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是什么

奶牛是乳用品种的黄牛,我国的主要以黑白花奶牛为主,现在很多农场都饲养了奶牛,但是有的养殖户的养殖的奶牛产奶量并不高,那么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是什么?如何提高产奶量呢?

一、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有很多,但最常见的有品种因素、饲养因素和管理因素三种,品种不好的奶牛无论你怎么饲养怎么想办法它的奶产量注定了就是不高,而对于一些品种不错的奶牛就要好好饲养,保证它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饲养方式的正确性,最后就是保证生活环境的干净预防疾病。

二、如何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1、饲养方法

首先要选择适合奶牛的饲料,对奶牛产奶量影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粗纤维的含量,粗纤维影响乳脂肪而乳脂肪是产奶的关键,乳脂肪提高那么奶产量也就高了,所以在选择饲料时要特别注意,其次是喂食甜高粱杆也可以提高奶产量同时也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一点小苏打,它可以起到开胃和促进粗纤维消化的作用,最后想要增加产奶量还可以夜间补时给奶牛也吃个夜宵。

2、管理方法

奶牛的干乳期是需要营养比较多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既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同时又要市场给乳房按摩,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乳脂从而提高产奶量,在日常管理中要搞好环境卫生和注意奶牛本身的卫生以及饮食卫生,尤其要注意乳房的卫生预防乳房发炎等问题,冬季的话还要注意温度问题,采用人工手段给奶牛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同时冬季饮用的水用温水更好这样有利于提高产奶,最后还要适当的牧牛让它有足够的运动量,可以增强奶牛的体质还可以增强它的抗寒能力。

3、正确的挤奶方法

很多奶牛产奶量不高的原因也在于挤奶的方法不对,在挤奶时要先给乳房按摩然后上下拨动,它可以增强乳液的排射提高乳脂和产奶量,每次挤奶时要注意将乳腺中乳液尽可能的挤干净,掌握挤奶的速度也有利于提高奶产量还可以提高乳脂。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和如何提高产奶量的相关介绍了,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m.Yz023.CoM

相关知识

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及对策


奶牛的产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奶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而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在因素主要有品种、生理状况等,外在因素主要包括饲养管理与环境等。在奶牛养殖过程中要将内因与外因紧密结合起来,才可以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内外因素及对策。

奶牛的产奶性能包括产奶量和乳产品品质,这两方面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由母牛的内因,即品种、生理等因素;外因,如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优良的奶牛品种是前提,如果没有好的品种,再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也不可能提高其固有的产奶量,而即使有好的品种,如果不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也不会使其产奶性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将内因与外因结合起来,选择好具有高产、稳产且牛奶品质好的奶牛品种后,再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充分的发挥该优良品种的产奶潜能,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内在因素及对策

品种及遗传因素。奶牛的产奶性能具有很强的遗传力,品种不同,产奶性能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相同品种的不同个体间的产奶性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奶牛养殖场要选择好品种,这是获得较高产奶量和高品质乳产品的基础。目前我国奶牛养殖场多选择乳用型荷斯坦牛这一品种,产奶量要明显的高于其他奶牛品种,据报道,中国荷斯坦牛在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可达到6500~7500kg。但是该品种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就是乳脂率较低。拥有较高乳脂率的奶牛品种为娟姗牛,可达到3.3%~8.4%。所以在选择品种时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要求选择适宜的品种,并且还要选择该品种中产奶性能相对较好的后代来饲养。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对奶牛的产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奶牛的生理状况决定着奶牛的代谢水平,从而使得奶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不同,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和乳产品的营养成分不同。奶牛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胎次、泌乳期、干奶期、配种期和妊娠期。每一阶段的产奶性能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初产乳牛因身体仍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产奶量较低,只相当于成年奶牛的70%,产奶量的高峰期在4~6胎,随着年龄以及胎次的增加,产奶量开始下降,乳产品的成分也发生着变化,如果饲养管理良好,还可以维持较高的产奶量,但是到一定的年龄和胎次后就要适时淘汰,或者转为育肥用;初产母牛的年龄对产奶性能影响很大,如果配种过早,乳腺的发育还未完全,会严重影响泌乳量,一般情况下,判断初产奶牛是否已达到配种资格可以通过体重和年龄来定,通常当体重达到成年母牛的70%,年龄达到24月龄左右时即可参与配种;在奶牛的整个泌乳期,产奶高峰期一般低产奶牛在产后的30~40天,高产奶牛在产后的50~60天,可持续20~60天,然后产奶量开始下降。到了泌乳末期,产奶量下降迅速。乳产品的营养成分也发生着变化,在泌乳初期乳脂率较高,2~8周时乳脂率下降到最低,待到第三个泌乳月时又开始上升;奶牛在干奶期的饲养目的并不是产奶,而是让奶牛的身体以及生理机能得到休息和更新,以保证胎儿有充足的营养,保证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性能;奶牛到了发情配种期后,产奶量会短时间的下降,但是乳脂率会上升,而妊娠期尤其是妊娠中期,由于激素的影响,奶牛的泌乳量也会下降明显,到了妊娠后期一直到干奶,产量量迅速下降。产犊间隔影响着奶牛的产奶性能,最理想的产犊间隔应为12个月,保持一年一产犊,产犊间隔短的奶牛的产奶量较高,反之则会造成奶牛繁殖性能下降,产奶量下降。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按时的配种,及时的开奶,以保证奶牛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性能不受影响。

2、外在因素及对策

环境因素。温度对奶牛的产奶性能影响较大,母牛的产犊季节不同,泌乳高峰期所处的环境温度也不同,因此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也不同,一般在早春季节和冬季产犊最好,夏季的产奶性能最不好。在我国北方地区,适宜的产犊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加上合理的供料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另外,牛舍的环境也很重要,舒适的养殖环境利于产奶性能的发挥,因此要保持牛舍内清洁、卫生、干燥。

饲养管理因素。饲料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产品的成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奶牛所摄入的营养量以及营养成分会直接影响到奶牛的产奶性能。因此,在整个泌乳期都要根据实际的养殖情况,如奶牛的体重、产奶量、乳成分以及体况来进行合理的日粮配制,使奶牛获得充足且合理的营养,目前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多采用全混合日粮的饲喂技术,可能保证奶牛摄入均衡的营养,从而保证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品质;正确科学的挤奶方法也可以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在每次挤奶前要用温水擦拭乳房,促进血液循环,不但可促进乳汁的分泌,还可以加强乳脂的合成。生产实际表明,在挤奶前充分的按摩乳房与不按摩乳房相比,产奶量要明显高的多,较长时间的按摩乳房,可以刺激乳腺的排乳反射,提高产奶量。而合理的挤奶次数可以提高产奶量,因为乳腺中奶的合成与分泌速度与乳房内压成反比,如果挤奶次数较少会造成奶在乳房内蓄积,内压增高,奶的分泌速度减慢,如果及时将奶挤出,可减少乳房内压,可促进奶的合成与分泌。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主要因素

奶牛业是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奶牛生产中,奶产量的多少是决定奶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县奶牛生产自1984年开始,主要发展在1999年以后,目前全县奶牛生产已在昆明地区占据半壁江山,所以奶牛生产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同时也是关乎到城市供给的保障。对从事奶牛养殖的农户和业主能否可持续的发展奶牛生产,找准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的因素就是主要的工作之一。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的主要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包括品种、个体。品种不好,吃再好的东西也只能长肉,不能出高产奶。不同品种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高度培育的品种,其产奶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奶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产奶量较高的品种,其乳脂率相应较低,但通过有计划的选育,乳脂率也可提高。奶牛不同品种,其产奶量及奶成分均有较大差异。奶牛不同品种,其产奶量及奶成分均有较大差异,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命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其产奶量和乳脂率仍有差异。
生理因素包括年龄、胎次、泌乳期、干乳期、发情与妊娠等
年龄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甚大。奶牛产奶量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青年的母牛,由于自身还在生长发育,尤其乳腺发育还不充分。因此,头胎青年母牛产奶量较低,仅相当于成年母牛的70~80%;而老年母牛,7~8胎以后的母牛,随着机体逐渐衰老,产奶量也逐渐下降。其次是第一次产犊年龄不仅影响当次产奶量,而且影响终生奶量。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早,除影响乳腺组织发育及产奶量外,也不利于牛体健康;相反,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晚,则缩短了饲养期间的经济利用期,减少了产犊次数和推迟了经济回收时间,并影响终生产奶量。同时最理想的产犊间隔是365天,即每年产奶305天,干奶60天,1年1胎。

第三是奶牛在泌乳期中产奶量多呈规律性变化。一般母牛分娩后产奶量逐渐上升,低产牛在产后20~30天,高产牛在产后40~
50天产奶量达高峰。高峰期有长有短,一般高峰期约维持20~60天后便开始逐渐下降,下降的幅度依母牛的体况、饲养水平、妊娠期、品种及生产性能而异。在泌乳期中产奶量呈现先低、后高、再逐渐下降的曲线变化。同时,奶的质量也呈现相应的变化。在泌乳的高峰期,奶中的干物质、脂肪、蛋白质含量较低,但随着奶量的下降,其奶中营养成分又逐渐回升,即奶量与奶质有呈相反的趋势。第四是体格。同一品种、年龄的奶牛,一般而言,体格大的牛,消化器官容积相对也较大,采食量多,因而,产奶量相对比较高,即体格与产奶量有呈正相关的趋势。但过大的体重,并不一定产奶就多;而且奶牛体重大,维持代谢需要也多,经济不一定合算。第五是奶牛患病后,生理状况异常,首先产奶量下降,奶的成分变化无规律。第六是发情与妊娠。母牛发情期间,由于性激素的作用,产乳量会出现暂时性的下降,乳脂率略有上升。母牛妊娠对产乳量的影响明显而持续。妊娠初期,影响极微,到妊娠后期泌乳量显著下降,第8个月则迅速下降,以致干乳。环境因素包括饲养管理、挤乳与乳房按摩、产犊季节、外界气温、疾病等。饲养与管理。乳牛的饲养方式、饲喂方式、挤乳技术、挤乳次数等,都对产乳量有影响。但营养物质的供给,对产乳量的影响最为明显。饲养条件好时产乳量也高。日粮中给予多量的青绿多汁和青贮饲料,并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根据泌乳母牛的营养需要实行全价饲养。适当的运动,经常刷拭牛体,牛舍内保持通风良好,清洁干燥,合理安排工人日程,定期进行预防检疫等,对提高产乳量有良好的作用。挤奶是饲养奶牛的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工作。正确熟练掌握挤奶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奶牛的产奶潜力,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方法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牛奶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了满足人们对牛奶的需求就必须改变传统的饲养模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促进奶牛业向大规模、高产、优质和高效的方向发展。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方法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

1、科学选种

优良的品种是奶牛高产的基础,良种奶牛的生产性能较高,体型较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奶牛的选种包括种公牛的选择和母牛的选择。目前我国最常使用的品种多为黑白花奶牛,如荷斯坦奶牛,并且多为杂交改良的后代。有研究表明,杂交改良后果的奶牛品种,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均较普通奶牛有很大的提高。在选择种公牛时要注意生长发育、早熟性、外貌特征、体质和精液品质等性状,选择母牛时则要根据体质、外貌、产奶性能和繁殖性能等方面考虑。在选种时还要依据系谱、家系等选择良种。

2、合理饲喂

因奶牛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因此要根据饲养标准,计算不同阶段奶牛的营养需求量,以科学合理的配制日粮,合理的搭配日粮中的精粗比例,从而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奶牛在泌乳初期,因刚经历分娩,体质较弱,消化机能较差,生殖系统尚未恢复,此时饲喂奶牛以恢复为主,精料的饲喂量不宜过大,主要以饲喂优质牧草为主;在泌乳期,奶牛体质和各项机能基础恢复完全,并且处于泌乳的旺期,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此时除了要维持自身的需求外,还要提供充足的营养来满足泌乳的需要。应该额外增加精料的饲喂量,以增加产奶量,当奶牛的产奶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将停止增加,此时要将多余的精料慢慢减少,以免影响到奶牛的健康。因奶牛在泌乳盛期,钙的流失较多,易发生瘫痪,因此,在提供营养时要注意适当的补充钙、磷;奶牛进入泌乳后期后,产奶量下降,但是也不可随意的减少日粮的营养,此时奶牛经过长时间的泌乳后要摄人充足的营养来增强体力,保持适宜的体况,以为下一个泌乳期做好准备。

在饲喂时要保证饲料的质量,尽量保持粗饲料种类多样,要提高充足的青饲料,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同时可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奶牛产奶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另外,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可适当的使用一些饲料添加剂,在大量饲喂精料时使用一定量的小苏打,可中和瘤胃酸,不但可防止奶牛发生瘤胃酸中毒,还可以有效的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产奶量。另外,还要保证奶牛有充足的饮水,因牛奶大部分是由水组成的,充足的饮水可显著的提高产奶量,注意在提供饮水时冬季不可太凉,有条件的话可提供温水,夏季则可让奶牛饮用凉水,起到降温的作用。

3、加强管理

加强奶牛日常的管理工作。科学的规划奶牛养殖场的布局和奶牛设施,为奶牛提高适宜的生活环境。加强日常环境的管理工作,注意保持牛舍内的卫生清洁,及时的打扫,定期消毒。合理通风,以调控牛舍的温度、相对湿度,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勤换垫草垫料,保持牛舍干燥。

在养殖前要对奶牛进行合理的分群,分群可依据奶牛的大小、品种、产奶量高低、体质强弱来进行分群,尤其要注意按照奶牛产奶量的高低分群,可以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养殖经济效益。这样便于饲喂管理,减少饲料的浪费,降低养殖成本。如果当地的自然条件良好,可在青草地进行放物,不但可以保证奶牛采食到新鲜的青草,加大运动量,接种阳光的照射,增加体质,提高泌乳量,还可降低饲料成本。

如果当地的放物条件不好,采取完全舍饲的方式养殖奶牛,则要对奶牛进行补充光照,合理的延长光照时间可对奶牛的生长发育和产奶量影响较大。另外,要保证奶牛每天都有充足的运动量,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

4、科学挤奶

科学的挤奶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量。目前挤奶的方式主要有人工挤奶和机器挤奶。采用机器挤奶时由于力度、速度和刺激一致,奶牛的舒适度较强,因此可提高产奶量。而人工挤奶可根据奶牛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力度、手势等,各有优点,但是无论选择何种方法挤奶都要注意不可挤奶过度,安排好每天挤奶的次数。目前各养殖场一般每天挤奶3次,可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在挤奶前要先对乳房进行热敷和按摩,以促进乳房的血液循环,加速乳房的膨胀,促进乳汁的分泌和排乳。

5、预防疾病

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每天都要刷拭牛体,保持体表的卫生,减少体外寄生虫的侵害。定期检查奶牛的牙齿和肢蹄,每牛的春季都要进行修蹄的工作,在奶牛分娩前进行驱虫。加强奶牛乳房的保健工作,可每天在挤奶前给奶牛的乳房进行按摩,除了可提高产奶量外,还可预防乳房炎。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相关的疫苗,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另外,要注意做好奶牛营养代谢的监控工作,防止发生产乳热、酮病、瘤胃酸中毒等营养代谢病。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

文章从我国奶业的现状、影响产奶量的因素及提高产奶量的措施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奶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牛业的发展是改善人民的食物结构,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措施。据调查统计,我国的奶类总产量仅占全世界的1.6%,而奶牛仅有460多万头,占全世界奶牛总数的约2%。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营养的需求更加完善,这就给我国奶牛业造成一定压力。关于《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中显示,我国人均奶量只有6.05kg,而全世界人均奶量为92.22kg,因此,国家农业部提出“抓好奶类生产”,特别是奶牛业的发展,其中产奶量的提高问题亟待解决。
1我国奶牛业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牛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1978年,我国仅有奶牛及改良牛47.5万头,总产奶量97.1万t;泌乳母牛单产水平3000kg,人均奶量10.1kg;2007年,我国奶牛存栏1218.9万头,比1978年增长了24.7倍,年递增率为11.8%;奶类总产量3633.4万t,比1978年增长了36.4倍,年递增率为13.3%,已跃居世界第三位;泌乳母牛单产水平为4800kg,比1978年提高了60%,人均27.5kg,比1978年增长了1.7倍。虽然我国奶牛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奶牛业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我国主要靠增加奶牛的总数来提高产奶量,奶牛的平均产奶量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与此相反,发达国家奶牛数量逐年递减,而奶牛的产奶量却保持稳定或递增,如:美国1950年奶牛2190万头,总产乳量5289万t,2004年奶牛为901万头,总产乳量达7748万t,奶牛年平均产乳量达到8599kg。历史与现实启示我们,要立足于我国奶牛业发展现状,汲取各国奶牛业的发展经验,从饲养、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做出改变,从而实现我国奶牛业的进一步发展。
2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
2.1环境因素
奶牛的生产受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牛场的选址及建设是关键。在饲养奶牛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最低限度的减少对奶牛业污染。
2.2奶牛本身
2.2.1高产良种奶牛严重不足我国奶牛的平均产奶量尚不足4000kg,而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平均单产达8400kg,丹麦、日本、法国等平均在6500kg以上。
2.2.2奶牛繁殖技术落后美国、加拿大等国已把胚胎移植作为促进奶牛业发展的主要手段,而我国技术相对落后,奶牛繁殖潜力尚待挖掘。
2.3饲养管理
2.3.1集中饲养传统的工厂化生产是将奶牛集中饲养、集中管理,这不能很好满足不同奶牛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既造成饲料的浪费又降低了奶牛的产奶量。
2.3.2缺乏优质饲料,日粮配比不合理饲料是奶牛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奶牛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缺乏优质饲料,尤其是优质牧草的缺乏是制约我国奶牛业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奶牛饲料主要靠粮食、作物副产品、秸秆和少量天然牧草,加之数农户仍沿用传统的方法,饲料单一,营养失调,严重制约了奶牛的产奶量。
2.3.3奶牛发病率较高由于近年来对奶产品的需求不断升温,使得养殖户盲目引进种牛,对引进牛的品质、性能、疫情等情况全然不知,同时有些养殖户缺乏养殖科学养殖知识,不能对奶牛定期消毒、检查等,使得我国奶牛常见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进而造成了奶牛产奶量的下降。

3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
3.1奶牛场的建设和环境保护
3.1.1奶牛舍的选址奶牛场选址的主要原则:使奶牛场不致成为周边环境的污染源,同时也不受周边环境所污染。
3.1.2奶牛场的位置奶牛场的位置应远在距饲料生产基地和放牧地较近,交通发达,供水电方便的地方。不要靠近工厂、住宅区,以利防疫和环境卫生。
3.1.3地势、水位奶牛场地势要高燥、背风向阳,最好北高南低,土质坚实(以沙土质为好),地下水位在2m以下,具有缓坡、排水良好的开阔平坦的地方。
3.1.4水源、水质奶牛场用水量很大,一头泌乳牛1d的饮水量达70~130kg,因此必须有充足的良好的水源,且取用方便。水质应达到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畜禽饮水水质》(NY.5027-2001)标准。
3.1.5利用防疫和环境保护奶牛场一般离居民区500m以上,与主干公路应保持1000m距离,且周围有绿化隔带等,并避开空气、水源和土壤污染严重的地区以及家畜传染病源区,以利防疫和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
3.2奶牛场的规划
(1)在满足经营管理和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尽量满足各类奶牛的生理要求,符合生产实际。
(2)对奶牛场的规划与布局一般采用按功能分区规划、布局的原则。在《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兽医防疫准则》(NY5047-2001)中将奶牛场分为“生活和管理区、生产和饲养区、生产辅助区、粪便堆贮区和病牛隔离区”,各区“相互隔离”。
3.3乳牛舍的设计
3.3.1设计理念奶牛舍的设计主要根据饲养工艺、挤奶方式、机械化程度等因素确定。然而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的不同,应以奶牛的生理特性和饲养方式为依据,因陋就简,降低建设成本为主要设计思想。
3.3.2设计形式根据饲养方式,目前主要有栓系牛舍和散栏牛舍;舍内根据牛的体型和存栏量,合理建设料槽、颈枷、牛床、粪尿沟、照明饮水设备,电源和饮水设备要安装合理等,以提高工作效率。
3.4奶牛的品种及繁殖技术
3.4.1奶牛品种的选择据资料表明,优质的奶牛毛色大部分为黑白花且花片界限明显,体格高大,结构均称,后躯发达。骨骼细致而结实,肌肉丰满。皮薄而有弹性,皮下脂肪少,乳房特别庞大,乳腺发育良好,乳静脉粗而多弯曲,乳井深大。
3.4.2奶牛的选育繁殖技术奶牛的选种包括种公牛的选择和母牛的选择两个方面。根据种公牛本身表现的性状主要有生长发育、早熟性、体质外貌、精液品质等;母牛的选种则依据体质外貌、产奶性能、繁殖性状等进行。此外,还可依据系谱、家系及后裔等方面的材料进行选择。据丁洪涛等研究表明母牛选种的标准是:群体中产奶量和乳脂率最高的,头胎牛或成年牛,产奶量在9000kg以上,乳脂率在3.6以上,体貌评定在80分以上的母牛。
3.5科学的饲养管理
3.5.1分群据试验证明,按产奶量高低进行分群并实行阶段饲养,不论是对提高产奶量或增加经济效益效果都很显著。反之,则浪费饲料,增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3.5.2科学饲喂为了充分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应根据饲养标准,精确计算不同阶段的母牛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正确的配合日粮,合理搭配粗精饲料的比例,提高奶牛产奶量。其中,必须按照奶牛生理变化、不同的生理阶段及产奶量进行科学饲养。
(1)泌乳初期。由于母牛刚刚分娩,机体较弱,消化机能减退,产道尚未复原,因此,此期应以恢复母牛健康为主,每天供给适宜的精料,并饲喂优质牧草,尽快促进母牛恢复健康。
(2)泌乳期。此时母牛体质已基本恢复,消化机能正常,除按饲养标准满足其维持及泌乳的需要外,应额外多给精料,增加产奶量,至产奶量不再增加时,将多余的料慢慢减下来。此期还需要适当的补充Ca、P含量,防止疾病的发生。
(3)泌乳后期。母牛产奶量下降,但此期各器官仍处在较弱的活动状态,应适当的提高营养,增强体力,使母牛保持中上等体况,利于今后的发展。

3.5饲喂方法
3.5.1饲喂次数一般而言,奶牛的饲喂次数与挤奶次数相一致,实行3次挤奶,3次饲喂。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高产乳牛、夏季饲养、泌乳盛期应由3次改为4~6次。
3.5.2饲喂顺序饲喂顺序根据具体条件灵活运用,一般是“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先喂后饮”的方法。
3.6饮水
水对乳牛来说十分重要,牛乳中含水88%左右。试验证明,乳牛饮水充足,可提高奶量10%~19%。因此,必须保证乳牛每天有足够的饮水。冬季饮水时,要注意水不能太凉,且以不放食盐为宜,以免饮水太多,造成体热大量散失,可用开水将精料调制成粥料饲喂,对牛体保温既防止体热消耗又增加了产奶量。而在夏季饮水时,可在其中适量放些食盐,促使牛多饮凉水,增大体热散失量,从而减轻热应激造成的危害。
3.7放牧
放牧不仅能让奶牛吃到更多适口优质的青草,降低饲养成本,而且增大了奶牛的运动量,让其呼吸到新鲜空气,沐浴阳光,促进体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加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提高泌乳性能,可多产牛奶500kg以上。
3.8乳房的按摩
奶牛临产前期及挤奶前都必须对乳房进行热敷按摩,这样不仅可以改善乳腺血液循环,促使乳房发育,而且还能减少乳房疾病的发生,提高奶牛产量。据试验证明,挤奶前按摩乳房可提高10%~20%的产乳量。
3.9挤奶技术
3.9.1挤奶方法挤奶方法有手工挤奶和机器挤奶。一般机器挤奶的速度和刺激保持一致,使乳牛感到舒适,因而可提高产奶量;而手工挤奶时需注意挤奶工的手势、手力等,尽量做到用力均匀、一致,避免奶牛产生不适,而造成奶牛产奶量的下降。
3.9.2挤奶次数据调查分析表明,改每日挤奶1次为2次,可使产奶量提高10%,2次改为3次,又可提高产奶量的10%。因此,适当增加挤奶次数可激活、加快乳腺分泌,提高产奶量。
3.10注重奶牛的防疫技术
3.10.1卫生消毒定期对奶牛进行卫生消毒,可切断疾病的传播,减少疾病的发生。
3.10.2定期免疫定期对奶牛进行预防接种,增加免疫抗体,减少疾病的发生;此外,还需定期对奶牛进行驱虫,改善其体、内外的环境,有利于奶牛健康。
3.11实施保健措施
3.11.1乳房保健乳房是奶牛实现经济价值的重要器官,而其发病率却又较高,许多奶牛因乳区疾病而失去泌乳能力,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重视乳房卫生保健,必须及时做好乳房卫生,定期进行检测以防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及合理控制乳房感染等。
3.11.2蹄卫生保健除注重舍内环境外,必须定期修蹄,对蹄部进行清洁等。
3.11.3营养代谢疾病的监控乳牛的营养代谢疾病主要包括产乳热、酮病、瘤胃酸中毒、真胃变化和胎衣不下等。在生产上必须加强对这些疾病的监控,做好预防工作;早发现、早治疗,尽量避免或减少对乳牛的影响。
4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措施合理配合使用,能有效提高奶牛产奶量。在提高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的乳产品。在生产实际中,应该结合我国奶牛业现状,以及各地区的生产经验,将上述方法搭配使用,真正做到以提高奶牛产奶量为目的,并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促进我国奶牛业的发展。

饲料因素对高产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摘要:高产奶牛新陈代谢旺盛,采食量大,饲料的转化率高,产奶量高,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大。如果不能给高产奶牛提供充足且合理的营养物质会影响奶牛的生长及生产,所以饲料因素是影响产奶量的主要因素。应加强高产奶牛的饲料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高产奶牛的特点是新陈代谢旺盛,采食量大,饲料的转化率高,每年的产奶量可达7500kg以上,所以牛奶的乳脂率为3.4%~3.5%,乳蛋白率为3%~3.2%。个别的奶牛在泌乳期的年产奶量可以达到8500kg以上。因此,要想使高产奶牛达到理想的生产水平,发挥最佳的生产性能,就必须给高产奶牛提供充足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而在实际生产中饲料因素对奶牛的产奶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供应不足或者不合理,不但会影响奶牛生长,还会限制产奶量,所以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1影响高产奶牛产奶量的饲料因素

泌乳初期的奶牛易出现能量负平衡,在蛋白质和其他类营养成分得到满足后,能量往往得不到满足,而此时又不能简单的通过增加谷物类饲料来满足能量需要,这是由于谷实类饲料中的淀粉含量过高,粗纤维含量不足,奶牛采食后会影响瘤胃的发酵机能,使丙酸的比例增加,相对的乙酸的比例减少,导致瘤胃内酸度过高,而使微生物区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乳产品质量下降,奶牛出现酸中毒等其他代谢病。

精料饲喂量不足。奶牛虽然以采食粗饲料为主,但是如果精料的比例过低,会使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不足,而处于能量负平衡,这就使得奶牛动用自身的体脂来供应能量,动用体脂直接的后果就是奶牛体重下降,从而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表现为产奶量下降,无法达到泌乳高峰期,机体的代谢功能发生紊乱。

奶牛饲喂量不足,饲料种类单一,搭配不合理。饲喂量直接决定了奶牛的产奶量。饲料种类过于单一会使奶牛摄入的营养不足或者不均衡,而影响产奶量以及牛奶的质量。粗饲料的种类很多,在以饲喂优质干草的基础上还要搭配一些青绿饲料以及多汁饲料,特别是在冬季和春季青绿饲料较为缺乏的季节,可以饲喂青贮料,同时还要储备一些多汁饲料,精饲料的种类也要尽量保持在三种以上。

饲料的质量以及合理的加工对奶牛的产奶量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粗饲料的质量较不好,适口性差,营养物质不全面,饲料消化率低,势必会导致产奶量下降,另外,饲料发生霉变,如玉米发霉后会产生霉菌毒素,奶牛采食后不但会影响产奶量,还会影响健康。饲料合理的加工调制,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消化率以及适口性,使奶牛的采食量增加,从而使产奶量以及牛奶的质量提高。

2.解决办法

提高饲料适口性。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以增加奶牛的食欲,从而提高采食量,最终达到提高产奶量的目的。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可以利用一些增香剂来增进奶牛食欲。奶牛对甜味较为敏感,饲喂奶牛时可以喂一些甜菜丝或者粮蜜。采取少喂勤添的原则,增加饲喂次数。

改善饲料的品质。粗饲料的品质与饲料的消化率呈正相关,质量较差,消化率越低,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采食较小。因此,饲喂奶牛的饲料品质要优良,日粮的组成要多样化,进行多品种的搭配,注意采食量与消化率的协调性,给奶牛提供优质的粗饲料以及品质优良的精饲料。适量的饲喂一些青绿多汁饲料,不但可以提高产奶量,还可以在炎热的夏季起到一定的防暑降温的作用。

注意饲料中营养供应充足且搭配合理。提高饲料的能量浓度,为处于泌乳期的高产奶牛,提供脂肪含量约为3%的日粮不足能维持产奶所需,因此要提高饲料的能量深度,可以在日粮中添加脂肪,以缓解泌乳初期能量的不足,提高奶牛的泌乳性能以及繁殖性能。其方法是可直接添加脂肪或添加过瘤胃保护脂肪和脂肪酸合成物;在提高能量浓度的同时,还要提供足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以促进乳蛋白的合成。要求高产奶牛在泌乳前期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为17%,中后期为13%~15%。对于合成乳蛋白所需的氨基酸应适量的添加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来提供;为了使能量添加剂发挥更好的效果,要给高产奶牛供应足量的纤维素,其方法是提供优质的干草,以提供充足的纤维量,达到使奶牛瘤胃中产生的乙酸量增多的目的。奶牛的日粮中干物质粗纤维的量应保持在17%,并且粗纤维中的NSC应为35%~40%,以保护瘤胃环境的稳定,促使瘤胃微生物发挥功能;高产奶牛体内的大量矿物质会随牛奶排出,而一般的饲料中的矿物质不能满足高产奶牛的需求量,因此要额外的供给。注意添加适量,钙、镁的添加量提高到饲草干物质采食量的0.9%、1%和0.2%~0.3%。

使用适当的添加剂。为了提高高产奶牛的产奶量,常用的方法是提高精料的饲喂量,这会导致瘤胃酸过高而发生酸中毒,此时在增加精料的饲喂量的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缓冲剂小苏打、氧化镁等可以稳定瘤胃的pH值;在奶牛的日粮中添加异构酸可以提高瘤胃微生物的数量,以改善氮的沉积量,提高纤维素的消化率,进而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在高产奶牛的泌乳初期饲喂酵母培养物可以起到一定的稳定瘤胃环境平衡的作用,并且可以防止奶牛采食量的下降,提高产奶量。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33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