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高位池养对虾,连续4造都成功,想去探寻秘诀么?


他去年年初尝试在淡水池塘参照高位池硬件养虾,至今4造全部成功,白水塘亩产1000-1500斤,冬棚虾亩产2500斤,而且2016年比2015年还高。在养殖成功率低下的今天,不得不说这样的成绩非常少见!

他说养虾心态最关键,不能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虽然是高位池养殖,但密度只有4-5万尾/亩!他解决养殖问题的顺序是物理方法(如搅动水)、生物方法(如培菌、培藻)、化学方法。能用物理方法解决的,绝不用化学方法!他一向没有肥水的习惯,甚至连菌都基本不用,倒是想办法如何利用、激活好土著细菌。虽然是淡水养殖,但池塘总碱度一般都有100-120!

他是谁?他就是珠海市金湾区养殖户刘洋!

刘洋的养虾理念与思路

一、基本资料

从2009年开始养虾,至今8年。

池塘位于珠海金湾区红旗镇,共有养殖面积180亩,目前已有80亩改造为高位池(2-3亩/个),采用精养南美白对虾模式,每年都养白水塘和冬棚虾,夏天全程淡水养殖,冬天大约有2-4格咸水养殖。

每年养3造,白水塘2造与冬棚虾1造,白水塘放苗密度4-5万尾/亩,冬棚虾6万尾/亩。
刘洋把养虾当作事业,虽然不是水产专业出身,但他热爱学习,善于思考。

二、养殖收益

2009年刚开始几年还不错,中间好几年养得不太理想,其中2013年至2015年年初是低谷。2015年年初至今4造虾都养得不错,白水塘亩产1000-1500斤,冬棚虾亩产2500斤。2016年比2015年还高。

三、养殖理念与思路

养虾关键是心态问题,很多人都将简单的事复杂化了。养虾正如读书一样,读书是从厚读到薄,再从薄读到厚的过程,一开始对养虾感觉没有掌控能力,出现好多问题,后来经过积累,会发现很多问题其实是一个本源,解决了这个根本性问题,虾就会好养。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刚开始养虾的人,可能没有任何经验却养得很好,有些老经验的人反而一塌糊涂。

不同人、不同池塘都有适合其的养殖模式,不要贸然去挑战极限。挑战极限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硬件条件,如果这两项不具备,那就改进模式,寻找合适的养殖模式。我坚持小面积放养,2-3亩一口池,有点类似高位池,但是密度又不像高位池那么高。这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学习土塘和高位池的特点改造而成。小面积便于管理,降低风险,方便巡塘观察,更易于了解池塘的情况,配有蓄水池的情况下,换水操作也简便。

现在的放苗密度也是一步步试出来的,以前放过8-12万尾/亩,后来发现当前的密度是最合适的。与其冒着风险养高密度,不如将密度养小一点,养大虾更好。

有人觉得用鱼虾混养防病效果不错,但精养、密度小一点更适合自己。因为虾病传染非常快,生病的虾往往不是孤例,往往是“环境+体质”的共同作用导致的,如果混养几条鱼,鱼吃病虾的速度往往赶不上疾病暴发的感染速度。

养虾讲究优生优育,所谓优生优育,优生指的是选择好虾苗,优育指的是做好养殖细节管理,寻找适合自己的养殖模式。疾病预防从内因和外因寻找解决方法,外因就是溶氧,内因是肝胰脏(也就是免疫系统)的保养,这就关键在早中期的调理。

养虾最根本的问题是氧气管理,很多人都在缺氧了才开增氧机、撒粒粒氧、培藻,到那好似这时候模式和环境已经变坏了,此时调整这些细枝末节无异于杯水车薪,不如平时就注意细节的管理和累积。

现在整个行业的药、料宣传攻势太猛,给人一个错觉,觉得这些产品效果都被夸大,往往忽略了最有效简单的办法。我在养殖过程中,解决问题的顺序是物理方法(如搅动水)、生物方法(如培菌、培藻)、化学方法。能用物理方法解决的,绝不用化学方法,因为化学方法一般都是激烈的化学反应,速度快,解决问题快,但也是一把双刃剑,让养殖环境剧变,自然容易失衡。

我一向也没有肥水的习惯,这么多年来都是如此,所以什么相关产品都没用。最近一造下来,连菌基本都不用了,我觉得如何利用、激活好土著细菌,远比投什么菌起什么效来得效率高。

另外,淡水养虾如何保证微量元素很关键。我的池塘总碱度一般有100-120,除了换水,也还想了各种办法利用好池塘现有的微量元素。
在养虾低谷期,有人进来有人退出,刘洋也遇到了困难。但他仍然选择坚守,并逐渐摸索出了成功的套路。

YZ023.com

延伸阅读

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是如何设计的?



高位池养虾是一种投入大、效益高的养殖模式,因此在虾场的选址、建场等放苗都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并请专家论证。现把提水式(高位池)高密度养殖模式介绍如下,供参考。
(1)场地的选择与建设3米的蓄水池,用水时由水泵抽水上灌渠,再由灌渠自流到虾池,每口虾池配备1马力增氧机10台,平均每亩1台,对砂质底的虾池都用塑料膜包底,以防池水渗漏。
(2)池塘设计
虾塘小便于管理,一般公顷的虾塘用于精养,公顷的用于半精养。池塘要高出海平面4~6米。
①供水系统:通常用水泵将水抽入虾池。水泵要安装在合适位置,使蓄水池能在4~5小时呢进满水。在水泵口的进水渠安装一个筛网,以防止进水管被阻塞。

②蓄水池:应占养殖总面积的30%左右,以保证充足的水供应。蓄水池必须有出水口,以保证能完全排干池水。

③供水渠:精养池应没有进水渠,使蓄水池抽入的水能通过进水渠自流入池。进水渠大小取决于虾塘大小。

④池塘形状:有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3种。正方形池的四角作为弧形,以便于池塘中水的循环。池角作成圆弧形可以提高正方形和长方形池塘的水循环。

⑤进、排水闸:进、排水闸要分开。闸门宽一般为0.8~1.2米。排水口的位置必须在池塘的最低点,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斜度为1:200,以便在收虾的时候可以完全排干水。闸门建在池塘的一端,设置双层网。在养殖初期用细目网,在后期用大目网。有的虾农在一个框架上同时装有大小两个网目的网。当虾体长到大于粗目网的网眼时,将细网撕去即可。
⑥中央排水:包括水平排列在池塘中央的有孔的管子。这些管子通过一根管子连接到出水口。在开始养殖前天用细网目的筛网覆盖在排水口的上面。当对虾长到大于管孔直径的时候再移去筛网。此法的优点是在养殖期间都可以排污和清理池塘的底部。

在对虾养殖高位池中,经常要进行排污操作。高位池的叶轮增氧机在增氧的过程中,同时会搅动水体,使池塘水体形成圆圈状水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池塘底部的残饵粪便以及老化死亡的藻类就会聚集在池塘的中心。由于高位池一般情况下饲养对虾密度会比较大,因此高位池负载也相对较重,每天都会有大量污物需要排出池塘。
现有的排污方法一般为修筑一条水平面低于高位池池底的排污通道,用一条PVC管将排污通道与高位池池底相连,在排污通道的PVC水管端中插入一条竖直的水管,在高位池池底的PVC水管端包裹一张滤网。

此排污方法的缺点:滤网的网孔本身就较小,且随着养殖时间的积累,滤网会被池底的藻类附着进而堵塞,造成排水困难;若滤网的网孔设计的很大,虽然不会造成堵塞,但在收虾排水的过程中,也会造成虾的逃逸。

⑦排水渠和沉淀池:虾池的排水管要比虾池的最低点低厘米,以保证通过重力作用排干池水。废水在泵入蓄水池或是排放到虾塘外之前必须先排入沉淀池。沉淀池的面积占养殖面积的5%~10%,池要深以沉淀一些特定废物。在沉淀池中设置一些细网目筛网或是用塑料板制成的挡板,通过木桩插入池底,促进废物沉淀。这些废物须定期清除并排放到排放区。

⑧废物排放区:虾塘应提供5%~10%的面积用于排放废物,把池中废物收集后排放到专门的排放区。

天冷了,高位池养对虾一定要防范剧烈降温



去年冬天的剧烈降温给海南的高位虾池造成了重创,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今年冬季已然来临,冷空气开始频繁南下,温度起伏不定,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对高位池养虾将有很大的危害。面对剧烈的降温时,为了减少经济损失,高位池养虾该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

1、关注天气预报,降温前加深水位,补菌补碳稳定水体,预防水变。降温不仅会冻死虾,而且也会造成水体不稳定,甚至倒藻、水变,从而引起虾发病或缺氧死亡。有条件的池塘最好把水位控制到2米以上,降温2天后不要大量注进表层海水。如果气温将降到10℃以下,且时间较长,水位较浅的池塘可以考虑提前出塘。

2、降温过程中,应减少投喂,降低水体负担;泼洒“激活”、“营养快线”等抗应激产品,提高虾的抵抗力,若降温时间较长,应天天泼洒,并且加大用量,才能更有效的减少虾被冻死的情况发生。

3、降温后的再升温过程往往是虾的发病高峰期,主要原因是升温时水中溶氧的饱和度迅速降低,大量氧气溢出,引发气泡病,导致虾死亡。而且升温过程中虾容易蜕壳,水体也容易倒藻、翻底,有害菌加快繁殖,从而导致虾发病。所以升温过程是防病的关键阶段,一定要开足增氧机,并配合使用“速解安”曝气,预防气泡病。另外,可泼洒“优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还要注意改底,晚上配合增氧。

高位池养对虾,怎么养才会有高成活率?



粤海客户黄老板,高位池养殖成活率达86%,平均亩利润达13万。

以下是黄老板的养殖效果数据:
这么高的成活率,黄老板是怎么做到的呢?

1、种苗选择要慎重。黄老板对于种苗的选择较为谨慎,都会去苗场看苗试苗,选择活力好,大小均匀的优质种苗。

2、定期排污和吸污。养殖前期3到5天排污1次,到中后期,一般在喂料前排污。
池底有一定斜度,利于排污时底部脏物的集中
五百公分的排污管,利于高效排水/排污

3、注重水质调节。黄老板说:“水一定要够,养虾就是养水。即使再好的苗,没有好的水,好的环境,也是养不成功的。”这是他多年来从事水产业一直坚持的理念,而他也用实际的行动肯定了这一理念——十二口池,打了十条水,基本上是一口池一条水。水质调控一般使用定期换水,只有水质好,虾吃料才会好,抵抗力才会强,长速才会快。

4、增氧要到位。黄老板配备了充足的底部增氧加水车增氧设备,具有4台2.2千瓦水车。从开始放苗到收虾,基本24小时不间断增氧,只在喂料前半小时停止。

5、注重菌相和藻相的控制与调节。在养殖过程中,黄老板定期检测理化指标,注重池塘菌相平衡,并以提高总菌的方式来抑制弧菌等有害菌的繁殖。在总菌数下降时,及时使用芽孢杆菌,EM菌提高总菌数。在总碱度偏低时,及时使用应激固壳素提高总碱度,利于对虾的蜕壳,特别是在大量蜕壳前,补充水体矿物质,提高溶氧,防止蜕壳损耗。

6、适当投喂药饵。黄老板会定期进行,或在虾体发生异常或者水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进行投喂药饵。主要以预防病害发生、增强体质及免疫功能为主。前期多以营养类为主,如对虾多维,免疫促长素,后期多以活菌类为主,如活性酵母等。

以上就是黄老板高成活率的经验,觉得有用的话可以试试哦!





广东湛江东海岛高位池对虾成功养殖模式是这样操作的




近年来,台风、病害、水质恶化等问题不断的挑战并改变着我们的养殖观念。东海岛作为养殖密集型老区经过多年的转变和提升,其高位池对虾养殖模式已经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梳理多位养殖户成功的养殖经验,并加以总结,提出以下借鉴模式,供大家参考。

东海岛高位池对虾养殖模式,包含五个关键点:放苗密度、增氧情况、投喂情况、排污换水、水质底质调控。

一、放苗密度

中造:15-20万/亩、冬棚:在中造基础上增加5-10万/亩。苗种选择质量较好的一代苗。

二、增氧情况

增氧机1.5-2台/亩,功率1.5kw/台,以水车式为主(如图1)。有的池塘中间会增设1台叶轮式增氧机,排污时使用。
图1

三、投喂情况

放苗当天或第二天开始投喂。以10天开始“清罾”(料台的饲料在规定时间内全部被摄食)、70天生长规格达到40尾/斤为例,投喂量参考标准如下(各阶段投喂量与对虾生长速度成正相关):
图2(初始投喂为1-2餐/天,10天后逐渐增加至3-5餐/天,20天后可稳定在6-8餐/天。)

四、排污换水

第15天起开始排污(每次投喂前或投喂后排污一次),第20天起开始换水,3-4天换一次,10-15cm/次。规格达到100尾/斤之前,透明度保持在15-30cm,重在稳定(主要是水色、水质指标的稳定)。养殖中后期换水量:20-60cm/天,海淡水都有,可以提供充足的供水能力,同时也可以用来调节盐度(弧菌病多发的季节控制盐度在5格一下(10.2‰),可有效减少弧菌数量及危害)。单纯淡水不行,冬棚淡海水都可以。

五、水质底质调控

结合每个阶段的养殖特点,合理的调控水质底质。前期注重培水、稳水。中期根据水质情况定期补充活菌和藻类所需营养,稳水。如出现老绿水、黑水、红水、颗粒多的水体时应及时处理,否则极易因缺氧发生慢料甚至偷死。同时,养殖中期注重底质改良。后期根据养殖密度,及时调整日排污及换水量。

六、养殖结果

根据以上五点进行操作,收益分析如下:

规格与产量:规格以50尾/斤左右居多,冬棚:4500斤/亩,中造2500斤/亩;成活率50%-80%;成本7-9元/斤虾(受成活率影响最大);饵料系数:冬棚0.85-1.0,中造:1.0-1.2。

七、模式改进建议

上述数据是通过走访多位成功养殖户得出来的,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也发现,2016年大部分养殖不成功的池塘,问题多发生在30-40天。究其原因,是在于此时池塘承载力到达一个节点!那么池塘承载力与什么关系最大呢?毫无疑问,是“溶氧”。所以操作成功的池塘在30天左右,池塘每日最低溶氧量往往要高过养殖成功率低的池塘。为了能够顺利度过30天的高危期,上述模式还要加以改进,具体如下:

1、根据池塘增氧能力确定放苗数量

例如:我们计划中造对虾亩产2000斤,规格50尾/斤,那么我们放苗量应该是10万/亩。考虑早期成活率的情况,可以控制放苗数量在10-12万/亩。2000斤的亩产,就要求我们中后期要具备3kw/亩(2台功率为1.5kw水车式增氧机)的增氧能力,以及20cm以上的日换水能力(这里需要注意,我们要求的日换水能力是每天都能换水达到20cm。如果两天换一次水,换水量达到40cm,效果比每天都换一次,每次20cm差很多)。如果增氧机配备不到位或后期换水量达不到要求,那么中后期对虾极易偷死,导致亩产量降低。因为大部分池塘都具备上述增氧能力,所以我们建议中造放苗量控制在10-12万/亩。可有效降低中后期对虾的偷死率。放苗后成活率偏低主要是因为放苗2天内的应激损苗和后期缺氧造成的偷死。早期通过合理试苗(池塘内网兜试苗3天以上,成活率>95%),中后期通过提高溶氧水平降低偷死率,就可以有效提高成活率,高成活率是利润的最大保证。

2、适当提高早期投喂量

在东海岛,大家都有放苗当天或第二天投喂的习惯,这是比较好的。但是,投喂的数量往往不定,对投料量没有明确的要求。我们建议前期可以根据虾苗体质及摄食状况(显微镜检测和粪便观察),确定是否需要提高投喂量。根据经验发现早期投喂量的多少与发病时间并无严格的关系(增氧能力严重不足且投苗密度过高的池塘除外),反而是投喂不足易导致虾苗体质变差、发生疾病等。具体投喂标准可参考“日投喂量统计表”进行调整。

3、养殖20天左右,及时清底

实际上,底部缺氧多在养殖30天后,为了避免底部缺氧造成慢料、水变等问题发生,我们建议20天左右开始使用“底居安”或“福地安”改良底质,每隔5-7天定期处理一次。

4、根据养殖阶段调节水质

养殖前期危害最大的是气泡病,pH值长期偏高及绿色的水体较易发生气泡病。因此建议前期清水放苗,主培硅藻为主的茶色水体,最好是慢慢起肥。可以使用“利苗多+利菌多+活力碳”调节水质,补菌、补碳更易培养硅藻。

稳定决定成活,营养决定生长,溶氧决定产量!


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的弧菌控制案例分享



一、弧菌种类

常见弧菌在TCBS培养基菌落特征

二、弧菌检测方法

操作方法:
取0.1毫升池塘水与生理盐水进行适当稀释(若比例为1:4,则稀释倍数为5),稀释后水样取0.1毫升滴于弧菌平板上,使用一次性涂布棒将水样均匀的涂布于平板上,加盖,平放1~2个小时后倒置。室温在25~37度繁殖室内培养1天;冷天可用泡沫箱内加8~10瓦电珠维持温度,20~25度培养2天。
计算公式:菌含量(cfu/ml)=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10;
图1弧菌检测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①培养基日常4℃冰箱保存。使用前放在室内,恢复到室温。
②若使用金属涂布棒,需要用前灼烧一下,等涂布棒冷却后再操作。
③培养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相邻菌落融合影响计数,并避免黄色菌落变为绿色,影响黄、绿菌区分。
④弧菌总数较低时,可不进行稀释,此时稀释倍数为1。
参考标准:
闷热高温天气、水浑浊溶氧低、下雨天、藻相变、倒藻、死藻泡沫等情况下弧菌数量剧增,前后差异可达10倍,达到2000~15000cfu/ml。建议水体弧菌总数超过2000cfu/ml后,进行消毒,并及时在5小时内补充有益菌。

三、弧菌控制案例

南三杨总,在养26口塘,塘面积4.5亩左右。有三批次规格虾子,6口塘21头(6月19日开始陆续出虾),8口塘35头,其余为200~300头过塘虾,均正常在养。目前21头虾已出4口,亩产2400~2600斤左右。杨总坚持全程进行弧菌检测,所养虾塘整个过程中从未白便、偷死,出虾规格整齐,水色清爽。

具体操作:
在弧菌总数超过2000cfu/ml后,进行消毒补菌。使用方法为,早上第一餐料后(8点左右)使用靓底1包/亩,2~3小时后201解毒每瓶2亩(根据水质爽度决定是否使用),5~6小时后使用强力倍生源1包2亩,晚上8~10点适当补充粒粒氧1包每亩。若弧菌数超过4000cfu/ml,靓底使用量调整为2包/亩,其它不变。
效果体现:
①控制效果:消毒补菌后,大多数塘弧菌数量能在2天内直线下降到安全范围内,个别弧菌数量过高(4000以上)池塘下降幅度相对平缓,需要3天甚至更久。在溶氧更高、弧菌总数一般超标情况下,弧菌处理效果较好,如若溶氧水平较低、弧菌总数过高,需要进行2次甚至多次连续消毒,再进行补菌。
②使用周期:结合调水底改操作,弧菌控制效果可维持时间大致5~20天左右。主要受闷热高温天气、水浑浊溶氧低、下雨天、藻相变、倒藻、死藻泡沫等因素影响;其次高温投料量大,有机物过多成为弧菌繁殖温床,也会缩短使用周期。

四、小结

弧菌无处不在,中茬虾的高温、高pH值、易倒藻、底恶化、底部低溶解氧和台风天气等,都是弧菌爆发的适宜条件,威胁对虾养殖,导致对虾常见白便和偷死发生,养殖成功率下降!但控制弧菌并非毫无办法,关键是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目前来看,有效的防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做:

首先通过养水三步曲方案,达成稳定菌藻相的同时,大量有益菌、碳源的添加,对池底物质转换帮助较大,并对弧菌有抑制作用;

其次,经常关注池底溶解氧状态,必要时添加增氧类产品,如粒粒氧、202等;

再次,在饲料中拌入虾多宝发酵液、103,酸化肠胃,预防感染;
最后,参考上述案例,监测弧菌的数量,一旦数量达到威胁对虾临界值2000cfu/ml,马上使用消毒补菌措施来控制弧菌的发展。

提升漳浦高位池对虾养殖的六大要点


福建漳州漳浦县近几年由于海水污染严重、养殖模式落后,造成当地对虾养殖成功率逐年下降。养殖户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养殖模式的提升和完善。那么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改变养殖方法来提高经济效益,使养殖走出困境呢?下面提出六个方面的管理要点,供大家参考。

一、清塘处理

1、高位池
漳浦县池塘多为方形或圆形,底部以锅底状或漏斗状为主,多数四周及池底均铺硬塑料膜,少数四周为水泥(底铺膜),池底留有排污口,排污口位置要高于海平面,可排污和换水,底面积一般每口1-1.5亩,可搭建冬棚,增加养殖时间。临近外海,海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电力充沛(如图1、2)。
图1
图2

2、清池放苗
(1)清池。清除底膜杂质,一般人工洗刷,也可机器清洗,同时池底用漂白粉消毒。
(2)晒塘。视情况而定,一般3-5天。
(3)进水。抽取沙滤海水,一次性加到1.2-1.5米。
(4)消毒。以漂白粉(30-40斤/亩)、强氯精(4斤左右/亩)为主。注意漂白粉用量不要过大(过大时池底会残留过多的漂白粉残渣,会影响早期培水和早期的底质管理),消毒24-48小时,同时需开增氧机增氧。
(5)解毒。解毒主要是指解除消毒剂、重金属等药物残留的毒性,这样有利于藻类和有益菌种的繁殖。氯制剂一般用硫代硫酸钠解毒,其他毒素用有机酸。
(6)培水。解毒后1-2天,泼洒一定量的可溶性有机肥配合活菌(EM菌),以少肥多菌、少量多次为原则,以防单一藻类过度繁殖。培养水中的浮游植物(藻相)和有益菌(菌相),形成良好稳定的水体环境(如图3)。(藻相、菌相均以复杂多种为优。)也可从水质较好的其他池塘引一部分老水,老水含有丰富稳定的藻类和菌类,有利于前期培水、稳水。
图3

二、虾苗投放及前期管理

由于高位池没有底泥,所以无浮游动物高峰期出现。因此,建议前期以菌、碳、肥为主,早期大量投喂“利饵多”来稳定水体。pH值适宜(一般8.3-8.6)即可放苗。

1、选优质一代苗
选择整齐度好、体色透明无粘着物、胃肠饱满、肝脏清晰、顶水性好的一代苗(如利洋虾苗)(如图4)。一代苗的特性:不带特定病原体,生长速度快,规格整齐,能长大成大规格对虾。这些特点能提高养殖的成功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图4

2、放苗密度
根据池塘实际增氧能力(5kw/亩以上)进行放苗,一般建议20万苗以内,以养成大规格对虾为主,规格以1cm为宜。放苗前一天,用有机酸进行解毒。放苗前1-2小时,泼洒免疫多糖(如“激活”)或多维来抗应激,提高虾苗成活率。放苗时间宜选在晴天的早上或傍晚,阴天放苗要注意水温不可过低(不低于20℃)。

3、投喂开口料
选择优质的虾片配合一定量的“利饵多”作为虾苗的开口料,可以为虾苗提供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少量多餐(2-3餐/天)。

4、早期管理重点
培水、稳水,控菌强体,防底脏。定期用有机酸(如“碧水安”)解毒、稳水。定期补EM菌,少下肥,调水、稳水。少量换水,一般一天不超10cm。定期使用分解型底改剂,分解底膜上的死藻、杂质等。避免使用吸附类底改剂(易粘附底膜);投料适量,以免吃不完的饲料坏水、脏底。

三、饲料投喂

选择大品牌、含有优质蛋白源的饲料,以保证饲料转换率,满足加快对虾生长、增强对虾体质和降低饵料系数的标准。以对虾的规格来确定饲料型号,通过观察料台和池塘底部来确定投喂饲料的量。

1、投料前期以虾片配合“利饵多”等开口料为主,建议少量多餐,保证早期虾苗吃饱吃足为宜,(放苗第一周可以适当多投喂“利饵多”稳定水体)。

2、体长2-3cm的对虾投喂0#饲料,体长4-6cm的对虾投喂1#饲料,体长6-8cm的对虾投喂2#破碎料,体长8cm以上的对虾投喂2#饲料。对虾3cm以上才开始上料台,前期跟料以观察对虾状态为主。少量多餐,3-4餐,早6:00、中11:00、晚4:00。

3、体长4-8cm的对虾,投喂3餐,早上6:00、中午11:00、下午4:00,此阶段对虾吃料速度较快,饲料不要增加的过快,以控料时间为准(料台一般放置投料量的3%,一般1-1.5小时内吃完)。此期间注意内服保肝产品,如中药类和多维等。

4、随着对虾规格的增大,根据视气候、水质、温度、对虾的状态以及料台吃完的时间灵活调整投料量。

四、水质调控

稳定的水体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底质又是养殖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排污和换水、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灵活控制水质和底质。

1、前期(虾苗体长小于5cm)应少下肥,避免小藻类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水肥过快虾苗易发生气泡病,勤补活菌(如EM菌)形成稳定平衡的藻相和菌相。定期(5-7天)用有机酸(如“碧水安”)解毒、稳水。前期换水量通常较少,一般情况下不超10cm,水质偏差时可适当多换,但要注意水质变化过快对小虾造成的应激。小虾期间尤其要注意预防气泡病,急性气泡病会直接引起大量死亡,多数情况下会造成对虾肝脏萎缩和继发细菌感染。肉眼观察虾体尾扇两侧发白、尾柄发白,游边现象明显(如图5、6)。因此,前期水质不易过浓、过肥,在晴天中午和下午要注意多开水车,将水中光合作用产生的过多的氧气曝到空气中,来预防气泡病。气泡病预防关键点:加深水位、老水放苗、.多开增氧机、足量多次用发酵有机质。
2、中期(对虾体长5-9cm)换水量适当增多,根据水质情况、温度和投料量的多少来确定排污量,一般每天换20-30cm,最好多次排污及时将底部的脏污排掉,中期调水、稳水较为重要,根据水质情况灵活使用活菌及净水剂,投料量不宜过大。

3、后期(对虾体长10cm以上)换水量较大,一般每天换40-60cm。水质相对稳定,适当使用活菌,加大换水及多使用增氧、净水型药物为主,保证水质有足够的肥度。溶氧决定产量,后期增氧是关键。由于后期水体残饵粪便等有机杂质多,对虾规格增大、耗氧量增加,所以水体后期要有足够的溶氧才能保证对虾的健康生长。一般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水体溶氧量:保持良好的水质,水宜肥不宜瘦;增加水车数量(2-4台),并且尽可能多开;安装底部增氧设施;加大换水量,对虾密度过高时及时抓虾(可分批抓)降低对虾密度。

五、底质改良

良好的底质,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有利于促进有益菌繁殖,防止有害物质的积累。养殖过程中,水体中死掉的藻类以及残饵粪便等有机杂质都容易沉降粘附在底膜上,由于高位池底部没有活性底泥的缓冲,底部稍微一脏就容易腐败变质,滋生有害细菌,所以高位池对底质的要求较土池更高。

1、养殖前期虾苗活动能力较弱,不能将底膜上粘附的脏污扒掉,所以需要定期用打破底膜的底改剂(如“底居安”),通常3天用一次,配合着排污,将其排出池塘。避免使用吸附类底改剂(易粘附底膜),投料要适量,以免吃不完的饲料坏水、脏底。

2、中期投料量增加,池底残饵与粪便易积累,注意调整水车和射流增氧机的方位,确保全部运转时水流的漩涡中心在排污井,这样排污时才能将池底的脏污尽可能的排出去。排污尽可能多次排,一天排5-10次。注意分解型底质改良剂和氧化型底质改良剂轮流使用,尤其在排污的地方经常使用氧化型底质改良剂,可将吸附在底膜上的脏污氧化分解。

3、养殖后期对虾规格变大后,其活动能力增强,对虾在底部活动时,步足和游泳足就能够不断的扒动底膜,将粘附在底膜上的脏污分离下来。注意池塘底部的形状和水车的位置,及时观察随着水流的旋转,底部的脏污是否都能集中到排污井附近,排掉的水是否会变黑。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换水量和换水次数,通过换水来保持底质干净。另外还要定期使用氧化型底改剂,将底部未排掉的脏污氧化分解,还要定期使用一些解底毒的底改类产品,降低底部脏污分解产生的毒性,减少对虾的偷死率。

六、预防疾病

近两年,漳浦高位池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病以肠炎、肝脏萎缩等细菌病为主,白斑症等病毒病较少。发病率高在早期与水质不稳定、中后期与密度较高、水质底质污染较大、溶氧不足(水体粘性大)有密切关系。

1、高位池早期的疾病预防,以稳定水质为主,尤其需要注意水质不稳定引发的气泡病。高位池早期无底泥的缓冲,水体营养和藻相均不平衡,水质较难控制,易倒藻,倒藻后发病率较高,因此早期应少下肥,勤补EM菌和蛭弧菌,稳定水体,控制弧菌。尽量避免杀虫和消毒等操作,减少对虾的刺激,降低对稳定水质的影响。养殖中后期,水质老化,密度较高,“偷死”现象严重,应加大换水及排污量,勤改底,适当使用活菌,多使用增氧净水型药物为主。

2、加强水体解毒、底质改良。经常使用“碧水安”解毒、调水,“福地安”改底,分解有机质。准确投喂,减少残饵对水体的影响。在天气突变时多开增氧机,泼洒稳水、防应激的药物。减少使用一些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和吸附剂。多增氧、多解毒,保持水体稳定,加快水体代谢。

3、水变时建议处理方案:在水变的时候很多人是想到补肥,而没有想到大量藻类死亡毒素对对虾的影响以及藻类死亡沉到塘底后造成的缺氧,大量的肥加到缺氧的塘里会使高位池更加缺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解毒、再改底,增氧的同时来加肥。

4、加强内服保健。可内服“LY-生命素”+“利多精”增强对虾体质,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提高虾的抗病能力。

5、正确使用微生态制剂,培育良好的菌相和藻相,以改善养殖环境,进而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少有害菌的数量,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6、注重增氧,漳浦高位池一般采用3层立体式增氧,每口池塘4台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和水车式增氧机各2台,部分池塘也可使用底层充气式增氧。充足的氧气是水质稳定及对虾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越高,水中有害物质就越少。高溶氧可抑制致病细菌的繁殖。同时在高溶氧的条件下,对虾的活力较好、摄食能力较强,消化率较高。溶氧决定产量,多大的增氧能力决定池塘能产多少量的虾。

对虾养不大、冒底,高位池冬批虾要谨防!以下6招很有效



近两年海南地区高位池养虾的成功率明显有所提高,但是规格小、没产量、冒底等问题严重,造成很多养殖户虽然养虾成功,但是没有赚钱,养殖积极性仍然不高。实际上近两年来对虾白斑综合症发病率明显降低,所以如何避免虾养不大、冒底等问题便成了提高冬批虾产量的关键,就此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合理放苗密度

高位池养虾普遍放苗密度高,特别是冬批虾一般在20-50万/亩,因为普遍的池塘均没有足够的条件(增氧能力、好水源)来满足高密度放苗,所以放多了就注定要死很多虾,不但增加成本,而且提高了发病率,得不偿失。近两年海南高位池的平均产量在3000斤/亩左右,少数塘可达到5000-10000斤/亩,但偶然性强,可重复性极低。大家不要被这种小概率事件错误引导。如果亩产能稳定在3000斤便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了,也就是说只需要每亩放苗8-12万就足够了。

二、保持水体稳定,提高虾苗成活率

很多养殖户有大量用肥、消毒等习惯,这会造成前期水体不稳定,影响虾苗成活率。前期应该早投喂,多用活菌制剂,多补碳源,多开增氧机,这样有利于水体稳定,提高虾苗成活率。

三、预防气泡病

高位池养虾前期主要是气泡病及其诱发的其他疾病。绝大多数池塘都会出现虾节节白、尾扇两侧发白、身体发白等症状,但是大家却不清楚这是气泡病的典型症状,习以为常,结果导致小虾发病、偷死、长不大等问题出现。防气泡病的关键是:加深水位(>2m);老水放苗;推迟放苗;多开增氧机;前期多次足量投喂发酵有机质(“利苗多”);多用活菌制剂。

四、防治白便

近两年白便发病率高,危害大,而且防不胜防,给养殖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其实白便只要早发现并及时处理,不会对养殖有太大影响。大多数池塘不能够及早发现白便,治疗晚,且方法不合理,造成白便后虾吃料少,长不大、没产量等问题发生。处理白便的关键就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当水面漂浮白便时说明白便已经发生3天以上了,我们可以用“三角兜”来提前发现白便,然后内服一些中药(“白便康”)和抗菌药(“氟多力”),2-3天就可以控制白便,而且没有太大危害。但是处理好白便后一定要加强增氧能力,否则白便极易复发。

五、提高增氧能力,提升产量

很多养殖户认为产量低是虾苗不好或饲料不好,其实决定产量的是增氧能力。举个实际的例子,在海南养虾平均产量最高的是四更镇,平均亩产4000-5000斤,亩产万斤也有。放养的虾苗种类不一,所使用的饲料也各不相同,水质条件一般(前几年成功率几乎为零),之所以亩产高的根本原因是增氧能力强,平均增氧能力在3-5kW/亩。所以要提高产量不是多放苗,而是多增氧。

六、少用药,降低成本

高位池养虾使用抗生素非常普遍,而且用量大。这不仅影响虾的生长和品质,而且严重破坏水环境,结果往往是养殖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另外消毒剂的用量也很大,引起水变后耗氧高,用多了反而会降低产量。养虾要综合管理,不是单单靠用药就能养好虾。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淡水高位池养对虾,连续4造都成功,想去探寻秘诀么?》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土鸡养殖能成功么”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76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