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鼻鲀

中文名称凹鼻鲀

拉丁名称Chelonodon patoca (Hamilton-Buchana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凹鼻鲀属

拉丁属名Chelon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非洲东海岸到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及福建南部沿海。

形态特征
体稍长形,头部粗圆,体背腹部均被小刺,鼻孔1个,前后缘具1个皮瓣突起,前鼻瓣小,呈尖叶状,后鼻瓣大,呈花瓣状,边缘具缺刻。背鳍9-10,臀鳍8-9,前方2鳍条不分支。胸鳍15-17,尾鳍截形,脊椎骨18-19。体背侧及侧上方黄褐色,具许多比眼稍小的圆斑或长圆斑,眼间隔处具黑色横带,胸鳍上方、背鳍基底及尾柄后部各具一大规则状的黑褐色横带,体侧下方黄色。

生活习性
肉食性,摄食软体动物、甲壳类等。海水/咸水生。

相关推荐

白点叉鼻鲀


中文名称白点叉鼻鲀

拉丁名称Arothron meleagris (Lacepede)

英文名称Guineafawl Puff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叉鼻鲀属

拉丁属名Arothr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热带海域。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除口周围和尾柄外,全身均密布小刺。鼻瓣双叶状,无鼻孔,每1鼻瓣端部有1小凹窝。头、体和各鳍均为棕褐色,密布小白点。

生活习性
暖水性小型鱼类,生活于珊瑚礁海区。

海洋生。

黑斑叉鼻鲀


中文名称 黑斑叉鼻鲀
拉丁名称 Arothron nigropunctatu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鲀形目
拉丁目名 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科名 鲀科
拉丁科名 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 叉鼻鲀属
拉丁属名 Arothron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体头部粗圆,尾柄侧扁。体侧下缘无纵行皮褶。口小,端位;上下颌各有2个喙状大牙板。吻短,圆钝。眼中大,侧上位。无鼻孔,两侧各具一个叉状鼻突起。除吻端、鳃孔周围与尾柄外,全身佈满小棘。背鳍圆形至稍微尖形,位于体后部,具软条10-11;臀鳍与其同形,具软条10-11;无腹鳍;胸鳍宽短,后缘呈圆弧形;尾鳍宽大,呈圆弧形。体背部褐色,腹部白色,体具不大于瞳孔之黑点,数量远少于星斑叉鼻鲀(A. stellatus),直径却较大,且多集中于腹部;吻与鳃孔黑色;肛门上有一黑斑;胸鳍基黑色。各鳍浅灰色或白色,无小黑点;但尾鳍色深,鳍缘白色。此种体色变化很大;幼鱼背部黑色,腹部深棕色;背部有小黑点,愈往侧边黑点愈大,腹部黑点稀少;各鳍白色,但尾鳍色深。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珊瑚礁区。行独立生活。主要以珊瑚枝芽的尖端为食,同时亦以藻类、海绵及小型底栖无嵴椎动物等为食。

星斑叉鼻鲀


中文名称 星斑叉鼻鲀
拉丁名称 Arothron stellatus(Bolch et Schneid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鲀形目
拉丁目名 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科名 鲀科
拉丁科名 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 叉鼻鲀属
拉丁属名 Arothron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体头部粗圆,尾柄侧扁。体侧下缘无纵行皮褶。口小,端位;上下颌各有2个喙状大牙板。吻短,圆钝。眼中大,侧上位。无鼻孔,两侧各具一个叉状鼻突起。除吻端、鳃孔周围与尾柄外,全身佈满小棘。背鳍圆形至稍微尖形,位于体后部,具软条10-11;臀鳍与其同形,具软条10-11;无腹鳍;胸鳍宽短,后缘呈圆弧形;尾鳍宽大,呈圆弧形。背部浅褐色或灰褐色,腹部色淡;头部、背部与体侧具密佈黑色小点;背、臀及尾鳍亦具黑点,鳍基黑点大于鳍上黑点;胸鳍基上下方各有一黑斑。幼鱼体褐色;体具小黑点,体侧具许多平行之黑斜纹,愈往腹部斜纹愈宽。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澄清的潟湖区及面海之珊瑚礁区,亦被发现于河口区。独立生活。主要以海藻及底栖无嵴椎动物为食。

纹腹叉鼻鲀


中文名称 纹腹叉鼻鲀
拉丁名称 Arothron hispidus(Linnaeus)
英文名称 Belly striped blowfish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鲀形目
拉丁目名 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科名 鲀科
拉丁科名 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 叉鼻鲀属
拉丁属名 Arothron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体头部粗圆,尾柄侧扁。体侧下缘无纵行皮褶。口小,端位;上下颌各有2个喙状大牙板。吻短,圆钝。眼中大,侧上位。无鼻孔,两侧各具一个叉状鼻突起。体背腹面,除眼周围与尾柄后部外,全佈满小棘。鳃膜黑色。背鳍尖,位于体后部,具软条10-11;臀鳍与其同形,具软条10-11;无腹鳍;胸鳍宽短,后缘呈圆弧形;尾鳍宽大,呈圆弧形。背、头与体侧具大小不一的白圆斑,喉部圆斑大,尾柄圆斑小;腹部底具许多平行之深褐色细纹;眼睛与鳃孔周围有一至叁条不明显之白线;背鳍基与胸鳍基黑色;除胸鳍黄褐色外,各鳍棕色。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潟湖和礁区斜坡或水深可达50公尺之礁臺水域,亦有被发现于河口域,通常单独活动,具领域性。以藻类、碎屑、有孔虫、多毛类、被囊动物、海绵、苔藓虫、小型腹足类和鱼类等为食

突吻尖鼻箱鲀


中文名称突吻尖鼻箱鲀


拉丁名称Rhynchostracion rhinorhynchus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鳞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Balistoidei

中文科名箱鲀科

拉丁科名Ostraciontidae

中文属名尖鼻箱鲀属

拉丁属名Rhynchostraci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我国台湾海峡南部。

形态特征
体甲大致为五棱状,背侧棱和腹侧棱发达,背部有一低的背中棱。体甲在背鳍及臀鳍后方闭合。头短,吻部有一明显的向前方的尖突。口小,前位。齿细长柱状,上下颌齿各1行。背鳍1个,位置稍后,具9鳍条,臀鳍背鳍相似,具9鳍条,胸鳍下侧位,尾鳍圆截形。第一骨板上有4个以上黑色斑点,臀鳍基底有部分在背鳍基底下方,背中棱较低。

生活习性
海水鱼。

锈凹螺


中文名称锈凹螺


拉丁名称Chlorostoma rustica (Gmelin)

异名Tegula rustica, Chlorostoma rusticum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原始腹足目

拉丁目名Archaeogastropoda

中文科名马蹄螺科

拉丁科名Trochidae

中文属名凹螺属

拉丁属名Chlorosto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主要生活于潮间带的中、低潮区的岩石下面或岩石缝隙中,喜群集生活,喜吃食褐藻和红藻类,故为养殖藻类之敌害。此种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北方尤为常见。日本(北海道至九州)、朝鲜半岛、俄国远东海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贝壳呈圆锥形,高、矮有变化,壳高20-26毫米,宽21-27毫米。螺层约5-6层,缝合线浅,清楚。各螺层宽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壳周略膨圆。生长纹细密,斜的放射肋粗壮,在基部2、3层特别明显。壳表黑锈色,杂有黄褐色。壳口马蹄形,内灰白色,具珍珠光泽。外唇薄,具一褐色与黄色相间的镶边;内唇较厚,上方向脐孔处延展,形成一白色遮缘,下方向壳口延展,形成一个弱齿突起。脐孔圆形,大而深。厣角质,圆形,多旋,核位于中央。

生活习性
海水、咸水生。

经济价值
肉可食。壳可入药,有平肝潜阳的作用,可代石决明。因吃食藻类,所以对海带、紫菜等经济藻类养殖有害。

凹螺


中文名称 凹螺
拉丁名称 Chlorostoma argyrostoma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pda
中文目名 原始腹足目
拉丁目名 Archaeogastropoda
中文科名 马蹄螺科
拉丁科名 Trochidae
中文属名 凹螺属
拉丁属名 Chlorostom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壳体中小型,低圆锥形,壳高20mm,壳宽30mm,壳质厚重。壳面黑灰色,底面色泽稍浅。螺层5、6层,各层宽度自上而下渐增大,体螺层与螺旋部高矮略等,缝合线浅,体螺层周缘膨展。螺肋较细而多,相接较密,按每一螺层左向纵行分布,胁间有狭沟。底面微隆,仅具5、6条环肋,肋间有许多细纵纹。螺轴凹斜,轴唇生有一个小齿,基部较宽;外唇厚实,内壁平滑,具银色光泽。脐部绿色,滑层亮泽,中央部内凹,未形成脐孔,仅为一个浅窝。
分布 中国浙江南部,福建,台湾,广东;日本房总半岛(约位于35oN)以南海域。
生活习性 暖水性强,生活区较广,在珊珊礁发达的热带澎湖列岛海域和亚热带浙南、闽、粤和日本南部海域均有发现,栖于潮间带至20m水深岩礁底。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56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欧洲鳗鲡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