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吻鯫虎

中文名称真吻鯫虎


拉丁名称Rhinogobius similis Gill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拉丁属名Rhinogob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黑龙江、松花江等支流湖泊和绥芬河有分布。

形态特征
背鳍Ⅴ-Ⅵ、Ⅰ7-8,臀鳍Ⅰ7-8,侧线鳞27-30。

头长为体长的23.5%-30%,体高为体长的17.6%-20%,尾柄长为体长的23.5%-26%,尾柄高为体长的10.3%-12%,吻长为头长的33.5%-37.5%,眼径为头长的18.8%-20%。

体长侧扁,头钝而扁平。口裂大,上、下颌有绒毛状锐齿。鼻孔小呈管状。眼在顶部,两眼间距甚短。背鳍两个,后面的和臀鳍相对,胸鳍较大,腹鳍在胸鳍下部,左右合成吸盘状,用以吸附于石砾上。尾鳍圆形。头部至背鳍前裸露无鳞。

体灰褐色,有黑色斑纹,腹部灰白色。

生活习性
吻鯫虎栖息于江河岸边和通流的泡沼中,喜有微流的水域,在氧量较高的止水泡沼中同样可以繁殖、生长,似乎生存的水域必须具有石砾底质。以桡足类和枝角类为食。

海水/淡水生。

繁殖习性
产卵期为6月份,产卵子石砾和沉木上,卵椭圆形,卵粒小。雄鱼有保护鱼卵发育孵化的习性。

相关阅读

短吻栉鰕虎鱼


[学名]: Ctenogobius brevirostris
[资源名称]: 短吻栉鰕虎鱼
[外文名]: shortnose goby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尾柄较长而高。头较短小,略侧高。眼小,上侧位。鼻孔每侧2个。口较小,前位,斜裂。上下颌约等长或下颌较上颌为长。牙细小,尖锐。鳃孔中大,其宽稍大于胸鳍基部。峡部颇宽,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5。具假鳃。体被中大栉鳞,头裸露无鳞。无侧线。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具6鳍棘,鳍棘细弱,第二鳍棘最长,呈丝状延长;第二背鳍前部鳍条较短,向后依次渐增长,最后鳍条几伸达尾鳍基。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起点约在第二背鳍第一鳍条下方,后部鳍条不伸达尾鳍基。胸鳍尖长,约与吻后头长相等。腹鳍颇短,左右腹鳍愈合成一吸盘,后缘不伸达肛门。尾鳍颇宽,尖圆形。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中国南海  [原产地区]:中国南海[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我国产于南海。  
[水域环境]:半咸水  
[生活习性]:
为近岸暖水性小型底层鱼类。栖息于浅滩及河咸淡水区。

真鲂


[学名]: Eumegistus illustris
[资源名称]: 真鲂
[外文名]: Sweeper pomfret
[别名]: 真乌鲂、裸首乌鲂
 
[形态特征]:
 
背鳍Ⅲ-30,臀鳍Ⅱ-23;胸鳍20;腹鳍I-5,尾鳍17。侧线鳞50。鳃耙4+10。 体长约为体高2.2倍,约为头长3.6倍。头长约为吻长4.3倍,约为眼径3.5倍,约为眼间隔2.4倍。尾柄长约为尾柄高1.9倍。 体椭圆形,后方细长,稍侧扁。背面自吻端至第一背鳍起点成圆弧状,腹面钝圆。头中等大,背面圆凸。吻钝而稍突。眼间隔宽而平坦。鼻孔2个,分离,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大,裂缝状,近眼前上缘。口裂倾斜,下颌突出。上颌骨后端伸达眼中部下方。两颌前端有数行犬状牙,两侧为2~3行绒毛牙,犁骨无牙,腭骨牙弱。舌圆而宽,无牙。前鳃盖骨和下鳃盖骨边缘有弱细锯齿。鳃盖膜分离,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骨7。 体被圆鳞,头部除眼间隔区和前鳃盖骨后下半部无鳞,其余均被小鳞。背鳍和臀鳍鳍条部基部亦有小鳞。头部和体中部无鳞棘,体后部和尾柄部鳞片具有向后小棘,尾柄部中线上下各行鳞片尤其明显。有侧线,前面稍弯曲,后面平直。 背鳍和臀鳍前面鳍条延长,呈三角形。胸鳍较长,可伸达至臀鳍起点。腹鳍短,位于胸鳍茎后部下方,其末端不达肛门。尾鳍为双凹形。 液浸标本体为黑褐色,背鳍、臀鳍和尾鳍鳍膜带有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中国(东海),日本,新几内亚和挪威。水深381-620米。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深海,大洋性

黑印真鲨


中文名称 黑印真鲨
拉丁名称 Carcharhinus menisorrah
英文名称 Silky shark、blackblotch shark
地方名称 Carcharias falciformis、Carcharhinus falciformis、Squalus tiburo、Gymnorhinusp haraonis、Carcharhinus atrodorsu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真鲨目
拉丁目名 Carcharhiniformes
中文科名 真鲨科
拉丁科名 Carcharhinidae
中文属名 真鲨属
拉丁属名 Carcharhin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纺缍形,头、尾渐细小。头宽扁,头长约为全长1/4;尾比头和躯干稍长,吻背视三角形,前缘尖钝。眼小,圆形,瞬膜发达,距吻端比距第一鳃孔为近,眼径约与第五鳃孔等长。前鼻瓣后部具一小三角形突出。口弧形,口宽稍小于口前吻长,口宽为口长的1.3倍;口闭时上下颌紧合,不露牙;仅上唇褶微露于口隅。上颌牙宽扁,三角形,边缘具细锯齿,齿头外斜,外缘具一缺刻,下有2~3个小齿头;下颌牙较狭,尖直,微有锯齿;两颌各有一正中牙,每颌每侧13牙。喷水孔消失。鳃孔5个,中间3个较宽,最后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
第一背鳍中大,起点与胸鳍里角相对,上角圆,后缘微突,下角延长尖突。第二背鳍小,起点与臀鳍相对,上角圆,后缘微凹,下角延长尖突。尾鳍宽长,尾椎轴上翘,上叶见于尾端,下叶前部显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与后部间具一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起。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大,后缘深凹,外角圆突,里角延长尖突。腹鳍比臀鳍稍大,位于背鳍间隔中间下方,外角钝圆,里角钝尖。胸鳍宽大,稍呈镰形,伸达第一背鳍基底中部。

体背面灰褐色,下侧面和腹面白色。第二背鳍前半部上方黑色,其他各鳍后缘和尾鳍下叶边缘淡褐色。


生活习性 大量地在大陆棚和岛屿棚边缘的附近发现, 也在开放海域中与偶然近海.时常发现于深水礁区与在岛的斜坡附近.移动快速、具侵略性。独居性; 时常伴随着鲔鱼群.主要吃鱼, 也捕食乌贼, 纸鹦鹉螺 , 与大洋性螃蟹 。

阔口真鲨


中文名称 阔口真鲨
拉丁名称 Carcharhinus latistomus
英文名称 Sandbar shark、bigmouth shark
地方名称 高鳍真鲨Carcharhinus plumbeus (Nardo, 1827)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真鲨目
拉丁目名 Carcharhiniformes
中文科名 真鲨科
拉丁科名 Carcharhinidae
中文属名 真鲨属
拉丁属名 Carcharhin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纺锤形,躯干较粗大。头宽扁,头长约为全长的2/9。尾稍侧扁,比头和躯干稍短,尾基上下方具凹洼。吻宽扁,中长,背视弧形,前缘钝圆,侧视尖突。眼中大,圆形,瞬膜发达,距吻端比距第一鳃孔为近,眼径约为第一鳃孔宽的1/2。鼻孔颇宽大,斜侧位,距口端比距吻端为近,鼻间隔宽,比鼻孔长约大3倍余。前鼻瓣后部有个小三角形突出,后鼻瓣不分化。口弧形,口宽比口前吻长稍大,口长约等于口宽的1/2;口闭时上下颌紧合,齿不暴露;唇褶短小,见于口隅。上下颌齿宽扁三角形,边缘具细锯齿,齿头外斜,外缘有一凹缺;下颌齿较狭而直,内侧和外侧凹入,边缘具细锯齿;上下颌各具一细小正中齿,每侧各具14齿,上颌齿1行在使用,下颌齿2行在使用。喷水孔消失。鳃孔5个,中大,前4个大小和距离约相同,最后1个较狭小,最后2个距离较近,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盾鳞壳形,基板发达,具1棘突3纵嵴。
背鳍2个。第一背鳍颇大,位于腹腔前半部上方;起点对着胸鳍基底后端或稍前;距吻端比距第二背鳍近许多;上角钝圆,后缘凹入,下角延长尖突,距腹鳍起点垂直线有一相当大的距离。第二背鳍小,起点与臀鳍起点相对,基底长约等于背鳍间隔的1/4;上角钝圆,后缘斜直,下角延长尖突,距尾基的距离约与其里缘相等,背鳍间隔中部正中具一纵行皮嵴。尾鳍宽长,约为全长的3/11,比头长为大,尾椎轴上翘,上叶见于尾端近处,下叶前部显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后延,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出,与上叶连接,尾端钝圆,后缘凹入。臀鳍约与第二背鳍等大,基底与第二背鳍基底相对,距尾基与距腹鳍约相等或距尾基比距腹鳍稍近;外角钝圆或钝尖,后缘深凹,里角延长尖突,伸达第二背鳍下角下方。腹鳍比第二背鳍稍大,近方形,位于背鳍间隔中部下方;后缘斜直或微凹,外角和里角都钝圆。胸鳍中大,近镰形,后缘凹入,前角钝尖突出,里角钝圆,鳍端伸达背鳍基底后端或稍后。

体青褐色或灰褐色,腹面白色;鳍灰褐色,后缘较淡。


生活习性 温带和热带近海上层鲨,栖息于从潮间带至280m处。在北大西洋,冬季南下,夏季北上,常成大群洄游。胎生,具卵黄囊胎盘,每产1-14仔。雄成鱼长131~178cm,雌成鱼长144~184cm,最长达3m。

长鳍真鲨


中文名称长鳍真鲨

拉丁名称Carcharhinus longimanus (Poey)

英文名称whitetip shark, whitetipoceanic shark, oceanic whitetip shark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Chondrichthyes

中文亚纲名板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Elasmobranchii

中文目名真鲨目

拉丁目名Carcharh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猫鲨亚目

拉丁亚目名Scyliorhinoidea

中文科名真鲨科

拉丁科名Carcharhinidae

中文属名真鲨属

拉丁属名Carcharhin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布于世界热带和暖温带海域,南海和东海偶有所获。

形态特征
眼圆形,具瞬膜。鼻孔距口颇远,前鼻瓣有一小三角形突出,口宽大,深弧形,唇褶不发达。齿宽扁,亚三角形,上颌齿边缘光滑或具细锯齿。鳃孔最后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尾椎轴上翘,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本种体粗壮,吻短钝。胸鳍宽长如桨。第一背鳍上角广圆,末端为白色。臀鳍后端几达尾鳍起点。第二背鳍起点前于臀鳍起点,前半部上方黑色;腹鳍和臀鳍下半部黑色。。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繁殖习性
胎生,每产1-5仔,妊娠其约1年。

侧条真鲨


中文名称 侧条真鲨
拉丁名称 Carcharhinus pleurotaenis
英文名称 Graceful shark、crossband shark
地方名称 Carcharhinus amblyrhynchoides、Carcharhinus limbatus (Valenciennes,1839)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真鲨目
拉丁目名 Carcharhiniformes
中文科名 真鲨科
拉丁科名 Carcharhinidae
中文属名 真鲨属
拉丁属名 Carcharhin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纺缍形,向头、尾渐细小。头宽扁,自胸鳍上方至吻端弧形剧斜,头长约为全长2/9;尾比头和躯干稍短,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吻平扁,背视等边三角形,两侧几直线向前狭小,前端尖突。眼小,圆形,瞬膜发达,距吻端比距第一鳃孔为近,眼径约与第五鳃孔等长。鼻孔斜列,外侧位,距眼比距吻端稍近;处间隔宽,为鼻孔长的3.5倍;前鼻瓣后部具一小三角形突出。口宽而圆弧形,口宽约与口前吻长相等,约为口长2倍;口闭时上下颌紧合,不露牙;仅上唇褶微见于口隅处。上颌牙狭三角形,齿头尖直,基底宽,边缘具细锯齿,一行在使用,正中1小牙,每侧15牙。下颌牙细长,矛状,边缘光滑,2行在使用,正中一小牙,每侧15牙。喷水孔消失。鳃孔5个,宽大,第一和第五较狭。
第一背鳍颇大,靠近胸鳍,起点约与胸鳍基底后端相对。第二背鳍很小,起点约与臀鳍起点相对。尾鳍宽长。镰形,外角尖突,后比值凹入,里角钝圆。

体背面和上侧面灰褐色,下侧面和腹面白色。体侧从胸鳍基底上方至腹鳍基部止方具一白色纵条。各鳍端部暗褐色至黑色。
生活习性 常栖息在礁盘海域。卵胎生,每胎10~20尾。常见体长140~170cm。主要吃鱼, 也捕食甲壳类动物与头足类动物.

高鳍真鲨


中文名称高鳍真鲨


拉丁名称Carcharhinus plumbeus (Nardo,1827)

异名灰真鲨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真鲨目

拉丁目名Carcharh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真鲨亚目

拉丁亚目名Carcharhinoidei

中文科名真鲨科

拉丁科名Carcharhinidae

中文属名真鲨属

拉丁属名Carcharhin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全世界热带及亚热带海域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第一背鳍高大为其特征。

生活习性
肉食性鱼类。

真燕鳐


中文名称 真燕鳐
拉丁名称 Prognichthys agoo(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称 Opaquewing flyingfish
地方名称 飞鱼、燕儿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颌针鱼目
拉丁目名 Beloniformes
中文科名 飞鱼科
拉丁科名 Exocoetidae
中文属名 真燕鳐属
拉丁属名 Prognichthy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12;臀鳍9;胸鳍16;腹鳍6;尾鳍15。侧线鳞56~63。
体略呈梭形,背部及腹部颇宽,两侧较平,至尾部逐渐变细。体长为体高5.1~5.2倍,为头长4.5倍。头颇短。背部平坦,两侧向内下方倾斜,腹面甚狭。吻短。眼大,侧位而高。头长为吻长4.5~4.8倍,为眼径3.3~3.4倍。眼间隔宽阔,中间微凹。头长为眼间隔2~2.4倍。鼻孔大,每侧2个,位于眼前缘。口小,上下颌约等长。牙细,上下颌牙成狭带状。鳃盖膜分离,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12~14。

圆鳞,很大,全体、头后、眼下皆被鳞。侧綫位很低,近于腹缘,后端不达尾鳍基部。

背鳍基底较臀鳍基底略长。臀鳍起点约在背鳍第六鳍条下方,后端与背鳍最末鳍条相对。胸鳍发达,宽大,平置时可达臀鳍末端。腹鳍大,平置时可达臀鳍末端。尾鳍叉形,下叶比上叶长。

体、头背面青黑色,各鳍浅黑色。

真[鱼岁]


中文名称真[鱼岁]

拉丁名称Phoxinus phoxinus (Linnaeus)

英文名称minnow,bail minnow

异名柳根池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鱼岁]属

拉丁属名Phoxinus Agassiz,183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图门江、额尔齐斯河水系、黑龙江上游、嫩江上游及松花江山区支流等水域。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7,侧线鳞不完全,纵列鳞78-90,鳃耙8-9,下咽齿二行,2.4-4.2(2.5-4.2)。

头长为体长的21%-26.4%,体高为体长的17%-21%,尾柄长为体长的25%-32%,尾柄高为体长的5%-9%,吻长为头长的26.4%-30.3%,眼径为头长的27%-32.2%。

体小而厚,呈圆筒状。头长大于体高,尾柄细长。吻钝,口端位,上颌稍长于下颌。眼大。胸、腹部无鳞。背鳍小,明显小于头长。胸鳍条较长,可达胸鳍至腹鳍间距的70%。腹鳍条也较长。尾鳍分叉深,上、下叶尖。

腹腔膜灰黑色。鳔二室,后室长于前室一倍。

背部褐色,带有小黑点。体侧和腹部银白色,体例中轴有一条由大黑斑点形成的带纹。

生活习性
真[鱼岁]生活在水温较低、水清和有流的水域中,以藻类和昆虫幼虫等为食。

淡水生。

繁殖习性
个体小,一般5厘米体长时性成熟,产卵期为5月末至6月初。在河道砂砾上产卵。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52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