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东海岛高位池对虾成功养殖模式是这样操作的



近年来,台风、病害、水质恶化等问题不断的挑战并改变着我们的养殖观念。东海岛作为养殖密集型老区经过多年的转变和提升,其高位池对虾养殖模式已经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梳理多位养殖户成功的养殖经验,并加以总结,提出以下借鉴模式,供大家参考。

东海岛高位池对虾养殖模式,包含五个关键点:放苗密度、增氧情况、投喂情况、排污换水、水质底质调控。

一、放苗密度

中造:15-20万/亩、冬棚:在中造基础上增加5-10万/亩。苗种选择质量较好的一代苗。

二、增氧情况

增氧机1.5-2台/亩,功率1.5kw/台,以水车式为主(如图1)。有的池塘中间会增设1台叶轮式增氧机,排污时使用。
图1

三、投喂情况

放苗当天或第二天开始投喂。以10天开始“清罾”(料台的饲料在规定时间内全部被摄食)、70天生长规格达到40尾/斤为例,投喂量参考标准如下(各阶段投喂量与对虾生长速度成正相关):
图2(初始投喂为1-2餐/天,10天后逐渐增加至3-5餐/天,20天后可稳定在6-8餐/天。)

四、排污换水

第15天起开始排污(每次投喂前或投喂后排污一次),第20天起开始换水,3-4天换一次,10-15cm/次。规格达到100尾/斤之前,透明度保持在15-30cm,重在稳定(主要是水色、水质指标的稳定)。养殖中后期换水量:20-60cm/天,海淡水都有,可以提供充足的供水能力,同时也可以用来调节盐度(弧菌病多发的季节控制盐度在5格一下(10.2‰),可有效减少弧菌数量及危害)。单纯淡水不行,冬棚淡海水都可以。

五、水质底质调控

结合每个阶段的养殖特点,合理的调控水质底质。前期注重培水、稳水。中期根据水质情况定期补充活菌和藻类所需营养,稳水。如出现老绿水、黑水、红水、颗粒多的水体时应及时处理,否则极易因缺氧发生慢料甚至偷死。同时,养殖中期注重底质改良。后期根据养殖密度,及时调整日排污及换水量。

六、养殖结果

根据以上五点进行操作,收益分析如下:

规格与产量:规格以50尾/斤左右居多,冬棚:4500斤/亩,中造2500斤/亩;成活率50%-80%;成本7-9元/斤虾(受成活率影响最大);饵料系数:冬棚0.85-1.0,中造:1.0-1.2。

七、模式改进建议

上述数据是通过走访多位成功养殖户得出来的,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也发现,2016年大部分养殖不成功的池塘,问题多发生在30-40天。究其原因,是在于此时池塘承载力到达一个节点!那么池塘承载力与什么关系最大呢?毫无疑问,是“溶氧”。所以操作成功的池塘在30天左右,池塘每日最低溶氧量往往要高过养殖成功率低的池塘。为了能够顺利度过30天的高危期,上述模式还要加以改进,具体如下:

1、根据池塘增氧能力确定放苗数量

例如:我们计划中造对虾亩产2000斤,规格50尾/斤,那么我们放苗量应该是10万/亩。考虑早期成活率的情况,可以控制放苗数量在10-12万/亩。2000斤的亩产,就要求我们中后期要具备3kw/亩(2台功率为1.5kw水车式增氧机)的增氧能力,以及20cm以上的日换水能力(这里需要注意,我们要求的日换水能力是每天都能换水达到20cm。如果两天换一次水,换水量达到40cm,效果比每天都换一次,每次20cm差很多)。如果增氧机配备不到位或后期换水量达不到要求,那么中后期对虾极易偷死,导致亩产量降低。因为大部分池塘都具备上述增氧能力,所以我们建议中造放苗量控制在10-12万/亩。可有效降低中后期对虾的偷死率。放苗后成活率偏低主要是因为放苗2天内的应激损苗和后期缺氧造成的偷死。早期通过合理试苗(池塘内网兜试苗3天以上,成活率>95%),中后期通过提高溶氧水平降低偷死率,就可以有效提高成活率,高成活率是利润的最大保证。

2、适当提高早期投喂量

在东海岛,大家都有放苗当天或第二天投喂的习惯,这是比较好的。但是,投喂的数量往往不定,对投料量没有明确的要求。我们建议前期可以根据虾苗体质及摄食状况(显微镜检测和粪便观察),确定是否需要提高投喂量。根据经验发现早期投喂量的多少与发病时间并无严格的关系(增氧能力严重不足且投苗密度过高的池塘除外),反而是投喂不足易导致虾苗体质变差、发生疾病等。具体投喂标准可参考“日投喂量统计表”进行调整。

3、养殖20天左右,及时清底

实际上,底部缺氧多在养殖30天后,为了避免底部缺氧造成慢料、水变等问题发生,我们建议20天左右开始使用“底居安”或“福地安”改良底质,每隔5-7天定期处理一次。

4、根据养殖阶段调节水质

养殖前期危害最大的是气泡病,pH值长期偏高及绿色的水体较易发生气泡病。因此建议前期清水放苗,主培硅藻为主的茶色水体,最好是慢慢起肥。可以使用“利苗多+利菌多+活力碳”调节水质,补菌、补碳更易培养硅藻。

稳定决定成活,营养决定生长,溶氧决定产量!


扩展阅读

高位池南美白对虾养殖病症解析



日前走访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塘发现,十月初至今,南美白对虾养殖进入大面积发病期,其状况主要表现为:空肠空胃;肝胰脏红肿;肠炎;脱壳不遂;红须,红尾,红体;甚至有病毒性白斑病。
发病虾多为60一90天,虾态弱小,游动无力,且成群游荡于池塘边缘,随水体波动翻滚。

于此同时,虾吃料大辐度减少,可达一半以上;由于缺乏营养,每到集中脱壳期就会大量死亡,重者每天可捞死虾40-50斤,即使轻微的,每天也可捞10-20斤。

正因为这样,时至今日,气温下降,很多高位池老板仍然没有把保温膜拉下,因为虾的状况太差,老总们做好了随时放弃养殖的打算。

在塘口跟养殖老板和技术员的沟通了解到,发病原因主要有三点:

1、水质不稳定,恶化严重:目前外海进水有众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裸甲藻,金毛藻大量繁殖产生的藻毒素使对虾中毒。
中毒的对虾表现在减料,肝胰脏红肿,肠炎,爬边浮头,没有活力。
2、弧菌严重超标:通过培养皿培养的副溶血性弧菌,含量超标50%以上,致使对虾产生红须,红尾,断须,空肠空胃。

3、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底部有机物太多,细菌,病毒繁殖太快,对虾受到细菌,病毒侵害,引起肌肉白浊,软壳和白斑病。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通过实践以及发病养殖户用药后反馈信息做以下建议:

每次进水需用藻毒分解素解毒,用底改酵素底改,3小时后使用亚硝净净化水质,第二天放入水维康或高活性芽孢杆菌维持菌藻平衡,并根据水色适当肥水;

定期使用噬菌蛭弧菌冻干粉处理水体弧菌,每5-7天一次;

发病期用噬菌肽拌料投喂。若对虾出现大量死之,则需用纯中药黄连康,白便白斑宁提纯液泼塘,同时拌喂转肝灵,酶益添和弧菌净;

大面积脱壳期的前三天,加量拌喂酶益添和稳定型VC,泼洒安进巨能钙补充营养,减少死亡率。


(文/浙江区总孙广坡,整理人/安进水产洋洋)

天冷了,高位池养对虾一定要防范剧烈降温



去年冬天的剧烈降温给海南的高位虾池造成了重创,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今年冬季已然来临,冷空气开始频繁南下,温度起伏不定,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对高位池养虾将有很大的危害。面对剧烈的降温时,为了减少经济损失,高位池养虾该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

1、关注天气预报,降温前加深水位,补菌补碳稳定水体,预防水变。降温不仅会冻死虾,而且也会造成水体不稳定,甚至倒藻、水变,从而引起虾发病或缺氧死亡。有条件的池塘最好把水位控制到2米以上,降温2天后不要大量注进表层海水。如果气温将降到10℃以下,且时间较长,水位较浅的池塘可以考虑提前出塘。

2、降温过程中,应减少投喂,降低水体负担;泼洒“激活”、“营养快线”等抗应激产品,提高虾的抵抗力,若降温时间较长,应天天泼洒,并且加大用量,才能更有效的减少虾被冻死的情况发生。

3、降温后的再升温过程往往是虾的发病高峰期,主要原因是升温时水中溶氧的饱和度迅速降低,大量氧气溢出,引发气泡病,导致虾死亡。而且升温过程中虾容易蜕壳,水体也容易倒藻、翻底,有害菌加快繁殖,从而导致虾发病。所以升温过程是防病的关键阶段,一定要开足增氧机,并配合使用“速解安”曝气,预防气泡病。另外,可泼洒“优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还要注意改底,晚上配合增氧。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广东湛江东海岛高位池对虾成功养殖模式是这样操作的》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竹鼠这样养殖的”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34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