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知识:冬季养蝎易发哪些疾病?

养殖致富网讯

冬季是养蝎子的好时机:恒温条件下,蝎子不仅生长快,而且交配和产仔次数多,但是如管理不当,蝎子容易出现以下四种常见的疾病:

一、枯尾病。

症状:病蝎起初在尾节末梢出现枯黄萎缩现象,然后向前腹部延伸,严重者尾中深陷处可见后肠白色,当尾根处出现干枯等萎缩时,病蝎开始死亡。发病初期,由于互相争夺水分而互相残杀严重。防治方法:①饮水要清洁,调节饲料含水量,活动场地要保持潮湿,适当增添供水器具,空气湿度保持正常。②食母生1克加水200克饮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

二、黑腐病。

症状:病蝎肚腹呈黑色,排绿色污水便,陆续出现死亡。

防治方法:①保持蝎窝干燥,水源食物应保持新鲜,平时投放的虫体应无病无害,捡出病蝎隔离治疗。②80万单位青霉素半支,加水1千克,放进水盘饮用,或80万单位青霉素1/4支,拌食250克,两者喂至病愈为止。③大黄碳酸氢钠片0.5克,土霉素0.1克和100克饲料,拌食或饮用病愈为止。④食母生1克,红霉素0.5克,配合饲料500克,拌匀喂至病愈为止。

三、螨虫病。

症状:初期表现极度不安,其活动量明显增大,后期活动量减少,不食不饮,成蝎生殖器开始出现螨虫蚕食。排出褐色粪便。

防治方法:病以预防为主,保证饲料、饮水新鲜,及时清除剩余饲料。平时应对蝎窝采取定期换晒,使蝎窝保持适宜的干湿度,池中用的沙,要在烈日暴晒后再使用。根据试验,食盐水可控制螨虫的繁殖和生长,活动场地也可用3%的盐水洒湿1次,但不可长期使用。

四、腹胀病。

症状:本病多发生在早春气温偏低和低湿时期。病蝎出现活动迟钝,腹青而大,不食也不消化。后者为腹部隆起呈乳白色,此病几小时内便可死亡。

防治方法:①应保持好早春和低温时期蝎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保温),后者在缺水的情况下,水盘中的水开始要少滴,活动场地的湿度不可过大,将温度调节到20℃以上,逐渐有个缓解过程。②多酶片或食母生1克,长效磺胺0.1克,配合饲料100克,拌匀食用或溶于水中饮用至痊愈。后者死亡期短,无法用药,只能预防。③用雄黄1克、硫黄1克、苍术(炒黄)2克,分别研为极细粉状后混合均匀,然后加配合饲料100克拌匀,喂至痊愈。

更多疾病分析请更多关注养殖致富网兽医在线栏目。

畜牧健康

畜牧疾病:细菌图片大全,畜禽易感染的细菌有哪些?


在目前规模化的养殖中,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率呈增高的趋势,由于畜禽商品流通的加大、环境污染的加剧、各种应激因素的增加导致动物对病原菌的易感性增强,而生产中不合理的用药,细菌性传染病病原的抗药性越来越严重,使得细菌性疫病的控制难度加大。

细菌图片大全,畜禽易感染的细菌有哪些?另一方面,生产中,动物疫病的病情复杂,发现混合感染增多,在生产中5%以上的疾病都是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病毒性和细菌性混合感染;细菌性混合感染等等,如果且凭临床经验诊断很难确诊,因此,需要了解各常见病菌的图片,在检测时才能准确判断。

细菌图片大全,畜禽易感染的细菌有哪些?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细菌性疫病明显增多,如鸡的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病、绿脓杆菌病、革兰氏菌等。其中不少病的病原广泛存在于养殖环境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除了要保持养殖场卫生外,要熟悉各菌种的外形特征才能快速准确的确定病情,对症下药。

畜牧知识:猪场秋冬季常见疾病——感冒


秋冬季到来,温差较大,猪舍内温度难以控制,猪群易发感冒。感冒是一种由寒冷刺激所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粘膜炎症为主的急性全身性疾病,临床以体温升高、咳嗽、羞明流泪和流鼻涕为特征,仔猪多发。

发病原因:

1、突然遭寒潮侵袭,风吹雨打,贼风侵袭。

2、猪舍防寒差,潮湿阴暗,过于拥挤,营养不佳。

3、长途运输,体质下降,抵抗力减弱。

4、天气突变,忽冷忽热,使上呼吸道的防御机能降低。

临床症状:

神沉郁,低头耷耳,眼半闭喜睡,食欲减退,鼻干燥,结膜潮红,羞明流泪,有白色眼眦,口色微红,舌苔发白,体温40℃以上,耳尖,四肢发凉,皮温不均,畏寒战栗,喜扎堆,呼吸加快,咳嗽,打喷嚏,流清水鼻液,常便秘,个别拉稀,重症食欲废绝,眼结膜苍白,卧地不起。

预防治疗:

加强管理,在秋冬季气候易变季节注意猪的防寒、阴雨、潮湿。要保持猪舍干燥、卫生、保暖、避免贼风侵袭。发现病猪,及早治疗。

畜牧知识:夏季猪呼吸道疾病频发的原因分析以及防治措施!


进入夏季后气温升高降雨增多,这给很多细菌病菌提供了生长和传播的温床。每年夏天,猪呼吸疾病就成为了猪场的头号杀手,此病很容易引发大规模性爆发,轻则让猪食欲下降,严重时病猪生长缓慢,甚至导致死亡,给猪场造成很大的损失。那么夏季猪场为什么会高发呼吸道疾病呢?又该如何防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夏季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

1,夏季,天气高温、潮湿利于呼吸道类病原的繁殖和传播,造成猪群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病、猪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等呼吸道类疾病。

2,猪场育肥猪一般会自由采食,猪槽会有饲料残留,由于夏季温度高,易造成残留饲料发生霉变,猪采食后引发呼吸道疾病。

3,猪皮肤脂肪较厚,而且汗腺不发达,在夏季高温的情况下,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引发肺部热热呼吸道疾病。

夏季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策略

1,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可在饲料中添加预防猪副嗜血杆菌病、猪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等呼吸道类疾病的药物做好预防。

2,喂食猪群后,及时清除残留的饲料,防止猪群吃到霉变的饲料而发病。

3,做好猪舍的降温措施,门窗要经常打开,保障猪舍空气流通,可在进风口安装排风扇,加快空气的流动,有条件的话在猪舍内安装喷雾装置,提高猪舍的降温效果。

防治措施

1,隔病于外: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杜绝外来发病猪只的引入,如需引入,一定要严把隔离检疫关,同时做好相应的消毒管理。

2,管理于内:保证猪群各阶段的合理营养,避免饲料霉败变质,结合季节变换做好小环境的控制,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多种化学消毒剂定期交替消毒。

3,疫苗免疫:疫苗一定要注入胸腔内,肌肉注射无效。注意注射疫苗前15天及注射疫苗后两个月内不饲喂或注射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4,发病治疗:**药物:肌肉注射用恩诺沙星;内服(包括混料和饮水)用强力霉素。可用药物: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二氟沙星、单诺沙星、氧氟沙星)、林可霉素、北里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泰乐菌素。

以上就是猪场高发呼吸道疾病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夏天我们一定要重视猪场的通风,潮湿闷热的环境会导致有害气体升高,因此要及时清扫猪粪便,定期进行消毒。

畜牧知识:秋冬季节鸡易患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秋冬季**易发生。各种年龄的鸡均易感染,但以雏鸡发病为**严重。其死亡率一般在40%~60%之间。

病鸡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气喘、有罗音、眼湿润、鼻有分泌物。5~6周龄以上的鸡和成年鸡发病后症状较轻,但成年鸡产蛋量明显下降,产畸形蛋、薄壳蛋,而且蛋白稀薄如水。

该病应以预防为主,秋冬季在搞好防寒保温的基础上,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和调节,不能忽冷忽热,防止拥挤,做到保持空气流通新鲜。但**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进行预防。预防此病的疫苗有2种,即H120和H52苗。H120苗适合于幼、中、雏鸡;H52苗适合于10周龄以上的鸡和成年鸡。

如果一旦发病,应当用氯霉素、土霉素、复方泰乐菌素等广谱抗菌素治疗继发感染,连用3~5天,对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死亡都有一定的作用。

秋冬季节是鸡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占临床病例的70%左右,许多传染性疾病均会引起呼吸道症状,进入秋冬季节气候变化大、昼夜温差较大,鸡舍密闭过严通风不良使鸡舍内氨气、硫化氢、尘埃含量超标引起呼吸道黏膜的损伤,使鸡群出现呼噜、喘息、咳嗽、甩鼻、喷嚏等呼吸道症状并引起产蛋量下降,畸形蛋增多,死淘率增高,对养鸡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畜牧疾病治疗:冬季谨防猪便秘


养殖致富网讯

冬季天气寒冷,猪运动少,猪群极易便秘,如何预防?

一、症状

猪得病初期食少或不食,喜饮水,常弓腰举尾做排粪姿势。开始能排少量干硬粪球,表面附有黏液,有时带血,严重时病猪排粪停止,精神沉郁,结膜潮红,肚子逐渐胀大,呼吸加快,尿量减少,肠音弱或消失,腹部有痛感,呻吟或嚎叫,体温不高,**后倒地不起,常因窒息或心脏麻痹而死。

二、防治

1、该病应以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喂养条件,防寒保暖,尽量多喂些青绿多汁饲料。饲料应干净无杂物。喂给搭配合理的精饲料,并进行加温调制,尤其是对妊娠后期和产后不久的母猪更应注意。供给猪充足的温水,定时定量饲喂,并驱赶猪做适当运动。

2、发现便秘猪应及时治疗。停喂粗饲料,注意饮水和青绿多汁饲料的供给。也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用液体石蜡或菜油50~100毫升一次灌服,10小时后肌注新斯的明3~6毫升。用微温肥皂水灌肠。

更多疾病预防知识,请更多关注养殖致富网兽医在线栏目。

畜牧知识:如何防治?石斑鱼常见疾病有哪些?


石斑鱼是海生鱼类,但是也可用淡水养殖,所以现在淡水养殖石斑鱼的人也越来越多。想要养好石斑鱼,除了需要掌握好养殖技术外,再疾病防控上也需要侧重,尤其是一些常见病害,平时在鱼过程中注意做好预防,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对于已经发病的鱼,及时对症治疗,可减少损失。

一、寄生性疾病

1.白斑病(又叫瓣体虫病)

体表出现形状不规则的白斑,严重时白斑扩大连片,头部、皮肤、鳍和腮表面粘液明显增多,游动迟缓,呼吸困难,死亡后胸鳍向前后僵直,几乎紧贴在腮盖上。致病体是石斑鱼瓣体虫,寄生于赤点石斑鱼的腮、体表和鳍上。用2×10-6浓度的硫酸铜海水溶液浸洗2小时,次日重复一次,疗效显著。或用淡水洗澡4分钟,也可杀灭石斑鱼瓣体虫,治疗白斑病。

2.白点病(又叫小瓜虫病)

病鱼体表出现直径0.5毫米~1毫米的白色斑点,粘液增多,鳞片脱落,厌食,小瓜虫在腮部寄生破坏腮小片,致鱼呼吸困难,直至死亡。在水温30℃左右,白点病传染很快,几天内整个网箱或鱼池的石斑鱼都会被感染。致病体是刺激隐核虫。用淡水浸浴5分钟~10分钟,或用100×10-6浓度的甲醛海水药浴30分钟~1小时,3天~5天一次。

3.回旋病(又叫粘孢子虫病)

病鱼在海面呈不正常的回旋游泳,下不了深水层。致病体是脑粘体虫。预防方法是鱼种放养时用0.34×10-6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浴10分钟,保持水质清新。

4.指环虫病

病鱼体表失去光泽,食欲不振,游泳迟缓。有的鳍条溃烂,体表和腮部粘液增多,局部鳞片脱落,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发炎、坏死或脱落,游泳失去平衡,打转转。致病体是指环虫。用淡水浸洗5分钟~1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2天~3天,疗效好。

5.吸虫病

吸虫大量增生时,可引起病鱼游动缓慢,腮上粘液增多,腮部有的部位淤血,有的部位贫血呈淡红色,严重时会因呼吸困难而致死。致病体是石斑双鳞盘吸虫、分性双吸虫、石斑鱼异性双吸虫等。治疗方法可参考指环虫病。

6.隐鞭虫病

病症与吸虫病相似,病原体是隐鞭虫,可用淡水或0.15×10-6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分钟杀灭。

7.鲺病

鲺寄生在鱼体表和腮部,用吸盘吸取鱼体养分,造成腮组织的完整性受破坏,导致呼吸功能受损,**终使患病鱼体死亡。鲺繁殖和传染很快,特别是在海水温度较高的季节。目前还没有既不污染环境又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养殖生产中应注意保持水质清洁,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淀粉卵加藻、锥体虫、角孢子虫、车轮虫等寄生虫对石斑鱼危害也较大。此外,线虫病是石斑鱼较常见的寄生虫病,感染率很高。特别是在网箱养殖条件下,饲料鱼的线虫对石斑鱼的感染甚为严重。有时体腔内出现数十条,因病症不明显而未引起重视。

二、细菌性疾病

1.烂尾病

尾部体表充血发炎,皮肤溃烂,鳞片脱落。鱼病灶边缘充血发红,中央浮肿溃烂,严重时肌肉和骨骼外露,鱼体失去平衡,数十天死亡。多发生在4月~10月,死亡率很高。预防可用0.34×10-6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浴10分钟,还可用抗生素缓解病情。

2.溃烂病

病鱼主要症状是行动迟钝,游出水面,各鳍及基部溃疡,甚至遍体鳞伤。溃疡面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溃烂面会加深,**终死亡,死亡率很高。致病菌是创伤弧菌。发病季节为4月~11月。用呋喃西林浸洗3分钟~5分钟,内服抗生素,可控制病情。利用创伤弧菌强毒菌株植被的福尔马林灭活疫苗、热灭活疫苗和创伤弧菌中提取的粗制脂多糖,通过肌肉注射接种青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都能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

3.细菌性白斑病

病鱼体两侧**初出现指印状红斑,少数情况下可在头部和尾部发生,病灶部位稍有隆起。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转为白斑,此时鳞片稍有竖起,较易脱落。鳞片脱落后白斑更为清晰。病鱼食欲丧失,死亡率高达90%以上,流行在冬季。预防措施是避免鱼体损伤。用抗生素和消炎药物可缓解病情,但效果不明显。

4.弧菌病

病鱼体色消退,体表局部红肿、溃疡,多发生于4~11月份,以4~6月份**严重,死亡率可达90%以上。用呋喃西林等抗菌药物浸洗3~5分钟,或口服鱼虾壮元以3~5%拌入饲料中投喂5~7日。

三、其它病害

1.营养性障碍综合症

病鱼鳔内充气,腹部鼓胀,失去平衡,在水面或网箱底部打转,所以俗称“膨胀病”“打转病”。组织切片可见肝脂肪变性、坏死、空泡化、细胞核溶解。病鱼鳃和内脏器官出现局部或全身炎症,在水面浮游数天后死亡,死亡率较高。流行季节5月~10月,用药物“清胀宁”防治,效果较好。

2.增生性肾脏病

病鱼有不同程度腹胀、倒浮或侧卧,鳍和体表溃烂,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瞎或瘸,体表发黑或发白,即为石斑鱼养殖中严重流行的“胀膘症”。血白细胞平均占48.09%,单核细胞占2.82%,明显高于正常值。病原体是一种原生动物粘体虫,发病率较高,可用药物“鱼宝散”投喂治疗。

3.病毒性神经坏死病

发病特征:坏死病一般发生在3-4周的鱼苗上,鱼苗患病后开始没有特别的表现,但是食欲会逐渐下降,不跟随鱼群一起游动。但是随着病情的蔓延,病鱼会像“旱鸭子”一样,无法正常游动,肚子仿佛吃多了变得非常大。时常会仰卧在水面上,就是农村所说的“翻白”,将病鱼捞出会发现病鱼头部又红又肿,腹部膨胀,鱼鳔也会变得比平常更大,充血红肿,一般在一周左右就会死亡。

防治方法:坏死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在购苗的时候就要认真检查苗种,避免选择携带病原或者是病种,应该立即烧毁。发现病鱼后要及时捞出,与其他鱼分开饲养,使用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温度较高时,降低养殖密度,保证饵料水质的优质,提高饵料营养,增强鱼体的抵抗能力。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40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