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细菌性肠炎病

疾病名称细菌性肠炎病

为害对象 金鱼、锦鲤
疾病概述 离群独游,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常浮于水面,体色暗淡,失去光泽,食欲减退,甚至停止摄食

病原 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 病鱼离群独游,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常浮于水面,体色暗淡,失去光泽,食欲减退,甚至停止摄食。肛门红肿外突,轻压腹部,有脓血自肛门流出,严重者用手将鱼提出水面,脓血便会自动从肛门流出。鱼体明显消瘦。经解剖,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积水。肠道内无食物,或仅在肠端有少许食物。肠内有淡黄色脓血,肠壁微血管充血发炎,肠道呈紫红色,肠粘膜溃烂。

发病规律 流行季节多在夏秋季节,水温20℃以下时很少发病。yz023.coM

防治方法
对鱼缸、鱼池、工具进行彻底消毒;每天定时投喂新鲜饵料,喂八分饱,不投发霉变质的饵料及死鱼虫,鱼虫投喂前应彻底消毒,漂洗干净后再行投喂;注意放养密度不宜过大;保持良好的水质;发病季节定期用药饵投喂,必要时使用外用药物,能有效防止此病的发生。治疗此病时应采用内服外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每千克鱼每天用大蒜2.5克(每千克饵料再加40克食盐)制成药饵,连喂1周。

(2)用大蒜2.5克、韭菜10克、食盐2.5克拌合饵料500克,制成药饵投喂,连喂1周。

(3)用磺肢胍1克拌合饵料100克(饵料中适当加一些面粉作粘合剂),连喂1周。

相关推荐

热带鱼细菌性肠炎病


疾病名称细菌性肠炎病

为害对象 热带鱼
疾病概述 肛门红肿外突,轻压腹部,有脓血自肛门流出,严重者用手将鱼提出水面,脓血便会自动从肛门流出。

病原 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 病鱼离群独游,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常浮于水面,体色暗淡,失去光泽,食欲减退,甚至停止摄食。肛门红肿外突,轻压腹部,有脓血自肛门流出,严重者用手将鱼提出水面,脓血便会自动从肛门流出。鱼体明显消瘦。经解剖,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积水。肠道内无食物,或仅在肠端有少许食物。肠内有淡黄色脓血,肠壁微血管充血发炎,肠道呈紫红色,肠粘膜溃烂。

发病规律 流行季节多在夏秋季节,水温20℃以下时很少发病。

防治方法(1)杂食性鱼类同金鱼细菌性肠炎病的防治方法。

(2)凶猛性鱼类,可按治疗金鱼细菌性肠炎病所使用的药物之一种,按剂量用注射液稀释后,用注射器注入到饵料鱼体内并马上投喂。

(3)先将鱼虫消毒,并漂洗干净,放入清水中,选取金鱼细菌性肠炎病治疗方法中之一种药物,加大剂量投于盛有鱼虫的水中,浸泡1-2小时后再行投喂。

认清泥鳅肠炎病的种类:细菌性肠炎和物理性肠炎



泥鳅物理性肠炎

泥鳅物理性肠炎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胀气病。主要症状为:泥鳅肚子朝上漂浮于水面,腹部鼓胀,精神萎靡,游动能力差。检测病鱼可发现其腹壁很薄,呈淡红色半透明状,肉眼可见肠道内一节黑一节白。挤压腹部,能发现肝门处有气体或未完全消化的黏稠饲料碎末。解剖肠道,能发现白色的是气体,黑色的为残存饲料。物理性肠炎多发于夏季高温季节的夜间,主要是因为饲料投喂过多、饲料变质、天气变化、蓝藻爆发(泥鳅误食蓝藻或被蓝藻污染的饲料)等原因造成。

泥鳅细菌性肠炎

泥鳅细菌性肠炎主要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主要症状为:泥鳅在水面独游,不进食,体瘦,体表颜色发暗。检测病鱼可发现肛门红肿,肠道发红,没有食物,充满淡黄色或淡红色粘液。挤压病鱼腹部,能发现肝门处有淡黄色或淡红色粘液流出。泥鳅细菌性肠炎多发生于养殖中后期的夏末秋初阶段。因水质、底质严重恶化,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大量繁殖,感染泥鳅肠胃等消化器官引起的病变。

结论

只有认清泥鳅细菌性肠炎和物理性肠炎(胀气)的症状和病因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提前预防泥鳅肠炎疾病是关键措施。一般来说,泥鳅物理性肠炎(胀气)病可以通过减料(停料)、换水、解毒、增氧等方式治疗。泥鳅细菌性肠炎可以通过改底、调水、外消加内服的方式治疗。值得注意的是物理性肠炎(胀气)有时也会伴有轻微的细菌性肠炎同时存在,如果不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往往会在后期全部转化为细菌性肠炎,为泥鳅带来重大伤亡。


本文由网友超越分享,网友唐孝革整理修改而成

无公害黄鳝细菌性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1.病原
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2.症状
病鳝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鳝体发黑,头部尤甚,腹部出现红斑,食欲减退。发病早期,剖开肠管可见肠管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没有食物,肠内黏液较多。发病后期可见全部肠道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内无食物,只有淡黄色黏液,肛门红肿。患病严重时腹部膨大,如将病鳝的头拎起,即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很快就会死亡,死亡率甚高。


3.防治方法
发病期间用1.0~1.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同时,每100千克黄鳝每天用大蒜30克拌饲,分2次投饲,连喂3~5天,或每100千克黄鳝用5克土霉素或磺胺甲基异恶唑,连喂5~7天;每100千克黄鳝用辣蓼5千克、薄荷叶3千克,熬水全池泼洒,15天后重复1次;每100千克黄鳝用干地锦草0.5千克,或鲜辣蓼2~4千克,熬水,全池泼洒,连用3天。


牛细菌性脑膜脑炎的病因 牛细菌性脑膜脑炎的诊断与防治


细菌性脑膜脑炎多发于3~8日龄的犊牛,与机体免疫球蛋白低下和环境中高浓度细菌的威胁有关。早期临床症状为嗜睡,精神沉郁,无法吮吸,迅速发展为感觉过敏,角弓反张并死亡。据报道,病牛有强制性的走动和头部低垂的现象,但不常见。尽管应用大剂量的抗生素和支持疗法,预后仍然不良。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牛细菌性脑膜脑炎的病因牛细菌性脑膜脑炎的诊断与防治。

1、病原学

被动抗体转移失败和犊牛生活环境中高水平细菌的威胁导致菌血症,局部并发于脑膜。与在牧场出生的奶牛相比,该病多发于出生在室内产箱不清洁的犊牛。犊牛或母牛的因素可能导致犊牛在出生后的6h内不能消化相当于其体重7%的初乳。难产、虚弱、神经损伤、犊牛室过度拥挤、乳房形状、乳头不干净和母牛过度焦虑都可能影响或推迟犊牛产生吮吸行为。难产、神经损伤、低血钙症和虚弱可能造成母牛卧地时间延长。营养条件差、较短的干奶期和乳房炎可导致乳房中初乳量降低。初产牛的初乳比经产牛的初乳少25%。细菌通过口咽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或脐带进入机体,引发菌血症。从患有脑膜脑炎的犊牛腰部脑脊液中,常能分离到埃希氏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属。

2、病理学

败血症病灶多位于脑膜血管,或者迅速被包围起来,或者发生弥散性化脓性脑膜炎。分泌滑液处、脑膜和眼内局部的联合处几乎总是链球菌的滋生地;大肠菌群感染很少造成眼内炎。一旦细菌获得进入柔脑膜的途径,由于柔脑膜几乎没有抵抗细菌传播的能力而导致炎症蔓延。第一天,脑膜是不透明的、充血的,2天内基底池内有脓汁聚集,这在大脑表面很难显现。在大脑半球的上方,分泌液主要局限于脑裂。在疾病的急性阶段,大脑发生水肿,严重时可将小脑挤入枕骨大孔和锥角。

3、诊断依据

早期症状包括肉犊牛缺乏吮吸反射,精神沉郁,不跟随母牛走动,体质虚弱。发热不是特征性症状。感染的犊牛颈部紧张,头抬得较低。颈部弯曲时疼痛,有时会呻吟。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治疗,在接下来的6~12h,犊牛会变得更加虚弱,步态不稳,甚至不能站立。饲养管理人员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检查肉犊牛时,极易忽视该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嗜睡、虚弱等,特别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犊牛成群卧倒时。单栏饲养的奶牛犊中更易发现犊牛精神沉郁和食欲下降。随着病程的发展,犊牛逐渐失去了胁迫反射,向背内侧斜视。在这个阶段,经常出现巩膜表层充血。精神沉郁逐渐变为昏迷,但是静脉注射抗生素时,犊牛对突如其来的听觉和触觉刺激持有高度的敏感性。在疾病的濒死期,即在发现临床症状后的24~36h,病牛出现角弓反张。资料表明,感染可波及其他器官系统,例如眼前房积脓、多发性关节炎、腹泻和脐静脉炎。尸检时,经常发现肝脏和肾脏中有梗死灶。对10头患有脑膜脑炎的犊牛进行研究,发现其中3头犊牛患有多发性关节炎,3头犊牛患有眼前房积脓,2头犊牛患有脐静脉炎,但没有发现腹泻的症状。

细菌性脑膜脑炎的重要鉴别诊断是在为期2~3d的腹泻后机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败血症时出现的临床症状与脑膜脑炎相似,因为在初生犊牛中,脑膜是细菌繁殖的常见部位。

4、防治

治疗的关键在于饲养员及时发现犊牛异常行为,以及兽医对腰部脑脊液进行检查后迅速作出临床诊断。在兽医诊断和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任何延迟都可能导致预后不良,但是应用氯霉素进行迅速治疗,可以达到30%的治愈率。虽然很少的广谱杀菌抗生素能够穿透完整的血脑屏障,但普遍认为,在细菌性脑膜脑炎疾病中血脑屏障受到了破坏,从而增大了抗生素渗透的浓度。细胞膜渗透性升高可以允许足量的抗生素进入脑脊液,达到最小杀菌浓度。脑脊液中抗生素浓度峰值能达到有效的最小杀菌浓度的10~30倍是十分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细菌性脑脊液感染刚刚出现临床症状时,应该尽快应用高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据报道,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脑膜炎时最好的药物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特别是头孢噻肟钠,但是在兽医文献中,没有关于牛传染性神经疾病应用头孢噻肟钠的实验数据。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脑膜脑炎的其他抗生素包括联合应用磺胺三甲氧苄胺嘧啶或头孢噻呋。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疾病名称细菌性败血症

为害对象 主要危害苗种、成鱼也可患病
疾病概述 病鱼食欲减退,离群独游,在水面作圆形游动,有时头向下做旋转或翻滚运动

病原 与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病原相似。主要病原菌有鲁克氏耶尔森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弧菌。

症状 病鱼体表充血、出血(表现为针尖大小的点状出血),以下颌、胸鳍基部、腹部(常表现为两侧充血呈桃红色)和尾柄最明显。剥去皮肤可见肌肉也有出血现象。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病鱼腹部略肿胀,肛门红肿。剖开腹腔,可见腹腔内充满暗红色腹水,肝、脾、肾等实质器官肿大、充血、出血、颜色变淡,肝脏浊白,肾脏暗红。部分病鱼的肠道。脂肪组织及性腺也表现为充血、出血。病鱼消化道内无食物,胃内偶尔可见气泡,胃和肠中常有粘液栓。

发病规律 流行于4-10月,尤以7-8月为甚。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以改善池塘底质、调节池水PH值。

(2)合理放养,加强饲养管理。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每月用20毫克/升浓度的生石灰全池遍洒1-2次,调整池水pH值使保持在6.8-7.8。

(3)苗种放养、运输、拉网时尽量避免损伤鱼体,放养时用1%-3%食盐水浸洗鱼体15-20分钟。

(4)药物防治,参照大口鲶出血病进行。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06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