眼间较宽,眶骨下缘游离,具锯齿。鳃盖骨的外缘亦具细锯齿。头及体均被有较大栉鳞。背鳍和臀鳍具硬棘。腹鳍胸位,鳍棘退化,第一鳍条呈长丝状,可伸过尾鳍基;尾鳍叉形。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云南  [原产地区]:西双版纳  
[气候带]:热带  [生命周期]:不详  
[地理分布]:澜沧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池塘、沟渠微流水环境,要求水质清新,伴有水生植物的水体,主食浮游生物。

黄斑眶棘鲈


[学名]: Scolopsis cancellatus
[资源名称]: 黄斑眶棘鲈
[外文名]: green-lined spine-cheek、white-striped monocle bream、latticed monocle bream、Lattice spinecheek、Striped monocle bream
[别名]: 栅纹眶棘鲈,Scolopsis lineata, 红海鲫、赤尾冬仔
 
[形态特征]:
 
背鳍x-8~9;臀鳍Ⅲ-7;胸鳍16;腹鳍I-5;尾鳍17。侧线鳞40~42;鳃耙2~4+4。 体长为体高2.8~3.3倍,为头长2.9~3.2倍,为尾柄长4.7~5.9倍。头长为吻长2.9~3.9倍,为眼径2.6~3.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4~1.9倍。 体长椭圆形,背腹缘隆起度约相等。头稍钝。吻长稍短于眼径。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具瓣膜。眼大,眶下骨具一大的向后棘和3小棘。上颌后端伸达眼前缘,上颔骨几全为眶下骨遮盖。两颔牙小,后侧牙l行,前部为绒毛状牙带。犁骨、腭骨及舌上无牙。前鳃盖后缘具细锯齿,隅角部向后方突出。鳃耙短,结节状。 体被中等大的栉鳞;颊鳞4行;头背部鳞片伸到眼间隔中部稍前。侧线完全,与背缘并行。 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中间无凹刻。背鳍鳍条部后缘和臀鳍后缘外廓圆凸形。胸鳍稍尖。腹鳍末端达肛门或稍超过。尾鳍叉形。 生活时体上部有三条橄榄绿色纵带,第二条和第三条在体后部合为一条,纵带被数条淡色横斑纹隔断而形成栅栏状纹。背鳍第一和第二棘间的鳍膜蓝色。背鳍、胸鳍和尾鳍橘红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东印度洋与西太平洋: 在东  
[气候带]:热带
[地理分布]: 分布于从印度洋的印度沿岸至太平洋夏威夷和向北到琉球群岛。 我国产于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海域。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为热带珊瑚礁间常见的小型鱼类。常见于珊瑚礁通常伴随着沙地。 成鱼栖息于舄湖外部礁石平台与临海礁石平台, 常形成鱼群。 稚鱼各别地在清澈的水浅舄湖礁上的珊瑚的庇护所的附近被发现。 成鱼形成鱼群或小群鱼群.吃小鱼,甲壳动物与底栖的无脊椎动物, 主要多毛类.

线鳗


中文名称 线鳗
拉丁名称 Nemichthys scolopaceu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鳗鲡目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科名 线鳗科
拉丁科名 Nemichthyidae
中文属名 线鳗属
拉丁属名 Nemichtyy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很细长,稍侧扁,尾端具延长细丝。头小。两颌延长,上颌上翘,下颌下弯,不能闭合。肛门在胸鳍下方,背鳍始于胸鳍前上方。侧线孔3行。成熟雄体两颌变短,无齿。前鼻孔管状。

线纹舌鳎


[学名]: Cynoglossus lineolatus
[资源名称]: 线纹舌鳎
[外文名]: lined tongue-sole
 
[形态特征]:
 
背鳍101~104;臀鳍77~80;腹鳍4;尾鳍9~10。侧线鳞7+78~82。 体长79.5~96毫米。体甚侧扁,延长,呈舌形的扁片状,背腹缘凸度相似,均颇低,后部渐辐合。体长为体高3.7~4.16倍;头长4.46~4.67倍。头部略短,长度约与高度相等或高度多少稍大,背腹缘均呈圆凸。吻部略短,头长为吻长2.54~2.91倍,约与上眼至背鳍基底间的距离相等或略长;前端钝圆或略钝尖;后下方的鈎状突颇短,尖端约伸至有眼侧下颌连合部下方附近。眼小,头长为眼径11.11~13.46倍,下眼前缘约在上眼中部的下方,上眼至背鳍基底间的距离约为头长的3/10~1/3。眼间隔甚窄,宽度较眼径为小,略呈平坦且被以鳞片。有眼侧的前鼻孔有管,位于下眼的前方,邻近上唇,后鼻孔呈卵圆形,周边隆起,位于眼间隔的前部;无眼侧的鼻孔在上颌的上方,前鼻孔有管,后鼻孔位置较高。口小,口裂呈弧形,无眼侧的弧度较大且唇较厚。口角后端达下眼后缘的下方。牙细小呈绒毛状,仅在无眼侧的两颌呈窄带状排列,有眼侧无牙。犁骨与腭骨亦均无牙。前鳃盖骨被以皮肤与鳞片,边缘不游离。鳃孔窄,左右鳃盖膜横过峡部相愈合且不与峡部相连,峡部甚窄。无鳃耙。肛门偏在无眼侧。无幽门盲囊。椎骨9+40。 两侧均被以略小的栉鳞。除尾鳍基部外,各鳍均无鳞。有眼侧有2条侧綫,背鳍基底至上侧綫间有鳞片3~4行,上中侧綫间有12~13行,中侧綫至臀鳍基底间有22~23行;无眼侧无侧綫。 背鳍、臀鳍与尾鳍连接为一,鳍条均不分枝。背鳍起点在吻部近前端的背方,在上眼上缘延长綫的上方,头长为最长鳍条2.39~2.93倍。臀鳍起点在鳃盖后缘略后的下方,高度与背鳍的相似。无胸鳍。有眼侧的腹鳍位于腹缘正中綫上且与臀鳍相连,头长为最长鳍条3.84~5倍;无眼侧无腹鳍。尾鳍尖形,长度约为头长的2/5~1/2。 有眼侧呈灰褐色,体侧鳞列或有纵綫纹。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南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沿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海洋底层鱼类

金线鲃


中文名称金线鲃

拉丁名称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grahami (Regan)

英文名称Kunming goldline-barbel

异名波罗鱼、金线鱼、小洞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金线鲃属

拉丁属名Sinocyclocheilus Fang,1936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长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胸鳍条1,15-16;腹鳍条1,8;臀鳍条3,5。鳃耙5-7。下咽齿3行,2.3.4-4.3.2。侧线鳞60[(22-24)/(9-10-V)]65;背鳍前鳞46-49;围尾柄鳞40-42。

标准长为体高的3.8-5.0(xs=4.30.45)倍,为头长的3.5-3.9(3.70.13)倍,为尾柄长的4.4-5.5(4.90.26)倍,为尾柄高的8.1-10.0(9.10.62)倍。头长为吻长的2.7-3.1(2.90.13)倍,为眼径的4.3-5.6(4.80.33)倍,为眼间距的3.7-4.5(4.00.23)倍。

体侧扁。头的背面平直,中部稍下凹,头后背部隆起。吻端尖,吻皮盖在上唇基部,其与前眶骨分界处有一小缺刻,即是吻须着生处。鼻孔位于眼的前上角,离眼前缘比离吻端为近。眼在头侧的前上位,其上缘接触到头背部轮廓线。吻须和颌须等长或前者较短,颌须向后伸,接近眼后缘的垂直线。口亚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向前直达颐部,但左右不相连。鳃膜在前鳃盖之前,在眼窝之后垂直线上与鳃峡相连,其间隙很小。鳃孔上角位于眼上缘水平线上。

背鳍外缘稍内凹或平截,末根不分枝鳍条基部变粗变硬,其后缘具有锯齿,顶端柔软分节;背鳍起点稍在腹鳍起点之后,背鳍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比距吻端为近。胸鳍向后伸不达腹鳍起点。腹鳍向后伸不达臀鳍起点。臀鳍起点紧接在肛门之后,至腹鳍起点的距离较至尾鳍基的距离为近,向后伸不达昆鳍基。尾鳍又形,最长鳍条约为中央最短鳍条的2.0倍。

鳞片小,侧线鳞较大。侧线完全,从鳃孔上角向下弯曲,以后平直伸入尾鳍基的中央。鳃耙短小,排列稀疏。下咽齿3行,顶端弯曲。鳔2室,后室较长,为鳔全长的66%。肠细长,约等于标准长的1.2倍。腹膜灰白,腹鳍基部有狭长的腋鳞。背鳍基部没有显著的鳞鞘。

体背部灰暗色,腹部灰白色,头背部及侧线以上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疏密随个体而有差异。胸鳍、背鳍及尾鳍较黑,腹鳍和臀鳍灰白。

生活习性
生活于水面较开阔地带,主食浮游动物、水年动物、水生昆虫等,在繁殖期游至呖连有泉水的溶洞中产卵孵化。一般体长为100-230毫米,质量50-250克。

淡水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40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花腋鳞头鲉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