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氏拟腹吸鳅

中文名称麦氏拟腹吸鳅

拉丁名称Pseudogastromyzon myersi HerreM.yz023.cOM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拟腹吸鳅属

拉丁属名Pseudogastromyzon Nichols,192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和香港。

形态特征
背鳍Ⅲ-6-7;臀鳍Ⅱ-5;胸鳍Ⅰ-17-18;腹鳍Ⅰ-9。侧线鳞65[(21-22)/(9-11-V)]75。

体长为体高的5.3-6.3(平均5.8)倍,为体宽的4.5-5.3(4.8)倍,为头长的4.1-4.8(4.4)倍。头长为头高的1.6-1.8(1.8)倍,为头宽的0.9-1.1(1.0)倍,为吻长的1.7-1.8(1.7)倍,为眼径的5.0-5.5(5.2)倍,为眼间距的1.8-2.2(2.0)倍,为尾柄长的1.8-2.2(2.0)倍,为尾柄高的2.4-2.7(2.5)。头宽为口裂宽的2.3-2.6(2.5)倍。

体长,圆筒形,体高小于体宽。尾柄稍侧扁,尾柄长大于尾柄高。吻端圆钝,边缘较薄,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吻背侧具刺状疣突。口下位,弧形,口宽略大于头宽的1/3。上唇无明显乳突,下唇宽厚,有3条线状皮脊从口角平行延伸向中部,其中第2条皮脊向前,在下唇中部前缘相连,将前缘皮脊左右分开,后缘皮脊稍向后弯,不相连,在第2条皮脊和后缘皮脊之间的唇中部还有几条相互交错的短皮脊,由此组成不呈品字形的皮质吸着器。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颌稍外露。上唇与吻端之间具吻沟,延伸到口角。吻褶分3叶,边缘乳突不明显,或排列为3-3-3或4-3-4。吻褶叶间有2对小吻须。口角须叉对。眼侧上位,较小,腹面不可见。眼间较宽。鼻孔具鼻瓣。鳃孔小;仅限于头背侧,下缘不达胸鳍基部。鳞小,埋于皮膜之下。头背及胸鳍基部上方的体背侧无鳞,腹部裸露可达腹鳍腋部之后,但不及肛门。侧线完全。但在胸鳍基部上方无鳞片,仅有侧线孔,此后,侧线正常,平直延伸至尾鳍基部。

背鳍基短,起点较腹鳍起点稍后,距吻端较离尾柄基部较远或相等。臀鳍基亦短,压倒后末端接近或超过尾鳍基。偶鳍平展,末端圆钝。胸鳍起点约在眼后缘下方,末端超过腹鳍起点。胸鳍起点到腹鳍起点的距离约等于腹鳍起点至肛门的距离。腹鳍基部具发达的肉质鳍瓣,鳍端接近肛门。肛门约位于腹鳍腋部至臀鳍起点间的1/3处。尾鳍斜截。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相关推荐

东坡长汀拟腹吸鳅


中文名称东坡长汀拟腹吸鳅

拉丁名称Pseudogastromyzon changtingensis tungpeiensis Chen et Liang

异名长汀拟腹吸鳅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拟腹吸鳅属

拉丁属名Pseudogastromyzon Nichols,192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Ⅱ-8-9;臀鳍Ⅱ-5;胸鳍Ⅰ-18-20;腹鳍Ⅰ-8。侧线鳞74[(25-26)/(10-11-V)]79。

体长为体高的4.7-6.4(平均5.7)倍,为体宽的5.0-5.8(5.5)倍,为头长的4.2-4.9(4.7)倍,为尾柄长的7.7-8.9(8.2)倍,为尾柄高的9.0-10.6(9.8)倍。头长为头高的1.6-2.0(1.7)倍,为头宽的1.0-1.3(1.2)倍,为吻长的1.6-1.7(1.6)倍,为眼径的5.5-7.1(6.0)倍,为眼间距的1.7-2.0(1.8)倍,为尾柄长的1.5-2.0(1.7)倍,为尾柄高的1.9-2.5(2.1)倍。头宽为口裂宽的3.2-4.1(3.6)倍。

体长,近圆筒形。体高稍大于体宽,尾柄稍侧扁,尾柄长稍大于尾柄高。吻端圆钝,边缘较薄。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吻侧或连同吻背具刺状疣突。口下位,呈弧形,约为头宽的1/3。唇肉质,上唇无明显乳突,下唇皮质吸附器呈品字形,最后缘的皮脊为念珠状。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颌外露。上唇与吻端之间具吻沟,延伸到口角。吻褶分3叶,吻褶边缘亦具须状乳突。吻褶叶间具2对小吻须。口角须1对。眼上侧位,较小,腹面不可见。眼间较宽。鼻孔具鼻瓣。鳃孔小,仅限于头背侧,下缘不达胸鳍基部鳞小,隐埋于皮膜之下。头背及胸鳍基部上方的体背侧无鳞。侧线完全,在侧线前端即胸鳍基部上方无鳞,而有侧线孔,后部侧线正常。平直延伸到尾鳍基部。

背鳍基短,起点约与腹鳍第2根鳍条相对,距吻端较离尾鳍基部为近。臀鳍基亦短,压倒后可达尾鳍基部。偶鳍平展,胸鳍末端圆钝,起点在眼前缘的垂直线下方,末端盖过腹鳍起点。腹鳍基部具发达肉质鳍瓣,鳍末端几达或稍超过肛门。肛门离腹鳍基部与距臀鳍起点稍远。尾鳍斜截。

生活习性
淡水生。

拟平鳅


中文名称拟平鳅

拉丁名称Liniparhomaloptera disparis disparis (Lin)

异名石筍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拟平鳅属

拉丁属名Liniparhomaloptera Fang,193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Ⅱ-5;胸鳍Ⅰ-14-15;腹鳍Ⅰ-8。侧线鳞67[(16-18)/(11-13-V)]72。

体长为体高的4.9-6.0(平均5.4)倍,为体宽的5.8-7.2(6.3)倍,为头长的4.7-5.9(5.2)倍,为尾柄长的9.0-11.2(10.2)倍,为尾柄高的9.3-10.9(10.1)倍。头长为头高的1.5-1.9(1.7)倍,为头宽的1.1-1.2(1.2)倍,为吻长的1.6-1.9(1.7)倍,为眼径的5.4-6.8(6.1)倍,为眼间距的2.0-2.6(2.3)倍。头宽为口裂宽的4.1-5.2(4.6)倍。

体长,圆筒形,尾柄稍侧扁。头较低,吻端稍圆钝,边缘较薄。吻长大于眼后头长,背面通常具角质疣刺。口下位,小,呈马蹄形。唇肉质,上唇无明显乳突;下唇具分叶状乳突4对。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颌外露。上唇与吻端之间具吻沟,延伸到口角。吻沟前具吻褶,吻褶分3叶,叶端突出呈须状,叶间具吻须2对。口角须1对。眼侧上位,中等大小,腹面不可见。眼间宽。鼻孔较大,具鼻瓣。鳃裂较宽,从胸鳍基部之前延伸到头部腹面。鳞小,头背部及胸鳍基部之前的喉部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平直延伸到尾柄基部。

背鳍基短。起点在腹鳍起点的稍前方,约在吻端到尾鳍基部间的中点;臀鳍基亦短,压倒后末端可达尾鳍基部。偶鳍平展,末端圆钝。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基部具不发达的皮质瓣膜,鳍末端远远超过肛门。肛门位于腹鳍基部到臀鳍起点间的1/3处。尾鳍凹形,下叶稍长。

生活习性
淡水生。

越南华吸鳅


中文名称越南华吸鳅

拉丁名称Sinogastromyzon tonkinensis Pellegrin et Chevey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华吸鳅属

拉丁属名Sinogastromyzon Fang,1930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元江水系。

生活习性
淡水生。

中华原吸鳅


中文名称中华原吸鳅

拉丁名称Protomyzon sinensis Che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原吸鳅属

拉丁属名Protomyzon Hora,1932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Ⅲ-8;臀鳍Ⅱ-5;胸鳍Ⅰ-17-19;腹鳍Ⅰ-7-8。侧线鳞72[(22-23)/(14-16-V)]86。

体长为体高的4.8-6.8(平均5.6)倍,为体宽的6.8-8.1(7.5)倍,为头长的4.3-5.3(4.7)倍,为尾柄长的8.0-9.6(8.9)倍,为尾柄高的9.0-11.2(10.6)倍。头长为头高的1.4-1.7(1.6)倍,为头宽的1.1-1.3(1.2)倍,为吻长的1.8-2.1倍,为眼径的4.8-6.2(5.3)倍,为眼间距的1.9-2.3(2.1)倍。头宽为口裂宽的2.5-3.3(2.9)倍。

体长,圆筒形,尾柄稍侧扁。头低,吻端圆钝,边缘较薄。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弧形,中等大小,约为头宽的1/3左右。唇肉质,上唇无明显乳突,下唇亦无乳突,有1一2道细小横纹。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颌稍外露。上唇与吻端之间具吻沟,延伸到口角。吻沟之前具吻褶,吻褶分3叶,叶间有2对小吻须。口角须1对,较小。眼侧上位,中等大小,腹面不可见。眼间距较宽。鼻孔具鼻瓣。鳃孔小,仅限于头背侧,下缘不达胸鳍基部。鳞小,头背部及胸鳍起点到腹鳍起点间的前1/2腹面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平直延伸到尾柄基部。

背鳍基短,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距吻端较离尾鳍基为远。臀鳍基亦短,压倒后末端接近或超过尾鳍基部。偶鳍平展,末端圆钝。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基部无皮质瓣膜,末端近达肛门。肛门约位于腹鳍基部到臀鳍起点间的后1/3处。尾鳍微凹,下叶稍长。

生活习性
淡水生。

麦氏犀鳕


中文名称 麦氏犀鳕
拉丁名称 Bregmaceros macclellandii Thompson
英文名称 unicorn cod, spotted codlets, unicorn cod, spotted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鳕形目
拉丁目名 Gadiformes
中文科名 犀鳕科
拉丁科名 Bregmacerotidae
中文属名 犀鳕属
拉丁属名 Bregmacero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1,57;臀鳍58;胸鳍19;腹鳍6。纵列鳞74。
体延长,侧扁,背缘平直,腹部圆形;体长为体高5.4倍,为头长5.7倍。头小,头长为眼径3.2倍,为吻长4倍。吻短,圆形,小于眼径。眼侧位,大而圆形,上半部被透明半圆形脂眼睑;眼间隔宽而圆突,大于眼径。鼻孔2个,位于眼前方,前鼻孔椭圆形,后鼻孔裂缝状。口大,端位,口裂稍斜,两颌约等长,颌骨后延至眼的中部下方。牙细小,尖形,上下颌牙2~3行;上颌外行及下颌内行牙较大;犁骨牙小而尖形,排列稀疏;腭骨及舌上无牙。

 舌大,圆形,游离,前端几伸达口腔前方。鳃孔宽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无假鳃。鳃耙短小,针状。

体被小圆鳞,头部无鳞。

背鳍2个;第一背鳍为一丝状延长鳍条,位于头顶部,鳍端未伸达第二背鳍起点,平放时纳入于背沟中。第二背鳍延长,具57鳍条,前部鳍条高大,中部鳍条低弱,分离,棘状,后部鳍条低于前部鳍条,边缘圆形。臀鳍与背鳍相似,具58鳍条,中部鳍条较背鳍中部鳍条为长。腹鳍喉位,由6平扁鳍条组成,基部互相交迭,外侧3鳍条延长,几伸达臀鳍中部,里侧3鳍条短小,平放时鳍条前部纳入于腹沟中。胸鳍宽短,约等于吻后头长,基部上方具一皮膜。尾鳍圆形。

体腔中大,腹膜浅色。胃肠均为长管状;肝大,分左右二叶;幽门盲囊2个,位于胃的末端两侧,后端向前;无鳔。

背侧面浅灰色,腹面浅色,第二背鳍前部及后部前上方,尾鳍和胸鳍上中部均黑色:腹鳍及臀鳍浅色。

埔里华吸鳅


中文名称埔里华吸鳅

拉丁名称Sinogastromyzon puliensis Liang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华吸鳅属

拉丁属名Sinogastromyzon Fang,1930

品种描述
 

生活习性
淡水生。

下司华吸鳅


[学名]: 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 hsiashiensis Fang
[资源名称]: 下司华吸鳅
[形态特征]:
 
背鳍iii-8;臀鳍ii-5;胸鳍xii-xiii-12-14;腹鳍vi-viii-16。侧线鳞57-63。 体长为体高的5.1-7.9倍,为体宽的3.6-3.9倍,为头长的4.2-4.8倍,为尾柄长的9.5-10.8倍,为尾柄高的12.4-15.7倍,为背鳍前距的1.9-2.1倍,为腹鳍前距的2.4-2.5倍。头长为头高的1.8-2.1倍,为头宽的O.8-0.9倍,为吻长的1.4-1.9倍,为眼径的4.4-6.0倍,为眼间距的1.9-2.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1.5倍。头宽为口宽的2.4-2.9倍。 体较短,前段甚平扁,后段渐侧扁,背缘呈弓形隆起,腹面平坦。头很低平。吻端圆钝,边缘薄;吻长约为眼后头长的2倍。口下位,较宽,呈浅弧形。唇较薄,上唇具8-10个乳突,排成1排;下唇乳突不显著;颏部具1对不甚明显的扁平乳突。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颌前缘稍外露,表面的沟和脊不明显。上唇与吻端间具较深的吻沟,延伸到口角。吻沟前的吻褶分3叶,叶端圆钝,中叶较大,有些个体的中叶叶端分化出2个分叶状乳突,两侧叶极小。吻褶叶间具2对小吻须,外侧l对稍粗大。口角须2对。外侧1对约与外侧吻须等大,内侧l对甚短小,呈乳突状。鼻孔中等大小,具发达的鼻瓣。眼较大,侧上位。眼间宽阔,平坦。鳃裂稍扩展到头部腹面。鳞细小,头部及偶鳍基部的背侧面和胸鳍腋部至腹鳍起点间的体侧以及腹鳍基部之前的腹面无鳞。侧线完全,自体侧中部平直地延伸到尾鳍基部。 背鳍基长稍短于头长,起点约在吻端至尾鳍基部的中点。臀鳍基长约为背鳍基长的一半,2根不分枝鳍条扁平,基部4/5变粗变硬,末端柔软,压倒后末端达到或接近尾鳍基部。偶鳍宽大平展,具发达的肉质鳍柄。胸鳍基长稍大于头长,起点稍前于眼前缘的垂直下方,最长鳍条短于吻长,仅及最长背鳍条的1/2,末端盖过腹鳍起点。腹鳍起点显著在背鳍起点之前,约在吻端至臀鳍起点的中点,左右腹鳍条在后缘中部完全愈合成吸盘状,后缘无缺刻,末端达到或稍超过肛门。肛门在腹鳍基部至臀鳍起点间的中点稍后。尾鳍长稍短于头长,末端凹形,上下叶约等长。 固定标本体背侧暗褐色,腹面棕红色。头背部及偶鳍基背部具大小不等的褐色圆斑,横跨背中线有10-15个黑色的圆形斑块。各鳍暗褐色,除尾鳍外均具有多条由黑色斑点组成的条纹。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贵州  [原产地区]:卢山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长江中游洞庭湖。  
[水域环境]:淡水  

吸鳅吃什么


吸鳅是种腹吸鳅科近原吸鳅属的一种鱼类,喜欢在底多砾石、水流湍急的溪河中营底栖生活,目前在广西地区比较常见,那吸鳅吃什么?

一、吸鳅吃什么?

野生环境下的吸鳅吃石头上的藻类,人工养殖吸鳅吃红虫、藻片、贴片等。吸鳅生长环境要求高,喜欢吸伏在急水的岩石下生长,所以饲养难度高,很难长时间养殖。

二、吸鳅怎么养?

1、在厚唇原吸鳅水族箱养殖的过程中,造景布置和鱼类混养就尽量模仿高山溪流的环境。鱼缸容积的选择上,因为厚唇原吸鳅个头较小,所以不需要使用较大的水族箱。除非你更欣赏溪流造景,而以厚唇原吸鳅为配角,烘托整个水族景的生动性,就另当别论。鱼缸的过滤系统,可以根据你的经验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过滤。

2、你需要一个较大流量的水泵,以能够让缸内的水流动地更快,并保持优质的水族水质。同时,可以在缸内配置造浪泵,尽量模仿原生地环境。但造浪泵的功率不宜过大,只需提供较缓的水流即可。

3、缸内多放置平缓的石块,并铺设底砂。底砂和石块的颜色,尽量以暗色为主。

4、可以根据你的喜好放置水草,增加观赏性,但也可模仿原生环境,只放置石块。

5、厚唇原吸鳅在原生地生活的溪流多在林下,日超光并不强,时间也不多,所以水族灯具的选择就简单很多,若不养草,可随意配搭水族灯管,以供平时欣赏之用即可。

6、高山溪流的水温较低,所以在水族箱饲养环境下,过夏成了一个难题。冬天即使在中国部分南方地区,水温低过10℃,厚唇原吸鳅也能顺利过冬。但入夏,超过30℃的水温,会成为吸鳅最大的敌人。这就需要根据个人条件,选择合适的降温工具了。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57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裸躄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