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提高雏鸡抗病力

鸡作为我国最常见的家禽之一,在我国各地都是有养殖的。在养鸡的时候,雏鸡的饲养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因为冬季温度非常低,对雏鸡的生长影响是非常大的,雏鸡也极易产生各种疾病。那么我们在冬季该如何去提高雏鸡的抗病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1、鸡舍管理

在进入到冬季之后,雏鸡舍要以封闭式为主,避免有漏风口与贼风口,不过也要注意保留好排气孔。便于排出鸡舍内的有害气体,然后在雏鸡舍内要准备好各种保暖设备。在进入到冬季之后,要用草帘等物质覆盖门窗,提高雏鸡舍的保温性能。不过因为冬季雏鸡舍是比较严实的,容易产生各种有害气体,对雏鸡的生长也是非常不利的。容易出现支气管炎、喉炎等各种疾病,因此冬季鸡舍的通风与保温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2、光照控制

光照对雏鸡发育是非常关键的,适宜的光照能够保证雏鸡正常活动,增强抗病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雏鸡的进食量,达到保温目的等。如果光照不足的话,那么会导致雏鸡性成熟的时间延迟,对其生长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根据雏鸡机体的光照需求,控制好光照时间,不可过短。但是也不可过强,否则会影响雏鸡的休息,导致雏鸡过于疲劳,从而降低雏鸡的长速与抗病力。

3、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与雏鸡抗病力是息息相关的。饲养密度不可过大,如果密度过大的话,会导致雏鸡舍内空气污浊,氨气含量大、湿度过大且环境脏乱等。雏鸡之间还会出现打架、抢食等现象,降低雏鸡成活率,提高疾病发病率等。但是密度也不宜过小,虽然对雏鸡的生长有利,但是各种养鸡设备无法充分利用,导致养殖成本增加。因此我们在雏鸡第一周时,应控制在30只/平,之后每周降低五只,直到每平饲养10只即可。

4、水分管理

雏鸡体内的水分含量是非常大的,达到了65%左右,几乎在鸡体内各个细胞都有存在。如果雏鸡脱水严重超出10%的话,那么会导致机能失调,超出20%的话,那么便会导致死亡。因此我们要着重管理好水分,保证鸡舍内有着充足水源,饮水器的高度保持在鸡背处。然后还要注意水质,要定时换水。为了避免垫料弄湿,饮水器下要有垫砖,保持鸡舍干燥。雏鸡在入舍后两小时左右,便要开始让其饮水。

以上就是冬季如何提高雏鸡抗病力的简单介绍了。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延伸阅读

冬季雏鸡保育技术要点


1. 育雏舍及育雏用具的准备

进雏前1周,应对保温、供水等设备进行调试,检查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将育雏舍彻底打扫干净,对屋顶、墙体、地板进行检修,地面可用2%~3%火碱水或过氧乙酸喷洒消毒,使用过的育雏舍还要用10%的石灰乳粉刷舍内墙壁,尽量减免病原微生物的残留。将饲槽、饮水器、育雏笼等洗刷干净,用3%来苏尔水等消毒剂消毒后摆放整齐。将禽舍门窗、通风口密封好,并根据禽舍大小,每立方米采用福尔马林溶液30毫升、高锰酸钾15克熏蒸消毒24小时。冬季天气比较寒冷,故雏鸡入舍前还应提前开启保温设施,将舍温预热至18~24℃。2. 做好给水喂料工作刚出壳的雏鸡,随着绒毛的干燥,其身体处于轻微的脱水状态。由于需要雌雄鉴别、接种疫苗以及转运至育雏舍,若能量长时间得不到补充,容易造成死亡。故出壳后的雏鸡需在24小时内转入育雏舍,并尽早做好雏鸡的饮水和开食工作。新生雏鸡体内有未吸收完全的卵黄组织,一段时间内可以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雏鸡食欲并不旺盛,故在工作过程中通常采用先开饮、后开食的做法。初次饮水,为防止发生冷应激,可先将水预热至舍内温度。在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和0.1%的电解多维,连饮3天,可减少雏鸡对环境的应激、增强雏鸡体质。饮水中加入0.01%高锰酸钾,可促使雏鸡体内胎粪的排出,也有利于胃肠道的消毒。最初1周内均应喂给温开水,此后随着雏鸡换羽情况,逐步过渡至正常水温。此外,雏鸡一旦开始饮水,不能再间断供水,以防长时间断水引起雏鸡暴饮,造成采食量下降,妨碍正常生长。饮水器应在每次换水前清洗,每天进行1次消毒。雏鸡的开食时间也要把握好。过早开食,雏鸡无食欲;过晚开食,雏鸡自身消耗过大,影响生长和成活。雏鸡在初次饮水后,当有一半雏鸡表现出啄食行为时进行开食饲喂。开食常用玉米、小米等简单易消化的碎粒饲料,目前的生产实践中,大部分养鸡场采用全价颗粒饲料开食,可以更加全面地满足雏鸡生长需求。由于雏鸡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为防止小鸡过量采食以及减少饲料的浪费,最初几周要做到少喂多添,可间隔4~5小时喂料1次,昼夜喂料,以后随着鸡日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饲喂次数。此外,还应特别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防止发生缺乏症。适量饲喂青菜、谷粒,对雏鸡的成活率和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提高雏鸡的消化能力,10日龄后可在饲料中适量喂给干净的细砂。3. 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冬季气温较低,温度的控制是冬季育雏的关键因素。刚出生的雏鸡全身覆盖着短小而稀疏的绒羽,其保温性能较差,且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故雏鸡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比较差,既怕冷又怕热。育雏室或育雏器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雏鸡的运动、休息、采食、饮水等生理过程受到影响,导致雏鸡死亡率的上升。育雏温度包括育雏室温度和育雏器温度。育雏室的温度以19~24℃为宜,在育雏室内可形成阶梯温度层,雏鸡可以根据自身的生理需求选择最适宜的温区,同时还有利于空气的对流更新。目前,养鸡场多采用保温灯育雏,初始温度可设置在33~35℃。根据雏鸡的发育情况以及羽毛的更换速度,逐步递减至室温,一般以每天降温0.5℃为宜。降温过快,雏鸡不易适应,容易受凉感冒;降温过慢,不利于对羽毛的刺激,换羽速度较慢。采用网上育雏时,为了减少保温灯照射下网床与地面的温差,第1周内可在网床上铺垫报纸或硬纸板,以更好地保温育雏,但注意垫料应及时更换。育雏的温度是否适宜,除看温度计外,还要观察鸡群的行为表现。温度适宜时,雏鸡表现活泼,采食与饮水适度、羽毛光洁、睡姿伸展舒适、鸡群分布均匀。温度过高时,雏鸡大量饮水,张开翅膀张口喘气,食欲减退,远离热源。温度过低时,雏鸡紧靠热源,拥挤扎堆,夜间睡眠常发出叽叽的叫声。4. 合理掌握调节湿度育雏室的湿度对雏鸡的健康生长同样至关重要。雏鸡出壳后,体内水分随着呼吸和室温升高而大量散发,采食和饮水较少,处于轻度的脱水状态。育雏室湿度过高,病原菌易生长繁殖,诱发各类疾病;湿度过低,不仅影响体内卵黄的吸收,且雏鸡大量饮水,易造成腹泻或食欲下降而影响生长,脚趾干瘪无光泽,羽毛焦脆。为了有利于雏鸡对体内卵黄的吸收,育雏室第1周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70%左右。特别是最初几天,由于舍温较高,相对湿度会偏低,可采用在地面和墙上喷水等措施来增加湿度。1周过后,随着雏鸡体重的增加,采食量和饮水增多,呼吸量和排粪量也随之增多,育雏室容易潮湿,此时要加强通风换气,防止饮水器漏水,地面平养时还要及时更换垫料。育雏的湿度是否正常,除看湿度计外,可根据人的感觉和雏鸡的表现来判断。若人入室后感到湿热又不觉得鼻干口燥,雏鸡活动时无灰尘,则表明湿度适宜。冬季育雏生产应特别注意低温高湿对鸡的影响,防止鸡因感冒而引起的一系列呼吸道疾病。5. 适宜的密度以及通风换气雏鸡的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需要较多的新鲜空气。同时,由于采食量大、排泄物增多,如果饲养密度过大,粪便堆积和呼吸排放的CO2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浊,卫生条件差。若污浊气体不能及时排出,不利于雏鸡的健康,时间长了还易引发啄癖和消化道或呼吸道疾病。同时,由于鸡群拥挤,喂料时易由于争抢踩踏造成伤亡。采食不均也会导致鸡群发育不整齐,影响出栏。反之,如若密度过小,则房屋和设备利用率低,育雏成本提高,同时也难保温。因此,必须根据鸡体大小及时调整鸡群饲养密度,并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换气时会降低室内温度与湿度,故通风时应注意定时观察育雏舍内温、湿度状况。通风时尽量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入,可采用机械纵向负压通风方式,注意风速的同时还要防止贼风。室内通风是否正常,主要以人的感觉来判断,以人在鸡舍感觉不到发闷,无呛鼻刺眼和过分臭味为宜。冬季空气温度较低,通风时尽量减少人员进出,随手关门,防止温度骤然降低对雏鸡造成冷应激。6. 人工补充光照雏鸡的视力较弱,为了让其尽快熟悉和适应育雏室的环境,减少应激,更好地采食和饮水,1~3日龄时需要每天光照24小时,4日龄后每天光照时数对照生长期最佳自然日照时数,不足部分用人工补充。人工补充光照时需注意光照亮度不宜过大。使用高瓦数的保温灯可以提供更高的温度,但其光亮度过大时会影响雏鸡的采食和休息,表现为在夜间不停发出吵叫声,采食量减少,影响生长,日龄大时易发生啄肛、啄羽现象。此时应及时进行调整,如使用多个较低瓦数保温灯代替。为了获得较均匀的光照度,灯泡应交错设置。在使用保温灯保温、光照强度不易把握的的情况下,还可用多开口的矮纸皮箱建立小范围阴暗区,让雏鸡自由选择。7. 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减少外界影响雏鸡的免疫力较差,易受应激,故应固定饲养人员,尽可能减少人员来往,切断疾病传播途径。进入鸡舍的人员必须更换工作服、鞋帽等。每天及时清理鸡粪,做到粪便不过夜,并隔天对鸡及周围环境消毒1次。每天将用过的料桶、料槽、饮水器刷洗干净,用消毒液浸泡晾干后使用。设置隔离网等,防止飞鸟、老鼠等的进入。定期对鸡舍内外、水源进行消毒。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如何提高肉鸡7日龄体重?提高肉雏鸡体重的方法


在育雏鸡阶段中,鸡的体重的大小对日后的生长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科学研究表现,在七日龄时,雏鸡的体重每相差1g,会导致肉鸡42日龄出栏体重相差6.7g。对于雏鸡来说,如果在7日龄阶段长势良好,那么将对今后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养鸡户来说,提高7日龄雏鸡的体重就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提高7日龄雏鸡的体重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多年肉鸡饲养实践证明,提高雏鸡质量、尽早给雏鸡开食、增大雏鸡采食面积和满足充足的水位要求、保证雏鸡饲料质量、鸡舍环境要求、光照控制和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将有利于提高肉鸡7日龄体重。

一、雏鸡质量

健康的雏鸡是肉鸡良好饲养的开始。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鸡苗,怎么强调肉鸡育种公司的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1、保证父母代肉种鸡的健康

父母代肉种鸡如果感染大肠杆菌、支原体、沙门氏菌和病毒性疾病(如禽流感、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其后代鸡苗很容易发生卵黄囊感染或者脐带炎,将导致肉鸡育雏期死淘率升高和体重增长减慢。

2、种鸡饲喂营养均衡的全价配合饲料

种鸡如果饲喂过多由棉籽饼、棉籽油配制的饲料、含铬皮革粉配制的饲料或霉变、酸败的饲料,其后代鸡苗的质量将难以保障。

3、做好种蛋孵化工作

在种蛋孵化过程中,如果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通风不足、出雏时间长都会导致雏鸡质量低下,进而影响肉鸡7日龄体重的获得。

4、做好鸡苗工艺处理工作

目前,绝大部分孵化厅都会给出壳雏鸡进行颈皮注射或喷雾免疫工作。如果这些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雏鸡出现细菌感染或过度的免疫反应。也有一些孵化厅为了提高雏鸡羽毛的金黄色,在出雏过程中存在使用福尔马林气体熏蒸羽毛的工艺方法。由于福尔马林气体熏蒸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将会导致雏鸡活力降低或呼吸道反应。因此,孵化管理人员认真落实鸡苗工艺处理流程对保证鸡苗质量非常重要。

5、做好鸡苗的存储工作

鸡苗存储大厅如果空间窄小或没有安装自动环境控制系统,将会导致鸡苗存储大厅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使鸡苗遭受高/低温、睨水或缺氧等应激,从而影响雏鸡质量。

6、鸡苗运输

经过精挑细选的肉鸡苗到达鸡场后如果出现雏鸡脱水或弱小现象,那么就应该由雏鸡供应公司来调查雏鸡孵化过程和运输到场区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雏鸡供应公司应该详细记录孵化器和出雏器的参数设置,以及雏鸡装车和列达鸡场之间所发生的全部事情。因为雏鸡脱水和弱小这些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与雏鸡运输过程不当有关。

我认为,为了保证鸡苗运输质量,一方面要求雏鸡盒加垫瓦楞纸来减小运输过程中雏鸡腿病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要求雏鸡运输车辆安装自动环境控制系统来保证鸡苗运输过程的环境要求。

二、尽早给雏鸡开食

雏鸡出壳后,尽早给雏鸡开食有利于刺激雏鸡消化道发育和培育雏鸡产生好的食欲。2009年,美国科宝公司的肉鸡饲养专家针对相同来源的孵化后7小时的雏鸡进行开食时间的实验,设立接鸡后立即开食、接鸡后12小时开食和接鸡后24小时开食3个实验组。测量这3个实验组5日龄雏鸡体重和雏鸡肠道体重后的结果显示,接鸡后立即开食组比接鸡后12小时开食组、接鸡后24小时开食组的5日龄体重分别高35.8g和44.7g,其肠道体重也分别高1.26g和1.92g,这充分表明雏鸡尽早开食的重要!这就要求在雏鸡出壳后要尽可能缩短鸡苗在孵化厅的存放时间,迅速运送鸡苗到达鸡场,并在鸡苗到达后立即给雏鸡喂水和喂料。

三、增大雏鸡采食面积

在实际肉鸡饲养过程中发现,如果在育雏第1周就按照育雏饲养设备的说明书来配备育雏开食盘,将很难保证雏鸡同时开食,会导致雏鸡开食4小时后的嗉囊饱食度和7日龄雏鸡的均匀度低下。因此,为了提高雏鸡的采食量和减少雏鸡之间的竞争压力,需要给雏鸡增大采食面积。

增大雏鸡采食面积的一个简单办法是在育雏前3天,除每80~100只雏鸡使用一个料盘喂料外,还要在料线下方或水线的两侧铺设垫纸。垫纸面积占饲养面积的1/3~1/2,撒大约每只雏鸡60~65g的料量到垫纸上让雏鸡自由采食。这种方法能极大地增加采食面积,让雏鸡尽可能地同时吃料和多吃料,对提高雏鸡的7日龄体重和均匀度有非常好的帮助。

四、充足的水位

水是肉鸡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在肉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水的管理十分重要。在育雏第一周,如果水管理不当,很容易导致肉鸡死淘率增加、均匀度差和7日龄体重低下。

为了确保雏鸡从1日龄就能喝到水,我们要保证雏鸡在1m范围内就能找到水源。为此要求考虑在肉鸡育雏第一周,在使用自动化水线的同时,还要求每80~100只雏鸡额外补加1个水球或其它辅助饮水设施。

五、雏鸡饲料质量

众所周知要使肉鸡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品种特性得到发挥,需要给肉鸡饲喂高能量高蛋白的全价饲料。

由于肉鸡饲料占到肉鸡60%以上的生产成本和最近几年高昂的原料价格,有些饲料公司出于眼前利益的考虑,使用劣质原材料或人为地降低饲料的能量和蛋白水平。很显然,这种所谓性价比高的饲料将导致肉鸡增重速度慢、延长出栏日龄、增加养殖风险和降低鸡舍周转率,最终结果是肉鸡生产、生能低下和增加养鸡成本。

考虑到肉鸡7日龄体重对提高肉鸡综合生产效益的重要性,笔者呼吁肉鸡饲料配方师要使用优质原料来设计育雏料,并建议育雏料粗蛋白达到21%~22%、代谢能达到3035kca1/kg及在雏鸡1~10日龄期间使用育雏料来饲喂雏鸡。

六、鸡舍环境要求

1、温度

雏鸡入舍后的育雏垫料温度要达到32~34℃,只有达到这个温度才能让雏鸡更加活泼和吃料增多,才能更加有利于雏鸡的卵黄吸收和生长发育。为了保证进鸡后有合适的环境温度,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季节变换情况在进鸡前2~4天进行预温工作。

通常1日龄雏鸡的环境温度控制在33~34℃。到雏鸡7日龄时,鸡舍环境温度逐渐降低到30~31℃。

2、湿度

鸡舍适宜的湿度能使舍内温度更加均匀,防止鸡只脱水,预防育雏第一周因为鸡舍湿度过低而导致均匀度差及生产性能低下,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呼吸道疾病、球虫病和脚垫的发生。

事实上,随着肉鸡的生长速度不断加快,湿度对鸡群的健康显得越来越重要。对1周龄内的雏鸡而言,鸡舍内的相对湿度应该控制在60%~65%之间。鸡舍湿度低于45%会使鸡的呼吸系统受到刺激和不适,而湿度超过75%会引起呼吸困难和削弱心血管系统传递氧气的能力。

3、通风

现代肉鸡快速的生长速度和旺盛的代谢使得肉鸡需要至少05~0.6cfm/kg的通风量。肉鸡正常的生长发育除了对空气量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对空气质量的要求。合格的肉鸡舍内空气质量标准为鸡舍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大于19.6%、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3%、氨气和一氧化碳浓度低于10ppm、粉尘小于3.4mg/m3。

很显然,如果没有做好鸡舍的通风工作,二氧化碳和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将导致鸡群的饲料转化率、体重增长和鸡群健康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安装全自动环境控制系统的现代化肉鸡舍能够容易地实现肉鸡舍的温湿度和通风要求,从而为肉鸡健康快速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好的保障。

七、光照控制

刚刚出壳的雏鸡胆子小、体质弱,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增大采食量。在雏鸡进入鸡舍的头两天,实,施24小时的光照时间、601ux的光照强度能更好地保证雏鸡多活动和多采食。

雏鸡3日龄以后,开始逐渐降低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当肉鸡体重达到1日龄体重的4倍以后,实施严格的限光措施,以避免肉鸡生长速度过快导致的猝死症和腹水症等肉鸡特有疾病的发生。

八、生物安全

肉鸡场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必须包括肉鸡生产者所有涉及到卫生防疫操作的实施过程。肉鸡饲养者需要从饲料生产、鸡场运作、一般维护和员工管理等方面来制定综合生物安全措施,预防引入和传播疾病或污染环境。

要做好病源隔离、鸡舍冲洗准备工作、物品与车辆的消毒、人员进出管理、鸡群免疫计划的实施、药物防治与健康监测等方面的工作来保证鸡苗的健康,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肉鸡生产性能。

以上就是关于雏鸡养殖技术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想要增加7日龄雏鸡的体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出发进行养殖:1、雏鸡质量2、开食3、饲料4、饮水5、养殖环境6、采食量。只有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那么7日龄雏鸡体重的增加才有希望!

怎样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方法


一直以来,雏鸡成活率不高一直是困扰养鸡户的一个问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购买回来的雏鸡常常存在易死亡的现象。当然除了鸡苗本身的问题外,养殖环境和饲养方法也是影响雏鸡成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应该怎样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呢?提高雏鸡成活率有什么方法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方法

1.加喂糖水。雏鸡孵化后15小时内,让其饮用8%的蔗糖水,可使雏鸡死亡率降低50%。

2.药物预防。鸡白痢和球虫病是造成雏鸡死亡的主要原因。在雏鸡3周龄以前的饲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对预防白痢有特效;15日龄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氯苯胍可预防球虫病。

3.严格消毒,预防感染。对孵化室、育雏室、种蛋及各种用具,都要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可防止雏鸡感染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

4.调剂密度,防止挤压。室内大批量育雏,应随着鸡逐渐长大而调剂鸡群密度,防止鸡群堆叠挤压。

5.精心管理,平衡营养。不要将饲料和农药放在一起;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搞好室内通风换气。育雏期供给全价平衡饲料,避免营养失衡或营养不良。

6.严加看管,防止敌害。严格注意狗、猫等偷吃雏鸡。及时堵塞鼠洞,防止老鼠危害。

7.掌握好育雏的温度和湿度。育雏温度:育雏开始时第1-2天温度以35℃为宜,4-7天为32℃-34℃。但在实践中育雏温度要灵活掌握,及时调整。育雏湿度:前三天鸡舍湿度越大越好,相对湿度最好达到80%-85%,第4-6天,相对湿度60%-65%。

以上就是关于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方法介绍。对于养鸡户来说,对于刚购买回来的雏鸡,要想提高其成活率,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饮食上喂食糖水,另外可喂食一些药物进行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另外在养殖环境上做好消毒措施,加强看管,注意养殖密度不要过大。从两方面入手,这样对于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才能有所帮助。

怎么提高肉鸡的生产力?提高肉鸡生产的几项措施


肉鸡的生产力也就是其肉多和质量高,这两者缺一不可,肉多肉质差的鸡价格上不去。肉质好肉少的鸡则份量上不去,需要两者结合。但要同时做到这两者就巴西要会科学的肉鸡饲养管理并且做好鸡病防疫。那么怎么提高肉鸡的生产力?提高肉鸡生产的几项措施。

1优质的鸡苗

要求从正规化、质量好、信誉高、无蛋传递性疾病的种鸡场引进鸡苗,只有健康的鸡苗才能获得高产的成绩。健雏应该是敏捷,毛干燥光亮,眼睛明亮,发育一致等。在生产实践中,常常表现为7~10d的成活率高,如果7~10d产生死亡,问题可能来自鸡苗本身。

2全价的饲料

饲喂肉鸡必须选择质优价廉、营养均衡、全面的配合饲料,才能达到预期的生产性能。所以,在生产实践中,一定要慎重选择。饲料质量比较稳定,且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的供货单位,将会帮助您达到预定的目标。

3优良的环境

环境包括大环境和小环境两方面。大环境是指鸡场选址、布局等方面。养鸡场应建在远离城镇、工厂和交通要道的地方。要求地势较高,向阳,有充足的卫生水源,便于供电和运输,并且要按照肉鸡生产的要求合理布局、建设。建议不要搞大规模集中饲养(基于目前国内肉鸡生产的实际情况),宜实行规模分流,搞饲养小区。小环境是指肉鸡的生活场所。小环境的好环,直接影响肉鸡生产。给肉鸡创造一个舒适优良的小环境,是提高肉鸡生产的关键环节,要予以优先重视。

4科学的饲养管理

4.1鸡舍的卫生消毒在鸡会门口设消毒池,要坚持定期对鸡舍及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定期铲除鸡粪或更换垫料,坚持带鸡消毒,消毒药品可用过氧乙酸(但不可长期使用单一的消毒药品),棚架或网上养鸡可在地上撒布过磷酸氢钙。因为过氧乙酸可与氨气生成无毒的醋酸铰,过磷酸氢钙可与氨气合成无味的固体磷酸盐,从而降低氨气的含量。

4.2饲养密度新建鸡场可按8~12只/m2饲养,老鸡场宜实行更低密度饲养。对于防暑降温条件不好的鸡场,夏天更应降低鸡群的密度,以5~8只/m2为宜。

4.3鸡舍的通风对鸡舍通风换气,可避免因鸡舍内空气污浊而诱发鸡群的各种疾病。例如在35d以后(甚至更超前一点时间)鸡打呼啃,可能并不是什么传染病,而是与氨气有关。解决的办法有以几种:一是勤除鸡粪或定期更换垫料,以解决地卫生问题;二是在饲料中加入沸石,可以减少氨的产生;三是在天气暖和时开窗通风,但谨防贼风四是鸡舍要安排风扇或实行纵向通风。

5正确使用药物

5.1用药途住预防用药可用拌料法给药。治性用药最好用饮水的方法,笼养鸡某些病可用注法治疗。对患病鸡应优先重视新鲜饮水,保证鸡么时候都能喝到清新可口的饮水,而且必须很容地想喝水就能喝到水。因患鸡体力最易衰弱,极愿走动,而当患鸡最需要水时却不易喝到水则不于康复。所以千方百计使鸡能喝到清新的水才有于康复。

5.2解决好药敏试验和临床应用效果不相符的看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由于药试验的菌已不是发病鸡的菌;二是用了质量不合的药敏试纸(国家定点生产的一般不会有假冒伪产品);三是可在实际生产中用足药量(因市场上很多兽药实际药物含量不足),最好是用鸡场中有药物做实验。

5.3降低用药成本深入实际,仔细剖析,对症药,千方百计降低用药成本。

5.4防止药物中毒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超剂量用药引起(如痢特灵、磺胺类药物中毒等二是人药兽用引起;三是重复用药引起;四是药作用不明(如口服补液盐不能在生理性口渴时用);五是计算错误和药物配合禁忌(如支原净不与盐霉素、莫能菌素合用,痢特灵不能与二硝托合用)。

6正确使用疫苗

6.1防止疫苗间的干扰作用干扰素在2~3d干扰作用最大,7~10d消失,所以要根据生产合安排免疫、避免疫苗间的干扰,影响免疫效果。千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就不能前后几天免疫。

6.2防止活苗死亡主要注意疫苗运输保存,止消毒剂引起死亡和抗体作用引起的死亡。

6.3选择正确的接种方法根据免疫程序选择宜的接种方法:滴鼻、点眼、饮水或注射。免疫接最好在没有发生传染性腔上囊病之前进行。饮水疫要注意水的pH值在6.8~8之间,控水要适量水盘要充足,水中加脱脂奶粉,重复2次饮用,用加大。

如何加强雏鸡管理?怎样避免雏鸡死亡?


在养殖肉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雏鸡死亡的现象。由于雏鸡的生理系统发育比较不完善,调节机能不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差,因此在养殖肉用雏鸡的过程中,常常有死亡的现象。那么,要怎么养殖肉用雏鸡呢?怎样防止雏鸡死亡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1、严格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免疫。大群密闭饲养的雏鸡,稍不注意就容易得病,尤其是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鸡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这些传染病一旦传染开来,就很难控制,将会导致整个鸡群乃至鸡场的毁灭性损失。因此,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必须按免疫程序进行主动免疫。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据本场或本区病源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若引进鸡苗时,须向供种单位索要有效的免疫程序,如当地没有某种传染病流行,应暂不接种此种疫苗,以免因接种疫苗而污染了这个地区,只有有过这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才能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2、及时进行药物预防。有关统计资料表明,鸡白痢是造成雏鸡死亡的原因之首,球虫病也是育雏期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此两病症的流行病学,在3周龄以前的饲料中应添加抗菌药物。可在饲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和0.04%的痢特灵,以预防白痢病的发生。15日龄后就应该预防球虫病,尤其在饲养密度大、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必须用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3060ppm的氯苯胍等药物。所用药物一定要称量准确、搅拌均匀,以免药物中毒,而且一种治球虫药物在使用12年后要更换一次新药,防止产生耐药性。

3、防止温湿度急骤变化和通气不良。若育雏时保温不好,用温偏低,则雏鸡较长时间内难以维持体温平衡,严重者可冻死。若室内温度过高,偶尔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也容易发生感冒;室内空气污浊,通风换气不够;温度忽高忽低,急剧变化;使用潮湿、污染的垫料和霉变的饲料;这些常常是导致幼雏肺炎的原因;有的强调保温,空气不流通,导致闷死;有的用高功率灯炮供温,因湿度过高而热死;温度过高、湿度不够可导致雏鸡脱水,脚爪干瘪。这都是由于没有调节好育雏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的缘故,造成育雏环境恶劣,给雏鸡带来生长迟滞、死亡的后果。以上几个因素中,温度最为重要,育雏期所采用的温度,随季节、气候、育雏器种类、雏鸡体质、日龄等情况灵活掌握,在保持育雏舍温度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通风换气,但切忌贼风和穿堂风,避免风直接吹到雏鸡身上。湿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头10天,室内相对湿度保持6065%,中后期注意防潮。

4、供给全价平衡饲料,预防营养性疾病。饲料品种单一,某些营养成分缺乏或不足,容易引起各种营养缺乏症。如玉米中含钙少,磷也不足,长期使用这种饲料幼雏会发生骨骼畸形、体质减弱;维生素D缺乏,则容易引起发育不良,喙和骨软弱且易弯曲,脚腿软弱无力或变形;硒和维生素E缺乏时,患白肌病,我国许多地方土壤缺硒,这些地区生产的饲料中也缺硒,因此,必须注意在饲料中添加硒的化合物。营养缺乏疾病如果不采取治疗措施,会引起大批死亡。所以,凡有条件的地区和饲养场,按饲养标准供给优质全价平衡日粮,如条件限制,则应多种饲料混合饲喂,使营养得到互补。

5、严格消毒,预防脐部感染。孵化室、育雏室、种蛋及各种用具消毒不严,使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通过闭合不好的脐孔侵入卵黄囊感染发炎引起脐炎,因此,用福尔马林熏蒸的办法对孵化室、育雏室、种蛋及各种用具进行消毒。另外,对大肚脐鸡要单独隔开,用高于正常鸡体温23摄氏度的室温精心护理,且在饲料中添加治疗量的抗菌药物,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来降低此病的死亡率。

6、适时开饮,防止脱水。大批饲养的雏鸡,由于运输时间过久,或是接种疫苗等准备工作,使雏鸡开饮时间推迟太久;或是喂水时雏鸡不会饮水,或饮水器孔堵塞,或饮水器太少,致使饮水不及时,鸡体失水过度等引起。雏鸡脱水表现为体重减轻、脚爪干瘪、抽搐、眼睛下降,最后衰竭、瘫痪而倒毙。刚出壳的雏鸡第一件事应是在24小时内饮水,使它在并不感到口渴时开始饮水,促使其新成代谢,就不会发生狂饮泻死和脱水瘫毙的现象。外运雏鸡应在入舍3小时内饮5%的葡萄糖和0.1%的维生素C溶液,以增强体质,缓解应激,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

7、防止中毒死亡。用药物治疗和预防疾病时,计算用药量一定要准确无误,剂量过大会造成中毒。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时必须搅拌均匀,应先用少量粉料拌匀,再按规定比例逐步扩大到要求的含量。不溶于水的药物不能从饮水中给药,以免药物沉淀在饮水器的底部,造成一些雏鸡摄入量过大。切忌把饲料和农药放在一起而造成农药中毒;绝对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雏鸡;搞好室内通风换气,谨防煤气中毒。以上这些如有疏忽,都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8、防止聚堆挤压而死。聚堆挤压而死,在雏鸡阶段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密度过大,而室温突然降低;搬运时倾斜堆压,称重或接种疫苗时聚堆而没有及时疏散;断水、断料时间太长,特别是断水后再喂时发生的拥挤;突然停电或窜入鼠害等因素引起惊吓、骚动而聚堆。所以,要按鸡舍的面积定饲养量,而且要备足食槽和饮水器。在雏鸡阶段要进行23小时的光照、1小时黑暗的训练,使其能适应黑暗环境。

9、加强管理,预防各种恶癖的发生。严重的恶癖多发生在3周龄以后,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啄羽癖。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在59日龄时断啄。平时应加强管理,饲养密度不能过大;配合饲料中各种营养含量要合理,不能缺少无机盐和必需氨基酸;光照强度不能过强,时间不能太长。

10、防止兽害。雏鸡最大的兽害是老鼠,所以,应该在育雏前统一灭鼠;进出育雏室应随手关好门窗,门窗最好能用尼龙绳拦好;堵塞室内所有洞口。

综上所述,雏鸡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加强饲养人员的责任心,严格各项操作规程,搞好育雏的各个环境条件,供给营养全面而平衡的饲料,严格防疫和疾病防治的措施,就可能减少雏鸡死亡数,提高育雏的成活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就是关于预防雏鸡死亡的建议。对于养殖户来说,在养殖雏鸡的过程中,做好雏鸡的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由于雏鸡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其经常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要想减少雏鸡的生病和死亡,则养鸡户在养殖管理上就需要多费心思,在平时的养殖过程中,要记得时刻检查雏鸡生活情况,细心照料,避免雏鸡意外死亡。

科学养鸡:雏鸡冬季注意事项


雏鸡在冬季这种寒冷的情况下生存力很弱,所以防护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冬季对于雏鸡最重要的就是温度的控制和对通风的把握,那么这些方面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养殖致富网就给大家带来这些方面的注意事项,大家可以了解下。

1、检查鸡舍

冬季为了保持鸡舍的室内温度,建议除了通风口和入口,其它地方全部进行封闭式管理。首先供暖设备要检查好,确保供应的暖气不会直接去向某一方向的雏鸡。其次仔细检查是否有漏风的地方,漏风的地方对鸡舍影响大不大。其次检查白天的光线是否能照亮大部分的鸡舍,灯泡是否能让雏鸡都能合理的采光。最好要仔细检查供暖设备拍出的废气是否会从通风口回到鸡舍内部。

2、控温

检查完毕后就要开始封闭式控温了,在雏鸡的羽毛没长齐以前,室温要控制在30℃以上。随着时间推移可以慢慢的下降,初期每隔一周下降1-2℃,后期则要保持温度恒温,温度控制在20℃以上。温度的调节要根据雏鸡的状况进行调整,要是大多数雏鸡经常蜷缩在一起就说明温度低了,要适当的升高。当出现出现经常站立,四处走动,且休息时间极其短暂时就是温度高了。

3、防潮通风

虽然冬季是个干燥的季节,但是由于是封闭式的控温管理养殖,雏鸡舍内的水分蒸发会相对较快,湿气也会相对的较多。随意防潮这一块要时刻注意,不然容易引发一些病害。雏鸡的通风方式和成年鸡种的不同,雏鸡讲究的是短暂通风,最好是想让舍内温度上升一点,在用通风的方式使温度降下来,这样雏鸡就不会收到冷空气的侵袭,也不会使鸡舍温度波动过大。

4、消毒防病

雏鸡的在入冬前的消毒一定要做好,最好在封闭式管理前能来一次完整的鸡舍消毒在开始,这样会有效的杀死许多病菌。冬季也要不定时的消毒,这时候的消毒多集中于饲料槽后水槽的消毒。卫生方面除了将鸡粪及时清理外,还需要定期的更换雏鸡的垫底料,尤其是雏鸡身上沾染有鸡粪更要及时清理掉。其次在饲料中间需要添加一些预防病害的药物,用于提高雏鸡的抵抗力。

冬季饲养雏鸡时很累的,因为雏鸡这个时间段本来就是极其脆弱的,加上这个环境的因素,两者结合就更要注意。在大家多方面的精心护理下,开春后这些雏鸡肯定会给大家带来大丰收的。

怎么进行选购雏鸡?如何才能挑选到优质雏鸡


对于不是自繁自养的鸡场来说选择优质的雏鸡对日后的生产管理至关重要,这决定着养殖的饲料回报疾病的抵抗,选择好的可以有效减少饲养的成本和精力的付出,而选择到劣质雏鸡就饲料利用率低,患病率高,那么怎么进行选购雏鸡?如何才能挑选到优质雏鸡。

优质雏鸡应该具备的特性

鸡种生产性能高。

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确实有效。

对一些重要疫病,具有较高、较一致的母源抗体;这能避免幼雏期的疫病感染,也便于适时的免疫。

体重大小比较一致,最好是来自同一日龄的一个种鸡群,因而母源抗体比较整齐,也便于管理,一般体重应该在34克以上。

体力充沛、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叫声脆响,抓在手中时挣扎蹬腿有力。

绒毛整洁、有光泽,腹部大小适中,脐带愈合良好。

脚趾圆润,无存放时间过长、干瘪脱水的迹象。

一周之内因细菌感染等造成的死亡率在0.5%以下。

应从种鸡场得到的信息和承诺;为顺利地培育好雏鸡应尽可能向孵化厂了解以下情况:

解出雏时间和存放环境。如出雏后存放时间过长、温度过低、通风不良,会严重影响雏鸡质量

“提高雏鸡成活率”资料汇编总结


养鸡场的养殖效益关系着养殖户的切身利益,雏鸡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鸡效益,所以养殖户总会想尽办法把好雏鸡养殖的技术关,提高雏鸡成活率,确保养殖户养殖效益。 提高成活率需要注意的有:

严格消毒接雏前准备好育雏室。饲槽饮水器等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再用热碱水刷洗,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育雏室用清水冲扫干净,待干后铺好垫草,放入育雏用具,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8毫升、高锰酸钾14克、水14毫升进行熏蒸消毒,关严门窗12~24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将室温预热至30℃以上即可接雏入室。

选择健雏健雏一般活泼好动,腿部结实,行动自如,眼有神,脐部愈合良好。弱雏羽毛污浊,精神不振,闭眼打盹,站立不稳。

及时饮水雏鸡出壳后24小时可失水8%,48小时可失水15%,当失水大于15%时,很快便会出现脱水症状。因此,雏鸡出壳12小时后应及时供给充足洁净的饮水。最初几天饮0.01%的高锰酸钾水,起消毒饮水和清理肠胃作用,促进胎粪排出。

精心饲喂饲料要适口性好,易消化,新鲜质优,颗粒大小适中。雏鸡出壳后12~24小时内开食,开食可用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麦等,煮至八成熟饲喂,利于雏鸡消化。1~3日龄每昼夜喂6~8次,4日龄以后日喂4~5次,夜间喂1次。逐渐改喂雏鸡混合料,在饲料中拌些切碎的青菜叶或嫩草,饲喂量约占饲料总量的10%左右,以后逐步加大喂量到占饲料总量的20%~30%。

调节温湿度养雏鸡适宜的温度为1周龄时30℃~32℃,2周龄时28℃~30℃,3周龄时25℃~28℃,4周龄时22℃~25℃,以后每周降低1.5℃~2℃,直到室温为21℃。湿度1周龄以内保持在60%~65%,1周后以50%~60%为宜。鸡舍过湿可用布袋装一些生石灰放在室内吸潮;过干可在火炉上放盆水,通过水分蒸发,增加室内湿度。

密度合理密度的大小应根据雏鸡日龄的大小,品种饲养方式和鸡舍结构等进行合理调整。一般养殖雏鸡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为每平方米20~25只;5~7周龄为10~20只。网上育雏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每平方米24~28只,5~7周龄为15~20只。

科学光照合理的光照时间为0~3日龄24小时,4~14日龄16~19小时,15日龄以后采用自然光照。光照强度第一周时按每15平方米鸡舍用一个40瓦的灯泡悬挂在2米高的位置,第二周开始换用25瓦的灯泡就可以了。

空气新鲜加强育雏室的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舍内通风换气可在中午阳光充足时开窗进行,门窗的开启度从小到大最后呈半开状态,切不可突然将门窗大开,让冷风直吹,使室温突然下降。

细致管理要经常观察鸡群,掌握鸡群动态。减少应激因素,严防猫、鼠等进入鸡舍;随时检查舍温,温度过低往往引起雏鸡扎堆压死;发现啄肛雏鸡,可在被啄处涂上紫药水;7~11日龄要及时断喙,用断喙器切除雏鸡上喙的1/2和下喙的1/3,断喙前两天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K3和抗生素防止出血,减缓断喙应激反应。

卫生防疫不卫生和潮湿的环境易诱发雏鸡疾病,尤其是小鸡白痢和球虫病最易发生。应定期对鸡舍彻底消毒,保持干燥清洁,勤换垫料,饮水洁净,饲料新鲜。雏鸡注射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冻干苗0.2毫升,进行首次免疫。在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0.1%的维生素及青霉素、链霉素。2~7日龄在饮水中加0.02%的痢特灵,饲料中拌入0.1%的氯霉素。5~7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Ⅱ或Ⅳ系疫苗按规定剂量滴眼滴鼻。14日龄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疫苗进行第二次免疫。18日龄时注射法氏囊炎疫苗。30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Ⅱ或Ⅳ系疫苗进行第二次免疫。发现病鸡要及时隔离治疗,死鸡要远离鸡舍焚烧或深埋。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253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