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突吻鳗

中文名称 银色突吻鳗
拉丁名称 Rhynchocymba nystromi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鳗鲡目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科名 康吉鳗科
拉丁科名 Congridae
中文属名 突吻鳗属
拉丁属名 Rhynchocymba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13.8~14.5倍,为体宽14.8~17.7倍,为头与躯干部长的2.2~2.7倍,为头长的4.6~5.8倍。头长为吻长3.2~3.7倍,为眼径5.0~5.3倍,为眼间隔11~14倍。
体延长,躯干部较粗圆,尾部宽扁,尾端略尖。头较大,锥形。吻较短,突出,其突出于下颌前方部分的长度约等于眼径的1/2。眼大,上侧位。眼间隔窄小,隆起。鼻孔每侧两个;前鼻孔短管状,位于上唇前方、吻端的侧腹缘;后鼻孔裂缝状,位于眼的正前方。口大,前位,口裂伸达眼的中部下方稍前。上颌长于下颌。上下颌牙多行,呈带状,前方牙较小,尖锐,后方牙钝锥形;上颌前方有3~4行牙,后方有2行牙;下颌前方有5~6行牙,后方有2~3行牙;前颌骨牙较大,尖锐,微弯曲,犬牙状,约12个,排列成半圆形牙丛,口闭时大部分露出;犁骨牙锥形,粗短,多行,排列成长圆形牙丛。唇宽厚,发达,左右不连续。舌较发达,前侧部游离。鳃孔较小,下侧位。肛门位于体前部1/3处的稍后方。

体无鳞,皮肤光滑。侧线孔明显。头部粘液孔发达。

背鳍起点在胸鳍基部的后上方。臀鳍起点在肛门的后方。背鳍、臀鳍和尾鳍均发达,相连续。胸鳍尖长。尾鳍宽,稍尖,短小。

相关阅读

突吻鮈


中文名称突吻鮈

拉丁名称Rostrogobio amurensis Taranetz

英文名称Amur gudge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突吻鮈属

拉丁属名Rostrogobio Taranetz,1937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黑龙江、辽河水系,及内蒙古。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6,侧线鳞39-42,鳃耙13-16,下咽齿一行,5-5。

头长为体长的22.1%-23.7%,体高为体长的12.8%-15.6%,尾柄长为体长的15.8%-18.2%,尾柄高为体长的5.6%-6.4%,吻长为头长的33.5%-41.7%,眼径为头长的25%-27%。

体细长,胸腹部平坦,自头部向后逐步缩小,形成尾柄细长。头虽短,仍大于体高。吻钝,鼻孔前下陷,显得吻突出。口下位,呈弧形,唇发达有乳突,上唇较大,排成一排,下盾分三叶,两侧叶边缘呈流梳状,后缘游离,在口角处与上唇相连。中叶为一对较大的乳突。上、下颌均有发达的角质边缘。口角须一对,长度小于眼径。眼大。鳃耙不明显。下咽齿细,呈钩状。腹面自胸部至腹鳍基部之前方裸露无鳞,背鳍无硬刺,胸鳍、腹鳍呈圆形,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部稍后。肛门近于腹鳍。尾鳍分叉两叶尖。

腹腔膜灰白色。鳔二室,前室包于圆形的韧质膜囊内。

背部两侧棕色,体侧中轴有8-10个长形黑色斑点,背部的斑点不明显。腹部灰白色。尾鳍上有小黑点,其余皆灰白。

生活习性
黑龙江突吻鮈喜栖息于有流的河道中。体长4厘米性成熟,6-7月间产卵,为漂浮性卵。黑龙江突吻鮈与其他的亚科鱼类不一样,是以浮游植物为食,其次是底栖生物。

淡水生。

锥鼻突吻鳕


中文名称 锥鼻突吻鳕
拉丁名称 Coryphaenoides nasutus
英文名称 \
地方名称 \
作者单位 \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鳕形目
拉丁目名 Gadiformes
中文科名 长尾鳕科
拉丁科名 Copyphaenoididae
中文属名 突吻鳕属
拉丁属名 Coryphaenoide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II-9~10,98~102;臀鳍112~116;胸鳍20~23;腹鳍9~10。内侧鳃耙1~2+7
全长为体高6.4~7.1倍,为头长4.8~5.4倍,头长为吻长3.2~3.7倍,为眼径3.7~4.0倍。

体细长而侧扁:躯干短、小于头部;尾部侧扁,向后渐细小,约为头和躯干合长2倍余。腹面正中未见发光器。头中大而侧扁,头部棱嵴较弱。吻稍突出而钝尖,约与眼径等长或稍大,顶端具带小棘的瘤状突起,吻突两侧有骨质突起,眼大,侧位,近圆形;眼间隔宽平,小于眼径,约为后者3/4~4/5。鼻孔2个,紧接,位于眼前方的凹窝内,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稍大、半月形。口下位,弧形,上颌后端伸达瞳孔中央的下方或稍前。两颌牙细尖而密,圆锥状,排列成牙带;上颌外侧牙扩大成犬牙;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牙。下颌具1短颏须,其长约为眼径1/5-1/3。鳃孔宽大,左右鳃膜在峡部相连。鳃盖条6。第一鳃弓外侧与鳃盖里侧由1皮膜相连,内侧鳃耙呈瘤状突起。

体被带棘和近似六边形舱鳞,后区露出部小棘细长而尖锐,形成10余条靠向鳞后缘中

央的棘列。头部除吻前侧缘和吻腹面前部外皆被鳞。侧线完全、连续,前部稍弯曲,后部几平直。

第一背鳍起自于胸鳍基底稍后上方,第一鳍棘很短小,第二鳍棘较长,约等于头长,稍短或略长,前缘具尖锐的小棘;第二背鳍始于臀鳍10~15鳍条上方,背鳍间隔远大于第一背鳍基底长,前者约为后者2倍余。腹鳍离峡部稍近于肛门。

体灰褐色,口腔、鳃盖和胸腹部稍呈蓝色。

喙吻鳗


中文名称 喙吻鳗
拉丁名称 Avocettina infans (Gunther)
英文名称 closespine snipe eel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鳗鲡目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科名 线鳗科
拉丁科名 Nemichthyidae
中文属名 喙吻鳗属
拉丁属名 Avocettina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显著延长,侧扁呈带状。尾端尖细不呈丝状延长。体前部1/3处体高远小于后部体高。头小,头部有感觉器隆起线。两颌显著延长,呈长喙状。上颌上翘,长于下颌,下颌下弯,上下颌端各有1瘤状突起,突起上具小齿。侧线孔1行。背鳍始于胸鳍起点稍后方。
体无鳞,侧线孔1行,在各体节仅1个开孔。体黑褐色。

突吻沙鳅


[学名]: Botia rostrata Gunther
[资源名称]: 突吻沙鳅
[外文名]: Tu wen sha qiu
 
[形态特征]:
 
体长,稍侧扁,背缘和腹缘呈浅弧形。头侧扁。吻较长,吻端突出。眼下刺分叉。口较大,下位。须4对。体背细鳞,颊部无鳞。侧线完全,平直。体具黑色大斑,头部、各鳍具数条黑斑。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云南省  [原产地区]:云南省保山市  
[气候带]:温带
[地理分布]:怒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自然条件下,生活于怒江水系等,栖息环境多为江河流水环境。

粗棘突吻鳕


中文名称 粗棘突吻鳕
拉丁名称 Coryphaenoides marginatus Steindachner et Doerlein
英文名称 Awa grenadi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鳕形目
拉丁目名 Gadiformes
中文科名 长尾鳕科
拉丁科名 Macrouridae
中文属名 突吻鳕属
拉丁属名 Coryphaenoide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II-8~9,104~106;臀鳍100~102,胸鳍20~22,腹鳍7~8;内侧鳃耙:0~1+7
全长为体高6.5~7.4倍,为头长5.0~5.7倍。头长为吻长3.4~3.9倍;为眼径3.5~4.3倍。

体延长而侧扁;躯干短;小于头部,尾部较长而侧扁,向后渐细小,约为头和躯干合长2.6倍。腹面正中未见发光器。头中大而侧扁,头部棱嵴较弱。吻稍突出而钝尖,约与眼径等长或稍大,顶端具带小棘的瘤状突起,吻突两侧有骨质突起。眼大,近圆形,侧位,眼间隔宽平,稍短于眼径。鼻孔2个,紧接,位于眼前方的凹窝内,前鼻孔较小、圆形,后鼻孔稍大、近半月形。口下位,浅弧形,上颌后端伸达瞳孔中央的下方或稍后。两颌牙细小而密,圆锥状,排列成牙带,上颌外侧牙稍呈扩大状;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牙。下颌具1短颏须,其长约为眼径1/3~1/2。鳃孔宽大,左右鳃膜在峡部相连;鳃盖条6。第一鳃弓上方有1皮膜与鳃盖里侧相连,外侧鳃耙退化,内侧鳃耙呈瘤状突起。

体被带棘和呈六边形的鳞,后区露出部小棘细长而尖锐,形成10条左右相平行的棘列。

头部背面除鼻孔周围均被鳞,头部腹面除吻前部和下颌前部存在少许无鳞区外也皆被细小的鳞。侧线连续,前部稍弯曲,后部几平直。

第一背鳍起自于胸鳍基底稍后上方,第一鳍棘很短小,第二鳍棘显著延长,约为头长1.5~2.0倍,前缘具锯齿。第二背鳍始于臀鳍1~3软条上方;背鳍间隔稍大于第一背鳍基底长。腹鳍基底约介于峡部与肛门之间。

体灰褐色,头下部和腹部呈灰白色,鳃盖黑褐色。

突吻尖鼻箱鲀


中文名称突吻尖鼻箱鲀


拉丁名称Rhynchostracion rhinorhynchus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鳞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Balistoidei

中文科名箱鲀科

拉丁科名Ostraciontidae

中文属名尖鼻箱鲀属

拉丁属名Rhynchostraci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我国台湾海峡南部。

形态特征
体甲大致为五棱状,背侧棱和腹侧棱发达,背部有一低的背中棱。体甲在背鳍及臀鳍后方闭合。头短,吻部有一明显的向前方的尖突。口小,前位。齿细长柱状,上下颌齿各1行。背鳍1个,位置稍后,具9鳍条,臀鳍背鳍相似,具9鳍条,胸鳍下侧位,尾鳍圆截形。第一骨板上有4个以上黑色斑点,臀鳍基底有部分在背鳍基底下方,背中棱较低。

生活习性
海水鱼。

大吻沙蛇鳗


中文名称 大吻沙蛇鳗
拉丁名称 Ophisurus macrorhynchu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鳗鲡目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科名 蛇鳗科
拉丁科名 Ophichthidae
中文属名 沙蛇鳗属
拉丁属名 Ophisur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细长,躯干部圆柱形,尾部稍侧扁。头中大。吻尖突,两颌细长,喙状突出,大于头长1/4。眼较小。前鼻孔短管状,位近吻端的上唇边缘;后鼻孔具皮瓣,位于前鼻孔与眼的中部下方、上唇边缘内侧。口大,口裂伸达眼后方2倍于眼径处的下方。上颌稍长于下颌。牙小,尖锥形,两颌齿各1行;前颌骨、上颌骨和犁骨上的牙齿不相连续。犁齿1行,伸达眼后缘下方,前部6牙大,犬牙状。舌附于口底。
体无鳞,皮肤光滑,密布有许多纵行和斜行隆起线,侧线孔不甚明显,头部感觉孔较发达。

背鳍起点在胸鳍后端显著后方,臀鳍起点在体的中部前方、肛门后方。背鳍、臀鳍较低,止于尾端稍前方,不相连接。胸鳍发达,扇形,无尾鳍,尾端尖秃。

液浸标本体黄褐色,腹面淡色。背鳍边缘和臀鳍后部边缘黑色。

银色洞鳍鲷


中文名称 银色洞鳍鲷
拉丁名称 Diretmus argenteus argenteus Johnson
英文名称 spinyfin, silver discfish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须鳂目
拉丁目名 Polymixiiformes
中文科名 洞鳍鲷科
拉丁科名 Diretmidae
中文属名 洞鳍鲷属
拉丁属名 Diretm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27,臀鳍21,胸鳍19,腹鳍Ⅰ-6,尾鳍Ⅲ~Ⅳ-21-Ⅲ。肛门前、后棱鳞数分别为10~12和11。鳃耙8+14。
体长为体高1.9~2.0倍,为头长2.5~2.8倍。头长为吻长3.2~3.4倍,为眼径2.2~2.3倍,为眼间隔5.5~5.7倍,尾柄长为尾柄宽1.3~1.4倍。

体卵圆形,高而侧扁,背缘弧度稍大,腹缘几平直。头中大,头高大于头长,头顶部由骨脊构成的粘液腔较浅,上面覆盖着一层易破碎的薄膜,骨脊边缘具锯齿。吻短而钝尖。眼大,侧上位,眼眶前后缘的围眶骨上长有膜状的薄片;眼间隔窄而隆起,宽度不及眼径一半。鼻孔2个,较大,紧靠一起,位于眼上部前方。口大而斜,上颌前端呈瘤突状,后端宽大可伸达眼中部下方,下颌在缝合部具明显的骨瘤突起。两颌齿小而尖细,在前端呈窄齿带。犁骨和腭骨上均无齿。舌厚,周缘游离。鳃孔宽大,鳃盖薄而柔软。鳃膜不与峡部相连。鳃条骨8。

鳃盖上具很多骨质条纹,前鳃盖骨下角突出呈宽大三角状。鳃耙细长,最长者约等于或略短于眼径的一半,假鳃发达。

体被栉鳞;鳞片前区薄而平整,后区较粗糙,上面具不规则和大小不等的小棘。腹缘棱鳞尖锐强大,肛门前的棱鳞稍大于肛门后的棱鳞。无侧线。

背鳍1个,起于腹鳍长1/2处上方,无硬棘,全由鳍条组成,每根鳍条两侧均具1列小刺,故亦可称作棘条,鳍膜基部具通孔。臀鳍形状和特征均与背鳍相似,起点约在背鳍第八~十鳍条基部下方,臀鳍基底短于背鳍基底。胸鳍位低,鳍条较长,大于头长2/3。腹鳍亚胸位,其长约等于或略短于胸鳍长。尾鳍深叉形。

液浸标本体暗褐色(被鳞时)或暗黑偏蓝(脱鳞时)。眼睛边缘围上一黑圈。鳃膜和咽腔均呈黑色。各鳍暗褐色。胸、腹鳍基部淡色。

银色颌须鮈


中文名称银色颌须鮈

拉丁名称Gnathopogon argentatus

英文名称Sauvage et Dabry

异名亮壳、亮幌子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黄河以南各水系。

形态特征
口亚下位。唇简单。须1对,其长度与眼径相等。眼径等于吻长。侧线鳞38-42。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肛门位于腹鳍基与臀鳍起点之间的后1/3处。

生活习性
为常见小型鱼类,栖息于水体中、下层生殖季节在5月。主要食物为水生昆虫、藻类和水生植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68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斑尾复鰕虎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