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养殖过程中常见问题有哪些?

孔雀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所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对其生长发育速度、健康状态及生产性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合理的养殖场建设对于降低饲养成本,减少饲养人员的劳动强度,方便日常饲养管理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孔雀养殖过程中常见问题有哪些?

1、常见疫病防治

孔雀属野生禽类,在长期的大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较强的抗病力。但如果管理不善,也很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预防孔雀每次入栏前,必须对栏舍及用具进行消毒。每季度进行一次驱虫,7日龄进行新城疫Ⅱ系疫苗滴眼,30日龄、60日龄分别进行新城疫Ⅰ系疫苗肌注,每年开户前进行一次新城疫灭活疫苗肌注。

呼吸道疾病主要是指感冒引起的支气管炎、肺炎、结核病等。病孔雀一般表现为羽毛蓬松干燥、不爱活动、呆滞嗜睡、反应迟钝、呼吸急促,可用小诺霉素或土霉素治疗。

体内寄生虫病由于孔雀喜吃昆虫,所以易感染线虫病、蛔虫病、滴虫病以及球虫病等,发病孔雀迅速消瘦,可用盐酸左旋咪唑片等防治。

孔雀白痢表现为排出灰白色稀便、肛周粘屎、精神沉郁、嗜睡厌食、毛松翅垂、打寒战等,可用0.04%痢特灵治疗,饮水中每只加入庆大霉素2000~3000单位。

大肠杆菌病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松乱,可用氯霉素、新霉素或庆大霉素治疗。

败血型葡萄球菌病发病孔雀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减退、低头缩颈、呆立不动,可用庆大霉素、痢特灵、氟哌酸、链霉素等进行治疗。

2、如何确保孔雀养殖万无一失?

⑴环境卫生搞的好,没有病源滋生的可能;

⑵各种防疫工作全部到位;

⑶饲养标准化、科学化;

⑷动物不让进饲养场,或要按标准消毒。

3、孔雀孵化所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⑴温度保持在37.5-38.5℃;

⑵湿度保持在40%-75%;

⑶保证通风良好;

⑷凉蛋;

⑸每2-4小时翻蛋一次。

4、怎样区分成年雄孔雀和雌孔雀?

雄鸟羽毛绚丽华美,头顶有绿蓝色冠羽,苍绿色的头颈,颈、上背及胸为金铜色,尾上覆羽特别发达,羽支分散呈绿褐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无尾屏,颜色亦不如雄鸟鲜艳,尾羽为黑褐色,领端为棕色,颈部背面为浓绿色。

相关知识

母猪饲养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1.为何母猪饲料中所含粗纤维比公猪高,但所排粪便仍比公猪硬?
因为母猪会产生乳房水肿,而公猪不会。母猪因四脚着地体内大量的水分会流向乳房,造成乳房水肿,所以才会产生便秘的现象。如果不针对乳房水肿来解决问题,只在母猪饲料中加入高纤维的原料(如:麸皮)结果便秘的问题无法改善,而且添加麸皮还有下列几个缺点:①降低配方的营养浓度;②占据母猪胃部空间,减少母猪所能摄取的营养;③麸皮会产生大量的食增热,使母猪的体温升高,更加重分娩后母猪厌食的情形。
解决方法:消除乳房水肿,调整体内渗透压平衡,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消除便秘现象
2.出生小猪的死亡原因中有42.5%是母猪缺乳,是什么原因导致母猪缺乳?
原因:①乳房炎。②乳房水肿。根据解剖发现,发生缺乳的母猪,其乳腺组织有水肿的现象。乳房水肿为母猪必然发生的生理现象。如果不去注意它,往往会转变为乳房炎,而导致缺乳现象。③细菌及病毒的感染。应注重分娩舍的消毒。
解决方法:消除乳房水肿液,调整乳腺泌乳功能,促进泌乳功能正常。
3.母猪难产怎样造成的,应如何预防?
原因:①根据统计每窝小猪中最后出来的1/3常因窒息而死亡,其原因是因仔猪的脐带较母猪子宫角为短,因此在分娩的后期1/3阶段,由于脐带在排出时已断裂,如果母猪因贫血、疲倦、无力收缩,无法将仔猪及时排出,仔猪在5分钟内即会因窒息而死亡。②热应激③贫血或疾病。
预防的方法:①提高母猪营养水平及预防贫血现象;②在母猪饲料中添加优良的有机铁,以增加母猪腹部的收缩能力;③降低热应激,减少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④重视分娩舍的消毒。
4.为何母猪打了疫苗,小猪依然发病,是疫苗无效吗?刚出生的仔猪一定要靠从母猪的乳汁中获得抗体,才能抵抗环境中的病原体,所以如果母猪缺乳,乳量很少或乳质很差,那么即使母猪打了疫苗,小猪依然下痢,依然得猪瘟等。因此母猪必须自产仔前增加饲料营养量,并调整乳房泌乳功能正常,避免发生乳房水肿现象。
5.蹄病造成的原因?
软脚:①将母猪关在易滑的地板,而引起脚部紧张,造成骨骼的异常。②当母猪有良好的泌乳能力或泌乳量增加时,若无额外补充较高的钙、磷,将导致离乳后蹄病。
关节炎:必须靠勤消毒来降低发生率。
蹄裂:蹄裂发生原因除了猪舍地板粗糙外,主要是因缺乏生物素。而且缺乏生物素的猪很容易擦伤,相对经由伤口感染病原体几率就增加。
6.如何改善母猪厌食状况?
①防止母猪发生乳房水肿:②避免母猪分娩后感染;③降低母猪的体温。采用滴水装置。改善环境、降低氨气及温度,减少母猪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如麸皮),以降低食增热{④采取少食多餐方式并用湿料。⑤增加母猪饲料的适口性。
7.母猪为何不发情?
①卵巢静止②内分泌不平衡。当母猪体内泌乳素含量很高时,动情素的量就无法高起来。当母猪的乳量很低时,其体内会分泌较多的泌乳素以利刺激乳汁的分泌,以致离乳后,发情会延后或不明显,泌乳能力好的母猪,只要营养补足得当,反而比泌乳能力差的母猪容易发情;③体脂量不够。如果母猪在哺乳期间失重过多,则母猪离乳后就会导致不发情,应提高能量、不要限饲。
271500山东省东平县畜牧局刘明菊

高温季节大闸蟹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防治技术



目前正值高温季节,河蟹已进入摄食高峰期,投饵量也不断增加,水质变化无常、极不稳定,蟹池内的各种有害生物、寄生虫大量繁殖,造成河蟹抵抗力下降,从而被病原体感染,发生蟹病。一般多为鳃病、纤毛虫病、肠炎病等。
一、鳃病(一般多为黑鳃病、烂鳃病两种)
1、症状
(1)、黑鳃病症状
患病的河蟹:轻者鳃丝部分变成灰色或黑色,严重时鳃丝全部变成黑色,呼吸困难,易浮头上岸。
(2)、烂鳃病症状
病蟹鳃丝出现炎症,局部溃烂,边缘有缺痕。
2、防治措施
(1)经常冲注、换新水,确保水质清新;
(2)定期用光合细菌、EM菌、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全池泼洒,改善水质;
(3)每10-15天泼洒一次底净宝或沸石粉等生物制剂,改良池底环境;
(4)泼洒二氧化氯0.1-0.2克/立方米水体防治;
(5)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2-0.3克/立方米水体进行预防;
(6)泼洒聚维酮碘或溴氯海因进行防治。
二、纤毛虫病
症状:纤毛虫病是河蟹养殖中主要病害之一,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聚缩虫、单缩虫、累枝虫、钟形虫等。寄生在河蟹的颚部、步足、背壳及鳃部,蟹壳上的白絮状虫体。
防治方法:全池泼洒神力、阿维菌素和纤虫净可杀灭。使用量可见产品说明。
三、腐壳病
症状及危害:病蟹步足尖端破损,呈黑色溃疡,步足、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斑点的中部凹下,呈逐渐变黑溃疡;严重时溃疡较深,甲壳被侵袭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最终导致河蟹死亡。
预防和治疗方法
(1)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并使池塘有5-10厘米的软泥。
(2)发病池用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水体终浓度为2毫克/升。
(3)泼洒二氧化氯0.1-0.2克/立方米水体进行防治。
四、烂肢病
症状及危害: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行动迟缓,摄食减少或拒食,最终因无法蜕壳而死亡。该病的起因是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被敌害致伤,引起病菌感染。
预防与治疗方法
(1)发病后可用可用生石灰浆连续泼洒2-3次,水体终浓度为15-20毫克/升。
(2)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2-0.3克/立方米水体进行防治。

河蟹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



疾病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养殖过程中采取长期的预防措施才能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为此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科学的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增强蟹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是预防疾病的一项主要措施。
1、饲料投喂
饲料是养殖业的基础,科学合理的使用饲料,不仅能满足蟹不同阶段生长发育的需要,还能提高蟹的防病抗病能力。养蟹常用的饵料种类有配合饵料、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蟹喜食的植物性饲料有豆饼、浸泡的大豆、花生饼、玉米、小麦、麸皮、南瓜、山芋、各种水草、草叶等。喜食的动物性饲料有小杂鱼虾等、螺蚌肉和动物内脏等。配合饲料应根据河蟹的生长发育的需要,要求营养全面、成本低、饵料系数低、使用方便、诱食性、不污染水质。
2、投喂饲料要根据四看、四定的原则
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四看——看天气,看季节,看水质,看河蟹摄食情况。
3、投喂方法:
投喂在浅水或岸边。
成蟹饲料一般不用加工,但是黄豆和玉米要煮熟。
“两头精,中间青”刚放苗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中期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为辅,后期多投动物性饲料。
疾病爆发的季节一般投饲平时的80%左右。
二、日常管理
1、六查六勤
此外,不要过多的干扰蟹的摄食、蜕壳过程以提高蟹的成活率。做好管理记录。
2、水质底质调控
水质好坏直接决定蟹是否能够健康快速生长和正常繁殖,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适时调节水质,保持良好的水环境,要定期使用一些底质水质改良剂,以减少河蟹疾病的发生。
整个养殖期间水质底质改良应采用四条措施
(1)解毒:解除藻毒素和氨氮、亚盐毒性用绿水解毒安;雨季预防农药残留用氨基酸解霸;使用硫酸铜等重金属解毒用鱼虾解毒安;抗生素和养护肝脏用低聚糖863。
(2)调水
换水:养殖前期,五至七天注水一次,十至十五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六至九厘米,三至五天换水一次。
水位:水位与水质的控制有一定的关系,按照养殖生产经验掌握:春浅、夏满、秋勤、冬深有利于蟹的生长发育。
管理水草:防伊乐草出水面灼伤死亡,在6月前割完水草用富草素,同时多改底防止草根腐烂。
调水色:使用利生素、强效EM、速调107、光合细菌等保持蟹池的水质清爽及改良不良水质。如果底热或池底缺乏菌相水浑可用絮凝或吸附类产品处理后,肥水精华素加利生素肥草。如果野杂鱼过多水浑可放鳜鱼,河蟹摄食活动活跃导致的水浑和雨后水浑可以不用刻意处理。
调优水化学指标:水草过盛导致的pH过高可拉水沟、平时多使用强效EM。氨氮、亚盐高,首先控制pH不要过高降低氨氮的毒性,多使用光合细菌和乳酸菌可有效降低氨氮。配合氧化型底改和注意底部增氧,硝诺按说明使用可以降低亚盐,降亚盐不可追求过快。
(3)改底:化学改底和生物改底交替进行,根据池塘情况选择改底产品。
生物性底改:底巧、底改、生物底爽。
氧化性底改:底速安。
增氧性底改:底生氧。
消毒性底改:爽底安。
(4)消毒:水体和底部消毒
生物消毒:菌克27、强力噬菌王。
化学消毒:特立灭。
底部消毒:爽底安。
三、内服保健方案
宝来利来一直在疾病防控上坚持的内服的理念:营养+促消化吸收+免疫增强剂
营养类:速调速补、电解活性多维、宝来多维
促消化吸收类:产酶益生素、生命激活酶
增强免疫类:激安C、低聚糖863、免疫多糖518等。
河蟹脱壳期间注意钙的补充:离子钙、钙加加、生物活性钙补。
四、疾病防治方案:
(1)增加免疫能力。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制剂制成药饵投喂,如:大蒜素、保肝灵、菌毒双克等。
(2)杜绝病原体。定期泼洒杀虫、灭菌药物。高温季节,每20天左右进行一次,先杀虫、后灭菌消毒,破坏病原体的生存环境。主要使用药物为硫酸锌、特立灭、菌克27等。同时定期对养蟹工具进行消毒,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3)对症下药。发现病死蟹要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另外要注意蜕壳期间的用药安全。
(4)加强巡塘通过巡塘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如发现病死蟹、青苔等要立即捞取,对病死蟹要作深埋;在降水较多时,防止池埂的渗、塌及河蟹逃跑;同时防止青蛙、水蛇、老鼠等敌害的入侵。

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的诊断方法



泥鳅发病以后,直接影响生长速度。因此,要及时诊治其病害。正确诊断泥鳅病是有效防病治病的关键技术,必须首先对有病的泥鳅进行正确的检查和诊断,才能对症下药,鳅病的诊断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1.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可为全面查明发病原因,及时发现和正确诊断鳅病提供依据。

泥鳅患病后,不仅在身体上表现出症状,而且在鳅池中也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的现象。如有的病泥鳅身体消瘦、柔弱,食欲减退,体色发黑,离群独游,行动迟缓,手抓即着;有的病鳅在池中表现出不安状态,上下窜跃、翻滚,在洞穴内外钻进钻出;有的体表黏液脱落等。这些情况可能就是泥鳅发病了。诊断时应细心观察,一般先仔细观察鳅群体症状,再观察个体症状。

同时,有无有毒废水流入养鳅池,投饵、施肥是否过多而引起水质恶化,并对水温、水质、pH、溶氧和以前发病及用药等情况做详细调查。现场调查是诊断鳅病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可忽视。

2.鳅体检查

一般采用刚死没有腐烂变质或者是快死的病鳅或者是病害症状明显的病鳅,鳅体应保持湿润,方法是按照先体表后体内、先目检后镜检的顺序进行。

(l)体表检查将病鳅置于瓷盘中,按顺序从头部、嘴、眼睛、体表、肛门、尾部等处细致观察。大型的病原体通常很易见到,如水霉、车轮虫、小瓜虫等。小型的病原体,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可根据所表现的症状来辨别。如泥鳅背部表皮出血发炎,严重时溃烂掉鳍条,为赤鳍病;鳅体特别是尾部出现圆形大小不一的红斑,严重时可看到骨骼,则为打印病等。

(2)体内检查体内检查以检查鳃为主。解剖鳅体,取出鳃,从前看到后是否有寄生虫,然后根据观察到的虫体及数量,确定可能为何种寄生病。

在诊断过程中,应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和鳅体检查的情况综合分析,找出病因,做出正确的诊断,制定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黄鳝养殖过程中常见药物介绍及使用方法



1、氧化钙(生石灰)
用途:用于改善池塘环境,清除敌害生物及预防部分细菌性鱼病。
用法与用量:带水清塘:200~250毫克/升,全池泼洒:20毫克/升。
注意事项:不能与漂白粉、有机氧、重金属盐、有机结合物混用。


2、漂白粉
用途:用于清塘、改善池塘环境及防治细菌性皮肤病、烂鳃病、出血病。
用法与用量:带水清塘:20毫克/升,全池泼洒:1.0~1.5毫克/升。
休药期:≥5天

3、大蒜
用途: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
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10~30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大蒜素粉(含大蒜素10%)
用途: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
用法与用量:0.2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4、大黄
用途:用于防治菌性肠炎、烂鳃。
用法与用量:全池泼洒:2.5~4.0毫克/升,拌饵投喂:5~10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注意事项:投喂时常与黄芩、黄柏合用(三者比例5:2:3)

5、黄芩
用途: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烂鳃、赤皮、出血病。
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2~4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注意事项:投喂时常与大黄、黄柏合用(三者比例为2:5:3)。

6、黄柏
用途: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出血病。
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2~6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注意事项:投喂时常与大黄、黄芩合用(三者比例为3:5:2)。

7、五倍子
用途:用于防治细菌性烂鳃、赤皮、白皮、疖疮病。
用法与用量:全池泼洒:2~4毫克/升。

8、穿心莲
用途: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烂鳃、赤皮病。
用法与用量:全池泼洒:15~20毫克/升,拌饵投喂:10~20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9、苦参
用途: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竖鳞病。
用法与用量:全池泼洒:1.0~1.5毫克/升,拌饵投喂:1~2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10、土霉素
用途:用于治疗肠炎、弧菌病。
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50~8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休药期:≥30天
注意事项:勿与铝、镁离子及卤素、碳酸氢钠、凝胶合用。

11、磺胺嘧啶(磺胺哒嗪)
用途:用于治疗鱼类的赤皮病、肠炎。
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10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5天。
注意事项:①与甲氧苄氨嘧啶(TMP)同用,可产生增效作用;②第一天药量加倍。

12、碘胺甲恶唑(新诺明、新明磺)
用途:用于治疗肠炎。
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10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5~7天。
注意事项:①不能与酸性药物同用;②与甲氧苄氨嘧啶(TMP)同用,可产生增效作用;③第一天药量加倍。

13、磺胺间甲氧嘧啶(制菌磺、磺胺-6-甲氧嘧啶)
用途:用于赤皮病及弧菌病。
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50~10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休药期:≥37天
注意事项:①与甲氧苄氨嘧啶(TMP)同用,可产生增效作用;②第一天药量加倍。

14、氟苯尼考
用途:用于治疗赤鳍病。
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1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聚维酮碘(聚乙烯吡咯烷酮碘、皮维碘、PVP-Ⅰ、伏碘)(有效碘1.0%)
用途:用于防治细菌性烂鳃病、弧菌病,并可用于预防病毒病、出血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用法与用量:全池泼洒:幼鱼0.2~0.5毫克/升,成鱼1~2毫克/升,浸浴:鱼种30毫克/升,15~20分钟;鱼卵30~50毫克/升,5~15分钟。

15、十滴水
用途:用于治疗黄鳝肠炎病
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每100千克黄鳝配20毫升“十滴水”(人用“十滴水”2瓶),

16、二氧化氯
用途:用于防治细菌性皮肤病、烂鳃病、出血病。
用法与用量:浸浴:20~40毫克/升,5~10分钟,全池泼洒:0.1~0.2毫克/升,严重时0.3~0.6毫克/升。

17、五倍子
用途:用于防治黄鳝白皮病赤皮病打印病水霉病疖疮病
用法:五倍子研碎,开水冲溶,滤渣后全池泼洒
用量:打印病,使池水中的药浓度为4~10克/立方米,其余为2~4克/立方米

甲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正常情况下,甲鱼活动自如但又胆小怕惊,不论稚鳖、幼鳖、成鳖还是亲鳖;它们都喜欢在池坡上或食台上晒太阳,稍有惊动就爬入水中。如果发现它们集结爬伏于食台或池坡上,或在水面上浮动,见人和其它干扰不惧,行动迟缓,眼睛半张半闭,均是发病的表现。据报道,鳖患病的死亡率,一般以1龄鳖最高,约为10%,2龄鳖为5%,3龄以上的鳖疾病显著减少,病势也显著减轻。
鳖病可分为传染性鳖病、浸袭性鳖病及其他因素引起的鳖病三大类。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危害较大的疾病防治方法。
(1)传染性鳖病:凡由细菌、霉菌或病毒引起的鳖病称为传染性疾病。
①红脖子病
俗称颈肿病。又称俄托克病、阿多福病。
病原:产气单孢杆菌
病症:此病的主要特征是咽喉部及颈部肿胀,红肿的脖子伸长而不能缩入壳内,腹部出现红色斑点,肌肉水肿,行动迟缓,而浮于水面,时而匍匐于陆地,人走近也不逃避。病情严重时,口、鼻出血,肠道发炎糜烂,全身红肿,眼睛浑浊发白而失明,不久即死亡。
危害、流行情况;此病对各阶段鳖都有感染发生,传染极快,往往造成大批死亡,死亡率一般为20—30%。流行地区甚广,是养鳖生产中最可怕最常见的疾病,主要在早春至初夏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这可能是因为刚过冬天的鳖肠道粘膜上皮细胞抵抗力下降所致,病原菌侵入机体的途径可能是经过消化道。
防治方法:时常注意保持水质清新,勿使病鳖混入,及时清除残饵,能减少该病的暴发流行;如发现病鳖,应立即捞出,进行隔离治疗,病死的鳖应埋掉,池塘用生石灰消毒(每亩水面15—20公斤);用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拌入饵料中投喂,按每公斤体重,第一天用药0.2克,等2—6天减半计算,6天为一疗程,病情较严重时,可选用金霉素或氯霉素进行腹腔注射,每公斤鳖一次注射15—20万国际单位,连续注射2—3天,每天一次;用病鳖的病变组织(肝、脾、肾)做成疫苗,混入饵料中投喂,或进行腹腔注射,剂量为每公斤鳖使用1—2毫升,可使鳖体产生免疫因子,预防此病的发生。
②腐皮病
病原及病因:从病原菌中可分离出气单孢菌、假单孢菌等数种细菌,但很可能是由气单孢菌所引起。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鳖与鳖之间互咬或所受到的外伤感染病原菌后,毒素使受伤部位周围皮肤组织腐烂坏死的缘故。
病症:鳖的颈部、裙边、四肢、尾部等处皮肤腐败,溃烂,皮肤组织坏死而变白发黄,进而溃疡。严重时,颈部肌肉和骨骼露出在外,四肢皮肤烂掉,爪也脱落,骨骼外露,裙边溃烂。
危害、流行:此病大小鳖都有发生,且常年可以发生,多发于鳖的活动期。主要是影响鳖的生长,如果发展到颈部的骨骼露出,死亡的情况较多。
防治方法:合理放养,注意保持池水清洁,防止鳖体受伤,以免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发现此病,要进行隔离治疗,用10ppm的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药物浸洗病鳖48小时;每周用2—3ppm漂白粉液对鳖进行药浴,能预防此病的发生。
③赤斑病
病原:产气单孢菌
病症:腹部出现红色斑块,腹甲发红发肿,甚至发生腐烂露出腹甲骨板,咽喉部红肿。严重时,全身性充血、出血,肝紫黑色,肠道充血,病鳖反应迟钝,拒食,常钻进草丛。
危害、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幼鳖、成鳖和亲鳖,稚鳖期较少发生。流行季节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正值冬眠苏醒时。
防治方法:鳖赤斑病的发生常与水质、饵料及水温等环境及鳖本身体质状况有关,故应以防为主。如加强饲养管理,调节好水质,使鳖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越冬前,在饵料中拌喂呋喃唑酮,以增强其抗病能力;发病的个体每公斤体重可用20万国际单位的硫酸链霉素进行腹腔注射,一周后可基本痊愈。
④疖疮病
病原:产气单孢杆菌
病症:发病初期,在颈部、背甲、腹甲、裙连或四肢等处出现1—2个疖子,随病情的发展,疖子逐渐篚,直至表皮破裂,黄白色的内容物散落水中,留下一个孔穴,孔穴边缘部充血,伴有轻度流血。病鳖不食不动,常伏于食台上,体质日渐消瘦,直至死亡。
危害、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危害对象是稚鳖,幼鳖偶有发现。传染性强,发病率较高,死亡率高,从发病至死亡一般要一周以上。流行于稚鳖摄食活动期。
防治方法:首先挤出疖疮(表皮未破的用针划开后再挤),然后将病鳖置于2—3%的盐水溶液内浸泡15分钟,也可同时注射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素药物。防止细菌的第二次感染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对鳖进行治疗后,还需用2—3ppm漂白粉对池水进行消毒。
⑤白点病
病原: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
病症:全身体表出现白色斑块,并且溃烂,尤以后肢基部腹面及尾部腹面严重,四肢腐烂,骨骼露出,临近死亡的鳖体表皮膜脱落,常浮于水面,头、颈半伸半缩,游泳缓慢,很快即死亡。
危害、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危害一个月内的稚鳖,传染性极强,一天之内可使全池鳖发病,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稚鳖放养前要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5—10分钟,防止带入病菌;发病的个体采用盐水(2—3%)及庆大霉素(每斤水5万国际单位)的混合液浸泡15分钟后,再日晒1—2个小时,即可治愈。同时对饲养池内未发病的个体用漂白粉(10ppm)浸泡消毒,方法是先将池水排至10厘米左右,再施放漂白粉液,半小时后加水至原水位。
⑥出血病:
病原:目前认为可能是由过滤性病毒引起,产生出血症状后,再由气单孢杆菌二次感染致使病情加重。
病症:腹甲出现血斑或出血点,背甲出现溃烂状增生物,溃烂出血,咽喉腔上下壁的群毛状小突起(鳃样组织)出血和肠粘膜溃疡,肾脏、肝脏也呈出血性病变。该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防治方法:发现病鳖应立即隔离,防止蔓延。可用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口服或涂擦,参照治疗红脖子病的方法进行,有一定的效果。
⑦白斑病(毛霉病、白霉病)
病原:是藻状菌目、霉菌科、毛霉属的一种霉菌。
病症:患病初期,有裙边部位出现白色斑点,以后逐渐蔓延至四肢、颈、尾等处,病灶处扩大成一块块的白斑,使得表皮坏死,产生部分溃疡,并逐渐剥离。
危害、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危害稚、幼鳖,常年均可发生。流水池和循环水槽中养殖的鳖,特别容易感染此病,受过擦伤的皮肤可能成为感染的门户。一般情况下死亡率较低,但当霉菌寄生到咽喉时,则可影响呼吸而死亡,并影响鳖的生长和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由于这种霉菌在流水中有迅速繁殖的倾向,而在肠水中其生长会受其他竞争细菌的存在而被抑制,所以经常保持池水一定的肥度,使之呈绿褐色,可减少此病的发生;在放养,捕捞和搬运等操作时要小时,勿使鳖体受伤;对受伤后的鳖或病鳖可用1%的孔雀石绿软膏或磺胺软膏涂擦患处,能防止此病的发生;也可用1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或3—4ppm的亚甲基蓝溶液浸泡病鳖15分钟,能有效地治疗此病;池内可用福尔马林溶液(100ppm)或孔雀石绿溶液(2ppm)消毒。
⑧水霉病
病原:是水霉属的一种水霉菌。
病症:病菌在鳖的体表尤其是四肢基部和颈部大量寄生,形似棉絮状,有时菌丝上粘有污泥,患病个体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
危害、流行情况:此病对稚、幼鳖危害较严重,发病率不太高,但有时也成批发生,如不及时治疗,也可造成死亡,发病多在低温季节,主要通过擦伤的皮肤感染。
防治方法:鳖在放养、捕捞和运输时,操作要小心,避免皮肤受伤;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保持环境安静,让鳖爬到池坡上晒太阳,可杀死部分霉菌;病鳖可用1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病鳖15—20分钟,或用3—4%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采用2ppm的孔雀石绿进行全池消毒,或用0.4‰的小苏打和0.4‰的食盐合剂全池泼洒,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2)侵袭性鳖病
由寄生虫引起的鳖病称为侵袭性鳖病。现已发现鳖的寄生虫有15属15种,包括蛭类、螨类、吸虫类和原生动物等。它们寄生于鳖的体表或内脏中,带来严重的危害。如寄生在输卵管中的螨类可造成输卵管炎;盾腹吸虫可使鳖肠穿孔;后睾吸虫和端吸虫可造成胆囊炎和胆汁浑浊。
目前对体内寄生虫的防治尚缺乏研究,对体外寄生虫病的治疗,可采用8ppm的硫酸铜或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0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洗30分钟,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常见的寄生虫病有以下两种。
①累枝虫病(吊钟虫病)
病因:系由纤毛虫类的一种累枝虫附生所引起的。
病症;病鳖的四肢、背、腹甲和颈部等处呈现一簇簇的白毛,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象吊钟一样带柄的累枝虫。当池水呈绿色时,虫体被染成绿色,所以病鳖身体也呈绿色。病鳖食欲减退,被寄生处易引起组织溃烂,身体日渐消瘦,严重者也会死亡。
防治方法:用1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洗24小时,或用2—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可收到较好效果;用8ppm的硫酸铜溶液或7ppm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浸泡病鳖30分钟,一天一次,一周即可治愈。
②鳖穆蛭病
病因:由鳖穆蛭的后吸盘附在鳖的体表,常在裙边和四肢腋下等处呈群体分布,吸食鳖的血液而引起鳖发病。
病症:大量寄生会使鳖体消瘦、疲倦乏力,食欲减退,四肢及颈部收缩无力,反应迟钝,喜上岸不愿下水。此病流行较广,感染轻者,会降低鳖的生长速度与繁殖能力,并引起其他继发性疾病;严重者在鳖体上寄生达几十至一百个以上,引起鳖长期的外源性失血,导致体内营养急剧消耗而死亡。
防治方法:让鳖在安静的环境中晒背,可减少此病的发生,并定期用生石灰消毒水体,使蛭不能在碱性环境中生存;病鳖可用10%的盐水浸泡10分钟,并用0.5ppm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乌龟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随着我国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乌龟的养殖业渐渐的普遍起来了,我们都知道乌龟的生活是离不开水的,因此的乌龟的养殖过程中水质对它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

乌龟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乌龟是半水栖龟类,虽是水中物,更要出水面呼吸空气,到陆地上繁殖。

2、龟无壳就不成龟。由于壳重身沉,若龟在水中四足朝天,背朝水下,腹朝上之后往往难以立即翻身,易呛水死亡。

3、常保持水质清新是养好乌龟的基本条件。实行龟鱼混养,以鱼调水,保证以优质水养龟。

4、根据不同生长季节使用乌龟专用配合饲料。

5、龟粪尿比较毒,对龟尾有腐化作用,应避免尾端被感染。

6、养龟要搞好三防(防盗、防病、防逃)工作,以防盗为主。

7、养殖乌龟成功的秘诀是一种二料三管理。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把几项都搞好,才能保证养龟成功。

乌龟吃什么长得快

首先你要明白你的乌龟是什么品种。

按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可分为陆栖龟、水栖龟、半水栖龟、海栖龟、底栖龟五种类型。它们吃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一点你要明白。

水栖龟类的食性一般为杂食性。半水栖龟类多数为食肉性。陆栖龟类大多为食草性的。

而普通养殖的乌龟是杂食性动物,以动物性的昆虫、蠕虫、小鱼、虾、螺、蚌、植物性的嫩叶、浮萍、瓜皮、麦粒、稻谷、杂草种子等为食。

要让你的乌龟长得快,还是要经常搭配喂养。将动物食品如小鱼、小虾搭配一些植物性食品如蔬菜嫩叶等等,做到营养全面、丰富,乌龟才能生长较快。

养乌龟用水的注意事项

在饲养过程中,如果容器中有过滤器则不必每天换水,通常每半月更换1/2或1/3的水,再增加新鲜水即可。但如果龟龟在缸中饲养同时在同一个缸中吃食,吃剩的食物很难清理干净或者会污染水质的话则应酌情增加换水次数。也可以每天换1/3的水。如果没有过滤器,则应视水的干净程度而定。

如果要全部更换水,则最好将自来水沉一、两天以达到除氯的效果。彻底换水一般在夏季每10~15天换水1次。若水色为褐绿色或蓝绿色,表明水质过肥,应及时全部换水。6~9月,因温度较高,换水宜在喂食后3~4小时进行。冬季,龟冬眠期可少换水或不换水。雨水未必干净在收集和储存过程种会有大量细菌繁殖的。

乌龟池塘养殖的要求

1、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是乌龟池塘养殖的前提。选址时要求靠近水源、水质良好、环境安静、背风向阳、空气清新、交通和电力便利。池塘四周建有防盗、防逃墙,墙内要留有20%~30%的陆地,供乌龟栖息、运动和繁殖。稚龟塘可搭建防暑遮光网。在龟池四周的水泥板摆放半浸水式的食台,食台外隔1~1.2米处全塘搭建一圈宽1.5米的水葫芦带,利于乌龟攀附隐藏,晒背歇凉。

2、正确选择乌龟种苗,合理安排放养工作是乌龟池塘养殖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采用从良种场选购的具有优良性状的乌龟种苗,要求龟壳完整、无伤无病、无畸形、活力强、规格整齐。一般说来放养密度每亩6000~8000只。根据水源情况,如水源充足也可放至10000只/亩。

3、保持良好的水质是池塘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乌龟池塘养殖的主要措施。放养滤食性鱼类控制浮游生物,放养底食性鱼类控制有机物,每亩水面配养鲢鱼150~200尾,鳙鱼80~100尾,鲫鱼或本地塘虱150~200尾。经常加换新水,最好保持微流水。乌龟对水位很敏感,换水操作时注意水温变化不能超过5℃。

4、给予充足和营养全面的专用饲料是促进乌龟稳定快速生长的首要条件。最好以乌龟全价专用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少量鲜嫩干净植物性饵料。可于每日上午6~7时和下午5~6时在食台多点投喂,应根据季节来决定投饲的时间。投喂量相当于龟体重的2%~5%.做到合理、按时、足量、科学的投喂。

5、疾病预防是保证养龟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确保获取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坚持生态、生物防病为主,中草药预防为辅的综合预防措施。刚孵出的稚龟其尾部与身体基本等长,随着自然生长尾部变得越来越短,在这个过程中,注意保持水质清新,避免龟尾部变短时被细菌感染,显得尤为重要。

6、细致入微地做好防逃工作。要注意在场地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到防逃的事项:池塘和水泥板的建造,转角和接口处建成圆形,要平整,无缝隙。围板离地面60~80厘米高。防止夜晚和雨天乌龟叠罗汉翻墙逃跑。平时除修补漏洞外,还应加固水泥板,更要注意大风暴雨时,特别是在晚上,严防水泥板倒塌。进出水口要设防逃设施,塘坡绝不允许有孔缝洞穴存在,中空的工具用完后要拿走,以防乌龟钻入其中,易进难出。

虽然说现在的养殖技术非常先进,但是万事万物的生长还是离不开它原本的生存环境,我们都知道乌龟是喜欢生活在水里的,离开了水的乌龟通常不能活太久,因此以上小编介绍的一些小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对养乌龟有兴趣的朋友们。

百合种植过程中常见病害、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有绵腐、立枯、病毒、叶枯、黑茎病。

防治:①搞好种球消毒,②轮作换茬,③清沟沥水,④清除杂草,⑤增施PK肥,拔除病株烧毁,用多菌灵、托布津、代森锌喷淋3-4次。

(1)百合疫病

是百合常见的病害之一,多雨年份发生重,造成茎叶腐败严重影响鳞茎产量。病菌可侵害茎叶、花和鳞片。茎基部被害后盛水渍状缢缩,导致全株迅速枯萎死亡。叶片发病,病斑水渍状,淡褐色,呈不规则大斑。发病严重时,花、花梗和鳞片均可被害,造成病部变色腐败。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②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地块栽培或采用高厢深沟或超垄栽培,要求畦面要平,以利水系排除;③种前种球用1:500的福美双或用40%的甲醛加水50倍浸种15分钟;④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开沟排水;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料,提高抗病力,使幼苗生长健壮;⑤出苗前喷1∶2∶200波尔多液一次,出苗后喷50%多菌灵800倍液23次,保护幼苗;发病初期喷洒4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或深埋,病区用50%石灰乳处理。

(2)病毒病

受害植株表现为叶片变黄或发生黄色斑点、黄色条斑,急性落叶,植株生长不良,发生萎缩。花蕾萎黄不能开放,严重者

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①选育抗病品种或无病鳞茎繁殖,有条件的应设立无病留种地,发现病株及时清除;②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增施磷肥、钾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生长期及时喷洒10%吡虫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抗蚜威超微可湿粉剂2000倍液,挖制传毒蚜虫,减少病虫传播蔓延。③发病初期喷洒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

(3)防治灰霉病

①选用健康无病鳞茎进行繁殖,田间或温室要通风透光,避免栽植过密,促植株健壮,增加抗病力。②冬季或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并烧毁,及时摘除病叶,清除病花,以减少菌源。③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60%防霉宝2号水溶性粉剂700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为防止抗药性,应提倡合理轮换交替使用,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4)3防治细菌性软腐病

①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百合。②必要时喷洒30%绿得宝悬浮剂4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

(5)防治基腐病

1)可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以抑制土壤中有害微生物。2)合理轮作。3)及时清除病株。4)保持通风,避免高湿和过热。5)种球消毒,用40%福尔马林120倍液浸种35小时,防效明显。6)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防霉宝2号水溶液粉剂8001000倍液。

9、虫害防治

常见虫害有:蚜虫、金龟子幼虫、螨类。

蚜虫危害,常群集在嫩叶花蕾上吸取汁液,使植株萎缩,生长不良,开花结实均受影响。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铲除田间杂草,减少越冬虫口;②发生期间喷杀灭菊脂2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蚜虱净,大功臣。金龟子幼虫可用马拉硫磷、锌硫磷。螨类可用杀螨剂。

泥鳅藕田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介绍



泥鳅的病害较多,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1.水霉病


(1)病原:水霉、绵霉。
(2)症状:病鳅体表附着白色绵毛状水霉菌。此病多发生于水温较低时期,当鱼体受伤时极易感染。
(3)防治措施:捕捉、运输泥鳅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池塘消毒:用生石灰消毒池塘,可以减少此病发生;同时注意放养规格一致,密度不宜过大。盐水浸浴:用30%~40%食盐水浸洗病鱼5~30分钟。发病期间全池泼洒食盐和小苏打水合剂,用药剂量均为0.04%。

2.烂鳍病

(1)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
(2)症状: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溃烂,鱼体两侧自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斑。
(3)防治措施:按每立方米水体1克用量,全池撒入漂白粉。

3.寄生虫病

(1)病原:车轮虫、舌杯虫或三代虫。
(2)症状:病鳅体瘦弱,常浮于水面,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黏液增多。
(3)防治措施:①以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病。②用0.5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可防治三代虫病。

4.气泡病

(1)病因:因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而引起。
(2)症状:鳅鱼苗浮于水面,失去平衡,不能自由游动。
(3)防治措施:①食盐4~6千克/亩全池抛撒。②在池中立即冲入清水或黄泥浆水。③及时清除池中腐败物,不施用未发酵的肥料。同时,掌握好投饵量和施肥量,防止水质恶化。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66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