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因素对高产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摘要:高产奶牛新陈代谢旺盛,采食量大,饲料的转化率高,产奶量高,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大。如果不能给高产奶牛提供充足且合理的营养物质会影响奶牛的生长及生产,所以饲料因素是影响产奶量的主要因素。应加强高产奶牛的饲料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高产奶牛的特点是新陈代谢旺盛,采食量大,饲料的转化率高,每年的产奶量可达7500kg以上,所以牛奶的乳脂率为3.4%~3.5%,乳蛋白率为3%~3.2%。个别的奶牛在泌乳期的年产奶量可以达到8500kg以上。因此,要想使高产奶牛达到理想的生产水平,发挥最佳的生产性能,就必须给高产奶牛提供充足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而在实际生产中饲料因素对奶牛的产奶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供应不足或者不合理,不但会影响奶牛生长,还会限制产奶量,所以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1影响高产奶牛产奶量的饲料因素

泌乳初期的奶牛易出现能量负平衡,在蛋白质和其他类营养成分得到满足后,能量往往得不到满足,而此时又不能简单的通过增加谷物类饲料来满足能量需要,这是由于谷实类饲料中的淀粉含量过高,粗纤维含量不足,奶牛采食后会影响瘤胃的发酵机能,使丙酸的比例增加,相对的乙酸的比例减少,导致瘤胃内酸度过高,而使微生物区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乳产品质量下降,奶牛出现酸中毒等其他代谢病。

精料饲喂量不足。奶牛虽然以采食粗饲料为主,但是如果精料的比例过低,会使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不足,而处于能量负平衡,这就使得奶牛动用自身的体脂来供应能量,动用体脂直接的后果就是奶牛体重下降,从而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表现为产奶量下降,无法达到泌乳高峰期,机体的代谢功能发生紊乱。

奶牛饲喂量不足,饲料种类单一,搭配不合理。饲喂量直接决定了奶牛的产奶量。饲料种类过于单一会使奶牛摄入的营养不足或者不均衡,而影响产奶量以及牛奶的质量。粗饲料的种类很多,在以饲喂优质干草的基础上还要搭配一些青绿饲料以及多汁饲料,特别是在冬季和春季青绿饲料较为缺乏的季节,可以饲喂青贮料,同时还要储备一些多汁饲料,精饲料的种类也要尽量保持在三种以上。

饲料的质量以及合理的加工对奶牛的产奶量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粗饲料的质量较不好,适口性差,营养物质不全面,饲料消化率低,势必会导致产奶量下降,另外,饲料发生霉变,如玉米发霉后会产生霉菌毒素,奶牛采食后不但会影响产奶量,还会影响健康。饲料合理的加工调制,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消化率以及适口性,使奶牛的采食量增加,从而使产奶量以及牛奶的质量提高。

2.解决办法

提高饲料适口性。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以增加奶牛的食欲,从而提高采食量,最终达到提高产奶量的目的。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可以利用一些增香剂来增进奶牛食欲。奶牛对甜味较为敏感,饲喂奶牛时可以喂一些甜菜丝或者粮蜜。采取少喂勤添的原则,增加饲喂次数。

改善饲料的品质。粗饲料的品质与饲料的消化率呈正相关,质量较差,消化率越低,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采食较小。因此,饲喂奶牛的饲料品质要优良,日粮的组成要多样化,进行多品种的搭配,注意采食量与消化率的协调性,给奶牛提供优质的粗饲料以及品质优良的精饲料。适量的饲喂一些青绿多汁饲料,不但可以提高产奶量,还可以在炎热的夏季起到一定的防暑降温的作用。

注意饲料中营养供应充足且搭配合理。提高饲料的能量浓度,为处于泌乳期的高产奶牛,提供脂肪含量约为3%的日粮不足能维持产奶所需,因此要提高饲料的能量深度,可以在日粮中添加脂肪,以缓解泌乳初期能量的不足,提高奶牛的泌乳性能以及繁殖性能。其方法是可直接添加脂肪或添加过瘤胃保护脂肪和脂肪酸合成物;在提高能量浓度的同时,还要提供足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以促进乳蛋白的合成。要求高产奶牛在泌乳前期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为17%,中后期为13%~15%。对于合成乳蛋白所需的氨基酸应适量的添加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来提供;为了使能量添加剂发挥更好的效果,要给高产奶牛供应足量的纤维素,其方法是提供优质的干草,以提供充足的纤维量,达到使奶牛瘤胃中产生的乙酸量增多的目的。奶牛的日粮中干物质粗纤维的量应保持在17%,并且粗纤维中的NSC应为35%~40%,以保护瘤胃环境的稳定,促使瘤胃微生物发挥功能;高产奶牛体内的大量矿物质会随牛奶排出,而一般的饲料中的矿物质不能满足高产奶牛的需求量,因此要额外的供给。注意添加适量,钙、镁的添加量提高到饲草干物质采食量的0.9%、1%和0.2%~0.3%。

使用适当的添加剂。为了提高高产奶牛的产奶量,常用的方法是提高精料的饲喂量,这会导致瘤胃酸过高而发生酸中毒,此时在增加精料的饲喂量的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缓冲剂小苏打、氧化镁等可以稳定瘤胃的pH值;在奶牛的日粮中添加异构酸可以提高瘤胃微生物的数量,以改善氮的沉积量,提高纤维素的消化率,进而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在高产奶牛的泌乳初期饲喂酵母培养物可以起到一定的稳定瘤胃环境平衡的作用,并且可以防止奶牛采食量的下降,提高产奶量。M.yz023.cOM

相关阅读

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及对策


奶牛的产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奶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而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在因素主要有品种、生理状况等,外在因素主要包括饲养管理与环境等。在奶牛养殖过程中要将内因与外因紧密结合起来,才可以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内外因素及对策。

奶牛的产奶性能包括产奶量和乳产品品质,这两方面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由母牛的内因,即品种、生理等因素;外因,如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优良的奶牛品种是前提,如果没有好的品种,再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也不可能提高其固有的产奶量,而即使有好的品种,如果不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也不会使其产奶性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将内因与外因结合起来,选择好具有高产、稳产且牛奶品质好的奶牛品种后,再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充分的发挥该优良品种的产奶潜能,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内在因素及对策

品种及遗传因素。奶牛的产奶性能具有很强的遗传力,品种不同,产奶性能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相同品种的不同个体间的产奶性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奶牛养殖场要选择好品种,这是获得较高产奶量和高品质乳产品的基础。目前我国奶牛养殖场多选择乳用型荷斯坦牛这一品种,产奶量要明显的高于其他奶牛品种,据报道,中国荷斯坦牛在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可达到6500~7500kg。但是该品种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就是乳脂率较低。拥有较高乳脂率的奶牛品种为娟姗牛,可达到3.3%~8.4%。所以在选择品种时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要求选择适宜的品种,并且还要选择该品种中产奶性能相对较好的后代来饲养。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对奶牛的产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奶牛的生理状况决定着奶牛的代谢水平,从而使得奶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不同,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和乳产品的营养成分不同。奶牛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胎次、泌乳期、干奶期、配种期和妊娠期。每一阶段的产奶性能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初产乳牛因身体仍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产奶量较低,只相当于成年奶牛的70%,产奶量的高峰期在4~6胎,随着年龄以及胎次的增加,产奶量开始下降,乳产品的成分也发生着变化,如果饲养管理良好,还可以维持较高的产奶量,但是到一定的年龄和胎次后就要适时淘汰,或者转为育肥用;初产母牛的年龄对产奶性能影响很大,如果配种过早,乳腺的发育还未完全,会严重影响泌乳量,一般情况下,判断初产奶牛是否已达到配种资格可以通过体重和年龄来定,通常当体重达到成年母牛的70%,年龄达到24月龄左右时即可参与配种;在奶牛的整个泌乳期,产奶高峰期一般低产奶牛在产后的30~40天,高产奶牛在产后的50~60天,可持续20~60天,然后产奶量开始下降。到了泌乳末期,产奶量下降迅速。乳产品的营养成分也发生着变化,在泌乳初期乳脂率较高,2~8周时乳脂率下降到最低,待到第三个泌乳月时又开始上升;奶牛在干奶期的饲养目的并不是产奶,而是让奶牛的身体以及生理机能得到休息和更新,以保证胎儿有充足的营养,保证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性能;奶牛到了发情配种期后,产奶量会短时间的下降,但是乳脂率会上升,而妊娠期尤其是妊娠中期,由于激素的影响,奶牛的泌乳量也会下降明显,到了妊娠后期一直到干奶,产量量迅速下降。产犊间隔影响着奶牛的产奶性能,最理想的产犊间隔应为12个月,保持一年一产犊,产犊间隔短的奶牛的产奶量较高,反之则会造成奶牛繁殖性能下降,产奶量下降。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按时的配种,及时的开奶,以保证奶牛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性能不受影响。

2、外在因素及对策

环境因素。温度对奶牛的产奶性能影响较大,母牛的产犊季节不同,泌乳高峰期所处的环境温度也不同,因此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也不同,一般在早春季节和冬季产犊最好,夏季的产奶性能最不好。在我国北方地区,适宜的产犊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加上合理的供料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另外,牛舍的环境也很重要,舒适的养殖环境利于产奶性能的发挥,因此要保持牛舍内清洁、卫生、干燥。

饲养管理因素。饲料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产品的成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奶牛所摄入的营养量以及营养成分会直接影响到奶牛的产奶性能。因此,在整个泌乳期都要根据实际的养殖情况,如奶牛的体重、产奶量、乳成分以及体况来进行合理的日粮配制,使奶牛获得充足且合理的营养,目前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多采用全混合日粮的饲喂技术,可能保证奶牛摄入均衡的营养,从而保证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品质;正确科学的挤奶方法也可以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在每次挤奶前要用温水擦拭乳房,促进血液循环,不但可促进乳汁的分泌,还可以加强乳脂的合成。生产实际表明,在挤奶前充分的按摩乳房与不按摩乳房相比,产奶量要明显高的多,较长时间的按摩乳房,可以刺激乳腺的排乳反射,提高产奶量。而合理的挤奶次数可以提高产奶量,因为乳腺中奶的合成与分泌速度与乳房内压成反比,如果挤奶次数较少会造成奶在乳房内蓄积,内压增高,奶的分泌速度减慢,如果及时将奶挤出,可减少乳房内压,可促进奶的合成与分泌。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主要因素

奶牛业是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奶牛生产中,奶产量的多少是决定奶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县奶牛生产自1984年开始,主要发展在1999年以后,目前全县奶牛生产已在昆明地区占据半壁江山,所以奶牛生产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同时也是关乎到城市供给的保障。对从事奶牛养殖的农户和业主能否可持续的发展奶牛生产,找准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的因素就是主要的工作之一。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的主要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包括品种、个体。品种不好,吃再好的东西也只能长肉,不能出高产奶。不同品种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高度培育的品种,其产奶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奶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产奶量较高的品种,其乳脂率相应较低,但通过有计划的选育,乳脂率也可提高。奶牛不同品种,其产奶量及奶成分均有较大差异。奶牛不同品种,其产奶量及奶成分均有较大差异,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命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其产奶量和乳脂率仍有差异。
生理因素包括年龄、胎次、泌乳期、干乳期、发情与妊娠等
年龄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甚大。奶牛产奶量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青年的母牛,由于自身还在生长发育,尤其乳腺发育还不充分。因此,头胎青年母牛产奶量较低,仅相当于成年母牛的70~80%;而老年母牛,7~8胎以后的母牛,随着机体逐渐衰老,产奶量也逐渐下降。其次是第一次产犊年龄不仅影响当次产奶量,而且影响终生奶量。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早,除影响乳腺组织发育及产奶量外,也不利于牛体健康;相反,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晚,则缩短了饲养期间的经济利用期,减少了产犊次数和推迟了经济回收时间,并影响终生产奶量。同时最理想的产犊间隔是365天,即每年产奶305天,干奶60天,1年1胎。

第三是奶牛在泌乳期中产奶量多呈规律性变化。一般母牛分娩后产奶量逐渐上升,低产牛在产后20~30天,高产牛在产后40~
50天产奶量达高峰。高峰期有长有短,一般高峰期约维持20~60天后便开始逐渐下降,下降的幅度依母牛的体况、饲养水平、妊娠期、品种及生产性能而异。在泌乳期中产奶量呈现先低、后高、再逐渐下降的曲线变化。同时,奶的质量也呈现相应的变化。在泌乳的高峰期,奶中的干物质、脂肪、蛋白质含量较低,但随着奶量的下降,其奶中营养成分又逐渐回升,即奶量与奶质有呈相反的趋势。第四是体格。同一品种、年龄的奶牛,一般而言,体格大的牛,消化器官容积相对也较大,采食量多,因而,产奶量相对比较高,即体格与产奶量有呈正相关的趋势。但过大的体重,并不一定产奶就多;而且奶牛体重大,维持代谢需要也多,经济不一定合算。第五是奶牛患病后,生理状况异常,首先产奶量下降,奶的成分变化无规律。第六是发情与妊娠。母牛发情期间,由于性激素的作用,产乳量会出现暂时性的下降,乳脂率略有上升。母牛妊娠对产乳量的影响明显而持续。妊娠初期,影响极微,到妊娠后期泌乳量显著下降,第8个月则迅速下降,以致干乳。环境因素包括饲养管理、挤乳与乳房按摩、产犊季节、外界气温、疾病等。饲养与管理。乳牛的饲养方式、饲喂方式、挤乳技术、挤乳次数等,都对产乳量有影响。但营养物质的供给,对产乳量的影响最为明显。饲养条件好时产乳量也高。日粮中给予多量的青绿多汁和青贮饲料,并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根据泌乳母牛的营养需要实行全价饲养。适当的运动,经常刷拭牛体,牛舍内保持通风良好,清洁干燥,合理安排工人日程,定期进行预防检疫等,对提高产乳量有良好的作用。挤奶是饲养奶牛的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工作。正确熟练掌握挤奶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奶牛的产奶潜力,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营养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人们对牛奶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奶牛场在提高产奶量的同时还要考虑改善牛奶的品质。奶牛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也日趋增加,但多以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瘤胃调节产品为主。如何提高奶牛日粮蛋白质的利用效益,减少氮的排放是提高奶牛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实际养殖生产中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品种、环境、管理、营养、疾病、生理状况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营养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具体影响!

1、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包括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和纤维。其中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糖和果胶。在配制奶牛的日粮时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占日粮于物质的比例应为20%-45%。此范围是根据日粮中精粗料的比例来确定,对于粗料含量较少的日粮,非纤维碳水化合物要求为40%~40%。饲喂适量的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可以有效的改善牛奶的品质,不但可以提高乳脂率还可以提高乳蛋白率。如果过度饲喂则会使乳蛋白率和乳脂率都下降。因此每次饲喂谷物类饲料时要注意限制饲喂量,以防止发生瘤胃酸中毒、牛奶品质下降、奶牛食欲不良而引起产奶量下降的问题。

奶牛以采食粗饲料为主,因此纤维对奶牛的瘤胃健康、产奶量以及乳成分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纤维的含量可刺激瘤胃发酵和唾液的分泌,保持牛奶中正常的乳蛋白和乳脂肪量非常的重要。因此要保证奶牛日粮中最低酸性洗涤纤维为19%~21%,中性洗涤纤维最低为25%~28%,如果低于以上水平,则会导致奶牛出现乳脂率低、酸中毒、体况不佳。但是要注意粗纤维的比例也不宜太高,否则影响牛奶中乳蛋白的含量。一般要求饲喂400/~50%的粗饲料即可,如果粗饲料的饲喂量高于65%,则要选择优质的粗饲料,以免引起乳蛋白下降。除此之外,纤维的长度也很重要,要保证饲料足够的粒度,不可切的过短,或粉的过细,牧草不应短于1cm,否则会引起乳脂率的急剧下降。

2、蛋白质

奶牛的产奶量是随着日粮中粗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的,高产奶牛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超过了瘤胃蛋白质的合成量。因此,有的养殖场在养殖高产奶牛时,在泌乳早期会提高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至17.5%,这其中过瘤胃蛋白的量占35%-37%。但是奶牛的产奶量也并不是无限增加的,如在使用棉籽作为粗蛋白质的补充物时,随着日粮中粗蛋白含量的增加,产奶量和乳脂率增加,当粗蛋白含量超过17.5%以后,产奶量几乎就不再增加。另外,蛋白质补充物的添加形式不同,产奶量和乳脂率也不同。例如,使用压碎的大豆可提高乳脂率,而使用大豆粕可以提高产奶量,而乳脂率不受影响。奶牛日粮中可降解蛋白和过瘤胃蛋白的量对于产奶量和乳成分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一般要求瘤胃可降解蛋白和过瘤胃蛋白应占日粮中总蛋白质的65%,如果过少会降低产奶量和牛奶中营养物质的含量。过瘤胃蛋白的营养作用对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成分很重要,但是在添加时要注意所添加的过瘤胃蛋白质所含有的氨基酸是否能与机体所缺的氨基酸匹配,否则即使增加了饲料中过瘤胃蛋白质的量,但是由于机体所需的氨基酸增加量不多,或者根本没有增加,也不会起到提高产奶量和乳成分的作用。

3、脂肪

对于高产奶牛来说在泌乳初期和中期会出现能量负平衡的现象,能量很难满足奶牛的需求,此时为了提高日粮中的能量水平,同时还不减少日粮中纤维浓度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添加脂肪的方式来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这是因为脂肪可降低微生物的活性以及纤维素的消化率,所添加过瘤胃保持脂肪或惰性脂肪在瘤胃内不发生水解可直接进入小肠被消化吸收,因此,既可以起到提供能量的作用,也可避免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有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以提高产奶量,但是乳蛋白率会降低,而添加植物性脂肪会降低乳脂率,添加惰性脂肪和过瘤胃保护脂肪则会提高乳脂率。

4、添加剂

实际生产中常使用一些饲料添加剂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改善乳成分。常使用的添加剂主要有保值性氨基酸。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保护性的蛋氨酸和赖氨酸可以提高乳蛋白,并且两者同时添加的效果要比单一添加好。

缓冲剂的添加可以缓冲高精日粮导致的瘤胃酸增多,尤其是对于高产奶牛来说,当饲喂低纤维、高谷物日粮时,添加缓冲剂可以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生产上常用的缓冲剂主要有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镁、膨润土等。

乙酸钠。乙酸是合成乳脂的主要成分,而粗纤维在瘤胃中降解会产生乙酸,这就是饲喂粗料型日粮的奶牛所产的牛奶中乳脂率高的主要原因。而对于高产奶牛来说,为了保持能量的摄入水平,粗饲料的饲喂量要相对的少一些,可通过添加乙酸钠的方式来起到提高乳脂率的作用。另外,乙酸钠的添加还对高温热应激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另外,一些微量元素的添加,如铜、锌、硒、碘的添加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对于提高乳蛋白、乳脂率也有一定的作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61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