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养殖户对小龙虾养殖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前言

小龙虾是我国淡水水域重要的养殖品种,它具有适应力强、繁殖力高、病害少、食性杂、生长快、耐高温、耐低氧,且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优点,养殖前景和经济效益均被看好,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之一。

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其中湖北省的养殖面积占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的53%以上。官方数据显示,湖北省2014年小龙虾的养殖面积只有57万亩,而2015年小龙虾养殖总面积超过120万亩,相比之下,2015年养殖面积增加了1倍。

由于近年来湖北传统主打产品草鱼价格持续低迷,小龙虾价格居高不下,有很多养殖户改养虾蟹,2016年小龙虾养殖面积会再创新高,有业内人士预测2016年小龙虾养殖面积会达到140万亩。

本人自从回到湖北市场,一直关注湖北小龙虾的产业发展情况,有几点心得体会,忍不住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养殖户增产增收,同时希望业内人士能够批评指正!但求共同进步。

要养好小龙虾首先要了解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这样我们才能够根据小龙虾的这些特点做到高产、高收益以及做好防病工作。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原螯虾属,为淡水虾类中个体较大的品种。它广泛分布于各类水体,以静水沟渠、浅水湖泊和池塘中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及低氧有较强的适应性。一般水体溶氧保持在3mg/L以上,即可满足其生长需求。

小龙虾昼伏夜出,不喜强光,在正常条件下,白天多隐藏在水中较深处或隐蔽物中,很少出来活动,傍晚太阳下山后开始活动,多聚集在浅水边爬行觅食或寻偶。若受惊吓,便迅速逃回深水中。

小龙虾多喜爬行,不喜游泳,觅食和活动时向前爬行,受惊或遇敌时迅速向后,弹跳躲避。小龙虾对重金属及某些农药如敌百虫、菊酯类杀虫剂非常敏感,因此小龙虾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在了解湖北小龙虾养殖过程后,发现有很多养殖户对小龙虾养殖存在几个误区:

一、由于人们常常在水质较差的水沟中发现小龙虾,就有很多养殖户认为“小龙虾是在臭水沟生活的种类,对水条件要求不高,水越肥(脏)越好,因此不注意水质的改善。而事实上小龙虾和螃蟹一样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如果水质条件不好,虾的群体数量会非常少,而且虾体表很脏。因此我们养殖小龙虾过程中,一定要经常改底和调水,管理好水草,这样龙虾产量会很高,并且品相好,售价高。

二、湖北市场乃至全国虾农对小龙虾的营养需求认识不足,大部分虾农认为,给小龙虾投喂一些杂粮(小麦、玉米等)及冰鲜鱼,有的甚至不投喂任何饵料,龙虾照样可以长大。事实上,这是小龙虾养殖户们固有的观念,本人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与相关专业人士交流得知,小龙虾在幼虾阶段,投喂的配合饲料蛋白的含量应在40%左右,成虾阶段蛋白含量也应在33%以上。

三、湖北很多养殖户认为龙虾一年繁殖2次,事实上,龙虾一年繁殖1次,繁殖时间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池塘水位相关。湖北很多虾农有了防止种质退化意识,常常用在市场上收购野生虾苗放到虾塘来防止近亲繁殖,有这种意识是正确的,但是他们没有了解野生虾苗的来源,只知道野生虾苗价格低。事实上,野生虾苗经过贩卖虾苗的商贩囤积了很久(每次抓捕不多,需要囤积到一定数量才开始售卖),而且抓捕的河沟是不是存在很多病原菌不得而知。这样的虾苗存活率自然不会很高,而且很可能携带病原菌。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会将疾病传染给原塘的小龙虾。在市场走访过程中,有的虾农反应野生虾夹草厉害,容易浑水,而且性成熟后的规格不大。

通过近大半年的市场走访,发现目前湖北市场小龙虾养殖模式没有太大规律可循,而龙虾的养殖模式是决定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现将本人认为发病率低、经济效益较好的龙虾养殖模式分享如下:

春季放养:3月中旬-4月初,放养大规格越冬苗40-80头/斤,约60-80斤/亩;投喂澳华36%或32%蛋白河蟹饲料,4月底-5月初即可捕捞上市。

注意事项:

1、最好不要买3月初的龙虾苗,一是价格贵,二是由于此时龙虾苗刚开始摄食,体质不好,运输和放养时成活率得不到保障。

2、不要用目前市场上低档次的龙虾料投喂,经过下市场发现,使用澳华36%或32%蛋白河蟹料投喂,1个月即可上市,规格可达到7钱以上,此时市场上大规格龙虾少,因此价格好。还因5月份初开始,气温升高,前期改底调水工作没做到位的池塘,龙虾易发病,如果龙虾能提前上市,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经济效益。

3、如果池塘水质条件不好,加上改底和调水技术不高的,可以考虑将能够捕到的龙虾捕捞上市,5月中下旬主要进行水草补种和管理,调节好水质,为夏季放养龙虾苗做准备。

4、夏季放养:以放养当年孵化的第一批稚虾为主,放养时间在6月中旬-7月初,稚虾规格为100-120头/斤,约60-80斤/亩,同样投喂澳华36%或32%蛋白河蟹饲料,7月底即可捕捞上市。

5、秋季放养:以放养当年培育的大规格虾苗或种虾为主,放养时间为8-9月,规格为20-80头/斤,约60-80斤/亩。虾种雌雄比例3:1。投喂澳华36%或32%蛋白河蟹饲料,便于来年3-5月繁殖后起捕上市。大规格虾苗可以年前上市,价格高,有些不能上市的可以次年3月份经营养强化恢复体质后售卖,价格高。放养种虾是为次年提供虾苗做准备。

6、多次补苗放养:该模式适合池塘水质条件好、改底、调水和疾病防控技术好的养殖户来进行操作。在4-9月份,由于每天龙虾都可起捕上市,需要适时补苗,规格为30-60头/斤,根据龙虾捕捞情况进行补苗,一般每月补两次,确保每日销售量不减少。

以上观点是本人走访市场时,不断思考并同行专业人士交流总结出的心得体会,倘有1-2个观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本人不甚欣慰。

精选阅读

养殖户们对2020小龙虾精养有可能会存在的4大误区


误区一:小龙虾精养塘定期使用生石灰调水

“定期使用生石灰调水,每亩使用生石灰15到30公斤,划水趁热全池泼洒。生石灰能够杀菌消毒,改良水质,调节ph值,促进藻类繁殖。”我相信大多数养殖新手在网上搜索资料的时候很容易看到的,甚至养殖过程中有些技术员也会给予这样的建议,然而小龙虾精养池塘这样的做法欠妥。

误区二:小龙虾精养塘大量投放螺蛳

“亩放螺蛳600斤,分两到三次投放,每次两到三百斤,螺蛳能够清理残饵、粪便、死藻等,从而改良底质和水质,也能够作为饵料的补充,减少因为缺料引起的相互残杀。”

这是河蟹养殖投放螺蛳的公认的方式和看法,我也高度认同。而随着小龙虾养殖的兴起,一部分人生搬硬套,在小龙虾精养塘也大量投放螺蛳,这欠缺考虑。

误区三:低温期青苔防控的几种不当处理方式

第一个是年前不耕塘,不下基肥,开春盲目下肥,其弊端是土壤板结,营养失衡,青苔蓝藻等有害藻相对于绿藻而言营养要求比较低,容易快速滋生。

第二,青苔初发时,只点杀而未满塘处理;开春后,为节省成本,在青苔刚刚开始萌发时,使用药物点杀,而不做全塘杀灭处理。只杀灭了明显的青苔块,水体和底质的青苔孢子几乎没有受到影响,遇强光或者营养失衡等容易全塘爆发。

第三,青苔防控的“套餐式用药”;有很多养殖户很反感药品经销商,大多数的药品经销商在向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的时候,把技术服务改成了用药指南。

比如这种常见的模式,第一天,使用XXX青苔灭和XXX腐植酸混合泼洒杀灭青苔,严重的隔天再使用一次;第三天,使用XXX改底片分解死亡青苔;第四天,使用XXX酸解毒,解除毒素;第五天,使用XXX藻种和XXX肥水膏,培藻肥水;第六天,使用XXX营养液和XXX菌,补充水体营养,稳定菌相,培育良好水色。

误区四:购苗追求一次放足和统一规格

如果我们要一次性放足虾苗,量太大。常见操作有:第一、找中介买苗。第二、向大户购苗。第三、省成本,装载密度大。第四、抢时间,胡乱投苗。这些操作弊端很多,找中介的虾苗经过多次挑拣,损伤大,而且来源复杂,病害多。

向大户购苗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由于工人不足,起苗和挑拣时间过长,一般来说,小龙虾两个小时内最好,但是大户一般无法满足这个条件。量大了以后,指望物流和工人严格按照运输要求和投苗程序,也不现实,损失会很大。

淡水小龙虾养殖存在的误区


淡水小龙虾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对其生活习性、品种来源、养殖坏境设置、饵料合理搭配、病害预防治及产量的科学预计等多方面进行理性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养殖计划,以减少走进养殖误区的几率,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加大,淡水小龙虾“养殖热”逐年升温,可谓一浪高过一浪,很多水产养殖户都把投资眼光放在小龙虾养殖上,然而很多养殖户没有完全掌握正确的养殖技术,从而忽略了养殖过程中对龙虾苗种放养、水质环境、饵料投喂、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正常管理,最终导致养殖经济效益难以提高。笔者通过走访调查,认为淡水小龙虾养殖主要存在以下六点误区:

一、对小龙虾生活习性认识不足

从第一年秋天(9~10月份)达到性成熟的小龙虾开始交配、打洞、抱籽,虾苗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越冬过程是附着在母体的腹部,到第二年春天(2~3月份)虾苗达到2~3cm以上时脱离母体,进行独立生活。经过2~3个多月的生长即为抱卵成虾。因此,小龙虾苗、种的科学投放时间段为春、秋两个季节下塘,春投可以选择在3月底4月初虾苗入塘,秋放应在9月底10月初种虾入塘,在自行休整和适应后,让其在塘中自然繁殖,不但可以为自身塘口提供苗种,还可以出售一部分。因为小龙虾有挖洞、逃跑的习惯,故小龙虾的养殖池塘要用网片、木桩、厚塑料皮或其他片状物在池埂边建好防逃。小龙虾打洞一般在30~40cm,有的达1米左右,因此塘埂的宽度最好在3米以上,以防小龙虾打洞逃跑。

二、关于淡水小龙虾的品种问题

我们目前所说的淡水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20世纪初日本从美国引进后不久又经日本传入我国南京,现在分布范围已经超过20个省、市,变成了我国淡水小虾类中的重要资源之一。目前在江苏、安徽、湖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养殖的小龙虾均为一个品种,还有一种“杂交”的小龙虾品种,它是水产专业部门研究的对象,基本处在实验阶段,技术水平还有待成熟与提高。人工驯化过的种苗与自然繁殖苗是有区别的,人工化繁育苗,由于成本太大加上目前沟、塘、河、湖野生种苗产量很大价格便宜从而难以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品种。当然,人工培育的苗种其成活率很高,可达85%左右,而野生苗一般只能达到70%左右,同时也有水体地理位置的局限性。通常来讲,塘口养殖小龙虾苗种选择与投放只是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更重要的是日常养殖中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如果管理上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养殖则成功概率较大,反之则失败。

三、对淡水小龙虾的产量过于理想化

小龙虾的养殖产量与虾苗的投放、水体环境的控制、饲料的荤素搭配、日常科学系统的管理、常见病害及时的预防治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一般选择4、5月份每亩放养规格130~150尾/公斤的虾苗50~70公斤左右,经过70天左右的快速生长,在6月份就可以开始采取卖大养小的方法,一直到10月底基本结束,总计每亩塘口能捕获小龙虾150~180公斤,根据养殖水平,一般平均规格都在20~30尾/公斤,养殖技术、池塘条件好的可略增加虾苗投放数量,加大投喂,亩产量将会有一定提高,至于那些不切实际地夸大、鼓吹能达到更高的产量则毫无科学依据,最多是个案。

四、养殖水体坏境控制不够

通常小龙虾对养殖水体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造成了部分人误解为小龙虾喜欢生活在发黑、发臭的水体中,水体质量好坏都不重要。而事实却是,生活在肮脏水体中的小龙虾又脏又黑,外壳硬厚,体小头大,既没有卖相,也让人难以产生食欲。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水质清新、水草丰富、溶氧量高、无污染才是养好小龙虾的关键。缺少水草的水体,一是溶氧量不足,二是在小龙虾脱壳时没有较好的蔽敌害区域,它们会受到同类或其他食肉性水生动物的攻击,从而产生动物的应急反应,很多小龙虾会出现生长慢现象,“老头虾”发生的情况会很明显。

五、饵料投喂不到位

小龙虾的精养塘口,一定要加大饵料投喂力度,可以减少小龙虾因缺少饵料而自相残杀,提高小龙虾的成活率。在饲料品种选择上,注重粗精、荤素科学合理搭配,采取荤—素—荤方式,即:前、后期动物性饲料占70%,中期植物性饲料占70%,条件允许时尽量不投禽类内脏等动物料,日常动物性饲料可以选择未变质的小野杂鱼、螺蛳肉等为主,植物性饲料以玉米、豆饼、小南瓜及伊乐藻等水草为主。饵料投喂量要结合适时气温、阴晴变化、小龙虾的活动、食欲及现有存塘量等情况及时调整,一般投饵比例是饵料占存塘虾总重的3%~5%,以投喂后2~3小时吃完为宜,要密切观察,严防残留饵料对池塘水体造成污染。

六、对小龙虾疾病预防治不够重视

由于小龙虾对病害的抵御能力较强,一般不会生病,而当其被人工精养后,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都容易引起疾病。如前几年在盱眙县沿淮片乡镇小龙虾养殖塘口出现了近千亩连片的白斑病状况,很多养殖户最后只落得一池空水。究其原因,小龙虾养殖一定要做好疾病预防治工作。第一、开始就做好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工作,每亩用生石灰80~160公斤进行全池泼洒,彻底杀死各种敌害和病原微生物。第二、在5~9月份养殖过程中,每隔10~15天用生石灰或氯制剂全池泼洒,可以有效地杀死多种病原体。第三、7~8月份高温时适当提升水位达1.2米左右,降低养殖水体坏境温度,使小龙虾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保持一定的生长速度。第四、到了养殖中后期,池塘中积累过多的有机物由于缺氧得不到充分的氧化分解,厌氧分解代替了氧化分解,产生了大量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造成小龙虾慢性中毒,各种病原体大量滋生,导致小龙虾生病或者出现死亡。此时要用生物制剂、EM菌调节水质和改善底质,通过生物拮抗的方式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产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五,做好日常塘口巡查工作,当小龙虾有异常现象出现时,要迅速排查诊断,摸清是水坏境发生问题,还是虾体生病,要对症下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要把死虾从池水中捞出离池掩埋,切断病害再次扩大传播。

小龙虾养殖的几个误区


一、小龙虾养殖的四个养殖误区

(一)繁殖的误区

有很多人包括一些研究者认为小龙虾一年繁殖两次或多次,可在11月或3月投放亲虾。其多年研究结果表明:小龙虾一年繁殖一次,秋冬季繁殖类型,投放种虾的时间应该在9月份之前。

结论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人工繁殖试验,4-5月在实验室条件下无一尾产卵,9-10月产卵率达85%。2.连续三年野外抽样调查,调查雌虾样品数每年不少于1万尾,4-5月抱卵虾不到1%,9-10月抱卵虾达20%。3.调查回访3月份投放亲虾的养殖户,无一例养殖成功。

(二)虾争斗性误区

不仅在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小龙虾都被认为是一个争斗性很强的种类,可以与常规鱼类混养,甚至认为小龙虾会对渔业和生态产生极大的破坏。

其研究结果:小龙虾争斗性较弱,行动缓慢,不会对水产养殖业产生严重危害。相反,其敌害较多,如要发展小龙虾的养殖,则要加强对敌害的防控,否则难有成效。

很多养殖户养殖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敌害防控不到位,养殖池中野杂鱼太多。因此,“彻底除野,加水过滤,驱赶水鸟,严防敌害”等防控措施是必须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

(三)养殖误区

由于小龙虾经常在浅水处活动,有些人习惯性的认为“养鱼要深水,养虾要浅水”。因此,在养殖户中流传着“深水养鱼,浅水养虾”的说法,很多养殖户养虾的水很浅,60~70厘米,甚至30~40厘米,在这种条件下养殖的虾产量低、个体小、壳厚,经济效益差甚至严重亏损。

小龙虾是个夜行性动物,夜晚常在浅水区活动和蜕壳,但池塘水位太浅,不利于小龙虾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池塘养虾水深应在1.5米以上,最好在1.8米以上,水浅易导致水温过高,是养成“铁壳虾”(铁壳虾是指个体很小就发红、壳厚的一类虾)的五个主要原因之一。当然,养虾池塘也应有适合的坡度,为小龙虾的蜕壳提供浅水环境。

由于小龙虾具有较强的繁衍能力,加上不容易捕捞干净,有些人认为“小龙虾捕不干净,第一年要投种,以后都不再投种”,即“一次放种,年年收获”。这种做法对养殖很有害,其一养殖产量不稳定;其二年年捕大留小,近亲繁殖,种质质量越来越差,导致产量越来越低,个体越来越小。

(四)养殖模式的误区

我国水产养殖传统上采取冬春季放种,秋冬季捕捞。很多地区小龙虾的人工繁殖没有过关,只有春季的4-5月份能获得少量苗种,加上虾价秋季以后逐渐走高。因此,常常采取“春放秋(冬)捕”的养殖模式。

小龙虾为秋冬季繁殖类型,其最佳生长期在秋季(9-11月)和春季(4-6月),加上小龙虾喜掘洞避夏、繁殖和越冬,并对新环境需较长时间的适应,可见养殖小龙虾采用春放秋(冬)捕这种模式并不适合。

二、对于生态习性的三个误区

1.由于人们常常在水质较差的水沟中发现小龙虾,就有很多养殖户认为“小龙虾是在臭水沟生活的种类,对水条件要求不高,水越肥(脏)越好”,因此不注意水质的改善。

而事实上小龙虾和河蟹一样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如果水质条件不好,虾的群体数量会非常少,而且虾体表很脏。因此我们养殖小龙虾过程中,一定要经常注意水质管护,管理好水草,这样龙虾产量会很高,并且品相好,售价高。

2.虾农对小龙虾的营养需求认识不足,大部分虾农认为,给小龙虾投喂一些杂粮(小麦、玉米等)及冰鲜鱼,有的甚至不投喂任何饵料,龙虾照样可以长大。

事实上,这是小龙虾养殖户们固有的观念,其实,小龙虾在幼虾阶段,投喂的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应在30%左右,成虾阶段蛋白质含量也应在28%以上。

3.很多养殖户认为龙虾一年繁殖2次,事实上,龙虾一年繁殖1次,繁殖时间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池塘水位相关。很多虾农有了防止种质退化意识,常常用在市场上收购野生虾苗放到虾塘来防止近亲繁殖,有这种意识是正确的,但是他们没有了解野生虾苗的来源,只知道野生虾苗价格低。

事实上,野生虾苗经过贩卖虾苗的商贩囤积了很久(每次抓捕不多,需要囤积到一定数量才开始售卖),而且抓捕的河沟是不是存在很多病原菌不得而知。这样的虾苗存活率自然不会很高,而且很可能携带病原菌。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会将疾病传染给原塘的小龙虾。

三、认识上的七大误区

1.关于苗种

目前所说的龙虾也可以叫克氏螯虾或日本克氏龙虾,均为一个品种,不存在“杂交品种”,因人工成本过高且目前自然苗丰富、价廉而人工苗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另外不要误信是经过驯化、互相残杀少的新品种而从外地高价购买龙虾种。

不少人认为只要第一年投入种虾后,通过自身不断繁殖,年年获取不错的收益。其实龙虾养殖投种第一年产量最高,以后逐年下降。由于龙虾生命周期为16-18个月,加上近亲繁殖,功能退化,抗病力下降,3年后产量会锐减甚至绝收。

2.关于水质

有些人认为龙虾在臭水沟也能很好地生长,其实并非好坏水都能养,清新水质才是龙虾养殖高产的关键。要求池中水草的覆盖面要在30%~60%。水体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溶氧量5毫克/升,应定期换水,每次换水1/3,高温季节水位保持在80厘米以上。

3.关于饲料

龙虾是杂食偏动物性饵料的生物,其生长是否良好,取决于蛋白的摄取量,可以以新鲜小杂鱼、田螺为主,辅以植物饵料,也可投喂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2%的配合饲料。腐烂变质的动、植物饲料不宜投喂,因其利用率低、容易使水质变坏。

4.关于病害防治

有人认为“龙虾不会生病”,其实不然。在进行高密度养殖之后,各种环境因子都易引起龙虾发病。解决的办法主要以预防为主,定期使用药物。在养殖过程中水体要定期消毒,若水体pH值7,每隔15~20天,将生石灰按20克/立方米的浓度化浆后均匀泼洒。一般池塘每隔15~20天用聚维酮碘等消毒一次,每半个月左右在饲料中添加蜕壳促长素,连喂3天。

5.关于混养

很多人为了合理利用空间、提高养殖效益而认为龙虾可以和鱼类混养,其实龙虾绝不能和食肉或杂食性水产品混养。因为龙虾脱壳时最易被残食,且龙虾产仔时鲢鳙都是它的天敌,故不主张混养。

6.关于管理

有些养殖户认为龙虾食性杂,随便喂喂即可。因此有人在精养的龙虾塘也不投饵料,造成龙虾互相残食;或者过量投喂动物内脏造成有机质发酵,水体发臭,产生有毒气体和缺氧,致使养殖失败。

7.关于亩产量

龙虾亩产量与放养密度、养殖环境、投饵量、病害防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龙虾生长快,一般养殖30~50天可出售,5-6月份是销售旺季,6月底后开始交配产卵、穴居,捕捞量急剧减少,因此那些龙虾养殖产量超千斤,效益上万的传言实在不可信。一般而言,每亩龙虾养殖产量250~450斤。

小龙虾养殖升温,养殖户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当今,小龙虾市场行情高涨,加之地方政府的扶持和鼓励,全国许多地方掀起了一阵小龙虾养殖热潮,很多农民开始尝试稻田养虾,下面以湖北省武穴地区小龙虾养殖热为例,说明小龙虾养殖热潮带动下,武穴小龙虾面积大大增加,但由于养殖户盲目跟风,在养殖前并没有经过学习了解相关养殖技术,导致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以指导小龙虾养殖生产。

虾苗质量的好坏是养虾是否成功的第一步。对于小龙虾养殖户新手来说,一般难以判别虾苗好坏,运输和放苗方式也通常不正确,从而容易导致虾苗的成活率低,损失大。有的养殖户从江苏购回虾苗,投放入稻田后不久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甚是可惜。因此在虾苗选购和运输放苗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建议供各位虾农参考:首先,选择虾苗时要选大小均匀,活力强,以恰好性成熟或者即将性成熟为佳;其次,虾苗运输时间不能太长,否则溶氧由于严重脱水而造成不必要的死亡,而运输时可以选择泡沫箱或者塑料箱,箱内垫草以保持湿润,虾苗密度不能太大;最后,放苗时应避开中午阳光暴晒,先进行试水确认没有问题再放苗,以多点投放为佳。切记不可直接往水里倒,这种方式是非常错误的,死亡率非常高。

小龙虾养殖的关键在于水草,而栽种水草的主要目的是为其提供隐蔽,栖息,蜕壳的场所,还能作为龙虾的食物,并且起到净化水质的功效。种植水草时分布要均匀,种类合理搭配,水草覆盖率以占虾池总面积的40%~60%为宜。常见的水草种类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水花生等。不同种类的水草的种植方式不一样,其中栽插法适用于带茎水草,抛栽法适用于浮叶植物,播种法适用于根系发达的水草,培育法主要适用于浮水植物。然而实际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不种水草,甚至部分以稻田杂草稻梗为水草,这种情况下,稻田杂草稻梗腐烂容易引起水质偏黑进而使得小龙虾体色偏黑。

水质问题也是当地养殖户忽视的一个大问题,由于是稻田养虾,稻田里的稻梗烂草腐烂后导致水质发黑发臭,他们有条件的就换一下水,没条件的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而且很多养殖户也片面认为水质越清越好。虽然小龙虾的适应能力强耐低氧,但是良好的水质能让其生长的更好,发病率低,外观好。因此对于稻田养虾模式的虾池必须定期改底,分解烂草烂稻梗调节水质。虾池的水质并不是越清越好,而是肥度要适当,不能过肥,也不能太瘦,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情况适当补充肥,培养浮游生物,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和营养物质,稳定水质。都说养鱼先养水,其实养虾也如此。

投料种类和方式的不恰当也会影响小龙虾的生长。同样很多养殖户不清楚龙虾的食性和习性,随意投喂,别人喂什么自己就喂什么,甚至不喂。在此向广大虾农简单介绍一下龙虾的生物特性。小龙虾为夜间活动性动物,营底栖爬行生活,白天常潜伏在水体底部光线较暗的角落,石块旁,草丛或者洞穴中,夜晚出来摄食。小龙虾的食性相当广泛,它是杂食性动物,在自然状态下以水底的有机碎屑为主,也捕食水生动物,如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早晨日出前投喂以麦麸黄豆玉米等植物性粗饲料为主,占20%即可;傍晚以投喂精饲料为主,占80%为宜。精粗搭配,营养均衡,这是龙虾生长过程中又一重要因素。小龙虾饲喂遵循“四定四看”原则,多点均匀投喂,根据龙虾吃食情况适当增减投喂量。

小龙虾幼体一般4-6天蜕壳一次,离开母体进入水体的幼虾每5-8天蜕壳一次,后期幼虾蜕壳间隔时间一般8-20天。一般蜕壳11次即可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后一般一年蜕壳1-2次,一般在夜晚在有水草等隐蔽的场所进行,蜕壳时间持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蜕壳一次可增重95%。因此蜕壳是小龙虾很关键的环节,其蜕壳正常与否与水质,水草,营养,矿物质等有关。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定期调水,维护水草,补充饵料,还可以适当或者定期给龙虾补充矿物质或者市售的蜕壳素,促进龙虾同步蜕壳,缩短其蜕壳期限。龙虾只有蜕壳才能生长,因此要想龙虾规格大关键的还是在于其能不能顺利蜕壳。但是实际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户并不明白小龙虾蜕壳的意义,甚至有些养殖户认为龙虾蜕壳是病得治,由此可见养殖还是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的。

一般而言,每年的五六月份是小龙虾发病的高峰期,一定要提前预防,如果一旦发病,治疗将会很困难,损失很大。总的来说小龙虾发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五六月份天气不稳定,水质恶化,细菌滋生;水草稀疏,营养不足,小龙虾蜕壳不遂;虾农连续起虾之后引起机械损伤但没有做好消毒措施等都有可能引起小龙虾发病。所以平时一定要做好调水,补钙,消毒,维护水草等预防工作,降低其发病率。值得注意的是,新池同样可能发病,主要还得看日常饲喂管理水平等。

其实,不管是养虾养鱼,切记不可盲目跟风养殖。行情每年都会变,行情的好坏是由市场规律供求关系决定的。大宗淡水鱼,行情变化莫测。虽然小龙虾行情,近几年火爆十足,预计2017年小龙虾行情依然高涨,但往后行情如何,难以准确预知。

作为养殖户,最重要的还是做好养殖,只有你养得好,即使行情不好,你也比别人亏的少,那如果行情不好,再加上同时又养得不好,那就是损失惨重了,所以在此提醒各位养殖户们养殖要讲技术讲方法讲科学。

小龙虾养殖存在的6大误区!!


在养殖过程中的淡水小龙虾需要他们的生活习惯,种产地,龙虾养殖基地环境恶劣的设置,合理搭配饮食,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预期收益率理性分析的科学性和其他方面,从而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减少行走误区偶然进入养殖业,提高经济。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淡水小龙虾的“文化热”逐渐升温,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不少水产养殖户都把小龙虾养殖的投资角度来看,许多农民没有完全掌握正确的养殖技术,对养殖过程中龙虾苗种放养,水质,食物喂养,疾病控制等方面的常态化管理的疏忽,导致养殖经济效益难以提高。通过调查,认为淡水小龙虾种苗,主要在以下六个错误:

第一,缺乏小龙虾的习惯知识

从上倒下的第一年(从母亲时,2至三月)达到性成熟(九月和十月)小龙虾开始交配孔,保持种子,生长,发育和越冬对虾幼体附着在母亲的腹部,明年春季虾达到2〜3厘米或多个独立的生活。2-3个月的增长之后,产卵成虾。因此,龙虾仁,运行在春季时间段,秋两季池塘种子科学,春天可以选择3月下旬四月初虾投入塘,秋天应放置在九月底到十月初种虾池经过休息和调整自己,让在池塘自然繁殖,不但可以为自己提供的种子塘口,你也可以卖掉它的一部分。因为有穴居小龙虾,逃跑的习惯,所以螯虾池塘用网,木桩,皮革或在池埂边建防逃等厚的塑料片材。小龙虾打洞一般为30〜40厘米,有的达1米左右,所以塘埂宽度最好是3米以上,以防止小龙虾打洞逃跑。

其次,淡水小龙虾物种问题

我们正在谈论的淡水小龙虾学名克氏螯虾,甲壳纲,十足目,astacidae,小龙虾的品种,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日本从20世纪初引进下,不久后美国,但也被引进日本进入中国在南京,目前分布有20多个省,市,成为青虾类重要的资源之一。

目前在江苏,安徽,湖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养殖的小龙虾是一个品种,还有小龙虾种“杂交”,是学习水产专业部门的对象,基本上处于实验阶段,技术水平也在这是成熟和完善。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人工驯化苗和自然繁殖不同的是,由于成本太大苗和当前的水沟,池塘,河流,湖泊野生种子产量很大的便宜,所以很难在大规模技术品种的人工繁育。

当然,种子的人工栽培的高达约85%的高存活率,而野生苗一般只能达到70%左右,而且水的位置的限制。一般来说,塘口选种和育种小龙虾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提供养殖,更重要的是什么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日常耕作方法,如果管理人员可以按达到较高水平,文化是成功的概率更大,否则失败。

三,生产淡水小龙虾过于理想化的

小龙虾和虾养殖生产交货,水环境的控制,喂肉和蔬菜,每天的科学管理体系,常见疾病预防及时治疗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关联。一般选择4,130〜150元/公斤的虾五月亩放养规格为50〜70公斤,约70天月的快速增长后,就可以开始采取小方法,以提高大直沽10的基本结束每月,每英亩池塘嘴总捕获小龙虾150至180公斤,根据培养的一般具有20〜30/公斤,养殖技术,平均尺寸良好池塘条件可以稍微增加的数量的虾供应水平,加超大加料,会有每亩一些产量增加,对那些不切实际的夸张主张实现更高的收益率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最多的情况。

四,养殖水环境治理够糟

通常小龙虾养殖水环境的适应能力,引起了一些人误解为小龙虾喜欢生活在黑,臭,水质的好坏并不重要。事实是,生活在脏水小龙虾黑黑脏脏的,硬而厚壳,头小体大,既没有卖,但也使得它难以产生食欲。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清水,丰富的水生植物,溶氧高,污染是养好小龙虾的关键。缺乏水草,比溶氧量又少了一个,二,有没有更好的住房大鳄地区的地方小龙虾脱壳,他们将是相同的或其他水生食肉袭击,造成动物应急响应,不少小龙虾生长缓慢现象发生,这种情况就是“虾老人”发生将非常明显。、

五,不把饵投喂

小龙虾精养池口,我们必须增加饲喂日粮可降低小龙虾的强度,由于缺乏食物和自相残杀,提高小龙虾的成活率。在品种选择饲料的粗,细焦点,荤素搭配合理科学的拿肉-黄金-C模式,即:前者,后者占饲料的70%,植物性饲料70年代中期%,在条件许可时,尽量不要选家禽内脏等动物饲料,每天的饲料可以选择不变质小野杂鱼,螺蛳肉等,植物性饲料玉米,大豆,小南瓜伊乐藻和植物为主。口粮及时温度结合起来,面对变化,小龙虾的活动,食欲和可用存储池等及时调整量,喂养比一般占上3%的总重量的5%诱饵存塘虾的基础上,23小时后进食喂养是合适的,但应密切观察,防止食物残渣污染池水。

小龙虾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六是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小龙虾较强的抗跌性疾病,一般不生病,而当它需要大量手工操作,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疾病。由于在盱眙小龙虾养殖城镇表沿淮往年塘口出现白癜风病情近万亩连片,许多农民最后落得空一滩水。

究其原因,小龙虾养殖必须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一,池塘清塘消毒的良好开端,每亩石灰从80到160千克全池泼洒彻底杀灭各种天敌和病原微生物。

其次,从五月至九月养殖过程中,用石灰或氯制剂全池泼洒,能有效杀灭各种病原体,每10〜15天。

第三,在适当的时候在七月和八月的高温,以提高约1.2米的水平,降低了恶劣环境养殖水温,小龙虾保持在一个合适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增长速度。

第四,在池塘有机物后期,过度积累由于缺乏缺氧足够氧化分解的培养,厌氧分解代替氧化分解,产生了大量的氨,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造成小龙虾慢性中毒,与各种病原体侵

染,导致龙虾出现伤病或死亡。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生物制剂,EM菌调节水质和底质的改善,抑制生物拮抗方式生产的病原微生物,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五,异常情况发生时,做常规检查塘口,小龙虾,快速诊断调查,找出坏境的水,或者虾生病了,要对症下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问题,应该死虾钓鱼从出埋在水池的水,切断疾病传播再次扩大。

淡水小龙虾养殖时容易存在的误区!


淡水小龙虾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对其生活习性、品种来源、养殖坏境设置、饵料合理搭配、病害预防治及产量的科学预计等多方面进行理性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养殖计划,以减少走进养殖误区的几率,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加大,淡水小龙虾“养殖热”逐年升温,可谓一浪高过一浪,很多水产养殖户都把投资眼光放在小龙虾养殖上,然而很多养殖户没有完全掌握正确的养殖技术,从而忽略了养殖过程中对龙虾苗种放养、水质环境、饵料投喂、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正常管理,最终导致养殖经济效益难以提高。笔者通过走访调查,认为淡水小龙虾养殖主要存在以下六点误区:

一、对小龙虾生活习性认识不足

从第一年秋天(9~10月份)达到性成熟的小龙虾开始交配、打洞、抱籽,虾苗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越冬过程是附着在母体的腹部,到第二年春天(2~3月份)虾苗达到2~3cm以上时脱离母体,进行独立生活。经过2~3个多月的生长即为抱卵成虾。因此,小龙虾苗、种的科学投放时间段为春、秋两个季节下塘,春投可以选择在3月底4月初虾苗入塘,秋放应在9月底10月初种虾入塘,在自行休整和适应后,让其在塘中自然繁殖,不但可以为自身塘口提供苗种,还可以出售一部分。因为小龙虾有挖洞、逃跑的习惯,故小龙虾的养殖池塘要用网片、木桩、厚塑料皮或其他片状物在池埂边建好防逃。小龙虾打洞一般在30~40cm,有的达1米左右,因此塘埂的宽度最好在3米以上,以防小龙虾打洞逃跑。

二、关于淡水小龙虾的品种问题

我们目前所说的淡水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20世纪初日本从美国引进后不久又经日本传入我国南京,现在分布范围已经超过20个省、市,变成了我国淡水小虾类中的重要资源之一。目前在江苏、安徽、湖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养殖的小龙虾均为一个品种,还有一种“杂交”的小龙虾品种,它是水产专业部门研究的对象,基本处在实验阶段,技术水平还有待成熟与提高。人工驯化过的种苗与自然繁殖苗是有区别的,人工化繁育苗,由于成本太大加上目前沟、塘、河、湖野生种苗产量很大价格便宜从而难以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品种。当然,人工培育的苗种其成活率很高,可达85%左右,而野生苗一般只能达到70%左右,同时也有水体地理位置的局限性。通常来讲,塘口养殖小龙虾苗种选择与投放只是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更重要的是日常养殖中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如果管理上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养殖则成功概率较大,反之则失败。

三、对淡水小龙虾的产量过于理想化

小龙虾的养殖产量与虾苗的投放、水体环境的控制、饲料的荤素搭配、日常科学系统的管理、常见病害及时的预防治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一般选择4、5月份每亩放养规格130~150尾/公斤的虾苗50~70公斤左右,经过70天左右的快速生长,在6月份就可以开始采取卖大养小的方法,一直到10月底基本结束,总计每亩塘口能捕获小龙虾150~180公斤,根据养殖水平,一般平均规格都在20~30尾/公斤,养殖技术、池塘条件好的可略增加虾苗投放数量,加大投喂,亩产量将会有一定提高,至于那些不切实际地夸大、鼓吹能达到更高的产量则毫无科学依据,最多是个案。

四、养殖水体坏境控制不够

通常小龙虾对养殖水体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造成了部分人误解为小龙虾喜欢生活在发黑、发臭的水体中,水体质量好坏都不重要。而事实却是,生活在肮脏水体中的小龙虾又脏又黑,外壳硬厚,体小头大,既没有卖相,也让人难以产生食欲。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水质清新、水草丰富、溶氧量高、无污染才是养好小龙虾的关键。缺少水草的水体,一是溶氧量不足,二是在小龙虾脱壳时没有较好的蔽敌害区域,它们会受到同类或其他食肉性水生动物的攻击,从而产生动物的应急反应,很多小龙虾会出现生长慢现象,“老头虾”发生的情况会很明显。

五、饵料投喂不到位

小龙虾的精养塘口,一定要加大饵料投喂力度,可以减少小龙虾因缺少饵料而自相残杀,提高小龙虾的成活率。在饲料品种选择上,注重粗精、荤素科学合理搭配,采取荤—素—荤方式,即:前、后期动物性饲料占70%,中期植物性饲料占70%,条件允许时尽量不投禽类内脏等动物料,日常动物性饲料可以选择未变质的小野杂鱼、螺蛳肉等为主,植物性饲料以玉米、豆饼、小南瓜及伊乐藻等水草为主。饵料投喂量要结合适时气温、阴晴变化、小龙虾的活动、食欲及现有存塘量等情况及时调整,一般投饵比例是饵料占存塘虾总重的3%~5%,以投喂后2~3小时吃完为宜,要密切观察,严防残留饵料对池塘水体造成污染。

六、对小龙虾疾病预防治不够重视

由于小龙虾对病害的抵御能力较强,一般不会生病,而当其被人工精养后,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都容易引起疾病。如前几年在盱眙县沿淮片乡镇小龙虾养殖塘口出现了近千亩连片的白斑病状况,很多养殖户最后只落得一池空水。究其原因,小龙虾养殖一定要做好疾病预防治工作。第一、开始就做好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工作,每亩用生石灰80~160公斤进行全池泼洒,彻底杀死各种敌害和病原微生物。第二、在5~9月份养殖过程中,每隔10~15天用生石灰或氯制剂全池泼洒,可以有效地杀死多种病原体。第三、7~8月份高温时适当提升水位达1.2米左右,降低养殖水体坏境温度,使小龙虾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保持一定的生长速度。第四、到了养殖中后期,池塘中积累过多的有机物由于缺氧得不到充分的氧化分解,厌氧分解代替了氧化分解,产生了大量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造成小龙虾慢性中毒,各种病原体大量滋生,导致小龙虾生病或者出现死亡。此时要用生物制剂、EM菌调节水质和改善底质,通过生物拮抗的方式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产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五,做好日常塘口巡查工作,当小龙虾有异常现象出现时,要迅速排查诊断,摸清是水坏境发生问题,还是虾体生病,要对症下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要把死虾从池水中捞出离池掩埋,切断病害再次扩大传播。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很多养殖户对小龙虾养殖存在以下几个误区》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小龙虾养殖户”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491286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