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鳃鲹

中文名称羽鳃鲹


拉丁名称Ulua mandibularis (Macleay)

异名Ulua mentalis (Cuvier, 1833)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鲹科

拉丁科名Carangidae

中文属名羽鳃鲹属

拉丁属名Ulu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椭圆形,侧扁而高,头高,侧扁。脂眼睑不发达。颌齿细小,1行,犁骨、腭骨和舌上均具齿。鳃耙甚细长,数多,呈羽状,翻出口腔中,胸部腹面无鳞。背鳍Ⅵ-Ⅷ,Ⅰ-20-21,臀鳍Ⅱ,Ⅰ-17-18,鳃耙22-26+50-56。口大,口裂斜,口裂与眼中部在同一水平线上,上颌骨后端伸达眼中部下方。颌齿1行。侧线上棱鳞26-31。胸鳍镰刀形,大于关长。腹鳍短小,尾鳍叉形。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相关阅读

马鲹


中文名称马鲹


拉丁名称Caranx hippos (Linnaeu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鲹科

拉丁科名Carangidae

中文属名裸胸鲹属

拉丁属名Caranx Lacepede,1801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热海域,我国多数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而高,脂眼睑稍发达,上颌齿呈带状排列,外行齿扩大,下颌齿1行。犁骨、腭骨和舌上均具齿。胸部侧面和腹面均被鳞,或仅胸部腹面无鳞,棱鳞存在于侧线直线部的全部。第2背鳍与臀鳍无丝状延长鳍条。第2背鳍22鳍条,臀鳍18鳍条,侧线上棱鳞30。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后缘下方或后方。

生活习性
海水鱼。

黑尻鲹


中文名称黑尻鲹

拉丁名称Caranx melampyg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英文名称Bluefin king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鲹科

拉丁科名Carangidae

中文属名裸胸鲹属

拉丁属名Caranx Lacepede,1801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海区。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胸部被鳞。侧线棱鳞34-39个。背鳍鳍条22-24根,臀鳍鳍条18-19根。体侧无斑点。

生活习性
暖水性鱼类。栖息于珊瑚礁和岩礁海区。以无脊椎动物和鱼为饵。体长一般为86-227毫米。

海(洋)生。

及达虾鲹


中文名称及达虾鲹

拉丁名称Alepes djeddaba (Forskal)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鲹科

拉丁科名Carangidae

中文属名虾鲹属

拉丁属名Alep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地中海、红海、东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海域,我国产于南海、东海和黄海。

形态特征
体呈长椭圆形,侧扁,吻短,约等于或稍大于眼径。颌齿1行,紧密排列。脂眼睑甚发达,前部达眼前缘,后部达瞳孔后缘。侧线前部弯曲,棱鳞存在于直线部的全部。第1背鳍7-8鳍棘,棘短而低,胸鳍长,腹鳍短小,尾鳍叉形。Ⅷ,Ⅰ-23-25,臀鳍Ⅱ,Ⅰ-18-21,颌齿1行,犁骨和腭骨具齿,胸部被鳞,侧线上棱鳞33-51。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大甲鲹


[学名]: Megalaspis cordyla
[资源名称]: 大甲鲹
[外文名]: mackerel scad、torpedo trevally、torpedo scad、pompanos、Linnaeus' hardtail、hardtail scad、finny scad、finletted mackerel scad
[别名]: 铁甲、扁甲
 
[形态特征]:
 
背鳍Ⅰ,Ⅷ,Ⅰ-10~11,7~8;臀鳍Ⅱ,I-8~10,6~7;胸鳍21~22;腹鳍I-5;尾鳍17。侧綫上有普通鳞23~26和稜鳞50~58。 体纺锤形,侧扁;休长为体高3.1~3.5倍,为头长3.4~3.8倍。尾柄扁而宽。头侧扁。头长为吻长4.3~5.3倍,为眼径3.2~4.1倍。吻长稍短于眼径。眼大,稍前位。脂眼睑非常发达,前后均达眼中部,仅瞳孔中央露出一长缝。口大,口裂与眼中部同在一水平綫上。上颌后端达眼中部下方。牙尖细,尖端向里弯,上颌数列,排成宽带状,下头前方近缝合部有2~3列,侧方一列,犁骨牙群亚梯形,腭骨及舌面均有棚条形牙带。鳃孔大。鳃盖条7。鳃耙8~11+19~23。假鳃明显。 颊、鳃盖上缘,胸部侧面、身体均被小圆鳞,仅胸部侧面下侧和腹面无鳞。第二背鳍和臀鳍有发达的鳞鞘。侧綫前部弯曲,直线部长,始于第一背鳍5~6鳍棘之下方,直綫部长于弯曲部。侧綫上有普通鳞23~26个和稜鳞50~58个。稜鳞强而高,被于弯曲部后部及直綫部全部,在尾柄处联结形成一显著隆起嵴。 第一背鳍有一向前平卧棘和8鳍棘,棘间有膜相连。第二背鳍有l鳍棘,10~11鳍条(一般多为10),后部有了7~8个小鳍,这种小鳍的分离情况和数目因鱼的大小而异。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有1鳍棘,8~10鳍条和6~7个小鳍,前方有2短棘。胸鳍长,镰刀形。腹鳍短,胸位。尾鳍叉形。幽门盲囊达150个以上。脊椎骨10+14。 背部深蓝色,腹部银色稍带淡黄色,鳃盖上缘有一显著蓝黑色圆斑。背鳍、尾鳍浅黑而带淡棕色,臀鳍腹鳍淡棕色,胸鳍上部蓝色,下部淡黄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非洲,红海,印度-西太平洋  
[气候带]: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红海,印度洋,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爪哇),中国南海和东海,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主要大洋性的, 住沿岸水域的接近水表面.形成鱼群而且主要捕食鱼。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48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厚唇椒鲷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