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知识:春夏季节谨防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

春夏季是鸡群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简称卡氏)的多发季节,因此一定药做好预防措施。

一症状

病鸡会出现精神不振,羽毛松乱,行走困难,鸡冠苍白(本病也称白冠病),在鸡冠上出现圆形出血点,粪便稀薄且呈黄绿色,鸡体型消瘦等症状。

该病可导致雏鸡常大批死亡,引起种鸡产蛋率、入孵率下降、死淘率增加。

二预防

预防生产中,我们除定期进行药物预防外,须定期进行除草,特别是鸡舍边两米范围内,必须清除干净。定期使用除草剂进行喷洒,喷洒时选择较晴朗的天气,添加少量的洗衣粉或烧碱来提高除草剂的除草能力,对于较为茂密的草地,可以先使用便携式的割草机进行处理,然后喷洒除草剂,提高除草效率。

蚊虫另一个重要的滋生点就是鸡舍边的水渠,因此生产中必须定期清理水渠,减少水渠中的树叶、杂物和积水的出现,能有效减少库蠓等吸血昆虫的滋生。对于库蠓已经滋生的地方,可用0.1%除虫菊酯喷洒,杀灭蠓的成虫。在库蠓较多的区域,密闭式鸡舍可以安装细孔的纱门、纱窗减少库蠓进入,开放式鸡舍,可以在鸡舍内边角的地方特别在湿帘内侧的角落挂杀蚊灯,也可以点少量蚊香,尽可能的减少鸡群周边的蚊子,从而切断卡氏的传播途径。

更多疾病预防知识请更多关注养殖致富网兽医在线栏目。

畜牧健康

畜牧知识:夏季常见猪病的症状如何诊断?


猪病常常使养殖户产生损失,是养猪户朋友们的心病之一,如何防治猪病一直是养殖户需要学习的,所以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夏季常见猪病的症状如何诊断:

一、猪下痢症判断

1、乳猪腹泻

(1)生后1-3天发病,黄色含凝乳块稀便、迅速死亡。可查仔猪黄痢、脂肪性腹泻。

(2)生后3-10天发病,灰白腥味臭稀便,死亡率低。可查仔猪白痢、轮状病毒感染。

(3)生后7天左右发病,血样稀便,死亡率高。可查仔猪红痢、坏死性肠炎。

(4)上吐下泻,大小猪都发病、病程短、死亡率高。可查传染性胃肠炎或流行性腹泻、中毒。

(5)冬春发病,水样腹泻,快速脱水,乳猪多发。可查轮状病毒感染、低血糖症。

2、保育猪及肥猪拉稀

(1)潮湿季节多发,高烧41°C左右,便秘或腹泻、耳朵腹部红斑。可查伤寒、猪瘟。

(2)2-3月龄猪拉粘液性血便,持续时间长,迅速消瘦。可查猪白痢、肠炎。

(3)上吐下泻,大小猪都发病,病程短。中大猪死亡率低。可查传染性胃肠炎或流行腹泻、马铃薯中毒。

二、母猪繁殖障碍及无乳症状判断

1、流产、死胎、木乃伊、反情和屡配不孕

(1)流产、死胎、木乃伊及弱仔、母猪咳嗽、发热。可查伪狂犬病。

(2)有蚊虫季节多发,妊娠后期母猪突发流产,未见其他症状。可查流行性乙脑脑炎。

(3)初产母猪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未见其他症状。可查细小病毒感染。

(4)妊娠4-12周流产,公猪睾丸炎。可查布氏杆菌病。

(5)潮湿季节多发,母猪流产与母猪不同时发病的还有中大猪身体发黄、血尿。可查钩端螺旋体病。

(6)母猪发热、厌食、怀孕后期流产,产死胎、弱仔,断奶小猪咳、喘,死亡率高。可查蓝耳病。

2、母猪产后无乳

(1)产后少乳、无乳、体温升高、便秘。可查无乳综合症(PPDS)。

(2)母猪产后体温升高,乳房热痛,少乳无乳。可查乳房炎。

三、猪皮肤及神经症状判断

1、皮肤斑疹、水泡及渗出物

(1)5—6日龄乳猪发病,红斑水泡、结痂、脱皮可查渗出性皮炎。

(2)炎热季节猪皮肤发红,体温升高,神经症状可查日射病或热射病。

2、惊厥及行动异常、怪叫

(1)中大猪皮肤大片斑疹、发烧、咳喘、整群发育差可查皮炎肾病综合症。

(2)新出仔猪神经症状、体温高、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咳喘可查伪狂犬病。

(3)病猪突然倒地、四肢滑动、口吐白沫死亡可查链球菌性脑膜炎、仔猪水肿病、亚硝酸盐中毒。

(4)仔猪出生后颤抖、抽搐、走路摇摆、叼不住奶头。可查仔猪先天性肌肉震颤、新生仔猪低血糖症。

(5)仔猪呼吸心跳加快、拒食、震颤、步太不稳。可查猪脑心肌炎。

(6)流延、瞳孔缩小、肌肉震颤、呼吸困难。可查有机磷中毒。

(7)母猪产后从阴道排出多量粘性分泌物、少乳无乳。可查子宫内膜炎。

畜牧知识:鸡马立克氏病的症状介绍


本病的感染潜伏期为三四周至几个月不等,一般分为神经型(古典型)、急性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4种,有时可混合发生。

神经型: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特征症状是一肢或多肢麻痹或瘫痪,形成一腿伸向前方、一腿伸向后方,翅膀麻痹下垂(俗称穿大褂)。颈部麻痹致使头颈歪斜,素囊因麻痹而扩大。

剖检可见受害神经肿胀变粗,常发生于坐骨神经、颈部迷走神经、臂神经丛、腹腔神经丛和肠系膜神经丛,神经纤维横纹消失,呈灰白或黄白色。

急性型:常侵害幼龄鸡,死亡率高。剖检可见内脏器官有灰白色的淋巴细胞性肿瘤。常见于性腺,其次是肾、脾、心、肝、肺、胰、肠系膜、腺胃、肠道和肌肉等器官组织。

眼型:主要侵害虹膜,单侧或双眼发病,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可见虹膜增生退色,呈混浊的淡灰色。瞳孔收缩,边缘不整呈锯齿状。皮肤型:以皮肤毛囊形成小结节或肿瘤为特征。**初见于颈部及两翅皮肤,以后遍及全身皮肤。

疾病及解决方法:夏季养鸡谨防肠炎病


夏季气温较高,为防止鸡群发生热应激,往往每个养殖场都会为鸡群提供充足的饮水,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饮水被污染,鸡舍潮湿、卫生条件差等情况,而这就可能会导致鸡肠道内的菌群失衡,从而诱发肠炎。所以,夏季养鸡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确保温度适宜,食物和环境干净卫生,注意防控鸡肠炎病。

一、高温天气鸡发生肠炎病的多种原因

1、肠道菌群失调。这种情况在夏季比较常见,也是导致夏季鸡发生肠炎的主要原因,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而除此之外,一些疾病还较容易在这个时候,引发鸡肠炎病的发生,下面我们详细来看看。

2、球虫感染。作为鸡群常见的寄生虫病,若没及时发现、治疗的话,它对鸡群的肠道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另外,球虫病会直接影响到鸡的消化、吸收,可能会加重肠炎病情。

3、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病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也会引发鸡肠炎。

4、病毒感染。如新城疫等传染性病毒疾病的发生,可能会引发鸡坏死性肠炎。

5、肠炎性疾病。如肠毒综合征、坏死性肠炎等疾病,一旦发生直接威胁鸡只肠道的健康,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找到病因,看属于哪种肠炎,然后再进行对症治疗,方可取得好的疗效。

二、鸡肠炎病的症状表现

1、发病初期,患鸡会有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拉便料现象。

2、随着病情发展,就会看到病鸡有明显的拉稀粪,逐渐消瘦现象。

3、若没得到及时治疗,或没得到有效控制,后期会发展为严重腹泻、脱水。

三、夏季鸡肠炎病防控策略

本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以每年的夏季较易发生,所以建议养鸡户在这个季节注意做好防控,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鸡食物干净、新鲜。夏季鸡群需要大量饮水,所以饮水、饲料都应注意合理饲喂,避免浪费,建议不要让鸡群长期吃被鸡爪弄脏的水和饲料。另外,夏季温度高,食物存放时间段,尤其是已经给鸡群投喂的食物,建议多次少量投喂,以免饲料发霉变质,尽量多则不可超过半天。

2、舍内干燥、通风、温度适宜。在养鸡过程中,注意保持鸡群密度适中,温度适宜,保持良好的通风,注意地面不要过于潮湿。鸡只的粪便要当天及时清理,避免滋生病菌,导致鸡群感染发病。

3、发现病鸡要及时治疗。无论什么鸡病,一旦发现要及时对症治疗,合理调整其饲养与管理。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还应对病鸡进行及时隔离,同时做好全群预防。

畜牧知识:猪肠炎沙门氏菌病如何治疗


肠炎沙门氏菌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菌,感染后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和呕吐等。肠炎沙门氏菌属于无宿主特异性而有侵害性的病原菌之一,宿主包括人和各种动物。该菌不仅能引起家禽发病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被污染的家禽产品作为肠炎沙门氏菌的携带者,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那么,猪肠炎沙门氏菌病如何治疗?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仔猪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成年猪很少发生。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的母猪发生流产。目前认为引起猪副伤寒的主要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及其变种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及其哥本哈根变种、肠炎沙门氏菌等。在这里,我们主要谈下猪肠炎沙门氏菌病的治疗。

猪肠炎沙门氏菌病症状有哪些?猪沙门氏菌病在临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急性型即败血型,病猪体温突然升高,不食,后期呼吸困难、下痢,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红色斑点,病程2~4天,病死率很高。临床多见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猪体温升高、寒颤,眼睛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少数角膜混浊甚至溃疡。病猪食欲不振,起初便秘后下痢,粪便呈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部分病猪皮肤出现弥漫性湿疹和浅表溃疡。

猪肠炎沙门氏菌病如何治疗?对于确诊的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治疗可选用氟甲砜霉素、土霉素、新霉素、氟哌酸、强力霉素、盐酸环丙沙星等药物,应结合药敏试验选择致病菌敏感的药物。此病要以预防为主,除一般的综合性防疫外,实施猪群保健计划,提前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预防沙门氏菌病的发生。疫苗也应根据猪群状况科学合理地选择。

畜牧知识:夏季猪皮肤病,有这些信号就要赶紧处理了!


随着夏季到来,气温升高,不少猪场猪的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或紫色斑点。这些斑点常常出现在猪的耳部、背部和腹部。特别是断奶后的保育猪,体表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点较多,而且还会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如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生长受阻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死亡。这些问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下面就一起探讨一下。

1.圆环病毒病(病猪皮肤上的紫色斑点)

又称皮炎肾病综合征。病猪皮肤出现散在斑点状的丘疹,丘疹开始呈红色,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呈现红色、紫红色的病灶,继由中心部位变黑并逐渐扩展到整个丘疹,病变主要发生在背部、臀部和身体两侧。

此外,有些猪还会出现发热、喜扎堆、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结膜炎,拉黄色水样粪便、体表淋巴结肿大、呼吸急促、甚至衰竭死亡。

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消毒,做好新生仔猪的疫苗免疫,仔猪断奶后定期加药保健,来综合防控本病的发生。

2.急性型猪瘟(病猪皮肤上的紫红色出血点)

又称“烂肠瘟”,刚发病时,常无症状突然死亡1-2头,几天后猪群相继发病,体温升高到40.5-41℃,持久不退。食欲减退或停食,精神沉郁,伏卧喜睡、寒颤、挤卧一堆或钻草窝。站立行走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眼结膜发红,有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可视粘膜和耳根、腹部、四肢内侧等处皮肤有指压不褪色的针尖大密集出血点。病程1-3天,死亡率达90%。用药物治疗无效。

防治方法:

本病无**药物治疗,主要靠疫苗预防。疫苗注射,母猪应于配种前免疫,仔猪在25日龄首免,60日龄时二免。适时进行抗体检测,凡抗体不合格的猪,需及时补免。

3.附红细胞体病(病猪皮肤上的红色斑点)

又称“红皮病“,许多猪发病初期食欲不振,体温开始上升,40-41.5℃呈稽留热。全身皮肤发红。眼结膜潮红,有的猪呼吸加快,有的有呕吐现象,精神沉郁,前期便秘,大便干燥如算盘珠状,有的带肠粘膜,后期腹泻,排黄色或灰褐色水样稀便。尿色变深,呈黄色。5-6天后有些猪颈部、背部、胸腹下部,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如绿豆至黄豆大的红点。8-9天后,红点变成紫斑,背上毛孔有铁锈色斑点。有的猪两后肢不能站立。十几天后发病的猪皮肤苍白。

防治方法:

因本病现无疫苗预防,现只有用药物防治。**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保健。

4.猪丹毒(红色斑块)

又称“打火印“,亚急性型(疹块型)病较轻,头一两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较多见),有热感的疹块,指压退色,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病猪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经数日病猪自行康复。

哺乳仔猪和刚断乳的小猪发生猪丹毒时,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不超过一天。

防治方法:

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和疫苗免疫,本病治疗可使用青霉素、头孢类药物,**用量可加倍使用。

5.寄生虫

病猪以剧烈痒觉为特征,躁动不安,食欲降低,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下降,是严重危害养猪生产的疾病之一。病变通常先在耳部发生,耳部皮屑脱落,进而出现过敏性皮肤丘疹,以后逐渐蔓延至背部、躯干两侧及后肢内侧,猪常在猪栏、墙壁等处摩擦,严重时造成出血、结缔组织增生和皮肤增厚,局部脱毛。

防治方法:

①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每周带猪消毒1-2次。

②建议生长猪60日龄和出栏前一个月各驱虫一次,母猪每年驱虫四次,即每个季度驱虫一次。

畜牧知识:细菌性鸡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特点


禽沙门氏菌病是由不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所引起的不同类型鸡病的总称。它包括鸡白痢、禽伤寒和禽副伤寒三个可以相互区分的鸡病。

1.鸡白痢的流行仅限于鸡与火鸡,其他家禽、鸟类可自然感染。不同品种与性别的鸡在易感性方面差异显著,如来航鸡等轻型鸡的感染率比重型鸡高,母鸡的阳性率比公鸡高。本病的死亡仅限于2-3周龄的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经蛋垂直传播史本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隐形感染的母鸡排卵后卵子受到感染而使蛋带菌,造成蛋内感染。随着病雏胎绒的飞散,粪便的污染,孵化室、育雏室内的所有用具、饲料、饮水、垫料及其环境都被严重感染,造成了本病的水平传播。感染雏多数死亡,耐过者及同群未发病的带菌雏,在长大后将有大部分成为带菌鸡,产出带菌蛋,又孵出带菌的雏鸡。因此有鸡白痢的种鸡场,每批孵出的雏鸡都会发生鸡白痢病,形成反复感染,循环发病,代代相传。

2.禽伤寒主要发生于鸡,且主要感染成年鸡和青年鸡,种鸡群如有禽伤寒阳性鸡,其后代1日龄即可出现死亡并持续到开产。火鸡、珠鸡、孔雀、雏鸭等也可自然感染。

禽伤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但感染鸡通过种蛋将病菌传染给后代是本病**重要的传播途径。这种鸡还可通过排出的粪便经消化道途径将病水平传染给同群鸡。

3.禽副伤寒可通过消化道等途径水平传播,也可通过蛋而垂直传播。病愈禽成为带菌者。污染的饲料、饮用水和蛋壳成为主要传染媒介。其中饲料是禽副伤寒沙门氏菌很常见和很重要的传播媒介,各种饲料中以鱼粉的污染**常见。各种禽类均可感染,以鸡、火鸡和鸭**多见,常在10周龄内严重爆发,死亡率可达20%。1月龄以上的家禽很少死亡,成年鸡呈隐形或慢性经过。

畜牧知识:夏季霉菌毒素中毒的防控


据不完全统计,霉菌毒素有几百种之多,且都会对猪只造成伤害,只是程度不同。有很多霉菌毒素所造成的伤害不容易被发现,有的需要解剖才能发现,致使养殖户在霉菌毒素问题上不像其他传染病那样关注。6月份以来,20%以上猪场存在严重霉菌毒素超标,另发现自配料猪场一半以上没有添加脱霉剂,因此存在不同程度问题。

猪场中霉菌毒素主要出现在以下环节:首先,劣质的玉米、豆粕、麸皮等;其次,价位低廉的全价料霉菌毒素较多;第三,全价料在生产的过程中虽然经过了高温处理,但其产生的毒素是处理不掉的;第四,猪场图省事,一次进料太多,饲料在猪场待的时间太长,容易二次霉变,产生毒素;第五,猪场的料槽老是有剩料,残留的饲料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很容易霉变,产生毒素;第六,没有合理添加脱霉剂。

饲料中对猪影响比较大的霉菌毒素主要有以下几种: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赭曲霉毒素、麦角碱毒素。

黄曲霉毒素中毒: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它是毒性**强的霉菌毒素之一,可以引起严重的肝脏病变,使育肥猪抵抗力降低,饲料利用率下降,长势变慢,出现黄疸、凝血病,精神沉闷、厌食,严重的引起猪只中毒死亡,繁殖率下降,母猪流产、泌乳力下降,并造成免疫抑制,疫苗免疫效果大打折扣。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这是一种生长在玉米和小麦上的赤霉菌所产生的一种毒素,主要侵害3月龄~5月龄的仔猪,猪采食后会出现雌激素症状。临床上可见中小母猪和阉割的母猪有发情样症状:阴唇肿大、鲜红,阴道粘膜潮红,有的子宫或肛门脱出,乳房隆起,性欲减退;妊娠母猪早产、流产;断奶母猪发情延迟或异常;分娩母猪产程延长,弱仔、死胎增多。

T-2毒素中毒:T-2毒素是由赤霉菌所产生的另一种毒素,以呕吐和腹泻为主要特征。急性:常在采食后半小时发病,精神不振,步态蹒跚,不食,呕吐,唇鼻周围皮肤发炎、口炎,流涎,腹泻,出血性肠炎。慢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贫血;母猪受胎率和产仔率降低,发生流产,早产或死胎。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和损害,心肌出血,肝、脾肿大。

赭曲霉毒素中毒:这是一种霉菌肾毒素致使肾脏和肝脏遭受损害的中毒病,临床上以多尿为主要特征。当赭曲霉毒素含量1毫克/公斤、饲喂时间达3个月时,可引起猪只腹泻、尿频、厌食和脱水,出现生长迟缓,利用率低等。剖检可见橡皮肾,肝脏广泛性变性,质地硬脆。

麦角碱毒素中毒:中毒症状可在数天或数周出现,包括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心跳呼吸加快,体况差,出现跛行,严重者尾巴、耳朵和蹄坏死及腐肉脱落。

霉菌毒素的预防措施

饲料及成品的保管,严防受潮霉变。做好仓库杀虫灭鼠工作,减少霉菌传播,避免毒素危害。严禁使用霉变的原料,不得用霉变的饲料喂猪。轻微霉变用1.5%烧碱水溶液浸泡至少12小时后,再用清水漂洗多次,直至漂洗液澄清为止,限量饲喂,并长期添加中威纽曼星。

霉菌毒素中毒的治疗

发现中毒,立即停止饲喂霉变饲料,更换新鲜优质饲料或添加高效的毒素吸附剂。

排毒:中毒初期,尽快进行排毒,可用30克~50克硫酸钠、液体石蜡50毫升~100毫升,加水500毫升~1000毫升灌服,排出肠内毒素,保护肠粘膜。

对症治疗:出现脑水肿时,用20%甘露醇按1克~2克/公斤静注,每日2次;出现阴道脱垂或直肠脱出时,常规消毒后外科缝合(一针内翻缝合)固定,并注射抗菌消炎药物。

补液保肝护肾,减少毒素危害。当出现腹水、肺水肿、出血、拉稀衰竭时,应及时静注10%葡萄糖生理盐水400毫升、VC10毫升~20毫升、乌洛托品20毫升,适当加入肌苷,也可以单独肌注超量VC,保肝护肾,减少毒素对机体的危害。

可根据霉变程度添加六味地黄散2公斤+中威纽曼星1公斤+奥来可1公斤/吨饲料,长期或不定期添加,生产上会取得很好效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32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