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使用营养套餐对草鱼肝胆肠道明显改善的案例

技术员:贺佳

地点:湖南常德市安乡县安福乡黄田湖渔场

填表时间:2014年9月1日

检测项及检测结果

处理后跟踪结果

养殖动物情况:

草鱼很少出现死亡,包括转塘放苗、天气突变、浮头、没水的时候抽的沟里面的臭水等一系列死亡的鱼加在一起不超过500尾,放下去均重0.04kg的草鱼苗子2000斤,死亡率小于2%,现在草鱼均重大于0.4kg。

使用之后:肠道粗细均匀且厚实,胆囊很亮,体表粘液多,肝脏鲜红。

未使用营养套餐对比如下图

案例分析

1、营养套餐除了含有常见的保肝护胆的成分,对保护肝胆、健壮肝胆有好的疗效。

2、营养套餐含有活菌(乳酸菌),可以抑制肠道有害细菌,促进消化,也可以增加肠道的微绒毛,使肠道更多的褶皱,有利于实物进一步的消化吸收利用。M.yZ023.Com

3、营养套餐含有鱼类自身无法合成的维生素,可以更近一步增强体质,抵抗外环境的变化,减少应激,也可以减少疾病及出血病的发生。

4、定期服用可以防治鱼因饲料或其他原因产生脂肪肝、白肝、花肝等肝胆疾病及其引发的出血病发生的几率(熊志刚家的鱼就是如此)。

5、从鱼苗抓起,就像是从人的婴儿时期一样,补充全面的营养,提升对外界病菌病毒的免疫能力,为以后生长奠定一个好的体质基础。

相关阅读

内服营养套餐对河蟹的影响分析案例



技术员:杨超
地点:苏州东山东大圩
填表时间:2014.07.07
检测项及检测结果
(一)基本情况
面积:38亩
水深:2250px
主养品种:河蟹套养青虾
水色:绿
吃食状况:正常
死亡情况:无
近期用药情况:大水面芽孢,弧菌天敌
(二)水质检测
1、pH值:8.3
2、氨氮:0.01
3、亚硝酸盐:0.01
4、溶氧:4.8
(三)镜检情况
裸藻数量较多,水体透明度较低,水体肥度比较高。
问题分析
内服对螃蟹影响分析
处理方案
3月中旬使用10天营养套餐。
4月份开始每天服用营养套餐
用量:1包/100斤饲料
处理后跟踪结果
水质情况:正常
1、pH值:
2、氨氮:
3、亚硝酸盐:
4、溶氧:
养殖动物情况:正常
案例分析
1、目前该塘口螃蟹没有出现过发病。其中蜕壳损伤也是比较少的。
2、今天打样该塘口平均规格为1.7两(三壳退完)
使用内服对螃蟹的影响:
1、减少发病,2、提高其蜕壳翻倍率,3、提高体质,提高抗应激能力。
在所有的养殖动物中肝脏和肠道是非常重要的免疫系统。肠道是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肠道菌群的平衡能够促进饲料的消化和吸收,从而降低饵料系数,促进螃蟹生长。而螃蟹的肠道非常短,随着投喂量的增加以及肠道有益菌群不平衡,容易导致螃蟹出现肠炎。所以在平时管理投喂时保护肠道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液,排毒,造血等功能。肝脏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螃蟹能否正常生长。对肝脏的保护是预防螃蟹发病的前提。
营养套餐能够提供微囊乳酸菌,sod,葡醛内酯等。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平衡,排毒,修复受损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正常运转,如果螃蟹肠道好了,肝脏好了,自然就发病少了,长的快了,规格大了,效益就高了。

草鱼肝胆综合症的防治技术


近期在走访科技入户示范户的工作中发现草鱼“绿肝”、“花肝”的现象,不仅影响草鱼体质,也埋下了疾病爆发的隐患。由于目前草鱼的高密度养殖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减少了青饲料的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结构使鱼体增重加快,但也增加了代谢系统的负担,所以草鱼出现“肝胆综合症”是在密度养殖模式下的一种营养性代谢障碍性疾病,是“吃”出来的病。其发病的普遍性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引起足够重视。草鱼养殖增重增速下降,摄食量减少,不久将进入越冬期,正是肝胆负担降低、自我修复的时期。现总结相关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一、形成原因:

1.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引起鱼类代谢失衡从而引发肝胆疾病。

2.乱用药物。如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或使用了副作用大、残留高的鱼药,造成了肝损伤。

3.颗粒饲料取代青饲料,导致草鱼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脂肪,超出了机体的代谢能力,多余的蛋白质、糖类转化成脂肪及饲料中本身的脂肪一并沉积在肝脏中,形成脂肪肝,造成肝脏损伤和代谢障碍,进而形成肝胆综合症。

4.饲料酸败变质、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以及维生素缺乏,诱发鱼类肝胆综合症。

二、发病特征:

1.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发病初期,病鱼游动无力,摄食后出现窜游或痉挛,外观无明显症状;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

2.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有时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变成“绿肝”;5-6月以黄肝、土黄色肝居多,8-9月以白肝居多,肝脏失去光泽,质脆,用手指轻敲易碎。

3.胆囊明显肿大1-2倍,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成红色。有时,病鱼的脾肾也明显肿大,脏器系统同时膨大。

4.由于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等症状。

三、治疗策略:

1.科学投喂。发病后,首要的应该是减食,迅速减轻肝脏负担,缓解代谢障碍,减少蛋白质、脂肪过高的饲料的投喂,多投喂些青草、菜皮等青饲料。可以先停料1-2天,之后按平时的60%-70%进行投喂,效果较好。

2.改动饲料配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饲料配方中胆碱、胆汁酸等的含量,或者增加姜黄素等中草药提取物的含量,投喂这种饲料以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3.正确用药。选用具有解毒护肝、疏肝理气、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中药拌饲投喂,如当归、白芍、柴胡、黄芪等,对抗脂肪肝、解毒、抗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抑制肝硬化发生等具有一定作用。

4.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加强调水、控饲、保健。

四、预防方法:

1.及早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搞好鱼池消毒;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

2.春季3~5月时杀灭鳃上寄生虫,后期减少药物的使用。

①早杀虫,可及早避免因指环虫、车轮虫病等在此期间直接导致的鱼类死亡,防止寄生虫对鳃的破坏,减少养殖中后期的用药量,相应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

②经过越冬期后草鱼的肝脏有了很大程度的修复,代谢解毒功能相对正常,这时用药对肝脏的毒副作用较低,并且此时是颗粒饲料的“空档期”,没有饲料对肝脏的负担,故此时使用杀虫药对肝脏的损伤最小。

3.实行青、精饲料搭配喂养,尽可能多地使用青饲料;储存饲料时,将塑料膜盖于饲料堆外,每7天使用高浓度二氧化氯溶液在塑料膜内进行空气消毒防止饲料发霉。

4.定期内服中草药、维生素等,保肝利胆,调节生理机能,增强免疫力。

老病新谈-草鱼肝胆综合症


福建安溪某水库丁老板,也是饲料厂老板,他在水库养了二十六口网箱,网箱规格都是7米×10米,主养草鱼,每个网箱放鱼4500尾左右,平均规格6~7两。5月20日丁老板电话告诉我说有四口网箱发病了,每口网箱死鱼数量三天时间就从每天几尾上升到了50多尾,而且还在迅速攀升。

丁老板此前用过杀三代虫和指环虫的鱼族安,以及湖南某品牌的保肝宁,不见明显效果。我在5月21号到场镜检,只发现有少量的指环虫,很显然寄生虫不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检查鱼体发现有有烂鳃、绿肝、肠道红肿并伴有轻微出血等症状。

针对上述症状,我给出的处理方案是:1、当天上午用复合碘溶液泼洒消毒、灭菌,下午4点左右开始投喂第一餐药饵料(膨化料,每吨添加2号药物预混剂15公斤),投喂量参照鱼重量的1.5%计算;第二天下午2点半投喂第二餐,死亡数量迅速得到了控制,接下来第三天再投喂了一餐药饵料,到第四天早上四个网箱总共还发现死鱼38尾,第五天死亡就彻底停止了。

丁老板对这次的治疗效果很满意,接着又定制了一吨药饵料全部做预防用。

【讨论】在鱼类疑难病症或暴发性病害的治疗上,我们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荐养殖户朋友们把对症的药物制成药饵料投喂,很多养殖户感觉都有投喂难情绪,一是嫌麻烦,再者就是一般饲料企业不愿意代加工。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得知,治疗鱼病时药物的对症、剂量算准、搅拌均匀、减少浪费,并确保病鱼能采食到足量的药物等等细节问题才是影响鱼病治愈率的关键,否则再简单的病症都会被拖延成不治之症,并造成重大损失。

这其中的道理我们也经常宣讲,一是因为鱼类的生理结构很简单,对药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所以需要剂量保证;二是因为很多药物是易溶于水的,要尽量减少拌在饲料里的药物投入水中被鱼采食前的大量浪费。再者,制成药饵料之后投喂既简单又轻松,效果还更有保障,重点还在于缩短病害的控制时间,减少死鱼带来的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草鱼肝胆综合症如何防治?


草鱼,又俗称草鲩、白鲩等,属于鲤科草食性鱼类,是我国常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不仅与青鱼、鲢鱼和鳙鱼并称“四大家鱼”,而且该鱼的产量贡献率约占全国淡水鱼人工养殖产量的1/5以上。在草鱼养殖过程中,疾病频发问题较为突显,而肝胆综合征是常见疾病之一,这种疾病多出现在夏季高温大量投饵时期。笔者结合前期实践经验,为大家简单分享一下草鱼肝胆综合症的治疗方法。

一、流行原因

1、群体阶段:该病可感染不同阶段的草鱼(苗种到成鱼),以5~6月份二龄草鱼和当年夏花为易感群体。

2、发病时节:流行季节5~10月份;发病水温为20~28℃,其中,以季节过度或昼夜温差大时易爆发,如“白露”时节。

3、养殖密度:高密度养殖时此病易发生。

4、环境因素:水质监测指标DO、透明度、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环境条件发生恶化和大量投饵时此病易发生。

5、并发症:发病草鱼多会并发感染“病毒性肠炎”或“细菌性出血病”等。

二、病害症状

从体表和腹腔内部两个方面观察其发病病症:

1、体外症状:病鱼离群独游,吃食能力下降。捞出观察可见其体色加深,呈“青头乌背”状。其中,鳃丝充血出现紫红色,严重时末端鳃小瓣脱落,拖有污泥或杂质;病鱼眼眶、鳃盖、鳍基、肛门、尾柄处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尾鳍末端有白色透明带。

末端鳃小瓣脱落

尾鳍末端有白色透明带

2、体内症状:腹腔有黄色或血色积水;肝脏病变呈土黄色并呈现花肝、绿肝;胆囊肿大且暗失光泽;肠道充血。

肠道充血

花肝、绿肝;胆囊肿大且暗失光泽

三、治疗方案

首先,明确治疗思路:经过上述分析,可见肝胆综合征的引发病因主要源自内部代谢障碍和外部环境刺激所致,故采用“内服调理”和“外界改良”相结合思路开展治疗。

其次,减少潜在病原:减少投饵量并及时清理掩埋死病鱼。

最后,落实治疗步骤:内服药剂氟本尼考200~400克、三黄散200克、多维150克和“应激宁3型”300克拌料40千克,每日投喂一次,连用5~7天。同步使用底毒消(150克/亩)和洁水灵(150克/亩)进行环境改良,连用3天。

四、治疗效果

连续用药2日后,死鱼数量明显下降;内服一周后,死鱼数量基本稳定;后续定期坚持拌饵投喂保肝护胆类药剂。

五、总结与建议

一直以来,鱼病问题都是推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针对上述情况,首先应做到合理降低养殖密度,优化养殖模式和品种搭配。在本例中建议养殖密度低于1000尾/亩;同时,优化养殖模式和品种合理搭配,适当套养白鲢、花鲢以及鲫鱼等常见品种,常见投放比例为白鲢70~80尾/亩、花鲢20~30尾/亩和鲫鱼300尾/亩。此外,还应注重水质管理和科学投喂并重,切记严防浑浊水体现象的出现,如若出现会加重死亡率。最后,合理用药和定期药物预防。此病发生期间严禁滥用外用刺激性药物(如硫酸铜、三氯制剂等),该类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引起大量死亡;后期用“三黄克菌素”+“应激宁3型”拌饵投喂,半月一疗程,每一疗程持续5天,每天一次。

草鱼肝胆综合症的综合防治方法


一、症状病情严重时,鱼体色发黑,色泽晦暗,鱼体有浮肿感,鳞片松动易脱落,游动不规则,失去平衡,或静止于水中,食欲下降,反应呆滞,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翻转,不久便死亡。解剖发现肝脏颜色发生变化,呈花斑状、土黄色、黄褐色等,胆囊变大且胆汁变黑。此外,鱼体抗应激能力很差,当捕捞或运输时,常会引起鱼体全身充血或出血,出水后很快发生死亡,或在运输途中死亡。

二、发病原因

1、鱼类摄食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过多

饲料配方营养不当或人为乱投饲料(如用鲤鱼料喂团头鲂或草鱼,用鱼苗、苗种饲料喂成鱼等)导致鱼类摄食的营养中能量蛋白比过高,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

2、维生素缺乏如胆碱、维生素e、生物素、肌醇、维生素b等都参与鱼体内的脂肪代谢,缺乏上述维生素均会造成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累,诱发肝病。

3、投喂饲料过度,每天多次不间断地投喂,引起鱼体生长过快,出现肥胖和肝病。

4、滥用药物。目前,一些养殖户在鱼病防治上仍然还是以化学药品为主,而这些化学药品的不正确使用会造成鱼类肝脏的损伤。

5、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6、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脂肪是易被氧化的物质,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酸对鱼类有毒,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

7、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如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

三、防治措施

1、培育良好的水质,保持水质清新;

2、选择信誉好的专业饲料生产厂家配制的饲料,科学投喂,合理饲养;

3、保持饵料新鲜,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分解,防止饲料受潮发霉。

4、不要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抗菌药物,要做到合理用药,少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鱼药。

5、养殖过程中,要勤巡塘,如发现鱼类肝脏出现病变时,及时加注新水,并投喂添加维生素和少量稀有元素或中草药制成的药饵,一般投喂7天为一个疗程,可有效预防该病。

6一旦发现草鱼患肝胆综合症,拌料投喂三黄粉、板黄散等保肝利胆中草药物,或饲料中添加VC、VE。

7、减少饲料投喂量,投喂部分青草或水草。

8、尽量少用重金属离子杀虫剂如硫酸铜等,以防池塘中蓄积过量对肝造成损伤。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67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