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氏真燕鳐

中文名称塞氏真燕鳐


拉丁名称Prognichthys sealei Abe, 1955

英文名称sharpwing flyingfish, Seal's flying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颌针鱼目

拉丁目名Belo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飞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Exocoetoidei

中文科名飞鱼科

拉丁科名Exocoetidae

中文属名真燕鳐属

拉丁属名Prognichthys

品种描述
M.Yz023.COM

分布地区
分布于西太平洋,我国东海有产。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头中大或较小,吻短,眼大。口小,前位,上下颌等长,鳃孔宽大,体被圆鳞,纵列鳞44-51左右,侧线下侧位,背、臀鳍位于体后部,臀鳍起点在背鳍第四鳍条下方或更后方,背鳍鳍条数多于臀鳍鳍条。胸鳍特别长大,后伸超过背鳍基后方,胸鳍上方有4不分支鳍条,腹鳍长,后伸超过臀鳍。尾鳍深叉形,下叶长于上叶,幼鱼无颏须。

生活习性
海(水)生。

相关阅读

尖头燕鳐


[学名]: Cypselurus oxycephalus
[资源名称]: 尖头燕鳐
[外文名]: Bony flyingfish
[别名]: Cypselurus oxycephalus、尖头细身飞鱼Hirundichthys oxycephalus
 
[形态特征]:
 
背鳍11;臀鳍11;胸鳍1,15;腹鳍6。侧綫鳞56。 体略呈梭形,微侧扁。体长为体高4.9倍,为头长4.2倍。头颇短。头长为眼径3.7倍,为吻长4倍,为眼间隔2.1倍。头背平坦,腹面甚狭。吻短。眼大,侧位而高,上边达头的背缘,距吻端较距鳃孔为近。鼻孔大,每侧2个,位在眼前缘。口小,前位。上下颌约等长。牙细小,上下颌各一行。鳃盖膜分离,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10~12。 圆鳞,很大,全体皆被鳞。侧綫低位,接近腹缘,后端不达尾鳍基部。 背鳍基底约与臀鳍基底等长。背鳍与臀鳍相对。胸鳍发达,宽大,平置时约达臀鳍后部。腹鳍大,平置时可达臀鳍中间。尾鳍分叉,上叶短于下叶。 体背面青绿色,侧下方及腹部白色,背鳍、胸鳍及尾鳍淡绿色,腹鳍及臀鳍沙色。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中国东海、南海  
[气候带]:热带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阿拉伯海,东至所罗门群岛,北至日本,南至澳洲水域。我国产于南海及台湾各沿海水域。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大洋性; 海洋洄游的,深度上下限 0 - 20 m

背斑燕鳐


中文名称 背斑燕鳐
拉丁名称 Cypselurus bahiensis
英文名称 Margined flyingfish
地方名称 Cheilopogon cyanopteru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颌针鱼目
拉丁目名 Beloniformes
中文科名 飞鱼科
拉丁科名 Exocoetidae
中文属名 燕鳐鱼属
拉丁属名 Cypselurus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5.0~5.3倍,为头长3.8~4.0倍;头长为吻长3.3~3.7倍,为眼径3.1~3.5倍。
体长梭形,稍侧扁,背部宽,腹部较窄。头短,呈钝锥形。吻短,小于眼径。鼻孔大,呈三角形,位于眼前上侧。口中等大,前位,下颌稍突出。两颌齿呈带状,不规则排列为2~3行;齿单峰型。腭骨具齿。眼大,圆形,侧上位。眼间隔宽,微凹。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发达。肛门位臀鳍前方。

体被圆鳞,大而薄,易脱落。颊部有1~4列鳞,前背鳞33~37个。侧线完全,位很低,近腹缘,始于峡部,止于尾鳍下叉基部前方。

背鳍位体中部稍后方,第3~5鳍条为最长。臀鳍小,始于第七至八背鳍条下方。胸鳍侧上位;长而大;第一鳍条不分枝;伸越背鳍末端,几乎达尾鳍基部。腹鳍距吻端远,距尾鳍近;第三鳍条最长,可达臀鳍中部。尾鳍深叉状,下叶长于上叶。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62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福建纹胸鮡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