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马口鱼

中文名称 南方马口鱼
拉丁名称 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 bidens Gunth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马口鱼属
拉丁属名 Opsariichthys Bleeker,1863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臀鳍条3,9;侧线鳞45~47;下咽齿3行,145-441。鳃耙外侧10,脊椎骨35。体长为体高的3.1~4.3倍,为头长的3.5~3.9倍,为尾柄长的4.7~5.2倍,为尾柄高的10.2~11.3倍。头长为吻长的2.7~3.2倍,为眼径的5.0~6.2倍,为眼间距的3.1~3.3倍。体延长,侧扁。吻长,其长略大于宽,口大,端位,口裂向上倾斜,下颌后端延长达眼前缘,其前缘凸起,两侧凹陷,恰与上颌前端和两侧嵌合。眼中等大,位于头侧上方。鳃耙短小而稀疏。下咽齿圆柱性,顶端尖而长。侧线完全,前端弯向体侧腹方,后端向上延至尾柄正中。背鳍无硬刺,其起点至吻端稍大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胸鳍不达腹鳍,其末端可达胸、腹鳍间距的3/5处。腹鳍外缘略钝圆,起点约与背鳍不分支鳍条相对。鳔2视,后室约为前室的2倍,腹腔膜银白色。体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浅蓝色的垂直条纹,胸鳍、腹鳍和臀鳍为橙黄色。雄鱼在生殖期出现婚装,头部、吻部和臀部有显眼的珠星,臀鳍的第1~4根分支鳍条特别延长,全身具有很鲜艳的婚姻色。
生活习性 喜栖息于山涧急流、底质为砾石的小溪中。通常集群活动,摄食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产卵期在6~8月份。第一年生长较迅速,可达7~11厘米。1龄鱼即有繁殖能力,系小型鱼类。

相关阅读

黑龙江马口鱼


中文名称黑龙江马口鱼

拉丁名称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 amurensis Berg

英文名称piscivorous chub,triplelip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马口鱼属

拉丁属名Opsariichthys Bleeker,1863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辽河水系、内蒙古、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等支流,嫩江中上游数量也很多。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9,侧线鳞47-50,鳃耙10-13,下咽齿三行,124-442(144-541;135-441)。

头长为体长的26%-28.2%,体高为体长的20.8%-23%,尾辆长为体长的18.4%-20.1%,尾柄高为体长的9.7%-10.4%,吻长为头长的35.7%-38%,眼径为头长的15%-19%。

体侧扁,头部较大,头长大于体高。吻钝,口裂大,延至眼的后缘,下颌突出,倾斜向前,前端有突起,与下颌凹部吻合,形如马嘴,所以称为马口鱼。眼小,侧上位。下咽齿呈钩状。鳞大。背鳍与腹鳍相对。胸鳍尖状,不达腹鳍,臀鳍条显著伸长,雄鱼尤为长大,形成雌雄鱼间的区别。

腹腔膜银白色,鳔二室,前室短,后室长而失。

背部灰绿色,体例和腹部银白,体侧有垂直的条纹。背鳍和尾鳍灰白色,其余鳍略带浅黄色。在产卵期间,雄鱼的体例条纹明显加深,臀鳍淡红色。头部和胸鳍、臀鳍条上有珠星。

生活习性
黑龙江马口鱼喜栖息于水温较低的流水中,居于水的上层,一般不进入湖泊中,在山谷水库能大量繁殖生长。

黑龙江马口鱼为肉食性鱼类。在仔鱼阶段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也吃食水生甲壳类。成鱼以它种幼鱼为主,往往也食昆虫。被食鱼类多为鮈亚科鱼。

淡水生。

繁殖习性
黑龙江马口鱼的性成熟需三年。产卵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产漂浮性卵。

钓马口鱼用什么饵料


钓马口鱼时应该根据它的食性搭配饵料,手竿钓马口鱼可以使用蚯蚓、蚕蛹等活饵,也可以制作腥味的商品饵作钓。

一、钓马口鱼商品饵料制作方法

钓马口鱼饲料原材料准备:大米500克、河虾3只、颗粒粉适量、药酒20克、糖10克。首先将大米放入锅内蒸软,蒸软之后反复进行连揉带压使其变成饭蓉。将鸡肝切成小块,再将河虾和鸡肝放入搅拌机打成糜,掺入饭蓉中拌匀,加入药酒、颗粒粉、糖拌匀收水即可。

二、马口鱼怎么钓?

1、先钓底后钓浮。一开始鱼往往随窝料进入水底觅食,这时要采用底钓的办法。随着粉质饵料不断地进入水中,也能够将大量马口引诱水的中上层,这时要果断改为钓底、钓半浮、甚至钓上层。不断地寻找鱼的泳层,方可多获。

2、先走钓后守钓。选好钓场后,要先走动钓一段时间,像打游击那样,当找到决战场地后,立即改为阵地战,固定钓位,重点出击,连续施钓。

3、认准漂相,及时提竿。华丽板吃饵漂相明显,一般是先点动或颤动数下后,立即沉漂或立漂,甚至直接将漂沉没或者升倒。这时一定要抓紧时间抖腕提竿,及时将其擒获。但浮漂点动或颤动时一定不要提竿,否则十提九空。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钓马口鱼用什么饵料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南方波鱼


中文名称 南方波鱼
拉丁名称 Rasbora steineri Nicho1s et Pope
英文名称 Steiner's rasbora
地方名称 列刀(广西)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波鱼属
拉丁属名 Rasbora Bleeker,1859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3.6~4.4倍,为头长4.1一4.3倍,为尾柄长5.1一5.8倍,为尾柄高8.3一10.0倍。头长为吻长3.5~3.7倍,为眼径3.4~3.8倍,为眼间距2.4~2.9倍。尾柄长为其高1.6~1.7倍。
体甚侧扁。头短,背部较宽平。口裂向上倾斜,后伸不及前眼缘的下方。下颌稍突出。无须,常见体长100mm以下小型鱼类。

背鳍起点与第10~12个侧线鳞相对,距尾柄基相当于距眼睛中央或更前至鼻孔。臀鳍起点与第16个侧线鳞相对,后缘略凹。腹鳍起点与第9一10个侧线鳞相对,略前于背鳍起点,后伸不及臀鳍基。胸鳍尖,后伸不及腹鳍起点。尾鳍深分叉。

侧线全,起自鳃孔上角,逐渐下弯,在胸鳍末端处明显弯折后,沿腹缘及尾桶下半部平伸。鳃耙短而尖。下咽齿咀嚼面斜向狭窄,顶端钩曲。

液浸标本的体侧有一纵走黑色宽带,起自鳃孔上角,止于尾鳍基部;大致以背鳍起点的下方为界,前半段较浅而窄,有时甚至不明显。后半段较深而宽;背部正中有一黑线,起自枕骨后端止于尾柄基。每个鳞片的后缘有密集的色素粒,呈黑色边缘,使整体外观呈网状,以体侧中线以上为显。臀鳍基部的鳞片上有密集的色素粒,外观呈一条黑线。背鳍和臀鳍中央有一甚不明显的黑带,其余各鳍灰白。

生活习性 生活在溪流、水沟。

南方裂腹鱼


[学名]: Schizothorax meridionalis Tsao
[资源名称]: 南方裂腹鱼
[外文名]: Nan fang lie fu yu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口下位。下颌前部有发达的角质,边缘锐利。须2对,约等长。身体背面、侧面均被细鳞。肛门至臀鳍基两侧各有一列大型臀鳞。身体背部蓝灰色,腹侧银白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云南省保山市等  [原产地区]:云南省保山市等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龙川江、大盈江(伊洛瓦底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自然条件下,生活于龙川江、大盈江,栖息环境多为水流湍急、砂砾底质。

南方拟[餐鱼]


中文名称 南方拟[餐鱼]
拉丁名称 Pseudohemiculter dispar(Peters)
地方名称 [餐鱼]条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拟[餐鱼]属
拉丁属名 Pseudohemiculter Nichols et Pope,1927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体背缘平直,腹缘浅弧形.眼大;眼间隔平坦.鼻孔在眼前缘至吻端的中点.口中等大,斜裂;上颌骨后端伸入鼻孔下方.腮孔大.腮耙短而侧扁,排列稀疏.下咽齿长而侧扁.侧线在胸鳍上方显著下斜,后折至臀鳍基部末端上弯,再向后伸达尾柄中央.背鳍末根硬刺状鳍条短于头长,起点距吻端大于距尾鳍基.臀鳍起点再背鳍起点稍后方.胸鳍不伸达或几乎伸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距胸鳍起点大于距臀鳍起点,不伸达肛门.肛门在臀鳍前方.体背暗灰色,腹部银白色,尾鳍灰黑色,其余各鳍淡灰色.
生活习性 为常见的小型鱼类,喜集群于江河岸边浅水处.

镊口鱼


中文名称镊口鱼


拉丁名称Forcipiger longirostris (Broussonet)

异名黑镊口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蝴蝶鱼科

拉丁科名Chaetodontidae

中文属名镊口鱼属

拉丁属名Forcipiger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非洲至太平洋,向东直至墨西哥西岸,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甚侧扁而高。吻延长呈管状,向前突出,口小,前位,口裂平直,颌齿甚小而尖,密生在两颌前部。体被细小弱栉鳞,侧线完全,延伸至尾鳍基。背鳍11-13鳍棘。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鲸口鱼


中文名称 鲸口鱼
拉丁名称 Cetomimus indagator Rofen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鲸头鱼目
拉丁目名 Cetomimiformes
中文科名 鲸口鱼科
拉丁科名 Cetomimidae
中文属名 鲸口鱼属
拉丁属名 Cetomim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头大,口甚大,前位,口裂远超过眼的后缘,眼极小,皮肤疏松,无鳞,头部侧线管孔明显,体上则有很大的管孔,肛门及背、臀鳍基部有发光器官。无腹肋,背、臀鳍位于体之后部,相对,无鳍棘,有13~35鳍条,无腹鳍。脊椎骨39~58。生活时褐色或橙色,上下颌及各鳍为橙色。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61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松潘裸鲤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