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易发的一些外科疾病及其防治

养猪业是我国现在最大的养殖行业之一,我国每年由于不同类型的疾病导致猪只死亡率大约在20%,给养猪业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惨重,足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下面一起具体了解一下:猪易发的一些外科疾病及其防治。

1、肢蹄病

肢蹄病在猪只饲养的临床生产中属于常见的外科疾病,一般都是由于猪舍地面和运动场地的不合理设计或者是遗传原因导致的。

加强选种选育,尽量挑选四肢强壮、高矮和粗细适中、站立姿势正常、没有肢蹄病疾患存在的公、母猪留作种用,将四肢骨骼结构差的种猪作淘汰处理。针对猪只关节炎和肢蹄磨伤的部位要采取对症的治疗措施。猪群的饲料中要保证充足的矿物质,确保钙、磷的比例平衡。后备公猪饲料中含有的钙、磷比例分别要高于0.9%和0.7%,如果饲料中的维生素D不足时,尽量带猪只多到户外活动接受太阳照射,通过阳光紫外线转化补充部分的维生素D。另外,根据相关报道可知,B族维生素属于可以减少肢蹄病发生的营养素,适量的添加在猪只饲料中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2、直肠脱

直肠脱是连接肛门的直肠有部分脱出到肛门之外,又称作脱肛。发生直肠脱的患猪不断的努责,呈排粪的姿势,而且直肠脱出物呈圆筒状下垂,脱出的初期可见黏膜颜色鲜红,继而出现淤血、水肿,呈暗红紫色,表面不清洁,有的甚至出血、糜烂以及坏死。严重直肠脱出的患猪食欲降低,排粪不顺畅。

避免猪舍环境潮湿导致猪只腹泻或者便秘。给患病猪只采取整复法进行治疗。具体可以采取温热的0.1~0.2%高锰酸钾水溶液或者是10%的高渗食盐水以及1%~2%的明矾水溶液对脱出的直肠进行清洗,再用针头将水肿的黏膜刺破并且将水肿液挤出来,剪去坏死和水肿的黏膜,切记不能将直肠黏膜的肌层和浆膜剪破。采用药液清洗之后,将脱出的直肠送回肛门,再给肛门进行烟包缝合,或者用普鲁卡因采取后海穴注射的方法,或者在直肠周围注射95%的酒精,防止直肠再次脱出。脱出严重的患猪,要将脱出的部分直肠截断,手术之前先给术部加以清洗、消毒、麻醉,然后将脱出的已经坏死、穿孔的肠管切断。可以在尾、荐椎硬膜外加以封闭,防止猪只因为努责导致再次脱出。手术之后给猪只全身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3、蜂窝织炎

蜂窝织炎属于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主要见于猪只的皮下、肌膜下或肌间等处的疏松结缔组织。通常在规模化的饲养场内,当场内的地面和墙壁没有进行严格消毒时,猪只容易感染蜂窝织炎。

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措施,给猪只提供清洁的饮水,保证饲料的营养丰富并且容易消化,与此同时要防止久卧的病猪发生褥疮。在猪只感染蜂窝织炎的初期要将炎症的发展控制住,局部封闭用0.5%盐酸普鲁卡因青霉素溶液,同时可以用1%鱼石脂酒精、90%酒精、醋酸铅明矾液、栀子浸液给患猪进行冷敷。猪只感染蜂窝织炎的后期旨在促进炎性产物的吸收,同样采用1%鱼石脂酒精、90%酒精、醋酸铅明矾液、栀子浸液给猪只进行温敷,感染严重时可以通过手术切开。全身的抗菌消炎时,可以应用大剂量的青毒素、链霉素、四环素及磺胺类药物等,预防继发感染。

4、子宫脱

猪只子宫脱属于母猪产后危险的重症,具体是指子宫内翻,翻转突垂于阴门外。该病通常在产后数小时至3天内发生,一般都是突然发病,患猪子宫的一角或者两角的部分脱出,黏膜呈紫红色,血管容易破裂,有鲜红色的血液流出。短时间内子宫会出现完全脱出的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黏膜淤血并且水肿,容易破裂出血,呈暗红色,可见泥土和草末以及粪便粘污。感染严重的病猪会表现出全身症状,体温上升,脉搏和呼吸增数,如果太迟发现患猪,没有及时或者正确进行治疗,常导致患猪死亡。

发现患猪之后马上用消毒湿毛巾或湿纱布把脱出的子宫包好,避免脱出的子宫被擦伤和大出血。给病猪采取半仰半卧的姿势加以保定,抬高其后躯,进行腰椎麻醉,然后给患猪注射阵痛强心剂。洗涤子宫采用消毒药物,将破口用肠线缝合之后,整复子宫。助手托着子宫角,术者先从靠近阴门的部分开始,将阴道送入阴门内,再依次将宫颈、子宫体和子宫角送入。采用内翻缝合的方法给阴门进行缝合可以防止子宫的再次脱出。

延伸阅读

猪易发失水症的几种诊断


猪失水症大多发生于仔猪,尤其是初生仔猪。体质孱弱,食欲较差,如水泻很易产生全身性脱水,虚脱并迅速死亡。猪因胸水太多或腹水太多引起全身脱水的疾病极少。猪大多生活在圈舍内,因大出汗造成脱水现象常见于中暑。在中暑或热应激时,未及达到明显失水时,猪已死亡。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易发失水症的几种诊断。

1、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尤其以哺乳仔猪严重。母猪的发病率在15%~90%。本病主要在冬季多发,夏季也可发生。中国从12月份至次年2月份为本病的高发期。本病在猪体内可产生短时间(几个月)的免疫记忆。常是一头猪发病后,同圈或邻圈的猪在1周内相继发病,2~3周后症状可缓解。病毒多经发病猪的粪便排出,运输车辆、饲养员的鞋子或其他带病毒的动物,都可作为传播媒介。猪流行性腹泻病可单一发生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也有猪流行性腹泻病与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报道。

经口人工感染的潜伏期,新生仔猪为15~30h,肥育猪为2天,自然感染可能稍长些。该病的主要临诊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伴随呕吐。猪流行性腹泻病常以暴发性腹泻的形式发生在非免疫断奶仔猪(I型)或各种年龄的猪(Ⅱ型)。病猪表现出呕吐、腹泻和脱水,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程度较轻、传播稍慢。粪稀如水,呈灰黄色或灰色。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吮乳后。少数病猪出现体温升高1~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尤其是繁殖种猪。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内新生仔猪常于腹泻后2~4天内因脱水而死亡,病死率可达50%。断奶猪、肥育猪以及母猪常呈现沉郁和厌食症状,持续腹泻4~7天,逐渐恢复正常。成年猪仅表现沉郁、厌食、呕吐等症状,如果没有继发其他疾病且护理得当,猪很少发生死亡。

2、猪痢疾

在自然情况下,只有猪发病,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但主要侵害的是2~3月龄的仔猪;小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大猪高;病猪及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由于带菌猪的存在,经常通过猪群调动和买卖猪只将病散开。带菌猪,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常不发病,当有降低猪体抵抗力的不利因素、饲养不足、缺乏维生素和应激因素时,便可促进引起发病。

最常见的症状是出现程度不同的腹泻。一般是先排软粪,渐变为黄色稀粪,内混黏液或带血。病情严重时所排粪便呈红色糊状,内有大量黏液、出血块及脓性分泌物。有的排灰色、褐色甚至绿色糊状粪,有时带有很多小气泡,并混有黏液及纤维伪膜。病猪精神不振、厌食及喜饮水、拱背、脱水、腹部卷缩、行走摇摆、用后肢踢腹,被毛粗乱无光,迅速消瘦,后期排粪失禁。肛门周围及尾根被粪便沾污,起立无力,极度衰弱死亡。大部分病猪体温正常。慢性病例,症状轻,粪中含较多黏液和坏死组织碎片,病期较长,进行性消瘦,生长停滞。

3、梭菌性肠炎

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在同一猪群各窝仔猪的发病率不同,最高可达100%,病死率一般为20%—70%。本菌常存在于一部分母猪肠道中,随粪便排出,污染哺乳母猪的奶头及垫料,当初生仔猪很短时间内吮吸母猪的奶或吞入污染物,细菌进入空肠繁殖,产生毒素,使受害组织充血、出血和坏死。

本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存在于人畜肠道、土壤、下水道和尘埃中,猪场一旦发生本病,不易清除。

最急性型:仔猪初生当天就发病,可出现出血性腹泻(血痢),后躯黏满带血稀粪。病猪精神不振,走路摇晃,随即虚脱或昏迷、抽搐而死亡。部分仔猪无血痢而衰竭死亡。

急性型:病程一般可维持2天左右,排带血的红褐色水样稀粪,其中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病猪迅速脱水、消瘦,最终衰竭死亡。

亚急性型:发病仔猪一般在初生后5~7天死亡。病猪开始精神、食欲尚好,持续性的非出血性腹泻,粪便开始为黄色软便,后变为清水样,并含有坏死组织碎片,似米粥样。随病程发展,病猪逐渐消瘦、脱水,于出生后5~7天死亡。

慢性型:病程一至数周,呈间歇性或持续腹泻,粪便为灰黄色、黏液状,后躯粘满粪便的结痴。病猪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消瘦,最终死亡或形成僵猪。

猪都有哪些常见的外科疾病?


在我们养猪的过程中,一般重点防治的都是一些寄生虫疾病、传染病等,因为它们对猪只的危害比较大,因此也一直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重视。但其实,在猪身上也常常出现一些外科疾病,虽然对猪的生命不会有太大的威胁,但是长期存在的话对猪的生产性能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猪场常见的外科疾病。

猪的疝气

病因

疝气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脐疝、腹股沟阴囊疝、腹壁疝3种。腹股沟阴囊疝以鞘膜内疝气较为常见,多发生于小公猪,发生原因是腹股沟管的腹环宽大,大多和遗传或者近亲繁殖有关,有的在阉割后发生。脐疝大多是由于脐孔闭锁不全或完全没有闭锁而形成,多发生在仔猪。腹壁疝多见于外伤,如跌伤、撞伤或者由于母猪踩伤仔猪腹部,或者由于小母猪阉割切口太大而造成。

症状

患部膨隆突出,触诊内部柔软,手可以感触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疝孔,病情轻微的肠管可以缩回腹腔,当饱食、排粪尿、鸣叫以及挣扎时又可以复原,此经常被称作可复性疝。病情较重的,肠管和囊壁粘连,不能缩回腹腔。也有的因为疝孔狭小,疝内容物嵌在疝孔外,称为嵌顿性疝,伴有轻微的腹痛。如果疝囊内的肠管阻塞或者坏死,病猪表现为不安、厌食、呕吐,排粪较少,并继发肠鼓气,甚至死亡。

猪脱肛

猪的直肠末端或直肠后段脱出肛门外,不能自行复位,称为直肠脱,俗称脱肛。

病因

脱肛常由于慢性便秘或者下痢引起。母猪的妊娠后期腹压增高,肛门括约肌松弛;机体营养不良、运动不足,直肠壁与周围组织松弛,紧张性下降;难产的时候过度努责都可能引起脱肛。小猪发育不良或者维生素缺乏也可以引起此病。

猪湿疹

猪湿疹发生于皮肤,初期表现为红斑、丘疹,随后逐渐发展成为水痘,干燥结痂,整个病程瘙痒。此病多发生于仔猪和母猪,一般春、夏季多发。

病因

湿疹的发生和营养又密切关系,如饲料单纯、矿物质及维生素不足,猪舍潮湿不洁,阳光不足等可促使本病的发生;慢性下痢、寄生虫的幼虫穿入皮肤,外伤、涂擦刺激性药物、蚊虫叮咬、猪虱寄生等因素都可以诱发此病。

以上就是猪场常见的外科疾病,我们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管理,除了保证饲料饮食的干净、充足之外,也要适当的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猪场卫生,定期进行消毒。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适合在四川养殖的一些猪品种介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养猪也是这么回事。四川地区是一个比较湿热的省份,地处亚热带,全年温度平均在零度以上,降水多。在这样的省份潮热的环境里面养的猪生病几率较高,那么什么样的猪种比较适合在四川养殖呢?今天亲农网就给大家带来几种合适的猪种。

1、黑猪

黑猪是一种比较适合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养殖的猪种,其本身的声音能力强,耐粗饲。幼猪对温度需求一般在20℃以上,湿度要求也高,四川地区的环境能有效的保证幼猪的存活率。其次黑猪的本身的肉质较好,市场销售前景也不错,成长周期偏短可以快速的育肥,成本投入较小,回报可观。

2、野猪

四川大部分地区属于盆地地带,降水、与丰富的阳光致使当地的林木资源较丰富,水草富饶,给野猪提供了天然的生长环境和丰富的食物。野猪本身在野外的适应力就极强,一般长不好多因为当地的草木资源不足。而四川却有这样的优质条件,配上目前成熟的野猪养殖技术和稳定的销售市场,养出来的野猪质量好、体型大,利润肯定高。

3、内江猪

内江猪是四川养殖已久的品种,本身的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是一流的。成长速度相对较慢,但是成长的个头可以长的很大,本身在杂交方面也会随极其稳定的。这些因素保证了内江猪在四川地区屹立不倒地位。目前也是四川养猪特色的扶持品种之一,在农业部里面都是挂了排的猪种,完全值得养殖。

4、成华猪

成华猪在四川地区也是有广泛的养殖案例的,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成华猪本身偏爱凉爽的环境,对于水分需求较高,饲料方面吃的比较多。四川地区的肥沃土壤造就了各种农作物的丰收,致使很多人都不会太担心饲料的问题。再配合这种饲料转换比例极高的成华猪,每年的产能都会不错。目前成华猪的价格会相对比其它肉价高一些。

以上就是一些在四川地区比较好养的猪种了,如果有想在四川地区养殖以上品种的朋友可以参考下这些,其它适合养殖的猪种也是很多的,只是经济收益这些猪种相对会高一些。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44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