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鳢

中文名称 月鳢
拉丁名称 Channa asiatica(Linnaeus)
英文名称 snakehead,China fish
地方名称 山斑鱼、七星鱼、点秤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鳢科
拉丁科名 Channidae
中文属名 鳢属
拉丁属名 Channa Scopoli,1777
分布类别 \
形态特征 背鳍41一46;臀鳍26一30;胸鳍14一16;尾鳍13~16。侧线鳞55[(5~6)/(8~10~V)]62。鳃耙8十12。
体长为体高的53~6.7(平均6.2)倍,为头长的3.4一4.2(3.6)倍,为尾柄长的16.O一24.0(19.l)倍,为尾柄高的9.3~12.6(10.0)倍。头长为吻长的4.4~5.8(5.2)倍,为眼径的5.0~7.6(6.0)倍,为眼间距的3.0~4.0(3.7)倍。

体延长而稍圆,尾部侧扁,尾柄短而高。头略长而宽扁,顶部平坦,长为宽的1.5~1.8倍。吻较圆钝,小于眼后头长。口端位,下颌突出,口裂大而斜,后伸达眼中部的下方。两颌犁骨及腭骨具绒毛状齿带。眼中大,上侧位,位于头的前半部。眼间宽平,大于眼径。前鼻孔管较长,向前伸过上唇。头顶被扩大的鳞片,头侧与体侧均技大小一致较南鳢为小的圆鳞,胸腹部的鳞变小。前半段侧线呈弧形,后半段平直伸至尾柄。鳃耙呈结节状,上段鳃耙分离清晰,下段鳃耙时有连合现象。鳃盖膜愈合,但不与峡部相连。

背鳍起点约在胸鳍基稍后的上方,无棘,向后延伸达尾柄处,臀鳍起点紧靠肛门,无棘,亦后仲达尾柄。腹鳍消失。尾鳍圆形。

体绿褐乃至灰黑色,腹部灰白。眼后头侧有2黑色纵带伸至鳃盖,上带且弯向胸鳍基底。体侧有7~9条八形黑色横带,尖端向前;尾鳍基有1黑色眼斑,斑周珠色或为1圈珠色亮点;体例尚布有甚多珠色亮点。背鳍与臀鳍各有多行亮点。

生活习性 适应性强,多栖居于山区溪流,也生活在江河、沟塘等水体。性凶猛。
繁殖习性 每年的4~7月份为月鳢的繁殖季节,盛产在5~6月份属分批产卵类型的鱼类。在一个繁殖季节中可多次产卵,在自然条件下,月鳢产卵时常在水草茂盛的静水岸边比较安静隐蔽处进行,其亲鱼有配对、筑巢、护幼的本能.(《特种名贵鱼养殖》黄钧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page 150-152)

相关推荐

月鳢催情产卵


月鳢的人工催产与四大家鱼的人工催产方法基本相同,所用的催产剂也是常用的LRH-A、HCG和PG。月鳢对这几种催产剂都比较敏感,不论是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只要亲鱼成熟度好,其催产效果就没有显著差异,一般每千克雌鱼的催产剂量为 LRH-A 20~30微克,HCG 1200~1500国际单位, PG 0.1~0.2毫克,雄鱼剂量减半。催产注射可采用一针注射,也可两针注射,若是两针注射,则每针注射全剂量的一半,针距为12~14小时。催产注射后,将亲鱼按1:1的雌雄比例单组放入产卵池中,月鳢成鱼有各自领地,成熟亲鱼往往雌雄成对,占据一定地盘,进行求偶追逐、产卵活动,所以最好是让其自然配对,以免亲鱼互咬受伤。亲鱼在产卵期间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避免亲鱼在发情产卵过程中受到惊扰。效应时间随水温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是9~10小时,有时长的可达56~100小时。

月鳢鱼种培育


在水泥池或20目的网箱中培育,面积几平方米至几十平方米,水深0.5~1米,每平方米水体放养规格为2.5厘米左右的鱼种3000~5000尾,投喂的饲料由鲜活饲料转为人工混合饲料,其中粗蚤的含量在40%~45%。有条件的也可以全部投喂鲜活饲料。每天投喂次数与鱼苗培育相同,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6%,这一阶段鱼体由黄色逐渐转为灰色。由于大量投喂高蛋白饲料,池水中的氨态氮含量往往较高,在高温季节容易导致水质败坏,所以控制好水质便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池水透明度35厘米左右,pH值7.0~8.0,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除了不定期的适当换水以外,还可以每3~5天向池中泼洒1次浓度为3亿~5亿个细胞/毫升的光合细菌,每次泼洒量为20~30毫升立方米,能有效控制池水中的氨态氮的含量,保持水质的清新。

经40天左右的培育,一般可长至4.5~5厘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68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蝮鳚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