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怎么养

蝌蚪是蛙、蟾蜍的幼体,也是蛙幼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蛙养殖户来说,蝌蚪怎么养是关系到后期产量的重要一环,所以下面就来仔细讲讲蝌蚪的养殖技术。

蝌蚪怎么养?

1.前期准备

选择水源充足、清凉、周围无重大噪音来源的地方建造养蛙池,池内壁涂上防渗涂料,提高池内壁的光滑度,以免水泥池壁对蝌蚪造成损伤。池底有一定的坡度,要设有排水口、防逃网、加热棒等。

2.放苗

在蝌蚪投放前要消毒、杀菌、曝晒,放苗后根据不同阶段来投喂饲料。孵化后1-10天可喂食煮熟的蛋黄,并在投喂1小时后,对养殖池水进行换水;10-20天以植物性饵料为主转变为以动物性饵料为主;50-78天以少量多餐为原则投喂饵料,剩余未食的饵料应及时清除。

3.日常管理

蝌蚪养殖要注意水质,在每次投喂后1-2小时内将水体中残饵及粪便清除并使用益底净103,有问题要及时换水。一般来说3-4天换一次水,同时需要每天按时检查养殖设施是否有损坏,及时清理入水口的过滤设施。此外,还要加强日常巡查,注意防治车轮虫病、白斑病、蝌蚪红肚病等病症的发生。

另外,虽然现代医学证明蝌蚪提取液对于现代疾病攻克有一定用处,但生吃是非常危险的,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己随意食用。

相关阅读

蝌蚪鰕虎鱼


中文名称蝌蚪鰕虎鱼

拉丁名称Lophiogobius ocellicauda Gunther

英文名称ocellate-tail crested goby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蝌蚪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Lophiogobius Gunther,1873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中国东海、黄海和渤海,也见于黄河、长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Ⅶ,17;臀鳍条Ⅰ-17-18。纵列鳞35-40。鳃耙14-16。脊椎骨34。

体长为体高的5.9-7.8倍,为头长的2.9-3.7倍,为尾柄长的11.6-17.8倍,为尾柄高的16.8-21.0倍。头长为吻长的2.6-3.8倍,为眼径的7.3-9.0倍,为眼间距的4.3-6.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1.5倍。

体延长,前部稍平扁,后部侧扁,尾细长。头宽平。吻宽扁,前端广圆形。口颇大,前位。上下颌具牙2行。鼻孔每侧2个。眼小,圆形,上侧位。下颌微突出,上颌骨后延伸达眼后缘后方。额部肌肉较发达,稍向外突出。头腹面密布短小皮须,颊部、前鳃盖骨边缘和鳃盖均具小须。鳃孔宽大,向下方延伸。鳃盖膜连于峡部,鳃盖条6。体被圆鳞,颊部、鳃盖均被小鳞。腹膜灰黑色。无鳔。肠短于体长。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不伸达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较第一背鳍长,不伸达尾基。臀鳍颇长,仲达尾鳍基。胸鳍宽大,后端钝尖,仲达臀鳍起点。腹鳍宽圆,愈合成一吸盘。尾鳍较长,椭圆形。

体黄褐色,背部较深,腹部较浅。体侧鳞片后缘具弧形黑斑。头部具不规则的断续带状花斑。尾鳍基部正中具一黑色圆斑,圆斑后方具2-3个新月状黑色横纹。第二背鳍具2-3个行具黑色条纹。

生活习性
生活于河口及近海底层。海水/淡水生。

蝌蚪车轮虫病


疾病名称车轮虫病

为害对象 小蝌蚪
疾病概述 皮肤和鳃的表面常出现肉眼可见的青灰色斑点

病原 为车轮虫

症状 被车轮虫寄生的蝌蚪,其皮肤和鳃的表面常出现肉眼可见的青灰色斑点,尤其是尾部常发白,严重时出现烂尾。当车轮虫在蝌蚪身上大量寄生时,病蝌蚪游泳迟钝,呼吸困难,漂浮于水面,逐渐消瘦死亡。

发病规律 5-8月为本病的流行季节。

防治方法
(1)注意食物和水质清洁,适时分池稀养。

(2)用0.7毫克/升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遍洒。

(3)用2%-3%食盐溶液浸泡蝌蚪15-20分钟。

蝌蚪气泡病


疾病名称气泡病

为害对象 蝌蚪
病原 为池水中含氮量和含氧量过高所致。

症状 病蝌蚪身体膨胀,仰游水面,肠内充满气体。

防治方法
(1)清除池底淤泥和过多的水草;投喂米糠等饵料时,要煮熟再投喂。

(2)高温季节每2-3天向养殖池(尤其是蝌蚪池)冲注新水1次,并在池上搭设荫棚降温。

(3)发现本病后,可换水或加注新水并用4毫克/升的食盐溶液全池遍洒。

(4)病情严重时,可用筛网将患病蝌蚪捞出,集中放于较清凉的水中,用20%的硫酸镁溶液浇洒,1-2天后再放回蝌蚪池,并用酵母片拌饵投喂,每100尾蝌蚪喂药0.5克,连喂6天。

牛蛙蝌蚪的营养及饵料


蝌蚪杂食且贪食,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食物数量和种类有不同的要求。刚孵化出膜的蝌蚪有卵黄作为营养,不必投喂饵料,在出膜后4-5d,可供给少许蛋黄、豆浆及浮游生物等,但数量不宜过多,以防水质恶化和造成浪费。刚下池的蝌蚪个体小,活动能力弱,多群集在一起,2-3d后分散于池边摄食天然饵料,如蓝藻类、绿藻、硅藻、轮虫类、枝角类及腐殖质等。6-7d 后,蝌蚪可在水中缓慢游动时,应辅以少量人工饵料。凡蛋白质含量在10%以上的各种动、植物性原料都可作为蝌蚪的饵料,如豆浆、米糠、花生饼、豆饼、鱼粉、动物内脏及蔬菜等。随蝌蚪的长大,它们的食性逐步转为动物性,尤其喜欢吃生鱼肉、肝脏、蛆和死蝌蚪。在人工饲喂时蚕蛹、麸皮、豆饼均可投喂,而以投喂蚕蛹的生长最快。另外.整条死鱼、西瓜皮、南瓜虫、煮熟的马铃薯、豆腐渣、水果皮等也可作为蝌蚪的饵料同时,为了在蝌蚪池培育一定浮游生物,可适量施用猪粪、牛粪以繁殖水中浮游生物。

每天投饵的数量应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而定,天气凉爽而水质较瘦,可适当多投;天气炎热而水质又肥则适当少投,原则上每天投喂1次,以满足蝌蚪生长发育需要即可。一般在前肢长出前,投饵量为蝌蚪体重的10%左右,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萎缩,投饵量可减少一半。如果所投饵料是属于干粉类物质,则先要将其充分浸湿,搅碎后再投喂,否则蝌蚪会因饱食干饵料后,在消化道内发酵而发生气泡病。所投喂饵料的种类应因地制宜,尽量采用价格低廉而又基本能满足蝌蚪快速生长需要的饵料。如用猪、牛粪、水草或化肥等培育浮游生物活饵料的同时,辅以人工饵料,特别是动物性和植物性的混合饵料,能使蝌蚪快速长,提早变态。总之,养殖者在选择蝌蚪饵料时,要因地制宜,既要考虑来源充足,又要价格低廉,更重要的是营养丰富。多种饵料混合投喂能提高其营养价值。

牛蛙蝌蚪的病害与防治


蝌蚪的敌害与害藻蝌蚪期的主要敌害是黄鳝、蛇类某些水生昆虫和各种野杂鱼类,它们均能吞食,防治的有效法是,蝌蚪人池前进行严格的清塘消毒,杀死水体中的敌害生物。人池后坚持每天早晚巡塘,及时清除敌害。

另外,夏季水温高时,蝌蚪池中易出现铜绿色水花,这是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等蓝藻在水中过量繁殖的结果。这种藻类因有胶质膜,蝌蚪吃后不能消化,同时这类藻类死亡后,沉在水底,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会使蝌蚪死亡。防治方法是用0.01% 的硫酸铜溶液倾人池甲,藻类即会自灭,此溶液对蝌蚪的发育无害。

(1)肤霉病。其病原体是水霉菌,主要寄生在蝌蚪体表皮肤损伤的部位。霉菌从皮肤伤口侵人时,吸取皮肤中的养料。菌丝体向内深人肌肉,向外长成分枝繁茂的菌丝,肉眼可以见到菌落为棉絮状,逐渐从伤口向四周扩大,致使蝌蚪游动迟缓,觅食困难,其它病菌沿伤口侵入,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①用10%(-紫药水涂之,效果良好。②可用20 mg/L的高锰酸钾消毒30min,经72 h可治愈。

(2)车轮虫病。其病原体是车轮虫。此虫外表像碟状或草帽形,虫体周围有均匀分布的纤毛,并有由许多小齿逐个衔接而成 的圆形齿环,虫体运动时,以齿环磨损蝌蚪的表皮组织。蝌蚪被大量车轮虫寄生后,食欲即减退,呼吸困难,单独游动,动作迟缓,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①此病多发生在密度大的池中。减少养殖密度,扩大蝌蚪活动空间,即可避免此病发生。②发病初期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 0.5 g和硫酸亚铁0.2 g.③每667m用切碎的韭菜0.25 kg与黄豆混合磨浆,均匀泼洒到池内,连续1-2d,可控制病蝌蚪的死亡。

(3)舌杯虫病。此病多发生在水质条件差、饲养密度高的池中,以七八月份为发生高峰,且感染传播快,2-3d即可由个别蝌蚪遍及全池。此虫多寄生蝌蚪尾部,肉眼观察很像水霉。治疗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0.7 g硫酸铜或硫酸亚铁合剂溶于水中全池遍洒,能有效治疗。

(4)气泡病。此病多发生在水温高、池底有机物多的池中。 患病蝌蚪肚子膨胀,失去平衡能力,仰浮于水面。预防方法:高 温期间每隔2一3d冲新水1次。池底有机物不可过多,施肥应 量少、次多。药物治疗:将患病的蝌蚪置于清凉水中,用20% 硫酸镁溶液浇洒,2d后再放人蝌蚪池,治疗效果较好.

(5)出血病。多发生于即将长出后肢的蝌蚪。患病蝌蚪在腹 部或尾部有出血斑块,蝌蚪在水面打圈,数分钟后下沉死亡。发现病情后,要及时将蝌蚪池水放出,用网把蝌蚪高度集中,按每 2万只蝌蚪用120万Iu青霉素和100万IU链霉素浸泡0.5h,治疗效果很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95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