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外用治疗小草鱼细菌性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

养殖户姓名:陈师傅

时间:2014.6.25

技术员:程泓智

联系地址:湖南常德市安乡县安凝乡

池塘条件:(亩数水深、增氧设备的功率和数量、水草种类、池塘的形状)

40亩1.5米3000w一台长方形

放养日期、规格及数量:

该池塘是今年刚刚放的苗子,一亩放了一两小草鱼1000尾

养殖模式、饲料种类及投喂方法:

饲料精养,正圆饲料,每天投喂饲料1包半

近期防治用药:

未用药,4月份用了阿维菌素,之后再也没用药

疾病流行情况、水质及鱼体检测(按日期记录):

镜检无寄生虫、无锚头蚤,出血病症状明显,烂鳃,鳃盖、肚皮有血迹,解剖之后肠道发红,判断是细菌性性肠炎和出血病;一天死亡60多尾

水质氨氮0.6亚盐0.05ph8.6(下午)水色淡黑绿,下风口有泡沫

分析及诊断:

细菌性出血病,肠炎、烂鳃

处方:

6.16硫醚沙星24瓶

内服(美康2号+美康6号+鱼血宁)各2包拌料50斤,投喂一餐

下午2-3点左右投喂1餐,连喂三天

效果跟踪:

6.1660多尾

6.1720多尾

6.191-2尾

6.20回访未发现死鱼

案例提供者:程泓智

相关阅读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症状及防治技术


烂鳃病是草鱼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寄生虫性烂鳃病、细菌性烂鳃病、药害性烂鳃病与营养性烂鳃病等。虽然烂鳃病的种类不同,但危害均较大,且任何季节都可发病,4月至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6月至9月份则为流行高峰期。细菌性烂鳃病多与赤皮、肠炎与寄生虫病等并发。一旦发病,可导致大量草鱼死亡。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症状及防治技术.

1.症状与诊断
(1)症状。发病后鱼体发黑(尤其是头部),离群独游,行动较慢,反应迟钝,呼吸不畅,食欲下降,鳃盖中的表皮组织开始充血发炎,并出现“开天窗”情况。鳃丝上黏液增加,鳃丝肿胀,并粘附有大量淤泥。病情严重时可见鳃盖骨表层发炎、充血、腐烂。
(2)诊断。取鳃丝黏液,并取少量鳃丝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无菌水2~3滴,盖上盖玻片,静置约25分钟,通过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细长的滑行细菌。
2.发病原因
在水体缺氧的情况下,鱼体则靠增生鳃来扩大呼吸面积,以获取更多氧气,水中溶解氧恢复后,增生现象则开始消失,鳃小片也得以恢复。但是如果草鱼长期生存在低氧环境内,即便水中溶解氧恢复,增生鳃小片也很难在短期内恢复正常。此种情况下病菌极易侵袭鳃小片,引发细菌性烂鳃病。如果水体中分子氨浓度偏高,会使得鳃上皮细胞损伤,使鱼体免疫能力失常,病菌侵入,出现细菌性烂鳃病。细菌间质能保护营养动物组织,在水体亚硝酸盐浓度升高时,亚硝酸盐会侵入盐组织,阻碍细胞间质合成,使得细胞间质流失,损伤鳃上皮细胞与组织,病菌更易侵袭。受低溶解氧、水温骤变、分子氨等应激因子影响,鱼体机体免疫力下降,为烂鳃病致病菌侵入鳃组织提供了有利条件,草鱼长期生活在这种营养失衡的状态下,极易出现细菌性烂鳃病。
3.治疗方法
方法一:(1)发病后将池水放干,清理淤泥,暴晒7~10天,每平方米泼洒80~120克生石灰,带水清塘,并用含氯漂白粉泼洒全池,一周后试水放苗,确保池塘内的水质指标均满足《无公害食品淡水渔业水质标准》要求。(2)中草药治疗。使用百部、土黄连、大青叶、鱼腥草合剂。具体为每公斤鱼体重土黄连3克,鱼腥草、百部、大青叶各200克,混合后碾成粉或直接煎成水拌饵喂食,持续用药1周。
方法二:药浴+内服治疗。于晴天的上午10时实施药浴,先放水,留10厘米深水即可,并使用聚维酮碘溶液,依照每立方米300毫升的标准药浴30分钟,然后将水全部放掉。注入新水约1米深,向其中泼洒已煎熬好的黄芪汁剂,每立方米水体10克,30分钟后再次投喂阿奇霉素,药饵用量标准为每公斤鱼体重0.7克;当日下午再次投喂药饵饲料1次。重复以上三步骤治疗4天左右。
方法三:先使用生石灰对养殖塘进行彻底消毒;于池塘挂篓,草架各边均挂篓3~6只,使竹篓口高于水面3厘米,向篓中装入100克漂白粉,次日换药,换药前将篓中漂白粉渣清净,持续用药3天;按照鱼康复a型每公斤体重2.5克的标准拌饲料喂食,上、下午各1次,持续喂食3天。
4.预防措施
结合细菌性烂鳃病的发病原因,应做好该疾病的预防工作。将塘底多余的淤泥清除掉,降低高温季节内淤泥耗氧量;科学放养,保证养殖密度合理,以免密度过大导致池塘内水质恶化;喂食营养搭配合理的膨化饵料,定时、足量喂养,提高饲料利用率,禁止投放霉烂变质或存放过久的饲料,避免因投喂不当所致的水体污染;于大麦黄、白露心等细菌性烂鳃病高时对症投放药物,增强鱼群免疫能力;补充鱼发育与生长必不可少的维生素,增强鱼体抗病能力;高温晴天午时应打开增氧机,保证水体中的溶氧量,向水中泼洒光和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促进水体有机物分解;加强鱼塘水质检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症状:病鱼游动缓慢,体色变黑,发病初期,鳃盖骨的充血、糜烂,鳃丝肿胀。随病情加重,鳃盖内表皮严重腐烂加剧,甚至腐蚀成一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鳃丝末端严重腐烂,上附有较多污泥和杂物碎屑。鳃严重贫血呈白色,或鳃丝红白相间的“花瓣鳃”现象。
【致病条件】柱状黄杆菌广泛分布于淡水环境和土壤中,能分解环境中的有机质。柱状黄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它的毒力受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如水体的盐度、水温、饲养应激等等。不同的菌株之间由于毒力存在着差异,引起鱼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相同。引起柱状黄杆菌感染的条件不是单一的,而常常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组织损伤因素。完整的鳃组织和皮肤是鱼类保护自身免细菌受感染的天然屏障,损伤的鳃组织和皮肤使天然屏障保护功能部分伤失而使鱼类容易遭受感染。

②温度因素。当环境变化和水温上升至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时,许多鱼类都对柱状黄杆菌表现敏感。鱼类自然感染柱状黄杆菌经常发生在水温在于20℃的水环境中。

③环境因素。某些环境因素如高密度、不当操作、低溶氧量、高温及水体富营养化等也容易导至柱形病的发生。

④病原因素。水体环境中病原菌的浓度以及菌株毒力的强弱与鱼类感染发病密切。如果水体中的病原菌的浓度过高或菌株毒力较强,鱼类则容易感染发病。

⑤宿主因素。一般而言,柱状黄杆菌不易感染健康的鱼,但如果鱼类的免疫力与营养状况不佳,鱼类也是容易被感染的。

⑥继发感染。柱状黄杆菌不仅是原发性病原,也可以是继发感染的病原。鱼类处于疾病状态时,其自身抵抗能力下降而大大提高了柱状黄杆菌的感染机率。

【主要症状】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体色变黑,尤其头部的颜色更为暗黑(图3),因而称为“乌头瘟”。肉眼观察病鱼的鳃盖内表皮常常充血(图4),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行不规则的透明小区(图5),俗称“开天窗”。
◆流行季节与温度:流行于4-10月,夏季尤为盛行,流行水温15-30℃。
◆防治措施:预防:1、彻底清塘,鱼苗下塘前用3-5%食盐溶液浸泡15分钟。2、半个月用15g/m³生石灰遍洒一次。
治疗:外消:通威碘液、菌毒宁、毒消净。
内服:通威菌血止、康复散、鱼菌克、肝胆舒灵。
总之,受多种因素影响,草鱼养殖时细菌性烂鳃病发病率较高。因此,在养殖中应坚持“有病早治、无病早防、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无污染水体养殖,降低细菌性烂鳃病的发生率,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收入。

混养塘草鱼细菌性出血病处理案例分享


【案例背景】

宿迁片区养殖户王某的一个鱼塘18亩,水深平均1.8米,主养草鱼,有少量鲫鱼。

【发病症状】

5月底水质有点恶化,表层有许多泡沫,有少量鱼死亡(草鱼10条左右),6月3日,鱼死亡数量达到70-80条,当时看到的水质还是有些发黑,表层仍有泡泡,看了几条病鱼如下图:都有轻微烂鳃,有的抓起来鳃出血,肛门红肿,剪开有许多血红色腹水,肝脏都有点发白,有的肠道充血,剪开肠道内壁发黄许多黄色黏液;判断为细菌性败血症。

【治疗方案】

6月4日,下生石灰全塘消毒。

6月5日下午,使用了解毒制剂,第二天使用苯扎溴铵、戊二醛

6月6日,内服氟苯尼考+板蓝根+k3粉,拌料下午投喂(天气好时一般下午喂3包料,),连续喂了5天。

【治疗效果】

电话回访得知,6月10日,鱼的死亡数量基本控制住,水表层的泡泡少了许多,鱼塘水质稳定了许多,;老板对这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一例草鱼细菌性烂鳃病诊疗方法


5月23日,仪征市渔业科技入户专家组成员陈礼朝站长与张成林工程师赴月塘镇示范户李香杨塘口,对一起草鱼死亡情况进行诊疗。

到达塘口现场后,陈礼朝站长对草鱼鱼死亡情况向示范户进行了了解:该养殖户自5月18日草鱼陆续发病,至今已死亡2000多斤,均为二龄草鱼,先后使用聚维酮碘、高锰酸钾兑水进行全池泼洒,至5月23日依旧有草鱼死亡。张成林工程师对病鱼进行了解剖:鳃边缘腐烂不齐,鳃丝出血,并附着少量黏液,严重的鳃盖内表皮充血,肌肉正常,肠内无食物,其它体征较为正常。诊断为细菌性烂鳃病,建议停用高锰酸钾,使用氯制剂或碘制剂进行治疗。张成林工程师对其防范夏季草鱼疾病工作做出指导:

1、加强巡塘。早晚要加强巡塘,注意池鱼活动、摄食情况,并做好记录。

2、增氧调水。5、6月鱼类生长速度加快,吃食旺盛,有害物质增多,水质容易恶化或缺氧,适当增加新水和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同时定期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

3、防病消毒。夏季是疾病多发季节,尤其是草鱼的肠炎、出血、烂鳃等疾病,要合理使用消毒剂等进行预防疾病和调节水质,一般隔20-30天一次对池塘进行防病消毒,防患于未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合理投饵。根据养殖品种与特性“四定”投喂,要根据天气、水质、养殖对象的活动情况、吃食时间、饵料剩量等灵活掌握。

5、病后解毒。疾病发生后使用的大量药物后会使水中沉积毒素,为避免鱼类发生肝胆疾病,需要进行一定量的换水、改底工作,并在鱼饲料中适当添加保肝护胆的药物。

6、降低密度。夏季高密度的养殖使水中水生态环境脆弱,降低密度可有效减少水中细菌、寄生虫、有害气体的产生,降低生产风险。

结束后,专家为该示范户出具了此次发病的诊断结论,为其申请渔业保险赔偿提供技术依据。

金鱼细菌性肠炎病


疾病名称细菌性肠炎病

为害对象 金鱼、锦鲤
疾病概述 离群独游,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常浮于水面,体色暗淡,失去光泽,食欲减退,甚至停止摄食

病原 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 病鱼离群独游,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常浮于水面,体色暗淡,失去光泽,食欲减退,甚至停止摄食。肛门红肿外突,轻压腹部,有脓血自肛门流出,严重者用手将鱼提出水面,脓血便会自动从肛门流出。鱼体明显消瘦。经解剖,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积水。肠道内无食物,或仅在肠端有少许食物。肠内有淡黄色脓血,肠壁微血管充血发炎,肠道呈紫红色,肠粘膜溃烂。

发病规律 流行季节多在夏秋季节,水温20℃以下时很少发病。

防治方法
对鱼缸、鱼池、工具进行彻底消毒;每天定时投喂新鲜饵料,喂八分饱,不投发霉变质的饵料及死鱼虫,鱼虫投喂前应彻底消毒,漂洗干净后再行投喂;注意放养密度不宜过大;保持良好的水质;发病季节定期用药饵投喂,必要时使用外用药物,能有效防止此病的发生。治疗此病时应采用内服外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每千克鱼每天用大蒜2.5克(每千克饵料再加40克食盐)制成药饵,连喂1周。

(2)用大蒜2.5克、韭菜10克、食盐2.5克拌合饵料500克,制成药饵投喂,连喂1周。

(3)用磺肢胍1克拌合饵料100克(饵料中适当加一些面粉作粘合剂),连喂1周。

热带鱼细菌性肠炎病


疾病名称细菌性肠炎病

为害对象 热带鱼
疾病概述 肛门红肿外突,轻压腹部,有脓血自肛门流出,严重者用手将鱼提出水面,脓血便会自动从肛门流出。

病原 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 病鱼离群独游,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常浮于水面,体色暗淡,失去光泽,食欲减退,甚至停止摄食。肛门红肿外突,轻压腹部,有脓血自肛门流出,严重者用手将鱼提出水面,脓血便会自动从肛门流出。鱼体明显消瘦。经解剖,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积水。肠道内无食物,或仅在肠端有少许食物。肠内有淡黄色脓血,肠壁微血管充血发炎,肠道呈紫红色,肠粘膜溃烂。

发病规律 流行季节多在夏秋季节,水温20℃以下时很少发病。

防治方法(1)杂食性鱼类同金鱼细菌性肠炎病的防治方法。

(2)凶猛性鱼类,可按治疗金鱼细菌性肠炎病所使用的药物之一种,按剂量用注射液稀释后,用注射器注入到饵料鱼体内并马上投喂。

(3)先将鱼虫消毒,并漂洗干净,放入清水中,选取金鱼细菌性肠炎病治疗方法中之一种药物,加大剂量投于盛有鱼虫的水中,浸泡1-2小时后再行投喂。

草鱼出血病的防治


病因症状: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内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由于内脏器官受到损害,导致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3~4月份,病鱼出现的体表发炎充血症状是:头部、嘴、鳃盖、眼眶以及体表两侧、腹鳍下和尾柄等处为甚,有的病鱼可见突眼,鳃贫血,内脏器官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炎,有时也可见到肠道内充气膨胀。5月后的病鱼症状是体表多以鳃盖下缘、鳍基和内脏充血发炎,有时口腔骨肉也同时充血发炎。该病在草鱼养殖中广泛流行,水温在9~36℃之间均有可能发生,尤以28℃时发病最为严重,往往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这是流行地区最广、季节最长、危害最大的一种流行病。

防治方法:

彻底清塘消毒,实行四消、四定;

经常注入新水或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用0.2ppm二氧化氯或0.3ppm溴氯海因或0.4~ppm强氯精等消毒药定期全池泼洒;

内服10%恩诺沙星100g+三黄散200g拌饲40kg,连喂5~7天。

草鱼烂鳃病的新治疗方法


烂鳃病在水产养殖中为常见病,对淡水鱼类危害极大,常给水产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笔者在2011年7月初,选取160条健康的草鱼幼鱼体重(554.2)克随机分成四组,每组40条,试验在实验基地的池子(长宽高=3米2.2米1.2米)里进行,在驯化期间,草鱼幼鱼暴发烂鳃病。7月5日发现第4组有少量草鱼幼鱼沿暂养池边缘缓慢游动,投喂时摄食异常,反应迟钝;开始出现死亡现象。7月7日发现四组都出现死亡现象,捞出死鱼经观察症状、显微镜检查和分析确诊为细菌性烂鳃病。7月8日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4天后病情得以控制,幼鱼逐渐恢复健康,病情最终彻底治愈,现将有关情况进行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一、主要症状与诊断
病鱼鱼体发黑,特别是头部:离群独游,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盖内表面皮肤充血发炎,有开天窗现象;鳃丝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末端糜烂,()并粘附淤泥。
取鳃匕粘液,剪取少量病灶处鳃丝放在载玻片上,加上2~3滴无菌水,盖上盖玻片,放置20~30分钟后,在显微镜下见有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结合症状和镜检最后确诊为细菌性烂鳃病。
二、治疗过程.
1.治疗方案。采用药浴和内服的方法:①上午进行药浴:先放水,留下10厘米深的水,然后选用聚维酮碘溶液按照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300毫升的剂量标准进行浸泡30分钟。②把水全部放掉,然后加清水至水深1米,同时在池子中泼洒煎好的黄芪汁剂(10克/立方米),半小时后投喂拌有鱼炎康(0.7克/千克体重,主要成分是甲砜霉素)的饲料。③下午再投喂一次含同样剂量标准的鱼炎康的饲料。④连续治疗4天。
2.治疗效果。从7月、8日开始用药,连续用药四天后,7月11日后没发现死亡情况。
李超发

无公害黄鳝细菌性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1.病原
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2.症状
病鳝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鳝体发黑,头部尤甚,腹部出现红斑,食欲减退。发病早期,剖开肠管可见肠管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没有食物,肠内黏液较多。发病后期可见全部肠道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内无食物,只有淡黄色黏液,肛门红肿。患病严重时腹部膨大,如将病鳝的头拎起,即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很快就会死亡,死亡率甚高。


3.防治方法
发病期间用1.0~1.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同时,每100千克黄鳝每天用大蒜30克拌饲,分2次投饲,连喂3~5天,或每100千克黄鳝用5克土霉素或磺胺甲基异恶唑,连喂5~7天;每100千克黄鳝用辣蓼5千克、薄荷叶3千克,熬水全池泼洒,15天后重复1次;每100千克黄鳝用干地锦草0.5千克,或鲜辣蓼2~4千克,熬水,全池泼洒,连用3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77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